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打胜战,天天不睡觉都可以。”赵云高兴地大声说道。

    赵云的话,让公孙瓒等人都笑了起来。公孙瓒大声道:“子龙所言深得我心,要是天天能打胜仗,我宁愿天天不睡觉。”

    看到众将校一张张兴奋的脸,岳飞笑着说道:“这次夜袭我们大获全胜,不折一兵一卒,也算是奇迹了。”

    的确,昨晚上的一战是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骑兵大军一共斩杀黄巾军将近两万,轻重伤超过两万。也就是说,这一战总共造成了黄巾军损失了将近四万战力。

    事实上,幽州铁骑真正斩杀或者杀伤的黄巾军没有那么多,甚至一半都没有。这些伤亡,大半都是黄巾军在大溃败后的逃亡中相互拥挤踩踏造成的。幽州军铁骑的意外杀出,给黄巾军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陷入崩溃的黄巾军心中只有逃的念头,而且是不顾一切的逃。

    而幽州军铁骑的损失微乎其微,真正的零死亡,只有不到一百人受伤,其中还有将近一半是自己失误落马受伤的。整个战斗中,黄巾军完全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更不用说反击了。

第0099章 平寂() 
“鹏举,下一战我们打谁?”公孙越兴奋的叫道,“这战打的太过瘾了。”

    “张角此次折损严重,攻城的事大概要耽搁下来了。”公孙瓒笑吟吟地说道,“鹏举,要不我们再去打孙钦?”

    岳飞摇摇头。

    “为什么?现在黄巾军遭受重创,正是我们展开反攻的时候。”公孙瓒满是不解的问道。

    “黄巾军遭到重创,防守会更加严密,根本不会再给我们机会。”岳飞解释道,“而且我们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机会。大军连续行军作战,而且都是奔袭数百里,已经非常疲惫了,需要休息,补给现在也困难,需要补充。”

    “鹏举所言甚是。在我出城前,大哥也跟我说,黄巾军在短时间内连遭打击,折损严重,短时间内不具备大举攻城的能力了,让我们不要再行冒险之事。现在河北战场的黄巾军虽然在兵力上仍然占据很大优势,但他们已不具备一战而定的能力。为了尽快拿下邺城,他们必须增加兵力。”赵云轻轻拍了几下手上的马鞭,担心地说道,“所以大哥估计他们的援军马上就要赶到了。孙钦留在平恩故城不走,估计就和这批援军有关。如果援军赶到,和孙钦的车队一块赶往邺城,路上我们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主公的顾虑非常有道理。在河北战场我军一直处于劣势,即使赢了两战,也是如此。河北战场上双方兵力差距还是很大。你们都看到,黄巾军不好打。他们虽然缺少训练,装备也非常差,但是战斗意志非常顽强,尤其是由张角亲自统帅的黄巾军。”岳飞接过话道,“他们的援军一旦赶到邺城,形势对我们相当不利。我们回列人静观其变。命令单经在平恩故城附近小心观察,尽可能向东探察敌人援军的消息。”

    ………………

    张角在邺城的十五万大军,经过之前的攻城战的伤亡,以及岳飞发动的夜袭之后,已经只剩下了六万多人。

    黄巾军大军因为连番受挫,士气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一蹶不振。再加上粮草所剩不多,攻城器械更是严重缺乏,张角决定全面收缩兵力,放弃了北大营和西大营,把全部大军集中在平阳城的东大营,停止对邺城的进攻。

    张角一日三书,催促褚燕大军急速西进。

    孙钦接到邺城的消息,目瞪口呆。

    ………………

    骁骑将军李翊在邺城大败张角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开了。

    迄今为止,黄巾军已经在邺城折损九万大军,加上在故渎亭的大败,以及在其余地方零零散散的损失,在最近半个月内,黄巾军已经损失了十二万大军。

    十二万人,为了攻打邺城,半个月之内黄巾军损失了十二万人,而且还都是主力,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冀州刺史王芬激动万分。在他看来,李翊真的是白起再世,韩信复生,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能消灭十二万黄巾军,那么消灭张角或者把张角赶出魏郡,估计快了。

    他是去年秋天来冀州当刺史的,结果上任还不足半年,就碰上黄巾军闹事,在短短一个月内,冀州十一个郡国,就丢掉了八个,然后又在随后的几个月内,陆陆续续又丢了两个半郡国,仅剩下魏郡半郡之地,连邺城都被围攻了。

    本来王芬以为自己运气糟透了,没想到事情忽然之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剿灭了幽州四十万黄巾军,并且诛杀了黄巾军二号人物张宝,名震大汉的骁骑将军李翊率领大军南下,进入冀州战场。

    骁骑将军李翊果然是名不虚传,自从他率军南下后,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而冀州战场的黄巾军连战连败,看情形好像很难支撑下去。

    假如冀州的黄巾军被剿灭,哪怕首功归了骁骑将军李翊,但作为冀州刺史的自己,功劳肯定也不会小,升职肯定不成问题。

    但他也看得非常清楚,仅靠骁骑将军李翊的幽州军一家之力是打不退黄巾军的。李翊做到如今这个样子,已经倾尽了全力。所以他再次命令快骑飞速赶到阳平,将这个好消息通知给剿贼中郎将皇甫嵩,希望他尽早出兵,攻击黄巾军的后路广宗。同时,也给驻军黎阳的骁骑校尉曹操送去书信,要求他尽快率领本部人马赶赴邺城战场,与黄巾军主力展开决战。

    这次,王芬是让许攸前去黎阳的。许攸和曹操很早就是朋友,他们和另外一个世家子袁绍的关系非常好。王芬相信,许攸一定能够说服曹操早日北上。

    ………………

    褚燕和肖彦接到张角在邺城大败的消息,都很震惊。

    攻打魏郡的大军损失一半多,这战已经很难再继续下去。两人随即对是否增兵邺城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肖彦当然要求褚燕率领大军继续前进,但褚燕不愿意。

    早在三月张角第一次攻打邺城的时候,他就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张角太急了,完全没有必要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冒险攻打城池坚固、防守力量强大的邺城。

    二月的时候,太平道虽然几乎同时在冀州十一个郡国中的八个郡国起事,并且很快攻占了这八个郡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且抓住了皇室的安平王、甘陵王等大人物,被诛杀的豪强门阀更是不知凡几,黄巾军取得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仍然有很多豪强门阀依靠自身建设的强大堡垒,以及各自豢养的大量私兵在顽抗。

    以褚燕、张牛角为首的一班黄巾军年轻将领认为张角轻视了这些豪强门阀的私兵,同时还错误的邺城的守军也跟其它郡国的郡兵一样不堪一击,轻易可下。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没有正确认识到当前黄巾军的真正实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们认为今年黄巾军还是打基础的时候,实力脆弱,不宜耗力攻打坚固的大城池。部队人数虽然多,但真正能打仗的精兵很少;攻占的许多县郡都没有建立府衙,无人治理,一片混乱;因为打仗造成了上百万的流民,这些人需要安排,需要粮食。

    今年的粮食都是抢来的,明年怎么办?明年的粮食必须要自己解决,再抢的话境内的百姓就要造黄巾军的反了。

    尤其是几百万流民,他们相信黄巾军是自己的军队,是能为他们带来温饱的军队,如果长时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流民们就会闹事,就会疯狂的四下掳掠,百姓抢百姓,最后黄巾军不要官军打,自己就会失败。

    所以褚燕等首领坚持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黄巾军在战略上还是以巨鹿郡、安平国、清河国等几个群众基础深厚的郡国基地,牢牢掌握以河间国、博陵国、中山国、常山国、赵国、河间国、渤海郡等郡国,安抚境内百姓,恢复农耕手工生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蓄积足够的力量,打下扎实的根基,然后再做其他的事。

    以黄巾军目前的力量,即使打不过朝廷的大军,还可以退守太行山,保存实力。而强攻邺城,一旦部队陷在魏郡战场上,长时间不能取得胜利,就要连续投入大量的部队。

    这样一来,做为后方的巨鹿郡、清河国、安平国等郡国就没有足够的防守力量。如果朝廷大军趁机来攻,部队就会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失败就是一件必然的事。

第0100章 褚燕() 
即使一切如张角所想,部队一路所向披靡,顺利攻克邺城,也不可能真正的阻挡朝廷大军渡河北上,因为朝廷大军完全可以通过司隶的河内、并州的河东、青州的平原等多个地方渡河北上。

    除非是全部占领上述等河北之地,否则大河的天堑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可是如果全面占领上述地方,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因为路途遥远,粮草补给很难跟上。而且一路打下的城池,还要派部队驻守,攻击的兵力会越来越少,阻力会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冀州各郡国那些还未被攻克的豪强门阀的堡垒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了。

    张角和一班极力主张攻打邺城的将领不同意他们的意见,认为黄巾军应该在朝廷援兵到来之前拿下邺城,这不但可以打掉朝廷在河北的最坚固的堡垒,同时还可以获得无数的钱财、粮食和军械,极大的增强黄巾军的力量。

    以邺城的坚城为依托,黄巾军在冀州就算是扎稳了根基,就不用怕官军的围剿了。进而打下整个河北之地,先割据一方。他认为凭着黄巾军的实力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况且,一旦这个目标实现,对黄巾军的发展和将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张角在太平道和黄巾军中的威信太大,惟命是从的人太多,他的话和皇帝的圣旨差不了多少,基本上没有人反对。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

    如果真能打下邺城,对黄巾军来说的确是个稳步发展的契机。作为在整个大汉朝都屈指可数的大城之一,而且是天下最富庶的冀州的中心,邺城积聚了太多的钱粮,攻打下来足够让几十万黄巾军吃上好几年,从而解决了最困扰黄巾军的吃饭问题。而城中的军械也可以让黄巾军得到武装,增强战斗力。

    褚燕和张牛角一班人见说服不了张角,只好抱着大贤良师肯定能够成功的念头,积极协助他攻打邺城的准备工作。

    褚燕和张牛角等人在张角率部攻击魏郡开始,就开始剿灭后方各郡国那些残余的豪强士族,准备给张角打造一个安定的后方,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张角对邺城的攻打很不顺利,并没有能够在朝廷的援军到来之前攻下邺城。而等到进入四月后,随着卢植率领朝廷援军抵达邺城后,局势更是变得不妙了。到了五月底,已经陷入疲惫之中的黄巾军接连吃了几个败仗,被卢植率领大军,一路赶回了广宗。

    褚燕非常清楚,当时的广宗已经非常危急。如果不是皇帝老儿自己傻了,拿下了卢植,派来一个草包的统帅董卓,说不定广宗就丢失了。

    在董卓到任后,张角率领黄巾军大军反击,大败董卓,一路追杀,再次回到邺城下。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骁骑将军、幽州牧李翊率领大军南下,一路攻克了涿郡、中山国、博陵国、常山国以及巨鹿郡北部诸县的消息。因为慑于李翊的威名,张角率领大军撤离邺城,打算先在广年、广平以及洺水一线与李翊的幽州军决战。

    谁知道李翊并没有与张角决战的打算,虚晃一枪之后,率军绕道赵国,进入了邺城。

    按照褚燕等人的意思,既然已经退兵了,那就留在巨鹿郡诸县防守,等着李翊来攻打好了。反正李翊的兵力很有限,而且都是骑兵,根本不擅长攻城。谁知道张角就像是犯了混一般,再次率领大军攻打邺城。

    无奈的褚燕只好做好自己的本分,继续剿灭后方各郡国的豪强门阀。但他对朝廷军队的动向一直非常关注,几乎天天和留在清河国的人公将军张梁联系。

    现在清河国只有张梁的十万大军,渤海郡只有张牛角的五万军队,河间国一带也只有杨凤的五万部队,而且都不是主力,大部分士兵都是今年春夏的时候招募的流民。这种部队如果和官军的主力对战平原,不输就是奇迹了。

    大军作战,仅仅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不够的。

    褚燕等人最担心的就是幽州继续派遣援军,展开对河间国、渤海郡的进攻。在黄巾军主力随张角攻打邺城之际,幽州军来攻,对黄巾军来说可是致命的一击。凭黄巾军的实力,不可能同时应付得了多个战场,那纯粹就是自取灭亡。

    自从黄巾军主动在邺城和冀州官军的主力连番大战之后,官军的主力部队损失较大,而且张角还发现,之前威名赫赫的骁骑将军李翊,在坚守邺城的战斗中并没有什么太出色的表现,甚至还比不上当初的卢植,也就是比董卓稍微强那么一点儿。

    这更加坚定了张角攻下邺城的决心。但褚燕不放心。邺城的官军损失大,李翊就会向朝廷求援,邻近的青州,兖州的官军如果及时支援过来,黄巾军同样会遭到猛烈的进攻。

    但张角很自信,他认为朝廷不会及时下旨调拨军队赶到冀州战场。因为现在在豫州和兖州等地的黄巾军依然没有被平定。这已经是大军攻克邺城的最后机会,一旦等到朝廷大军平定了河南诸郡国的黄巾军、大举渡河北上之后,那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就在张角命令褚燕率部西进支援的时候,在渤海郡的张牛角送来了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消息。

    朝廷最近才任命的甘陵相刘虞在青州平原郡太守刘定的帮助下,趁着人公将军张梁在魏郡的清渊、馆陶一线与皇甫嵩鏖战的机会,出兵清河国,已经占领了清河国东南部的绎幕、鄃县、灵县,留守这三个县的三万黄巾军已经覆灭。现在平原郡的官军和刘虞组建的清河国郡兵大约一万人兵分两路,一路西进攻打清河国治所甘陵城,一路攻打东武城。

    而之前在界桥被击败的刘备,也在逃到安平国东部的武邑、观津一带后,重新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再次出兵威胁信都。

    褚燕考虑了许久,压下了这个消息,没有传给张角。毕竟刘备此人并没有什么实力,打战也不行,不过褚燕不得不佩服这个人逃跑的能力,自己率领大军,从界桥一直追杀,途径经县、南宫,一直到棘津城,前后千余里,愣是没能将其歼灭。而在自己离开棘津城返回后,这家伙又开始招兵买马,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

    不过以张角的性格,就是看到这个消息,他也会置之不理。如今箭已离弦,没有回头路了。

    褚燕决定带领五万大军赶赴魏郡支援张角,剩下五万大军留在曲周和广宗一带,以防不测。

    他无论如何都要去支援张角。不仅仅因为张角是黄巾军的首领,更重要的是张角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一直照顾抚养他长大成人。

    褚燕的父亲是最早加入太平道的成员之一,早年曾经和张角一起在冀州各地行医,发展太平道,两人可谓是亲如兄弟。

    大概在十二三年前的熹平年间,褚燕的父亲在一次逃亡过程中被官军杀死了,不久他的母亲也因病逝去,褚燕成了孤儿。张角带着十来岁的褚飞燕流浪江湖,四处发展太平道,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们亲如父子,感情深厚,这是太平道中人人皆知的事情。

    黄巾军的一班大小首领都把褚燕当成张角的儿子,张角自己也这么认为。褚燕虽然不叫张角为父,但他心里一直把张角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父亲,一个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父亲。

第0101章 信仰动摇() 
褚燕第一次接到增援的命令是在追击刘备的途中,也就是当他追击到绛水边的棘津城的时候。

    褚燕选择了第一时间回师。当他带着大军赶到巨鹿郡的经县境内时,司马肖彦从前线匆匆赶来。听到肖祚全军覆没时,褚燕的心里顿时充满了不祥的念头。

    骁骑将军部将岳飞率领的幽州铁骑军赶到魏郡,成了冀州战场上的转折点。他的到来,给了黄巾军迎头一击。

    褚燕感觉到了来自魏郡战场上的阻力,攻打邺城根本就不是张角想象的那样简单。现在魏郡战场黄巾军攻击受阻,而兖州东郡方向官军正在集结。战斗随时都可能在两个距离一千多里的地方同时打响。

    真要是这样,那就是黄巾军的灾难了。

    等他们赶到曲周的时候,接到了黄巾军在邺城城外被幽州军骑兵夜袭,伤亡惨重的消息。

    褚燕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肖彦的意思很明了,剿贼中郎将皇甫嵩被人公将军张梁阻挡在了清渊、馆陶一线,而现在并没有确切消息表明另一支官军曹操有北上支援邺城的意图,但邺城已经剩下最后一击,打下邺城也就等于拿下了整个魏郡。

    褚燕的意思更简单,如今黄巾军已经没有了必然攻克邺城的能力。哪怕是自己这一支援军抵达邺城战场,总兵力也不过是十三四万人马。而邺城内还有两万多守军,再加上游弋在漳水一带的岳飞率领的一万五千幽州铁骑,黄巾军攻下邺城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而且,就算是能够打下魏郡又有什么用?如果不能拿下整个河北之地或者至少整个冀州,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旦皇甫嵩突破清渊、馆陶一线,那么黄巾军的大本营广宗就暴露在了敌人的兵锋之下,黄巾军腹背受敌,如何应付?

    把大军在魏郡拼个伤痕累累,攻打河内和河东怎么办?攻打并州怎么办?还有更北面的幽州又怎么办?黄巾军目前没有攻占整个河北之地的实力,还是正视现实,从魏郡撤军,保留实力为上上之策。黄巾军没有军队,就不是黄巾军,就是死路一条。

    肖彦眼见褚燕如此坚决,只好退而求其次。他决定违抗军令,暂时不留在巨鹿郡和安平国为大军筹措粮草了。他决定亲自赶回邺城大营,把褚燕的意思禀告张角,让大贤良师决定是不是从邺城撤军,这件事也只有大贤良师才能决定。

    他希望褚燕还是依从大贤良师的军令,率军急速西进。公然违抗军令是死罪,没有必要和大贤良师因为这件事翻脸。这件事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