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矮矬重生-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胜负已经是很明显了,但是拓跋焘还是要争取一下权重最高的老臣的,一是显得尊重老臣,二是想要敲板钉钉,要逼着这群阻战派的老臣亲口说出来,这样以后就没有其他说法了。

    长孙嵩低着头,脸部表情很是吩咐,但是奚利伟看得出来,这更多的是用一双敌视的双目怒视崔浩。

    “臣,没有异议!”长孙嵩无奈道。

    “那其他爱卿有无异议!”拓跋焘象征性地问了下群臣。

    “回陛下,臣等没有异议!”群臣应道。

    崔浩丝毫没有在意来自身旁长孙嵩的阴冷目光,直接向拓跋焘拜道:“陛下,既然长孙大人和众大臣们没有异议,还请陛下早日下达北伐旨意!”

    “那就依崔爱卿所言,崔爱卿,朕命你将檄文拟好之后克日颁布!”

    “臣领命!”

第227章 辩论会后的辩论() 
御前辩论结束,最终以崔浩方胜利赞成攻打柔然而结束。

    拓跋焘此时已是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回到后寝帐内研究攻打柔然的战略去了,准备改日召集武将召开攻打柔然的军事会议。

    拓跋焘离开之后,长孙嵩也是愤然离场。

    帐内的重臣皆是唏嘘不已,尽管辩论的后半场很多人都已经有向崔浩一边倒的趋势,但是真正做了全力攻打柔然的决定之后,这些贪生怕死的老家伙又开始万分焦虑起来。

    有朝廷重臣对此刻正洋洋得意,享受这胜利带来的喜悦的崔浩说道:“崔大人啊,你可是志得意满了,我们这些老臣可没有安心日子过喽!”

    崔浩笑了笑,“大人何出此言啊!”

    “如今南方宋国虎视眈眈,正在伺机对我朝动兵,而我们却不予理会还将兵力全部用在北伐柔然,这柔然是胡族,有千匹宝马,一下子即可逃得无影无踪,倘若南宋来攻,大军在漠北,怎么支援京师啊!”老臣说着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大人此言差矣,自我朝攻克夏国统万城以来,中原各国无不对我朝有所忌惮,所以扬言要出兵我朝,实则是以进为退,好守住自己的疆土,再说了南宋想要收回复地,需倾注举国兵力,难保那个时候其他各地方小国不会趁机攻打。”崔浩分析道。

    其实崔浩也并非是神算子,也不能知吉凶,测未来,他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是想这些老家伙们消停一点,不要再来阻止这场对柔然的战争罢了。

    其实后来也证实了崔浩的话,完全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北魏一攻打柔然,南方的宋国就趁机收复了洛阳,虎牢等之前失去的土地。

    当然,以上是后话了,就在当下,崔浩还是很坚定自己的信念的。

    为了进一步忽悠住这些老臣,在散场之后,崔浩还对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老臣灌输了一些极端的思想。

    崔浩对当前的老臣们说,大魏动用全部的兵力,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全歼柔然国,在这一去一回的时间里,那宋国的刘义隆定然是不会攻打过来的。

    但是话可不能说的太满,要是后面真的是自己失算了,连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这帮老臣还不把自己给吃了。

    于是崔浩又退一步说道:“即使那刘义隆真的打过来了,我们也不必惊慌,南寇在中原地区长期待惯了,他们的军队多是步兵,而我们的军队主要是骑兵,他们的步兵都可以北上的话,我们的骑兵更能南下了,步兵行军必定是疲惫不堪,我我军则是精神饱满。更何况南北两方的风俗习惯有着极大的不同,地势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我们把黄河以南的土地归还给他们,他们也守不住。”

    “只怕是你崔大人一个人这么认为吧,想我大魏皇室,不也是从北方一路攻城略地而来的么,哪来的水土不服一说。”帐内还未散去的阻战派老臣讥讽道。

    崔浩抬眼一看,说话的人乃是尚书令刘洁,阻战派的灵魂人物。

    刘洁身形魁梧,且足智多谋,能文能武,多次追随魏帝南镇北站,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拓跋焘的信任。

    然后刘洁虽然刚正不阿,但却恃宠生娇,独断专权,甚至多番阻挠拓跋焘抗击柔然的军事行动,后面就引得魏帝逐渐不满了。

    “刘大人,您随陛下也曾和宋国多有交战,这刘家的秉性您应该比我知道啊!”

    “哼!那是自然!”刘洁没好气地说道。

    “当初刘义隆之父刘裕是何等雄才大略,一举吞并了关中地带,但是却留下他的爱子镇守,又为其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战将数名,数万名精兵强将,到最后却是全军覆没,弃城而逃,关中原原野的哭嚎之身,似乎现在还在不停地回荡着。”崔浩举起了当年宋国皇族攻打下关中后又没有守住的例子来说明宋国的无能。

    崔浩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诡辩之才,刘洁虽智勇双全,但却对于嘴皮子功夫,显然稍逊崔浩一筹。

    见刘洁没有作声,崔浩明白这是默认了他的说法,他又接着补充道。

    “今日,刘义隆和他的一群文武大臣,勇略根本无法和他们的先祖相比。而我们的陛下何等英明神武,军队又是纪律严明,兵强马壮。倘若是他们真敢打来的话,就好像小狗和豺狼,小猫和狮虎的斗争一样,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崔大人,那如你所说,柔然真的能一举攻克么!”说话的是一名道士,穿着道袍,样子是看上去有些沧桑了,应该是一把年纪的人了,但是此人似乎和刘洁他们不是一伙的,从讲话的神态看上去,确是和崔浩后世的是一起的。

    奚利伟对这人产生了很大的疑惑,上朝竟然穿着道士的道袍,难不成是一名当官的道士么,那这又是一个什么官职呢。

    奚利伟正当疑惑不解的时候,江侍郎从奚利伟的些许狐疑的神情中看出什么,便凑过去告知眼前人的姓名和官职。

    奚利伟判断的没有错,附和崔浩的乃是北魏国师寇谦之,是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而这崔浩恰是道教的狂热爱好者,而寇谦之的国师名头正是崔浩向拓跋焘举荐的。

    作为国师一听这名字,人们肯定会将其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予的他天师之位,说的神乎其神,而拓跋焘竟然也是相信了。

    寇谦之的地位完全得益于崔浩的举荐,而崔浩也是依靠寇谦之的身份逐渐来了一批对其忠心的同道中人,同时也想利用道将拓跋焘牢牢地拴住。

    一个人有了信仰,思想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可以令一个人连生命都不顾而去奉行它。

    寇谦之之所以会有此一问,完全是为了迎合崔浩,让他的理论能够继续往下说下去。

    “国师不必担心,必克之。只要率军的将领能够勇猛冲锋,杀伐果断,不要瞻前顾后,乘胜追击的话,破柔然就好像翻翻手掌那么简单!”崔浩边说边比划着。

第228章 代天子拟召() 
“哼!”刘洁又是冷哼一声,“崔大人,你怕是话说的太大了吧,我随陛下征战这么多年,打了无数胜仗,也不敢说哪场仗是必胜无疑的,更何况还是一场没有开始打的仗呢!”

    “刘公(刘洁因征战有功,封为会稽公),我知道在您的面前分析战事是班门弄斧,但是今日我也是没有办法,非要在您的面前献一回丑了!”崔浩客气道。

    崔浩对于这人貌似是十分客气,奚利伟从中就可以看出这刘洁在朝中的地位了。

    崔浩略一思索,便说道:“柔然国一直生活在漠北偏远的地区,仗着和我们中原相距甚远,以为我们不会对他们用兵,所以防备也没有那么严了,从这几次的交战中也可以看出来,他们还是不断地迁徙在躲避着我们。他们现在还是保持了以前的规矩,就是一到夏天,就把族下的一众人等全部解散,各自寻找水草丰富的地方放牧,等到秋天到了,经过一整个夏季的修养,变得马肥兵壮才又聚集回来,接着就把矛头指向温暖的中原,时常南下抢夺,屡犯我边境。现在正是冬季,柔然国举国上下都缺乏食物和水源,若我们举全国的兵力攻打过去,必定导致他们四处逃窜,而冬季的水草岂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他们最终的结局不是冻死就是饿死。”

    “崔大人,或许此时天时确实是不错,但是我想你一介文臣,并不知道兵法有云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在前面三条中,崔大人所言也就一个天勉强适合,你又如何能保证呢!”刘洁辩道。

    “刘公,事在人为,其中除了天与地之外,其他皆可改变,而地虽有不便,但现已克之,只要补给路线通畅就没有问题!”崔浩也是毫不客气,一来一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可是宋国前几日已经派来使下战书了!”

    “那简直是儿戏之言,你看不出来他们已经衰弱到要靠危言来耸人听闻了么!”

    “若是南宋国真来战怎么办!”

    “那就请刘大人浴血奋战!”

    “你……”

    论口才之辩,刘洁根本不是崔浩的对手,刘洁只能是自讨苦吃,也是满脸怒容地忿忿而去,但是刘洁的心中却仍然不死心,无论用什么办法也要将这次的北伐给阻止掉。

    阻战派为首的长孙嵩和刘洁都被崔浩给气走了,剩下的老臣们再留着也没有多大意思了,于是便纷纷散去。

    崔浩见朝廷的大臣们都各自回去了,于是便走到后面站定的许领军面前。

    “许将军,今日会议已经结束,想必朝中各大臣子们也都会在明日回到京师平城,还请领军派人护送!”崔浩客气道。

    “崔大人,这个自然!”许领军回道,只是这个乃是许领军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催浩为何特意跑过来吩咐呢,许俊有些不解。

    “还有,将军,我因要替陛下拟诏书,因此要迟些天回京!”

    许领军一听,神情中有些难耐,倒不是因为催浩要迟点回去还要特意派人而觉得麻烦,只是这战事越拖越长,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调齐所有士兵一举攻克柔然,这才是许俊所关心的。

    “崔大人,恕末将斗胆,那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集结举国兵力攻打柔然!”许军十分严肃地问道。

    “许将军,我只是代天子拟召,拟好之后会呈交陛下阅览,我当然是希望越早越好,只是这个还需陛下定夺。还有这么大的战事规模,至开朝以来,还是头一次,恐怕前期工作还要准备好几天,到时候还请许领军与我一同回京师打点一切,至于目前和柔然的战事自有芮幢主把持,许领军也大可放心!”崔浩说道。

    许领军点头表示许可,如果想要尽快开战,确实需要回京师奉旨召集各地的将领和府兵,许俊只希望快一点召集将士之后一举攻克柔然。

    奚利伟一直站在旁边听着,两人的对话并没有太大的军事机密,况且奚利伟也是魏帝亲自邀请过来参加这个会议的,而且从会上的表现来件,崔浩认为想也是赞成打仗的,甚至不惜得罪宫中权贵,所以也不必对他有什么提防的。

    当奚利伟听到两人后续还要回到京师的时候,他便有了新的想法。既然待在这个玄武幢只能做一个厨子的话,还不如跟着崔浩和许领军,说不定到时候可以混进武将的队伍直接到前线去。

    “崔大人,许领军,到时候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奚利伟壮着胆子上前说道。

    “据我所知,你只不过是一个厨子而已,带你去有什么用,给将士们做饭么!”许领军毫不客气地说道。

    “哦?”崔浩感到十分好奇,“一个厨子也能来参与刚才的会议么,你真的是陛下亲自命你过来的么!”

    “崔大人,这种事情怎么能开得起玩笑呢!”

    崔浩笑了笑,“你这小子嘴还挺逗,不过你说的有道理。”

    崔浩没有再细问,只是悠悠地说道:“只怕你的行踪我们不要决断,如果陛下命你跟着我们,我们也不能拒绝啊!”

    崔浩显然怀疑了奚利伟的身份,所以不能轻易做这个决定,但是崔浩心中却是很想眼前的少年一同回到京师调集士兵将士以及补给。

    一路上拉拢一个皇帝身边的人,而且是极易拉拢的人,崔浩又何乐而不为呢。

    然后许俊却不是这么想的,许俊甚为中军首领,晋升到如今这个位置,靠的全部都是军功,他可不想因为结党营私而被人捅刀子从现在显赫的地位上摔下来。

    可见文臣和武将的为官之道,大相径庭。

    奚利伟也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崔浩的意思,就是让奚利伟自己去求皇帝。

    可是奚利伟才和皇帝说了几句话啊,这一不小心就成了心腹了,但这个心腹才一会会的功夫,还是没有那么牢靠的,而且自己甚至都还不能随时去觐见拓跋焘。

    但是江侍郎对自己倒是十分客气,于是奚利伟便将此事拜托给了江侍郎,这事情八成就没有问题了。

第229章 大臣们最后的晚餐() 
散会之后,奚利伟从营帐中走出来,日头都已经快落入西山。

    这个辩论会竟然开了两个多时辰,奚利伟为之一惊,或许是看到大臣只见的博弈太精彩了,竟然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

    咕噜咕噜……

    此时才感觉到肚子有些饿了。

    糟糕!

    快到饭点了,营中个将军和那些大臣们都还要进晚膳呢,今天可不像昨日,前来要饭菜的大臣下属,都被奚利伟以食材不足打发回去了。

    今天这食材可是早上刚送到的,再不给他们做顿美美的,到时候到陛下那里告自己一状,或许自己的要求就直接被拓跋焘给拒绝了。

    快步冲回了伙房。

    好家伙,弄得整个伙房乌烟瘴气的。

    只见牛二和三娃两人手忙脚乱地忙活着。

    “你们两个干什么呢!点房啊!”奚利伟呵斥道。

    连忙将灶台下的火撤了出来,一看锅里面,油都烧得冒烟了,整个屋子都是油烟。

    “奚掌勺啊,我和三娃是看着你还没回来,就自己动手做起饭来了,但是我们以前都是只做炖的,没做过你那样的,于是就想着照葫芦画瓢,结果就成这样了。”

    “我真是服了你们了!”奚利伟有些无语,将锅里面的热芝麻油全部舀了出来。

    “牛二,继续往灶头里面加柴,三娃你到另外一个锅里煮饭!今天多煮一些,起码煮三十人份的!”奚利伟吩咐道。

    “好咧!”三娃应道,自从郭德被砍头之后,这三娃也是越来越开朗了。

    对于奚利伟说要煮三十人份的饭,牛二一点也不觉得惊讶,牛二知道还有十几名大臣也来参见了今天的会议,但是要奚掌勺去参加,牛二至今都不能理解。

    “奚掌勺,你能不能和我们说说白天你到陛下的营帐里,和那些大臣们开的是什么会啊!”牛二咧着嘴,眼神冲充满期待地问道。

    “想知道啊!”

    “对对!”牛二张着大嘴道。

    “如果我说出来了,你们的脑袋可能今晚就要搬家了哦!”奚利伟故意吓唬他们俩道。

    牛二瞬间变脸,立马捂住了耳朵,“我不听啊,我不听!你可千万别说,说了也听不到。”

    牛二的样子逗得奚利伟直乐。

    ……

    一个时辰之后,三十人份的饭和菜式也是按照时间完成了,都在蒸笼里面热着,就等着各营帐派人来取了。

    这或许是这些大臣们在这里的最后一顿晚餐了吧,明天一早这些来与会的大臣们就得回去。

    这些阻战派又是何苦呢,大老远地跑来这漠北,一大把年纪了受这种罪,自己年轻力壮的都有些不舒服了,更何况他们。

    要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苦点忍忍的话也就过去了,可是这辩论的结果还是赞成打仗了,这是不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奚利伟作为这个大营中的伙房的掌勺,不忍看到他们来一趟什么美好的东西也体验不到,竟遭了罪就回去了。

    奚利伟给他们做了红烧肉,还有一些炒肉片,还给这群老臣炖了一锅枸杞鸡汤,让他们醒醒脑子。

    做到这个份上,奚利伟觉得自己都是已经仁至义尽了。

    在所有的饭菜都被端走之后,奚利伟和牛二三娃三人才开始吃自己的晚饭。

    他们的晚饭,一碗红烧肉,一盘炒白菜,仅此而已,但是牛二和三娃却是吃得很开心,这红烧肉他们似乎百吃不腻。

    “牛二,三娃,我现在想跟你们说一件事情!”奚利伟吃到一半就放下了碗筷。

    二人正享受着美食呢,也没太把奚利伟的话放在心上。

    “你说吧!”牛二依旧欢快地吃着。

    “我这两天就要走了!”奚利伟的话语突然就冒了出来。

    牛二一块大肥肉还咬在嘴里,就突然停住了,两只眼睛瞪得跟牛一样地盯着奚利伟。

    “走?去哪里啊!”

    “回京师平城!”奚利伟淡淡地说道。

    “嗨!”牛二松了一口气,将剩余半块肥肉给吃下了肚子。

    “我还以为去战场呢,那可是危险的地方,你做好不要去,做饭也不要去,不过像奚兄弟你做饭这么好吃的,陛下也舍不得让你去的!”牛二笑道。

    “对了,那什么时候回来呢!”三娃也是十分关心这位掌勺,他还想从他身上学到一些厨艺好以后在这方面混口饱饭吃。

    “对啊,这也是我想问的!”牛二附和道。

    “可能……”奚利伟有些犹豫,“以后不回来来了吧!”

    “啥!”牛二惊讶地长大了嘴,米饭都从最里面掉出来了。

    三娃此刻也是惊讶不已。

    “不,不……回来了!”牛二结结巴巴道,“奚兄弟,你,你不会是要留在京城皇宫做御厨了吧!”

    “不是,我可能会去……”奚利伟犹豫了一下,不能把自己要去前线的想法告诉他们,不然又要没完没了。

    “我可能会去其他的幢,过去教他们做饭,让我们大魏所有的士兵都能吃上最美味的食物。”奚利伟又胡乱编了一个瞎话骗了他们。

    对于如此拙劣的理由,奚利伟自己都不能相信了,但是牛二和三娃却深信不疑,也就能唬唬这两个整天就知道做饭和吃饭的家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