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倚薷奶艹螅髯源畔暮褪樾懦龇⒘恕

    郭图去北方,拜访冀州牧韩馥、河内太守王匡和骠骑大将军李翊,逢纪去东方,拜访在青州的大司马刘虞徐州牧陶谦,许攸去豫州兖州各地,陈琳到荆州扬州各地,乔瑁回东郡宣告檄文。

    ………………

    冀州牧府就在邺城,郭图拜会韩馥之后,随即匆匆往河内找王匡去了。

    韩馥想了一天,还是犹豫不决。他急召治中从事刘恭、别驾从事审配,还有耿武、闵纯等从事商议。

    诸人意见不一,焦点就集中在骠骑大将军的反应上。

    各地州郡起兵威逼洛阳后,对北疆的威胁显而易见,骠骑大将军肯定会有所行动,他不会待在长城以北安心过他的新年。

    骠骑大将军最可能采取的办法就是居中调停,但从目前士人提出的条件来看,调停成功的可能根本没有。士人们不但要董卓放弃权柄滚回西凉,还要他承担祸国的罪名遗臭万年,而且甚至连当今天子都要废黜了,试问谁会答应?当董卓是三岁的白痴小孩吗?

    就算董卓是三岁的白痴小孩,他也有三分火气,你这么欺负他,他能忍得住?

    董卓假如迫于骠骑大将军的掣肘,不主动向联军发起攻击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袁绍不是在拯救大汉,而是在祸乱大汉。”耿武冷笑道,“我看他当初从洛阳逃出来就没安好心。”

    韩馥沉默不语。他是袁阀的故吏,没有袁逢、袁愧当初的征辟和举荐,他也没有今天的地位。自己出京时,袁隗曾一再嘱咐过,务必要支持和帮助袁绍,为拯救大汉出力,但自己绝对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此举若成,自己的确有功于社稷。但若败,不但身败名裂,还祸及整个宗族。

    个人荣辱生死是小事,危害国家社稷可是大事。

    现在自己明知此事不可为,还要去盲从,于心何安?

    一起参加,有悖君臣之道,不参加,又如何对得起故主?

    “董卓祸国,这是事实,少帝无错被废,这也是事实。”审配说道,“只要大义在先,明知不可为,也亦为之。”

    “正南,你觉得我们有几成取胜把握?”韩馥问道。

    审配苦笑道:“一成都没有。我只看到洛阳战火纷飞,根本看不到什么所谓的僵持。谁跟我们僵持?董卓还是李翊?两人联手的实力天下谁人可挡?废黜当今天子?”

    “我真不知道袁绍是怎么想的?这檄文一旦宣告天下,弘农王的命就没了,而当今天子在董卓和李翊的拥护下,皇位更加牢固。”

    “即使董卓和李翊翻脸,这天下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皇帝。我实在想不明白袁绍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他想另立新帝?他凭什么认定李翊会帮助他?”

    韩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的问道:“子惠,你说呢?”

    “正南刚才已经说了,主公即使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这是没办法的事。”刘恭说道,“不过主公可以等一等,看看其他州郡的反应再说。讨董联盟形成后,主公可以负责为其他州郡的大军提供粮草辎重。败了,主公可以自保,我们在实力上没有任何损失,赢了,主公的功劳还是很大的。”

    韩馥点点头,说道:“就这么办吧。你去对袁绍说一声,说太行山蚁贼下山抢粮,这事暂时缓一缓。”

    接着他看看众人,轻轻叹道:“依我看,骠骑大将军一定会帮助董卓。在这种情况下,武人和武人怎么会不联手?”

    ………………

    大汉国中平六年(公元184年)十二月十八日,东郡太守乔瑁以三公书宣告天下,历陈董卓十罪,传檄天下,号召州郡各起以兵,讨伐董卓。

    第二天,兖州牧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起兵响应。

    接着,河内太守王匡、平原太守刘备、济北相鲍信、泰山太守丁原、广陵太守张超、豫州牧孔伷、颖川太守李旻、陈国相许⒑蠼酢⒕V荽淌吠躅!⒛涎籼卣抛傻嚷叫嫣煜拢僖灞址ザ俊

    消息传到京城,董卓大怒,随即宴请众臣于相国府。

    席间,董卓命御史中丞许靖高声诵读三公檄书。

    众臣大惊失色,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跪地请罪。

    董卓笑道:“此乃乔瑁诈做,意图借我的手砍了你们的头,以便趁机祸乱洛阳城。”

    董卓手指太傅袁隗,大声笑道:“我看,这檄文可能就是太傅所做,哈哈……”

    袁隗冷冷一笑,挥手对黄琬等人说道:“一份讨董檄文就把你们吓成这样?这也是我大汉的三公重臣?”

    这时侍御史扰龙宗匆匆走了进来,还没等他走到董卓面前,董卓大叫了起来,“来人,有刺客,给我拿下。”

    四周侍卫一拥而上,不由分说把扰龙宗按到在地。

    董卓大声道:“给我拿金锤活活打死……”

    长史何颙急忙劝道:“相国,慢,慢,那是侍御史扰龙宗,一定是有急事禀报。”

    “佩剑上堂就是刺容,不杀他杀谁?”董卓猛拍案,大声吼道,“当堂打死。”

    惨绝人寰的惨叫顿时响彻大堂,鲜血和脑浆四散迸射,众臣震骇,更有许多人吓得屁滚尿流,呕吐不止。

    董卓津津有味地看着,不时大声叫好。

    过了半晌,董卓突然问许靖道:“许御史,陈国相许悄闶裁慈耍俊

    紧紧闭着眼晴的许靖差点晕倒,但还是壮着胆子说道:“是我堂兄。”

    他说完这话的时候,身上已经大汗淋漓了。

    董卓再问道:“豫州牧孔伷和你又是什么关系?”

    许靖咬咬牙,极度恐惧地说道:“是我同窗,多年好友。”

    董卓哈哈大笑道:“许御史,你这兄长和同窗可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扰龙宗那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就摆在大堂中央,腥味浓烈。众臣肝胆俱裂魂飞魄散,哪敢举筷?只有太傅袁隗面不改色,和董卓举爵同饮,喝得酩酊大醉。(未完待续。)

第0357章 新剧本开启() 
筵席一散,众臣如逢大赦,纷纷逃离血腥的大堂。

    这时,田仪才悄悄走到董卓身边,告诉他说河间国相公孙瓒、长沙太守孙坚、北海国相孔融传告天下,支持各地州郡起义兵讨伐董卓。

    董卓的酒霎时醒了大半,如果说先前的十七个人董卓完全不看在眼里的话,那么这后面三个人中的前两人,董卓却不得不重视。因为无论是孙坚,还是公孙瓒,董卓都是知道他们的能力的。早年在西疆讨伐叛逆的时候,董卓跟孙坚和公孙瓒都曾经并肩作战过,这两人可都是战场上的狠人,完全不是之前的那些酒囊饭袋之辈能够相比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公孙瓒此人一直跟骠骑大将军李翊关系密切,甚至公孙瓒能够到人口众多、地盘广阔的河间国任国相,李翊再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公孙瓒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李翊的意志。如果没有李翊的首肯,公孙瓒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而且还是站到他董卓的对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他董卓跟李翊是站在一条战壕里的。

    董卓担心这是李翊也要反对他了,急切地说道:“快,立即拟旨,急召右将军朱儁回京,命令他见旨即回,不得耽搁……”

    “急书叔颖(董旻),叫他想尽一切办法把皇甫嵩留在长安,务必不能让他西进凉州。槐里大营的两万北军刚刚由董越接手,这时候急需时间整顿和安抚,所以千万不要把皇甫嵩逼急了。”

    “急书董越,立即趁着过年的时候收买北军各级军官,叫他务必在一个月后完全控制这两万北军。”

    “急书牛辅,重兵驻防黄河渡口,严密监视并州方向的动向。如果并州屯田兵大量集结,立即攻占安邑。”

    “急书张扬,重兵驻防河阳、温县一带,以防王匡率军攻击兵临黄河。”

    “命令胡轸领兵马到洛阳东南的荥阳一带驻防,侯成到洛阳西南的阳人一带驻防,以防止各州郡兵马率先发起攻击。”

    “命令郭汜率部进城,驻防洛阳十二城门,巡檄京师。把我的三千亲卫飞熊军铁骑全部调进城内警戒相国府。”

    ………………

    虽然一路上紧赶慢赶,郭图抵达遥远的单于庭的时候,时间依然已经进入中平六年的年底了。

    十二月底的单于庭完全覆盖在冰天雪地之中,郭图北上这一路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差点没挨下来。这让郭图心中的怨念非常深,心说这骠骑大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温暖的关内不呆,偏偏窝在这天寒地冻的大漠上,这不是找罪受吗?

    原本,郭图是做好不被李翊待见的心理准备了的,因为谁都知道,骠骑大将军李翊是先帝的亲信,支持的是现在的天子。而他们讨董联盟却要扳倒董卓,废黜当今天子。这明显与李翊的立场不同。

    但是,事情就是那么出人意料,李翊不但亲自接见了郭图,还痛快的表示,他会加入到讨董联盟一方,出兵讨伐董卓。只是,顾虑到草原初定,再加上之前跟鲜卑人大战的时候,军队损失惨重,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所以这出动的兵力可能不多。

    郭图哪敢计较李翊出兵多少啊。只要李翊站在他们这一边,讨董的事情就至少有了八成胜算。

    得到了李翊确定的回复,郭图欢欢喜喜的离开了单于庭,回冀州去给他的主子袁绍报喜去了。

    而在单于庭,骠骑大将军府的众位将领与谋士却是对李翊的选择有些不解。在他们看来,李翊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两不相帮,坐等董卓跟关东诸侯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再率领大军南下收拾残局,从而达到独掌权柄,制霸天下的目的。

    当然,考虑到先帝对李翊的恩宠,李翊也可以直接支持当今天子,跟董卓一起,快速剿灭关东诸侯的叛乱。然后再以绝对的实力,逼迫董卓让出权柄。

    哪怕不选择这两种办法,而是加入关东诸侯联军,那也该尽起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南下,碾压董卓,达到讨董目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加入了讨董联盟,却又不出什么军队,跟在一边打酱油。

    作为骠骑大将军府的成员,这些将领和谋士对于骠骑大将军府如今控制地域的情况是再清楚不过了的。李翊所谓的大草原初定,跟鲜卑人的战争的损失等等等等,全都是借口,没有一个是真的。

    的确,大草原才平定没有多久,可是经过这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骠骑大将军府控制的两个州和两个都护府,已经完全被李翊所掌控,绝不会出现什么不稳定的情况。北疆如今表现出的不稳定,全是他们这个年轻的主公放出去的烟雾弹。

    至于兵力的损失,那更是扯淡了。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北疆,以及完备的预备役制度,在经过这半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骠骑大将军府的军队早就恢复了巅峰战力,甚至比出征大漠之前的兵力更加强大,战斗力也更加强大。

    对于麾下众将和众谋士的疑惑,李翊笑而不语,也不解释。这让众人更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家主公这是要闹哪一样。

    事实上,李翊此时的笑根本不是故作高深,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因为“三国志2018”系统再次响起了系统提示音:新的剧本——群雄讨董开启!

    而随着新的剧本开启,关于这个剧本的一些情况说明也被系统通知了李翊。

    关于新的剧本的内容很多,注意事项也不少,但李翊比较感兴趣的,却是新剧本开启的另外一种模式——单挑模式。

    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李翊看古代演义小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武将单挑”。

    两军交战之际,士兵排好阵型。双方的将领,乘白马或红马,持长枪或大刀,着银盔或金甲,纵马出列,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尔等鼠辈!谁敢出阵与吾交锋?”

    这时,对方的阵营里,既不用乱箭射他,也不用群起殴他,竟然也是一样,闪出一员骁将,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汝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吾枪下不死无名之辈!”

    接着,就是两个人的单挑。其结果就是:不一合,或三五合,或数十合,一方将领被挑下马来。而士兵们也不做任何反扑,就立即拱手认输,于是,战争结束。

    这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只要主将战胜,则全军皆胜;只要主将一输,则全军皆输。整个战争的胜负,竟完全取决于两个主将的武艺高低。士兵们仅仅只起摆设作用,并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细细想来,总有些不可思议。既然是这样,那还要那么些士兵做什么?难道士兵们只是站在一边看热闹么?难道士兵们不会一拥而上,把单枪匹马的敌将捉住么?

    而在来到这汉末之后,李翊也有了六年的战争经历,而且经历的都是最激烈最血腥的战争。可是,他却发现,这跟演义小说中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压根没有什么单挑,最多也就是双方将领在混战中相遇,然后展开一些正面较量。

    而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中,武将的个人能力几乎得不到什么体现。毕竟,在混乱的战场上,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就是这个道理。

    就在李翊以为这种传说中的单挑完全就是骗人玩的时候,随着新的群雄讨董剧本的开启,这种传说中的模式,竟然真的会出现在战场上。

    这让李翊有些傻眼,有些被颠覆了三观的感脚。

    好在李翊根本不担心这种新的战争模式,因为他的麾下猛将无数,不但把这个时代最勇猛的大将网络了差不多一半,还通过召唤系统,召唤了好几个牛逼的武将。

    可以说,现在的李翊是真正的兵强马壮,猛将无数。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是群殴,还是单挑,他都无惧于任何人。

    而有了这种新的战争模式,甚至更符合李翊的胃口。他并不希望汉人在内战中损耗了太多的实力,这种新的战争模式,明显是有利于减少伤亡的。

    另外,李翊也在系统给出的说明中,发现了许多的玩意儿。那就是对一些能力突出的武将,会有特技的出现。

    就拿他自己以及麾下的一班武将来说吧,他本人的特技是王道,这种特技可以保证自己麾下的武将的忠诚不会掉落。有了这个特技,李翊完全不用担心自己麾下的武将叛变了。这让李翊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个广告。

    而李翊麾下的那些大将和谋士,也是个个都有极为强悍的特技。

    而且,系统说明中,还十分明确的表现出:武将的个人能力对于战争中造成的杀伤力和防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新的剧本中,武将的个人能力对于战争的影响将会得到极为明显的凸显。李翊感觉,随着新的剧本开启,战争真的有向游戏靠拢的趋势。(未完待续。)

第0358章 李翊的讨董檄文() 
PS:书友秋风拂雪最近连连打赏,雪恋非常感谢。应他的要求,雪恋加更一章。另外,感谢创世的两位书友投出的月票,只是因为看不见名字,不能具体感谢了,见谅。

    ……………………………………………………………………

    大汉国中平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骠骑大将军李翊发布讨董檄文,檄文说董卓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欺天子年幼,蒙蔽圣听,矫诏天下,倒行逆施,以致民怨沸腾,天下攘攘。我乃先帝托孤重臣,不忍目睹天子受董贼欺瞒,特奉先帝遗诏,兴师讨伐董卓,救天子脱离魔掌。

    李翊派使者传檄天下,并且让使者带着汉灵帝的托孤遗诏,遍访天下州郡官员。

    李翊的檄文一出,天下震惊。尤其是之前说要废黜当今天子,另立新君的诸侯,更是感觉到背后汗涔涔的。

    李翊在檄文中只字不提废黜当今天子的事情,还拿出先帝遗诏,证明当今天子地位的合法性,其对当今天子的支持已经再明显不过。

    不少人连忙改弦易辙,发檄文支持李翊,再也不敢提废黜当今天子的说法。

    刚回到渤海郡的袁绍自然也接到了李翊的檄文,气的差点当场吐血。尼玛这李翊也太坑人了,尼玛你有先帝遗诏,就早点拿出来啊,那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董卓了。可你等我们发了檄文,表示要废黜天子,重立弘农王之后,你才跟我来这么一出,到底是几个意思?

    而在洛阳的董卓得知李翊发布檄文,要兴师讨伐他之后,也是气得在自己府邸里面又打又砸,大骂李翊坑人。当初要不是李翊给他写信,支持他废黜少帝,他怎么敢行这废立之事?现在少帝被废黜了,立陈留王为天子,坏事儿都让他董卓做完了,李翊马上就跳出来摘桃子,要讨伐他董卓。

    把房间里面的东西都砸的差不多了,董卓的怒气仍然没有消散,气呼呼的大吼大叫:“李翊小儿,安敢欺吾如此!”

    董卓的一众谋士猛将战战兢兢,都不敢说话。只有女婿李儒硬着头皮说道:“主公,其实李翊这封檄文也不全是坏事。”

    董卓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大声道:“这还不是坏事儿,那要什么事情才是坏事儿?”

    李儒说道:“主公,至少李翊的檄文,丝毫没有提废黜当今天子的事情,而且还以先帝遗诏,证明了当今天子的合法性。因此,不管其他人如何上蹿下跳,他们至少不敢再提废黜之事。而我们也不必中了那些人的借刀杀人之计,杀掉弘农王。”

    原来,乔瑁的讨董檄文发出来之后,洛阳又曝出一个事情:尚书周毖私见弘农王,带出来弘农王的旨意,要拜袁绍为车骑将军,参隶尚书事,主掌国事,主持讨伐董卓的事宜。

    而据董卓的密探汇报,周毖在私见弘农王之前,曾经被太傅袁隗召见过。当时袁隗因为皇甫嵩放弃大军统帅权力,拱手将麾下大军指挥权送给董卓而气得病倒在床。

    在那之前,皇甫嵩屯兵扶风的槐里城,距离长安城只有百里。只要皇甫嵩起兵,以皇甫嵩的威望和统兵能力,长安即刻可下,潼关也是囊中之物。董卓失去了长安和西凉,退路尽绝,随即就被各州郡大军团团包围于洛阳,只剩下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