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贵盈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琳怡点点头,“舒服多了。”

    老太太这才露出些笑容,笑过之后,老太太又正色起来,“你们两个丫头怎么跑去你伯父的小星院子里了?”

    琳怡低下头,“是我光顾着看桃花没有注意。”

    琳芳望着琳怡的伤,脸上神情十分后悔,“是我领着六妹妹去的东园,我想着要折几枝漂亮的桃花给祖母,就……”

    原来是因为孝心。

    老太太的表情果然软下来。

    两个丫头总是在自家的园子里,算不上出格。

    老太太叹口气,看着琳芳略带责怪,“你年长应当照应妹妹,以后再出去多带两个丫鬟。”

    琳芳听着点头,亲近地坐去琳怡身边嘘寒问暖,“要不然让六妹妹和我住在一起,我也好照应她,而且,”琳芳说到这里自然而然地笑了,“听说三叔父给六妹妹请的女先生是位杏林圣手,六妹妹应该跟着学了不少的医术,我还想让六妹妹教教我。”

    杏林圣手。老太太看向琳怡,她也听说过老三给六丫头请的女先生大有来头,“是那位有名的语秋先生?”

    姻语秋的名字京里人都知晓,原是书香门第的小姐,家中没落之后改作了女先生,在医术上也颇有研究,经常给小姐、夫人诊治,被人称作女神医。要不是母亲恰好与语秋先生相识,先生也不会答应教她。

    琳怡点点头。

    琳芳一脸的羡慕,“刚刚六妹妹就盯着柳姨娘看了半天,所谓望、闻、问、切,六妹妹该是学到了不少。”

    老太太转过头深深地看了琳怡一眼。

    ……

    琳芳的母亲,陈二太太田氏坐在铺着蓉覃的木炕上,牡丹纹的紫檀矮桌旁立着玫红镶金的绣屏,田氏正仔仔细细一针针地绣着。

    田氏身边的大丫鬟元香慢慢走上前低声道:“柳姨娘的事闹开了。”

    田氏头也不抬。

    元香道:“柳姨娘在院子里被六小姐发现了,现在四小姐和六小姐都去了老太太房里。”

    田氏嘴角轻翘,老太太自然要将两个丫头叫过去问话。

    元香有些担心,“这事长房会不会怪在我们身上?”

    田氏扬了扬眉戏谑,“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会医术的是六小姐又不是我们家琳芳。将来传出柳姨娘被下药的闲话,那也是懂医术的人才会说的有板有眼,”田氏说着顿了顿,“我只是提醒大太太,她的对手是三叔一家,不是我们。”

    田氏说着放下手里的针,双手合十,如同跪在佛前的信女,“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我也是为了救人一条性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田氏重新拿起针,一针扎在枝头喜鹊的眼睛上,“我和大太太不同,我要为我们斌哥、芳姐积福。”

    元香深以为然,笑着道:“我们太太是最心善的人。”

    田氏眼睛微闭,眉心一点朱砂痣衬的她仿若拿着净瓶的观音。大太太掌管大厨房那么多年,就算给柳姨娘下毒也会做得干干净净,老太太就是查也查不出什么来,到时候她只需要让人去柳姨娘耳边煽风点火,让柳姨娘去求懂些医术的六小姐,这把火自然而然就会烧到三叔家里。

    那时候只要隔岸观火……

    说到底动了这样的心思,她也是为了这个家,她不能眼看着陈家在大太太手里衰败。

    ……

    说到医术,坐在软榻上的琳怡掩袖笑出声,“若说望、闻、问、切,我所知的恐怕还不如四姐姐多。我跟着语秋先生却是认了些草药,不过不是治病用的。”

    琳芳怔愣在那里。

    老太太也好奇起来,“六丫头都学了些什么?”

    琳怡扬起眉角,“能做香膏用的几味药,”说着伸出手指细数,“桃花、蔷薇……还有白豆蔻、白芷、白茯苓、紫苏都是各有效用,”说到这里琳怡一顿,“草药的种类繁多,我也记不住,先生说听一听也就罢了,并不仔细教我。我让身边的丫鬟在院子里采桃花就是做桃花水用的,”说着看向琳芳,“四姐姐若是想学,我都告诉你。”

    琳芳半天才回过神来,“原来六妹妹学的是这个。”

    琳怡道:“至于大伯父的那位姨娘……我只是不认识多看了两眼……”

    老太太嘴角弯起露出几分笑意,“跟着女先生就学会了这么几位药。不过也好,宅门里的小姐,学多了也是没用。”

    琳怡坐了一会儿觉得脚上已经不疼了。

    老太太吩咐下人将琳怡送回去,琳芳也跟着出了屋。

    两位小姐刚走,董妈妈就撩开帘子进到内室里。

    老太太盘膝坐在罗汉床上看着董妈妈,董妈妈不敢耽搁低声道:“郎中在柳姨娘的药碗里找到了牵牛子的药渣。”

    牵牛子是烈药,孕妇吃了会小产。

    老太太睁开眼睛目光尖利,“这是第几个了?她生不下子嗣也不准旁人生。柳姨娘之前已经有过一尸两命,我不止一次地点过她,她还不肯收手。”

    董妈妈利落地打开矮桌上的扇子给老太太扇风。

    老太太深吸一口气,“之前是没有证据才让她在我面前哭冤枉,这一次看她还有什么话说。晚辈屋子里的事我本不应该插手,可那毕竟是我陈氏的骨肉,我不能任她胡来。”

    董妈妈生怕气坏了老太太,“老太太先别急,现在柳姨娘的情况总算安稳下来,等到大太太回来您再好好问问,说不定是有隐情。”

    隐情……老太太冷笑一声,事到如今再说这种话就是自欺欺人,“从我院子里选两个得力的去照应柳姨娘,务必让她肚子里的孩子全须全影的出来。”

    ……

    琳怡回到院子里,门口的玲珑先迎了上来。

    玲珑眼睛红红,该是刚哭过,“小姐怎么样?”

    琳怡坐在软榻上摇摇头,“没事,敷了药已经好了。”

    两个小丫头不肯相信,小姐若是好了,就不会用肩舆抬回来。

    屋子里没有旁人,琳怡站起身来,慢慢地在屋子里走了几步。她的脚本来就没有受伤,琳芳提议去看桃花她就有所准备,琳芳想要利用她,她干脆顺着琳芳的意思……

    白豆蔻、白芷、白茯苓、紫苏……她虽然没有和先生好好学医理,懂得的却不止是这几味药。

    牵牛子……在她的记忆里,柳姨娘因此一尸两命,老太太虽然怀疑大伯母却没有找到证据。

    在柳姨娘屋中,她趁乱将牵牛子的药渣扔进柳姨娘喝剩的半碗药里,只要老太太查那半碗药就会发现牵牛子的药渣。

    一个小小的妾室虽然不足以让大伯母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从此之后大伯母就应该会有些收敛。

    不止是救那可怜的女子,也是要自救。

    之前她也是被人下了药,一直重病缠身。在陈家,大伯母管着大厨房是最容易下手的。

    既然懂得牵牛子,就应该也懂得用其他药。她记得从前是因为她的病全家才留在京城的,若是她的“病”好了,父亲是不是还会带着她们回福宁去。

    琳怡想到福宁,心中不禁小小的波动,毕竟在福宁的日子是她最怀念的。

    离开京城,父亲就不会认识康郡王,林正青家里也不会来陈家向她提亲,以后的事也就顺理成章全都改变了。这是最简单的一条路。

    ……

    看着琳怡行走自如,两个丫头不掩脸上的惊喜。

    橘红刚要上前说话,只听外面有人道:“琳怡,你的脚怎么了?”

    话音刚落就有人踢开了帘子。

第六章 再提林家

    蓝色的身影一闪,琳怡看到了身穿宝蓝箭袖暗纹对襟行袍,外罩宝相花外褂十三岁的衡哥。

    衡哥皱着眉头,鼓着脸颊像一个小大人。

    重生前的一幕一幕都从琳怡眼前闪过,酸甜苦辣让人百感交集,琳怡怔愣了片刻,不自觉笑起来,“没事,扭了一下,现在敷了药已经好了。”

    琳怡说着又走了两步。

    衡哥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了,然后又问琳怡病好了没有。

    琳怡道:“已经好多了。”

    听得这话,衡哥像是放下了一件心事,重重地舒了口气。

    衡哥跟着父亲去京里的书院,穿的格外规矩,这样一天下来紧系的领口早已经湿了。琳怡让玲珑拿了巾子给衡哥擦汗。

    衡哥干脆回房里换下厚厚的外褂又洗了脸,才又来和琳怡说话。

    琳怡笑着问起衡哥今天去书院的事,“如何?是不是比我们福宁的书院好?”

    衡哥是直率的性子,在外面又吃了一肚子闷气,现在不觉声音高涨,“哪有什么好的,里面不过都是装模作样的世家公子,我们福宁随便一个书院都比这好。”

    衡哥说的都是气话,福宁才子不少,只是骨子里懒散,不愿考取功名更不愿去书院做先生,父亲一心要衡哥走科举之路,却苦于找不到好西席教衡哥。

    衡哥愤愤地竖起眉毛,这次父亲带着他去书院一是带他长长见识,二是要给他选个好西席,结果西席没有着落,他却听到许多夸赞祖母的话,说什么陈家为了父亲带着妻小回来大肆修葺园子,父亲不常回京,是不肯接受董氏这个母亲,若是父亲回到陈家再请西席就容易多了。

    父亲表面上虽然不吭声,回来一路却都没有说话。

    两个伯父和祖母对他们到底好不好,外人又如何知晓?不过是听董氏一面之词罢了,再说董氏本来就不是他的亲祖母。

    衡哥看向琳怡,“妹妹再忍耐几日,等到老太太生辰过后,我们全家就能回福宁了。”

    衡哥话音刚落,外面一阵脚步声,三太太萧氏带着丫鬟进了屋。

    萧氏将一双儿女带到内室,又仔仔细细看了琳怡的伤脚,“还好没什么大事,真是吓了我一跳,”说完拿出两个平安符交给衡哥和琳怡,“让丫头将平安符放进你们的荷包里。”

    衡哥不禁撇嘴。

    萧氏看在眼里也不生气,慈爱地将衡哥拉过去,亲自将平安符放进他的荷包,“药王庙的香火旺,若是能保平安也是好的。”伸手也将琳怡的平安符放好。

    琳怡和衡哥的生母生下他们就过世了。萧氏一手将他们拉扯大,他们便将萧氏当作生母般看待。

    衡哥想起今天的不快,一股脑和萧氏说了。

    见萧氏沉吟不语,衡哥干脆问道:“母亲,我们是不是很快就会回去?”

    琳怡抬起头看萧氏,萧氏的表情明显地犹豫不决,“这件事要听你们父亲的,”说着顿了顿,“来京之前你们两个不是还很高兴,现在怎么了?”

    期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两个孩子不说话,萧氏又安慰衡哥,“明日让你父亲带着你去街上转转,有什么喜欢的尽管让你父亲买给你。”

    听说在京里买东西,衡哥的眼睛亮了,京城毕竟大,许多新奇的东西福宁都没有。

    萧氏接着安慰琳怡,“京城的成衣匠做工细致,我请来给你多做两套衣衫,再给添置些首饰、头面,一会儿匠人就会将样子递进府,你挑一挑,早些让他们去打。”

    若是重生前她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高兴,琳怡笑道:“首饰我还有许多,就不用再打了吧。我们从福宁拿过来的衣裙也有不少,有两套崭新的都没穿过。”

    萧氏道:“那是福宁的样式,京里不兴穿那个,你没看到府里的姐妹都在褙子外穿鲛纱,这样穿出去大方好见人。”

    怪不得萧氏出去上香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原来是去找打首饰的匠人。

    就算要置办些首饰也不用这样着急。

    是大伯母在母亲面前说了什么?还是父母这次回京城另有打算。

    琳怡仔细想着,“母亲从小在京里长大,这次出去有没有遇到相熟的人?”

    萧氏脸上有了些笑容,“京城这么大,没想到却是巧的很,遇见了小时候有通家之好的姐妹。”

    萧氏娘家在京城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才搬迁去了宣化府。

    萧氏所说的通家之好,是不是……

    琳怡从前没问过萧氏这些,更不知道萧氏去拜药王爷遇见了谁,琳怡看着萧氏脸上的笑容,试探这个问,“是不是母亲从前经常挂在嘴上的孙太太?”

    萧氏拿起桌子上的茶喝,“不是,孙太太和夫家去了盛京,”说着叹口气,“若是她在,我们就能聚在一起叙叙旧。”常在一起的姐妹,一嫁人就各奔东西,能在庵里遇到小时候得相识,也真是让她又惊又喜。

    在外面受了触动,萧氏很愿意说起小时候的事。

    衡哥不愿意听,本来想要溜走。

    听到萧氏说话,他又停下脚步。

    “我只知道她嫁的是书香门第,再见面她的儿子已经考过院试取了第一名案首,今年要参加乡试,她去药王爷面前求个孩子康泰,将来好顺顺利利入场。”

    第一名案首。再听到这个字眼,她眼睛仍旧免不了重重一跳,果然是她……

    林正青是院试中案首,乡试中的解元。林正青的母亲和萧氏就是从前的相识。

    该来的还是来了。

    衡哥的眼睛倒是雪亮,“母亲说的是不是林家?”

    萧氏诧异地看衡哥,“你怎么知道。”

    衡哥歪着头一脸的羡慕,“书院里的人都在说,十二岁的案首,十五岁乡试,林家出了这样的后辈光耀门楣。”

    萧氏伸手给衡哥整理领口,“世家名门后代子孙若是没有两榜出身也就没落了。所以你父亲才让你好好读书,将来通过科举取个功名,也算是光宗耀祖。”

    衡哥听着这话没有反驳,反而思量起来。

    琳怡长吸口气让慌跳不停的心平稳下来,“母亲准备去林家走动吗?”

    萧氏仿佛不在意,“林大太太倒是请我们过去坐坐,不过我想着你身子不好就拒绝了。”

    屋子里正说着话,萧氏身边的谭妈妈进屋道:“成衣匠来了。”

    三太太萧氏笑着道:“让她进来吧!”说着拉起琳怡和衡哥,“量好了尺寸,再选用什么料子,让谭妈妈帮着挑你们喜欢的样式。”

    三太太萧氏这样热络地给她置办衣裙和头面,就是要带她去做客。从前她因为身子不好的缘故没有和萧氏一起出门,现在她的“病”若是能完全好了,不管长辈如何安排,她至少能参与其中争取主动。

    ……

    陈老太太房里,大太太董氏几乎哭死过去,罗汉床上的陈老太太脸上带着一抹讽刺的笑容。

    她当年从那么多大家闺秀中选了性子温婉的侄女做媳妇,就是想着多层亲老了也更多依靠,没想到大媳妇却仗这个在府里横行,她平日里已经睁只眼闭只眼,大媳妇的胆子却越来越大。

    “老太太,”大太太董氏用帕子蒙住脸,“姑妈……我是您选的媳妇,我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说着拿着帕子指着门外,“外面人能陷害我,姑妈心里还不清楚?这院子里里外外都是我张罗,我却落得什么好处了?老三从福宁回来都是我照应着,六丫头生病我带着三弟妹去拜灶王爷,哪里有时间去害柳姨娘?柳姨娘出事怎么偏在我出府的时候?这分明是早就算计好的。”

    老太太冷笑一声,“你不在家里又如何?府里的下人哪个不是看你的眼色?只要你安排下来,她们哪有不照做的道理?”

    听得这话,大太太董氏悲从心来,哭得更厉害,“我在陈家这些年,因没生下子嗣,凡事都比旁人更小心谨慎,生怕被人揪出错处来,老爷给妾室停药还是我应允的,妾室怀孕我都要小心伺候,没有谁比我更盼着妾室能顺利将孩子生下来,否则有风吹草动都会算到我头上,”说着大太太董氏惨笑起来,“哪一次姑妈不是将我叫来问,我哪次不是好一顿表白心迹,到头来姑妈还是不肯相信。”

    老太太抬起眼睛,“事到如今你还不承认?向来是你管着大厨房,旁人哪有这样的本事。你不止是害柳姨娘,你还让大厨房做了福建菜给六丫头送去?当着长房的人诬赖六丫头动手打人。”

    大太太董氏听得这话瞪大了眼睛,“昨晚姑妈跟我说长房人来看三弟一家,让我仔细安排,我就让人做了福建菜,好让长房挑不出错处来,怎么倒成了陷害六丫头……若是姑妈不肯信,就将大厨房管事的叫来问,看看是不是有人在里面搬弄是非。”

    叫来管事的,那些人宁可被撵出府也不会说出实情,这样的戏码她已经见的太多。

第七章 谋算

    大太太董氏见老太太不说话,呜呜地哭了一阵,越哭越觉得委屈,“姑妈,您怎么能宁可信外人,也不肯信自己的长媳,这大院子里只有媳妇跟您一样,心中只有陈家和董家,就算媳妇不能生下子嗣,也能将继室生的养在身下,媳妇还能自毁长城让人揪住错处休弃回门不成?”

    “再说现在是什么时候,老三带着全家进京,媳妇再蠢也不至于让老三一家看了笑话。”

    旁边的董妈妈不由地看了一眼老太太。

    大太太这句话是说进了老太太心里,眼下该对付的是三老爷一家。三老爷那边还没损毛发,自己这边怎么能乱起来,更何况大太太是董家人,大太太名声坏了要波及老太太。董妈妈想到这里转身去拿了杯茶。

    大太太董氏见状急忙上前接过茶亲自捧给老太太喝。

    老太太半晌才接过茶,却也不喝,径直将茶放在矮桌上,“我既然嫁进了陈家,凡事就以陈家为先,若是你再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我必然亲手将你送还董家,我能偏着你,你也别忘了还有七出之条。”

    老太太目光犀利,字字如针,大太太董氏忍不住一颤。

    老太太深深地看大太太董氏一眼,“我说到做到。”

    大太太董氏泪光闪闪不敢再说别的,“姑妈知道我的心,我只是一心一意服侍姑妈和老爷。柳姨娘那边我会仔细照应,不敢再有别的事。”

    老太太点点头,脸上仍旧没有半点笑意,“你能这样做最好。”

    大太太董氏从老太太房里出来,刚刚恭谦的表情消失的干干净净。老爷是老太太的长子,老太太却偏着二叔一家,尤其是琳芳,老太太是放在手心里疼着,现在这个节骨眼长房来人,老太太还让琳芳作陪,恐怕将来那件天大的好事要落在二叔身上,要不是这样,二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