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之最强大脑-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凡的这篇脱口秀演讲的争议可比汪牧这个有话题性多了。

    这段短短的30分钟脱口秀演讲,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以“病毒式”的传播被大众熟知,毕竟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而随之而来的,争议质疑声音突然滚滚而来。

    大家在笑过之后,突然很多人质疑了,内容很简单:你李凡这篇演讲到底说了什么?要表达什么?你的意义在哪里?你想要得到的社会影响是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拷问下来,彻底引起了网络大讨论。

    倒李派:在《星空演讲》这种场合,在雾霾重度污染这个话题上,这篇演讲太浮夸,毫无内容,毫无建设意义,毫无解决办法,远远不能和纪静的《苍穹》相提并论。

    挺李派:你让一个高中生去像纪静那样到各个工厂做调研?做暗访?接触各个阶层,高层?弄到内部数据?他一个高中生,除了像你我这样吐吐槽外,还能做什么?《苍穹》这种类型的他能做出来么?有那个条件么?

    倒李派:至少一个文化偶像,你应该行文深沉,内涵丰富,高瞻远瞩,表现出对雾霾的痛心疾首的态度!庄重,肃穆,这才是有内涵有腔调的演讲该有的样子,它这娱乐性太强,脱口秀的味道太浓。

    挺李派:呵,按君这么说,演讲首先要装样子咯?那这样的演讲除了给你一种很有学问很牛叉的感觉外,又有什么实质和意义?既然都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你的痛心疾首和我的谈笑风生有什么区别?

    倒李派:那你李凡这篇演讲又有什么意义?

    挺李派:意义就是,这篇演讲火了,无数的人看到了,笑了。意义就是,李凡就像你我一样,面对雾霾,我们痛苦而又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吐吐槽,穷开心,要不,你还能怎样?穿上红裤衩去拯救世界。

    ……

    还有事不关己派:大家淡定,就一场脱口秀演讲而已,你们这家伙上纲上线的,人家出发点是好的,也没伤风败俗,你们笑过了,开心了,还有什么好争论的?对一个高中生有这个必要么?再说,雾霾而已,忍忍就过去了。

    倒李派/挺李派:要不你到京城感受一下?

    一篇演讲引起网络上这么大的争议,这是李凡万万没想到的,他在写这篇演讲稿的时候,倒是有过这种预感,但没想到引起这么大波澜,不过一想汪牧晒张照片都被迫道歉,那李凡觉得自己这儿完全可以接受。

    本来他写的演讲稿根本不是这个题材和这个风格的,后来临时写雾霾题材的时候,也自己思量了一下,写什么内容的为好,他又不是科学家,写不出雾霾的各种分析和治理方案,他又没有社会资源,做不了调查,他也做不到各种数据各种资料什么的拿捏而来。以他现在的自身情况,他也没法弄出一个像纪静那样的空气污染深度调查——《苍穹》。

    但是,雾霾笼罩京城,像他这样的对环境关心程度极高的人来说,不说点儿什么心中不痛快!骂人?骂人不解决问题啊,再说他可不想被请去喝茶!

    但咱老百姓一个,代表广大群众痛快痛快嘴儿总成吧?我吐槽几句总成吧?埋怨几句总成吧?我作为一介平民,也只能以这种轻快的方式,让大家在霾里穷开心了,在霾里自我开解。

    网络最大的争议来自于他的这篇脱口秀和纪静的《苍穹》之间的对比。

    网络毒舌者普遍言论:《苍穹》这篇杰出的调查报告,作为民间唯一一个空气污染深度调查报告来说,很可能像唐宋诗歌一样,被后世所知的,是开了民间先河的,充满勇气和责任担当的。而反观李凡这篇《再见吧,雾霾!》,不过徒增笑料罢了!

    网络支持者则认为:这两个完全是不同风格的作品。《苍穹》高端,有高端的道理。《再见吧,雾霾!》市井,也有市井的俗气,两者并不冲突,各有存在价值。不能因为《苍穹》的成功就无限贬低《再见吧,雾霾!》。

    还有网友给李凡提意见的,说你这演讲要是段子少一些,多扯一些大道理,多表现一些作为青年人的大情怀,忧国忧民茶不思饭不想什么的,你再看看,一定没有什么争议了,都得夸你小小年纪就胸还天下,是不是这个道理?笑料太足,有个缺点,深思就太少,凝重感就没有了,所以,那你这演讲就看上去轻飘飘了。

    李凡还真那么认真地想了想,很有道理的样子,不过自己真那么做了,是不是有些无病呻吟?

    这件演讲事件争议的发生,让李凡开始重新思索了高端还是低劣的定义。到底什么是高端?站在讲台上大谈梦想就真的高端了么?

    李凡这人有一个优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和批评,别人骂他或者指责他的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如何辩解或者怼回去,首先自我反思,就这一个优点,99%的人都未必能做到。

    其实大家喷的也有一定道理,李凡自己也心知肚明,但也没什么后悔的,他也有他的想法,两者不能兼顾,如此而已。

    不管网络上怎么抨击,可人家李凡这个30分钟的演讲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你说这上哪说理去?把那些反对者气得啊。

    因为演讲直接打入人们内心,又为这个时空贡献了关于雾霾的五成经典段子,就火得一塌糊涂!

    星期六早晨,京视二套《新闻早知道》,主持人很接地气,开场便引用李凡经典段子:“……一代天骄,水上天塔,只见根基不见腰。尘入肺中,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好,这就是今天的天气情况,据气象部门报道,霾君还会在京城逗留几日……”

    某家庭。

    “今天不炒菜做饭了。”

    “为什么妈妈?”

    “违法啊!”

    某脱口秀录制现场。

    “把李凡这些段子给我改一改,创新一下,咱们用了。”

    ……

    东北某地朋友打招呼开玩笑:

    “你sei啊?”

    “你管我sei呢?”

    “不服你过来!”

    “你搁哪呢?!”

    擦,这两个小子扯过犊子后,抬头看了看蓝天白云,好嘛,咱这儿盛夏没雾霾!

    ……

    一篇脱口秀演讲,各种电视节目纷纷引用,网络上广为流传,民间纷纷开玩笑。当这篇被很多人视为没有任何内容的演讲火起来的时候,大家终于明白了它的价值。

    《再见吧,雾霾!》没有说教,没有各种数据支撑,没有高瞻远瞩,没有痛定思痛,没有夸夸其谈,没有忧国忧民。它只是一篇来自于一个吉森省高二学生的无奈与吐槽,它也给了广大观众们在苦恼头疼中一丝心灵的痛快,它载入不了史书,它无法获得高度评价,但,它却是最广大观众们最舒心的安定剂。

    著名脱口秀节目《晓燕有约》给出了精准的评价:

    “今日网络广为流传的《再见吧,雾霾!》,和《苍穹》成为了两个极端的强烈对比。后者,就像一个著名的学者一样,沉重,深思,并痛心疾呼,是划时代的演讲报告。而前者,就像老百姓的口述家常,注定不应登上大雅之堂,但却与你我之间联系得最紧密最贴切,李凡的无奈吐槽,也是我们的无奈与忧愁。”

    事实真如此言,《苍穹》名声在外,影响力极大,但是,真正看过完整视频的人数并不可观,当然,其中有某些大家都懂的原因。但即便没有某些原因,它的传播也未必有《再见吧,雾霾!》来得广泛和迅速!

    本山大叔的小品可以做到东三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一句话都耳熟能详,《再见吧,雾霾!》也有这个道理。

    有些人是一夜之间成为话题中心的,李凡再次感受到了这种久违了的感觉。

    周六早晨,李凡睡得香喷喷的。嘿,也是奇了怪了,网上那么多非议,他倒是全然不放在心上。

    突然,寝室中一声呐喊,接着,李凡的床铺就被摇晃起来:“嘿,李凡,头条啊!百度今日头条!”

    哗!

    寝室室友全部支起了身子,睡眼惺忪的。

    李凡将左眼睁开一条缝,“嗯?嗯!”,转身再睡。

    “头条!你头条!!”杨硕急忙将电脑搬了过来,再次叫醒李凡,指了指网页。

    李凡肿着两只眼睛,看了看,嗯,的确是今日头条了,标题:一个高中生的痛快吐槽,我们的雾霾何日而去!

    李凡哦了一声,小兴奋,“嘿,还成啊!”

    这时,突然有人推门进来,道:“李凡,你上新闻了!”

    “啊?”

    “吉森卫视《早间新闻》,你看看回播。”

    打开直播软件,回播内容,果不其然,新闻里对李凡一顿夸奖:

    “我省优秀学子李凡,在参加京大《博雅杯》期间,登上搜娱网站的《星空演讲》……一句句吐槽,吐槽出了百姓的心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看看,吉森广电不愧是“老东家”啊,还记得自己这个曾经的收视率贡献的功臣。

    李凡打开手机,自己的微博早炸了,他随意地扫了一眼,先看了看柳诗诗的私信。

    柳诗诗:给灾区人民送温暖来啦!

    估计见李凡没回复,柳诗诗再发一条:是不是中毒已深,挂了?

    李凡刚要回复,突然有几个人敲了敲门,问道:“李凡在么?”

    “啊,我就是!”李凡见是拿着话筒扛着摄像的几个记者,下意识地往被窝里缩了缩。

    女记者连忙进屋,“李凡,我是你的铁杆粉丝啊,你的脱口秀超棒的,哇,我是看了一遍笑一遍,这篇演讲连我们报社的看门大爷都看了无数遍了,太痛快了。”

    女记者边说边偷眼看着李凡裸露在外的肩膀,眼神里闪过异样的兴奋。

    李凡被看得浑身哆嗦,问道:“你们究竟要干嘛?”

    见女记者一副花痴脸,摄像道:“我们是《城市晚报》的记者,你能给我们谈谈你对雾霾的看法么?”

    女记者连连点头。

    李凡道:“这个费劲,我没什么内容啊,这个网友们都知道。”

    女记者:“要说内容,咱们谁也没有气象专家有内容?她纪静的调查报告也是错漏百出,我喜欢你那句话,咱们都是老百姓,就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浅聊几句。”

    “那好吧,要不我先穿上衣服?”

    “好!”女记者说完也不回避。

    李凡无奈了,“我要换衣服啦!”

    “好啊!换吧,大男生害怕看啊?”

    李凡无语瞬间,里面没穿裤裤怎么破?

    (PS:5000字,不分成两章了,直接发吧。)201

第148章 元芳是谁?() 
303寝室内。

    两把椅子对立放置,李凡洗漱完毕,擦拭了一下头发,穿戴整齐后,接受采访。

    寝室里除了记者、摄像以及助理实习生外,所有的同学撤到了寝室门外,几十个学生将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的,一个个羡慕得眼睛通红。

    女记者:“你周四的演讲视频可以说在网络上爆火了,今天周六,可网络上关于这次演讲的谈论的声音依旧不绝于耳,你的脱口秀很爆笑,经过两天的酝酿,加上社交媒体工具的极易传播性,我估计京津河地区没有几个人没看过这段演讲了。”

    李凡含笑点头,“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了,我的确没想到掀起这么大波澜。”

    女记者:“网络上有些非议,这个,很多人希望你解释一下,但网友们却迟迟不见你的回应啊!”

    “哦,褒贬不一的言论我都看过了,但我是不会在这种舆论风口浪尖上和网民们掰扯是非对错的。”

    女记者大惑不解:“为什么?”

    李凡道:“举个例子吧,如果这位摄像大哥对你有意见,批评了你,那么你说,你的第一反应是自省检讨还是为自己争辩呢?我猜你一定会自我辩解的,但即便你解释的很合理,不过在摄像大哥的眼里,他的第一感觉一定会觉得你在狡辩,是在反驳他,这会进一步刺激他对你再次加深批判!而且,很可能演变成对人不对事儿!

    这是熟人之间产生隔阂摩擦的重要心理因素。而网络上,你面对的是无数的网友,你也做不到一一对话,网民年龄结构又参差不齐,可能从10岁到50岁,每个人生阶段对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无论你怎么解释,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都会认为你是错误的。可能这么解释3成的人认可,但7成人不认可,那样解释呢,情况又相反了,解释来解释去,总有人不满意。

    所以,我认为最聪明的做法,面对这种不涉及名誉的争论,最好的方式是:保持缄默。”

    “保持缄默?是不是有些弱啊?”

    李凡哈哈大笑:“什么是强?口舌之争是强?上网怼网民?怼大V?不无聊么?再说你觉得你能赢么?我可以武断地说,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和全体网民对抗!在网络上,名人说得任何一句话,都会被亿万网民从各个方面解读,然后还有你们个别媒体朋友的断章取义推波助澜,所以认真你就输了!

    且不说小小的我,咱就说《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鲁迅先生曾说道学家看到‘梦’,儒家看到‘淫’,才子佳人看到‘情’,革命家看到‘排满’,连《红楼梦》都受到各种解读甚至批评,何况我一个高中生小小的脱口秀演讲?不足挂齿。”

    话说到这儿,女记者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几个同事,都是一副惊叹的表情。

    这小子好有格局啊,胸怀太广阔了。

    这小子说的话太理智了,理智平静得不像话啊。正常人,面对网络非议,被指责后,第一时间都会怼回去,这个不论10岁小孩儿还是六七十岁老人,都是如此,人性就是这样嘛。

    可这小子,他的心态和做法,豁达、诚恳、乐观,让人敬佩啊!

    如果李凡是那种你们敢骂我批评我,我要反击,要很批你们,这样的话李凡格局就太小了。

    李凡又道:“况且有些人说得的确有道理。我的原则就是,对于正常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很多人的想法会给自己打开另一个思考问题的途径,未尝不是件好事。”

    女记者惊讶地问道:“那你真不生气?”

    “当然分事儿!我也是人啊,我又不是菩萨。你对我正常批评骂几句行,我没那么小家子气。但你别玩儿其他路子,尤其是脑残开地图炮的,地域黑这种,我真想摁地下一顿踹!还有,抨击我长相的,你是真瞎还是真瞎?”

    室内外笑声一片。

    女记者继续道:“好,那咱们谈谈雾霾吧,你如何看待雾霾这件事情。”

    李凡叹了口气:“雾霾啊,这个应该算是很多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由过程。比如说美国、英国等等,都是先污染后治理,而且,当初很多时候比咱们严重多了。

    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污染也在德国、比利时、美国、等国出现……

    但那时人们普遍将滚滚浓烟视为一种进步,如一名芝加哥企业家在1892年时说,“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它显示出人类正将自然无意识的力量转换为让人类舒适的力量。

    ……”

    女记者惊叹道:“哇,你懂这么多啊?”

    “这都是历史,查查资料就知道了,没什么。再说说咱们华国的情况。

    我们祖国曾经蓝天白云,鸟雀成群,民众们笑话西方国家天空都是黑的。然而,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发展国民经济,大力振兴国力,本土工业要发展,要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而对外又要招商引资,很多外资大型工厂纷纷在祖国落地生根,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牺牲。这是饮鸩止渴的发展模式,但也不得不为之。

    这个其实没什么好喷的,咱不能马后炮!当时人们首先意识就不强,生活在蓝天白云的幸福里,你是没有忧患意识的。就算你有那意识,当时也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途径,成本太高。

    其次,经济和环境,到底哪个为重?我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国家兴起之初,一切应让经济先行,没有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其他一切都是空谈,难道还过邻国那种生活?

    但发展到现在,咱们国家已经不落后了,就必须考虑环保问题了。”

    女记者:“可以两手一起抓嘛,当初可以经济建设和环境治理两手一起抓嘛。”

    李凡噗嗤笑了:“想得美!国家发展大计不是yy,是个不断探索不断犯错的过程,况且像我们国家这么庞大的社会结构,更是复杂。”

    女记者:“那空气污染你预料什么时候会结束呢?”

    李凡:“治理雾霾是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10几年,也可能需要20几年,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幸好的是,近年来,环境污染已经引起极高的重视了,就比如说深湾地区的蓝天计划,就做得很科学,成效很好嘛。

    同样你也发现,就因为深湾地区的经济在全国数一数二,所以才有这个实力搞环境建设,当然它的地理环境也好。”

    ……

    这翻谈话时间比较长,当结束的那一刻,女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今天,你成为了头条君,你想对那位著名的一直想上头条的歌手说句什么呢?人家今天公开恋情,本以为这次百分百头条了,结果被你挤到了第二。”

    李凡道:“呃,明天求婚吧,这样估计百分百头条了。”

    记者们起身告辞,女记者笑盈盈地给李凡递了一张名片,几个人走出寝室楼后,惊叹起来:

    “咱们采访的真是一个高中生?”

    “网上有人说他没内容,我却觉得没有几个人比他有内容,有见解,这小子太成熟了吧?”

    “你听人家聊天谈话,真觉得句句是理儿,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女记者想了想,也是一番感慨:“真的好帅啊!”

    摄像师傅叹了口气:“你们女人啊!”

    女记者再道:“好像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众人齐道:“你们女人啊!”

    ……

    李凡突然成了话题中心,这给他带来了最直接的好处——通告!

    周六一天的时间,两档栏目对他发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