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太极-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不出口的用意是保护皇太极,以免万一有个闪失。皇太极想的是立功树立威望。明军主帅杜松听见萨尔浒方向杀声震天,越发要尽快拿下吉林崖,以占据有利地形,站稳脚跟,再分兵回头增援王宣。所以他攻势愈紧,意欲一鼓作气拿下吉林崖,代善眼见得就要守不住了。皇太极也来不及去请示父汗了,当即率两白旗人马在杜松背后兜屁股杀过去。杜松手下两员副将截住皇太极厮杀,不过三五回合,两副将先后死于皇太极斧下。杜松见皇太极来势凶猛,亲自上前迎战。二人斧来枪往,大战二十余回合难分上下。就在这时,努尔哈赤在消灭了王宣后,带六旗人马全数又向杜松的一万明军掩杀过来。明军原本就勉强敌住皇太极的两白旗后金军,被四万多人马一冲,登时溃不成军。杜松未免走神,被皇太极抢上一斧,拦腰砍为两段。明军成了无头鸟,任凭后金军追杀,死伤漫山遍野,血水与界凡河水融汇,已变成一条血河。死尸与军器再顺水冲入浑河,在湍急的河水中,犹如化解的冰排团团打转。明军残余一直被追到硕钦山,后金军方才止步。

一夜无战事,第二天三月二日早饭后,努尔哈赤即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马林统领的大明国北路军。明军此时已停止了进攻,转而采取了守势。马林料到后金军必来,他与监军潘宗颜商讨御敌之策。他们又再次重复了杨镐、杜松的错误,再次决定分兵抵御,又给后金军各个击破的战略提供了帮助。马林自带一万人马在尚间崖严密布阵。军士一夜未得休息,紧急抢修工事。在大营四周挖掘了三道防护壕,壕外布列大炮,炮前是骑兵,再前又是一层步军,可说是里三层外三层严阵以待。而潘宗颜的人马约万人,在斐芬山布阵。两地相距约十里,他们认为这样可成掎角之势,后金军来攻可以相互策应。总兵马林刚刚部署完毕,就见一队兵马向这里杀来。马林急忙传令:“弓箭手、火炮手做好准备,全军严守阵地,不许出战。”

突前观察敌情的副将麻岩回来报告说:“大人,来军是我大明旗号,是自家人马,要不要出去迎接?”

“胡说!”马林训斥道,“为将者当多几个心眼,必是后金军剥下我军服装,假扮成我军模样,前来欺骗我们,决不能让他们靠近,准备开炮。”

说话间山下的军马已进入射程,他们摇动旗帜鼓噪着向山上爬来。马林将手一挥,下令:“开炮!”

顿时,明军数十门大炮齐发,在靠近的兵马群中接连爆炸。眼见得数十人死伤,被炸的明军或哭或喊或骂,可说是乱成了一团。原来,这是杜松部下的残军向这里逃生。他们原为杜松部后营,约为四千人,由游击将军龚念遂统领。当时是在外围,而侥幸逃得被歼的命运。他们担心再被后金军吃掉,才连夜马不停蹄向马林这里投奔。不料,竟遭自己人的炮击。龚念遂单骑冲向营前:“停炮啊,别打了,是自己人哪!”麻岩发觉不对头,急对马林说:“大人,是自己人,末将已认出那是龚将军,是杜大人部下。”

“你没有看错?”马林不肯认输,因为这一来他太丢面子。

麻岩先下令停炮,然后再说:“大人,千真万确是我部龚将军。若有差错,末将甘受军法。”

马林感到丢了面子,仍在没理找理:“虽说你已认准是龚念遂,焉知他不是投降后再来诈取我大营,我们不能轻信。”

龚念遂已到营门前:“马大人,我部已遭努酋击溃,杜大人阵亡,我等杀出重围,请快开营门。”

麻岩就要打开营门,马林急忙制止:“不可。”

“大人,既是自己人,好不容易逃得性命,还不快些接进营中歇息。”麻岩又要开营门。

“靠后。”马林斥责道,“你懂什么?自古兵不厌诈,杜大人全军尽没,为何单单龚念遂得以保全?谁能保姓龚的没有卖身努酋?”

“难道就将我们的弟兄拒之门外,这几千人马到来,也增强我方实力,何乐不为呢!”

马林不再理睬麻岩,而是对龚念遂说:“龚将军辛苦了,后金军就会来攻,本官命你速到干珲鄂谟设防,一旦努匪来攻,你从侧后袭之。”

龚念遂不肯:“马大人,我们还是合兵一处为上。”

“这是军令,不得有违。”马林语气冷峻。

龚念遂无奈,只得带兵去干珲鄂谟布防。

第二部分 准太子失宠第38节 萨尔浒血战(3)

努尔哈赤进军途中受阻于干珲鄂谟,皇太极抢先请战:“父汗,让儿臣消灭这股残兵。”“你?”努尔哈赤总是不想让皇太极上阵,他担心万一有个闪失。

“父汗,给儿臣一千马军即可,您可先带大队人马去尚间崖。”皇太极意欲自立战功。

努尔哈赤不愿让皇太极涉险:“敌军至少有四五千之众,你何苦单骑冒险,我军大兵压上,一鼓荡平就是。”

汗王一声令下,一万马军冲上。龚念遂的残军原本已是惊弓之鸟,哪里经得数倍于己的骑兵冲杀,真个是一触即溃。皇太极更是一马当先,紧咬住龚念遂不放,不出二十回合,将龚念遂劈落马下,这四千明军转眼间即被后金军收拾殆尽。努尔哈赤获胜后,不容部队稍作喘息,即率队向尚间崖疾进。

代善也欲在大战中表现自己,以增加父汗的好感。他自告奋勇:“父汗,马林分兵两处,潘宗颜一支在斐芬山,儿臣愿领兵两旗人马将其消灭,父汗带六旗兵将足以吃掉马林主力。”

努尔哈赤已尝到合兵分击战术的甜头:“不然,我军以绝对优势各个吃掉数量居于劣势之敌,此举甚为有效,何必分兵分击。先吃掉马林一部,再吃潘宗颜不迟。”后金军按努尔哈赤战略部署,八旗联动全攻尚间崖。

马林在尚间崖加紧布防,副将麻岩已发觉到明军的策略失误,对马林提议说:“大人,后金军势大,且又善战,我军这样分散,难免被逐个吃掉,应立即合兵一处与之决战。”

“分兵合击方略是杨镐大帅所定,且由兵部认可,我有何职权改更?”马林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

麻岩不甘失败:“大人,全军的事我们管不了,自家的事尚可做主。这尚间崖地势利守,应飞马传令于潘宗颜大人,要他立刻回军合兵。再疾令两千叶赫军迅速赶到,三军合一,兵力也有两万两千。凭借有利地形和强大的火炮,足可抵御三天。杨镐大帅再将东路、南路两军人马齐集,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定可大败后金。”应该说,麻岩整个设想是相当正确的,明军如若真的按他的想法重新集结,那么这场萨尔浒大战可能就是另一种结局,整个中国历史也将要重写。然而可悲的是,麻岩不是统帅。

马林叹口气,没有回答。

“大人,时不我待,应抓紧时间哪!”

“麻将军,且莫说你的主张就对,就算你正确,我派人传信就能改变杨镐大帅的主意吗?再者说,他得不到兵部授权敢擅作主张吗。”马林还是叹气,“一切都是命,只能是凭天由命了。”

麻岩不甘败亡,继续劝说:“大人,杨大帅那里做不得主,调动潘宗颜与叶赫军总可办到,应派人飞马传信哪!”

马林一副为难样子:“大敌当前,谁不明哲保身,信使之命未必管用。为今之计,只有本官亲往,严令两军即刻来合兵。”

麻岩甚为意外:“大人,这何需您亲往,再说后金军说不定就会到来,这大军无主怎行?”

“这里暂由你指挥,我快去快回。”马林说罢,带着几十亲信骑卫匆匆走了。路上,马林带人径向西行,随从问道:“大人,斐芬山在东北方向,这岂不是走反了?”

马林满面悲戚:“你晓得什么,我们这是返回沈阳城。”

“那,这不是临阵脱逃吗?”随从感到不可理喻,“尚间崖的部队不要了,整个北路军谁来统辖?”

“现在顾不了那么许多了。”马林催马加鞭,“此战我军必败无疑,两万人马,怎敌后金六万大军。尔等随我多年,不忍叫你等惨死在此,才带你们及早逃生,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马林带亲信穿山野小路,火速离开了战场。

麻岩久等马林不见归来,只得自己部署防御。未及将火炮布好,后金军已冲杀过来。努尔哈赤在后观战,代善、皇太极、阿敏、莽古尔泰分别领兵往尚间崖发起冲锋。麻岩急令大炮轰击,后金军即以箭雨回敬。由于地势复杂,明军火炮威力大减,虽然不断有人倒下,但后金军无一敢退缩。特别是四大贝勒冲杀在前,兵将无不奋勇。四路人马很快杀入明军阵地,双方交手厮杀。后金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明军立刻不支。

潘宗颜在斐芬山听见尚间崖方向炮声隆隆,知是那里发生激战。部将来问:“大人,马大人那里遭到攻击,我们出兵增援吧?”

“我们离开这阵地,还不是等于肥肉送到敌人口中。”

“潘大人,分兵之时马大人可是交待过,哪里一遭攻击,我们即要出兵敌后,以形成夹击之势。”部将说道,“若不出援,马大人岂能轻饶。”

潘宗颜哪肯送死:“现在顾不了许多了,我们且抢修工事,保住自己阵地要紧。”

斐芬山的明军,在潘宗颜督促下,抓紧赶修工事,加固阵地。

尚间崖的战事愈发惨烈,麻岩在与皇太极苦战三十多回合后,带着十数处伤口倒在阵地上。尚间崖的明军大部被杀,只有不到一千人分散逃出,侥幸留得性命。收拾了尚间崖的明军,努尔哈赤趁热打铁,又马不停蹄转向斐芬山。潘宗颜在大营四周以战车环护,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见后金军逼近,明军枪炮齐发。后金军连战连捷,气势正盛,根本不避炮火,铁骑猛冲,只一个冲锋,即与战车阵接手。六万大军,对付毫无信念的不足一万明军,势如催枯拉朽一般。潘宗颜意欲坚守一天的愿望,不足一刻钟便已破灭。他本人也在代善的大刀下人头落地,至此,斐芬山的明军不复存在。随后跟进的叶赫两千马步军,获悉马林已全军覆没,掉头即逃。也不再同杨镐联系,径自回转叶赫去了。

尚间崖处还在打扫战场,代善找到努尔哈赤请战:“父汗,马林路明军业已就歼,儿臣请求即刻领兵去迎战刘铤之东路明军。”他见努尔哈赤几战都是马不停蹄,料定就会趁势痛击刘铤,主动请战,以讨取父汗欢心。

谁料努尔哈赤此番心情有变:“连续作战,兵将疲惫已极,今夜收兵安营休整,明日再战不迟。”

代善还欲抢功:“父汗,儿臣不觉疲累,愿先行一步。”

“不可,”努尔哈赤反对,“即或你不累,亦当爱惜士卒。”

代善讨个没趣,只得随大军就地扎营。

全军刚刚用过晚饭,探马飞骑来报,刘铤部已攻陷牛毛寨,进入后金境内三百余里,而且攻势甚锐,锋头直指马家寨。代善获悉军情紧迫又来请战,努尔哈赤见代善过于积极,内心颇有疑问,决定派扈尔汉领马军一千先行奇_…_書*…*网…QISuu。cOm,连夜立即出发,去迎战刘铤。代善屡次请战不允,心中有些愤愤然,脸上也显出不欢气。这些努尔哈赤岂能看不出。

次日清晨,全军早早用过早饭。大家以为全军就要开拔,岂料努尔哈赤仍是按兵不动。又有探马报来紧急军情,刘铤又占领了马家寨,继续深入向赫图阿拉挺进。代善、皇太极等人都围拢过来,听候努尔哈赤派遣。努尔哈赤仍未下令全军开拔,而是传令阿敏带一千马军为二队先行。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努尔哈赤又命莽古尔泰点领两千马军为第三队,往瓦尔咯什方向迎击刘铤明军。

飞骑探马又有边报,言道刘铤大军不知何故逗留不前。努尔哈赤与后金文武大臣都甚为奇怪,刘铤本来势如破竹,理当长驱直入才是,为何突然止步呢?正自费猜疑,探马又报,南路李如柏大军已过鸦鹘关,对都城赫图阿拉构成了威胁。众将纷纷请求领兵去迎战,以确保都城安全。努尔哈赤并不惊慌,他料明军谁也不会孤军深入,也就不敢轻装疾进。他不肯改变业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合兵分击战术,只派马古达领四千人马去南路堵截李如柏,要其只守不攻。等他的八旗大军歼灭刘铤之后,再回军全力围歼李如柏。

代善见自己总也派不上用场,又沉不住气了:“父汗,众将俱已领兵出战,我身为大贝勒,总不能作壁上观哪!”

“代善,为父有一重任与你。”努尔哈赤觉得应让代善出马了,“刘铤一军的军情始终不明,给你二十精兵快马,速去将东路明军虚实打探清楚。”

“儿臣遵命。”代善此行,应该说是有风险的,但他确实不曾计较,高高兴兴受命去了。

皇太极便也坐不住了:“父汗,儿臣不上前线,实觉脸上无光。”

努尔哈赤还是出于保护皇太极的心理:“在我身边,也有你的大仗可打,须知那刘铤不是省油的灯。”

皇太极感受到父汗的疼爱,发誓在战斗中要勇猛冲杀,以不负父汗的厚爱。

刘铤的东路军,兵力约为两万人,再加上朝鲜援军,总兵力达到三万。他们十九日从宽甸即已先行出发,虽说此路险峻难行,但每日行军八十里是不在话下的。刘铤于二十三日赶回本部后,行军速度反倒更慢了。一是他与杨镐呕气,二是他担心另外三路不能同时齐头并进,自己进展太快,莫再陷入后金重兵包围之中。所以在一路顺利地攻占十数个村寨后,刘铤竟又停止不前了。假若他能全速推进,在努尔哈赤与马林部激战时,他就可以攻占赫图阿拉城了,那么这场关系到明清两个王朝命运的决战,就将是另外一种结局了。可惜的是,刘铤未能真心为大明效忠。刘铤这样做的结果,不只是大明王朝的悲剧,也为他个人演绎了一场苍凉的悲剧。

第二部分 准太子失宠第39节 飞马夺开原(1)

稍稍沉寂了一夜的战场,又迎来了一个充满血腥的黎明。河滩里山坡上,横七竖八地遗弃着后金军几十具尸体,这是刘铤的杰作,也是明军此次出征难得的胜利成果。地处深河村的明军大营依然静悄悄,明军还都在熟睡之中。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何况刘铤又是见过大战阵的人,他根本未把后金放在眼里。但他不肯全速推进,他要看其他几路明军的进展情况,他不愿让杨镐在沈阳轻易地坐享战功。这是三月三日的清晨,是决定此后明清命运的萨尔浒大战的间歇。谁能料到,这短暂的宁静和平,却孕育着更大更残酷的激战。

扈尔汉的后金军一千马军,在上午到达深河与刘铤的明军相遇。扈尔汉按理应扎下营盘,等待后续部队。可他见到面前同胞的尸体,不由得火气顿时升腾。因为开战以来明军都是一触即溃,扈尔汉也就轻敌了。他挟连战连捷之威,竟率部下一千马军,杀入了十倍于己的明营。刘铤没想到后金军敢来冲营,提刀上马接战,他手中的镔铁刀重有一百二十斤,挥舞起来快如风旋若飞,几个回合后扈尔汉即不敌,败退出明营。刘铤领马军数千追击,后金军被斩杀数百。恰值阿敏的第二队到达,接应了扈尔汉,刘铤并不与阿敏恋战,收兵回营去了。

努尔哈赤大军到后,代善也哨探后归队,后金军各路人马会合,兵力又达五万五千之众。努尔哈赤获悉刘铤占了便宜,甚为恼怒,决定立即发动进攻。代善为左翼,皇太极为右翼,各带两旗兵马向明营冲杀过去。但刘铤坚守不出,只以火炮羽箭拒之,后金军伤亡较大,终未能突入明营。努尔哈赤见六次冲锋未果,反而伤亡逾千,下令停止进攻。

面对刘铤的固守,后金的文武大臣束手无策。努尔哈赤未免焦躁,因为李如柏的南路军还在向赫图阿拉挺进,他必须尽快消灭刘铤的东路军,好抽身回去围攻李如柏。

皇太极见状说:“我们何不调遣刘铤出战?”

代善撇嘴:“刘铤他会听你的?”

皇太极不理睬他,而是向父汗说:“儿臣有一计,请父汗斟酌。”

努尔哈赤对皇太极一向重视:“你且讲来。”

皇太极叫过范文程:“请先生呈与大汗。”

范文程取出一支镏金令箭递上:“汗王过目。”

努尔哈赤拿在手中有些茫然:“这是何意?”

“父汗,这是杜松的亲持令箭,各路明军以此协调行动。”皇太极讲道,“我们可以用它做文章,派人持令箭去见刘铤,要他出兵。”

“这倒是个办法。”努尔哈赤又问,“只是这持箭人难寻,非汉人不可,且又得伶牙俐齿言语不能稍有破绽。”

范文程主动请缨:“大汗,微臣愿往。”

“你,”努尔哈赤犹疑着说,“倒是合适的人选,可你想过没有,万一为刘铤看破,即有性命之忧。”

“微臣蒙汗王重用,寸功未立,今正用人之时,明营便是龙潭虎穴,我也要闯一闯。”范文程又言道,“万一不测,亦心甘情愿。”

皇太极赞同:“父汗,此事关系到后金命运,范先生足智多谋,谅也无妨。”

“好吧。”努尔哈赤认可了,“遍观帐下,确无他人可当此重任,范先生千万保重。”

“汗王但放宽心,微臣自会相机行事。”范文程下去换了装束,由扈尔汉护送到刘铤大营后面,他便自行去了明营。

刘铤获悉杜松派人来传信,他正急于知晓各路明军情况,立即在大帐与范文程相见。不等范文程拜毕,他即急不可耐地问:“杜大人人马现在到了何处,另两路人马可有消息?”

“启禀刘大人,天朝三路大军势如破竹,进展顺利,斩俘甚众。”范文程说,“杜大人请您迅速前进,也好在赫图阿拉城下会师。”

刘铤一听便有些坐不住了,因为自己这路军马也是一路胜利,他认定后金军无力抵抗,惟恐别人占先抢了头功,便有立即进军之意。但身为大将,还是多了个心眼:“你为杜大人传话有何凭证,焉知你不是假冒?”

范文程取出令箭递上:“大人请看,有此令箭为证。”

刘铤接过,翻过来掉过去验看无误,但他还是不肯轻信:“为何不发炮联系?”

“相距甚远,三里一炮担心万一有误,还不如飞骑传信稳妥。”范文程自是问不倒。

刘铤突然撂下脸来:“你家大人是一路统帅,刘某也是一路统帅,用令箭传我,不是拿我当成杜松的部将吗?真是岂有此理!”

范文程毫不惊慌:“刘大人,是我家杜大人言道,与您交谊颇厚,恐您失去立功时机,这才派小人报信。至于进军与否,大人自作主张。小人把信送到,就可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