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情报都相当旧了,曹仁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但他仍然听得很认真,旧情报也是情报,说不定隐藏着什么线索呢。

    这个活信使的身份,本身就是最好的情报了,通过此人,很可能得以判断出李翊的最终目的!

    “就在两天前,河北的一个幕僚提审了小的……”

    “是怎样一个人?”杜畿插嘴打断道。

    信使不假思索的说道:“是个拿白羽扇的年轻人,笑眯眯的很和气,但做事却……”

    “是诸葛亮!”只听了一半,杜畿就做出了论断。河北的诸多幕僚中,喜欢拿羽扇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河北头号幕僚徐茂公,不过他喜欢拿的是一把黑羽扇,而且徐茂公的年龄已经不小。另外一个则是诸葛亮,这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喜欢拿的是一把白羽扇。(未完待续。)

第0710章 情报战心理战() 
信使看看杜畿,又瞅瞅曹仁,见后者点头示意,于是继续说道:“他说……让小的假扮信使,送封书信进城,就会善待我的家人,哪怕小的死了也一样,若是有反复,就一个不留的全杀光。事先说的好好的,谁想半路上,追兵却突然放起箭来,要不是,要不是……”

    也不知是想起家人可能遭受屠戮,还是怕曹仁算账,他越说越慢,最后一口气卡在嗓子眼,咳了几声,继而又是大哭起来。

    曹仁不去理他,转向杜畿问道:“伯侯,你怎么看?”

    “应该都是真话。”杜畿缓缓点头,战局的演变和假信的事,都在他和曹仁预计之中,合情合理,不应有假。李翊之所以把信使都杀死在城下,恐怕也是怕出现这类孬种,或者心怀忠义之人,不顾家人的安危,也要吐露实情。

    实际上,李翊的威胁并不十分可怕,只要能把信使安然接进城,李翊就无可奈何了,他总不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对各世家展开杀戮吧?那样的话,他就别想入主中原了!

    但对这些世家子弟来说,这个威胁还是很可怕的,哪怕是事后清算,也不能不担心。只是自家运气够好,直接抓了个孬种进来。

    杜畿笑道:“诸葛亮智谋再高也不可能事先料到,此人会被我军活着借进城,那也就是说……”

    “不错!”曹仁重重点头,目光落在了那份假信上。

    信虽然是假的,但一样可以从中获得情报,因为假情报的反向,往往就是真相!

    耍了这么久的阴谋,敌人终于还是百密一疏,水落石出的一刻就在眼前!

    在曹仁的示意下,杜畿拿起了信,展开一看,当即惊呼出声,声音中既惊且喜。

    “如何?”曹仁身体前倾,两手握拳,极为紧张。

    “子孝请看!”杜畿满面笑容,将信摊开,悠然解释道,“李翊技穷也,如畿猜的不错,他的目的就是……”

    杜畿自以为得计,曹仁被折腾得不轻,但他们不知道,其实北疆众将一直也是雾里看花,不知道自家主公和军师在搞什么名堂。

    所幸的是,相对于只能自行摸索的曹仁,北疆众将有不懂就问的便利。

    开始李翊和诸葛亮都故作神秘,面对众将的问询,都只推说时机不到,但今天,当第三名信使被活捉进城的时候,李翊终于松了口,而且这一开口,就一发不可收拾。

    “说是奇谋,其实这也是一场战斗,情报战!”

    “其精要就是对信息的控制!”

    “泰山、济北人口稠密,我军兵少,很难达成彻底的屏蔽,短时间或许可以,却不可能长时间维持。如果强行封锁,那么就只能设法确保封锁线的严密。”

    “只要敌人取得任何一项突破性进展,哪怕成果极其细微,在智慧和耐心的共同作用下,也有可能被敌将抽丝剥茧的找出事情的真相,所以,本将反其道而行之,用大量亦真亦假的信息,彻底搅乱敌将的思路。”

    “调遣大量游骑,建立看得见的封锁线,让敌人无法得到我军不想让他们得到的情报;传递大量假情报给敌人,同样可以建立起一条看不见的封锁线,在找到辨明真伪的规律前,敌将同样无法得到确实的情报。”

    “实际上,这一计谋能奏效的关键,就是建立在敌将会苦苦寻找这条规律的基础之上,只要他去找,那他的失败就是注定了的。近日以来,孔明策划的一系列行动,都是为此而设。”

    李翊话音落下,帐下却没什么反应,这番高论引发了众将的思考,就连典韦这种直率性情的人,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从春秋至今,中原大地上进行过的各种战场不计其数,名将们应用的战法、策略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让人难以计数,假情报这种策略并不新鲜,但像李翊这样应用,就闻所未闻了。

    通常来说,假情报的作用是迷惑敌人。让敌人按照己方所期望的方式行事,务必求真。李翊的这场行动,在初期似乎就是循着这个模式进行的。

    但进行到现在,事情却完全变了味。

    今天首先提出疑问的是典韦。典韦是个比较纯粹的武将,执行命令的态度非常坚决,很少在战略上发表意见,今天之所以忍不住,是因为李翊的命令太奇怪了。

    在送信使之前,李翊提醒典韦要小心埋伏,后者很郑重的应下,表示自己誓死完成任务。将假信使射杀在城下,并让假信落入守军的手中。结果,李翊摇摇头。告诉他,重点是保全自家将士的安全。信使什么的,大可以随他去。

    当时典韦感动不已,觉得这种体恤士卒的主公,真是千古未有,可是回来后,他却越琢磨越不对劲,主公体恤士卒之情不假,但他不在乎那信使是死是活也是真的。

    典韦是个实诚人,肚子里藏不住事儿,于是,在军议上,他便提出了这个问题,引出了李翊的这番关于情报战的论述。

    不在乎被人识破的假情报,能产生令人期待的作用吗?

    众将之中,颇有几个类似高顺这样,时刻不忘学习新知识,追寻兵法最高奥秘之人。对他们来说,这所谓的情报战,就如及时而至的春雨一般,勾起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他们也不敢大意,很难说将来他会不会遇见和曹仁一样的情况。困守孤城的同时,尚保有一战之力,万一围城的敌人有样学样,也用了类似的招数,他可不能莽莽撞撞的一头撞进去,总要有个破局之法才好。

    高顺看着李翊,问道:“这么说来,我军早先进行的封锁,也是为了给敌将造成错觉,让他以为,我军的目的是不让他得到情报,所以他就会想方设法的获取情报喽?”

    好逞勇,并不代表无谋,只是个人的风格而已,高顺可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用心思考片刻,他很快就注意到了某些很关键,却没人注意的细节。

    “不错。”李翊赞许的点点头,目视诸葛亮,示意后者继续。

    这计划是他提出来的,但细节的处理,却都是诸葛亮一手操办的。情报战,也是心理战,这是诸葛亮最拿手的东西。

    有人曾经提出过三国十大心理战,分别是长坂坡之战、郭嘉遗计定辽东、张飞智取瓦口隘、诸葛亮草船借箭、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诸葛亮空城计退司马懿、诸葛亮减兵添灶、诸葛亮智取汉中、吕蒙夺荆州、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这十大心理战中,有五个都是诸葛亮所导演。他三国第一心理战大师的名头绝对是没跑的。

    作为后世穿越者,李翊也算是比较擅长把握人心的人了,但是他自认为比起诸葛亮来,在这方面他依然大有不如。

    当然,他让诸葛亮负责这个事情,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的确擅长这种事情,另一方面则是想要让诸葛亮树立威信,毕竟,诸葛亮是李翊心中定下的未来首席军师。现如今,李翊麾下的徐茂公、刘伯温和贾诩等主要谋士都已经年过四十,逐渐在老去;中生代的郭嘉、徐庶倒是正当壮年,可未来却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样的年轻人的。

    诸葛亮呵呵笑道:“曹仁是个良将,就算主公不提醒他,他迟早也会意识到手中这支孤军的重要性。所以,即便昌邑城的消息赶在我军行动之前传达给他,他也会三思而后行。”

    曹仁之所以落到今天这般窘境,就是因为他自作主张,没有按照曹操的嘱咐,待在泰山郡虚张声势,而是主动进兵,以求策应主战场。

    这个人,的确不会盲目服从命令。

    “让他得到充分的情报和思考时间是很危险的,因为即便我军得到了曹操的确切计划,也没人能保证,曹仁到底何时、何地、采取怎样的行动,一个不可预知的敌人,是相当可怕的。”

    “不过,我们可以藉着情报的流动,引导他的思路,既然很难让他按照我军的期望行事,踏入陷阱,那就让他彻底陷入混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是兵圣传下来的的准则,用兵者无不奉之为金科玉律,曹仁擅谋,自然不会例外。所以,亮遵照主公之意,因势导利,引导曹仁的思路,让他在获取情报和联系后方上面下功夫,一步步踏进主公的陷阱。”

    诸葛亮很清楚,自家主公想借着解释的机会,给北疆众将上一课,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以便将来独当一面,所以他娓娓道来,解释得颇为详尽。

    “原来如此。”高顺点头附和道,“曹仁用的是通常状况下的思维模式,认为主公设谋,是为了将他引导到某个方向,所以,他会极力辨识情报中的真假,试图找到其中规律。却没想到,主公设计的初衷,就是想让他这么做!”

    “正是如此。”诸葛亮笑道,“他想到主公会设奇谋,并一直在小心提防,结果,他的警惕心被主公给利用了。现在,他应该已经彻底迷茫了。”(未完待续。)

第0711章 北国烽烟() 
假情报其实没有规律,每一条都是互相矛盾的,比如被发现的那封信,上面是一条让曹仁梦寐以求的命令,令他自行判断局势,决定行止。

    换在时水之战前得到这条命令,曹仁恐怕会感激得不得了,但现在不行,因为他明知这是条假命令。所以,只要他看了信,思路就只会变得更乱。

    诸葛亮续道:“说不定,他还会找人商议,试图集思广益……”

    “不行,不行!”高顺摇头不迭,说道,“人越多,观点就越多,假情报中的信息本来就很乱,集思广益之下,只有更乱,更有人会自作聪明,自以为看出了什么,并坚持己见。到时候,就会变成一切皆有可能,最后什么都做不了。”

    典韦这样心眼实诚的已经听傻眼了,主公和军师这心眼究竟是咋长得?就这么个小把戏,怎么就把曹仁这样的名将耍得团团转呢?

    想了想,他插嘴问道:“这么说来,接下来,假情报还要不断的送进去喽?”

    “当然了,反正俘虏不少,性情也各异,不可能每个都是软蛋,也不可能每个都顾念家人前途,咬紧牙关,说不定啊,还有些人会觉得我军形势大好,准备全力配合呢。”诸葛亮眯着眼,坏笑道,“等到最后,曹仁会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信使,哪个是假的,每个信使进城,先得挨一顿板子再说,哈哈。”

    高顺等人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突然对敌将有些同情起来,主公的新战法,加上军师的坏主意,对方的处境不是一般的可怜呐。

    被假情报搞得焦躁不安,进来的信使又难辨真伪,不用刑逼供怎么办?

    不过,曹仁倒也不算委屈,为了对付他,主公特意把太傅和诸葛军师从蓟城召来,让太傅这个书法大师伪造笔迹,诸葛军师模仿曹操的口吻伪造命令。这么大阵仗,曹仁不认栽,又能如何呢?

    典韦神经大条,没心思去体谅曹仁,他只关心战局的演变,问道:“可是,军师你知道曹仁最后会怎么选择吗?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曹仁这样的人?”

    “这个嘛……”诸葛亮微一沉吟,这场情报战的目的,是搅乱曹仁的思维,让对方失去冷静判断的能力。成功之后,曹仁会失去平常心,做出他自己都想不到的决策,但那个决策是什么,就无法控制了。

    再怎么擅长体察人心,诸葛亮也无法判断精神不正常的疯子会怎么思考问题,而他现在做的,就是要把曹仁逼疯。

    李翊摆摆手,终止了有关于情报战的话题,说道:“无所谓,他怎么做都好,只要他没法做出及时的判断,这就足够了。说起来,大战在即,能免去这场不必要的对战,我军还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呢,何乐而不为呢?”

    众将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虽然是紧急驰援,但当日河北和青州两家的主力联手一击,居然没能彻底打垮曹仁,确实很让人意外。打顺风仗不算强,逆境求胜才见真本领,曹仁用兵之能,在那一战中展露无遗。

    如果曹仁出城决战,北疆军应该能打得赢,但伤亡肯定不会少了,对迫在眉睫的中原大战,肯定是不利的,能用计谋解决曹仁,再好不过了。

    “报……”就在这时,中军帐外一阵马蹄声急响,听声音,来骑竟是直冲到了中军附近才下马。

    李翊平时随意,但治军却严,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情况十万火急!

    很快,亲卫的通传声在帐门外响起:“启禀主公,征北将军遣使来报,情况万分紧急,故而……”

    “传!”李翊肃容断喝。

    “喏。”

    ……………………

    李翊很快见到了赵云派来的信使。原来,是丁零人、坚昆人、金微人、呼揭人和西域匈奴人联合出兵,攻击北庭都护府。

    丁零人是生活在北方的一个民族,秦汉时期,游牧于北海(贝加尔湖一带)。公元前200年左右,被匈奴征服。丁零和其他几个民族因不堪匈奴的掳掠和残酷压迫,曾联合起来对付匈奴。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冬,丁零、乌桓、乌孙向匈奴进攻,沉重地打击了匈奴。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前后,丁零又几次袭击匈奴。

    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势力日趋衰微。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丁零和鲜卑、西域各族,与南匈奴一起,打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

    而随着鲜卑人的崛起,丁零人又臣服于鲜卑人。

    十年前,鲜卑人被李翊击败,丁零人趁机摆脱了鲜卑人的掌控,再加上李翊将注意力转向中原,没有继续向大草原的北方扩张,丁零人取得了独立地位。

    如今,丁零人掌控着贝加尔湖到阿尔泰山和塔城一带地区,南与乌孙、车师,西南与康居为邻,随水草游牧。总人口在五十万左右,拥有十万大军,是如今大草原上第一强族。

    坚昆人同样是如今大草原上的另外一个强族。生活在今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上游,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

    汉代,坚昆的牧地已相当辽阔,已经占有了叶尼塞河流域十分广袤的草场。《汉书》载“坚昆东去单于庭七千里,南去车师五千里“,东与丁零为邻,西与乌孙、塞种毗邻,南与匈奴相接。从当时的记载来看,坚昆是居住在大漠最北部的部族。

    匈奴冒顿单于征服了周围许多民族,坚昆亦在被征服之列。坚昆同丁零、乌桓、乌孙等一起曾积极进行反抗匈奴贵族统治的斗争。汉将李陵降匈奴后,匈奴单于任其为右校王(或右贤王),管辖坚昆等地区。汉朝李陵长期在坚昆地区任右贤王,他的子孙后代均融入坚昆人之中,另外汉人王昭君的后代也融入了坚昆人之中。

    公元前49年,匈奴郅支单于西征,败乌孙,兼并乌揭、坚昆、丁零三国,留都于坚昆,于是坚昆陷入匈奴单于的直接统治之下。继匈奴而起的鲜卑在极盛时亦统治到了坚昆等地区。

    跟丁零人一样,在鲜卑被李翊击败之后,坚昆人同样趁机取得了独立地位,如今的总人口在二十万左右,拥有大军五万,是大草原上仅次于丁零人的强族。

    另外的金微人、呼揭人都是小民族,人口都不到十万人。至于最后的西域匈奴人,则是当初被迫西迁的北匈奴的后裔,总人口也在十万左右。

    在过去的十年中,这几个异族虽然没有臣服于李翊,但是也没有南下的意思,却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竟然发疯了一般,联合出兵攻击北庭都护府。

    据赵云的报告,五族的联军总数高达十五万,几乎是这五个异族大军总数的六成了。

    如今河北留在大漠的军队,只有一个骑兵常备军团和两个骑兵守备军团,总兵力只有五万四千。赵云担心兵力不足,这才通过飞鸽传书向蓟城朝廷求援。蓟城朝廷得到消息后,不敢做主,向李翊汇报。

    得知这个消息,李翊心中就是一惊。他可没想到几个少数民族竟然敢捋他的虎须。

    李翊怀疑,这很可能是曹操和袁绍在搞鬼。

    但是,此刻李翊却不得不暂时放弃泰山战场,转而增援大漠。

    如今,河北根本承担不起多个战场开战的结果。

    很快,李翊就将这个消息通知了臧霸、尹礼和吴敦等人,说出了自己撤兵的决定。至于后面战事怎么发展,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不过,曹操已经再度被李翊重创,而臧霸等人在这段时间里面又恢复了一些力量,因此,不说保住泰山郡和济北国,至少保住青州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毕竟现在刘备已经被袁术牵制,他们只需要顶住遭受重创的曹操就可以了。

    ………………

    七月中,大漠,龙城。

    半个月前,大将军李翊带着六千亲卫军铁骑赶到了龙城。鲜卑各部酋长纷纷前来拜见李翊。

    原东部鲜卑大人素利自从当年的狼居胥山大战后,就没有再见到李翊。两人再度相见,非常高兴。谈起往事,李弘和素利都很感慨。一转眼九年就过去了,如今也是物是人非。

    素利多喝了几杯汉军的烈酒,胖乎乎的脸上红通通的,说话的口气开始有点张狂了。他凑到李翊的身边,挥舞着肥硕的大手说道:“鲜卑败了,你成了大漠的霸主,大漠上的部落对你言听计从,但是……”

    他耸耸又粗又黑的眉毛,挑衅似的拖长了音调说道:“你跟所有人一样,也有老的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