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之最强大脑-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点很离奇,就和我们第一次见到其他肤色人种或者第一次看到西方人用刀叉吃饭一样,一定会大呼惊讶,而在游记中并未提及有些难以理解。

    第2点:马可·波罗书中把自己吹成什么形象呢?他说自己是皇上最铁的小兄弟,内政外交税收一把抓,代表忽必烈出使过很多国家等等,这么牛的人,我此时此刻想到了一个和他类似而且特牛的人物,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出现了韦小宝和七个老婆的影视剧照片。

    观众一片笑声后,李凡道:“对不起,这张照片配错了,韦小宝有七个老婆,可马可·波罗并没有,马可·波罗是出书后才借机讨到老婆的。

    大家注意,这么牛的一个人,在蒙古帝国历史上这么举足轻重的一个人,但在史料中连他的半个名字都没有!

    而且他还说他做了三年扬州知府,扬州地方志刨地三尺,也没找到过这个人,我国地方志记载是非常详尽的,竟然没找到这个人。

    第3点:襄阳献炮。

    大家都熟知,小说里有郭靖守襄阳的剧情。

    宋元大战,襄阳城是如何攻克的?史料记载,忽必烈到波斯征调了炮匠,造成了威力无比的‘回回炮’,成功征服了五年未曾攻克的襄阳城。这里的回回炮就是抛石机。

    当然,这个事情也被安到了马可·波罗自己身上。

    第4点:他在书中有个致命的错误,竟然认为当时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儿子,这点是大错特错的,以他口述的伴随在忽必烈的时间段,当时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孙子!”

    现场一片惊呼:

    “哇!”

    “这个错误大了,掉脑袋的错误啊!”

    “如果真和忽必烈这么铁,是权臣和宠臣,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呢?”

    ……

    李凡继续道:

    “第5点,刺桐城,也就是泉州,当时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外贸港口,港口永远停留着上百艘来自于阿拉伯的大船。

    当时的刺桐城,色目人极多,色目人就是元代时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当时元朝有民族四等级制,既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当时刺桐城的‘市长’就是阿拉伯人,当时的刺桐城里面至少有三座大教堂,七座辉煌的清真寺。

    结果他到刺桐城的时候,一概不提。

    ……

    这本书基本上全是问题,其夸夸其谈和小说无异!并对当时元朝的富饶强盛进行了歌功颂德般的描述。甚至影响了哥伦布。

    但是,以我的分析,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对东方充满了幻想的人,编写的一本小说而已。

    马可·波罗是有这个条件的,首先他的确是个四处游历的商人,见多识广。

    其次,当时的忽必烈的赫赫声名天下皆知,强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了2400万甚至33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这里有争议,有人认为是2400万,有人认为是3300万,且不去谈。)

    作为一个四处游历的商人,他是有这个充足的条件,来获知忽必烈甚至元朝的很多信息的。

    最后,据威尼斯历史记载,马可·波罗被人告上过法庭,原因是,他被起诉骗人钱财。

    这本当时红遍西方的作品,口述者竟然在我们华国找不到任何存在过的确凿证据,而且书中尽是不实之处,这本更像是小说的游记,却被载入我们的历史课本,我们不得不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

    不会是,我们必须需要这个人来过元朝吧?

    对了,在马可·波罗的家乡有句谚语,This…is…Marco…Polo!翻译过来就是,这是在忽悠人。”

    现场观众听得入迷,还有很多人陷入到了沉思中。

    台下,有学生悄声问身边的教授:“教授,您觉得李凡说得对不对。”

    教授皱眉,“的确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马可·波罗在元朝出现过,有些史学家也是试图找到马可·波罗来过华国的证据。”

    学生问:“那为什么,没有客观证据的前提下,书中与事实大量相违背的情况下,会以一位伟大的旅行家的姿态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课本中?”

    教授:“呃……对了,这本书啊,是手抄本的,手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

    另外一个学生问道:“当时连活字印刷术都发明出来了,马可·波罗这么厉害的人物,而且又是一个商人,怎么还在欧洲搞手抄本,直接印刷啊!”

    “这个……”教授被问住了。

    ……

    舞台上,连续三期的节目经过3个小时后,终于录制完成了。

    “谢谢大家观看今天的节目,我们下期见。”

    李凡说罢,向观众们鞠了一躬后,并没有向往常一样直接回到后台,而是抬足来到了观众席,轻轻将老妈怀里的果冻抱到了自己怀里。

    果冻足足睡了两个半小时,此时她浓密的睫毛微微张开,见是哥哥后,便搂住哥哥脖子,闭起眼睛继续安然入睡。

    她嘴唇下意识地吹出了个泡泡,和李凡的睡觉习惯一模一样。

    李凡道:“妈,回家了。”

    李妈身边的刁教授突然问道:“李凡啊,节目中,你说马可·波罗没来过咱们华国没有任何证据,我有不同看法。”

    李凡边轻晃着妹妹边道:“哦?刁教授怎么讲?”

    刁教授道:“我最近在永乐大典残片《站赤》中找到一条记载,‘兀鲁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马二八往阿鲁浑大王位下’,这与《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是一致的。”

    李凡道:“可是,这书里也记载了元朝远征ri本、王著叛乱之事,不能说他说对了几条,就说他必然来过元朝啊!

    这些事情都是当时天下人皆知的。”

    刁教授点了点头,“你说得也对!”

    关于马可·波罗的经历以及《马可·波罗游记》,在前世也是中外史学界争论不断,一些史学家试图找到马可·波罗来过元朝的证据,但是直接证据根本找不到,推测倒是一大堆。

    为了证明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元朝,甚至在1999年美国组成一个科学考察队,重走当年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不过是用现代交通工具代步。

    然而旅程极其艰辛,考察结束后,10位考察队员和22位提供后援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可…波罗通过这条路来中国“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马可·波罗游记》即便是一部集道听途说而成的“小说作品”,但它的世界影响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了一大批人。

    刁教授沉思了一下,接着道:“我会继续寻找相关证据的。”

    李凡轻轻一笑,然后抱着妹妹离开演播厅。

    (PS:有读者说章节越来越短了,嗯,会变长的。)8)

第386章 心理学家们的震颤() 
    这天晚上并不平静。

    其他房间里的几位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李凡则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摆弄着手机。

    美国心理学权威期刊《Psychology》在最近一期中,刊登了李凡的《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这种期刊是美国本土杂志,按理说国内出现它的踪迹是极地渺茫的,除了专业人士海购或者个别人从美国带回来等途径。

    老艺术家管彤获得这个期刊的途径很简单,因为华娱国际有美籍艺人刚刚飞到京城,他从美国随手买了一本带到了国内而已。

    因为封面小标题中出现了“……from…China”字眼,所以公司里无论是艺人还是工作人员,见此都会大感好奇,毕竟有华国人的文章登上了世界级权威期刊上,大家身为华国人也是很兴奋的。

    结果管彤翻开正文一看,这文章标题是《Depression…and… physical…health》,嗯?这不是李凡之前发表心理学文章的英语标题么?再看这来自于华国的作者,他的英文名则很奇怪——“Sky…carp”!

    管彤疑惑地道:“天上的鲤鱼?”

    有女艺人一拍大腿:“哦,李凡!李凡曾用过‘昊鲤’这个昵称嘛,这个大家都知道。”

    另外一个男艺人道:“那他翻译的也不准确啊,应该是Fuck…sky…carp!日天鲤嘛!”

    女艺人白他,“‘昊’,就有‘天空’的意思,‘昊鲤’,天上的鲤鱼,自由飞翔的鲤鱼,Sky…carp,这没毛病!

    请不要以你俗烂的思想,来曲解著名学者的崇高境界!”

    男艺人:“你也不要站在女粉丝的角度,来分析李凡的想法,我觉得这个昵称,李凡的想法一定是如我所说这样子的!”

    管彤猛点头:“我同意!”

    李凡的这篇刚刚发表在《Psychology》上的文章,就是这样率先被华娱国际的艺人们传到微博上的。

    一石惊起千层浪,华娱国际五六位艺人,几乎同一时间将讯息抛到网上,立即引起了全网的关注以及剧烈的讨论。

    本来,李凡一个多月前发表的那些心理学文章的热度早过去了。

    网络就是这样,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事儿发生,每天都有新的话题要讨论,如李凡这种学术作品上的争议,基本都是当时争吵得火热,之后便热议散去。

    毕竟不是明星出轨新闻……

    当《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刊登在了世界级杂志上面的时候,重新点燃了新一轮的网友大讨论。

    李凡连续多天发表的文章再次被网友们捧了出来,并进行新一轮的讨论。

    一个月前,李凡备受质疑的舆论口风瞬间扭转,李凡的支持者迅速多了起来:

    “李老师,请原谅我有眼不识泰山,我低估你了!”

    “现在想想,我有什么资格去质疑,这个登上了世界级心理学杂志的男人?请原谅我这个文盲!”

    “《音乐与创造力》一文众多理论,被京师大纳入了课题组,《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登上了著名心理学杂志,由此可见,李凡不是在胡扯啊!”

    “不仅不是胡扯,我认为,李凡在前段时间发表的若干心理学文章,都是有一定价值的,不信?等着吧!”

    ……

    当然,也有网友以各种姿势泼凉水:

    “登上心理学杂志而已,难道登上外国期刊,就很了不起么?”

    “就是,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登上美国的杂志怎么了?瞧把你们开心的!”

    ……

    李凡支持者们纷纷反击:

    “没见识不可怕,没见识还不学习就太可怕了,给你们普及一下,《Psychology》是世界最著名最权威的心理学杂志之一,但凡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需要经过至少三位教授的推荐,并经过组委会的反复讨论。”

    “请不要什么事情都扯到爱国上,我们谈论的是登上《Psychology》的牛逼,你们扯什么月亮圆?”

    “无脑喷们,请注意,《Psychology》成立10年来,华人只有8人的文章有幸登了上去,其中7个人是外籍华人,咱们本土的,只有李凡一个!”

    “如果登上了《Psychology》的李凡都不专业,咱们华国还有哪位心理学专家敢说自己专业?”

    ……

    面对如潮似水的网友热议,专家们选择了沉默……

    无论是京大心理学系也好,还是晨华或者其他大学的心理学系,是一定要订购每一期的《Psychology》,当然还有其他外国心理学杂志期刊或者最新学术著作。

    因为华国心理学界毕竟是落后于世界水平的,这个不承认也得承认,国内起步晚发展慢,现在还处在学习摸索阶段,必须得“虚心求学”。

    因为国内各高校走的是海外订购途径,所以他们还没收到最新一期的《Psychology》,面对着微博上众多明星爆出的《Psychology》封面以及文章部分的照片,华国心理学界彻底震颤动荡了。

    华国各大高校心理学教研室当晚便彻底热闹了起来,纷纷打电话中。

    “老董,你们学校《Psychology》杂志到没到货?”

    “没啊,我也正四处打听呢,李凡发表的那篇文章,究竟是不是原文啊!”

    “没看到文章咱哪知道啊?”

    ……

    “杜教授,你那应该有《Psychology》最新一期吧?”

    “没有啊,我正四处打听呢。”

    “你不刚去美国么?没带回来一本?”

    “我哪知道李凡的文章登了上去啊?”

    ……

    “这下操蛋了,当时就我批李凡批得最狠!”

    “我也差不多,还管人家叫空想家!”

    ……

    仿佛就在四五个小时内,无论是心理学界还是网民中,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着《抑郁症与身体健康》登上《Psychology》这件事情。

    墙里开花墙外香,《Psychology》这个关键词,瞬间引爆了心理学界的大地震。

    曾经受不到国内同行重视,甚至被心理学界无数专家批判的文章终于“得以昭雪”,李凡长舒一口气,而与此同时,国内心理学界的权威性瞬间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质疑。

    李凡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他手机里的信息不停地响起。

    孙菲菲此时还在拍夜戏,她趁着休息的时候发来信息:恭喜李老师走出国门啦!

    汪牧打来电话:“兄弟你可以啊!估计心理学界那帮专家,此时脸都肿了吧?”

    柳诗诗发来微信:你真是个奇才,连心理学你都懂,还懂得这么深邃和诡异,拜服!

    ……

    和圈内好友胡扯了一会儿后,李凡将手机关掉,躺在床上酣然大睡。

    早晨六点。

    门外传来了砰砰砰的敲门声:“哥哥,起床啦!哥哥,起床,出去玩儿啦!”

    李凡皱了皱眉,打了两声哈欠后,便目光直直地盯着棚顶,进入了发呆的状态。

    两分钟后,敲门声再起:“哥哥,吃饭啦!快起床吃饭啊!”

    李凡挠了挠头,不情愿地坐了起来,他随口答应一声后,便来到洗手间刷牙洗脸,并对梳妆镜中目光迷离的自己点了点头:嗯,颓废得好帅!

    穿戴整齐后,李凡下楼来到客厅,此时大家正围在一起吃早餐。

    顾亚婷笑道:“李凡,你都没有妹妹起得早!妹妹5点多就催阿姨起床了。”

    李凡掐了一下果冻的脸蛋,揭穿道:“她是想出去玩儿而已。”

    早餐很简单,肉馅包子、咸菜、西红柿汤,仅此而已。

    但是家里做的毕竟比外面的要香,李凡坐下后便胡吃海塞了起来。

    电视里正播放着吉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电视是李妈打开的,离开春城好几天了,便想看看春城这几天又发生了哪些新鲜事。

    大家饭刚吃完,正准备捡碗的时候,电视里播报的新闻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男主播:“昨天,我省著名学者李凡,再次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他曾经在国内发表的《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原文翻译登上了世界权威心理学杂志《Psychology》!”

    女主播:“李凡是第二位以我国国籍身份在《Psychology》上发表作品的心理学研究者,关于《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的详尽内容,我们采访了京师大著名心理学教授武坤教授,请看详细报道。”

    电视画面一切,屏幕里,武坤教授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电视背影已经处于黑夜状态了,应该是吉森卫视昨晚去采访的。

    记者:“武坤教授,请问,您对李凡《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登上了世界权威杂志《Psychology》怎么看?”

    武坤教授的面部表情和诡异一笑,多多少少出卖了他内心的无奈和佩服。

    武坤教授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的声音应该是这样的:能怎么看?牛逼呗!老子都没登上去过!快换下一问题!

    不过,他非常官方地道:“《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登上了《Psychology》,这说明我们华国学者终于再次有学术研究得到了世界心理学界的关注,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华国心理学界这些年正不断发展并取得长足进步!

    同样,以李凡为首的年轻翘楚们正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我们心理学界的生力军!”

    记者继续问:“李凡授权并由您牵头成立的课题组,正在积极地进行着实验验证,您能透漏一下目前的进度么?”

    武坤教授:“呃……有些心理学实验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得出结果的,比如说李凡提出的‘莫扎特效应理论’,我们在今年7月份才能出实验结论。

    不过,我们会在明天进行整理后,对外界公布一些我们已经完成的部分实验,这些实验对李凡的理论、假说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记者激动地道:“那是不是说,李凡之前所发布的十几篇文章,全部是正确无异的呢?”

    “呃……对不起,我们目前的工作只专注在李凡的《音乐与创造力》一文,至于其他文章,我们暂时没有验证,没有实验验证就没有发言权,因为,我们是科学!谢谢!”

    ……

    张小斐翻着白眼学着武坤教授的语气:“因为,我们是科学!没有实验验证就没有发言权!我呸!当初也没有实验验证,凡哥的文章一发表,恨不得全天下的心理学家都乱批评,当时他们怎么不先验证再评论呢?!”

    李凡笑笑,“理解万岁吧,谁让我横空出世呢!”

    李妈道:“我就爱看咱们吉森电视台的新闻,天天必看,只要小凡有什么特殊的成就,咱们吉森电视台一定率先报道。”

    李凡自夸:“我毕竟是‘城市之光’嘛!”

    顾亚婷问道:“‘城市之光’,吉森广电节目组什么时候来?”

    “我估计得九点钟以后,因为其他嘉宾有上午10点才能抵达京城的。”

    “哦!”顾亚婷点了点头,拉着果冻下负一层影音室了,美其名曰要继续培养果冻的音乐细胞,其实就是自己嗓子痒了。

    顾亚婷带着果冻在楼下影音室唱歌,李凡则在客厅里随手播着电视消遣消遣。

    最近有些累,带着妹妹出去活动活动放松一下,也是一件美事儿!

    不多时,果冻爬上楼梯跑到了哥哥身边,她趴在哥哥耳边道:“哥哥,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什么问题?”

    “那你不能跟嫂子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