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失节事小,饿死事大-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动作定格,彼此横眉冷目,依旧如起初时那样毫不退让。

激战的军队已经渐渐分出胜负,萧峥看着吴王的银甲下摆鲜血淋漓的模样和他愈见苍白的脸色,似叹似诉:“你输了……”

最后一个字音落下,他一手握住肩头枪头忍着剧痛用力拔|出,而后抽出长剑,带出一阵血雾。

吴王的身子猛地一晃,狠狠地瞪着他,终是不甘不愿的倒了下去。

萧峥剑尖指地,目光扫向金陵府城门,

但愿这是平生最后一战……

梁崇德二年,在百姓们眼中是个十分诡异的一年。

年初皇帝陛下与青海国女王轰轰烈烈的定了白头之盟,之后便出了大梁第一个总揽朝政的一品女大员文少傅。接着就是摄政王亲自挂帅平叛,然而却在期间匆忙赶回,从刽子手刀下救了莫名其妙被推上断头台的文少傅。

这之后朝廷罢黜首辅,偃旗息鼓。皇帝陛下深居宫内,文少傅亦深居简出。百姓们便将目光投向了江南战场。

同年冬,摄政王先后斩杀广陵、广阳、齐、魏四王,招安赵王,最后亲斩吴王于金陵城前,定下乾坤。

班师回朝之日正值北国大雪,街道人迹清冷,久未露面的文少傅独自登上城楼,自清早便远眺守望,一直到午时才看到那玄龙般的军队。

摄政王一马当先,远远望去,玄甲对映白雪,白马踩踏疾风,逆阳而来,呼啸沧桑。

文素静立城楼,轻轻微笑,终是等到了他的凯旋。

五八章

深冬某日的傍晚,一辆马车从摄政王府出发,由近百人的御林军押送,奔往平阳。

行至城门口,马车被拦下,片刻后有人自城楼上走下,停于马车边。

仿佛是种对峙,这般过了许久,车帘终于被车中人掀开,萧端白衣散发,施施然走下车来,看着面前的女子,似笑非笑,“可别说你是来送我的。”

“平阳王爷曾经也送别过我,如今回送,亦是应当。”

萧端微微一怔,想起她说的是马车中的那番诀别,勾了勾唇,“可能你不相信,但我那时说的的确是实话,此生也许只有你一人算是我的朋友了。”

“我相信。”文素勉强对他一笑,“离别之前,我也还是平阳王爷的朋友。”

她不是什么圣人,已经被利用到差点丧命的地步,对他绝对不可能再是过往的心境,然而如他曾经多次所言,毕竟相交一场,临别送行,算是做个了断吧。

“害你若此,你还能赶来相送,真是难得。”萧端摇头笑了笑,大病之后的身子越发清瘦,加之衣裳单薄,简直犹如随时都会乘风而去。

看一眼文素,他径自举步朝前而去,叹息道:“就此别过吧。”

后面的禁卫军赶忙赶着马车跟上,那么多人看守着一个弱质文秀的男子,玄色甲胄对照他一身白衣,任谁看了都觉得强弱分明,可是他却走得极为轻松,好似在观赏周遭风景。

“平阳王爷!”文素忽然唤了他一声,凝视着他的背影道:“当日即将行刑之时,你忽然出现,是否是来救我的?”

“哦?被发现了么?”萧端不曾回头,只是冷笑,“你太自作多情了,我只不过是想走近看看你是如何命丧我手罢了。”

“可是我听见您喊了一声‘刀’,难道您不是要说‘刀下留人’?”

“哈哈哈……”萧端大笑,微微侧头,夕阳西下,只留给她一个精致的侧脸剪影,“真是感激你将我想象的这般好心了,后会无期。”

“等等!”

文素叫住他,走上前去,从怀中摸出一块令牌递给他。

萧端接过来一看,神情一震,“这是……”

“王爷让我给你的,免死金牌,将来万一有事,可以自保。”

手微微一抖,抬头时,萧端的脸上却又挂满了笑容,随手将金牌揣进怀里,那双稍显细长的双眼黑亮如初,“如此便替我多谢叔叔吧……”

“……好。”

“还有……对不起。”

文素神情微动,点了点头,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慢慢融入夕阳余晖之中。

寒风拂过,卷来他隐隐的低吟:

“云中谁来击天鼓,

棰折鼓裂亦枉然。

一生一世一场梦,

一梦何不一万年?”

明明是极轻的语调,却带着难遏的势头,不温不火,气息绵长。

文素叹息一声,平阳王爷,你真的放下了么?

抬眼看向城楼,那人一身玄衣,早已静立许久,却始终没有下来相送,直到此时才极目远望,所有情绪都敛在那双深邃的眸子里,暗光浮动,却难以探其心意。

这至亲的二人却恰恰极为矛盾。

一人看似淡漠,实则重情。另一人看似温和多情,却心狠手辣。

然而人无极端,心中一丝良善仍旧未泯,纵使再遮掩,也能叫人窥见。

这样的少年,因何生于帝王之家?

发出这种喟叹的不只是文素,此时皇帝陛下静立于寝殿内,对着墙壁上悬挂着的先帝画像已沉思已久。

他又因何生于帝王之家?

当他用孩童的目光看待周遭一切时,摄政王用自己的方式逼着他长大,文素用直接的方式给予他深刻的洗礼。

而现在,他以为自己成熟了,可以独挡一面了,又发现自己太过稚嫩。

原来自己被平阳王玩弄于鼓掌之间竟不自知,甚至整个朝廷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也不自知。

那日一场详谈,摄政王已经给他说了全部经过,平阳王不只是为了萧峥,也是因为上一辈的恩怨,才有了这番谋划。

当年的皇长子被他皇祖母下毒,落下一身病根,最终失去了皇位竞争的资格,并且英年早逝。

本来此事不会被萧端知晓,可是崇光帝幼年时亲耳听见母亲的计划,心中时有惶恐,以致于后来疾病缠身时,更严重的却是心病。

萧端无意中偷听到他近乎忏悔般的自语,多年禁锢宫中的怨尤日积月累,加之听说了崇光帝有加害萧峥之意,便再也不可收拾。

他是最无情的人,却也是最重情的人。他筹谋规划,可以利用任何人,甚至可以将自己抛却,可是理由却从不是为了自己。

只是错在伤害了无辜之人。

不是没有过挣扎后悔,可是他要讨的本就是没有公平可言的公道,已成执念,难以回头。

他也想过用别的方式,可是身体不允许。也许有生之年能看见自己叔叔登上至高无上的位置,再无可以威胁自己亲人的因素,也就可安心了。

哪怕哪日撒手人寰,也可以去地下告诉父王——

保护了他多年的叔叔,也被他完好的护下了。

可惜功亏一篑。

在他最后关头赶去救文素时,已经注定了要功亏一篑。可是事后回想,却也不觉后悔。

那场重病让他明白,那个女子是可以常伴自己叔叔身边的人,他日自己这个亲侄子不在了,有至爱之人在身边相伴,叔叔应该会过得很好。

亦父亦兄亦友,他亏欠萧峥这个叔叔的教导,错在将自己的执念强压在了他身上。

萧峥所需要的只是可以实现大定天下的权力,早已看透了那至高位置的肮脏黑暗,更何况幼帝逐渐成熟,也让他慢慢放下心来,所以他宁愿忘却过往,做个励精图治的摄政王。

而萧端却执意记住,成为心中永难磨灭的印记。

皇帝不敢深想,若是摄政王真的顺了平阳王的意,此时他还能不能安稳的坐在这皇宫里?

他本要革去平阳王的爵位,将之贬为庶人,可是看到摄政王的眼神,心中有愧,终究还是没有这么做。

平阳王身体羸弱,若成为平民,该如何生活?

他既已心狠至此,便网开一面吧。

但是,也绝对不会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了。

盯着画像许久,皇帝忽而笑出声来,清亮的声音因为刻意压低而显得有些深沉:“父皇,你可知皇叔那日说儿臣什么?他说儿臣其他尚且不足,身为帝王该有的心狠却是够了……”

他确实心狠,为了权势,已经可以牺牲他人,纵使曾经尊敬,纵使犹豫过许久,还是抵不过对权势的向往。

摄政王说,从这点来说,他的确适合做皇帝。

他觉得好笑,不知道是褒是贬。

当日摄政王的一番详细解释还在耳边回荡,他说,得知了这一切前因后果,如果皇帝还坚持自己已经可以亲政,那么,便将政权拱手奉还。

皇帝觉得自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

他掀了衣摆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对着画像磕了个响头,再抬眼,精致眉目间最后一丝青涩尽褪,依旧是少年之身,却已彰显平稳深沉。

“父皇,今后儿臣再也不会求您保佑儿臣成为一个好皇帝了,因为,儿臣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皇帝。”

……



回到京城后,摄政王便开始着手对朝廷进行大清洗。

官员们大多被异位,京官多数被外调,从各地凭政绩迅速提拔新人入京为官,整个朝廷格局几乎都被打散重置。

户部尚书与陆坊被革职查办,王定永外放为巡抚,周贤达入驻内阁,齐简被调回京城,而刘珂则升任为天子太傅,直跃一品。

至此官员们处于陌生环境里,所有人脉需要重新积累,朋党再难成气候。

摄政王说,这算是他回敬给皇帝陛下的谢礼。

夜幕初降,摄政王府内刚刚悬上灯笼,管家领着一道人影脚步匆忙的朝摄政王发书房而去。

萧峥正在批阅奏折,文素在一边替他做整理。

江南作战期间朝廷积压了许多事务,耽误不得。

过了一会儿,文素合上一封奏折,盯着萧峥的侧脸低声道:“退之,你还未曾告诉我,你当日究竟答应了陛下什么。”

萧峥闻言手下一顿,轻轻搁下毛笔,抬眼看她,“你一直追问,想必也猜到了吧。”

“原来真是这样……”文素垂目,“所以这是你最后一次批阅奏折了么?”

萧峥闻言笑出声来,洒脱无比,“是啊,以后再也不用劳碌,岂非快哉?”

“可是你所期待的大梁还未出现。”

他曾说过要让这天下四海升平,海清何晏,干戈永息。如今还未全部实现,便要被迫丢去手中权势。

都是因为她……

看出文素神色间的自责,萧峥起身揽住她,笑道:“你也真是狠心,我在外平叛也就够累了,还管什么朝政,既然陛下想要亲政,便依他好了,若是强求,与篡位何异?”

文素点了点头,偎着他的肩头低语:“可是总觉得这样有些冒险,陛下真的准备好了么?”

萧峥眼神微微闪烁,叹息一声,不语。

“王爷……”屋外忽然传来管家的轻唤,萧峥回过神来,文素已经离开他怀间,走过去开门。

萧峥紧跟而至,房门拉开,管家退开几步,露出身后裹着披风的人影。

室内烛火照映出他的脸,让屋中的文素和萧峥都愣了愣。

“陛下?”

皇帝淡淡的点了点头,抿着唇犹豫了一瞬,对萧峥道:“皇叔,朕想好了。”

五九章

崇德三年正月,皇帝再颁诏令,称自愿到十五岁时再行亲政,期间仍由摄政王总领朝政。

诏令一出,天下震惊。

百姓们心疼的抹泪,可怜的陛下又被摄政王给吃得死死的了。》_《

然而他们不知道,做出这个决定的其实正是皇帝本人。

那晚他突然出现在摄政王府,正是为了此事。

他在门边静立良久,对萧峥拱手行了一礼,态度恭谨却又不卑不亢,“皇叔,朕想好了,朕要亲政,但不是此时,朕再给自己五年,十五岁之前,朕一定会为成为一个好皇帝做足准备。”

说着他又朝文素拱了拱手,“还请文少傅摒弃前嫌,继续在朝为官。”

萧峥与文素对视了一眼,说不出心中是什么滋味。

大约等同于那种看着自己的孩子忽然一夕之间长大的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却又满心欢喜。

萧峥点了点头,语气温和:“陛下终是没有让本王失望。”

要想做好一个帝王,首先要有担当,当对自己已经认识足够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有了这种担当。

皇帝看他一眼,情绪复杂。

文素说的对,不可以表面论是非,对自己凶恶的不一定不好。

摄政王便是这样的存在,只是他之前看事情太过简单,以致于耳目闭塞,任人利用。

萧峥将他请入屋内就座,可能这些时日转变太多,气氛变得有些陌生起来,三人一时无言。

过了许久,萧峥才终于开口道:“陛下,本王还有一事相求。”

“皇叔请说。”

萧峥抿着唇稍稍沉吟了一瞬,“本王想请陛下下令,今后在某些特定方面,继续准许女子为官。”

身边的文素侧头看来,微微一笑。

她也正想说这个,不曾想却被他抢了先。

“继续让女子为官……”皇帝犹豫了一瞬,看了一眼面前的文素,半晌才点了一下头,“既然皇叔说是某些特定方面,朕觉得也是可以试一试的。”

萧峥笑着点头,“这次的新政,定然不会再成为一场泡影。”

他站起身来,抬手朝皇帝行了一礼,正色道:“陛下既然寄厚望于本王,本王定当不负重托。五年之后,本王定还陛下一个国泰民安的梁国。”

这是一个承诺,是对皇帝,更是对他心中的理想。

皇帝神情微动,半晌,又低了头,“可是皇叔,朕也还有一事要说。”

“哦?陛下请说。”

皇帝抬眼看向文素,因为皱眉而显得深沉许多,“朕虽然想让文少傅继续在朝为官,但朝臣对少傅的身份仍有忌讳,所以……文少傅要继续为官一事,甚至是以后要让女子继续为官一事,都需要一些准备。”

太祖皇帝有训示,不可透露文氏族人身份,只作寻常平民看待,所以皇帝无法通过公布其身份真相来解决此事,只有另辟蹊径。

萧峥顺着他话的意思想了想,明白过来,“陛下的意思是,让文素拿出一个能让众臣信服的理由出来是么?”

“正是。”皇帝有些忧愁,看向文素的眼神也含了愧疚,“此事是朕处理不周,如今也只有尽力补救。来之前,朕想了两个对策,权当是个选择,文少傅自己看着定吧。”

皇帝说的都对,的确是要有个支撑她重归官场的理由。见他连对策都想好了,文素只好点了点头,“请陛下明示。”

似乎是个很艰难的决策,皇帝抿唇不语,再三的犹豫,直到摄政王疑问的视线投来,他才终于咳了一声,开口道:“这两个对策,一是少傅你能说服江南世家尽数归附于朕皇权之下,立下大功;二是你前往青海国待上几年,届时风头已过,你再以青海国特使身份回来,朕予以嘉奖留任便有了契机。”

屋内瞬间悄无声息,萧峥和文素一时都怔住。

皇帝能想出这两个对策,说明他在宫中闭关的这些时日已经对如今的局势和朝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实在出人意料。

然而究竟要如何选择,也的确是个问题。

文素看了一眼萧峥,后者正侧着头看她,烛火下,深邃的眼神似融入了百种情绪,仿佛要说出什么话来一般。

她眼睫微颤,垂眉低头对皇帝道:“请陛下宽容一日,微臣需要再想想。”

皇帝也猜到了会是这么个结果,也不迟疑,点了点头站起身来,“既然如此,朕便先回去了,少傅好好想想吧。”

转身要走,他的脚步忽又顿了一下,微微侧过半张脸来,眼神愧疚:“少傅,朕……差点害你殒命,你可曾怨恨?”

桌上的蜡烛忽的爆出一个灯花,文素笑了一下,看不出神色间的意味,“陛下想听谎话还是实话?”

皇帝张了张嘴,眼神微微闪避。

“谎话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实话是……怨恨。”

“少傅,朕……”

文素起身,抬手阻断了他的话,“陛下不用介怀,微臣毕竟只是凡夫俗子,性命攸关,自然会有怨尤,但是如今雨过天晴,陛下也肯给臣这个重入官场的机会,微臣心中已经只余感激了。”

皇帝重重的叹了口气,悄悄瞥了一眼摄政王,见他并没有怨怪之色,心中稍安,忽然站直身子,恭恭敬敬的朝文素行了一礼,这才大步出了门。

他是皇帝,从未向他人道过歉,这一礼,已是极致。

屋中只剩下两人,气氛开始凝结。许久之后,萧峥起身道:“听闻明日城中有集会,你可想去看看?”

文素微微诧异,这个时候他难道不该问她将要作何选择么?然而等对上他的视线,看到他眸中一闪而逝的某种情绪,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好,一起去。”



城中突然办集会乃是为了庆贺成功收复了江南。

因摄政王在这一战中极其英勇,他已经被百姓们各种神化外加个人崇拜化,甚至在街上都有他的细瓷塑像售卖,简直跟观音如来一个待遇。

文素与萧峥吩咐赵全将马车停在闹市之外,徒步朝人群里挤去。褪去华贵朝服,一人浅青色的襦裙,一人纯白的朱子深衣,牵着手同行,好似一对寻常夫妻。

等看到有人在卖那塑像,文素顿时忍不住笑了出来,凑到萧峥耳边道:“这可怎么好,塑的这么像,你得将脸遮起来才行了,否则小心被认出来啊。”

萧峥只是淡淡瞥了一眼那摊子,毫不在意,用力的牵著她的手,带着她朝前走去。

这边有高丽的杂耍艺人在高台上上蹿下跳,惹来一阵阵的尖叫欢呼,那边有刚出锅的小吃,香飘十里。

街道宽阔,此时却人满为患。萧峥紧牵着文素的手在前引路,偶尔有经过的女子投来暧昧的一瞥,待见到他身后文素冷飕飕的眼神,又忙垂着头脚步匆忙的过去了。他见了便一个劲的低笑,文素就悄悄掐他的手心,好似赌气的孩子。

一直到了十字路口,正在犹豫着要往哪个方向继续逛,忽然听到身后跟着的赵全发出了一声疑惑的感叹。

文素转头看他,就见他正紧盯着右边路口,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顿时也跟着惊讶的“咦”了一声。

“怎么了?”萧峥也跟着看了过去,只见一行三四人朝这边走了过来,为首的是刚调回京城不久的齐简,左侧跟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右侧则是周贤达,后面还慢悠悠的跟着一个人,正是刘珂。

不过是熟人罢了,有什么好惊讶的?

萧峥还没问出口,却见文素扯着他的衣袖,指着齐简身边的女子一脸惊愕,“快看快看,你看那是谁?”

“谁?”

“她啊,齐简身边的姑娘啊……”文素压低声音一脸神秘,好像发现了什么天大的稀罕事。

萧峥只好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那女子的相貌,只依稀觉得有些熟悉,却没有印象。正在疑惑着,却见齐简笑着牵了那女子的手,似乎说了什么,彼此相视而笑,显然是对佳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