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姑姑心中有点被说动,但是这个观点她一时间还没办法接受。
嘴硬道:“那他就找,反正家产是我的孩子的,孩子都生了,爱找谁找谁。”
李昭:“……”
所以秦姑姑眼里,男人也只是个物品,给她赚钱的工具而已。
她恨铁不成钢道:“你想的美吧,你以为血亲就真的的亲?
人要相处看合得来不合得来才知道亲不亲,人家有了更心爱的人,生了孩子,人家心在一起,还能亲你?还能跟你的孩子亲?
不然历史上多少宫变都于此有关,还看不清?”
“那你自强独立了,就能把住男人的心了?”
李昭:“……”
她诧异的看着秦姑姑。
“你都自强独立了,你还在乎男人的心?
不光要女人自强独立,是人人都要自强独立,这样在天塌了的时候,自己就可以顶天立地。
什么要男人的心和女人的心?
真是冥顽不灵。”
李昭说的有些气,脚步也加快了,就是看不惯老秦女士这没出息的样子。
秦姑姑知道娘娘不是真的跟她生气,眉毛暗暗一挑,问道:“娘娘的意思,是不在乎大爷的心了?
大爷现在离得远,按照娘娘的说法,离得这么远,万一遇到漂亮可爱的,可能就不跟您亲近了。
您还是上点心,这么多天都没问大爷的消息呢。”
说来说去,她就是希望娘娘在乎他们万岁爷。
提到这个,李昭也有点自责,但是徐珍珍活生生的女孩子就这么没了,这些天想的都是这件事,对小狼狗确实疏忽了。
不过老秦又在危言耸听,真是该骂,她回头道:“你等大爷回来的,我要告状,人家是去保家卫国了,你说的好像人家去散步找女人,看他怎么收拾你。”
秦姑姑:“……”
还成她的错了,他们家大爷什么样的人谁不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了可没人管。
秦姑姑撇撇嘴:“哼哼!”
她的这一声,有种看人笑话的傲然在其中。
李昭一下子就被她逗笑了:“你还哼哼?你是希望大爷不要我?”
秦姑姑倏然收住笑容,她就是希望娘娘能多关注点大爷。
于是道:“反正您不要跟那位杨姓大爷过多来往,不然奴婢也要给咱们大爷告状。”
这个叛徒。
还叛的理直气壮。
当然李昭不会跟秦姑姑生气。
至于秦姑姑的告诫,她也觉得非常有必要,毕竟是前男友,也给她提个醒,那边的世界再熟悉也不是家了,杨厚照才是她的家。
至于那个杨宸,她心中也有计较。
但是剩下的话李昭没说,跟秦姑姑你一句我一句的斗嘴,然后一路不会寂寞的回到家。
到了家后李昭去了后院,然后把小鹦鹉单独叫来。
那个杨宸给她一种说不好的感觉,熟悉,陌生?
似是而非,镜花水月,朦朦胧胧像是隔着层面纱。
而她是直接的人,最不喜欢这种不透彻的东西。
她把从杨宸那里看到的资料说给小鹦鹉;“派人去户部核实,这个杨大爷,到底是不是河北夏木村人。”
小鹦鹉问道:“那用不用再去他的老家验证一下?娘娘是觉得这个人有问题。”
李昭就怕是跟他一样的杨宸回来了,却还逗她玩,她是可以不理,但是忘了传单的事了吗?
她为什么出宫?那伙人一直没有行动。
她一直怀疑是个现代人,会不会是杨宸呢?
如果是,杨宸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要难为她?
总是要查清楚才好。
听了小鹦鹉的提示,李昭道:“如果有条件,就去验证下吧。”
小鹦鹉点着头要走。
李昭又叫住他:“大爷没有信吗?去朝堂上打听打听,到哪了?最近张永也没消息了。”
杨厚照走了要半个月了,一共才写了一封信,一直是赶路,现在也应该到了居庸关了,但是还都没消息。
虽然知道一定会没事,可是心里还是会担心。
就是思想在安慰自己,生理却非常老实,所以人永远都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小鹦鹉道:“小的一并去问问,太太别担心,很快就有消息。”
李昭点头。
小鹦鹉走后,李昭就开始忙了。
而宁王那边,因为李昭的走,有些失魂落魄。
当然他也不知道李昭在怀疑他,站在后院,想着如何跟李昭再见面。
预让从外面走走进来,见主人一脸沉思,走过去问道:“主子,晚上回那边吗?”
这个报馆是他们刚买来不久的,之前宁王不住。
是算着李昭差不多要找来了,才过来的。
宁王点头:“回。”
回还是要回的,在这里他也见不到李昭。
说完,见预让欲言又止,他用深沉的语气道:“有什么就说吧,你我之间,没有什么好吞吐的。”
预让的功夫很好,宁王还要指望他保护自己,古人不重钱财倒是非常重脸面,你抬举他,他就会为你卖命。
宁王总是表现的非常抬举预让的。
第五百四十九章 刻意接近()
预让也是个直肠子。
他叫预让,就是崇拜春秋死士预让。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之前预让在王府并不受重视,王爷更重视读书人,他是大老粗,但是后来王爷性情突变,把他当作知己了。
他直接道:“主子,您对那位好似……那可不行啊,这样您的名声就完了”
接下来的话他不敢说,那位可是皇后。
宁王知道预让这种人认真起来是非常忠心的。
他不必隐瞒。
但是这种人也非常讲道义,名义上他是杨厚照的侄子,那李昭就是他小婶子,他们可以谋反,但是如今的社会可跟唐汉不同。
李世民可以霸占弟妹,是因为那时候胡人很多,社会风气开化。
如今的人身上是不能有一点污点的。
以后他还要当皇帝。
是的,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他也下了一跳,他竟然成为了历史上的宁王。
说起这个王爷,败的有点惨,原因还不是名不正言不顺。
比起昏君杨厚照,宁王可要精明的多了。
但是杨厚照是正统,不管他怎么玩,天下都帮着他,这不公平。
他熟知这段历史,如今他成了宁王,可不会那么简单就败给杨厚照。
但是如今的杨厚照,跟历史的描写也有出入,史书上声色犬马的人,如今就只有李昭一人。
想来这种变化都是因为李昭。
他的女人,向来容不下别的女人,当然,他们是现代人,这种想法很正常。
所以李昭既然是能影响杨厚照的人,如果李昭帮他,他的胜算就会更大些。
但是他对李昭也是真心,就算是在现代,他也从来没放弃过李昭,如果不爱他,他怎么可能把所有的房产和钱财都给她?
男人爱女人,就是要看给她多少钱的。
但是这种事在预让这样的人眼里,就是违背道义,是他的污点。
他眼睛里闪出十分为难的光,道:“咱们要成,就得从那位身上下手,不然那位身边都是高人,而我们连唐伯虎都不跟我,你说怎么办?”
见预让张开嘴,宁王又低声道:“预让,我知道您是狭义之士,看不得这些东西,但是为了我们的大业,我失掉一点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
你看江南百姓的生活,如果我成了,我一定让天下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这个我可以保证。”
预让满身的志气都卸下去。
他就是江南人。
江南被誉为鱼米之乡,天下粮仓,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西北打仗要江南出粮,打倭寇要江南出粮,交纳贡米要江南出粮,哪里有灾情也也要江南出粮。
反正天下别有事,有事他们就要出粮。
但其实富裕都是别人家的,王公贵族当然富裕,老百姓能有多少粮。
他的家里就是因为交不起苛捐杂税,父亲把弟弟妹妹都掐死了。
这些事情朝廷看不到,但是王爷却能看到。
王爷看重他的时候,就向他保证,以后会是个太平社会。
但是要建立天平社会何其难呀。
预让听到宁王说我的名声又算得了什么的时候,心下一阵阵愧疚,王爷都要牺牲自己了,他之前还以为王爷只是图美色。
他脸上动容一下,但很快就变得严肃,道:“不然您也叫夫人过来?”
宁王愣了愣。
他穿越过来的时候,这个宁王就已经正妃侧妃一堆了,但是他爱李昭。
如果不是为了前途,他会和李昭很幸福的在一起,其实他的心也容不下别人,宁王的那些人他都没碰过,长得什么样其实他都不关心。
但是预让说把人叫来。
下一刻,宁王就明白了,不是让他真的把王妃叫来,是夫人外交。
李昭是女人,杨厚照又不在,他不能总去找李昭,但是可以找个女人约李昭出来。
明白了之后宁王也没怎么高兴,因为她知道,李昭是个务实的人,她工作勤勤恳恳,业绩也非常好,但是为什么还升职很慢,因为她不社交。
她喜欢看书,钻研,把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真正的朋友就两个,还不经常走动。
不过在他们那个系统她是不受重视,但是到了外面的世界,李昭做了精算师,外面的企业和体制内可不同,技术人员就要真本事,并不要别的。
现在虽然是个人情社会,但是李昭是自己做老板,又可以不用社交只做事就行。
所以“夫人外交”也不见得她会来啊。
不过宁王还是点头:“再看吧。”
事情按照宁王的猜想来了,李昭又招聘了两个人来,天天忙着赶稿子排版,别说他想用夫人外交,可能李昭都忙道六亲不认了。
这样不行,杨厚照是被他贿赂旁人支开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回来,他要在杨厚照没回来之前,让李昭再回到他身边。
所以隔了三日,宁王就带着自家的稿子去找李昭。
当时屋里很多人,李昭有些意外,问道:“你让我帮你定稿?”
宁王道:“是啊,咱们之前不是说好的,我们发什么,杨太太要审核吗?”
李昭就是不想让他们乱发东西,但是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他自己还不清楚吗?
还真的找上门来让她帮忙定稿?
但是如果回绝了,怕他们以后就找漏洞不认真了。
李昭道:“行,那我帮你审核吧,但是你得给我钱。”
屋里的人:“……”
说来奇怪,他们娘子本来不是在乎钱的人,但是只要涉及到钱,那必须一码是一码。
宁王却知道李昭是小时候太苦了,长大了挣钱也不容易,所以他才会把房产和存款都给她,就是让她觉得安心和开心。
对李昭,他向来舍得花钱的,何况现在是他自己的钱。
他直接从袖子里拿出十两的银票来:“这是一个月的。”
不能多给,多给李昭该怀疑他了。
这掏钱的动作李昭有些眼熟,再看这人递过来银票的时候,圆圆的眼睛笑成一条缝,带着讨好,这更是熟悉的感觉。
她接过银票,却没有方才那么开心了。
这个杨宸,到底是不是那个杨宸?
李昭接过钱的时候,宋涵佩从一旁走过来,拿过宁王手里的稿子,道:“你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很好,不过娘子很忙,以后审核稿子就交给我和顾兄吧。”
第五百五十章 照照的信()
宋涵佩来打断宁王和李昭,纯粹是因为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这么热情他看不惯。
尤其是李昭是已婚的人。
但是李昭一个女人干点事业不容易,他不能责怪李昭跟男人接触,可是那男人就看不到人家头发都梳起来了吗?
也一直强调自己是杨太太,还往前凑,这就是坏男人。
宋涵佩这时候还是喜欢他的杨兄多一点,毕竟杨兄是原配,还帮过他。
他误会了李昭,人家也没有对他记仇,好人。
所以杨兄弟不在家,他就替杨兄弟看好媳妇。
宋涵佩都这样提议了,李昭也觉得很好,对宁王道:“你以后来,就找他们吧。”
宁王知道他和李昭直接接触不方便,他也没想过一下子就会成。
点着头:“好。”
这让李昭有种错觉,这个人就是杨宸,因为杨宸就是这样,看好了什么及其有耐心,杨宸到底是为了报馆,还是为了她呢?
接下来的几天,宁王都会亲自送定稿的版本来报馆,但是不找李昭,找宋涵佩或者顾岚青。
因为大家签了协议,宋涵佩和顾岚青也把光明日报当成自己家的事业来经营。
虽然他们是竞争关系,但是李昭说过,市场一家是吞不下的,不正当竞争只能两败俱伤,做生意还是要双赢。
几日下来,他们也发现了,他们的销量没有减少,有些买了光明日报的,也会好奇他们的写什么,再买一份,所以确实是双赢。
这样太平过了三天。
小鹦鹉终于悄悄把李昭叫到一边。
李昭问道:“是杨宸的问题打听到了?”
小鹦鹉道:“原来太太更关心这个啊?”
李昭:“……”
还好不是秦姑姑,不然又要嫌弃她对小狼狗不好了。
李昭拍着小鹦鹉道头:“造反了是吧?
如果是大爷的,你会这么悄眯说吗?不应该是兴高采烈的深怕我们不知道?”
小鹦鹉摇头道:“太太,您太小看小的了,小的可拎的清,朝中大人都要抓大爷回来呢,有消息小的也不会大吵大叫。”
李昭眼睛一亮:“真的是大爷来信了?”
小鹦鹉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是张公公写的。”
杨厚照带谷大用走的,李昭不放心杨厚照,让张永再筹集写粮草跟过去。
所以张永在后方。
还不是杨厚照的信。
这个家伙都不想她吗?
李昭打开信一看,却知道自己误会杨厚照了。
张永已经赶上杨厚照了,他一直赶路,为了出关,所以没给她写信。
写这封信的时候正在关外,他说三天后守关的人会离开,他就能出关了。
正事说完,就是一顿抱怨,抱怨她的信不多。
还抱怨她语气正式,都不像是想他。
还抱怨他没有女人睡不着觉,非常的思念旺仔。
李昭:“……”
最后告诉她要明白自己已经成亲了,头皮再疼也不可以把头发放下,要时刻谨记自己是杨夫人。
最后的最后,杨是个非常光荣的姓氏,如果有人问她,要骄傲的说出来。
李昭:“……”
笑着看完信,但是过后一品味,却觉得哪里不对劲。
怎么能出关呢?
杨厚照这次出关非常有名,因为不亚于伍子胥出韶关,那是全方位的围追堵截他。
首先他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居庸关巡守御书张钦不给他开门。
这个张钦可不是普通人,是读书人,轴,不怕死。
杨厚照先给他发了政令,让他开门。
张钦不予回复。
然后张钦去找守关大将孙玺,问孙玺怎么办,孙玺说,皇上让开门,那能怎么办,就开吧。
张钦想了很久,想到孙玺都要去开门了。
张钦说:“绝对不行。”
估计当时孙玺的内心是崩溃的,那你不会早说?
但是更让孙玺崩溃的事情还在后面,张钦抓住他的衣领道:“你还不明白吗?咱们两个很快要死了。”
“啊?!”
“不开门是抗旨,开门万一碰到蒙古兵,再搞出个土木之变,你我不都要千刀万剐?”
哦!
孙玺明白了,皇上来碰瓷了,反正怎么样他们都要死了。
张钦坚定的说:“所以咱们绝不开关,就算是死,也绝对不能开。”
于是张钦说服了孙玺,杨厚照不管怎么给孙玺下命令,孙玺都说要找张钦商量,然后张钦就比欠债的大爷还牛,不理碰瓷的。
杨厚照就没出去。
不过按理说,杨厚照是史书上的昏君,他杀了张钦就可以出关了。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这也是李昭喜欢他的原因,杨厚照表面上强势任性胡闹,但是他非常懂事,也知道好赖。
他知道张钦是个忠臣,直臣,杀不得。
所以拍拍屁股回去了。
不过很快的,有人给回来的皇帝送信,张钦出关了,也就是杨厚照一直盯着张钦呢。
就在那天晚上,杨厚照他又一次骑马冲出了德胜门。
第二天内阁大臣们又疯了,那时候的内阁是梁储和蒋冕,蒋冕进宫的时候正好看见梁储匆匆往外跑。
他就在后面追:“干什么去?”
梁储气喘吁吁的:“祖宗,又跑了……”
这次这个祖宗跑多远,没有张钦守关,他很快出了关。
李昭对那段记载非常深刻,当时就觉得这个皇帝好有意思,但是这次为什么可以顺利出关?
如今守关的已经是张钦了啊。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李昭突然问道:“小鹦鹉,你知道大爷是被谁的折子或者话题引出关的吗?”
小鹦鹉摇头:“这个当时小的也不在啊。”
李昭点头:“去帮我问问,我想知道来龙去脉。”
小鹦鹉点头要走,突然又回过身,道:“太太,那个杨宸的户籍好像有问题,记录没问题,但是小的对比了其他人的户贴,他的纸张保存的非常好,都没破的,您说这是不是问题?”
现在的户贴非常厉害,人从生下来到死,干了什么都有记载,那么二十年前的记录和现在的放一起,纸张能是一个样子吗?
小鹦鹉这次非常细心,李昭想了想道:“我知道了,等去夏木村的人回来了尽快禀告。”
小鹦鹉这才走了,去调查大爷为什么出关了。
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皇帝撒欢儿()
茫茫平原,一望无际,耳边不断传来呼啸的风声。
那广阔的天地,那肃杀的气氛,让杨厚照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