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大明-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讨厌黄澍,厌恶这样的奴颜媚骨之人,但李自成却不讨厌他所吐露出的一条条信息,心里莫名的笑了起来,和徐霞客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相同的一个信息。

    等到黄澍呜哩哇啦的说完之后,李自成这才开口,轻轻点头,露出恍然之色,自语道:“难怪左梦庚如此积极与主动地乞降?难怪左良玉的数万大军在江面上数日按兵不动,原来如此。。。。。。”

第四百七十四章 放马祥麟离去() 
    与此同时,当李自成先后接见两波使团之时,四川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尤其是重庆府,更是大战一触即发,秦良玉的数千白杆子兵与数万大顺军正在对峙。

    然而,气氛看似紧张,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双方都做了大战的准备,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打起来。

    大顺军的阵营之中,高一功淡然地骑在马背之上,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丝毫没有那种大战在即的郑重与认真,即便对手是秦良玉这等能征善战之辈,依旧是稳如泰山,好像跟就不将秦良玉放在眼里一般。

    高一功看了一眼旁边的马祥麟,不知是有意如此,还是无心使然,看到马祥麟满脸的紧张之色,就是长叹一声,回过头来,遥遥地看向对面,就是一阵感慨,幽幽的话语刺馕着马祥麟那颗敏感的心脏。

    “哎~马将军,令堂的排兵布阵有失水准啊,不像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将应有的作为啊。”

    马祥麟虽然着急,紧张地难以平静,但并未失去理性,又怎能听不出高一功的弦外之音?其中的轻视与不屑之意?

    不等他反驳,为母亲秦良玉辩解什么,高一功那阴阳怪气的话语再次响起,挑衅与调侃的味道更甚。

    “作为大军的一名主帅,不仅要不怕死,敢于冲锋陷阵,冲到最前方,身先士卒,还要懂得排兵布阵,因势利导,借助天时与地利,从而给予对手重重一击。”

    “马将军,你看,这蜀中多山,若是本帅在这里驻守的话,绝不会与敌人正面作战,而是尽可能地分散兵力,尽可能地避免与对手接触,借助大山之利,埋伏起来,偷袭敌人,一点一点的削弱对手的有生力量。”

    “还有,令堂所选择的驻守之地,居然是平原之地,彻底暴露了自己的劣势,兵力薄弱,难以防守,却极有利于我方的作战,具备足够的空间,展开兵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令堂的用兵之道。”

    这一刻,高一功是那么的嘚瑟,颇有卖弄之意,一番言语下来,马祥麟被气得不行,尤其是有折辱母亲之意,紧咬嘴唇,就要发作之时,却见高一功指着自己的数十门虎蹲炮,还有位于最前方的火器营,朗声说道:“不说别的,只要这些虎蹲炮齐发,再辅以火器,不说多,只要我大顺军一人打一枪,恐怕令堂就会落败,全军覆没吧。”

    刹那间,马祥麟一个激灵,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一直处于愤怒与不甘之中,却忽略了一个现实,就摆在眼前,大顺军可是清一色的火器部队,正如高一功所讲,不需要冲锋,人家只要一人开枪,一半的兵力,就能灭了所剩不多、新组建的白杆子兵!

    白杆子兵虽强,打起仗来不要命,但也要能够与敌人交上手才行啊?

    然而,人家大顺军根本就不给这个机会,直接就是一通虎蹲炮与三眼铳、迅雷铳轰炸、射击,进行远程攻击!

    作为明军的高级将领,马祥麟又怎么可能不认识这些火器?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它们的威力?

    在这样的平坦地带,白杆子兵根本就是一个个活脱脱的靶子,闭着眼睛,大顺军都能射杀。

    一时间,马祥麟虽然不至于怀疑亲生母亲的统帅能力,但也难以相信,母亲秦良玉会这样做,会这样防守,等着大顺军来打,完全是在被动的防御,还是非常消极的那种,不顾己方的短处。

    相比于对高一功的盛怒,马祥麟心里的担心更多一点,还有一些自责。

    母亲早已是花甲之年,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现在却要披甲上阵,与敌厮杀,他这个做儿子的又怎能不自责?心里怎么可能过意得去?

    自责与愧疚,刺激着马祥麟,折磨着他的内心,尤其是清楚地知道,此战必败,任何的抵抗都是徒劳的,徒增伤亡。

    最为关键的是,天下之大,虽还有明军残存,但朝廷又在哪里?

    所以,马祥麟动摇了,抱着的必死之心渐渐变淡,眉宇间萦绕着一丝祈求之意,低下了那颗高傲的头颅,但脊背依旧挺得笔直,轻声说道:“高元帅,如果您信得过马某,还请让在下一试,劝说家母投降,不再做无谓的抵抗,不知高元帅意下如何?”

    出乎马祥麟的意料,周围的诸将也很惊异,谁也没有想到,高一功居然就那么爽快地答应了。

    “好,我可以让你一试!”

    没有过多的要求,也没有过多的言语,使得马祥麟一时愣在了当场,难以相信,难道高一功就不怕自己一去不归,等同于纵虎归山吗?反过来与大顺军作战?

    “好了,马将军,快去吧,时间不多,希望你能够成功,说服令堂。”

    听到高一功的催促之言,马祥麟这才相信,自己没有听错,高一功也不是在开玩笑,这一切都是真的,高一功就这么放自己离开了。

    马祥麟骑马而去,很快就进入了对面的阵营之中,李定国却在这个时候走了上来,来到高一功的近前,不解地问道:“元帅,就这么放马祥麟离开,是不是是在放虎归山啊?就算是使用一点非常手段,喂其毒药,回来之后,再给解药,也比这样放他走好啊。”

    很显然,李定国问出了众人同样的疑惑之处,全都不解地看着高一功,等待对方能够解释一下。

    然而,高一功并未立即回答,而是一指前方,淡然地说道:“根据咱们的线报,得到的确切消息,秦良玉也就四五千人的兵马,多数还都是新兵,兵器也不是人人都有,你们说,就算马祥麟回去,又能起到什么作用?难道就能挡得住咱们的枪炮?”

    “那。。元帅,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这样做呢?”李定国认可的轻轻点头,还是忍不住地反问了一句,进而又说道:“以我军的实力,完全可以碾压而去,斩杀秦良玉所部,何必在这里浪费时间呢?”

    高一功含笑不语,并未再回答。

    就在这个时候,辛思忠自远方打马而来,身后还跟着一人,正是明廷在四川的巡抚,邵捷春。

    “启禀元帅,我们已经拿下了重庆城,巡抚邵捷春邵大人也跟着来了,请求见你!”

第四百七十五章 强势的张献忠() 
    湖广,武昌府。

    武昌城内,战马嘶鸣,到处都是厮杀的声音,一队队的起义军士兵在哄抢城里的店铺、酒楼等等,一时间,武昌城混乱不堪,惨叫之声,更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怎么回事儿?从哪里来得土匪强盗?”

    “大顺军呢?高元帅他们的部队呢?”

    “不好,是其他的起义军混入了城中,趁着高元帅和刘元帅西征与南下,武昌城处于兵力空虚之时,想要浑水摸鱼,快去向高元帅他们报信,求援!”

    。。。。。。

    原知府衙门,已经被起义军占领,大厅之中,张献忠赫然位于其中,端坐于上方,罗汝才紧随其后,与张献忠并肩而坐,两侧分别坐着其他起义军的首领。

    不仅如此,两侧还站着诸多的头头脑脑的人物,都是各路起义军的心腹爱将,可谓是济济一堂,隐隐间,呈现彼此提防之态。

    此时,大厅里的众多起义军之中,就属张献忠的实力最强,兵多将广,粮草与兵器还算充足,因此,大厅里回荡着他那满含得意的话语,颇为不将其他起义军首领放在眼里,有以势压人之意。

    “各位,俗话,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李自成之所以这么成功,一路攻城略地,占据了大半的江山,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他的名正,有一个名号,建立了大顺朝,从而可以聚拢人心,招揽四方名士为己用。”

    “因此,咱们要想发展壮大,能够与李自成比肩,分庭抗礼,也必须要有一个名头,建立一个属于咱们的朝廷,这样才能名正言顺,收拢民心,从而攻占更多的地盘,攫取更多的利益。”

    “不瞒各位首领,我八大王连朝廷的国号都已经想好了,既然李自成的朝廷叫大顺朝,那咱们就叫大西,他改元永昌,那咱们就改元为大顺。”

    。。。。。。

    张献忠得那是一个慷慨激昂,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更是满脸的红光,兴奋不已,却未在意,又或者,并在乎其他的想法。

    此时此刻,其他的起义军首领的心里甭提多不是味儿,以张献忠现在的架势,自己等人不像是盟友,倒更像是他的部下,一句话也插不上嘴。

    姿态颇高,就像老的教训的!

    即便是多谋善智、以老好人著称的罗汝才,心里也倍儿不爽,但面上依旧保持着万年老好人的神采,最终忍不住的插话道:“八大王,你建立大西朝,罗某没意见,也不好反对什么。可是,改元为大顺,你不觉得这和李自成的大顺朝有一些混了吗?”

    “嘿嘿。。。罗首领,既然改元为大顺朝,我八大王自然有着自己的考量。”张献忠意味深长的一笑,模棱两可的了这么一句,就没有再继续深谈。

    看到张献忠的眉宇间闪过一丝狡诈之意,罗汝才心中一动,脑海里有一丝明悟,转瞬就反应了过来,又怎能猜不出对方打得什么主意,不禁暗道:“不会吧?八大王不会是想借着大顺朝的名头,打着李自成的旗号,招摇撞骗吧?”

    腹诽之间,罗汝才已经认定了自己的判断,张献忠就是打得这样的主意,想要打着李自成的名号,攻占地盘,扩充兵力,收揽民心,为他所用。

    何况,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过,已故的闯王高迎祥,就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假借李自成的名义,进行招兵。

    看着张献忠还在洋洋洒洒的讲述未来愿景,为众首领描绘将来的美好蓝图,尤其是此时的霸道与强势做派,罗汝才知道,张献忠这是想整合各路起义军,接受他的改编,不禁怒火心中起,言语也不再那么隐晦与和善起来。

    “张首领,咱们这样不太好吧?”

    罗汝才还未完,就被张献忠给打断了,只见后者眉毛上挑,瞥了一眼罗汝才,毫不客气地抢白道:“什么不好?”

    “张首领,何必明知故问呢?咱们抢占了李自成的地盘,偷袭了这武昌城,获取一些粮草与兵器也就算了,将武昌城再还回去,以多年的交情,想必李自成不会做出太多的追究。然而,你现在却还要在这里建国,将武昌府改为天授府,这不是彻底与李自成决裂吗?”

    很显然,众首领早就不满张献忠的霸道表现,尤其是刚刚的一番强势言语,根本不给他们发表看法的机会,罗汝才的话语就像一个导火索,彻底引爆了众人的不满情绪。

    马守应就是第一个,紧接着附和罗汝才。

    “是啊,八大王,罗首领的不错,事情何必做的这么绝呢?建立大西朝的话,完全可以再选一个地方。咱们可是有言在先,早就商量好的,攻打武昌城,就是为了杨嗣昌遗留下来的那些兵马钱粮等各种军需,事过之后,还要将武昌府还给李自成,免得大家的关系搞得太僵。”

    “对,马首领得不错,别看大顺朝在武昌府的兵力空虚,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一旦李自成反应过来,得到消息,咱们可就陷入了四面重围之中。”

    “本首领也认为,获得一些兵马钱粮也就算了,还是不要与李自成闹得太僵,如今的李自成,不是以往的那个闯王,手下兵力至少在百万之众,就算咱们全部加在一起,也远不是其对手,还是见好就收的好。”

    。。。。。。

    张献忠骄傲了,高兴地有一些过头了,被胜利冲昏了脑袋,尤其是一想到武昌城内的那些兵马钱粮,一旦到手,那他的实力就会跃上好几个台阶,不禁心中多了几分底气,对于众人的顾虑之言,很是不以为然。

    “哼~李自成有百万大军又如何?能奈我何?”

    张献忠冷哼一声,话语一顿,目光在众首领之间游离不定,整个人显得愈发的强势,嘴角更是轻轻上扬,后面的话语轻吐而出,并未有多少的担心之意。

    “他李自成也太狂妄自大了,我八大王已经打听得清清楚楚,他李自成人虽多,兵器虽然精良,拥有大量的火器,但是,他不仅进行了裁军,居然还分散了兵力,开辟多个战场。”

    “北有李岩驻扎于辽东,率军二十到三十万;南有南直隶、湖广和四川三个战场,如今的李自成,哪还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剩余的兵力对付咱们?就凭这些,就算他李自成家底雄厚,耗也耗死他!”

    到这里,张献忠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凛冽的寒光,话锋更是一转,话语充满轻蔑与不屑之意。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打起了歪主意() 
    “哼只是要一个武昌府,对他李自成而言,我这已经算是客气的了,如果挥师北上,攻打河南;亦或是进军西北,攻打陕西,足够他喝一壶的,让他自顾不暇,到时候,恐怕连老巢都难保。”

    罗汝才没有再多说一句,但并代表他认同了张献忠的说法,更不代表他没有了反驳的言词,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张献忠已经处于疯魔状态,整个人很是狂妄与自大,已经没有再争执的必要。

    毕竟,对于盲目自我的人而言,处于极度的亢奋之时,任何善意的提醒,就算是绝对真理,也没有任何用处,始终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他自己的判断才最准确!

    心思玲珑、素有“曹操”称谓的罗汝才,又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一时间,其他的首领也没有再言语,相比于张献忠,这些人要冷静得多,心里跟明镜似的,虽然不像张献忠那样了解大顺军,但却明白一点,不说别的,就算是一支一两万的大顺军,就可以轻易灭了他们这些人。

    何况,张献忠的那些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比如,什么叫李自成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

    远的不说,刘宗敏的大军就在湖广,虽然南下,但随时都能够回援。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什么挥师北上,什么转战西北,让李自成自顾不暇,老巢难保,众首领都快忍不住说那么一句,你张献忠也太得意忘形了吧?寥寥几万人,就想攻占李自成的老巢,多年经营之地,不知是该说成知心妄想,还是妄自尊大?

    天下之大,加上李自成不再封锁消息,还有意为之,推波助澜之下,谁人不知,李自成在河南、陕西与山西建立了大量的根据地,纵横交错之间,宛若一张巨型大网。

    众人敢保证,如果张献忠胆敢进入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被人家“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连一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一念及此,一部分起义军首领的信念动摇了,有一些后悔,真不该听信张献忠的怂恿与蛊惑,还有,此次的分赃很有可能打水漂,什么也得不到。

    这些还暂且不说,真的不该得罪李自成,攻打武昌城,几乎将后路堵得死死地,若是再跟着张献忠这样做,那真的是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回想过往,历历在目,细细追究之下,李自成的军队真得是常胜军,几乎从未吃过大亏,与其对战的敌手,没有一个好下场。

    不欢而散,众首领纷纷离去,唯有张献忠与一干心腹留下,待在大厅里。

    “md,既然这些人不识好歹,老子还不想抬举这帮人呢?既然不愿意,那老子就单干,还不稀罕呢,一样可以建立大西朝,迅速扩展地盘,与李自成争锋,一挣这大好江山!”

    张献忠嘴里骂骂咧咧着,不断地在大厅里来回踱着步,相比于刚才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之意,此刻却是气愤不已,非常的不满。

    “老子还就不信这个邪了,没有了一个张屠户,还吃不上猪肉不成?娘的,老子亲自动手,一样大碗喝酒,打酒吃肉,一样可以大干一番,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此时,张献忠的三个义子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就在一旁伺候着,还有其他诸将,众人的反应不一,或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或是满面红光,兴奋不已;或是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

    很显然,众人对张献忠建立大西朝,各怀心思,有着不同的图谋。

    看到张献忠气呼呼的模样,满腹的牢骚已经发泄的差不多,孙可望这才站了出来,谄媚地说道:“义父,其实,你老没必要和那些人生闷气,咱们干咱们的,我们一样支持义父建立大西朝,登基称帝,不过。。。。。。”

    “不过。。。不过什么?”张献忠扭过头来,看向孙可望。

    “嘿嘿。。。义父,不过可望以为,武昌府并不是作为登基之地的最佳选择,应该另择良处。毕竟,武昌这里的情况也太复杂了,作为咱们的势力范围尚可,却不能当作中都。”

    “为什么不可以?难不成,你也和那些胆小如鼠的家伙一样,畏惧大顺军,想让我将武昌府还给李自成?”

    说话之间,张献忠的脸阴沉了起来,冰冷的看着孙可望,仿佛一个回答不好,他孙可望就会有血腥之灾。

    “义父,你看啊,这武昌府的四周几乎尽是大顺军的势力范围,就像处于大海上的一座孤岛,很容易背腹受敌,陷入四面被围的境地。”

    孙可望的语速稍稍放缓,一直都在观察着张献忠的表情变化,见义父的怒意不再提升,心里暗暗微松了一口气,但还是紧张不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话题更是一转,讨好道:“而且,义父,可望还有更好的地方,可以作为大西朝的京师,你的登基之地,相对而言,将会更加安全一些。”

    闻听此言,张献忠的心中顿时一动,来了兴致,顾不得其他,连忙问道:“什么地方?”

    “成。。。都。。。府。。。”

    孙可望认真的吐出三个字,顿时使得张献忠眼前一亮,心动了,见此情形,孙可望继续说道:“如今,高一功率领着大军进入了四川,正在攻打重庆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