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血战后,这千余人大部分战死,黄老夫子和他的学生——兵部主事赵士超、通判毛志洁等被俘。
被俘后的黄老夫子及其学生并没有遭到人格上的污辱和身体上的折磨,相反,他们象国宝大熊猫一样被“特殊”保护起来,客客气气送到江宁(原南明首都南京)。
到江南宁后,他们一行人受到了贵宾般的礼遇,被集体安排到一处环境优美、格调雅致的“高级监狱”中居住下来。每天衣食不乏,保证供给,无丝竹之乱耳,无版案之劳神。
抱着“活一日,学一日”的心态,黄老夫子和学生们在狱中著书立说、咏诗赋词。
还每天抽出空来,接待络绎不绝的探监群众,整个监狱仿佛变成了“黄公馆”。
探监的群众中,有来叙旧的,有来劝老夫子认清形势、归顺大清的,有来求救学问的,但更多的人是来求字的,因为黄老夫子的字太有价值了。
黄老夫子与倪云路、王铎被并称为明末三大书法家。
沙孟海老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曾称赞他的真书如断崖峭壁、土花斑驳;草书如急湍下流,被咽危石。
此时,南京中的士人己猜想到他誓死不降,必将来日无多,因此争向跑来索字,得到了就当作宝贝收藏起来。
这种“自在囚徒”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幕后的操手终于现身了。
这个操手,就是大清东南最高行政长官、著名大汉奸——洪承畴。
洪长官如此“善待”黄老夫子,并不是看在那几斤几两的老乡薄面上,而是他看上了老夫子一代儒林宗师的名望及隆武首辅身份。
如果老夫子被自己的“糖衣炮弹”击中而归降,那么对己而言,就可以改变在“儒林界”遭人唾骂的局面,为本人“识才惜才敬才爱才”打一个漂亮的分数。
而对大清而言,收黄老夫子的心就是收东南全体知识分子的“士心”,收隆武朝全体公务员的“官心”,这是一宗“四两购千金”的划算买卖!
根据自己“被劝降”的经验,洪长官明白,劝降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被劝降的人感到生的美好和可贵,从而愿意继续留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
现在,看到黄老夫子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他觉得,劝降的时机到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洪长官来到了“黄公馆”,拜见老夫子。
两人以前在崇祯朝,就有过多面之交,但这次会面,却既没有“老乡见老乡”的亲切,也没有老友久别重逢的喜悦。
洪长官发现,在老夫子的眼神里,看不到一丝的感恩和祈求,透射出来的,是卑视、轻蔑、讥讽……
两人接下来的会谈也不投机,黄老夫子一口咬定洪承畴已死,面前的“这位洪大人”乃是“小人”假冒的,全然不予理睬。
遭遇无限尴尬的洪长官只得讪讪而退,黯然神伤地结束了这次精心准备的劝降活动。
也就在这一刻起,他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种人,会为了坚守内心的信念去献出宝贵的生命。
他不想让这个“崇高而伟大的生命”毁于己手,于是连夜给多尔衮上书,请他下旨特赦黄老夫子这个“知识界的楷模和文化界的名人”,为国家长远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一个“活生生样品”。
但多尔衮没有洪承畴这样缜密的心思,不愿为看不见的将来操心,对于他来说,现实的需要就是不能让黄道周这类人存在下去,因为他们的存在会给本届政府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他下达了迅速处决黄老夫子的“圣旨”。
当处决令下来的时候,黄老夫子为求死已经绝食二十天了。
在绝食期间,黄老夫子的老婆子蔡夫人送来书信说:“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有这样深明大义的妻子,黄老夫子已经了无牵挂,只求速为国一死。
1646年三月五日,黄老夫被押出南京东华门行刑,途经朱元璋的孝陵时,黄老夫子不打算往前走了,坚持就在此地行刑,好让自己未来的灵魂能长伴在洪武爷的身旁。
监刑官只好命就在此地施刑,一同被俘的学生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毛玉洁从后面赶快告别:“老师您先走一步,我们马上就赶来跟老师的魂魄汇合。”
四人也在同一天被杀,被后人合称为“黄门四君子”。
临刑前,随从请老夫子再给家人留几句遗言。
他咬破手指,撕破衣杉,用鲜血在上面写下了人生中最后的十六个大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黄道周,带着一腔纯粹的热血,带着一身纯粹的学问,带着一条纯粹的生命,走了!
黄道周就义的消息传到福建后,隆武帝异常惋惜,追谥其为文明伯,谥忠烈。
前有史可法,后有黄道周,弘光、隆武朝两位首辅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
他们虽末能建功立业,但却用自己的言与行为我们金民族增添了一份厚重的精神财富。
150年后,乾隆皇帝理解了这两位当时的抉择,在给其“恢复荣誉”的同时,又命为其建祠祭祀。
在黄老夫子祠堂落成之际,精于汉学的乾隆帝,特地为其书写了“古今完人”的匾额,以表达了自己一份特殊的敬重和情感!
第十九章 湖广战场
幸运的何腾蛟
隆武帝虽然和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一样,前半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牢中度过的二。但因为读了很多书,所以大事并不糊涂,因此没有把“北伐成功”的宝完全押到黄道周的身上。
郑芝龙用不上,黄道周太渺茫,遍览南明国内,发现在“省部级高干”中,能够独挡一面的,就剩下一个“老朋友”——现任湖北巡抚的何腾蛟了。
何腾蛟,在隆武帝还是在河南南阳当唐王时,就曾出任唐王的“父母官”,与治下的唐王交上了朋友。
在左良玉起兵东下时门,何腾蛟被劫持为“招牌”免费使用。
心有不甘的他趁人不备,跳入滚滚长江之中,打算“宁作水鬼,不作叛臣”。
但何腾蛟真不愧对“腾蛟”这个大名,在长江中闹腾起来还真像是一条蛟龙,竟然来了个“万里长江横渡”,顺利流到了长江南岸,安全着陆!
脱险后的他取道宁州、平江到达长沙,因为自己管辖的湖广北部(今天的湖北省)已大部分沦入清朝之手,于是就在六月初在这里开设办公机构,委派干部、管理地方、调遣军队,准备把湖南打造成稳固的反清基地。
这时,他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情报。
有一大股来历不明的土匪,正在向长沙逼近,估计有进省城集体抢劫的“犯罪企图”。
何巡抚马上调长沙知府周二南、副总兵黄朝宝,领二千多杂牌军外出剿匪,以歼敌于城门之外。
但战报却是“没剿了匪,反被匪剿”,周二南同志宰杀,黄总兵及数千官兵大败而归。
败归后的黄总兵还带来了让他心惊肉跳的消息——此土匪乃是大名鼎鼎的大顺军余部。
为防大顺军趁胜攻取长沙,何巡抚宣布全城戒严,关闭全部城门,动员老少爷们上城坚守,保家卫国。
但不久大顺军通过“父老乡亲”传过话来说,俺们不是来打长沙的,而是找何大人归降的。
何巡抚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找盘凉水洗把脸清醒了清醒,下令继续侦查。
随后的“侦查报告”证明了以下三点:
1、大顺军的归降是真实无误的;
2、归降的原因一是大顺军“皇帝”李自成己经驾崩,无人再继承他建立大顺朝的遗志,二是大顺军无后方基地,在清军打击下,迫切需要通过归降老对方来解决吃饭问题;3、这股准备归降的大顺军有近二十万人(含家属),分别归属“伪”泽侯田见秀、义侯张鼐、绵侯袁宗第、磁候刘芳亮、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妆义、将领郝摇旗、王进才等统领,现主要驻扎在湖南平江、浏阳一带。
综合分析以上情报后,何巡抚感到“天上真要掉馅饼了”!
自己已经拥有了湖南这块物阜民丰的“风水宝地”,现在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能守住这块宝地的“打手”,结果老天爷还真照顾,现成的“打手”就送上门来了。
因为当年手中没兵而被军阀左良玉欺负的痛苦日子立刻浮现在他的眼前,感到时不我待的何巡抚立刻派出“资深外交人员”去找大顺军谈判。
因各有所需,谈判异常顺利,在七月初,双方就达成如下“合营协议”:1、大顺军放弃“大顺”称号,自此以后改称“明军”,宣誓忠于大明现政府。
2、合营后的大顺军听命于何巡抚的领导,按何巡抚划定的地域驻扎。
3、何巡抚负责解决合营后军队的后勤给养。
大批量地收购了逼死先帝、推翻政府的叛军,何巡抚觉得这件事好歹也应该向组织汇报一下,走一下组织程序。
恰在这时,福建方面传来了唐王称帝的消息,何巡抚感到这事好办多了。
何巡抚马上上了一道贺表,恭贺隆武帝继统,并向他汇报了“击毙”大顺“伪皇帝”李自成和收降其十多万余部的喜讯。
这两个喜讯让隆武帝“龙颜大悦”,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重新找到了新的“国家柱石”。
他立刻下旨升何巡抚为湖广总督,加封定兴伯,并可相机处置南方七省的军务。
人逄喜事精神爽,加官进爵后的何总督逮个机会就给湖南的官员“上课”,课上他大讲特讲自己与隆武帝的关系,以及隆武帝对自己的倚重,借此来提高自身的威望和人气。
但话好说,事却难办了!现在何总督最难办的事就是为这十几万归降的明军找饭吃。
何总督管辖下的两湖地区虽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胜誉,但因太阳黑子爆炸,北半球连续遭遇十多年持续干旱,加之到处都在搞“造反运动”,搞得农民兄弟是“抓革命、丢生产”,粮食产量比起前些年下降不少。
目前,湖南的粮食库存也仅仅维持在一个“大体自足,略有剩余”的水平线上。
由于何总督的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结果湖南一下子拥进来这么多“消费者”,粮食的供应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一紧张了自然就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加之,何腾跃同志本质上是一个大书生,的确缺乏乱世枭雄那种“兼容并包”的胸怀和“驾兵驭匪”的能力,结果弄得在“合营”不久,双方就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在统计归降人员的数字时,何总督发现,大顺军中“老一辈领导人”掌握的军队人数并不多,田见秀有七千人,袁宗笫有三千人,刘芳亮有一万人。
相反,军中“新一代领导人”中,却掌握了大量军队,刘体纯有三万人,其弟刘体统有二万人,郝摇旗有四万人,王进才最多,有七万五千人。
投资跟着实力转,感情向着能力跑。何总督本着“抓大放小、用新弃老”的原则,把郝摇旗、王进才收为亲信,委任为督标副总兵,不久升任总兵,并加封伯爵。
而对田见秀、袁宗第等却备加歧视,既不安置驻地,也不给足粮饷,想迫使他们手中的军队自动解体。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田袁等人在驻地大掠一顿后,率部往湖北荆州方向而去。
但他们不是北上投“清”的,而是准备和另一支大顺军合师的。
在北上时,他们曾通知了原来归降的大顺军将领统一行动。
但郝摇旗、王进才现在是“心有所属”,不愿再跟着他们一起跑江湖流浪了,跟着田袁二人走的将领有刘芳亮、张鼐、刘体纯等,带走的人有六万多。
为有更快速更便捷地与李高会师,他们“紧急征用”了长沙附近所有的民船,沿水路浩浩荡荡往荆州方向而去。
1645年8月,两支走过千山万水、经历千艰万难的大顺军终于在荆州地区会师了。
李过、高一功这才知道,他们伟大的领袖——李自成已经“光荣殉职”了。
悲痛之余,李过、高一功把李自成遗霜——高氏,由田、袁的营中接入到自己的营中奉养(高氏是李过的妗妗,高一功的姐姐)。
会师后,两军含家属总人数即达到了三十万人以上,为解决下一步的出路问题,大家迅速召开了“军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形成了两点决议:1、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人——李自成“漠漠无闻”的三弟李孜为大顺军“名誉主席”。
2、确定与明清双方进行联络,通过谈判争取“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新思路。
统战高手
现在,在明清的结合部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的“外来军队”,搞得明清双方都很紧张。
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这大顺军问题,在清方来说,应该属于湖广总督佟养和同志负责处理。
佟养和,一个纯种的满洲爷们,满文名字叫屯代。
挂着“总督八省军门”空头衔的佟总督,现在可是手上无兵、心中发慌。
因为大清的独裁者多尔衮坚持“先东后西”的策略,把用兵重点放在了东南沿海,众多的南明降兵和有限的“满兵”,都被他放到了浙闽战场上,给两湖地区只留了一些南明降兵来“看看场子”。
佟总督不是“巧妇”,是无论怎样做不出“无米之炊”的。
这种情况下,这个东北人天生“忽悠”的技术便派上了用场。佟总督伸出橄榄枝,不断给李过、高一功写信、派使者,条件一次比一次优惠、感情一次比一次热烈。
他先是答应可以赦免李高等人的“造反”之罪,再下来又承诺将给其封官拜爵、加入大清高级公务员行列,后来还允许将李高田袁等人在湖南荆州等地“转业安置”。
收到信的李高等人既不说成交,也不说停盘,只是每次对使者客客气气、毕恭毕敬地接待一番,搞得佟总督的来使,每次都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因为考虑到自己十一月就是履职期满,急于给自己任期划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佟总督又开始了“from here to there”的忽悠,他这次忽悠的对象是大独裁者多尔衮了。
他给这位最高上司不断上表,先是说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大清统战工作卓有成效,连大顺朝的“国母”——李自成遗孀高氏也准备积极响应号召,劝说李高等人加入到大清的“和平建国”大业中来。
接下来又上表说李高等人在他的感召下,在荆州驻扎期间,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觉自愿地维护当地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后来又向多尔衮申请特殊政策,说为了做好三十多万大顺军的归顺工作,中央能否划出一块地皮来,让大顺朝这些人尝试建立“特别自治区”。
就在佟总督信心倍增地继续加大“忽悠”力度时,忽然接到一个让他想大抽自己嘴巴的信息。
李高等人挥一挥衣袖,作别了自己的一片痴情,转投那“腐败无能”的南明去也!
“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失恋”后的佟总督撞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就要成功进“洞房”了,对方怎么就“闪人”了呢?
那么,就让我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佟总督之所以“失恋”,一是因为其有一个苛刻的“附加条件”;二是因为其遇到了一个比更有诚意的“竞争对手”。
这一个苛刻的“附加条件”就是——要投降,必须按照大清“全国一盘棋”的政策,大顺的男爷们必须剃发。
佟总督认为对于已经快饥肠漉漉的大顺军来说,肚子里拥有“卡路里”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剃掉头上的几两头发,是可以逐步通过引导而实现的。
但对于这群来自西北的汉子来说,十几年的冲杀、十几年的奋斗,原动力固然是为了那几口“吃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为之可以放弃一个汉家男儿最起码的尊严。
所以,这群汉子们一起发出这样的誓言——若剃发、吾宁死不降!
转而,他们又把目光投向南明。
按组织程序来说,他们还应和湖广总督何腾蛟联络,但何总督的做法已伤透这群人的心。思来想去,大家决定去走湖广巡抚堵胤锡的门路。
佟总督强劲的竞争对手,南明“第一”统战能手——堵胤锡同志由此闪亮登场。
堵胤锡,无锡人,祖上曾有两代人出任过镇江卫指挥金事、南京兵马指挥使副指挥等武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
他在十一岁,就父母双亡,幸亏从小定了一门娃娃亲,他便跑到岳父陈大懋家提前当上了上门女婿。
岳父家里虽穷,但却急公好义,不但收留了小胤锡,还聘请塾师教他诗文,后来又转学到无锡“名校”——“瞻宁居”学习,得到了“名师”马世奇的重点培养。
这是堵胤锡一生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他同马老师朝夕相处,在操行和学问等方面都受到了良好的培育。
1637年,堵胤锡考中了进士,正式踏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弘光朝肘,堵胤锡已经升任“湖广省教育厅厅长”,但他却身在教育,却不忘国防。
他在1645年6月,与章旷、杨培东从“知识青年”中募兵抗清,前后招募了“学生军”3000人,分成10营,称“君子营”。
不叫兵卒而称为君子,在表示尊重的同肘,还有激励大家舍身为国之意。
平时,他对这支军队的勤训苦练、还理论联系实际地讲解战术,以锻炼实际作战能力。
何腾跃升任湖广总督后,就把空出来的湖广巡抚一职留给堵胤锡,他终于成了全面主持一方工作的“省部级高干”。
因在战时,为加强地域管理,何驻长沙,堵驻常德。
李高等人想主动归顺的消息,是堵巡抚从“路边社”风闻的,因为双方还没有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信息的可靠性还有侍于进一步证实。
但是,形势的险恶已不容堵巡抚有任何的彷徨和等待。
“男儿无需带吴钩,亦收关山五十州”,尚武立功的豪情在心中迸发,他开始其一生中最大的冒险。
堵巡抚只身率十骑直向李高营中奔去!
由武陵过澧水,堵率一行人到达了大顺军所在的老营——松滋草坪,入营直接与李高等将领相见。
李高等大顺军将领正在为无法与巡抚见面而犯愁,今见到巡抚大人竟然能亲临“险地”,一时间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