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呐~为什么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运通公司董事长格鲁布简直惊呆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美联储为首的金融巨头在召开应对华尔街事态的关键会议,居然没有邀请他。
“他们当然不会邀请你,因为运通公司也是他们针对的目标之一,你们手里其实掌握的B+级以下债券总规模超过200亿美元以上,不知道我说的对吗?”李牧白闻言哈哈大笑道,他有些时候的确弄不懂美国人的思维。
因为凡属被评定为B+级以下的债券,通通被称为垃圾债券,顾名思义,这种债券就是一种回报率超过百分之九以上的债券,是上市企业公司用来扩大经营,收购目标公司所进行的一次融资手段,通常根据目标公司的规模,经营情况,未来发展前途等一系列因素,来判定他们发行的债券前途。
垃圾债券的意义就在这里,回报率惊人,但是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甚至你刚刚买入这家公司的垃圾债券,下一秒这家公司就会出现违约情况,乃至于破产倒闭清算的恶劣事件,这样一来,手里掌握的关于这家公司的债券就会变成一堆废纸。
谁能承受这样的刺激?恐怕也只有为了钱不惜一切的资本家了。
“事情如果真按照你所说的那样进行,那么我将立即冻结公司的债券投资管理部门一切交易,争取将所有的垃圾债券全部转手。”格鲁布有些坐不住了,虽然公司掌握的B+级以下债券总规模数字被李牧白一口道出,但是他紧张的不是这个,而是对方所描述的悲惨未来。
本身B+级垃圾债券就具备了极大的风险性,一但目标公司出现投资失误,融资失败,乃至于正常经营中和银行的关系,都会影响债券的回报率是否会实现,但是现在随着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加剧,恐怕这个风险会被放大无数倍。
连贝尔这种身为世界五大投行的巨无霸,都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出现45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那他们这些从事关联行业的金融公司,就更加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了。
因为随着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整个市场必定充满了对垃圾债券的集体看衰,一但人心转变,那么这些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就必须承担整个社会的压力。
原本他们中的许多公司,就已经处于不良经营状态,即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了警戒线水平,每年看似占有市场和营业收入都挺不错,但是这背后,却是依靠着大量的银行贷款和垃圾债券来维持的。
比如洛杉矶的一家超市集团,其每年营收超过60亿美元,净利润也高达5亿美元以上,但是在这家公司,在过去的四年里,竟然将自己旗下的加盟店从750家扩大到了2820家,这庞大的建设费用,以及扩大仓储,物流,增加雇员的成本,都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
他们甚至无需动用一分公司的本金,只需要通过银行融资就能完成市场扩张,相应的,出钱的投资者得到的就是这家公司的债券,可一家净资产只有不过区区12亿美元的集团,竟然发行了40亿美元的债券总规模,而且还承担了约8亿美元的银行贷款,本息全部算上,以他们目前每年5亿美元的净利润来看,起码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部还清。
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慎重的评估该集团还贷的能力,多数时候也会选择不再放贷,但是该集团为了偿还巨额的利息压力,又不得不选择继续借贷,在银行关闭了这条大门之后,他们必须通过私底下的游说,去说服某些大型的投行,来承担他们新一轮的债务融资,以避免自己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破产的恐怖结果。
缺乏必要监督的债券市场,就成了这些经营缺乏冷静公司的提款机,只要他们能说服投行进行融资,就会有投资者挥舞着支票购买,因为在他们眼里,债券是具备转移性的,在短期内,只要眼光独到,就能大赚一笔,在风险即将降临之前,通过交易市场贩卖出去,就能有效避免亏损的出现。
上市公司,投资银行,投资者三者之间,就在这样一种微妙的平衡中各取所需,银行则提供了资金的帮助。
但是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参与进去的各方都在赚取着利润,但是利润本身必须通过实业或者炒作的手段去获取,在实业发展缓慢,炒作越炒越高,以至于没人愿意继续进场接盘的情况下,泡沫爆炸了!
整个华尔街一片风声鹤唳,他们都知道,现在是自救的时候了,谁能在这场风暴中率先摘清自己的风险,那么反过来就能快速壮大自己的实力,去吞并那些原本和自己竞争的对手,从而在金融危机结束后,一跃成为整个市场的决策者。
“银行已经自身难保了,摩根大通还稍微好一些,他们通过大量的转手,已经将自己手里持有的大约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垃圾债券转嫁到了普通投资者身上。但是这种提前动作,需要精准的预判,不然就会出现短期内账面巨额亏损,他们同样对投资者不好交代。”李牧白继续说道。
“但是花旗集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虽然声称自己只有大约不到62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自己手中掌握的大约十倍于此的不良贷款,如果这个地雷被引爆,或许整个花旗,乃至于整个美国银行业,都会遭到不可抹平的伤害。”
“是啊,当垃圾债券一文不值的时候,那些依靠继续发行垃圾债券来偿还之前欠下债务的公司,就会出现一个可怕的情况,资金链的断裂会迫使他们被迫申请破产保护。最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了,债务压垮了正常经营的公司,银行的贷款出现坏死,巨额的亏损会导致银行信用破产,大量的储户会涌入银行,取走自己的存款,然后整个联邦,整个世界都会出现可怕的灾难。”格鲁布的脑海里顿时浮现了一副悲惨的世界图。
几乎不用去想,他都能知道,一场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在这场经济的寒冬之中,最后又有几家公司能够笑到最后呢?
不过还好,运通公司肯定能够平安无恙,因为现在风暴才刚开始,他们还有一定的时间,去处理手里的债券炸弹,哪怕拼着巨额亏损,也要赶在它们彻底变成一堆废纸之前,解决掉。
“综合我上面所说,花旗集团实际上已经处在了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因为他们之前你说奉行的风险投资理论,在短期内看,的确有助于花旗快速发展,并顺利赶超摩根大通,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但是危机也在同一时刻埋下,那就是花旗集团今年将出现账面经营的巨额亏损,根据初步测算,花旗集团前八个月里,累计经营净利润为223亿美元,但是在不良贷款和垃圾债券上,亏损额度已经达到了4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近19亿美元的贷款坏死,和20多亿美元的债券贬值。”
李牧白继续在屏幕上点点画画,最终勾勒出一副骇人听闻的数据图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花旗集团实际已经走到了绝路,这部分包含了不良贷款,垃圾债券的近700亿美元的债务,如果在半年之内不能立即转手,那么第三第四季度,花旗将承担超过15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亏损,在明年的上半年,危机将会到达顶点,虽然他们还有时间去补救,但是已经不太可能挽回这么一大笔收入了。”
“也就是说,花旗最终要承担的损失将高达700亿美元以上?”贝瑞特张大着嘴,震惊的问道。
“不止!”作为金融界老手的格鲁布苦笑着摇摇头说道,“这是一个崩塌似得亏损,除开这700亿美元以外,花旗至少将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存款,以及更多的关联损失,换句话说,花旗集团在这一刻,已经埋下了倒闭的祸患,他们不太可能继续存活下去了,最乐观的估计可能是在苟延残喘几年之后,被人用极低的价格全盘收购吧。”
第六十七章 摩根出手()
偌大一个花旗集团,可能到现在还没回过味来。
当他们满怀欣喜的在股份置换文件公诸于世,享受着股票暂时性上扬的喜悦时,却丝毫没有察觉即将到来的危机。
四大公司联手布局也在同一时刻进行着,就在花旗集团股票从9月末的最低点上扬到10月初的29美元时,李牧白指挥运通公司操盘手,以遍及全球的3600个账户,分批次暗中吸纳了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股票数量。
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四大科技公司同样在不断的吸纳花旗集团股票。
相比于花旗集团1400多亿美元的市值,这区区十几亿不过二十亿美元的股票流通,虽然放在单个交易日尚显显眼,但是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甚至当接到公司股市日常报告的花旗集团董事长桑迪威尔都对此没有太过于惊讶,“看来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已经波及了我们公司,现在市场上的许多人都对我们的未来表示谨慎。”
“是的,先生!虽然我们签署了和橙子科技的股份置换协议,但是这一协议主要是针对在未来,而不是在当下。根据华尔街三大评估公司的评估分析,他们一致看好我们在未来的前景,但是对公司今年和明年的经营表示悲观。”公司一名执行副总裁点头附和道。
同时他还说道,“不过根据我们目前和橙子科技达成的附属协议,我们有权要求橙子科技提供帮助,或许他们手里掌握的大批现金流将是我们渡过短期内危机的最好办法。这将有效避免不利消息的外流,我相信橙子科技方面也并不愿意我们陷入危机。”
“可以试一试。”桑迪威尔沉思了片刻,果断点头。
“按照协议,我们将在今年支付橙子科技先期百分之三十的差价补偿,资金规模为21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各支付35亿美元和14亿美元,但是现在公司的账户上,许多资金都被调往子公司,参与我们的收购计划;而且按照纽约联邦储蓄银行的要求,我们又提供了一笔高达75亿美元的保证金,并且向华尔街借款45亿美元,这样一来,公司的现金流将会出现一个短时间内的低谷;如果能暂时将这部分支付资金借贷回来,那么将有效缓解我们目前的压力。”公司副总裁摸着脑袋,有些疲惫。
要知道这些天来,他简直快被公司的财务情况逼疯了。
作为全球私人商业化银行中的巨头,花旗集团在很长时间一段内,拥有的总资产都超过了7000亿美元,不过在当下,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关键性领域的投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尤其是以集团在金融服务融资这块的压力最为巨大,根据集团内部统计的绝密资料显示,在过去的联邦经济黄金十年中(1998…2007),花旗集团累计向金融融资服务行业提供了约850亿美元的贷款,和超过400亿美元的融资;在当时,从未有人想象过,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
毕竟当时整个联邦金融行业都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暴利的行业,又反过来促进花旗集团收购了更多的有价债券,到此时,整个集团陷入金融这个烂泥潭里的资金总量已经超过了1500愿意美元以上。
不过桑迪威尔此时还想不到,就是因为这笔不良贷款和垃圾债券,会在几年后,将偌大一个花旗拖累到市值暴跌百分之几万的地步,最危险时,花旗股价竟从其历史最高峰的50多美元一股,下跌到每股0。48美元,其中差价竟然高达一百倍。
即便如此,华尔街金融风暴仍旧对花旗集团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股价在10月3日这天,终于跌破了30美元的投资者心理预期大关,很显然,这不是个终点,或许曾经排名世界前三的超级金融公司,已经彻底的走到了穷途末路。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花旗集团10月初的第三季度业绩报表,而现在,花旗集团高管层都在为这件事情忙碌着,因为公司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的拐点。
“我会尽量和橙子科技方面沟通,公司这边也要做好准备,在关键时候,我们必须得到美联储的支持,不然花旗集团一但出现经营问题,那么华尔街的事件,就会在整个美国银行业上演,这将是整个联邦的灾难。”桑迪威尔苦恼的说着。
他一度以为自己只要解决了和橙子科技合作的问题,花旗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在和橙子科技达成协议之后,他才发现,这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前奏,和橙子科技的合作,不过是个能遮挡小风小雨的帐篷。
而不良贷款,则是对着花旗集团凶猛扑过来的十二级台风!度过去,花旗就能迅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到时候在联邦其它家银行出现危机的时候,花旗就能趁机吸纳无数恐慌投资者的资金来扩大经营。
度不过去,恐怕花旗的命运和贝尔投行的命运,也相差不远了。
同一时间,在摩根大厦顶楼,一场同样针对花旗集团的行动在秘密商议着。
作为摩根集团代言人的约翰摩根在很长一段内,都对摩根财团内部的事务表示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一向只通过基金会来幕后调控一些财团的发展轨迹,而不对具体事务发表看法。
但是在最近几年,尤其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小约翰明显从空气中弥漫的不安气氛里察觉到了一个天载难逢的好机会,那就是花旗集团,在经营上出现了失误,他们过分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的投资行为,已经为自己带来了恐怖的后果。
“你们知道吗,在2000年时,我曾经雄心壮志,以为自己在一年之内,为摩根大通收购了十六家具备一定实力的金融银行,当时我们的总资产终于超过了6000亿美元,但是当年发布的财报,我们竟然只能名列第三位,我当时在想,难道花旗集团,将一直压制在我们头上吗?”
小约翰年纪其实很大了,不过遵从他们家族传续中,有许多叫做约翰的人,所以他即便已经临近七旬,仍旧被人称作小约翰。
人一但年纪到了一定的岁数,就免不了陷入回忆,“我并不这么认为,所以我一直在谋求着将摩根大通银行重新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商业银行。在那之后的2004年,我终于取得了看似成功的突破,当时的我十分欣喜,可现实却给了我开了一个黑色的幽默。”
在座的与会人员,都是摩根财团下属各集团董事长以及各基金会管理者,他们都是经历了这些年联邦财团争斗的高层,当然明白小约翰说的这些事情内幕。
2004年时,摩根大通当时终于说动了联邦政府,硬顶着洛克菲勒等一大批财团的压力,成功迫使美联储批准了摩根大通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的申请许可。
收购后,摩根大通和芝加哥第一银行完成了合并,崭新的摩根大通在合并后,拥有高达1。12万亿美元的总资产,终于超越了当时排名第二的美洲银行,但是随之而来的事情,则让许多人至今耿耿于怀,因为当时的洛克菲勒眼见摩根收购芝加哥银行已成定局。
于是趁着这个时机,同样收购了当时全美排行第七名的地区商业银行,并将它同样合并到洛克菲勒财团控制下的花旗第一集团,使得花旗集团同样以1。19万亿美元的总资产继续保持第一位。
虽然看似双方只有700亿美元的总资产差距,但是对于投资者心理来说,第一和第二的差距绝不是700亿美元资产能够抹平的。
所以这些年来,花旗集团能够凭借着行业领头羊的身份,每年赚取超过500亿美元的净利润,而摩根大通却只能为财团带来300多亿美元的总收入。
如果不是摩根大通旗下的投资管理公司每年都能提供不菲的投资回报,恐怕两家集团之间,早就因客户的争夺而爆发冲突了。
“先生,这一直是我想要说的,虽然我们这三年来,发展相对缓慢,但是却一步一步的打牢了基础,相比较花旗手里掌握的超过一千亿美元以上的庞大不良贷款和垃圾债券总额,我们现在整个集团拥有的垃圾债券和不良贷款不会超过300亿美元;这些都是您为我们带来的。”杰米戴蒙以前就是芝加哥第一银行的执行总裁。
他当然知道当时是个什么局面,那时的联邦经济看似十分发达,特别是金融业高度繁荣,芝加哥第一银行在2003年时,就对金融关联行业一共放贷超过200亿美元以上。
同时还拥有150亿美元以上的垃圾债券及债券发行者的融资项目。
合并之后,摩根大通却有计划的在清理这部分不稳定资产,这才导致了在后续的竞争中,摩根大通银行渐渐被花旗集团完成在该领域的超越,最近数次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融资,都被花旗集团抢走。
当时看来是摩根大通的实力不够,可现在看来,却是财团高层富有远见的决策。
“其实我现在想到了一句话,绞死资本家的绳子,是我们自己出售出去的。”小约翰脸上带着轻松愉快的笑容,缓缓说道,“在垃圾债券出现的那一天,我就一直认为,这是个蕴含着无数机遇以及足以埋葬我们的项目。可笑还有一些老朋友经常打趣我的胆小,他们一个个的通过垃圾债券,赚取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算的庞大财富,可却忽略了这背后的风险。”
“我想他们不是忽略了,而是太过于聪明,他们认为只有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者,就不会被风险埋葬。这些天来,我不断接到此类消息,您的那些朋友中,一多半都破产了,还剩下的一小部分,现在都在苦苦挣扎着,甚至有人跑到我们公司来,希望我们能够用过去十分之一的价格接手他们的债券,可只有上帝知道,我为什么要花钱去购买这些已经一分不值的垃圾呢?!”杰米戴蒙配合着说出了一个消息,这让在座的各位心有戚戚。
因为在不久的以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对公司保守的政策表示过不满,现在看来,如果按照他们的想法去经营,恐怕公司已经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了。
“好了,这些恭维,留着以后刻在我的墓碑上吧。”小约翰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然后压下了其他人的声音,“现在,是对花旗集团最后总攻的时间了,他们因为自己找到了一座金山,就能逃避现在的风险,真是可笑!”
“是的,他们先前一段时间,都将希望放在和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