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培养培养的费用是固定的,就算是你这次培养只能提升一点的能力值,消耗的功绩点依然是那么多。譬如一个武将的统帅值是69,现在对他使用统帅的低档培养,将其统帅能力提升到70,消耗的功绩点并不是六十万,而是三百万。

    在新的武将培养模式下,只要一个不是那么差到彻底垃圾的武将,都可以将其培养成一个还不错的武将。譬如在李忠,这个出身黄巾军的最早跟随的将领之一,他现在的五维能力值是统帅72,武力77,智谋44,政治30,魅力63。如果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最大限度培养,可以达到统帅92,武力95,智谋64,政治50,魅力83。

    这么一个五维数字绝对是一个超级武将的标准,但是想要达到这么一个五维数字,消耗的功绩点也是极其恐怖的。就算是采用最经济的培养模式组合,也不例外。

    首先是72的统帅,将其培养到92的统帅,总共可以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先使用两次中档培养,将其统帅培养到80,然后再使用三次高档培养,将其统帅能力最终提升到92;第二种是先使用一次中档培养,将其统帅能力提升到77,再使用三次高档培养,将其统帅提升到92;第三种则是直接使用四次高档培养,将其统帅提升到92。

    在这三种办法之下,消耗的功绩点分别是四千万、三千五百万、四千万。显然,第二种最经济。

    而对其武力的培养,也有两种办法,分别是先使用一次中档培养然后使用三次高档培养,以及连续使用四次高档培养,消耗功绩点分别是三千五百万和四千万。

    后面的三维培养,智谋和政治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智谋可以直接使用四次低档培养,消耗一千二百万功绩点。政治同样是如此,消耗一千二百万功绩点就可以。

    最后的魅力就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了。实现的办法非常多,但最经济的一种则是先使用一次低档培养,再使用两次中档培养,最后使用一次高档培养,总共消耗的功绩点是两千三百万。

    最后,将李忠培养到能够提升的最大极限状态,消耗的功绩点是两个三千五百万,两个一千二百万以及一个两千三百万,一亿一千七百万!

    这绝壁是一个恐怖到了极点的数字!

    在开启了武将培养模式之后,李翊麾下的很多武将都可以培养成五维数字达到95的超级人才,这只需要这个武将的基础五维数值全部在75以上就可以。这么算下来,满足条件的有程普(现五维数值85、81、80、75、85)、田豫(现五维数值90、82、88、85、85)、常遇春(现五维数值96、96、75、82、89)、徐达(现五维数值98、89、92、86、89)、李靖(现五维数值99、84、95、92、95)、徐庶(现五维数值90、81、95、90、91)、萧绰(95、87、90、99、96)等七人。

    然而,想要实现这个计划,消耗的功绩点是极其恐怖的。七个人的最低培养数额分别是程普一亿三千五百万、田豫一亿、常遇春九千万、徐达六千万、李靖四千万、徐庶六千万、萧绰三千万。最少的也是萧绰的三千万,最多的程普则是需要一亿三千五百万。而要是将七人全部培养成这种五维数值全部超过95的神级将领,消耗的总功绩点为五亿一千五百万。相对于是如今李翊治下的地区一年所能够产生的全部功绩点。

    武将的召唤消耗功绩点,但是消耗功绩点更多的,却是武将的培养。

    事实上,这种级别的培养,其实并没有什么必要。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组合武将来实现超级组合的目的。就像是张飞,他的智谋只有五十出头,可要是在打仗的时候,给他配上徐茂公做军师,与将他本人培养到智谋95有多大的差别呢?更何况,将张飞的智谋培养到95以上是完全不可能的。他如今的智谋也仅仅是52,提升到72就顶天了。

    不过,对其他一些将领,倒是可以培养,譬如关羽,他现在的智谋是75,完全可以将他稍微培养一下,将其智谋提升到80或者更多一点儿,这样一来,就算是他以后再次独自领兵出征,也不用担心什么了。

    就必然说之前说的有培养成五维数字全部达到或超过95的神级将领,也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譬如萧绰吧,她是培养成这种神级将领所需代价最小的,可是,现在她作为李翊的夫人,基本上没有多少领兵打仗的机会,甚至在生了孩子之后,连政务都不再参与了。

    又比如徐达,李翊一般是将他作为一个统兵将领来对待的,并不需要他亲自上阵杀敌,更不需要他去处理什么政务,也不太用的到他的智谋和人格魅力,而在统帅能力方面,他高达98的统帅能力,自然更加不可能去培养了。类似的情况还有李靖。

    至于常遇春,他则是更多的被李翊当成了一名战将,利用的是他高达96的武力,当然他也可以作为一名统帅,毕竟他的统帅能力同样出色。至于他的智谋、政治和魅力,同样没必要去刻意培养。

    神级将领虽好,但是过于执着于去培养,却是舍本逐末,有些不合时宜了。就像是李翊前世看过的一个广告里面所说的:XX虽好,可不要贪杯哦。(未完待续。)

第0573章 土地问题() 
虽然召唤系统再度升级,李翊再次有了十六个召唤名额,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就召唤武将。他手中的人才暂时已经足够使用,而他本人也没有特别想要召唤的武将,所以就暂时把这个事情放到了一边。

    时间在忙碌中匆匆而过,很快就到了初平四年的年末,新年即将到来。

    天下大势,会因为一件特定的事情而改变,却不会因此而彻底安稳下来。

    雄主们殚精竭虑,谋士们绞尽脑汁,都在筹谋着,如何在这场因万年长公主的婚事而来的大变乱中,保障已有的,争取更多的。

    占了很大优势的河北一方同样也不轻松。

    用李翊的话来说,争鼎天下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在开始,甚或是半程占下的优势,都不足为凭,竞争者之中的优秀之人太多,稍有放松,先前的优势就会葬送殆尽。

    因此,大将军府上下,对这个新年都没多少概念。

    公元194年正月,天子改年号为兴平,大赦天下。

    正月初六,李翊召集朝廷大吏议事,议事的主题只有一个,土地和流民。

    李翊在议事上郑重告诉与会五十多位官吏,土地改制之策必须在四月春耕之前拿出来。在这三个月里,河北只讨论此事,其它事一概不问。

    由于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根本,牵涉到赋税和徭役,继而又牵扯到诸多重大国策,所以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广,讨论的人也越来越多。到正月底的时候,河北诸府近百位大吏、硕儒、名士陆续赶到新都蓟城,就土地制度如何改制展开了通宵达旦的辩论。

    在华夏大地上,最早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井田制始自****,成熟完善于周。关于它的较早且为完备的记载当数《孟子·滕文公》“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从孟子的描述中可知井田以方块为形共九百亩,由八家共用一井耕之,每家各占私田一百亩,中间一百亩为公田。经此细分之后的土地形状像“井”字,故谓之井田。

    八家需先在公田上耕作,以缴纳孟子称之为“助”的劳役地租,然后,各家才能对自家的百亩私田进行耕作。

    井田制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公私田之分和劳役地租。井田制还采取了定期调整轮换份的的方式,以消除因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而可能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到了春秋中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公田之外地私田被大量开发,耕地面积日益扩大。

    贵族领主对私田的狂热追求使得公田日渐荒废,国家岁入难以为继,各国不得不改变劳役地租地税赋制度,纷纷实行“初税亩”、“相地而衰征”、“十一而税”等税制,井田制随即逐渐荒废。

    秦以“名田制”而强国。

    随着商鞅“开阡陌决裂封疆”的一系列改革,古老的井田制被彻底废除了,领主贵族的世袭土地所有特权也随之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名田制”。

    名田制最突出的特征是按户籍计口授田(此所谓名田制地由来)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

    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土地可以买卖。

    按户籍授田实现了国家借用土地对农民的严密控制;凡在户籍之民皆可得一定土地,也能使民休养生息从而国家安稳、税赋充足稳定。

    按军功封赏土地的制度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产生了大批的军功地主,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地推动,秦因此国力大盛,一统六国。

    汉朝承袭了秦地制度,秦的“名田制”得以沿袭。汉文帝和汉景帝因此强国,创造了令后世艳羡不已地繁荣与昌盛。

    名田制开创了土地私有制,随着社会发展,土地买卖大量出现,土地兼并的浪潮开始冲击名田制。到了汉武帝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几乎到了“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程度。

    在这次土地兼并的狂潮中,除了普通自耕农的土地纷纷被豪强兼并外,另一类被大量兼并地土地便是军功土地。

    军功地主的子孙多半骄逸无度、难承其祖之遗风。他们或因违反国家法禁亡国陨命,或碌碌无为杂于庸保,祖上因军功所获得的土地皆被他们变卖一空。

    名田制渐至名存实亡,加之后来国家不再以军功授田宅而开始以金银实物为赏赐,名田制终至消亡。

    土地兼并最终败亡了名田制。

    王莽篡夺帝位之后,曾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在土地制度上,他推行了“王田制”。

    王莽和其追随者认为,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他们对此有着非常时刻而正确的认识。王莽所推行的王田制,正是以抑制土地兼并为主要目的。

    王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收归朝廷、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将男丁不过八口的家户所占土地限制在一“井”(九百亩)之内,超过部分分与乡邻宗族,无地农户可按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标准由朝廷授予土地。

    但为何这样一个能从根源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地改制方案最终失败了呢?导致王田制失败的原因,正是因为禁止土地买卖。

    王田制仅实行三年即被废除。

    今天河北三州二都护府实行的是屯田制。

    屯田制最早开始于汉武帝,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是指组织军队开垦荒田以给军粮,民屯是指招徕流民耕种屯田为军队或朝廷提供粮食。

    屯田为国家所有,士卒和农夫耕种时要上缴朝廷和军队一定数量的佃租,留下的余粮归自己,且屯田兵客不得随意离开,否则罪及妻子。

    屯田制给军队和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军粮给养,也使一些无地农民能够依靠屯田糊口,有助于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但屯田制随着屯田的成功和屯田区常年的稳定,诸多弊病越来越严重,比如已经屯田将近十年的幽州和并州,以及屯田五年的辽东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些地方都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土地制度的改制势在必行。

    三月中旬,经过两个多月的辩论后,河北诸府大吏在总结了历史上各种土地制度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最终提出了“计口授田制”。

    计口授田制就是按户籍计口授田。这个田是指朝廷所有的大量无主土地和荒地,朝廷把这些田地的使用权按人口分授给所有的人。

    此制坚决承认土地私有,所有门阀世族富豪的田产宅院还是他们的,保护他们地土地权益。同时,他们也参加授田。

    计口授田制既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既能让各个阶层的百姓受益,又能保护门阀权贵们的利益。

    此制在肯定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基础上,可以让贫穷的农民迅速摆脱了门阀豪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赋税收入。

    但李翊知道,这个事情依然是治标而不能治本,如果不能将门阀世族豪强们的注意力转移,最终这个“计口授田制”依然不能维持多少时间,就会陷入瘫痪。这是后世的唐朝的经历已经证明了的。

    想要保证自耕农的土地不被门阀世族豪强们夺走,只有让这些人看到更有钱途的行道。而想要实现这个目的,那就只有工业和商业。

    然而,在这东汉末年,工业和商业都是贱业,士农工商,工业和商业是比农业都还不如的行业,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社会地位比起农民都还不如。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想要发展工商业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提高工商的社会地位,肯定会招致大多数人的反对,甚至一些自己人都会反对他。毕竟,现在他手下的文臣,大部分都是士人出身。要是李翊要动他们的根基,哪怕是自己人,恐怕也要跟他急。

    李翊对此很头疼。

    不过李翊很快发现,需要他头疼的可不仅仅是这些事情。

    “臣等参见主公(大将军)!”钟繇和孔融联袂而至,将李翊堵在了大将军府的门口。

    “这是……又出啥事了?”李翊的头皮有些发麻,最近他最不待见的就是钟繇、孔融这帮人。

    这帮家伙是管内政的,一照面不是要钱,就是拿出一大叠文牍给自己看。李翊很无奈,哥是特种兵,不是特别秘书,既不能变出钱来,也没法把那些繁琐的事务理得井井有条。挖空心思找了这么多幕僚,不就是为了不被这些事烦死吗?

    孔融就扭头看了看钟繇,钟繇无奈,只好开口道:“主公,您之前提出为了保质保量的为军队和民间提供各种器械,要建立兵器司。可具体的章程呢?何人主事?从哪里招募工匠?标准如何设定?”(未完待续。)

第0574章 事务繁忙() 
李翊看到钟繇他们头疼,岂不知后者的头比他疼多了。

    自从前年冬天开始,北疆的军队开始了正常化。数以百万计的屯田兵被就地解散,转入民屯。而正规军队的数量也基本确定了下来。

    为了确保这六十来万大军有着强大的战斗力,李翊决定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面,全面为大军换装。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193年,因为朝廷中各种问题,军队换装的工作基本上陷入了瘫痪之中,大家忙着搞政治斗争呢,哪有心思来考虑军队换装的事情?

    年底的时候,李翊彻底掌握了蓟城朝廷,这个事情才重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他决定,从今年起,河北在休养生息的同时,主要工作就是为军队换装。

    为此,李翊花了一大笔功绩点,从召唤系统兑换了一系列领先时代上百年的军事装备技术,打算将这些东西制造出来,用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李翊之前提出了士农工商的理念,准备提高工匠的地位,引入规范化管理,并且抛弃原来的小作坊模式。负责内政的钟繇等人听得连连赞许,深以为然。

    可是,李翊提出的规范、流程很多,具体做法却一概没有。不说别的,单说标准化生产,工匠的培养模式,还有种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钟繇等人无不两眼一抹黑。他擅长处理内政,能将诸多繁琐细碎的事务梳理得井井有条,可他毕竟没学过后世的工业管理学,一时间哪里能满足李翊的需要?

    前段时间,朝廷上下都在为了“计口授田制”而辩论,钟繇自己也是如此,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个事情上。现在田制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他自然得重新拿起这个事情了。

    钟繇当了出头鸟,其他人自然也放开了胆子,只见糜竺苦着脸说道:“主公,您说的厘金也有些麻烦。有大将军府提供保护,商人们对缴纳商税倒是没有抵触,可问题是,这税该如何收取呢?武皇帝铸五铢钱至今已有近三百年,民间流通的货币种类极多,一视同仁固然不妥,区别使用的话,如何判断价值也是莫衷一是,很多商人更愿意采用货物相易的方式。而不同的货物,在不同地域的价值也不一样……”

    “再加上主公您给不同商品设置的不同税率,这收起税来,要计算的东西简直是太多了。”

    李翊被这群人搞得很是头大,郁闷的说道:“上次开会不是说了吗?河北要逐步统一货币嘛……”

    一句话还没说完,国渊也诉起苦来:“主公,您说统一货币的问题,也是牵涉甚多啊!首先就是金、银存量的问题,这些东西的库存太少了,根本就不足以铸造出足够的金币、银币。何况,要铸造这么多的金银钱币,需要的人工也是相当大的,如今冀州百废待兴,到处都在缺人,哪里分得出足够的人手呢?”

    李翊的脸也变得满是凄苦了。

    做主公难,做想做点事的主公更难。要休养生息,当然不能只是存粮,要做到真正的百废俱兴,把今后的制度搞出个框架和雏形来才好。

    想保证参与者得利的规则,几个基本的法规是要确定下来的,比如:工业的专利问题,商业税的问题,还有股权之类的概念,等等。

    李翊不打算建立多健全的制度,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东西都得有才行。

    本以为这些雏形的政策很简单,可一落实下去,就问题多多了。诸如想要完善商税制度,就得先统一货币;想要统一货币,就得有大量的贵金属储备;对此李翊虽然也有相关的思路,但他这个思路又设计到了海军建设和造船的问题。

    这些问题说起来简单,但涉及的层面太多,绕来绕去,不但把钟繇等内政长才给绕迷糊了,连李翊自己也是晕头转向。

    “好吧,咱们一个一个说……”李翊依依不舍的望了一眼蓟城,带着一群属下继续开会去了。

    ………………

    李翊没打算把火药大量应用,也没有制造蒸汽机的打算,所以,河北的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