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令传达得很快,很及时,但执行者却不那么果断。军中有半数左右的新兵,就算是那些老兵,先前和夏侯渊也没有统属关系,普通的命令他们执行起来当然没有问题,可这种有违常理,显得很突兀的命令,他们就感到迟疑了。

    明明自己这边大占上风,干嘛要放弃优势,转为守势呢?布盾阵容易,可盾阵布下去之后,再想发动流畅的轮射就难了。

    大军迟钝的反应让夏侯渊很恼火。他大喊着催促传令兵,后者很少见到自家主将这样的神态。知道事态严重,拼命的摇动起令旗来,将命令反复传达,一遍又一遍,但收效甚微。

    实际上,除了最初那道命令之外,他和他的同伴做的都是无用功。

    就在夏侯渊传令的同时,对面的烟尘开始涌动起来,仿佛时间倒转。

    “亲卫虎贲……”为首的另外一名骑士铁戟前指,纵声狂呼,尾音中带着一丝丝颤抖。

    曾几何时,他也是这样大呼酣战,身边铁骑如云,纵横捭阖,所向披靡,整个北方草原都会为之颤抖。无论乌丸、高句丽,还是匈奴、鲜卑人,那些未开化的牧民们在铁骑的面前只有伏地求饶的份儿。

    只是,随着大草原的被平定,他已经有太长时间没有再经历过这样的热血大战了。几次追随主公参与大战,可亲卫军铁骑都是护卫在主公身边,而没有上阵冲杀。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都要生锈了一般。而整个亲卫铁骑,在这安逸的生活中,昔日的犀利也不再了。

    好在这次主公再度将亲卫军铁骑带到了战场,让他们重拾了昔日的荣光。

    “天下无双!”战号轰然相应,冲天的战意似东风乍起,似银瓶乍破。六千轻骑,一往无前,水银泻地般汹涌而前……

    银光,耀目的金光!

    这一刻,主宰战场的唯有闪烁着的银光,充斥了两军数万将士的眼睛;震骇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无法思考,无法动弹。

    恐慌,再次席卷了曹军将士。

    李典惊呼道:“怎么可能?他们没损失多少人!”

    他跟绝大部分曹军将领一样,之前也认为李翊这亲卫军铁骑的银枪银甲是假的,是虚张声势。就算是李翊将大汉朝的全部银子集中起来,也锻造不出六千套重装铠甲。更别说是以北疆的一隅之地了。

    毕竟,河北如今的地盘虽广,但是大部分都是新征服不久的地方,只有冀州以前还算是富庶,就连幽州和并州,在十几年前都是差点沦入蛮夷之手的蛮荒之地。也就是在李翊占领了这两个州之后的这十年时间里面,有所恢复。

    包括李典在内,很多人都认为,这六千银甲不过是用布甲、皮甲之类伪装而成。

    但是,现在事实却是闪了他们一记重重的耳光。因为大军射出的箭雨,对于对方竟然没有造成任何损伤。

    如果是布甲和皮甲伪装的,怎么可能有如此好的防护力?

    其实,包括夏侯渊在内的曹军将领的猜测没错,这六千具装铁骑的铠甲并不是银。而且,以银的金属性,也不适合做成铠甲。

    事实上,这六千套铠甲是李翊通过召唤系统兑换的科技的成果了,如果是后世的人看见了,他们会报出一个称呼:“不锈钢!”

    是的,这些铠甲的材料就是不锈钢,准确的说,是铁素体不锈钢。

    在征服了鲜卑大草原之后,一个鲜卑部落进贡了一块特别的金属,李翊看见后,认出了这就是红铅矿,李翊知道这里面含有铬,可以用碳将其还原出来,然后制成铁素体不锈钢。

    经过研发部门整整五年的努力,在三年前终于将不锈钢给研制出来了。只是产量极低,哪怕是开动了全部的产能,这三年也仅仅是凑出了这六千套重铠。

    而这次跟曹军的交战,是这支部队换装之后的第一战。

    这一次,慌乱的不单是新兵了,有经验的老兵可以通过种种细节判断骑兵的多寡,他们惊骇的发现,发动冲阵的骑兵声势不比刚才的少!

    “那银甲难道是真的?”

    “是真的吧?不是真的,怎么可能扛得住刚才那样的攻势?”

    上万强弓劲弩进行的覆盖式攻击,能造成多大杀伤,老兵们心里都有数。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能在这样的攻势下全身而退的,只有那些幸运儿和重甲步骑兵!

    当然不可能六千人都是幸运儿,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敌人身上的甲是真的!

    可是……数千具人马齐备的具装,这种事可能吗?

    恐慌之外,又多了一层浓重的疑虑,曹军将士们再看不见后方急促摇动着的将旗,再听不见连绵的号角声和激昂的战鼓声,只是呆若木鸡的望着眼前那片银光,仿佛在做一个怎么都醒不过来的梦……

    噩梦!

    将他们惊醒的,是一片片凄厉的啸叫声。

    进入八十步的距离后,北疆铁骑发动了奔射!

    箭矢撕破空气的啸叫声凄厉而刺耳,它们飞行的轨迹不像步弓射出来的箭矢弧度那么大,而是平行的飞入空中,借着战马的狂奔之势,以夷非所思的速度射向对面,从盾牌的间隙中,飞入敌阵,带起一蓬蓬的鲜血和惨呼声。

    这并不是骑弓射出的箭,而是李翊专门为这些重骑兵研制出来的一种手弩。

    重骑兵的杀伤力是靠其强大的冲击力带来的,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缺少远程打击能力。如果将之前的亲卫军完全改成重骑兵,那他们之前多年练成的强大的骑射能力就算是完全废弃了。这可是对这些骑兵们能力的极大浪费。

    配备上这种手弩之后,就避免了这种浪费的发生。因为这种手弩装填方便,又不需要拉开弓弦,就算是穿上重重的铠甲之后,依然可以完成。

    因此,北疆铁骑的箭雨没有曹军那样庞大的声势,但攻势的连贯性却尚在曹军的轮射之上。

    进入射程后,铁骑们在狂奔的同时,不断的将箭矢射入对面的阵列当中。好像过了很久,但其实只是一转眼的工夫,曹军前排就倒下了几百人!

    在数万大军的会战当中,这点人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严格对比一下,无论什么人都会感到惊讶,哪怕是之前那几轮声势浩大的对射,曹军也没损失这么多人。

    现在,只是一个照面的时间,就产生了数倍于前的牺牲者。

    “反击!反击啊!”夏侯渊看着成片成片倒下的士兵,睚眦欲裂,心如刀绞。

    事实上,曹军想要反击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北疆铁骑的前锋已经冲入了曹军阵列的前方。

    北疆铁骑像是一群嗜血的猛兽,发出了撕心裂肺般的历啸,张牙舞爪的扑了过来。在这群猛兽面前,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曹将士像是狂风中的落叶,又像四溅的水花,被敌人肆意吞噬着生命,无力而无助。

    他们忘记了手中的盾牌可以保护自己,他们同样忘记了手中的弓弩可以杀死敌人,只是那么呆呆的站着,直到被敌人的箭矢或者是枪戟穿透身体,或是被同伴的惨叫声吓得浑身一抖……他们被打懵了。

    夏侯渊的命令倒也不是完全没人听,总有那么些胆大镇定的,再有,夏侯渊的亲卫也有一部分在阵前督战,这些人都是狠角色,不会轻易被吓倒。

    或是齐射,或是零星的射击,在北疆铁骑纵横奔驰,肆意残杀的同时,曹军的反击也一直在进行着。

    然而,战果寥寥。射击高速移动的目标本来就很难,好容易命中了,却无法让敌人落马,这种情况更是加重了曹将士们的无力感。

    引以为傲的精良装备已经被敌人彻底比下去了,不能克制敌人的骑兵,人数上的优势又有什么意义?

    “具装铁骑!是真的具装铁骑啊!”好容易恢复了语言能力,乐进直接发出了一声惨嚎,“妙才,打不赢了,撤吧!趁着铁骑才刚刚开始冲阵,赶紧撤吧!否则想跑都跑不了了!”

    虽然这话很丧气,但乐进的哀嚎还是引起了众多的共鸣,包括毛玠在内,众人纷纷附和,希望夏侯渊把握时机,赶紧带着大伙撤下去。

    六千具装铁骑和六千轻骑,完全是两个概念,虽然不知道李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但现在形势这么危急,又哪里有探寻真相的余裕?

    “撤退?”夏侯渊冷笑一声,满脸的不屑,他抬手向远处一指,厉喝道,“你们觉得,我们的两条腿,能够比得过马的四条腿吗?”

    “……”夏侯渊的语气很不客气,但此刻却也没人计较,一来是习惯了,更重要的是,夏侯渊的话一阵见血,一下就指出了大伙儿没注意的问题。

    可不是么,人跑得再快,可快的过奔马吗?如果是撤退的话,他们这些有马的将领谋士,还有那几百骑兵或许可以逃脱,但是三万步卒大军恐怕要全部葬送在这里了。(未完待续。)

第0693章 杀戮盛宴() 
前世时,李翊曾经听说过一些说法,说铁木真时代的蒙古骑兵骑射无双,靠着这一招打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因此,蒙古人冷兵器时代无敌。

    对此,他嗤之以鼻。

    蒙古人的如日中天,运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军队装备更好,职业军队更多,战术只是相对没那么重要的一个因素。

    面对文艺复兴前的欧洲诸国,骑射战术很有效,那时的欧洲穷的要命,能穿得起盔甲的,只有贵族和骑士而已。重装的骑士追不上蒙古轻骑,临时拉壮丁的步兵又没有战斗力,被蒙古人欺负是很正常的。

    至于中原,蒙古人面对的对手是南宋,礼教大兴、文尊武卑的南宋。尽管南宋的富庶远在欧洲之上,但军队装备不会比欧洲人强到哪里去。比欧洲人更糟糕的是,中原的贵族老爷们连战场都不会去。因此,吞辽灭金的蒙古人,装备比宋军更强,南宋被灭一点不奇怪。

    所以,那些崇拜蒙古鞑子的学者们,一直在强调,强调汉朝没有马镫,没有马镫就不能进行真正的骑射战法。

    众所周知,强汉时代,草原异族被拍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在鞑虏崇拜者的眼中,显然是因为当时的草原人还不会骑射,所以才输给了汉人。

    其实,这种说法纯粹是扯淡。

    骑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骑兵弓的射程、威力都不如步兵强弓,更别提与强弩相比了。想要给予步兵阵列足够的杀伤,轻骑兵必须在相当接近敌人的地方发动驰射。

    而且,轻骑兵发动骑射的时候,虽然不需要密集列阵,但若是想给敌人足够的杀伤,他们也不可能真的不列阵,就那么三三两两的在敌人阵前跑过,让敌人找不到攻击目标。实际上,骑射靠的也是攻击的连贯性和集中性,就像亲卫军铁骑刚刚用骑兵手弩展示出来的这样。如果不是铁骑在那很短的时间,发射出上万支弩矢,形成了密集覆盖,也不可能一轮打击就造成数百曹军士兵的死亡。

    在亲卫军换装成为重骑兵之前,骑射就是亲卫军的拿手好戏。

    骑射的程序大致是这样的:战马风驰电掣般前冲,在距离七十步左右,队伍的方向再度生变,所有人拨转马头,由直冲改为斜冲。再由斜冲转为横扫,一边冲,一边弯弓攒射。

    每人放了差不多三箭之后,他们与敌军的距离也从七十步变成了五十步。众人突然把马一拨,潮水般撤了回来。

    紧接着又是一队人马,依旧是羽箭攻击为主,箭术不精的在后,冲着敌军阵列的漫射;箭术精湛的在前,一边观察敌阵,一边快速取准射击,打击敌人的死角。

    在回撤过程中,还有人不断马上转身向后攻击。

    在转向和佯动的时候,战马跑的都不快,只有在发动奔射的时候,战马才会放开了跑。

    这是一套完整成熟的战法,其中囊括了骑射、佯攻以吸引敌军注意力、合理分配战马体力、相互之间配合等等诸多因素。只有统率力达到一定水准,部众的技战术能力达到相当的水准,才能完美的施展出来。

    不过,就算最完美的施展出来了,也摆脱不了欺软怕硬的弱点。面对士气稳固、训练有素的敌人,骑射战法施展的空间很小,只要敌人摆开阵势对射就可以了。

    仗着战马的速度,骑兵可以取得三比一,甚至更高的交换比,可是用骑兵和步兵这样交换,本身就是亏的。从经济上来说,养一个骑兵的费用,至少是一名步兵的五倍;而训练一个骑兵的周期,也远比步兵长;再加上战马的因素,骑射在阵列而战中,确实没多少发挥的余地。

    特殊情况例外。

    什么是特殊情况?那就是骑兵穿了甲,拥有了较强的远程防御力,那骑射的威力就可以得到完美的发挥了。

    然而,如果有能够防得住弓箭攒射的铠甲,又有谁愿意骑射呢?正常情况下,骑兵穿的皮甲顶多防防流矢,铁甲的话,一来花费太高,置办不起;二来人马具装的铁骑,也不可能这么来回奔驰。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那就是高速飞来的弩矢若是打在身上,就算穿了铁甲,抵挡住了其穿透力,巨大的动能带来的冲击力也不是那么好消受的。中箭的一刹那,伤处仿佛被大锤砸中似的,会让人连气都透不过来,运气再差些,说不定会直接被这股冲击力推下马。

    所以说,骑射的威力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骑兵,尤其是重骑兵,正面的突击才是他威力最大的地方。

    李翊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舍本逐末,让这六千重亲卫军骑兵变成骑射的铁骑,虽然每个骑兵都配备了方便射击的手弩,但那不过是为了弥补重骑兵缺乏远程攻击能力的缺陷罢了。

    仅仅射出了两轮弩箭,所有的具装铁骑都把手弩收了起来,端起骑枪,对着曹军军阵发起了冲锋。

    下一刻,亲卫军铁骑突入曹军阵中,血腥的杀戮盛宴的开始。

    可以说,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因为不锈钢铸造的铠甲,防御性能非常之好,曹军士兵的刀枪砍在上面,除了迸射出一阵阵火花之外,鲜少取得战果。除非是一些使用重兵器的将领士兵,可以用巨大的力量将重骑兵士兵冲撞下马之外,基本上拿北疆铁骑没有办法。

    在不可思议的不锈钢铠甲,和铁骑冲阵大量杀伤的双重打击下,曹军陷入了全面被动。声势浩大,连绵不绝的齐射再也组织不起来,少数悍卒在将校统领下进行的反击也是战果寥寥。

    对付高速移动的重装骑兵冲阵,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装步兵的正面拦截。可惜的是,夏侯渊率领的这三万步卒,基本上都是轻步兵,而且超过三分之一是弓弩兵,这样的兵种,面对重骑兵的正面冲杀,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

    惊雷般的马蹄声,敌人冲天的战号声,身边同伴惨死时发出的惨叫,以及受伤者时起彼伏的哀嚎声……种种不利因素交集在一起,曹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迷,士兵们宁愿抱着头缩在盾牌后面,也不肯再听从军官的号令,拿起弓弩,进行无谓的反击。

    尽管他们很清楚,被敌人一直这么打下去,这一仗就输定了……可是,士兵们依然不愿意站出来反击,用自己的命,去换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杀伤敌人的渺茫希望。

    同袍成片成片的倒下,敌人却不知疲惫,不会受伤,没有比这更打击士气的了。也就是夏侯渊练兵的本事还不错,若是换成黄巾军那种乌合之众,崩溃早就开始了。

    不过,夏侯渊本事再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三万大军都练成不怕死的死士。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崩溃是迟早的事。

    ………………

    “子平,如果换成你是夏侯渊,你会怎么应对?”眼见夏侯渊的将旗拼命摇动,反复传达着相同的信息,但前线却愈显颓势,李翊知道,此战最关键的时刻要到了。

    “不退则进!”高顺的回答很有他的个人风格,“如果在接战之初,发现不利之后,就果断后撤,我军也无法大举追击,此战就只是小挫。毕竟具装铁骑并不具备长途奔袭的能力,而步卒也很难追上。但那个时机,夏侯渊已经错过了,现在,敌军士气已丧,全靠一口气在撑着,一旦听到撤退的命令,势必演变成一场溃退……”

    就算是撤退,也分保持秩序的撤退和溃退两种。前一种,虽然也是输了,但损失往往不会太大;而后一种就是全军覆灭的前兆了。尤其是在北疆铁骑这样的军队面前溃退,只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最后,高顺说道:“所以,他只能前进,依靠近战来反击。”

    想了想,高顺又补充道:“某观其在河北大战中的气度,应该有反击的勇气,但有那些名士参军在,曹军未必能迅速做出决断。他们做决断的速度越慢,我军取胜的希望就越大。”

    李翊点点头。易地而处的话,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远程打不过,只有将希望寄托在近战上呗。

    反击可以压缩战场的空间,让具装铁骑没办法跑起来。具装铁骑的威力,就是其冲击力。一旦慢下来,它的威力就减少了八成。甚至因为其行动不便,可能成为被动挨打的靶子。

    马比人跑的快没错,但马的耐力却未必比人强。要知道,具装铁骑的战马,不但要驮着体重将近两百斤的骑士,还要驮着骑士身上重达百斤左右的铠甲和兵器。再加上战马本身的铠甲同样是有一百斤出头,也就是说,一匹战马的负重在四百斤上下。就算是这些战马都是精挑细选的强壮战马,依然不可能长时间持续作战。

    只要能够让具装铁骑冲击不起来,然后慢慢消耗其马力,最终也不是没有反败为胜的希望。(未完待续。)

第0694章 高顺VS夏侯渊() 
不过,要做出这个决定可不容易。毕竟,想要耗光这六千具装铁骑的马力,需要付出的代价不知道有多大。说不定,在耗尽对方马力之前,自己这一方的士兵已经被人屠杀一空了。毕竟,现在曹军这边也只有三万人马,平均下来,一个具装铁骑只需要屠杀五个曹军,就可以将曹军屠杀一空。

    更何况,曹军这些士兵又不是不知道恐惧的杀戮机器,不要说伤亡殆尽,恐怕只要伤亡率达到两三成,就已经崩溃掉了。

    而且,在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