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攻打豫章的时候,孙策正在陵阳一带和张英激战。周瑜拿下豫章后,张英进退无路,只好带着军队投靠了孙策。不过,孙策一直没有率军进入豫章郡。”华歆指指曹操手上的书信,“周瑜和孙策之间好象有矛盾,否则,孙策不可能不进豫章,而周瑜也不会独自上书朝廷报捷请功。”

    曹操得意的一笑,说道:“我早就知道两人之间有问题。孙策是个什么东西,以扬州小周郎的才华,怎么会甘居人下,听凭孙策的驱使?”

    华歆冷笑道:“周瑜的人品,我看也好不了那处。这种心狠手辣的年轻人,将来成不了大事。”

    曹操摇摇头,说道:“你不要小看这两个年轻人。如果我们倒退二十岁,未必能有他们今日的成就。”

    “用这种卑鄙手段攫取的成就,不要也罢。”华歆愤怒的挥手说道,“这天下乱了,我也看不懂了,我还是回家吧。”

    曹操笑着劝了两句,让他到兖州昌邑城参拜天子,先在朝**职,暂时不要回家了。

    由于周瑜顺利占据了豫章郡,手中还控制着丹阳郡西部地区,这样就和占据吴郡、会稽郡和丹阳郡东部地区的孙策形成了对峙局面。

    江东形势的突然变化,大大有利于曹操击败袁术。(未完待续。)

第0724章 乱战() 
PS:感谢黄小虎028和雇佣军风格两位书友投出的月票。继续求各种支持~

    ………………………………………………………………………………………………

    曹操随即给周瑜写信,让他以建威中郎将的身份兼领豫章、丹阳两郡太守,择机攻击江北。

    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攻打袁术这件事上,他更相信周瑜,而不是孙策。这大概和孙策背叛袁术有很大关系吧。

    他本来也想劝告孙策,尽可能渡江攻击袁术,牵制袁术的兵力,但想想他又放弃了,他觉得孙策不会理睬自己。

    ………………

    扬州,豫章郡,彭泽。

    张昭前来拜访周瑜。

    周瑜很客气,恭喜孙策击败了张英,然后他拉着张昭去看自己强大的水师,去看步卒大军的演练。至于张昭来干什么,他问都不问。他也没有必要问。他是建威中郎将,在兵事上不受孙策的节制,他自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无须征求孙策的意见。

    虽然孙策也想打下豫章郡,但现在自己抢先了,自己有军队了,这地方也就是自己的。孙策想来捡便宜,门都没有。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昭试探着问道:“公瑾拿下了豫章郡,这太守是不是还是华歆?”

    周瑜说道:“当然是华歆了。他是朝廷任命的豫章太守,是秩俸两千石的朝廷大员,我一个小小中郎将,哪有资格撤换他?再说,我不让他干,我又有什么权力任命秩俸两千石以上的朝廷大员?我们要想重振大汉社稷,首先就要遵从大汉律法。一个眼里没有大汉律法的人,怎能重振社稷?像李翊、袁术这些叛逆,迟早都会像董卓一样,不但死无葬身之地,还要被人挫骨扬灰,背上千古骂名。”

    张昭脸色一变,难看至极。周瑜这话明显是在指责孙策。一个小小的讨虏将军,竟然擅自任命郡县大吏,依照大汉律法,这就是谋逆大罪。

    张昭已经探知周瑜的心意,随即转移话题,说道:“我家少主想和你联手攻击荆州,一来是为了报仇雪恨,二来也是为了开创振兴大业。公瑾和少主乃是多年的兄弟,现在又同是一殿之臣,应该……”

    周瑜马上打断了张昭的话,说道:“依先生的意思,刘表和我们不是一殿之臣,是大汉叛逆了?”

    张昭张口结舌,羞愧无言。

    “请先生回去转告伯符兄,今日大汉叛逆是河北李翊,是江北袁术,不是荆州刘表。如果他要攻打袁术,我愿意北上相助。”

    ………………

    张昭回到丹阳的时候,把周瑜的建议做了详细说明。

    孙策苦笑无语,心中却极为愤怒。攻打荆州为父报仇,乃是自己的最大心愿,不料今日却因为周瑜的挚肘而无法实现。想起自己和周瑜交往的一幕幕,孙策颇为感慨。

    江东现在是我的,我当然要用自己家人镇守江东郡县。

    袁术背叛导致北征军大败,我背叛袁术又导致袁术大败。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我还能信任其他人,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别人,让自己随时处于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

    至于说我违律,更是荒谬至极的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有谁把天子当回事?还有谁知道大汉律?李翊将天子当成傀儡,袁绍阴谋篡立,曹操等人自建皇统,天子和大汉律在他们眼里如同粪土。和他们的无耻行径相比,我这也叫违律?

    现在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律法,说我违律根本就是放屁,是居心叵测。

    周瑜果然居心叵测。他趁着自己攻打张英之际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夺取了豫章郡,实力瞬间增长。

    现在我该如何应对?周瑜才智超人,转眼之间颠覆了江东的形势。我想击败他独霸江东,太困难了。

    孙策、张昭、吕范等人商议良久,彷徨无策。

    这时张纮从吴郡督运粮草而回。听到此事后,他急忙向孙策恭喜。

    孙策疑惑不解。周瑜如今和自己在江东鼎足而立,何喜之有?

    “恭喜少主不费一兵一卒拿到豫章郡,更给江东增添了三万水陆大军,少主从此后当雄踞江东。”

    孙策哭笑不得的说道:“先生,公瑾己非我手足兄弟了。”

    “少主差矣。”张纮喜笑颜开的说道,“周郎可一直视你为生死兄弟啊。去年,少主面临生死关头的时侯,只是一封书信,周郎便义无反顾的挥军相助。这样的人不是少主的兄弟,那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少主的兄弟?”

    孙策一时间羞惭无语。此刻,看到周瑜兵强马壮,看到周瑜突然占据了半个江东,自己真的后悔了。周瑜从来就不欠自己什么,反倒是自己欠周瑜太多。张纮这是在骂我薄情寡义啊。

    “什么叫兄弟?愿意把性命交给对方的人才叫兄弟。周郎于少主为难之际挺身相助,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尤其是去年少主攻打袁术的时候,周郎可是冒着九族皆诛的危险帮助少主。这世上,像周郎这样义薄云天、肝胆相照的兄弟,少主哪里去找?”张纮言辞恳切,“少主,周郎才是你真正的兄弟啊。”

    张昭这时也明白了。孙策就是个狂放不羁的武人,而周瑜却是个雄姿英发的士子,两个人不可能成为兄弟,更不可能走到一起,但两个人都在江东,都有一样的雄心壮志,两个人合则互利、分则两败,所以,只要其中一个人稍稍让一步,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江东的事就好办了。

    “在彭泽的时侯,周郎自始至终称呼少主为兄长,没有任何不敬之处。”张昭适时出言劝道,“此时,你们兄弟和,则江东兴,你们兄弟阋墙,则江东亡。少主应该三思,不要中了他人的离间之计,拱手把江东基业送给了别人。”

    孙策思前想后,断然说道:“我即刻前往彭泽。”

    随后,孙策赶到彭泽,和周瑜泛舟于彭蠡湖。

    孙策敞开心扉,把自己这两年对周瑜的猜忌和自己打算以江东为根基北上中原争霸天下的想法和盘托出。

    “过去我做了很多对不起兄弟的事,请兄弟谅解。”孙策诚心诚意的说道,“今天,我在这里发誓,我孙策如果再做对不起兄弟的事,当乱箭穿心而死。”

    周瑜激动的热泪盈眶,跪地发誓,愿和孙策齐心协力,保江东,征中原,振兴社稷。

    兄弟和好如初,孙策再提攻击荆州之事。

    周瑜依旧反对。他说道:“益州刘璋正在和刘表激战于南郡。刘表为了荆州的安危,必定重兵驻于江夏,以免自己遭到江东攻击,腹背受敌。我们此刻攻击荆州,必定难有所作为。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和曹操、刘备一起打袁术,讨伐叛逆,反而去攻击同殿之臣的刘表,置大义于不顾,可能会失去江东人心。”

    “我们现在虽然占据了江东四郡,但还没有在江东站稳脚跟,刘繇、王朗、许贡、华歆、笮融等人的残余势力对我们巩固江东有很大威胁。在没有坐稳江东之前,我们还是稳守江东少动兵戈为上策。”

    孙策考虑良久,让了一步。先打袁术,帮助曹操、刘备稳定中原,以牵制和削弱袁绍。然后再集结兵力攻打荆州刘表。

    周瑜无奈,只好答应了。

    七月下旬,孙策、周瑜一边在彭泽、柴桑集结水师,一边各率大军,向江北二郡展开了攻击。袁术首尾不能兼顾,只好放弃了下邳城。曹操随即占据了沛国大部,刘备收复了下邳郡大部。曹军继续南下,和袁术的大军相持于沛国的蕲城。刘备的大军屯于下邳郡的夏丘。曹操和刘备暂时停止了攻击。徐州的粮草主要运往琅琊郡战场,朱灵和尹礼两人此时正在琅琊郡的莒城激战。

    八月初,孙策、周瑜秘密返回,指挥大军逆流而上,以报仇为名,攻击江夏的黄祖。

    袁术在下邳战场上失败后,袁绍随即推迟了攻击河内的计策,转而集中精力帮助袁术固守江淮一线,以消耗曹操、刘备的实力。

    袁绍、袁术和曹操、刘备相持不下。

    荆州刘表两面受敌,不得不向袁绍求援。

    正当袁绍为是否出兵相助刘表而犹豫不决的时候,从河北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大将军李翊和丁零王翟羽打了起来。据说此仗的规模非常大,双方都动用了数万铁骑。

    北疆大乱,北疆大军南下中原的脚步将大大延缓,这个消息将极大的刺激中原各方,中原战场上的烽烟要越烧越旺了。

    接着,从关中传来消息,马超深入羌地,向羌人借了铁骑,在陇西大开杀戒,占据了陇西郡。韩遂让阎行坐镇扶风郡,自己带着主力铁骑杀向了陇西。西疆大乱。

    北疆、西疆对关、洛的威胁暂时解除。

    袁绍精神大振,当机立断,放弃攻击河内,转而集中精力图谋中原。他一边派袁煕率军进入荆州相助,一边给曹操写信,请他退兵中原,袁术的事,由他来处理。

    曹操好不容易打到了扬州的门口,岂肯放弃?

    这时从青州传来捷报,朱灵在峥嵘谷伏击成功,接着又乘胜追击,夜袭尹礼、吴敦军大营。两战之后,朱灵俘虏了大约一万敌军,并把他们全部整编,徐州军的实力骤然暴涨。尹礼和吴敦率领残部狼狈逃回青州,琅琊郡所失郡县全部收复。

    曹操、刘备的腰杆顿时硬了。两人全然不顾袁绍的干涉,督军再攻。双方在蕲城持续交战。(未完待续。)

第0725章 不死心的翟羽() 
大汉国建安三年八月中旬,被李翊释放的丁零王翟羽回到了安侯河下游的丁零大帐。丁零军队虽然损伤殆尽,但是因为大王还没有回来,他们也没敢直接回到丁零。

    当翟羽回去后,众头领来迎接他入帐。头领们见李翊把翟羽都放了回来,就都说大将军仁义,不如就此归顺了吧。

    翟羽还需众人帮忙,岂能听这番话,大怒道:“哪里是他放的我,是我打杀他百多人,斩关落锁出城,又在外面遇到小队的汉人骑兵,杀散他们后夺马回来的!你等谁再敢胡言乱语,小心我手中刀枪无情!”

    众人吃了一惊,翟羽在丁零中极有勇力,生撕虎豹,丁零人敬佩强者,因此其威望极高。众人听他这么一说,也没有怀疑,齐道:“大王威武,来日必定报仇雪恨!”

    众人退去,只有巴力延留下,翟羽就说道:“你马上回北海王庭,调集人马前来再战。”

    巴力延急忙说道:“大王,咱们没有多少兵了,看各部统领的摸样,也没了士气。”

    丁零总人口虽然高达五十万,但是这次一仗就损伤了七万精锐,绝对是伤了元气。虽然以丁零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们依然可以抽调出十来万人马,甚至是更多的兵力,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是不能保证。如果再让各部首领抽调兵力跟大汉开战,已经被李翊打怕了的各部首领恐怕要造反了。

    翟羽岂能不知,然而他输急眼的赌徒一般,绞尽脑汁想着能从何处得到筹码。可是他也知道,不能将这些部落首领逼的急了。

    天渐渐黑了,他猛然一拍椅子起身,将巴力延吓了一跳,就在他怀疑翟羽是不是犯神经病的时候,却听见翟羽说道:“有了,此番必定能够打败李鹏飞!”

    翟羽三次被擒,恼羞成怒,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赢李翊一次,他不是笨蛋,苦苦思索之下,竟然真的被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巴力延急忙说道:“大王,不知是何良策?”

    翟羽哈哈大笑道:“此法从前辈那里而来,百年前先辈用之,曾经大败北匈奴。咱们用此办法,一定能够打败他。”

    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冬,丁零、乌桓、乌孙向匈奴进攻,沉重地打击了匈奴。神爵元年(前61)前后,丁零又几次袭击匈奴。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势力日趋衰微。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丁零和鲜卑、西域各族,与南匈奴一起,打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

    翟羽所说的办法,就是发生在这期间的一个战例。当时北匈奴强盛,丁零人完全不是对手。不过那一代的丁零首领,同样也是翟羽的先辈,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用奇计大破北匈奴,就此掀起了大草原各族反抗北匈奴的高*潮,并最终导致了北匈奴的灭亡。

    巴力延心里痒痒,问道:“大王,到底是什么办法?”

    翟羽笑道:“如此……如此,你马上返回北海筹备,速度一定要快,李翊今日一战也是伤亡惨重,万万不能让他缓过劲来。”

    巴力延这才想到原来是这样的好办法,于是连夜动身,马不停蹄去丁零老家筹集去了。

    ………………

    自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北疆军有精良的装备,自身素质过硬,加上军师诸葛亮以及司马徐庶的合理调度,避免了过多的损失。

    但是由于丁零皆是骑兵,与之决战也损失的不轻。八成的伤亡都出现在正面抵挡丁零铁蹄冲锋上,损失了两千余人,加上其余的损失已经超过五千,战斗力锐减三成。

    这一战后,李翊在龙城郡就剩下了一万三千多兵马,就算是加上其余几个县城的一些守备军,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人左右的样子。

    然而好在这一战的战果辉煌,消灭了丁零的主力部队。这让他有机会向狼居胥郡派出援军。战后,李翊马上命令赵云带领六千兵马前往狼居胥。

    值得一提的是,李翊在这一战中,俘虏了超过五万丁零士兵,缴获了六万多匹丁零的战马。他就从常备军中抽调一千精锐,将亲卫军铁骑重新恢复到满编的六千人。而赵云的那支常备军,则是抽调了一千守备军、一千当地居民以及一千丁零俘虏,也重新恢复到满编的六千人。

    至于其余的丁零俘虏,暂时还被看押在龙城外的俘虏大营中,等彻底征服丁零之后,再统一安排。

    龙城内,一座占地百亩的豪华大宅,就是北疆军的伤病医疗救护中心。

    打天下归根结底靠的是士卒,大将谋士再厉害,没有兵也无用武之地。李翊想起后世争天下时收买人心的方法,就是善待士卒,重视伤兵。所以在第二天一早,送走赵云去狼居胥支援吕布、司马懿的六千兵马后,李翊就在典韦的保护下来到了这里。

    这座宅院的主人已经在战前逃走了,这次因为丁零等五族联军来势汹汹,逃走的人不少,不但有汉民,也有鲜卑、乌桓、匈奴等其它民族的人。这些人,有的是投靠了丁零和坚昆,有的是往内地逃去了。

    入门是一处近千平米,青石铺就的广场,另一端是高大的正堂,边角翘起挂着彩物,左右是回廊,廊柱护栏皆有精美雕刻。气派的院落,昭示着世家大族的尊贵奢靡。

    此刻的广场上,麻绳串联起来的线架上搭着清洁后的麻布床单和一些衣物。有百姓男女忙碌的穿梭其间。或是将晾晒好的床单收拢起来,或是将新洗出来的搭好晾晒。

    这些百姓,是李翊临时从民间雇佣的,按天给工钱。

    给工钱!这在李翊统治北疆以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情,那时候都是抓壮丁服劳役,基本都是义务劳动,做不好还要被大兵殴打,有些容颜的女子,没准还有被玷污的危险。

    如今在李翊手下做事,不但没有这些危险,还可以得到工钱,所以这些百姓做的很用心。很欢实,更是将北疆军仁义之师的美名传播出去。

    看见李翊到来,守卫这里的兵士急忙行礼道:“参见主公!”

    “大将军!”

    “是大将军来了!”

    ……

    忙碌的百姓立刻放下手中的伙计,就地拜倒。更有年轻未出嫁的年轻女子,匆匆忙拢拢乱发,整理一番衣裙,或是就用湿麻布擦把脸,想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在李翊面前。

    “都起来吧,做好本职工作。”李翊说着,就向正堂走去,那里是最大的病房。

    卫兵还好一些,闻言也就起身,眼观鼻,鼻观口,笔直站岗,高度警戒中大气都不敢喘,生怕在主公面前给本单位抹黑。

    百姓则是不敢起身,当李翊走过去的时候,头就垂得更低。

    有时候李翊就在想,自己一个后世的穷小子大头兵,竟然就在这东汉末年闯出了一番名头,不但为汉民族开疆拓土,还有一统天下的势头。这人的际遇,还真是难以预料。

    李翊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够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后世得来的先知先觉,还有就是那个诡异的召唤系统。所以他时刻提醒着自己,千万不可自满,不可心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召唤、提拔名将,刻苦训练士卒,不遗余力的将财政投入到军事当中去,千万不可向后世慈禧老佛爷一样,军费都没有,还要筹集几千万白银修破院子。

    你说那老娘们是不是傻了,前线若是失败,她修的园子再好看,也是别人的。最终梦想成真,老外一见这园子漂亮,烧了吧。

    信奉传承千古的不败秘诀:爱兵如子,爱民如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