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简“啪……”一声落到地上。

    如今的太尉,已经变成了张温。前太尉张延被宦官诬陷,在今年二月的时候被罢了官,然后时任车骑将军张温花钱买下了太尉的官职。

    张温急忙俯身捡了起来。他匆匆看完,心里顿时非常失落。他突然明白了天子叫他先看看的原因。

    大殿内众臣的目光都急切而期待。

    张温淡然说道:“卫将军来书,幽州大捷,斩杀俘虏三万。”

    ………………

    大将军府。

    大将军何进缓缓步入府内,一路上低头沉思,神情恍惚。

    何进四十多岁,近年来由于养尊处优,魁梧的身躯已经发福,一张白净的面庞也愈发的圆润,他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威武的大将军,倒更像一个温文儒雅的太学老师。

    何进的家族在南阳宛城是个小富豪,家道殷实。何进在家是长子,自小聪慧过人,他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学经入仕,光宗耀祖,不要再经商了,经商虽然能赚到钱,但毕竟是个被士人瞧不起的下贱行业。

    何进自小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在当地很有名气,但他因为出身的关系,一直得不到当地长官的举荐,无法成为孝廉。没有孝廉的资格就无法去京师通过课试为郎,而由郎为官这是普通士子入仕的必经途径。他父亲为此四下奔走,出钱打通上下关节,耗费颇大然而成效甚微。南阳是大汉的帝乡,门阀世族豪富众多,然而孝廉的名额有限,一年也只有一两个,所以根本就轮不到他这种普通的富豪子弟。

    有人告诉他父亲不要白费力气了,就是送再多的钱也不行,还是另找门路吧。有人建议他父亲托人把何进送到南阳几个大儒门下学习,也许还有出头之日。但几个大儒家族的家主都不愿意接收何进为门生,他们说收一个双手粘满油腥和铜臭的有钱士子为弟子实在有损声誉。何进很受刺激,发誓要出人头地。

    机会终于来了。中常侍郭胜有一年主持选妃,就是本朝称为“算人”的工作。他也是南阳宛城人,奉旨到南阳选宫女。何进通过关系,倾尽家财贿赂郭胜,希望郭胜能够把他的同父异母妹妹送进皇宫。郭胜受了何进的钱财,鼎力相助。何进的妹妹也凭她的姿色进入了皇宫的掖庭为贵人,甚得皇帝的恩宠。

    何进时来运转,如愿以偿。他因为国戚而贵,先后被拜为郎中,再迁虎贲中郎将,随后出任为颍川太守。不久,他通过郭胜,又把自己的另外一个妹妹嫁给了中常侍张让的养子。何贵人因此得到了宫中宦官们的一致认同,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何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妹妹何贵人替当今天子生了一个小皇子,随即被册封为皇后。何进被招入京,拜侍中,后迁将作大匠,再迁河南尹,直至大将军。

    何进知道朝中权利斗争激烈,不敢轻易涉足,所以最早的几年,他小心谨慎,和京中任何一方势力都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太亲热,也不太疏远,唯恐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祸患。本朝外戚因为参予权利争斗而死于非命者,比比皆是。他兢兢业业做好政务,对各方势力都恭敬有礼,慢慢的,他得到了洛阳王公贵族,中官和门阀世族的认可,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即使如此,他还是极力韬光隐晦,唯恐成为他人的眼中钉。

    他做了大将军以后,再也无法掩藏自己的锋芒,他的权势突然之间得到了释放。一夜之间,朝中的各方势力惊讶地发现,京中又多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一股强大的外戚势力。最先感到威胁的就是中官们。

    相反,门阀世族和他的关系却密切了许多。党锢解禁之后,许多雄心勃勃的著名党人以及大名鼎鼎的名士云集大将军府,使得大将军的势力骤然增大。

    一旦进入权利争夺的漩涡,谁能独善其身?

    天子偏爱小皇子刘协,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他突然大力培植自己的亲信,尤其是扶持李翊,这事就有点不对劲了。

    李翊现在是大汉朝炙手可热的军方实力人物,镇守大汉的北疆藩篱,麾下十余万大军。

    早在去年李翊在辽东平叛的时候,中常侍赵忠和司徒崔烈就一再向自己提出了警告,要自己注意这个人。身为皇后的妹妹和自己虽然都有一点担忧,但没有感到什么威胁。

    他和手下幕僚想了一个杀死李翊的办法,他们秘密派出何颙前往辽东,说服公孙琙和公孙晗再次起兵造反,李翊在人马和粮草都不足的情况下,失败是肯定的。平叛不利自然要获罪,获罪之后要杀他,易于反掌。

    他们几乎就要成功了。

    但李翊的强悍,让他们瞠目结舌,这家伙竟然在全无胜机的情况下,突然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辽东将近二十万叛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就连纵横辽东几十年的公孙雷都给他杀了。

    事情彻底变了。

    但何进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在这过去的一年中,他联合门阀世族以及中官们,不知道多少次给李翊下绊子,甚至是直接排出死士刺杀李翊,想要出去这个最大的威胁,可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那李翊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一般,让自己以及朝中众臣一次次的完美计划宣布失败。

    本来,这一次鲜卑十余万大军再次南下寇掠幽并二州,包括何进在内的百官都认为是一个扳倒李翊的机会,为此,他们甚至悄悄派了使者前往鲜卑,打算给鲜卑人当向导,指引鲜卑人偷袭李翊的后路,从而干掉李翊。可不曾想鲜卑人偷袭的大军竟然被幽州军发现了,然后将计就计,造成了鲜卑大首领和连被杀,鲜卑十万大军的大溃败。

    此次对鲜卑人的大胜,绝对是自从前汉霍骠骑之后,大汉朝取得的对北方大草原上胡族的最大胜利,也是十年来大汉对鲜卑人取得的第一场胜利。

    九年前的熹平六年(177年)八月,天子派乌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发,破鲜卑中郎将田晏由云中出发,匈奴中郎将臧旻率领南匈奴单于由雁门出发,各自率领骑兵一万多人,分兵三路出边塞,深入鲜卑国土二千余里。鲜卑大首领檀石槐命令东、中、西等三部首领各自率领部众迎战。夏育等人遭到惨败,甚至连符节和辎重全都丧失,各自带领骑兵数十人逃命奔回,汉军战死的士兵占十分之七八。

    这一战,可谓是打掉了大汉军队的脊梁,从那之后,大汉的军队一蹶不振,鲜卑人几乎每年都会像进入自家后花园一般,到幽州和并州劫掠。

    这种让整个大汉人都心痛的局面在去年被李翊所改变,入侵幽州的鲜卑大军第一次没能够进入内地。

    今年,李翊更是不得了了,大败十余万鲜卑大军,斩杀俘虏鲜卑大军三万余人。

    前年的平地黄巾之战,去年的辽东平叛之战,以及今年对鲜卑大军的大捷,连续三次大战,彻底奠定了李翊本朝名将之首的地位。论其功绩,恐怕是位列云台的二十八名开国功臣,都不一定能够压住他。(未完待续。)

第0266章 何进的担忧() 
可随着李翊的威名大振,之前被何进联合朝廷百官压下去的皇统之争终于彻底暴露了。

    天子今天狠狠打了刘辨一个巴掌,仅仅因为刘辨打翻了他的琴台,摔坏了他的琴。那琴是王美人自小使用的,天子甚为珍爱。天子怒不可遏,痛骂不止。皇后跑去求情,也被天子臭骂了一顿。

    皇后性情骄横,喜欢争强好胜,从小就不能吃亏。她在家的时候,兄弟姊妹都让着她,到了宫里,这个性子不但没有改,反而变本加厉了。她因为嫉恨和担心自己失宠,派人毒死了王美人,得罪了天子,差一点连自己的性命都丢了,但她还不改过,倚仗中宫的支持,和太后,天子吵吵闹闹,如今终于惹出了祸事,天子要废嫡立庶了。

    上午,何进被皇后喊进宫,听她哭诉了一番。何进不好说什么,只能安慰安慰她,但皇后要求何进做一件事,一件令何进魂飞魄散的事。

    何进心惊胆战,失魂落魄地出了宫,他站在院子里,负手向天,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以排解心中的郁闷和苦恼,他为自己和家族的将来担心。妹妹的这个坏脾气近年来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来厉害,也把自己和家族带到了一个不可预测的命运里。

    然而,宫闱斗争就是这样。如果妹妹贤淑温柔,会不会象王美人一样被毒杀,父母家人宗亲被诛杀一净呢?他无法想象。历朝历代,皇权的争夺,从来都是血腥而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果当初听从了父亲的临终遗言,老老实实在家经商,把两个妹妹都找个普通人家嫁了,家族会不会因此而陷入如今的危机呢?

    何进的心中一阵酸楚,连连摇头。自己如果在家经商,就是屠户,被人糟践辱骂的屠户。他的嘴角间突然显出一丝悲凉,自嘲,无可奈何的笑意。

    屠夫?我几时做过屠夫啊?但是当今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屠夫出身,好像我就是挽着袖子,穿着皮裙,站在肉案后杀猪切肉剁骨头的屠夫。

    何进的确不是屠夫,他的家族是士族。如果不是士族,他妹妹也没有资格入宫做宫女。他家发迹之前从事养猪杀猪卖猪的营生,祖宗有钱后,就扩大经营其他行业,购置土地田庄,几代下来积攒了大量财富,这才成了南阳的富豪。否则,他哪来的钱贿赂中常侍郭胜?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张让是什么人?无权无势无钱,他会和何进结为亲家?

    士族迫于生计从事下贱行业,一般都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所以何进的家族虽然有钱但被人瞧不起。他妹妹做了皇后,全家因此而尽享荣华富贵,世人嫉恨得多了。

    世人皆呼何进为屠夫,何进生气啊。但生气又能怎样,他又不能封住天下人的口。

    后来他想通了,屠夫就屠夫,那高祖还是一个小流氓呢?英雄不问出身,自己是一介屠夫,不但可以让对手轻视藐视自己,同时也能更好隐藏自己的实力,不至于招惹对手的强烈打击,对自己发展势力有好处。

    另外,他发现天下有名的党人、士子,有很大一部分出身也差,或者是出于同病相怜的原因,只要自己发出邀请,他们纷纷来投,趋之若鹜。

    何进看到自己的弟弟何苗匆匆走来。何苗是何进的后母带到何氏家族的。何苗三十多岁,个子不高,较为瘦弱,为人谨慎,没有什么主见,胆子也小,一向都跟在他哥哥后面混。

    何苗小声对何进说道:“大哥,几位客人都已经到了书房。”

    何进微微点头。

    “皇后找大哥有什么事吗?”何苗看了他一眼问道,“我看大哥脸色很不好。”

    何进勉强挤出一点笑容,说道:“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

    何进的几个幕僚团团围坐在何进宽敞的书房里,随意地笑谈着。

    “幽州大捷,伯求怎么看?”赵歧捋着雪白的胡须,笑问道,“你精心设了一计,却毫无成效,是不是用人不当啊?”

    “幽州战局的确出人意料。”何颙轻轻喝了一口茶,笑道,“这简直跟去年一样。去年的时候,原先一切都按照我们的设想在进行,番汗城也举手可夺,但突然之间风云突变,辽东战场的胜负颠倒了。今年这一幕再次重演,鲜卑人明明有我们的人引路,可依然中了李翊的奸计,损失惨重。为什么?”

    孔融笑道:“为什么?我看不是我们计策不好,也不是伯求执行不利,而是时运不济。去年的时候,叛军首领公孙章的死是那一战突然失利的关键。而今年,幽州军毕竟是地头蛇,对于幽州各地情况极为了解,能够发现鲜卑人的偷袭也不是不可理解。邠卿公对幽州的事情也熟悉,邠卿公心中一定有数,他在考我们呢?”

    何颙摇摇头,说道:“去年公孙章的死虽然是个意外,但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公孙章的死,而是辽东门阀世族们的利益。他们因为利益而内斗,因为内斗而战败。而今年我又找了那么一个在早年就被鲜卑人劫掠去鲜卑的人作为向导,又怎么能斗得过李翊麾下那些在幽州生活了一辈子的地头蛇。邠卿公教训的是,我用人的确用错了。”

    “如今幽州已不可为,后事要处理干净。”赵歧笑道,“不要给我们惹麻烦。”

    “邠卿公放心,阎柔那小子很快就会消失。”郑泰躬身笑道,“幽州的事情我们一直没有处理好,大将军好像有点意见啊。”

    赵歧略略挥手,毫不在意地说道:“李翊死里逃生,奸阉的损失最大,现在最想杀他的就是赵忠和张让了。这也是我们意外的收获嘛。”

    大将军何进和何苗先后走进来。几个人站起来躬身行礼。

    “喊你们来,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件事。”何进挥手请大家坐下,缓缓说道,“就是立太子的事。”

    赵歧微微愁眉,说道:“大将军,陛下早就说过,在大皇子未加冠礼之前,不谈册立太子一事。大将军为何突然提起这事?”

    王允说道:“是啊,大将军,我记得这话是陛下当着众臣的面亲口说的。大皇子今年只有十一岁,距离加冠礼还有九年,时日尚早。”

    何进叹道:“十九年?九年之后,谁能保证一定就是史侯坐上太子位?”

    何进这话一出,屋内几个幕僚都没有做声。何进说的是实话,九年真的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谁知道这九年里会发生什么?

    “你们都知道,陛下不喜欢史侯。史侯自小在宫外长大,娇生惯养,调皮捣蛋,不学无术,轻佻无礼,这两年虽然经老师调教,但因为年纪小,依旧顽冥不化,深为陛下厌恶。陛下喜欢董侯。董侯一直由太后扶养长大,聪明伶俐,文静乖巧,知书识礼。”何进缓缓说道,“陛下在许多场合公开表示自己喜欢董侯,言词间多次提到史侯不适合为人主,这其中的意思,我想大家都明白?”

    “大将军的考虑不无道理。”何颙迟疑了一下,问道,“这是皇后的意思还是大将军自己的意思?”

    何进用手揉揉太阳穴,没有回答何颙的话,眼睛看着面前的案几,轻轻说道:“中常侍张让和夏恽今天被陛下召进宫中。”

    屋内众人甚为诧讶。

    郑泰恨恨地说道:“陛下就是心太软,看不得这些阉人跪在他面前哭,只要阉人磕几个带血的响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忏悔一番,什么滔天大罪都会一笔勾销。”

    蒯越稍稍沉吟,说道:“大将军,他们给了皇上什么好处?这次是奇珍异玩还是田地庄园?”

    王允也说道:“现在陛下嗜钱如命,没有钱,陛下是不会召他们入宫随侍的。”

    孔融笑道:“大将军在这个时候突然提起陛下让张让和夏恽入宫的事,肯定是和两位皇子有关系?难道他们为了重新得到皇上的信任和好感,已经表示愿意扶持董侯为太子?”

    孔融话未落音,众人皆惊。

    何进诧异地看了一眼孔融,赞道:“文举才智超绝,所言不差。”

    “陛下是不是嫌大汉乱得不够,还要再添一把火啊。”赵歧痛心疾首,摇头说道,“这些阉人为了一己私利,投陛下所好,祸乱朝政,实在该死改杀。陛下如果要废嫡立庶,势必要引发一场血雨腥风,这对岌岌可危的大汉来说,是一场灾难啊。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什么要挑起太子之争?”

    “陛下要废嫡立庶,首先就要扫清一切障碍……”王允望着大将军何进,慢慢说道,“如此一来,皇后,史侯,大将军就首当其冲了。但是如今大将军手握重兵,陛下……”

    他随即想到李翊,跟李翊比起来,大将军手中的那些兵,真的没啥战斗力啊。想想在过去的三年吧,以北军为首的官军,无论是在剿灭黄巾逆贼的战场上,还是在西凉平叛的战场上,表现都只能用灾难二字来形容。可李翊麾下的幽州军呢,却一直是百战百胜,立下了天大的功勋。

    在以前,还可以说大将军手中军队的规模大大强于李翊的幽州军,有将近二十万大军。可现在李翊麾下的幽州军规模也小不了多少。

    王允后面的话顿时卡在嘴里,没有说出来。

    天子袒护李翊,原来早有目的。(未完待续。)

第0267章 魑魅之谋() 
“这消息准确吗?”何颙问道。

    何进点点头,说道:“有人亲耳听到。皇后上午召我进宫,就是为了这事。”

    “奸阉不除,国无一日安宁。”王允大声说道,“奸阉们如此明目张胆地唆使陛下废嫡立庶,干扰朝政,祸乱宫廷,危害国家,罪在不赦。若想让皇上放弃废嫡立庶的念头,铲除奸阉当为第一要务。”

    “没有奸阉,陛下就无法取得内宫的支持,他就不会轻易做出废嫡立庶的事。”蒯越说道,“如果陛下内有中官支持,外有重镇大将为援,他想做出此等夷非所思的事就非常正常。”

    “陛下这几年做了许多夷非所思的事。先是听信奸阉谗言,发动二次党锢,残害了大批忠良贤士,然后就是宦者为令。这可是陛下所做的一件开天辟地的创举了。”

    “大家应该还记得熹平四年,陛下在奸阉们的指使下,宣布本朝宦者可以为令的事。在此之前,奸阉们都是通过说教唆使诱骗陛下的方法间接地干预国事,但自从陛下下旨宦官可以为令之后,内宫的奸阉们就可以合法而直接地参加朝议干预国事了。”

    “第三件事就是陛下受中常侍曹节和王甫等奸宦的唆使,在西园公开卖官了。大家可以想想,陛下身边有这么一帮无恶不作的奸佞小人,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大汉律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堆青色的竹片,什么约束力都没有。”

    “废嫡立庶,对我们而言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陛下来说,未必是一件大事啊。”

    蒯越的话音落下,屋内一片沉默。

    郑泰忽然叹口气,说道:“异度所说的这三件事,对朝中外廷的打击是致命的。大汉这几年的祸乱根源,都由此而生。换句话说,都是因奸阉擅权祸国而起。陛下胆子之大,行为之乖张,在历代皇帝中,也算是出类拔萃了。陛下如果决心废除长嫡,皇后的命运可想而知,大将军和宗室家族的命运可想而知,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