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说:“今世上有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西头那个汉当然是指高祖皇帝立都长安,而东头那个汉肯定是指光武皇帝立都洛阳。至于鹿走入长安,当然是指要迁都长安,以保无虞了。高祖皇帝建都长安,共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洛阳,到现在也是十一世了,从时间上来说,恰恰合适。”

    “过去高祖皇帝和光武皇帝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建都于长安和洛阳,结果创下了不朽功绩,建下了大汉四百年基业。今大汉国纷乱多年,社稷飘摇,我们应该按照《石包谶》的说法,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重振大汉。”

    司徒杨彪说:“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盘庚迁都毫邑,就曾引起了殷民的怨恨。光武皇帝之所以建都洛阳,是因为我大汉遭遇王莽之祸后,长安宫室被毁,纯属无奈之举。我大汉建都洛阳历时已久,百姓早已习惯,现在突然无缘无故地抛弃宗庙与先帝陵园迁都长安,肯定会惊动百姓,导致天下大乱。那《石包谶》不过是一本专谈妖邪的书,和国运怎么扯得上关系?一首童谣也能让相国决定迁都?相国到底是处理国事还是处理家事?”

    太尉黄琬也劝道:“迁都容易,安天下就难了,请相国三思啊。”

    董卓冷笑道:“我要是再三思,脑袋就不在脖子上了。”

    接着他看看气得脸色发青的袁隗,不冷不热地讥嘲道,“太傅和诸位如果能平息叛乱,这迁都自然也就可以重新考虑。迁都时间紧,也就两个月时间,诸位可要抓紧。”

    荀爽劝道:“相国即使要迁都,也要从长计议,两个月时间能搬迁什么?两个月时间天子的车驾能到长安就算不错了。”

    董卓一字一句地说道:“搬不走的东西,就一把火烧了。”

    众臣震骇,个个瞪着董卓,恨不得把他吃了。

    ………………

    天子诏书传告天下,京畿一片混乱,无论是公卿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陷入了极度的繁忙和恐惧当中。

    平乐观里的北军士兵奉董卓军令,全部出动,挨家挨户征收捐助。稍有不从者,当即以谋反罪诛杀。京中的皇亲国戚、门阀世家也全部遭到了洗劫,更有士兵冲进内室奸*淫妇女,掳掠财物。西凉兵给这种事还取了个名字,美其名曰“搜牢”。虎贲校尉李傕奉命看守陵园,北军士兵在他的指挥下开始挖掘帝王陵墓盗取珍宝。

    太傅袁隗回到府上,急召张范。

    张范话不多,问候了一下袁隗的病情后,就静静地坐在一旁听袁隗说话。

    袁隗说:“公仪,你弟弟张承现在是伊阙都尉,驻守在伊阙关,你从那里出京,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河间国的解渎亭拜见万年公主。”

    接着袁隗从怀里拿出一个普普通通的皂囊,郑重地对张范说道:“公仪,这是先帝遗诏。”

    张范大吃一惊,急忙拜倒在地。

    “公仪,你把这份先帝遗诏交给万年公主后,不要离开她,要一直陪着她,关键的时候你要给她拿主意。现在卢植先生和刘和都在公主身边,但卢植先生马上要去帮袁绍,而刘和也要到青州去劝刘虞出兵南下。”袁隗说道,“我本来不想把你扯进来,但大汉社稷倾覆在即,你如果还不为国效力,那你念书读经干什么?你是前太尉张延之子,从不受辟为官,和朝廷又向来没有牵连,现在也只有你这种身份的人才能走出洛阳城。我需要你的帮助,你知道吗?”

    张范苦笑点头。此时此刻,也由不得他推辞了。张范接过皂囊,小心翼翼地贴身放好,然后拜别袁隗:“太傅请多保重。”

    袁隗爱怜地摸摸他的头,凄凉笑道:“我一直很喜欢你,过去我打算招你为婿,但你不答应,为此我一直都很遗憾。现在看来你是对的,如果今天你是我的女婿,这份先帝遗诏就送不出去了。今日一别,你我从此相见无期,你自己多多保重吧。”

    张范心里一酸,眼眶顿时就红了。

    “我老了,不行了,我很快就要到九泉下和你父亲喝喝酒、下下棋了。大汉社稷的兴亡,就看你们了。”袁隗挥手说道,“你快走吧,越快越好,迟恐不及。”

    张范转身离去,泪水霎时模糊了双眼。

    ………………

    天子下旨转拜皇甫嵩为尚书,其子中郎将皇甫鸿被拜汉安都护。

    皇甫嵩二话不说,收拾东西和盖勋回京。长史梁衍和从子皇甫郦极力劝阻,皇甫嵩执意不从。

    皇甫嵩说:“如果你们不愿意随我回京,就到北疆去。我有一封信要给骠骑大将军,你们给我送去。”

    正月下,皇甫嵩回到京城后,董卓立即把他抓了起来。盖勋苦苦求情。董卓笑道:“元固,你是不是糊涂了?我怎么会杀义真?我感激他还来不及,怎么会杀他?我现在把他抓到牢里是为他好,你难道不懂?”

    盖勋想想也是,自己是急糊涂了。董卓现在杀他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动摇了军心。北军里,包括许多西凉兵将,许多都是皇甫嵩亲手带过的,杀了他,纯粹是没事找事,而且董卓现在也没有理由杀皇甫嵩。如果随便找个借口把他杀了,不但增加董卓的恶名,而且还会激怒关中的门阀世家。皇甫世家在关中、在西凉,那可是炙手可热的门阀,影响力非常大。

    皇甫嵩没有背叛天子和朝廷,却背叛了对他寄予厚望的京中门阀。此时京中非常混乱,这些人完全有可能杀了皇甫嵩,然后嫁祸给董卓。董卓虽然自己不想杀皇甫嵩,但他也不想替别人背这个黑锅。(未完待续。)

第0363章 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 
大汉国初平元年二月初,李翊率领麾下六千亲卫铁骑抵达群雄约定的会盟地陈留郡酸枣城。

    在这之前,已经有十七路诸侯先行抵达。分别是东郡太守乔瑁、兖州牧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平原太守刘备、济北相鲍信、泰山太守丁原、广陵太守张超、豫州牧孔伷、后将军袁术、河间国相公孙瓒、长沙太守孙坚、北海国相孔融以及自封的奋武将军曹操。

    原本最先响应讨董的陈国相许谛履旯笸蝗徊」剩庖宦分詈钭匀幻挥辛恕

    另外的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则是被孙坚给干掉了。不过他们两人麾下的兵马,倒是归在了孙坚的名下。

    而颍川太守李旻在听说了孙坚的凶恶之后,听说孙坚要路过颍川,吓得自己挂了太守印章,跑路了事。这让李翊对这个本家非常无语,真是丢李家人的脸啊。不过,这对于李旻本人来说倒是好事儿,因为在另一个时空他参加讨董联盟的命运可不好,在孙坚兵败之后,他董卓抓住,然后被烹杀了。现在他选择跑路,倒是能够保住性命。

    这十七路诸侯加上刚刚赶到酸枣的李翊,倒是凑齐了传说中十八路诸侯。不过,这十八路诸侯却与《三国演义》中的有了很大的差别。

    首先是一些人的身份改变了。

    原本要是没有李翊的出现,袁绍会是车骑将军,可是李翊的先帝遗诏一出,他那份矫诏自然没了效力,这车骑将军的身份算是没了。

    另外就是公孙瓒,他本来应该是右北平太守的,因为李翊的原因,他的位置被来了个乾坤大挪移,成了河间国相。

    再就是刘备,这小子也算是因为李翊而受益,因为幽州成了李翊的地盘,刘虞到了青州任州牧,他很看好刘备,将其提拔成了平原郡太守。

    其次是有些本该在讨董联盟的人,并没有来参加。

    原本的上党太守张杨,此刻还是董卓麾下的校尉,是董卓非常信任的将领之一。他显然不可能再加入讨董联盟了。

    在演义中出现的那个所谓的西凉太守马腾,本就是一个虚构的身份,因为根本没有西凉郡,自然不可能有西凉太守一职。现在的马腾倒是与董卓处于敌对状态,但他的身份是叛军将领,跟韩遂是一伙儿的,并没有参加讨董联盟。

    再就是徐州牧陶谦,他如今依然窝在徐州,派麾下的将领笮融在跟徐州黄巾军余党战的火热,完全没有来参加讨董联盟的样子。

    再次就是一些不该出现在讨董联盟的人出现了。

    在另一个时空中,丁原被董卓当做了儆猴的那只鸡给一刀宰了,可在这个时空,他还活蹦乱跳的,以泰山太守的身份出现在了讨董联盟中。

    最不该出现的当然是我们的主角李翊了,在另一个时空中,很可能压根就没他这一号人物。可现在他是诸侯中身份最显赫的,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实力也是最强大的,坐拥幽州、并州以及新建立的北庭都护府和辽东都护府共四州之地,一千多万人口,二十余万雄狮。

    ………………

    曹操是会盟的组织者,这一天来到袁绍营帐中,郁闷的说道:“可恶的李翊,就等他一个了。都等了五六天了,每一天消耗巨大,不如咱们会盟开始吧!”

    袁绍兵精粮足,笑呵呵的说道:“骠骑大将军素有人望,他不到声势少了一半。另外若是吾等先开始,他一生气,没准出什么幺蛾子,就有人要倒霉了。”

    曹操闻言一惊,急道:“我只是过来坐坐,可什么也没说。”

    袁绍暗骂:“曹阿瞒真垃圾,如此惧怕李翊!”

    两人说话间,有小校来报:“大司马、骠骑大将军李翊到!”

    两人闻言大喜,急忙擂鼓聚众迎接。

    六千铁骑,军容鼎盛,又见其中有异族骑兵,一问才知,是草原诸部落帮助。十七路诸侯这才想到,这李翊可是征服了辽东诸胡以及大草原上强大的鲜卑人、立下卫霍都不及的盖世功勋的猛人,不免震撼。

    诸位诸侯齐齐拱手道:“骠骑大将军!”

    李翊急忙下马,还礼道:“诸位,李翊有礼了。”

    他便令太史慈和典韦等人去安营扎寨,自己随着众人入袁绍的大帐。

    诸人在大帐中依照辈分,官位坐定。因李翊素有人望,又是三公之上的大司马骠骑大将军,便坐了首席。

    因为等他到来消耗了些时日,众人都已经急不可耐。再次见礼后,便有一人说道:“今吾等奉大义聚此,当立盟主,众人听令,也好进兵!”

    曹操在李翊下手坐着,便说道:“骠骑大将军,此乃河内太守王匡……”

    李翊此时的心是激荡的,来大汉十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待得董卓火烧洛阳,联盟解散。这十八路诸侯一回去,就开始厮杀抢地盘了,那时候便是群雄逐鹿,真正的乱世开启!

    可惜的是,劳资是穿越者,提前洞悉一切,这抢人抢地盘的事情早就开始干了,在你们才开始的时候,爷已经拿下了四州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一千多万人口,拥兵数十万,远远地走在了你们前面。等到乱世真正到来,爷让你们这些家伙见识见识爷的真正实力,让你们体会体会什么叫做碾压。

    想到自己来到这东汉末年,十年的辛苦谋划,李翊的心中颇有成就感。

    在外人的眼中,他麾下只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还要镇守新近占领的辽东和大草原,那可是相比整个中原地区的面积都不会小的广袤地盘,肯定无暇南顾,却不知以他现在的实力,随时可以武装起百万大军,席卷天下。

    太守王匡提议设立盟主,以便统一行动,众人赞同。

    公孙瓒跟李翊关系很好,差不多就是穿一条裤子的,闻言便说道:“骠骑大将军身份尊贵、功勋盖世,平黄巾,收辽东诸胡,平乌桓,灭了大汉朝数百年的大敌匈奴人,还战胜雄踞大草原的鲜卑人,征服了汉人从未能够征服过的大草原,乃是天下人的楷模,可当盟主!”

    北海太守孔融跟着说道:“公孙将军所言甚是,诸公以为然否?”

    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亲戚,冀州牧韩馥是袁家的门生,先后说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下多故吏,又是汉朝名相后裔,可为盟主!”

    诸人闻言便吵吵起来,有人说李翊应该当盟主,有人说应该袁绍来当。

    袁绍十分想当这个盟主,因为好处显而易见,一来可以指挥他人作战,避免自己的损失。二来若是击败了董卓,身为盟主,三公之位跑不了,没准还能得个大将军坐坐。

    然而他又有些不想惹秦峰,见状沉默不语,不见喜怒。

    李翊悠闲地喝着茶水,也不多言,他知道这次会盟不会有什么结果,诸侯们都是各怀鬼胎,这个盟主没什么好当的。

    他背后的徐茂公寻思了一番,小声道:“主公,诸侯各有心思,盟主一职只是明目而已。胜是诸侯之功,败则是……”

    李翊心说这牛人果然不愧是牛人,徐茂公可没有自己这样的前世记忆,竟然能够通过简单的观察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果然不愧于他那高达99的智谋。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历史上和演义中,袁绍当了盟主,整个一个焦头烂额,诸侯只知道来要钱粮,总结起来一句话,有事盟主上,没事盟主请(吃喝)。

    曹操小眼睛乱转,十八路诸侯汇聚,若是厚此薄彼,必令天下诸侯耻笑。盟主看起来风光,其实只不过是前面的挡箭牌而已。赢了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输了就是你统领不利。

    他想到此处便有了定计,笑道:“骠骑大将军身为大司马,位还在三公之上,吾等皆是下臣,骠骑大将军可当此位!”

    曹操是组织者,说话有分量,一时间李翊当盟主的呼声高了。

    李翊一见事情不妙,急忙说道:“孟德谬赞了,咱们还是按照实力来吧。我如今麾下只有六千骑兵,实力微薄,为众人之末,盟主之位实在是不敢当。我看本初兄带了五万雄师前来,实力强大,可当盟主。”

    当事人都说了,谁还能反对。诸侯便感到李翊心胸宽广,仁厚待人,十分佩服。

    袁绍最怕就是李翊争夺,若是他当上了,自己就示弱了,若是他当不上,还要整日里提防他下绊子。见他主动相让,松了口气,见自己是盟主,便十分感激李翊。再看曹操的时候,十分不满。心说该死的曹孟德,关键时刻,就给我背后捅刀子!

    曹操那叫一个郁闷,暗骂李翊狡猾,没能构陷了他,反而将袁绍得罪了。便想到刚才好像是有一个谋士般的人在李翊后面小声提点了一番,李翊才做出推辞之举的,心说我要是也找到一个顶级谋士,必不至于落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想到这里,曹操得到一个顶级谋士的心思更加急切了。(未完待续。)

第0364章 诸侯会盟() 
第二天,十八路诸侯领兵会盟于酸枣城。

    这十八路诸侯,便是今后群雄逐鹿的主要力量,然而此刻他们同心协力讨伐董卓,唯有李翊一人心里明白,一年后这强盛的联盟就会四分五裂相互攻伐。

    祭天的会盟台有五六丈高,四周插满了旌旗,数十万大军汇聚,绵延数百里。

    袁绍独上会盟台,望案几之上代表盟主地位的兵符将印,霸主的气概油然而生。暗道:“诸侯尊吾为盟主,待得剿灭董卓,匡扶汉室,吾便与那千古流芳的周公一般……”

    只有李翊知道,这次讨伐董卓最终无功而返,并且诸侯内部还起了内讧。他之所以来此,一是为了名声,其次就是洛阳城内有玉玺。

    传国玉玺!自古得之便有九五之份,一定第一个冲进去,拿来回家当大印。

    袁绍焚香拜倒与地,李翊等人随后在台下拜倒。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数十万将士齐齐高呼,声震天际。

    众诸侯亦是热血沸腾,发誓同心协力,共诛董贼!

    祭告完毕,众人回营升帐。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多数同仇敌忾,但也有几个暗怀鬼胎。其他先不说,就说曹操,就是为了自保。毕竟刺杀董卓未遂,若是不起兵,必定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再说袁绍,当了盟主心气愈高,若是一鼓作气灭了董卓,三公的地位都算是低的。

    他琢磨了一下,行军打仗粮草是最重要的,不能落入他人手中,而自己管着也说不过去,道:“既然诸公推举吾为盟主,吾必定赏罚分明……”

    李翊几乎百无聊赖,因为这跟历史上一般无二,袁绍奖惩制度说完后,便任命自己的族弟袁术掌管粮草。

    然而袁绍想到若是真能击败董卓,顺势入朝后最有威胁的就是李翊,见他昏昏欲睡,忙对曹操眨巴眨巴眼睛,急急说道:“当需一人为先锋,先去汜水关,其余诸人随后接应……”

    手握大义,再行落井下石之事。这种事情,曹老板绝对不会放过,立刻呼应道:“骠骑大将军勇烈,麾下更有六千铁骑相助,可当此任!”

    袁绍心中得意曹操的配合,这就要拍板定下来。

    但是李翊已经惊觉,他历来惯会算计他人,岂能不知袁绍的花招。心说好啊,你们两个又来算计爷了。急忙说道:“本初兄,汜水乃是关隘,城墙高大,我手下只有骑兵,如何攻之?如今正要打董卓一个措手不及,吾去也行,若是因此耽误了攻关的时间,这责任小弟可不担……”

    便见孙坚站起来,此人乃是诸侯中难得的重情重义之人,他从江南千里而来,端得是实实在在来打董卓的,说道:“骠骑大将军所言甚是,坚愿为前部!”

    袁绍和曹操没想到蹦出来一个拦路虎,郁闷不已。

    两人也是聪明之人,闻李翊言语,再观他只带骑兵,便暗骂李翊无耻!谁人不是马步兵齐来,唯有他只带骑兵,分明就是不想攻打城关损兵折将。

    然而此事也不能明说,袁绍后悔怎么自己就没想到只带骑兵,无奈之下,只能令孙坚为前部。

    李翊朝孙坚抱拳一礼,感谢道:“文台兄实乃吾大汉栋梁,李翊惭愧!”

    孙坚一笑,正色道:“骠骑大将军所带骑兵本就无法攻城……”

    两人相视一笑,李翊便装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