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之最强大脑-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46章 承担重任() 
李凡看到老校长后就情不自禁地笑了,这位老同志被一帮起哄的网友吓住了,想想也是醉了。

    老校长则说你永远不清楚青年人身上蕴藏着多么狂热的情绪,老校长追忆起了在那个特定年代中无法抹去的记忆。

    老校长找李凡来,自然是关于李凡头衔的问题,也没有什么价值或营养的话,主要是平复一下李凡可能波动的情绪。

    可令老校长讶异的是,李凡根本没挂在心上,他只是淡淡地道“我不在乎虚名的,再者,这件事情被网友们严重夸大了,我还感到有些对不起学校呢,毕竟,这次正常的教学安排,我没想到会产生了额外的不该有的关注。”

    老校长点了点头,“我们也一直在和上面研究,这次事件,可能涉及到新的教改,并很可能以此为起点,在高校内进行‘肃清计划’。”

    李凡愕然,“肃清计划?”

    “口头上是这么称呼的,但正是文件一定不叫这个名了。

    教育部一直有重新整顿教师队伍的考虑,可能会借助这次事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所以说,网友们这么一闹,对上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舆论契机。”

    李凡笑了“难呢,大刀阔斧极有可能变成修修补补小打小闹!”

    “不,这次是认真的,将会成立巡视组全国督查的……多了不跟你说了,不要和其他任何人谈,我们现在是关门会议。

    今天和你谈话的目的,除了做做你的心理工作外,还有一点要向你承诺。”

    李凡“什么?”

    “你在京大工作,我个人以及京大,将为你提供一切最优条件。”

    “可是……那个……”

    “怎么吞吞吐吐的?说!”

    “我也没想着在京大一直任教啊。我学识有限,年纪尚小,资历浅薄,万一误人子弟呢。”

    “去去去,找个地方凉快去!”老校长眼皮一垂,赶人了。

    “我真的没打算长期在京大任课!真的!”

    “这个以后再谈,你先开一学期课看看。”

    辞别校长室,李凡来到毕老的家,推着他在校园的林荫道里散步。

    毕老年事已高,一年前还健步如飞呢,一年后便需要做轮椅出行了。

    老年人的一年,可能相当于年轻人的十年光阴,他们的日子是按天算的了。

    毕老望着碧绿的湖水,扇着手里的一方纸壳,充满期待地谈论着他对《甲骨文史》的编写构想,每每说到激动之处,那花白的胡须仿佛也跳动出了青春的旋律。

    李凡本意是来推辞编写《甲骨文史》的工作的,他觉得《甲骨文史》编写并不急于一时。

    因为甲骨文的研究才百余年,还处在初级阶段,不适合编史。

    而且,自己还年轻,咱们保守估计活到100岁吧,等一下,世界最长寿的活到了134岁?呃……咱们保守估计活到134岁吧,那100岁的时候可能还是思维敏捷的少壮呢。

    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出土文物的增加,以及学识的积累和思考能力的进一步成熟,李凡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晚年来完成甲骨文的编史,那时候各方面必定较之现在成熟许多许多。

    如果将这个工作推迟五六十年,那相当于增加了甲骨文研究史一半的时间!

    李凡不是特别想做这件事,但面对垂垂老矣却又再次焕发荣光的毕老,李凡有些于心不忍。

    毕老从口袋里拿出一支笔,然后在纸壳上画了一个符号,也可以说写了一个甲骨文。

    毕老道“小凡啊,这个字你怎么看?现在所里对此没有定论。”

    李凡道“我认为,应该被释为依字,此字藏于衣内,或藏于以内,应为‘侌’的初文,‘侌’,《玉篇》古文‘隂’字,隂同陰……《礼记·祭义》中,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又音‘雍’……《诗·豳风》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毕老笑了,很欣慰地笑了。他又问“你觉得,所里的那些学者水平如何?”

    “都有很高造诣。”

    “屁话!你给我实话实说。”

    李凡嘻嘻一笑“都有一定水平!”

    “什么水平?呵,一帮混饭吃的,学术没搞明白,天天嚷着各种福利,嚷着要头衔,要带研究生!我呸,也不害臊。”

    甬路旁突然传来了女人的声音。

    “瞧瞧你太爷,又不知道和谁生气了!”

    “太爷你不能生气,你还要万寿无疆呢。”

    “李老师,给你雪糕。”

    “李哥哥,我同学说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我不这么认为!”

    来的二人一老一少,是毕老的小闺女和他的重孙女。

    李凡接过雪糕,问道“小屁孩,为什么你不这么认为呢?”

    这小姑娘笑出了两个酒窝,“因为我认为聪明这东西也没法衡量,世界上各行各业聪明的人多着呢,怎么互相比较?聪明是脑子里面的,看不到的。”

    但是呢,我认为你是世界上最帅最帅的人,因为这个是表象啊,能直观地看到!”

    李凡点头,“你的认为没有错,我就喜欢你的肤浅!”

    李凡掐了掐小姑娘的脸蛋后,也就告辞了。

    到底是没张开口拒绝这份工作,尤其是听到毕老那句“我已风烛残年了”。

    几日后,甲骨文所《甲骨文史》正式立项。

    主编毕胜元、李凡。

    编辑孙哲(语言学院院长)、顾文武(教授)、程大璐(教授)……

    校正崔丽(副教授);杨乐(博士)。

    ……

    这是华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奇迹,丛书、资料书籍的编写,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

    主编竟然是个19岁的大学生,而其他责任岗位上的基本全是教授副教授。

    别说国内了,国外也很少有这种类似的情况出现啊。(当然也有一两例子。)

    新闻像雪片一样飘向了国内的街头巷尾,大家除了感叹李凡这个年轻人的卓越外,还特别佩服甲骨文所的高风亮节!

    连所长都自认自己为编辑人员,而不奢望主编一职,可见甲骨文所也是极其有胸怀的!

    坦白地讲,不是他们有情怀,而是,不得不有情怀。

    人的才华有大小之分,如果下属比自己有才华,自己可能利用利用甚至踩几脚,这是事业单位的普遍情况。

    但是,如果你身边的是爱因斯坦呢?你敢踩啊?你想成为历史的罪人啊?那还不得多多关照人家的身体健康以及事业,并且时不时地旁敲侧击自己对他的好,然后流露出“苟富贵勿相忘”的目的。

    当然了,李凡可不是爱因斯坦,这咱可不敢沾边。

    因为,李凡他是文科生啊。

    。

第447章 李教授() 
作为华国权威丛书系列最年轻的主编,李凡除了狠狠地刷了一遍各大新闻外,他的工作也更加繁忙了。

    有人说能者多劳,但是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李凡还得想方法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适当地砍掉了很多活动,并在乐知网的运营上进一步放权。

    幸好是合伙运营公司,幸好有能人扶持,否则,自己就算三头六臂也无法身兼数职。

    李凡这么牛逼的人物面对多重身份的时候尚且力不从心,真不知道那些挂了十几个头衔的大名人是如何逍遥地生活的。

    李凡将工作安排得几近密不透风,但还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些喘口气的时间,毕竟,他还立志保守活到35岁呢。

    坦白地说,今年的工作安排失当了,李凡决定逐步调整状态。

    乐知网与35公司投资计划还在谈判,不过大框架已经敲定了,细节还在探讨,应该很快就能谈妥。

    李凡刚刚去公司了解了详细的情况后,便越过马路,走进了京大的校门。

    “李教授好!”

    “别闹!”

    “恭喜李教授!”

    “什么教授啊,别瞎说啊!”

    ……

    一个两个人打招呼开玩笑的话,李凡并不稀奇,可关键每个人都是如此,不论他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难道学校已经开过会,决定聘用自己为副教授?

    可是,那校长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自己的,怎么可能所有人都知道了,偏偏自己蒙在鼓里呢?

    他抓住了一个女生道:“你们为什么都管我叫教授啊?关于我能不能成为副教授,咱学校还没有定论啊!”

    女生笑了:“可是刚刚下了通知,你已经入选了新一届的长江学者啊!”

    “啊?”李凡一愣,“你们怎么知道的?”

    女生晃了晃手机:“你看,朋友圈已经传疯了,你看教育部的官微,公布了这一届长江学者的名单。”

    李凡看了一眼教育部官微,的确刚刚公布了新一届新增的长江学者名单。然后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锁定了自己的姓名。

    这个世界的长江学者和前世略不一样,这里的长江学者的地位更加重要一些,人数也少一些。

    不管是在哪个世界,长江学者都是高端人才最重要的名头,它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只不过,前世的长江学者达到了3000余人,而这个世界里,人数00人左右。更加难进,更加苛刻,更加弥足珍贵。

    他被纳入新一届长江学者的行列的消息,自然在几天前就得到通知了。长江学者的申请是学校在去年元旦为他申请的,由于苛刻的审核制度,宁缺毋滥的严厉方针,所以审核周期很长,直到前几天才完成评选。

    李凡道:“哦,我的确被纳入长江学者的行列了,但我也不是副教授啊,两者没关系。”

    “怎么没关系啊?长江学者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部分,长江学者全是教授啊!”

    李凡解释:“你们理解错了,长江学者分为三类: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我是最后一种,以青年学者身份入选的。”

    “那我不管,你就是教授,不信等着!都长江学者了,还不受聘为教授,怎么可能?”

    李凡笑笑,直步走向教室上课去了。

    今天上午这节课是《艺术的未来》,是一位年轻的讲师讲述的。

    讲师今天的课程没有往日精彩,他有些分心了,时不时地瞄向李凡几眼。。。

    讲师心里琢磨着,人家9岁成为长江学者,自己也不贪婪,39岁能入选他就烧高香了。

    想想,讲师给长江学者上课,这是非常汗颜呢还是值得去吹牛逼?

    讲师想了想,还是值得吹牛逼!毕竟自己是在给爱因斯……爱因斯李上课啊!

    京城的月份格外炎热,人被蒸得热气腾腾的,幸好学校给力,教室、宿舍全线崭新的空调。

    李凡回到寝室,同学们举手表决,一致同意长江学者今晚要请客。

    “长江学者,这次咱们必须好好庆祝庆祝!”

    “李教授,我们不狠狠地宰你一顿的话,都对不起你的成就!”

    “李教授,把卡带足了,今天晚上刷爆你!”

    ……

    李凡无奈:“叫我长江学者我没意见,但别叫我李教授,副教授跟我还没关系呢!”

    “怎么可能没关系啊,我的老李!”

    “就是啊,你用你那钛合金的狗头……24k金牛头想一想,你都长江学者了,副教授能评不下来?”

    “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

    ……

    李凡不是糊涂,是不想有过高期望,万一失望了呢?

    什么?淡泊名利?不在乎虚名?副教授的职称对他来说是不重要?

    这些的确是李凡说过的,但是啊,水至清则无鱼,虽能真的完完全全不在乎虚名啊?

    如果真的最终没被评定为副教授,李凡也会有些失落的,尤其是网友们把这件事情都“爆炒栗子”了,结果愿望落空,也是有些尴尬啊!

    不过呢,李凡的身份毕竟远超副教授头衔了,他会略感失落,但也绝不会郁郁寡欢。

    想想,如果是某个讲师想评定上副教授,一旦愿望落空的话,弄不好得抑郁个几个月。

    请客吧,全班都请。

    席上大家觥筹交错,李凡则没吃消停,他的手机已经被亲朋好友打爆了。

    舅舅们、大姨二姨小姨、叔叔们……全都是道喜的电话。

    还有三舅家的外甥女老公的最好朋友的二妹妹的男朋友,也打来了贺喜的电话,还说要亲自来拜访他。

    这位先生你谁啊?

    李凡叹了口气,打电话告诉妈妈说:“妈,这几天可能来个偏门亲戚,三舅那边儿的。来的话你就说我没在京城。”

    “你三舅跟我说了。不过那多不好啊,见见嘛!”

    “诶呦,不是我不想见,一定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我又不认识他。”

    “一回生二回熟嘛,不看他还得看你三舅呢!你是不是成了长江学者就膨胀了,亲戚再远那也是亲戚啊!”

    人一旦有了成就之后,亲戚朋友格外地多,李凡重视亲情友情,但是全天下都是亲戚朋友的话,他也忙不过来。

    说句难听话,这几年有多少目的不纯的人接近他?李凡都烦死了。

    “妈,你要是能把这个人和我三舅的关系说明白了,我就见见。”

    “三舅家的外甥女老公的最好朋友的二妹妹的男朋友,他叫田友亮。”李妈脱口而出。

    李凡被吓住了,“妈,这你都可以?”

    李妈挥舞着手里的笔记本,对着电话道:“儿子,龙生龙凤生凤,你这么杰出为什么?还不是你有这么一个牛逼的老妈?”

    老妈的电话挂断后,李凡靠在窗口,他并没有立即回包房,而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手机,因为,根据今晚的经验,下个电话要来了。

    果不其然,校长的电话打了过来,他道:“小凡啊,教育部和京大联合决定通过了,李教授,恭喜你!”

    李凡舒出一口气,“谢谢校长栽培。”

    “按照原计划,你先教授下学期大一新生普及课,课程我们暑期给你安排,尽可量可着你的时间来。”

    “谢谢校长。”

    “待遇其实没必要和你提,你也不差这点儿钱。”

    “呃……你还是提一下,别人问起来我也好吹牛……咳咳。”

    “哈哈,薪级工资39,市岗贴08,一般津贴20,物价补贴20……总计下来,月9800元,这是基本收入。”

    李凡皱眉:“这待遇不是正教授的么?”

    校长反问:“我也没说你是副教授啊!”

    放下电话,李凡面露喜色,他想了想京大最能摆谱的教授的风骚步伐,然后手往后一背,下巴一扬,肚子一鼓,略有点儿外八字地迈着方步向包房走去。

    走了几步远李凡就放弃了,人家大教授的风采他李凡还真学不来,根本没有人家走得销魂自然。

    谁让他没有啤酒肚了!

第448章 李侦探() 
王府大院,16号别墅门外,来了几名记者,有黑人,也有金发碧眼的白人,其中也有两位亚洲面孔。

    金发碧眼的女人拿着麦克风,用地道的西海岸口音道“大家好,这座辉煌气派的别墅就是在华国大名鼎鼎的人尽皆知的明星李凡的家。

    李凡在华国有很多身份,他是娱乐明星,他是国学家,他是国学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他还在心理学界提出了很多价值卓越的观点,比如说有趣的假设蝴蝶效应,《抑郁症与身体健康》等等,他是作家,热衷于慈善,他还是一个有一定成就的商人……

    他的身份实在太多了,我想提前告诉广大观众们的是,他还是一个超级帅哥,一个只有19周岁的大帅哥。

    今天,我们飞越大洋来到这里,是因为他刚刚获得的身份,教授!

    他是世界上第二年轻的正教授,而且还是被华国最知名的大学京城大学特聘的。

    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少年天才的家,和李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来的这行人是美国《时代周刊》派遣来的,作为世界上第二年轻的教授,这则新闻也出现在了国外的一些媒体上。

    而让《时代周刊》飞来华国采访李凡,并不仅仅因为大一学生任教授这一颇有看点的新闻,更是因为,李凡之前在《psychology》上发表的几篇心理学文章,已经在美国心理学界产生一定影响力了。

    比如说最初的《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以及《拓补学与蝴蝶效应》。

    李凡的传奇色彩也非常吸引外国的媒体,尤其是搞心理学的怎么成为了文学教授?

    《时代周刊》的负责人很好奇,于是就问了华人员工曾毅。

    你想想啊,天下华人一家亲啊,那位海外华人曾毅还不得往死里吹李凡啊?简直把李凡都吹到嫦娥五号上去了。

    把负责人吓得啊,这还是人类么?你这也太没边儿了。

    不过通过多方打听,负责人知道了,这事儿虽然听着有些悬,不过还真是真的。

    于是,《时代周刊》的这队人马飞过来了,打算以李凡为下一期的封面人物。

    《时代周刊》的分量还是很重的,这个谁都知道,这个世界里的《时代周刊》没有亚洲版欧洲版什么的,只有美国本土版本,登上去就更加难了。

    主持人刚敲开别墅的门,蒋姐挡在他们面前,抱歉地道“不好意思,采访的时间可不可以短一些,20分钟可以么?因为李凡赶着去参加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会议。”

    20分钟够采访啥啊?《时代周刊》的人很无语。

    他们见到李凡的时候,李凡正边系西服边快步下楼呢,李凡穿得这么周正不是为了应付他们,而是一会儿有个上边的会议。

    20分钟很快过去了,李凡和主持人拥抱后,便和《时代周刊》媒体一起离开了王府大院。

    教育部不是要在下半年重抓高校教师问题么,李凡是去参加这次会议的。

    李凡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和这种会议挂钩的,他不属于这里,小小的他也发挥不了什么光和热,怎么就找到他了呢?

    但是因为上边点他的将了,他只能参加。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但李凡的志向可并不在此。

    会上还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和他一起敬陪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