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之最强大脑-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书的权威性不用多说了,高考唯一的权威指导。

    《高考指南》的上册主要介绍各科考试范围以及重点难点,下册则是各大院校的招生信息。

    一本本书发送到学生的手中,大家则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书籍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不多时,老陈走进了教室,他支着桌子道:“现在你们正式放假了,假期好好放松一下,春节回来继续受刑!”

    教室内连续几个月紧张的空气顿时稀薄开来,同学们纷纷欢呼,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松松这几个月来紧绷的神经。

    “哥几个,去净月滑雪啊!“

    “不不,还是去唱吧!”

    ……

    大家嘴上说放松放松,但还是不停地将一本本教材试卷塞入书包里,估计很多人都想在这两周的寒假里给自己充充电。

    不过,以李凡这种过来人的眼光,他发誓,对于诸位同学中的大部分,这些书怎么背回的家,他们就会原封不动地在怎么背回来!

    不信,咱就看看!

    就在教室内乱糟糟之际,张萌萌突然惊呼了一声,然后百米冲刺般跑到了李凡的面前,他将手里的《高考指南》递向李凡,异常兴奋地道:“李凡,快看,快看,《后出师表》!!”

    正在收拾书包的李凡愣了一下,接过《高考指南》,道:“怎么了?”

    “快看,《后出师表》的作者!你牛大发了!我太崇拜你了!”张萌萌用力地锤了一下李凡的胸口。

    但见,《后出师表》这四字标题下面,赫然印着一行字体:

    【作者:诸葛亮(疑)】

    寥寥几个字,却意义非凡,一个“疑”字,近乎直接宣布:李凡的《《后出师表》考据研究》的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同。李凡所倡导的新考据学迎来了官方的认可。

    这也同样意味着,新考据学从此不在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尚未被全面认可的概念了,这个“疑“字,无疑是新考据学发展史上一个转折点。

    围观的几个同学瞬间惊住了,继而兴奋地直拍桌子:

    “我擦,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什么?”

    “李凡,此时此刻只有一个词语能形容我的心情:服了!“

    “《高考指南》都被你小子征服了,你……你……我要嫁给你!”

    ……

    其他同学闻言,连忙快速翻看《高考指南》,当看到“【作者:诸葛亮(疑)】”的时候,全都陷入了惊诧和激动之中。

    教育部啊!《高考指南》啊!这种近乎官方最高权威的认可,瞬间点燃了整间教室的热情。

    就一个字,就一个字完全够了,一个“疑”字,这是对李凡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

    老陈捧着《高考指南》眯着眼睛看了足足10多秒钟,又抬头望向被同学们团团围住的李凡,恨不得兴奋地冲进人群,奉上自己的熊抱。

    老陈脸上乐开了花,值了,一辈子教出一个李凡这样的人物,自己的教师行业圆满了!他一边拍手一边道:“掌声!”

    哗!

    教室内响起了浓烈的掌声!

    “李凡,我送你一句话,你是一个改变了教科书的人物。“

    “我是服了,我要给你生孩子。“

    “那个,我没这功能,你需要男朋友不?“

    ……

    在一片吹捧声中,李凡自己的内心此时也是波涛汹涌的。

    从8月分开始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后出师表》考据研究》开始,这5个月的时间内,他依次写出了《《古文尚书》考据研究》《《今文尚书》考据研究》《古代舆车考据分析》《孟子疏证》等8篇文章,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完备的论据,向这个时代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才思。

    《《后出师表》考据研究》一出,李凡也把“新考据学“的概念带到了这个时空,《《新考据学》概论》则作为引路灯的文章,对新考据学的治学理念、研究方向、考证方法做了框架式解读,至此,新考据学的初步轮廓已成。

    可是,即便李凡有通天的才华,即便李凡有广泛的知名度,不过因为身份以及资历,他所提倡的新考据学也基本会长期处于社会各界所轻视的状态,甚至很多圈外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小孩子的嬉闹。

    即便是文学圈子,即便诸位大教授大学者充分认可李凡的学术水平,但是也没有人会认为新考据学以后的发展,更不会想到这个俊朗的男生会在17岁的年纪开创了学术领域未来大名鼎鼎的一个学派,这是任何人所不敢想象的。

    这五个月的时间,并不只是李凡一个人在战斗!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他的新考据学的独特魅力同样吸引了一些文人学者。

    顾亚婷发表了《《海内十洲记》考据研究》《玉钗发展史纠错》《三礼名物制度考证》三篇文章。

    蔡咏也发表了《汉书注解》(上)一文

    ……

    李凡知道新考据学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受到公正的正视需要一步步来,需要所有对此感兴趣的文人学者一起努力。

    而5个月后的今天,新考据学终于跨过了第一道门槛,迎来了学术界的初步认可,这,是新考据学的第一步胜利!

    教育部今年新版的《高考指南》以一个“疑“字认可了李凡的学术研究一事,很快就在整个络上传播开了,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以各种夸张的标题推出文章,李凡也成功地再次成为了百度热搜榜的头名。

    诸位友纷纷发来贺电:

    “帅李,今天绝对是你从事学术研究转折的一天!“

    “教育部认可啊,新考据学这下算是正规门派了!“

    正规门派?

    李凡顿时觉得友的这个词用得太准确了,以前还真好像是旁门左道。

    教育部官微稍后也对此发表了微博:明年起,新版本教材(包括国文课本、历史课本等)统一将《后出师表》列为“存疑“文章!希望广大学者继续为学术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得到教育部公开声明后,新考据学“登堂入室“了!

    必须庆祝!

    请同学们搓了一顿,李凡回到家后,依旧心中热浪翻涌,浑身都是干劲儿。

    他兴奋地打开电脑,想要再写一篇文章,不过这时候,京大的电话打了过来。

    崔院长亲自来的电话,一是鼓励李凡再接再厉,二是,《博雅杯》冬令营过几天开营了,嘱托李凡早些过来。

    可崔院长万万没想到的是,李凡拒绝了参加《博雅杯》冬令营,这直接把崔院长弄糊涂了,几个意思?

    李凡的原因是:《博雅杯》冬令营比较短,没有名师授课环节,基本上就是学员们以一篇篇的文章进行p,竞争最终的《博雅杯》状元。而李凡之所以参加《博雅杯》,主要是奔着名师授课来的,至于和同龄人一较高低,坦白讲,兴趣并不浓厚。

    尤其是现在,咱哥们儿都学术大拿了,还有人给自己戴上了学者的帽子,那自己去欺负一帮高中应届生,多少有些无聊和残忍,算了吧!

    李凡是委婉拒绝的,不过崔院长想得比较多了。

    崔院长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的,心道:这是不是已经根本瞧不上《博雅杯》了?或者说,现在在李凡眼中,京大也并不如以前那么有魅力了呢?

    继而他又想到了招生的问题,李凡这个小祖宗啊,到现在还模棱两可的,也不给个准话!

    他突然心中一颤,这不会是李凡抛弃京大转投他校怀抱的征兆吧?

    崔院长慌了,招生办公室慌了,京大慌了,李凡“要跑“的言论在京大各个办公室内流传开了。

    京大再次重新估量李凡的个人价值,现在大家不得不承认,即便京大如此欣赏李凡,可能还是低估了李凡的学术能力和将来的人生高度。

    就像招生办主任对崔院长说的那样——“院长,您作为文学院的院长,您开创过什么学术派别么?“

    当时的院长和校长面面相觑,然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把李凡绑到京大!

    想把李凡绑到学校的可不仅仅是京大,无数学校对李凡虎视眈眈,尤其是四大名校以及本土名校吉大。

    从那个“疑“字开始,李凡每天基本上都是捧着手机度过的,并开始了一段长达2个多月的”外交之旅“。

    辞旧迎新,步入崭新的学期,李凡的考据学研究在继续,顾亚婷也在继续,一部分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发表文章,直到3月20号这天,新考据学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热议的一大话题,并展现了勃勃生机。

    李凡借此也从最初的一个文化选秀的选手成功过度到了学者身份!

    也就是李凡年纪太小资历太浅,要是同样的成就落在某位教授身上,那不用怀疑,以后该教授就正式晋级为国学大师了!

    3月20号,周日,也是华国教育部规定的各大院校特招生工作的截止日。

    李凡家中,顾亚婷、牛犇犇、张萌萌都在,而李凡则抓着头发陷入了沉思。

    到底上哪所高校呢?

    华国最好的两所高校,晨华和京大对李凡的吸引力完全是五五开,各有特色。浙大南锴也各有特色,其他学校则基本可以排除了。

    哎,深度选择困难症啊,没救了!拖拖拖,到了最后还不得不面对最终的选择。

    面对五五开事情时犹豫不觉,这绝对是李凡在性格上的一个弱点,不过人嘛,哪有十全十美的。

    张萌萌道:“要不你就去京大吧,正好顾亚婷也被京大特招了,你们两个也有个伴儿!“

    顾亚婷坐在一旁不说话,兀自地看着手机屏幕,眼神发散。

    李凡抬头看了看张萌萌:“可是晨华大学也很有优势啊!“

    牛犇犇翻了翻白眼儿,直接卡住李凡的脖子摇了摇:“老子真想掐死你!选个学校有这么难么?“

    李凡满脸的愁云,“难!你们是不知道我们这种绝症患者的苦恼啊!“

    “你这孙子还知道自己有病啊!“牛犇犇摇头叹气地坐到了一旁。

    张萌萌支着下巴道:“你这叫幸福的烦恼!一会儿晨华的招生办来?“

    “嗯!“

    ……

    此时,李凡家楼下,晨华大学的专车里走出一众老师。

    他们刚要拉开单元门,只见车子后面又停下了一辆商务车,然后便见到了那些熟悉的面孔。

    “诶,老董,那不是崔院长么?“

    “京大的陈副校长竟然也来了!“

    “这……京大竟然姿态放得这么低?“

    ……

    晨华大学的招生办主任周峰道:“都别气馁,咱们现在招救兵也不赶趟了,不过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鹿死谁手?李凡这只鹿啊,真不想死!

    两大名校碰面还互相客套了几句,不过内心都想着怎么掐死对方!

    京大还是心中有谱的,今天不仅仅文学院院长亲自登门,连陈副校长也来了,这个面子可足够大了,就这份沉甸甸的诚意,足够感动人了。

    大家敲开李家房门的时候,之前的一团和气立即消散,“原形毕露“!

    “我们京大100余年的国学沉淀,著名国学大师不可胜数,你迈步在京大之中,就是沐浴在贤哲的才情之中。“

    “恕我直言,京大腐气太重,学究风太胜,而我们晨华锐意创新,朝气蓬勃,我相信李凡不仅仅只想成为一个小学究吧?晨华大学就是你拓展人生的地方。“

    “我们京大菁英班刚刚得到了教育部的特等批文!“

    “就像谁没得到似的!“

    双方语言越来越激烈,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幸好有名校身份压着,不然推推搡搡起来也说不准。

    李凡双手捂着脑袋,10来张嘴围在他左右,各种话语噼里啪啦地砸向他,他顿觉脑袋迷迷糊糊的,满是浆糊!

    “来我们京大,全额奖学金,并每月提供特殊补助!“

    “真有意思,李凡是差钱的人么?来我们晨华,我们晨华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来培养你!“

    大家争论了半个多小时,突然有人敲门。

    牛犇犇开门,只见又一行人进来了。

    “李凡,我们是春城理工的,之前电话联系了你。“

    京大、晨华等人纷纷注目,心想这有你们一所普通一本什么事儿?

    春城理工的老师道:“咱们学校特色光电信息技术那也是全国闻名啊!“

    京大晨华再纷纷撇嘴,心中涌现出两个字:出去!

    “众位老师,我想安静地想一下。“李凡求饶道。

    崔院长道:“那好,我们先出去呆一会儿,让李凡静静吧。不过我们京大真是好,去年的世界大学排名又向上提升了,而我们……“

    李凡挤出一丝苦笑,打断道:“大家在客厅呆一会儿,我进卧室考虑一下。“

    走进卧室,带上门,李凡揉了揉太阳穴,清空了一下大脑。

    这时,牛犇犇走了进来,对李凡道:“我觉得你应该上京大。“

    “为什么?“

    “顾亚婷被京大特招了啊!这样娇滴滴的小美女,你得当护花使者啊!“

    “去去去,我们两个没事儿!你会儿你出去订个餐,大伙在家吃。“

    牛犇犇撇了撇嘴,往床上一趟,看着李凡发愁!

    李凡基本锁定在了晨华和京大之间,这两所大学念哪所都成,选哪所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既然这样,自己又无法定夺,那就交给上帝吧!

    李凡想到这儿,从抽屉里拿出一枚硬币,放下拇指上一弹,但听“嗡“地一声,硬币翻滚着飞向半空中。

    啪!

    落地!

    正面!

    李凡心中一松,拉开门,对众人道:“各位老师,我选好了,我选京大!“

    牛犇犇当时傻了,什么?刚刚抛硬币你是在选学校?你也太儿戏了,你太让人无语了,你……好吧,你牛逼!

    京大招生办几位老师立即发出了阵阵欢呼,陈副校长走到李凡面前,用力地握住了李凡的双手,“最正确的选择!最明智的选择!京大会让你一生无悔的!“

    崔院长用力地握了握拳,兴奋劲儿无处安放,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多多少少失态了。

    其他招生办老师们再次将李凡团团围住,继续阐述京大的优秀之处,生怕李凡在反悔。

    晨华大学众人顿时一片沮丧,心中失落不已,不过他们还想挣扎一把,不停地道:

    “李凡,别急着做决定,再考虑考虑!“

    “错误的决定注定会遗憾终身的啊!“

    ……

    京大众人这个气啊,什么叫错误的决定?

    京大招生办主任连忙从公文包中拿出了特招协议,递给李凡,催促他签约,生怕夜长梦多。

    李凡那秀丽的字体落在协议上的时候,大局已定,特招“闹剧“终于结束了!

    “各位老师,我同学牛犇犇下楼订餐了,大家在家中小聚哈。“

    “不不不,赶快让你同学回来,我们早已经订好饭店了!“

    京大在李凡家呆了片刻后,然后起身,准备去饭店庆祝一下,至于晨华众人,则准备直接打到回府了。

    众人走到楼梯口,突然听到单元门外有人兴奋地说着话:

    “哥们儿,你知道么,李凡这孙子选大学是投硬币投出来的,投硬币!!“

    啪!

    门开!

    牛犇犇错愕地看着众人,众人也错愕地看着牛犇犇,然后:

    京大众人:难道一枚硬币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晨华众人:你妹!我们竟然败给了一枚硬币!

    众人齐齐看向李凡,李凡很惭愧,自己也很无奈啊!

第230章 高考() 
李凡被特招的新闻基本上是同步传到网上去的。

    当时李凡在客厅中刚在特招协议上落笔,便有招生办的老师发表了微博,宣布这一喜讯,同时也让其他某些高校别再挣扎了,大局已定。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凡开始做最后的冲刺。

    不过,班级里出现了明显的人心浮动,两极分化。

    有少许的同学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为高考通宵奋战,不过,一部分同学已经逐渐开始放弃高考了。

    尤其是进入到了5月份,班里上课时能达到7成的“上座率”就不错了,即便是班主任老陈的课上,也不会出现满员的状态。

    有人拼搏,有人放弃等待来年再战,有人已经着手准备其他出路,还有人在忧心忡忡中抓住高中最后的尾巴,谈个恋爱让自己高中生涯无憾。

    在班里各种情绪集中爆发的5月份,李凡依旧如往常一样,出奇地淡定,看书,做题,给同学们整理资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

    毕竟李凡前世是轻轻松松上北大的人,他个人约束力一直非常好。

    不过,他越来越多愁善感了。

    他偶尔从课桌上抬起头,呆呆地望着讲台上兢兢业业的老师,望着藏在“书山”后面偷偷吃零食的同学,望着那窗外展翅飞过的鸟雀……一切,在此时此刻都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到了5月末,同学们的一张张合影被收入了各自的影集中,精致的日记本上落下了一篇篇美好的祝愿:

    “老张,我终于要解脱了,每次看你的作文我都有一种想要自杀的冲动!”

    “我会将你的名字永远刻在心里,笨猪!”

    “学霸,祝你在大学里继续高歌猛进,成为专业领域的精英,然后,我雇用你!”

    “带我长发及腰,你嫁我可否?”

    ……

    5月份最后1天,李凡在给同学们签下最后一条祝福语的时候,转身溜进了洗手间,偷偷擦了擦湿润的眼角。

    6月3号这天,高三学子们在校的最后一天。

    有些人再卖书,基本上三四毛钱一斤,很多人将家底收拾了一个干干净净才卖了30来块钱。

    有些人再收书,再为自己明年的复习生涯做准备。

    “章子,这本教辅你要不要?”

    “我这本词典基本没用过,好好学哈!”

    ……

    这一天,教室里始终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感伤,虽然每个人都是笑容灿灿的。

    小玲老师来了,张老师来了,董老师也来了,今天每个人都不像老师,像哥哥,像姐姐,像父母。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