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了许久,众人基本议论完毕,郑畋看了看李保,他开口道:“六郎列出这四个地方,想必六郎已经有了中意的地方,不知是哪里,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最中意的乃是襄阳,不知道众位觉得如何?”
李保说完,郑畋和杨严互相对望,他们眼中都有些失望,杨严捻须说道:“某和郑相商议后觉得洛阳最为合适而襄阳也是不错,不过毕竟人心思稳,若是贸然迁都襄阳只怕大唐国祚堪忧啊。”
杨严的话代表了众人的心声,大唐的境地中枢的威权基本已经荡然无存了,若是再把大唐的国都改换了,那大唐在民众心中的影响和认同感只会降的更加低了。
从古到今迁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迁都之路不亚于一场大规模的政变,对王朝和国民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深刻。远的不说,就说原来历史上朱温做大后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当时上至天子昭宗下至黎民百姓全都嚎哭不止,从长安到洛阳沿途的民众死伤无数,堪称悲惨之路。
而作为李保的迁都方略他也不会急功冒进的,这迁都之事须得缓缓行之,毕竟李保知道历史发展的大势,江南地区以后会越来越发达,而长江水道也因为黄河水患越来越频繁而得以发展迅猛。
另外日后的大航海时代也越来越发达,把都城建在长江边上也是未雨绸缪十分必要。另外襄阳距离蜀中也近一些,也更符合经济腹地和辐射圈的概念。
但是这些都不是李保可以用来说服郑畋和杨严的因素,他必须从更高的角度来说服他们,“襄阳比洛阳更加适合的原因就是因为襄阳是一个干净的地域,如此一来就可以割断原来大唐的王公和贵族的拖累和牵制。
长安和洛阳是大唐的王都,所以关中及三辅遍布王公贵族的封邑,而李保出现后,黄巢匪乱对于王公百官的屠戮并没有实现,反而他们都活的好好的。这样一来,关中地区他们势力还存在着。
李保带领的渭州集团大都是底层上来的,他们富有朝气,但却缺乏社会基础,日后李保开拓进取后,势必要产生新的贵族集团,他们势必要和旧有的贵族阶层产生冲突,所以李保为长远计也是要选择襄阳作为新都城。
郑畋和杨严听了李保的理由后,他们沉默了,思虑良久,他们艰难的点了点头,毕竟李保所说的话关系着新生的渭州集团和大唐的新生,他们必须要站在李保的角度看待问题。
于是迁都之议到此形成了决议,而要把襄阳作为新都城所要做的事情,首要一条就是得先把襄阳夺过来。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快人心()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襄阳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
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州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州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
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州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州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阳“南船北马”、交通便利的繁荣景象。
襄阳(襄州)是山南东道的节度府衙治所,光启二年的时候襄州及山南东道却不在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治理之下,因为在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秦宗权遣手下将领赵德湮攻陷了襄州,进而一举占领了除去金、商二州之外的山南东道全境。
然而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立刻逃奔成都的田令孜,因而秦宗权此时功劳甚大加之其刚刚反正,所以田令孜对赵德湮的行为予以默认,因此秦宗权立刻表举赵德湮为山南东道留后。
如今秦宗权已经在蔡州称帝造反,山南东道完全可以收复回来了,但是如今渭州军大都在休整,李保也不打算动用渭州军去收复山南东道。
除去渭州军外,李保如今手上富余的军事力量就是在西北域抓拿田令孜和西北诸镇俘虏的随驾军和藩镇军队,将近六万多人。
如今这些军队的整训基本已经结束了,这些精壮军卒该怎么整编李保还没有拿定主意,毕竟渭州军已经有了五万多人,若是全都编入渭州军,对于渭州来说这负担未免过大。
于是这些富余出来的军队要给与什么番号,李保颇有些踌躇。于是他趁着众人都在,他就接着把他的难题提了出来。
“六郎想扩编军队?”杨严听到这里他的眉毛下意识的皱了起来,这如今的中枢缺钱如同缺血一样,他实在想不出该怎么供养那么多人的一支军队,田令孜之所以垮台就是因为他没钱供养手下的随驾军和神策军。
不得已把手伸向了河中王重荣的盐池,田令孜平日骄横惯了,浑然记不得“夺人财路就是杀人父母”这句古谚的含义了。李保虽然生财有道,但是供养六万人的军队一年就要耗费钱物达到一百八十万贯。这个负担如此之大,他实在是没有信心。
李保看着杨严紧皱的眉头,他哈哈一笑道:“杨师不要担心,这钱财嘛,咱们还是有的,你不记得咱们在这皇城之内还存有百万贯资产呢。”
李保一说,杨严登时醒悟,当年黄巢兵临城下田令孜带着皇帝和少数宗亲逃奔蜀中,国库内还留着当年的财赋,李保虽然尽量运送,但是还是在长安城内遗留了百万贯的财赋没有带走,如今再回长安,这些财赋就可以挖掘出来使用了。
想到这里,众人的都不由的开怀大笑起来,这个六郎想的真是深远。既然如今手中有了钱财,起码这第一年的军饷和粮草都有了着落。只要新军组建成功,打下了地盘,日后供养起来就轻松多了。
但是如今长安城内,西门兄弟和吴一品手下控制着数量不少的神策军,李保想要组建新军就不好和神策军混为一谈了,必须另立番号了。
“既然大王要和神策军区分开来,那完全可以用当年镇守长安功勋最为卓著的威远军为番号,这样外人一听番号就知道这支军队是大王的亲军。”赵志钊献策道。
“威远军?嗯,不错。赵大尹思虑周全说的不错,就用威远军了。”李保嘻嘻笑道。
而受到夸奖的赵志钊满脸笑意,这威远军说来还是张直方和张清平父子的起家之地,他们父子若是知道,重建威远军的事情是自己提的,想必对自己的观感绝对会上层楼啊。
李保想到新军用威远军的番号,而且威远军是中枢的军队序列,届时供养这支军队就可以直接动用国赋而不用他个人掏腰包,这绝对是损公利私的好办法,这也多亏了赵志钊能够想到。
至于新组建的威远军,李保决定威远军也依照渭州军的序列,先组建威远一军、二军至六军,每军一万人,这样威远军的规模就超过了渭州军了。
但是这等多事之秋,他必须快速扩充实力,至于威远六军指挥使,李保决定从渭州五只军队的副将全都抽调出来,担任威远军二军至六军的指挥使,另外他还打算单设威远军军使,至于威远军使就由张直方担任,并且张直方还担任威远一军的指挥使。这样威远军的配备基本就已经齐备了。
而随驾军中投降的王建、鹿晏弘和韩建等人全部调入渭州军中担任旅帅。威远军内的中层军官全部从渭州军中抽调,而随驾军及藩镇军中原有的将官一律罢免,在组建之后,基层军官尽数由士兵推举。
新军在渭州整训的时候就已经淘汰了一大批兵油子兵痞,这样的军队经过渭州的整训焕发了新生,李保对他们也是寄予了厚望。这支军队能否发挥出强大的实力,不光是李保就是全天下的藩镇们也在擦亮眼睛观察,毕竟吉王李保以往在渭州低调发展,少有人关注。但是黄巢匪乱一除,渭州军就在李保的带领下暴起西北域,世人眼中除了怀疑还有好奇。
如今渭州军降服的一大批乱军整训过后的实力如何,关系着渭州的军事潜力和影响力。这些曾经的赖兵油子整训的结果,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李保还需要再费心细化,不过这威远军组建必须加快进行,毕竟这山南东道和襄阳他都不在他的手里,确定了襄阳作为新的首都,他要提早进入建设布局。
想到这里,李保不觉生出感慨,时不我待啊!
说完威远军的事情,这次的会议的事项都已经商议完毕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执行了。既然重要的事情基本已经商议,李保也不想耽误太多时间。
他对着杨严和郑畋道:“接下来的重建威远军的事情,就要麻烦两位尊长按照章程上奏呈表进行。我会派人命令驻扎在凤翔张承范的虎贲军接应即将到来的新军。另外派遣去汴州助战的两个营,也从虎贲军中抽调,尽快派遣出去。”
杨严和郑畋依言各自点头,表示他们知道怎么进行。
至于徐安文还有赵志钊,李保接着说道:“徐侍郎和赵大尹当前的事情,就是尽快把田令孜解决了。”
徐安文和赵志钊听了李保的话,也立刻点头,他们知道李保对田令孜的忍耐已经到了最大限度,这个腌竖已经留不得了。
接下来几日,郑畋杨严安排好了之后,在朝会上给皇帝上了奏表,谏言如今长安防务空虚,而城内的兵卒匮乏,诚宜组建威远军以加固长安城防。并谏言,神策军军力稀松不足以卫护长安城防,故威远军理应扩军六万余。
皇帝李儇当廷允准,责令计相杨严负责此事。
同时郑畋上奏,田令孜业已招供,且罪责重大,并已看押多时,不易再留此逆贼存活矣。
皇帝听后,迟迟不决,遂罢朝。
李保听闻了朝堂上的经过后,立刻提笔写了一封书信交给胡三宝,让他送进十六王宅内。
一日后,寿王李杰觐见皇帝,李儇听闻老七前去探望,他十分高兴立刻召见了寿王李杰。兄弟二人玩乐了半晌后,李杰对着皇帝李儇说起了当年李保给懿宗皇帝说过的一个典故。
皇帝李儇听了李杰说的被大行皇帝喻为屠龙之术的杀贪官的典故后沉默许久,良久他方才对着李杰说了一句话:“朕知道阿父很坏,也知道他做了很多坏事,朝臣和百姓们都很痛恨他,但是他在朕眼中只是朕的阿父啊。”
诚然皇帝李儇很单纯但是他也不是当年那个十几岁的少年皇帝了,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和人情冷暖他也慢慢的成熟了,最终他忍痛在郑畋的奏章上批复:“可”。
光启二年四月初四风和日丽,长安城朱雀大街上人潮涌动,万人空巷。只因为这一日乃是朝廷处置大权阉田令孜的日子,所以人们早早的来到了朱雀大街,围观这个昔日的腌竖毙命的时候。
李保坐在高台上,看着汹涌的人潮还有那绞架下,跪着的田令孜。这一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昔日权倾长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田令孜,一定想不到他会这一天。
田令孜漠然的看着周围的一切,人们的唾骂和丢弃的杂物已经对他没有任何威胁和影响了,他的心已经死了。这一天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恨,恨李保恨皇帝恨寿王恨所有人,但是恨又能如何?
他抬头看了看天上,日头到达正午还有些时候,他对着身边的狱卒说道:“某想和吉王说几句话。”
狱卒看了看田令孜,又看了看高台上端坐的吉王李保,他犹疑了一会,然后果断的摇了摇头。
田令孜无奈,他往着李保的方向眼中满是怨恨,瞪了好一会。他转过了头,对着身边的刽子手道:“你知道待会怎么行刑吗?”
五大三粗的刽子手,听了田令孜的话,轻蔑的摇了摇头,他粗声粗气的说道:“你这贼阉怎么死,那是咱们吉王爷和京兆府的赵大尹来定,你只要安心就死就行了。”
“你,这混账!不管怎么说,某也是做过十二军观军容使的高位,你们竟敢这样对待某”
田令孜的话没有说完,因为那刽子手懒得听他啰嗦,他拿起一条不知道擦过什么的烂布塞到了他的嘴里。
赵志钊看看天色,午时已到,他对着身旁的李保请示了一下后,然后拿起令牌对着远处抛下,朗声说道:“时辰已到,速速行刑!”
刽子手依言,拿下了田令孜背上的木牌,然后对着田令孜犹自抖动的脖子奋力砍下。
田令孜的头颅落地,颈子鲜血直喷的一瞬间,观看的人潮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他们赞颂着,欣喜着,呼喊着。大唐帝国还有长安这一切苦难的根源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的途径和时间。长安疯狂了!
李保站在台上,看着疯狂的人潮,他悠悠的说道:“奸贼已除,大快人心!”
第三百三十六章 百万贯聘礼()
四月的长安,沉静而又萧条。
昔日繁华喧嚣的大都市,如今成了一个人烟稀少的普通城市,长安自收复以后,稀稀拉拉的聚拢着人丁。若不是中原汴州和蔡州的战乱又起,最近逃难的丁口大量到来,长安城内的丁口会更加稀少。
皇城政事堂内,杨严看着各处里坊整理的丁口数据,他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苦笑对着在场的众人道:“这突然多出来十多万丁口该怎么办啊,长安城内各处又破败不堪,而城内外各处太仓的储备也不充足。”
李保听了杨严的话,放下手中的威远军军官花名册,他呵呵微笑道:“杨师不要忧心,这些逃难的丁口很好处理,赵大尹最擅长处理这些流民问题了。你待会着人把他叫来,他会知道怎么办的。”
“六郎说的办法可是以工代赈之法?”杨严捻须问道。
“正是,如今长安各处残破不堪,这些流民正是上好的劳力,另外只要有工可做,流民能够糊口度日,他们就没精力去滋扰生事了。一举两得,岂不正好。”
“嗯,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自然好,只是咱们如今太仓储备不足,哪有那么多的粟米赈济流民啊,这一点才是某最担心的。”
“杨师的担心我已经想过了,如今咱们城内的丁口满打满算三十万人,一人一天一合算,孩童半合,孩童占三成,长安各处太仓储存的十五万斛粟米撑到五月麦收应该问题不大。再说西北域各处藩镇也有存粮只要安排好人手运输过来绝不会出乱子的。”李保胸有成竹的说道。
听到李保说的有理,杨严安心不少,他继续问道:“威远军重建进行的如何了?”
“威远军重组的事情进行的差不多了,张直方和各军主帅基本已经到位,兵卒的编练都很顺利。另外关于驻防的事情,还需要和杨师还有郑相商议一下。毕竟这段时间各处藩镇的探子都很着急咱们的布置,不能让他们太过焦心了。”
李保说的俏皮,引得众人都不禁莞尔。
长安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天下关注,重建威远军并不是大事,但是这支军队乃是吉王李保所主导的,而且这支军队的人数破天荒的达到了六万人的规模。
这等数量的军队不引得天下震动那才出奇了,毕竟藩镇们都不希望中枢强势,但是这个关头谁也不敢轻易招惹中枢。
西北域的夏州定难军乃是天下有数的强军了,在吉王手下的渭州军面前如同土鸡瓦狗,说破就破了。而夏州坚城,几通炮响城墙也就倒了,这个时节面对吉王手下的神兵利器,天下藩镇都很头疼,到底该怎么对付渭州军和吉王李保呢?
李保不管藩镇的诸侯们怎么想,他只要按着自己的步骤走就行了。
杨严听了李保的话,知道这军事上,李保主张多,他不宜过多牵涉,于是他调转话题,继续问道:“你的婚事操/办的如何了?”
杨严问到这里李保挠了挠头,“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毕竟这事我都是交给梁大娘操办的。”
“你这小子,终身大事怎么能如此粗心呢,你也该过问一下才是,再说你那乳母虽然也是个干练之人,但是她毕竟不是你的长辈,再说这件事须得有个长辈操持才好啊,不然届时郑相他们一定会心中生隙的。”
听到这里,李保满头官司,怎么把这事给忘了。不过他想找个长辈也难了,他如今乃是父母双亡之人,只有个长姐还在兴元到长安的路上呢。
他搓了搓手,然后道:“这件事我会和郑相还有岳父他们解释的,再说我阿姊也快到了,到时就让她操持好了。我年轻这些事情繁琐无比,有做的不到的,杨师多提点我哈。”
杨严看着李保笑嘻嘻的样子,心道:自己这个徒弟,虽然过去这些年来、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但是他却没有同龄人的急躁脾气,他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于与暮气,也不知道他拿来这等城府。
不过李保说的也不错,这些礼仪上的事都是繁琐小事,都是小节,他和李保还有郑相都是做大事的人,何必在乎这等小节呢。
只要六郎能够成就大事,后世史家也不会就一些小节而牵扯不清,反而会赞颂六郎豪迈大气。
想通了此节杨严放下了方才的话题,转而提起了长安城内流传甚广的八卦话题来了。“某听说,六郎要给郑家百万贯的聘礼?”
李保哈哈一笑,“杨师不要听外人瞎说,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哪里有百万贯的聘礼,此次大婚我给嫣儿和郑相交过一次底,聘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铜钱、珠玉财货外加飞钱共计五十万贯,另外兴隆钱庄和山河社的股东席位各一个,还有些有价的国债。”
杨严一听,心中暗暗一惊。这李保着实是太过豪爽了些,钱物五十万贯这是死的,但是兴隆钱庄和山河社的东主会内的席位都是固定的,每个都给了郑家一席,这两个席位的含金量岂是五十万贯就能比拟的?
再说李保如今已经掌握了西北域三十多个州郡,兴隆钱庄还有蜀中吐蕃基本已经全面开花了,每年经手的巨量钱财比之大唐的国库还有充裕。兴隆钱庄收入的乃是真金白银,发出的乃是印制的飞钱,这一进一出利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山河社除了千金楼和美丫丫两个连锁的店面外,还有河西丝路的利润,再加上龙门镖局不菲的业务量,传言山河社每年能够给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