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体将士的支持。相对而言,与击沉几艘英国潜艇相比,向马岛运送部队与物资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说了,陆军本来就反对攻打马岛,也不是这场冲突的主力,就算裴承毅有能力帮助陆军攻占马岛,就算陆军将士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不等于空军与海军的将士会心甘情愿的听从他的指挥与调度。不管是从个人利益、还是从阿根廷的利益出发,裴承毅都应该想方设法干掉几艘英国潜艇,然后才考虑怎么帮助陆军占领阿根廷港,消灭马岛上的英军。
从某个方面见,阿方索的观点也有道理。
受狭隘目光的限制。阿方索看到的“阿根廷利益”与裴承毅看到的截然不同,所以在解读裴承毅的战役企图时,没能抓住重点。
错误的观点让阿方索认为,裴承毅会用反潜巡逻机对付英国潜艇。
泛泛而言,阿方索并没错,反潜巡逻机就是专门对付潜艇的作战飞机,而阿根廷的敌人就是英国,阿根廷的反潜巡逻机自然是用来对付英国潜艇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阿方索就大错特错了。
收到达输船队全军覆没的消息,阿方索首先想到的就是借机发难。
按照他的观点,不管运输船队是不是用来吸引英国潜艇入网的诱饵,在付出沉重代价的情况下却没能干掉英国潜艇,足以证明裴承毅的战术出了问题,必须为此负责。阿方索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不管塞隆会不会继续支持裴承毅,都能让那个共和国的将军老实许多。采取行动前,阿方索稳住了情绪,决定不当排头兵。当然,这也是他的一贯处事原则,没有绝对必要,绝不冲在最前面。再说了,遭受损失的是海军,就算要找裴承毅的麻烦,也应该让特雷塞斯库出面。出于这个原因,阿方索在28日上午拜会了特雷塞斯库,想摸清海军参谋长的想法,顺带鼓动特雷塞斯库向裴承毅发难。正是这次秘密会晤,让阿方索改变了想法,因为特雷塞斯库并未像他预料的那么冲动,甚至没有把船队全军覆没放在心里。
特雷塞斯库的态度让阿方索谨慎了许多。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特雷塞斯库不是不在乎船队,而是不想替阿方索出头,成为阿方索手里的愧儡,但是阿方索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种可能,即特雷塞斯库已经与裴承毅达成了秘密协议。
返回空军司令部,阿方索就收到消息,得知总统与裴承毅面谈了一个多小时。
这些迹象让阿方索相信,牺牲船队不但是裴承毅计划的一部分,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统与海军参谋长都没有向裴承毅发难,与船队没有多大关系的空军参谋长没有理由积极出头。
出于这种考虑,阿方索决定“顺应大局”。
正是如此,在裴承毅需要阿根廷空军的岸基反潜巡逻机的时候,阿方索不但没有为难龙宏恩,反而表现得非常积极。
事实上,裴承毅确实没有打算用反潜巡逻机对付英国潜艇。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考虑过用运输船队做饵,动用阿根廷海空军的反潜力量围歼皇家海军的攻击潜艇。与华剑锋商量后,裴承毅听取了海军中将的建议,放弃了围歼皇家海军潜艇的想法。
战后有人针对当时的情况做过推演,结果与华剑锋的判断一样,即便出动阿根廷海空军的所有反潜力量,在保护运输船队的行动中与皇家海军的潜艇决战,并且依靠已经到达南大西洋战区的“蝠鲼”号攻击潜艇,在战斗中击沉数艘英国潜艇,阿根廷海军也要为此付出惨重的损失,至少要牺牲4艘电动潜艇。阿根廷海军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4艘3300A型电动潜艇,如果再损失4艘同级潜艇,仅靠剩下的8艘老旧潜艇,阿根廷海军很难对特遣舰队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派往南大西洋的攻击潜艇最多在反潜作战上给予阿根廷海军适当的帮助,不可能参加攻击特遣舰队的作战行动。为了对付几艘英国潜艇而失去威胁特遣舰队的能力,对阿军没有任何好处可言。用华剑锋的话来说,只要4艘3300A型电动潜艇还在南大西洋上活动,不管皇家海军有多么强大的反潜力量,在安排特遣舰队的作战任务时,都得考虑来自水下的威胁,从而更加小心谨慎。
让特遣舰队“缩手缩脚”有多大的意义,裴承毅比任何人都清楚。
能够决定马岛归属权的不是几艘英国潜艇,而是特遣舰队。特遣舰队无法在南大西洋上大打出手,英国已经输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点,可以为阿根廷空军的攻击机群创造很多机会。阿根廷空军的攻击行动又能为海军的潜艇创造机会,只要能够有效配合,击败特遣舰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这么浅显的道理,皇家海军也能看出来。
从28日清晨的战斗来看,皇家海军的潜艇用导弹袭击200公里外的运输船队,除了避免过度冒险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迫使跟随船队活动的阿根廷潜艇快速南下,进入美英潜艇的伏击圈。也就是说,皇家海军不但想干掉阿根廷船队,还想干掉阿根廷潜艇,甚至将对付阿根廷潜艇当成了主要任务。这表明英军有非常明确的战术思想,虽然阿根廷海军拥有南美地区数一数二是水面舰队,但是只有几艘潜艇能够威胁到特遣舰队。如果能够干掉这几艘潜艇,等于瘫痪了整个阿根廷海军,特遣舰队到达战场的时候,只需要考虑来自空中的威胁。如果考虑到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的辙潜艇,那么皇家海军有一万个理由在特遣舰队进入南大西洋之前“清场”。
让裴承毅改变反潜巡逻机任务安排的原因还有一个,即难以迅速调整潜艇部署。
因为仅有几天的准备时间,所以在裴承毅接手指挥后,根本来不及调整阿根使海军的潜艇部署。当时,4艘3300A在马岛北面的南大西洋上活动,另外8艘电动潜艇则分成两个批次北上,准备对付皇家海军的特遣舰队。也就是说,即便裴承毅有想法,因为部署上出现的问题,阿根廷潜艇也无法参加作战行动。
运输船队怎么样,裴承毅并不担心。
在他的计划中,运输船队本来就是可以牺牲的诱饵,即便全军覆没也没有什么好心痛的。用裴承毅给特兽塞斯库做思想工作时说的话:如果输掉了战争,就算阿根廷海军的舰艇毫发无损,因为政权更迭,不但所有舰艇都会在港口内生锈、再也采购不到先进舰艇,阿根廷海军将士的利益也的不到保证;如果牺牲两艘护卫舰与六艘运输船,能够给阿根廷海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不但能够购买到更加先进的舰艇,阿根廷海军将士也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正是如此,阿根廷海军的潜艇才没有为船队护航。
从一开始,包括特雷塞斯库在内,阿根廷海军高层就取得了共识,船队能够到达马岛是不幸中的万牵,就算到不了马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这么做有点残酷,但是战争本身就是最残酷的政治斗争,有战争就有牺牲。
阿根廷海军要想扬名立万,必须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确保“快速船队”安全准时的到达马岛。虽然这件事情与海军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在征用快艇、运送物资、组织港口装卸工作方面,海军还是发挥了积极行用。
最关键的还是开辟“快速船队”的航道。
虽然按照华剑锋的估计,只要船队一直将航速保持在75节以上,遭到美英潜艇攻击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即便需要考虑对付反舰导弹,也只需要在每艘快艇上安装一套小型强制电磁干扰装置,就能确保整支船队的安全,但是处于安全考虑,裴承毅必须想办法为船队提供一条相对安全的航线,也就是要保证这条航线上没有美英潜艇。
为此,裴承毅必须获得阿根廷空军的反潜巡逻机。
由此可见,反潜巡逻机的任务仍然不是去对付美英潜艇,因为10来架反潜巡逻机很难在茫茫大海上找到潜艇,更难围剿潜艇。利用反潜巡逻机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让它们轮番出发,在船队的航线上投撒声纳浮标、或者漫无目的的投掷深水炸弹,吓阻埋伏在附近的美英潜艇。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美英潜艇引向错误的航线。至于该怎么做,只要手里有可以调动的兵力,裴承毅就不会面对无米之炊的麻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战术。
实际情况是,马岛附近海域的美英潜艇比预料的多得多。
按照华剑锋的分析,马岛附近的美英潜艇超过了10艘,主力不是皇家海军,而是美国海军。
毋庸置疑,这些美英潜艇肯定不会放过“快速船队”。
虽然军情局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阿根廷当局的保密工作一直不怎么样,就算美英暂时没有注意到里奥加耶戈斯那边的动静,代号RP01的第一支“快速船队”出发后(R是里奥加耶戈斯的首字母,是阿根廷港的首字母),美英肯定会调整潜艇部署,重点拦截“快速船队”。因为向马岛运送部队与物资的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将贯通整个冲突,所以裴承毅必须未雨绸缪,针对美英潜艇的拦截行动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第一次运送的并不是攻占马岛必须的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而是“人道主义物资”,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得保证第二次运送行动顺利完成,裴承毅更得有所准备。
10来架反潜巡逻机不算多,也不算少,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当天晚上,裴承毅让华剑锋亲手部署反潜巡逻机的行动。虽然华剑锋是海军将领,但是作为潜艇部队出身的将领,在精通潜艇战术的同时,也非常了解反潜战术,知道该如何有效使用反潜巡逻机。
做完这件事情,裴承毅并没放松下来。
可以说,在收到“蝠鲼”号的战报之前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在裴承毅的战役计划中,不但“蝠鲼”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蝠鲼”号在南大西洋上的第一次作战行动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蝠鲼”号干的好与坏,将决定能否按照裴承毅的计划打完这场冲突,从而决定这场冲突的最终结局。
进入深夜,裴承毅也有点不安了。
离28日清晨的战斗快24小时了,“蝠鲼”号仍然杳无音讯,一切迹象都不正常。
直到29日清晨,天色快要放亮的时候,通信参谋才送来了共和国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最新消息。看完这份由潜艇司令部发送的战报,裴承毅吓了一跳,立即让参谋去把还在忙着安排反潜行动的华剑锋叫了过来。
此时,南大西洋上,“蝠鲼”号正在急速下潜。
第68章 抢先攻击
看着电子深度表上快速跳动的数字,指挥中心内的官兵都屏住了呼吸。
虽然肖靖波很冷静,连呼吸都没加快,但是官兵们都知道,艇长不是不害怕,只是比其他人更能忍。事实上,只有能够在紧要关头保持冷静的潜艇军官才有资格成为艇长,共和国海军的每一名优秀艇长都有超强的自制能力。
实事求是的讲,肖靖波也很紧张。
关注深度表的同时,他也盯着战术屏幕上的那两个代表鱼雷的红色光点。
“还有多久?”
“五十五秒。”韩安却长出了口气,又看了眼手上的秒表。
肖靖波微微皱了下眉头,再次沉默了下来。
“四十五秒。”韩安邦提醒了一下艇长。
“噪音控制系统准备,诱饵弹准备。”肖靖波站了起来,抓住了旁边的扶手,“首下三十,尾上三十,准备转向。”
“噪音控制系统准备就绪。”
“诱饵弹准备就绪。”
“首上三十,尾下三十,深度790……800……”舵手报告的时候,还报出了越来越接近死亡线的深度数据。
“还有多久?”肖靖波朝副手看了一眼。
“三十五秒。老肖……”
朝韩安邦压了压手,肖靖波默念了几下,突然说道:“启动噪音控制系统。”
听到艇长的命令,电子军官一拳头砸在了主动噪音控制系统的启动开关上。
“首上三十,尾下三十,左满舵,全功率推进。”
肖靖波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主舵手与副舵手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艇长的指示。
“诱饵弹准备……”肖靖波停了下来,等到潜艇明显上仰的时候,才大声说道,“发射诱饵弹。”
“诱饵弹发射!”
“右满舵,首下十,尾舱保持平衡,三分之一堆进功率。”
潜艇再次倾斜,艇内一阵骚乱。
“保持安静。”肖靖波扫了众人一眼,把目光转向了电子军官,“噪音控制系统能够坚持多久?”
“最多十五分钟。”电子军官擦掉了额头上的汗水。
“足够了。”肖靖波也长出了口气。
这时,艇外传来了两下沉闷的爆炸声,指挥中心内的官兵,以及其他舱室内的官兵都松了口气。在共和国最优秀的潜艇艇长的指挥下,30多名潜艇官兵到鬼门关走了一趟,由赶了回来。
“安邦,重新计时,十四分钟后减为怠速。”肖靖波敲了敲火控屏幕,等韩安邦走过来后才说道,“到这边找个地方藏起来,确认美国佬没有跟上来之后,再发射通信浮标,报告我们的方位与情况。”
韩安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艇长的意思。
肖靖波没有离开指挥中心,而是坐到了艇长的位置上,从包里掏出香烟,抽出一根之后,把烟盒递给了旁边的轮机长。虽然按照共和国海军最新订下的规矩,即便是艇长,也不能在指挥中心内抽烟,但是按照潜艇部队不成文的规矩,在需要放松的时候,谁也不会管海军纪律部门订下的那些破玩意。
很明显,“蝠鲼”号上的官兵都需要好好放松一下。
虽然开始的战斗并不激烈,但是对于这艘从未参加过实战的潜艇,以及30多名在出港的时候不知道要开赴战场的官兵来说,同时与3艘美国潜艇交手,而且还要面对一个实力旗鼓相当的对手,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接到潜艇司令部发来的命令,肖靖波立即下达了战斗命令,却没有急于发起攻击。
当时,“蝠鲼”号所处的位置非常尴尬。虽然距离X艇足够近,即便X艇的性能与“蝠鲼”号相当,哪怕也有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受技术限制,主动噪音控制系统还无法干扰潜艇与鱼雷上的主动攻击声纳发出的声波,而且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受功率限制,主动噪音控制系统都无法对付主动攻击声纳,因此只要“蝠鲼”号抢先攻击,有足够大的把握在对手还击之前干掉X艇,但是干掉X艇之后,“蝠鲼”号将面临2艘“亚特兰大”级攻击潜艇的左右夹击。以当时的情况,就算“蝠鲼”号用侧舷被动声纳锁定2艘“亚特兰大”级,然后以线导攻击的方式引导鱼雷逼近搬美国潜艇,不存在火控通道不够用的问题,也要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必须首先攻击前面的X艇,以免遭到最先进的美国潜艇的反击,然后才能攻击2艘“亚特兰大”级,因为“亚特兰大”级在“蝠鲼”号两侧,所以能够用侧舷被动声纳发现“蝠鲼”号发射的鱼雷,从而大致确定“蝠鲼”号的位置。只要2艘“亚特兰大”级的艇长稍微有点头脑,都会主动减速,绕到“蝠鲼”号的后方,启动位于艇船的主攻击声纳,搜寻“蝠鲼”号所在的海域,然后用重型鱼雷攻击“蝠鲼”号。只要2艘美国潜艇同时转向,离开侧舷被动声纳的理想探测区域,“蝠鲼”号只能被迫转向,要么咬住左侧的美国潜艇、要么咬住右侧的美国潜艇,不可能同时咬住两艘美国潜艇。也就是说,斗到最后就算提前干掉了X艇,“蝠鲼”号也只能干掉1艘“亚特兰大”级,然后被另外1艘“亚特兰大“级发射鱼的鱼雷击沉。
别说以稳重见长的肖靖波,就算换了华剑锋与刘海峰,也不会贸然行动。
考虑清楚这一点,肖靖波更加不会冒险了。
事实上,优势仍然在肖靖波的手里,3艘美国潜艇都没有发现“蝠鲼”号,对肖靖波来说,只需要在攻击前做好一件事情,就能取得完美的战果,即主动拉开距离,把3艘美国潜艇放到前面去。
对“蝠鲼”号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
减速航行2个小时后,“蝠鲼”号再次将航速提高到了12节,也就是3艘美国潜艇的航行速度。
此时,已经是当地时间28日19点45分了。
锁定3个目标后,肖靖波让军械长为鱼雷输入了火控数据。
攻击战术并不复杂,“蝠鲼”号同时发射8条鱼雷(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6条为650毫米重型反潜鱼雷,从弹药舱发射的2条为533毫米重型反潜鱼雷),2条650毫米重型反潜鱼雷与2条533毫米重型反潜鱼雷分别攻击2艘“亚特兰大”级,4条650毫米重型反潜鱼雷集中攻击X艇。除了2条533毫米重型反潜鱼雷采用自导攻击模式之外,攻击“亚特兰大”级的2条650毫米重型反潜鱼雷占用2条火控通道,攻击X艇的4条650毫米重型反潜鱼雷以“1+1”的方式占用2条火控通道。
关键不是如何分配火力,而是如何设计攻击航线。
说简单点,鱼雷只不过是比潜艇小得多的潜航器,航行时肯定会发出噪音,要想最大限度的提高鱼雷的攻击命中率,除了提高鱼雷的性能之外,还得在战斗中精心设计鱼雷的攻击航线,尽可能的提高鱼雷的隐蔽性。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让鱼雷在目标的“声纳盲区”中航行就行了。
正是鱼雷攻击战术的进步,早在几年前,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就提出了“潜艇编队战术”把攻击潜艇当成“水下战斗机”,以编队作战的方式提高攻击潜艇的作战效率。因为潜艇不是战斗机,没有哪个国家像生产战斗机那样建造潜艇,所以“潜艇编队战术”一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并没得到各国海军的认同。只不过,在共和国与美国的潜艇部队中,与编队作战有关的讨论已经深入到了基层,只要条件允许,潜艇艇长就会想方设法的与其他艇长配合行动。
“蝠鲼”号要对付的3艘美国潜艇就采用了“编队战术。”
不管是攻击潜艇,还是战略潜艇,因为会产生巨大噪音的推进系统部署在尾部,所以艇尾方向一直是被动声纳的探测盲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战略潜艇主要采用两个办法,一是使用拖拽式声纳,二是做无规则的回旋机动。很明显,这两个办法在攻击潜艇上都不太适用。虽然各国攻击潜艇都配备了拖拽式声纳,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拖拽式声纳根本派不上用场。说简单点,在可以使用拖拽式声纳的时候,攻击潜艇基本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