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潘云生的遗愿,李存勋用该书的稿费成立了“情报人员亲属抚恤基金”,资助情报战线上烈士的亲人,特别是烈士遗孤。

潘云生为什么有这样的遗愿?

李存勋心里很清楚,因为他就是烈士遗孤,他的父母同样牺牲在了情报战线上。

接下来几个月,李存勋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虽然与往常一样,每天准时上下班,积极处理军情局的各种事务,但是他身边所有人都知道,潘云生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如果有人认为情报人员是电影中007那样的超级间谍,那就大错特错了。情报人员也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感情非常丰富的人。用潘云生教导李存勋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就不是一名优秀的情报人员。近20年的外勤工作让李存勋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也让他拥有了丰富的感情。

来到元首府,李存勋恢复了军情局长应有的状态。

与常人相比,他有更丰富的感情,也拥有更强大的自制能力。

“局里的情况怎么样了?”王元庆亲自给李存勋泡了杯茶,“听刘晓宾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加班,是不是遇到麻烦事了?”

李存勋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没什么麻烦事,只是闲得无聊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是吗?”王元庆拿出了香烟。

“我戒了。”李存勋谢绝了元首的好意,拿起了茶杯。

“戒了是好事,退休后,我也该戒掉。”王元庆迟疑了一下,将烟盒丢进了垃圾筒,笑着说道,“何必等到退休后呢,现在就戒。”

李存勋又是一愣,笑着摇了摇头。

“在伦敦的时候,我与塞隆单独谈了几个小时。”

“塞隆?”李存勋的眉头跳了几下,说道,“阿根廷准备动手了吗?”

“有这个想法,意愿很明确,只是还有点犹豫。”

“什么意思?”李存勋放下了手上的茶杯。

“按照我的理解,他已经对谈判彻底失望。”王元庆长出口气,说道,“你也知道,阿根廷与英国谈了几十年,至今没有谈出个结果来。虽然与二十年前相比,随着能源技术飞速发展,马岛附近的油田已经不如以往重要,但是去年蔺慕勋给了我一份勘察报告,马岛附近可能拥有储量惊人的稀有金属矿。果真如此的话,马岛问题肯定会再次升温,如果英国仍然不肯与阿根廷平等对话,塞隆很有可能失去耐心。”

“这件事我也注意到了,除了三坚集团之外,还有几家欧洲的资源公司在马岛附近勘测。”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三坚集团的勘测结果还没有出来,主要是英国政府至今没有让我国企业参与马岛的勘测工作。你回来之前,我已经让刘晓宾注意这件事,说不定过几天就有确切消息。”

“有多大把握?”

李存勋沉思一阵,说道:“现在还无法肯定,毕竟这关系到了两个国家的命运,我们不能随意下结论。只是从最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问题有点复杂。”

“什么意思?”王元庆追问了下去。

“在马岛海域进行勘测的有五家公司,只有一家英国公司与一家法国公司,另外三家都是美国公司。前段时间流出来的消息,都是美国公司发布的。也就是说,马岛附近海域是否存在稀有金属矿,我们不能仅凭几家美国公司的勘测结果做出结论。要知道,这些美国资源企业与CIA的关系很密切,谁能保证这不是CIA设下的陷阱呢?”

“有这种可能吗?”

李存勋点了点头,说道:“不但有可能,而且很有可能。最重要的是,如果这是CIA故意搞出来的消息,美国的意图是什么?以我的经验,在搞清楚美国的意图之前,我们最好袖手旁观。”

王元庆微微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李存勋喝了两口茶,也没再多说。

21世纪初,马岛争端再次升温,当时,几家欧洲的石油勘探公司宣称在马岛附近海域发现了几个总储量达到数十亿吨的大型深海油田,其潜在经济价值高达上千亿美元。该消息一出,阿根廷与英国的关系急转直下,但是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阿根廷一直以和平方式谋求马岛的主权。2010年,勘探工作结束,海底油田的储量突破了200亿吨,潜在经济价值高达数千亿美元。

马岛归属问题再次成为世界热点话题,虽然阿根廷一再表示愿意与英国谈判解决马岛争端,但是英国没有半点与阿根廷谈判的想法。此事的直接后果就是,2015年纪佑国访问布宜诺斯艾利斯,与阿根廷总统会晤,随即阿根廷政府与共和国签署了一份多达数十亿美元的军购合同。受阿根廷大力扩充军备的刺激,英国不甘示弱的调整了国防发展规划,不但将“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建造数量增加到了3艘,将第三艘“约克公爵”号改为常规起降航母(后来对前两艘做了同样的改进),还将攻击核潜艇、防空驱逐舰等大型舰艇的数量增加了20%到50%。

“英阿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到2025年之前,阿根廷分三次从共和国采购了总价值高达350亿美元的军火。因为共和国同意阿根廷用“易货”方式支付部分款项,所以西方国家众口同声的指责共和国蓄意制造“英阿冲突”。在此期间,英国也全力提升军备,集中力量打造能够独立作战的远洋海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国在2021年决定出售3艘刚刚服役没几年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约克公爵”号还在建造),用出售3艘航母的收入与新增军费拨款建造2艘标准排水量9万吨级的“超级航母”(后来这2艘航母被命名为“鹰”号与“皇家方舟”号)。放弃中型航母、采购大型航母,表明英国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马岛的主权,绝对不会向阿根廷让步。

直到2025年,局势才出现转机。

一是共和国忙于应付半岛战争,无暇他顾,也就不大可能为阿根廷提供全力支持。虽然共和国从来没有停止过与阿根廷的合作,甚至在大萧条时期向阿根廷开放本国市场,帮助阿根廷走出经济困难时期(正是如此,阿根廷是南美、乃至美洲地区受全球大萧条影响最小的国家),但是在共和国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周边问题的情况下,肯定无法在马岛问题上给予阿根廷太多的援助,阿根廷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二是英国受全球大萧条的影响,经济发展跌入谷底,军费一再缩减,打造超级海军的计划不得不一再延迟。更重要的是,英国加入欧元区之后,英镑退市,英国政府需要集中力量解决金融问题与国内矛盾,无心应付南大西洋上的麻烦。作为英国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也是麻烦缠身,不希望产生新的麻烦,所以不再奉行支持英国的单边政策,而是利用其美洲国家身份的地位,充当了矛盾调解人。

三是随着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成熟与推广,石油的战略价值与经济价值大大降低。根据某些西方机构的乐观估计,在仅用于化工生产的情况下,2025年探明的全球石油(包括重油)储量足够人类社会使用300年,如果算上煤炭、天然气,全球矿物化工原料足够全人类使用800年。相对于作为燃料只够用80年的石油、200年的煤炭与150年的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的石油、煤炭与天然气就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了。

国际油价在2025年全面跳水,最终跌到生产成本线附近就足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马岛附近的都是深海油田,开采成本远高于中东地区的油田与委内瑞拉的重油,在可以预见的数十年之内,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开采价值。

没有能力加上没有诱惑,马岛危机开始降温。

问题是,只要是矛盾,肯定有爆发的一天。

2035年底,在马岛附近海域进行勘探的“标准公司“突然对外宣布,马岛附近海域可能存在一处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稀有金属矿藏。

该消息一出,马岛局势骤然升温。

稀有金属矿是什么?

如果说石油是20世纪的战略资源,那么稀有金属矿就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在推动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电力革命”中,至关重要的几种产品,比如复合蓄电池与超导电动机的主要原料就是稀有金属矿。当初,为了老挝的稀土矿与稀有金属矿,共和国与美国明争暗斗,搞得东南亚地区鸡飞狗跳。

如果马岛附近海域真有一个储量在10亿吨左右的稀有金属矿,别说阿根廷与英国会撕破脸皮,共和国与美国都不会袖手旁观。

沉默了一阵,王元庆苦笑了一下,说道:“你的担心确实有道理,消息来得太突然,而且太巧了。”

李存勋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标准公司在马岛附近的勘探活动进行了几十年,早不发现、迟不发现,偏偏在印度战争结束后不久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稀有金属矿藏,里面没有猫腻才是怪事。”

“问题是,果真有的话,那就不是小事。”

李存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元首的意思。

随着美国逐步掌握了复合蓄电池、超导电动机的先进生产工艺,在可控聚变核电站领域取的长足进步,共和国与美国的竟争已经由技术领域扩散到资源领域。甚至可以说,共和国能够在尖端领域压制美国,让美国不得不在价格上做文章,以几乎比成本还要低的价格与共和国竞争,就是因为美国没有掌握资源定价权,全球70%以上的稀土矿与稀有金属矿掌握在共和国的企业手中。

1个储量为10亿吨的稀有金属矿足以改变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

“无论如何,尽快搞清楚真相,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没问题,我亲自负责这件事情。”

“还有,阿根廷政府将派一支采购团过来,你负责安全与保密工作。”

“保密?”李存勋微微皱了下眉头。

“按照塞隆的意思,除了采购军备之外,阿根廷还需要我们的军事援助,特别是军事培训。我想把这件事情交给总参谋部,如果不出所料的话,项铤辉会把裴承毅派过去。你也知道总参谋部的情况,为了下任总参谋长的问题,几个将军都快火并了。”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虽然项铤辉全力支持裴承毅,但是规矩是早就定好了的,下一任总参谋长来自海军。再说了,军事改革刚刚开始,总得有人出来唱黑脸。裴承毅的政治觉悟太高,不见得会替政府背黑锅。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承担压力,林啸雷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你好好安排一下,有机会找裴承毅谈一谈,让他了解下阿根廷的情况。”

李存勋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元首这么安排的另外一个目的更加重要,那就是裴承毅名声在外,只有让他去帮助阿根廷建立现代军事国防体系,才能凸显共和国对阿根廷的重视程度。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把裴承毅派过去,还能帮阿根廷下定决心。要知道,对于犹豫不决的阿根廷来说,一名百战百胜的将军绝对比1000架战斗机还要管用。

“军购的事情也由你负责,能卖的就卖,价格低点也不是问题。”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不管最终结果怎么样,多卖点军火没有坏处。还有,记得找蔺慕华谈谈,让她做好售后服务,别只顾着把东西卖掉就了事,阿根廷是我们的大客户,一定要照顾周到,要让客户有再次购买的欲望。”

李存勋也笑了起来,作为国家元首,王元庆竟然关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对了,决定留下来了吗?”

李存勋愣了一下,说道:“元首,这……”

“我知道你的想法,说实话,我也相信刘晓宾有能力管好军情局,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你也知道,军事改革、政治改革都在关键点上。不管下任元首是谁,都需要一个能够强有力的助手。不是我看不起刘晓宾,在这方面,一百个刘晓宾都顶不上一个李存勋。”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并没有强迫你留下来,只是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当然,我可以保证,再干五年,等到局势稳定后,你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绝对不会让你再为同样的事情烦恼。”

“我再考虑考虑。”

观察了一下李存勋的神色,王元庆没再多说什么。

虽然李存勋还是没有答应下来,但是王元庆知道,军情局长已经做出了决定。

第6章 一路走好

离开元首府,李存勋没有返回军情局总部,而是直接去了郊外的空军基地。

半年前,李存勋没有考虑退休的事情,毕竟他才50多岁,精力非常充沛,别说再干5年,就算再干10年也不成问题。潘云生去世后,李存勋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他没有明确表示将在政府换届后离职,但是几个月来,他一直在给刘晓宾交代工作,打算让刘晓宾在军情局好好表现几年。

与元首谈过之后,李存勋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正如元首所说,共和国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除了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外,还需要能够帮助领导人做出重大决策的“参谋”。毫无疑问,军情局长就是共和国领导人身边最重要的“参谋”。

作为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的全程参与者,李存勋心里非常清楚今后几年的情况。

在王元庆执政的10年间,共和国的政治改革稳步推进了10年,从最初的基层民主选举到省级代表民主选举。虽然王元庆还没有对外公布下一轮政治改革的具体方案,但是作为改革的参与者,李存勋非常清楚王元庆要做什么。换届选举的时候,王元庆不但要卸下国家元首的职务,还要像当年的纪佑国那样,给下一任国家元首留下一笔丰厚的政治财富,那就是正式推行全国普选,并且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大会进行改革,建立完全属于共和国的民主议会。

这一步非常关键,可以说决定了政治改革的最终成败。

按照王元庆制订的改革方案,共和国将建立内外两级民主议会。政治协商大会为外层议会,不论党派、身份,所有人都可以参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内层议会,只有具有党派代表才能参选。两层议会按照区域以全民普选的方式产生,只有获得民众认可与支持,才有资格进入共和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普选的具体方案还在修订,因为主要负责人是顾卫民,所以李存勋并不是很了解。按照李存勋从王元庆那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普选肯定分区域进行,即以省为单位,按照各省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等要素决定议席数量。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还有不到1个月,仍然没有确定普选的具体方案,主要就是几个要素、以及各要素所占比重还没有确定下来。比如王元庆认为应该将各省的面积计算进去,顾卫民则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毕竟省的面积不能代表人口、不能代表经济、也不能代表资源,只是一个空泛的数字而已。又比如,王元庆认为应该将人口作为第一要素,在决定普选名额的要素中占80%的比重,顾卫民则认为不应该把人口定得这么高,最多占60%的比重。因为普选要素与各个省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各省级代表大会委员长均参与了方案的制订工作,也有不同的见解。这是一个众口难调,却必须调和的问题,争论自然在所难免。

在李存勋看来,王元庆与顾卫民的矛盾,实际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

从根本上讲,王元庆是一个非常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精通现实手段的政治家。按照王元庆的想法,普选要素以民为本,将民主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顾卫民不是不照顾民主,只是更加现实,毕竟体现民主的不仅仅是民意,还有经济、文化、资源等客观因素。由此可见,王元庆与顾卫民对政治改革的理解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在如何实施的问题上,也就是手段上的观点不一样。按照李存勋的理解,争到最后,王元庆肯定会让步,因为在现实面前,王元庆只能让步。

不管怎么说,政治改革到了只能进、不能退的阶段。

作为军情局长,李存勋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普选确定下来,得到落实,政治改革就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民众足够多的时间,让民众逐步了解与熟悉民主制度。也许会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在基本制度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政治改革迟早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相反,政治改革必然遭受惨败,在改革中被剥夺了利益的群体必然猛烈反扑,让三代共和国领导人的努力变为泡影。

李存勋不是政治家,但是他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从这也能看出王元庆的长远眼光。在共和国高层的众多领导人中,与利益集团瓜葛最少,最能推动政治改革的肯定是李存勋。作为军情局长,李存勋有足够的影响力,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不管谁当下一任国家元首,只要李存勋还在军情局,只要李存勋坚定不移的支持政治改革,王元庆的政治果实就能保留下来。至少5年之内,没人能够改变政治改革的前进方向。5年之后,随着普选逐渐被民众接受,就算有人想改变未来,也得问问共和国的公民是否同意。

李存勋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觉得这个任务太艰巨了。

当然,艰巨的事情不仅仅是政治改革,还有刚刚开始的第三次军事改革。

与政治改革相比,军事改革受到的争议更大。

当初,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落后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阻挠共和国前进的主要因素,政治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推行的地步,因此政治改革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特别是广大民众的支持。相对而言,在王元庆提出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时候,支持者并不多。

与前两次军事改革相比,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反对者是军队。

这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问题,因为前两次军事改革的主要支持者就是军队。抛开表象看事实就能发现,前两次军事改革的受益者是军队,准确的说,是希望共和国变得更加强大的军人,而王元庆提出的第三次军事改革不但没有让军队获益,甚至让很多军人认为,将严重削弱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事实果真如此吗?

李存勋也是军人,但是他并不认为军事改革削弱了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当然,这一切还得从印度战争说起。

印度战争是共和国建国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虽然王元庆、项铤辉与裴承毅等政治、军事决策人员的出色表现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共和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才是印度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