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门关转了一圈之后,他立刻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时节要想活得好,就必须得早出手,并且他还为这件事担着那么大的秘密呢。
是以没过多久他就在安静祥和的气氛中悠悠睡去,并且还做了个升官发财的美梦。
而此时的李保则是在睡梦中不自觉的打了个喷嚏,吓得谁在一侧的青岚立刻紧张的张开了眼睛,盯着李保看了一阵后,确认他没有伤风后,方才再次睡去。
三月的长安在一片阴霾之中,慢慢迎来了文德元年,皇帝改元或许是在昭示着什么,不过又有几人能够明了?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二章 内外博弈()
第三百九十二章长安的天空
文徳元年(公元888年)改元来的比往年要晚一些。那是因为皇帝因为落水受了惊吓,精神状态,再加上这些年东奔西走担惊受怕落下了病根,如今受了惊吓隐疾爆发。是以宫中的内长侍们谏言改元,为皇帝冲喜并以此祈求新年新气象。
但是改元并没有能为皇帝带来好运,皇帝的病情反而更重了。同时内常侍们和政事堂的相公们也因为皇帝的病情而紧张起来。同时针对此次导致皇帝落水的调查活动也立刻提上了诸位高官的案头。
这件事本应该是皇帝点头是否开展调查,但是如今皇帝缠绵病榻无法理事。所以各位高官们就越俎代庖的开始会议了。
内外大臣同时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并不多,虽然各位高官都是经常一起上朝但是他们分属不同集团利益冲突是以交集并不多。
自咸通朝以来内外大臣在皇城之内的地位已经开始了不平衡,宦官在皇城之内的地位与话语权也是越来越重,但是到了僖宗一朝后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
由于秦王李保的异军突起使得长安城内内外大臣之间的平衡再次恢复了对等。是以此时以政事堂杨严、郑畋为首的外臣在诸多内常侍面前底气十足。
而以神策军左右中尉西门匡范、吴一品以及枢密院左右使田令禹、牛思勖,閤门使刘季述宣徽院南北院使西门思恭、韩复渠等人齐集皇城政事堂内。
众人齐集就此次皇帝落水事件展开正式的商谈。不过杨严、郑畋都没有开口反而是新任礼部侍郎的赵志钊先开口了。他一开口就把皇帝落水事件定性为阴谋事件。同时他还有意无意的点出寿王李杰和这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
赵志钊的话一说完,众人就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不过吴一品却是保持了沉默。
吴一品这些年来虽然官职越升越高但是这些年来他也越来越认识到秦王李保的厉害。一个深宫皇子到了今日已经成了足以动摇整个天下的人物。天下藩镇何其多但是真正能够左右天下形式的却真不多。
西门匡范兄弟因为田令孜的身亡他们的权柄也渐渐加重,这些年来长安城内他们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但是他们却没能攀上秦王李保的关系。
反倒是閤门使刘季述这些年来一直都在跟秦王李保手下的胡三宝联系。吴一品虽然担任了神策军中尉,但是如今长安城内的神策军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自从田令孜身死神策军的编制一直没有招募新兵。
同时长安城内的驻军全都是威远军,而威远军的指挥使都是杨严和郑畋的人,他们说话有底气的原因就在于比。
这次召开会议的原因就是由于皇帝因为意外落水是否追查而召开的。但是赵志钊近年来一直都以秦王心腹自居。他刚才一番话已经表明了态度,如今以政事堂三位相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来为此事站台,那这件事情基本已经可以断定乃是出于秦王的授意了。
这个时候以秦王李保的实力和威望想要整到十六王宅的小小寿王,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吴一品想到这里他隐隐感觉到了隐藏在这件事之中的一丝蹊跷,难道这不是秦王李保的意思,而是这些人想要讨秦王的欢心而特意整出来的这出?
吴一品盯着闭目养神的郑畋还有一直都在和赵志钊商议的杨严,吴一品又有点不确定了,毕竟猜测只能是猜测并不能改变事情的本质。若是自己猜测错误那时候就是吴一品自断生路了。秦王李保只要一声令下他吴一品的官职立刻就会不保了。他吴一品这些年来能够步步高升就是依靠他的左右逢源。
如今内臣们没有了神策军这一依仗,他们就成了砧板上的肉,要杀要砍都是随别人高兴不高兴了。吴一品在皇城中混了一辈子,他可不想临老突然成了仰人鼻息过日子的软脚虫。
自己如今不管如何也是神策军中尉,右六军观军容使。这个职位已经是内官的顶峰了,秦王再怎么强横也不能在皇城内这般霸道。
皇城内自由皇城的规矩,秦王也不能免俗,是以吴一品想到这里后立刻打定了主意。作为内常侍之首的吴一品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这声咳嗽虽然轻但是却把方才嗡嗡声不停歇的政事堂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他几位内常侍立刻交换了眼色,他们都心领神会了。
同时一直闭目养神的郑畋也睁开眼,看着几位内常侍的眼神交流。他立刻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意。
吴一品和其他几位内常侍达成一致后立刻开口道:“诸位同僚此刻应该都已经知道了,此次官家落水,实在是我大唐之不幸也,某也深感遗憾。同时官家龙体欠安,诸位同僚为官家的健康感到忧心也是正常。但是方才赵相公话中的意思,寿王乃是这件事的幕后黑手,这个猜想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某作为大唐的官员同时是皇城内常侍,某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寿王乃是官家同母共胞的至亲兄弟,怎么能去谋害官家?”
吴一品话音一落,西门匡范和西门思恭两兄弟立刻就点头称是,田令禹和宣徽北院使韩复渠则是保持沉默,而作为閤门使的刘季述立刻反讥道:“若按照吴中尉的说法古往今来那么多为了皇权争权夺利的史实都是假的了?某虽然学识浅薄但也知道本朝太宗则天圣后两位明君为了大唐皇权的延续不惜以诛杀至亲而名留史册。如若不然某等大唐能有三百年的江山鼎盛,万邦来朝?”
刘季述的反讥想当犀利,但是他举的例子却不恰当。太宗杀兄诛弟,则天圣后则是为了皇位不惜逼死嫡子。并且阴谋诡计方才当了十余年大周的女皇帝。
虽然不恰当但是话中的意思却到位了,你吴一品说寿王乃是顾念亲情的好兄弟,但是大家都知道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亲情在皇城内只是一个笑谈。
翻遍史书每一位名留青史的明君圣帝无一不是心黑手辣之辈,并且他们都是以功业为重,亲情人伦在他们眼中绝对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而寿王人品如何,众人都是知道的,寿王虽然长的器宇轩昂但是他的个性却是有点刚愎自用,性格不甚坚韧。
众人之所以认为寿王不堪重任乃是因为几年前寿王在渭水边被当时仍为吉王的戏弄后,不堪折辱立刻到了芙蓉园那里大闹一番反被一群戏子教训的事情广为流传。一时之间长安城内人人都知道了寿王的糗事。
而寿王在皇帝落水事件中是否有牵涉,就要看在场诸位大佬之间的博弈了。而诸位大佬对于寿王的死活他们丝毫不放在心上。毕竟一个宗室亲王死活都无关紧要,这其中重要的是内臣和外臣在这件事情上谁来掌握主动权的问题。
吴一品他们在召开这次会议之前已经有过沟通,所以今日吴一品咳嗽就是在给其他宦官信号。
宦官大佬之间的默契在人老成精的郑畋和杨严看来绝对是洞若观火。不过他们在这件事上面不好开口。若是他们两人都点头赞成那寿王的命就算是寄在了利刃之下,随时可以砍下了。
就是因为郑畋杨严二人避嫌所以这次会议就只能靠赵志钊和刘季述来使劲了。
吴一品等人想要的主动权和潜藏在心里深处的恐惧使得他们必须在这件事情上同外臣整顿主动权。
是以为了宦官们的利益,西门思恭不能再隐忍了,他开口道:“诸位同僚既然就这件事存有疑问,那么某认为就应该展开调查,若能够查清真想,那么诸位都能安心。某等也算是为官家尽忠了。”
西门思恭如此说,让刘季述和赵志钊稍感意外,于是赵志钊立刻点头道:“西门使君所言乃是老成持重之言,堪称某等之楷模。既然诸位都赞同了,那么某就向杨相公郑相公以及诸位使君请缨”
“岂慢,赵相公如今政务繁忙,这件事又事关重大,是以某认为调查这件事的主官人选还得再思量一番。”
吴一品听到赵志钊的话后立刻出声打断了他,内臣想要争夺话语权,也得有策略的去争,宦官们在是否调查一事上先行让步,那接下来的主持调查的主官人员就得由内臣说了算了。不然内臣就得和外臣们在这件事上磨叽。
赵志钊想了一会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郑畋和杨严自然更明白。是以郑畋立刻投桃报李说道:“嗯,吴使君说的有道理,既然这样吴使君就说说谁比较合适,让咱们大家伙一起参详一番如何?”
吴一品听了郑畋的话后心中立刻骂道:老狐狸,不过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他一定要好好珍惜。
于是他立刻接着说道:“郑相公此言正理,某觉得刑部侍郎韦世康不错,诸位同僚觉得如何?”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三章 秦王回京了()
“哦,韦侍郎年轻有为干劲充足,应该可以胜任调查这次事件的主官人选了。道。
西门思恭的话立刻引得西门匡范等人的人赞同,但是田令禹和韩复渠仍然紧闭着双唇,不言不语。
赵志钊看了看含笑不语的郑畋和杨严,然后他开口道:“韦侍郎干劲充足,年轻有为但是却是有些太过年轻,这件事关系重大,应该找个老成持重的官员担任才行。”
赵志钊的话,立刻引得政事堂的其他宰相的点头附和,大家纷纷表示韦侍郎确实太年轻了。
吴一品不死心,他继续说道:“吏部尚书,平章事韦昭度老成持重,经验丰富。”
韦昭度就坐在赵志钊身边,他一听立刻头摇的像拨浪鼓,推辞道:“哎呀,这件事某实在是胜任不了啊,再说某这段时间老是感到精神不济,早就想告老还乡了,只是如今官家圣体不安才没有成行。吴中尉就饶了某吧。”
“哼,不识抬举!”吴一品低声道。
这个时节长安城内宦官的权威早已经随着神策军军权的丢失而逐渐降低了。韦昭度再傻也知道这种关键问题上站位不明将会招致什么祸患。当然他也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应该挑明自己的立场才行。
于是韦昭度接口道:“吴中尉说话要自重,某不管怎么说也是政事堂宰相,咱们同为官家办事,你不过做了神策军中尉,就敢如此轻视某吗?”
韦昭度的话说的铿锵有力,比之刚才的窝囊猥琐简直有天壤之别。是以政事堂内众人都被这个韦昭度的反差惊住了。
赵志钊看着一脸小胡子的韦昭度,心想这厮好会表演啊。不过既然韦昭度已经同宦官们划清了界限,那么自己就该表示欢迎。
毕竟韦昭度这些年来一直都很矜持,仗着京兆韦氏的权威和人脉,韦氏虽然不能说是长安中的大姓,但也不比一些衰落的大家族差多少。不过今日他被逼同宦官们划清界限,这表明秦王的力量和影响力在与日俱增。
赵志钊笑了笑,继续说道:“韦相公言重了,吴中尉一时口误罢了,不打紧。再说咱们今日乃是为了议事不是为了吵架,所以大家伙还是回到商议的事情上来吧。另外吴中尉也要言辞,今时不比往日政事堂宰相的尊严不容侵犯!”
赵志钊最后一句十分点题,也让其他的宦官们十分震惊。这个赵志钊,秦王的走狗这是在向某等示威吗?
吴一品看向西门匡范又看了看西门思恭,他从西门兄弟眼中看到了震惊和胆怯,这对兄弟果然不是成大事的材料。
以长安城内西门家族的威望和人脉,岂能这样惧怕那个秦王?再说秦王远在襄阳,这边只是他的几个走狗,就把你们吓成这样,当真是竖子不足为谋吔。
不过吴一品也知道自己抗不了多久,秦王是什么样的人,他比谁都清楚,这个短短数年间不声不响就拉起一直强盛的武装力量,比什么都有威慑力。
吴一品还想再最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争取一下,于是他看着郑畋道:“既然某等提议的人选不合适,不若郑相公说说你心中的人选。”
郑畋哈哈一笑道:“今日这件事,某本不想来,但是赵相公硬拉着某来参与,今日某的意见就是不要再说了,不若某先行回去吧,你们诸位商议着。”
郑畋的话,让在场的众人更加惊奇了,郑畋这个老狐狸在玩什把戏?
他的意思是不愿意参与这件事?难道这件事都是赵志钊在搞鬼?
是以吴一品等人立刻兴奋起来,这是个好机会,只要郑畋一走,大家伙立刻联手对付赵志钊。他虽然也是政事堂宰相,但是毕竟资历浅没什么威望。只要己方诸人团结一致必能压制住这个赵志钊。
不过郑畋起身离去的时候,杨严也起身道:“哎呀,年岁大了,人就不行了,这刚做了一会就腰酸腿疼个没完,既然郑相公走了,某也走吧。这件事啊,某的意思是查一定要查,但是主持调查这案件的人选呢,还需要诸位再商定。”
说罢,杨严起身离开了政事堂。登时,整个政事堂都安静了。
赵志钊并没有因为郑杨二人离开而心生胆怯,毕竟他也是政事堂的宰相了,而且他又当了那么多年的京兆尹,早已经练就了比较过硬的心理素质。
吴一品等人幸灾乐祸的看着赵志钊,不过赵志钊并不胆怯,他继续开口说道:“既然两位相公已经走了,某等自该为官家办事,大家伙都说说自己的观点吧。”
赵志钊说完,宦官诸人齐齐哄笑起来,赵志钊不明所以的问道:“诸位为何发笑?”
“某等自是笑你不知天高地厚,笑你白痴。”西门思恭说道。
“你们真是无知啊,知道为何郑、杨两位相公为何要出去?”
你们这些腌竖只知道争权夺利,而且还特别孤陋寡闻,郑杨二位相公同时出去这明显是有事情要做啊。
“你们都只知道傻笑,却不知你们都被蒙在鼓里呢,你们不知道吧,秦王殿下已经回来了。”
“什么,秦王回来了?”吴一品不敢置信的说道。
西门匡范和西门思恭两兄弟眼中的胆怯更胜,他们俩都忍不住发起了抖。
几个宦官大佬立刻被秦王回到长安了这件事震惊的无以复加,秦王悄没声息的回到了长安,他来这里所为何事?
“秦王殿下什么时候回京的?”田令禹笑着问道。
“秦王殿下就在今日早上回到京城的,不过这件事还是机密,诸位不要泄露出去啊!”
赵志钊说的轻松,带着笑意,他在想着众人炫耀自己的优越感,看看秦王殿下回来,某一早就知道了,而你们这些家伙各个都被蒙在鼓里,方才你们的表现自有人把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告诉给秦王殿下知道。
韦昭度则是心中一松,他今日得罪了吴一品,正愁没法缓和呢,不想秦王已经到了长安,这个时候秦王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大唐的国运和各地藩镇。他此时秘密回京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皇位。
想到这里韦昭度立刻惊出了一身冷汗,秦王这是要借机篡位?自己该怎么办,是要为官家尽忠还是明哲保身?
不过韦昭度想了一会立刻明白了过来,秦王若是想要称帝早就做了,但是这些年来他在渭州发展的风生水起,势力一日日膨胀,官家更是对秦王言听计从。是以他没必要犯了众怒的去篡位啊。
那么秦王此来纯粹是为了探望皇帝?若真是这样,韦昭度对秦王李保的观感顿时更加深刻混乱了。世人常说,皇家无亲情,这个秦王李保当真是个异类。
秦王李保秘密回京的消息是个炸弹,众人被炸翻之后,立刻想到了此时这个会议再开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件事做还是不做都不如秦王殿下一言决之更加高效。
虽说赵志钊这些年来一直标榜自己是秦王的手下,但是他却没有进入秦王的核心圈子,他在这里侃侃而谈不过是自说自话,一是炫耀一是为了解嘲。
但是秦王回京只为官家,实在让人费解,不过閤门使刘季述在这件事情上居然也能做到没有露出任何风声,这些人当真不简单。
吴一品此刻更想见到李保,毕竟他和李保还是有些交情的,但是西门家兄弟二人和秦王没有私交,那么他们在秦王在京城期间能不能得到秦王的接见那还是两说的事情了。是以西门兄弟二人立刻向吴一品投去了祈求的眼光。
吴一品明白他们的意思,但是他很想告诉西门兄弟,他也想找个人为他牵线搭桥,尽快进到秦王殿下,没见面不一定能把准秦王的心思。只有见面了才方便从秦王的口中探听到他的一些想法和观感。
是以吴一品突然对着赵志钊笑着道:“赵相公既然秦王殿下已经回京,不若赵相公为某给秦王殿下,就说某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见到大王了,很是想念大王,希望能够尽快同大王叙旧畅谈。”
“嗯,好吧,某记下来,等见到大王某一定转告大王。”
“如此就有劳赵相公了。”吴一品笑咪咪的看着赵志钊说道。
赵志钊看着老太监那邹成一团密布老人斑的脸,心中不觉有些反胃,但是他还是忍住了。他开口道:“吴中尉觉得还有那些官吏合适做此次调查的主官?”
“哦,某觉得这件事既然是赵相公提议的,不若赵相公你”
“孤觉得,不若让京兆尹张全义主理调查此事,如何?”
“秦王殿下来了,”赵志钊惊喜的道。
“秦王李保来了,他来干什么?”西门兄弟在互相惊讶的表情中看到了浓郁的恐惧,这个秦王不会是来篡位的吧。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