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大明-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兄,孔某虽然对关内的情形不太了解,但也听说了一些消息,崇祯皇帝自杀于北京城的煤山之上,长江以北的许多地区,几乎都被李自成的李家军占据,可谓是占据半壁江山,登基称帝,建立了一个大顺朝,国号为永昌。”

    尚可喜听得微微点头,随即附和道:“不错,尚某也有所了解,据说,皇太极进入关内的十万精锐铁骑,悉数被灭,就是折损于大顺军之手。”

    耿仲明暗暗点头,已经有了某种判断,恐怕两人和自己一般,也动了某种心思,否则,也不会了解的如此详细,因此也就有了一些底气。

    “两位仁兄,咱们都是汉人,都曾经在毛帅的手下效过力,在下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打开天窗说亮话,半年之前的入侵关内,皇太极可谓是损失惨重,精锐折损过半,如今也就勉强防守,再也无力南下。”

    “而且,归附的蒙古各部更是蠢蠢欲动,若不是你我兄弟三人坐镇于此,进行协防,恐怕他们早就反了,还会进犯盛京。难道两位仁兄就没有一些想法吗?”

    “耿兄,你的意思是。。。?”尽管心中有了猜测,孔有德还是忍不住的问了这么一句,颇有明知故问之嫌。

    “呵呵。。。孔兄,何必如此明知故问呢?难道你还没明白在下的意思?”耿仲明也不愿意太过挑明,依旧心存些许的顾忌。

    出乎两人的意料,尚可喜说得却是非常的直白,没有多少的顾忌,坦言道:“不错,清廷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一旦李自成收拾了南方的明廷残存势力,就会挥师北上,进攻辽东,以大顺军的战斗力,所装备的火器数量以及威力而言,莫要说蒙古各部起了二心,即便是全盛时期,恐怕皇太极也难以抵挡大顺朝的铁骑。”

    有人开了先,解开了那道遮掩,其他人也就随之放得开,孔有德紧随其后,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分析。

    “根据宁远城方面传回来的消息,上次将皇太极吓跑,斩杀数千清军的将领李岩,就是大顺朝的十大元帅之一,此次率二十万大军北上,清一色的火器装备,战斗力惊人。而且,火器都是最新、最先进的那种,威力极为巨大,射程极远,清军的骑兵根本发挥不出作用,几乎沦为了移动的靶子。”

    听着这些话,尚可喜与耿仲明的神色愈发的凝重,后者更是幽幽地附和道:“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据说,这个李岩很不简单,轻易地就将祖大寿等人的关宁铁骑给收编了,全部打散,与大顺军混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部队。虽然依旧由祖大寿统领,但祖大寿不可能再像以前那般,拉着队伍想干嘛就干嘛。”

    “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消息来看,就算是最保守的估计,在辽东的大顺军,少说也得有三十万人,这可是比大清所有的军队加在一起还多。”

    刹那间,三人同时停止了言语,神色都是为之一敛,郑重的分别对视一眼,默契的轻轻点头,将手指插入茶杯之中,沾了沾水,一起在桌子上面写下了两个字,分别写出了同样的两个字。

    在这一刻,三人默然无声的达成了一种共识,建立了潜在的攻守同盟。

    皇宫之中,皇太极倚坐在龙椅之上,两鬓斑白,脸上满是皱纹,双眼浑浊而朦胧,尽显疲惫、苍老姿态,脊背也变得有一些佝偻起来。

    范文程恭敬地站于下方,小心翼翼的说道:“启禀皇上,咱们在关内的八根线全都断了,山西的那八大商人了无音讯,长城的防卫极严,咱们的人根本就混不进关内,了解不到过多的消息。”

    “不过,皇上,有一点可以确定,两年之前,多尔衮王爷、豪格贝勒以及萨哈璘等人的两万大军,恐怕就是折于李自成之手,被其偷袭、暗害了。不然,关内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拥有这个实力,悄无声息的斩杀十万人,又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

    皇太极摆了摆手,制止了范文程的话语,费劲的摇了摇头,苍老的声音随之响起:“现在再说那些,已经没有丝毫意义了,朕早就猜到多尔衮他们肯定战死了,只是不知道是谁所为而已。”

    “最为可惜的是,山西那八大商人的那根线断了,他们不仅是我大清购买米粮、兵器的途径,更是了解中原形势的消息主要来源。没有了他们,恐怕日后处境会更加艰难。”

    说话之间,皇太极的眉头都皱在了一起,神色很是难看,范文程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沉声说道:“皇上,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为今之时,最为危机的是,蒙古族的察哈、科尔沁、喀喇沁等部落,蠢蠢欲动,颇有分离出去之意,若是处置不当,威慑不住,将会养虎为患,危及盛京的安全。”

    身为大清的缔造者,第一代皇帝,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又怎能不知当下的局势?又怎么会没有了解到蒙古各部渐渐不稳的情况?

    “哎。。。范大人,朕又岂能不知?”

    皇太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反问了一句之后,进而幽幽地继续说道:“朕又能如何?十万精锐尽失于关内,满人的军队不足五万,现在之所以能够稳住局面,能够勉强镇得住蒙古各部,除了朕的往日威望之外,就是满八旗与汉八旗联合的结果,能够维持现今的局面,已经是做好的结果了,其中还掺杂着诸多运气的成份。”

    刹那间,宛若戳到了伤心之事,痛苦之处,隐约之间,皇太极又苍老了几分,显得是那么无奈,颇有英雄末路的感觉。

    这个时候,在湖广与四川交界的地方,高一功端坐于上帅帐之中,正听一名士兵说道:“大帅,四川巡抚邵捷春派出密使,前来大营,请求面见于你。”

第四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的族人() 
    很快,在士兵的带领之下,走进来一人,一身难民的装扮,刚一走到大帐里,就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道:“小的秦缵勋,拜见高元帅!”

    高一功颔首以待,轻轻点头,以示回应,同时也在打量着秦缵勋,漫不经心地询问道:“听我的人讲,你此次前来,乃是奉四川巡抚邵捷春的命令而来?”

    “是的,高元帅,小的这里有邵大人的亲笔书信一封,您一看便知。”

    说话之间,秦缵勋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高高的举过头顶,身旁的士兵连忙走了上来,接过书信,快行几步,将其递给了高一功。

    “嘿嘿。。。高元帅,如今之时,明廷的大势已去,南京的弘光皇帝不过是明日黄花,支撑不了多久,迟早成为大顺朝的阶下之囚,刀下之鬼,邵大人愿意主动归附大顺朝,献出四川。”

    尽管高一功的神色平静,看不出丝毫的情绪波动,似乎并不对秦缵勋的话语内容感兴趣,心里却是早已乐开了花,激动不已,展开书信的双手都微微抖动了一下,转瞬就恢复了正常。

    “咳~咳~”

    高一功轻咳了两人,稳了稳心神,强行按耐住心里那奔腾汹涌的情绪,在看书信的内容之前,瞟了一眼秦缵勋,淡淡地说道:“对了,或许你们家大人还有所不知,弘光皇帝已经是我大顺朝的阶下之囚,南京城已经被我军占领,再过几天,估计你们就会得到消息了。”

    刹那间,听到这番话之后,原本就很紧张的秦缵勋更加了紧张了,震惊的目瞪口呆,身体更是晃了晃,一时哑口无言起来,整个人都在发着愣,不知道该怎么回话,高一功也没有再理会他,开始浏览书信里的内容。

    这一刻,秦缵勋的心里翻起了惊天骇浪,喉咙蠕动了两下,艰难地吞咽一下口水,震惊的无以复加,只觉得嘴唇发干,脑袋发蒙,如坠梦幻一般,不敢相信高一功抛出的这个爆炸性的消息是真的。

    这也太令人难以相信了,皇上还未登基几天,怎么说被抓就抓了呢?新朝廷的寿命也太短了吧?

    如果消息属实,四川不下于爆发了一场波及全省的大地震,将会加剧形势的变化,巡抚邵大人将会更加坚定主动投降的念头,原本就军心不稳的四川将会彻底大乱。

    不难想象,如果大顺军真得占领了应天府,也就意味着,天下一分为五,其三为大顺朝控制,四川可谓是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四面楚歌。

    最为糟糕的是,四川的军队不足五万,满打满算,也就三到四万人,相比于十几万兵力的大顺军精锐,陈兵于东、北两个方向,这么一点人连塞牙缝都不够人家吃的。

    而且,这三到四万人之中,巡抚邵捷春手下的两万兵力,多是老弱病残,战斗力可想而知,如何能够抵御的了大顺军?

    当秦缵勋的脑海里不断浮现这些念头之际,心里惴惴不安不时,高一功已经看完了书信,依旧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淡然的将书信放在桌子之上,双臂也摆在上面,淡淡地说道:“邵大人想要归附我们大顺朝,当然是热烈欢迎。不过,在这之外,总要拿出一些诚意来,付诸于行动,本帅才能相信吧?总不能,听你这么上下嘴皮一碰,这么一封没有署名的书信,就轻言相信吧?”

    “这个自然,高元帅说得有理。”秦缵勋脱口而出,紧张地连连附和,显得是那么卑微,进而唯唯诺诺的继续说道:“在小的来之前,邵大人为了以示诚意,已经将四川的大军收缩,防线放在了重庆城方圆三四十里处。”

    闻听此言,高一功的心里为之就是一喜,但还是绷住了,故作思索之色,沉吟地说道:“嗯。。。照你这样说,四川的大军主要集中在重庆府,是不是也就意味着,松潘卫、龙安府、保宁府夔州府、顺庆府和潼川州正处于兵力空虚的状态,形同于不设防?”

    “嗯,是的,高元帅。”

    高一功那刚一按压下去的情绪再次泛起波澜,难以言明的兴奋,若是眼前之人讲的属实,也就意味着,四川四分之一的土地轻易就落入了大顺朝的手中,可谓是天上掉馅饼,将会省去诸多的麻烦。

    “好,只要这一切都是真的,邵大人真的是真心来投,我现在就可以向其允诺,不仅能够保其性命无忧,还能在大顺朝有一个好的仕途,绝不会亏待邵大人。”

    一语落,容不得秦缵勋高兴,说出感谢的话语,高一功似乎想到了什么,声音再次响起,话锋一转:“不过,先小人后君子,在合作之前,我还要派人确认一下,你们所讲的是否属实?”

    刹那间,秦缵勋的心情跌倒了谷底,嘴巴张了张,想要分辨一下,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毕竟,大家都不是两三岁的孩童,怎么可能轻信人言?

    此乃兵事,疏忽不得,一个稍有不慎,就将折损成百上千的将士。这个暂且不说,如果耽误了整个大军的进度,影响可就严重了。

    所以,人家大顺军要求进行验证,乃是人之常情,尽管这种被质疑的感觉不舒服,不被信任,心里憋闷得慌,但也只能忍着。

    “嗯,好的,高元帅,小的会转告邵大人,让他再耐心等待几天。”秦缵勋强打着精神,陪着笑脸,应和道。

    忽然间,高一功面露古怪之色,目光在秦缵勋的脸上扫视个不停,突兀的问道:“你也姓秦,眉宇之间,和秦良玉之子马祥麟又有一点相似,你和秦良玉什么关系?”

    “启禀高元帅,小的乃是秦良玉的族人!”

    秦缵勋的心里那是一个惴惴不安啊,都不敢抬头看着高一功,害怕的心里砰砰直跳,谁人不知道?

    秦良玉不仅是能征善战的一员女将,巾帼英雄,更是全力镇压流贼和反叛之军,此时此刻,秦缵勋的心里格外的紧张,深怕高一功一个不忿,迁怒于自己。

    很显然,秦缵勋多虑了,想多了。

    “好了,秦缵勋,你不用这么紧张,更没有必要害怕,既然你是秦良玉的族人,以你之见,我大顺朝有没有招降秦良玉的可能?”

    “那个。。。这个。。。元帅。。。我。。。”

    看到秦缵勋吞吞吐吐的模样,高一功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顾虑之处,大手一摆,朗声说道:“你尽管说,不管是什么样的话语,本帅都不会生气,更不会责怪于你!”

    闻听此言,秦缵勋的心里顿时长舒了一口气,但还是有一些忐忑不安,谨慎地答道:“高元帅,以小的之见,要想劝降秦良玉,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

    “为什么不可能?”高一功平静地问了一句。

    “高元帅,你也知道,秦良玉本就是死忠之人,性子不仅烈,还很倔强,丈夫和两个兄弟全都为大明朝尽忠,现在,儿子又死于。。。。。。”

第四百六十五章 狠辣() 
    尽管高一功做出了保证,给予了允诺,但秦缵勋还是心存忌惮和顾虑,不敢再说下去,担心言语惹怒了高一功,因为后面的话语很是冒犯。

    “哈哈。。。”

    高一功一阵仰天放声大笑,显得很是突兀,弄得秦缵勋有一些发蒙,一颗心再次悬了起来。

    高一功收起了放纵般的仰天大笑,神色一敛,但依旧带着几分笑意,意味深长地问道:“如果马祥麟未死,就在我的手中,你觉得秦良玉是否有投降的可能?”

    秦缵勋迟疑了,心里没底了,只能答道:“启禀高元帅,小的也不敢做出准确的答复,如果马祥麟还活着,就在军中,小的愿意去试一试,打探一下秦良玉的口风,但能不能成功,小的却不敢保证。”

    “好,本帅要得就是你这句话,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有重赏!”

    “那就先谢过元帅了。”

    秦缵勋深施了一礼,回应了一句话之后,进而面露迟疑之色,最终还是忐忑而小心地问道:“那个。。。元帅,小的能否看一下马祥麟啊?”

    “当然可以!”

    高一功爽快地一口就答应了下了,随之招了招手,看向一旁的士兵,朗声说道:“去,带秦缵勋去看一看马祥麟。”

    “是,元帅!”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高一功轻抚了一下下巴,摸了又摸,露出欣赏之色,暗暗点头,这个秦缵勋办事不错,有礼有节,虽然过于胆小,但做事却极为沉稳,颇有老成持重之意。

    毕竟,要求见一见马祥麟,变相来讲,就是在置疑他的话语,唯有亲眼看到,才相信马祥麟还活着。

    四川,绵州城内。

    原知州陆逊之的府邸,大厅之上,陆逊之与秦良玉分宾主落座,茶水刚一摆放好,后者就迫不及待的将邵捷春的布防说了一遍,最后颇为不满地说道:“陆大人,末将实在不敢苟同巡抚邵大人的布防,让末将驻守重庆附近三四十里的地方,进行设防,派张令守黄泥洼,这种做法,实在过于消极防守了。”

    “以末将之见,四川多山,到处都可以进行埋伏,偷袭乱军,即便是咱们兵力虚弱,多是老弱病残,亦或是新兵,但仰仗地势之利,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击退乱军。如此做法,就等同于将四川的许多地方拱手让给对方。”

    “秦将军,或许巡抚邵大人有着某种考量呢?比如,收缩防线,集中兵力,正面迎敌,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啊。”

    说话之时,陆逊之将“巡抚”和“大人”二字咬得极重,在强调,在暗示秦良玉,就算是心有不满,对方的布防有问题,漏洞多多,但也是顶头上司,执拗不得,也改变不了什么。

    否则,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陆大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也知道你的好意,可是,末将实在看不下去,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四川迟早落入乱军手中,以我军之情况,根本不可以与战斗力彪悍的大顺军正面交手。”

    陆逊之露出无奈之色,暗暗摇头,心里一阵苦笑,脸上忽得露出古怪之色,迟疑地说了一句:“秦将军,陆某有一句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看到对方如此怪异的神情变化,秦良玉的心里咯噔一下,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但也说不清,唯有轻轻点头,神色有一些凝重,轻声回应道:“陆大人,此乃你我二人私下交谈,凭着咱们的交情,共事多年,不必如此拘泥,有话尽管直说。”

    陆逊之沉吟了一下,像是在斟词酌句,最后徐徐说道:“嗯。。。秦将军,冒昧的问一句,你这么卖力的围剿乱军,先后战死了那么多的亲人,是为了报效朝廷,讨得高官、厚禄以及各种封赏?还是为了天下黎民着想,救民于水火之中?”

    “陆大人,这两个不都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吗?”秦良玉脱口而出,本能地问了一句,满脸的狐疑之色。

    然而,陆逊之却是连连摇头,神色颇有深意,语重心长地再次问道:“秦将军,你乃是驰骋沙场的一员大将,足记遍布于各地,所听所见所闻,要更加的直观,感受更加的深刻,以你之见,相比而言,百姓在过去生活的好?还是现在生活的更好一些?”

    陆逊之的话语戛然而止,就没有再说什么,秦良玉却已经是了然于胸,明白了对方的深意,陆逊之是在向自己暗示什么?

    尽管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已经有了答案,但秦良玉不愿意回答,心里有着那么一个心结。

    江西,九江府。

    江面之上,左良玉的大军停了下来,战船靠在岸边,数百艘大小不一的船只挤满了江面。

    指挥船的甲板之上,江风微拂,缓缓吹来,左梦庚与郝效忠等人站在栏杆旁,气氛有一些紧张,轻声地交谈着。

    “小侯爷,看今天的这种情况,袁继咸那个老匹夫是不愿意随咱们一同前往南京城,东进勤王了!”

    “袁继咸真够死脑筋的,侯爷都已经拿出了密旨,辨认为真,居然还不愿意,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找死!”

    “以我看,什么为了大局着想?什么为了社稷稳定,好一致对抗乱军?这些都不过是托词,乃是袁继咸胆小的表现。”

    。。。。。。

    这时,郝效忠上前一步,来到左梦庚的身前,神色一凝,露出杀伐之意,压低了声音,沉声说道:“小侯爷,既然侯爷非要袁继咸一同前往,才愿意东进勤王,不管是为了保密,还是为了满足侯爷的要求,咱们绑也要绑袁继咸去。”

    黄澍也上前一步,附和道:“不错,既然袁继咸已经知道了此事,为了保密,咱们的行动不至于泄露出去,也要将其控制起来,不能再放回九江城了。否则,一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