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接到前方甲士的来报,大感意外,原来这黑山党以为自己的大部队就在武阳,其实曹操已经悄然地将主力部队给转移了。
“曹公,这黑山党人已经进军了,此次是倾巢而出,前往武阳,主公可让曹仁驻守城中,不可出战,这样敌人就不知道城内的虚实,而且武阳城门坚固,一时半会难以攻下,然后您再顿丘的主力,可以一分为二,一部分直接冲向黑山,他们的老巢,另一部分前去阻截他们回来支援老巢,这样一来,这黑山的大本营肯定会被您的精锐部队给消灭,他的十数万主力军队没有了后方的料草供给,相信很快便没有了战斗力!此战可以不攻自破!”荀彧说道。
曹操也觉得这个计策很好,便吩咐了下去。
于毒的部队来到武阳的城门下面,但是无论怎么样的羞辱和谩骂,守在城中的曹仁就是不出来,于毒也是感到十分的蹊跷。
武阳城池十分坚固,久攻不下,渐渐地后面断了料草,于毒这才开始惊慌失措起来,曹操的另外一支部队直接在武阳的后面拦断了黑山军后方的补给,而且曹操的主力部队已经将黑山,也就是黑山党的老巢给攻打下来了。
这下子,黑山党面临的是两面夹击的危险境遇。
在曹操的小股部队面前,黑山党很明显是人数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但是曹操广布疑兵,这让于毒等首领对于曹操兵力的判断产生了偏差。
于毒一直认为在后面阻截的部队就是曹操的主力军队,但是敌在暗我在明,于毒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仍然一个劲地想要攻打下来武阳这座前方的城池。
在曹操的另一支直捣黑山的军队胜利凯旋之后,和阻截黑山党后方的甲士会和之后,曹操便开始发动攻击。
曹操的甲士虽然总数和黑山党相差不多,但是想要包围黑山党人,必须将军队分成三部分,这一分,黑山党的人就更加懵逼了,这曹操究竟有夺舍奥了!
黑山党人被曹操折磨得死去活来,完全丧失了战斗的欲望。
本来就吃不饱的黑山党人,再加上断了料草,曹操的并将在他们心中也是甚为神勇,这些人完全就是奔溃了,临阵脱逃的人慢慢地开始多了起来。
于毒见军心已经混乱,也开始暴躁起来,在斩杀了一名逃兵之后,便对甲士暴喝道,“还有谁敢做逃兵,我定将他大卸八块!”
曹操用兵的时机可谓是掌握地恰到好处,就在在此刻,军心涣散的时候,曹操一声令下,他的所有甲士便从好几个方向冲了过来。
黑山军团见勇猛无比的曹军像潮水一般向自己涌了过来,顿时溃败,再也顾不上之前于毒的命令了,立即四散逃开。
溃不成军的黑山党军队,四处逃窜,曹操的甲士在后面也紧紧追杀,最后几乎将所有的黑山党全部歼灭。
这一场仗,打得黑山党所剩无几,从此就一蹶不振。
自此,曹操的威名更加远播,而新进的谋士荀彧,也因为这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被曹操得以重用。
曹操更是将荀彧比作了张良,乃是追随汉高祖争夺天下的第一谋士,可见此时曹操便已经有了争夺天下的野心。
对于荀彧的才干,曹操是非常敬佩的,正如自己之前钦佩奚利伟一样,但是对于奚利伟曹操打心底里还是有一些忌惮的,曹操觉得他似乎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而且就荀彧而言,曹操实在是不相信一个终日待在家中的人,会对外面的人了解的这么透彻。
荀彧是奚利伟才向自己推荐的,若不是奚利伟的话,荀彧此刻怕是已经被赶出了曹操的大营之外了吧。
荀彧此时二十八岁,曹操三十七岁,荀彧比曹操小了将近十岁,但是荀彧所表现出来的沉稳和果断,却是这个年纪难以达到的。
荀彧之后便被曹操任命为奋勇司马,荀彧在营中的地位也渐渐地涨了起来。
曹操觉得荀彧与奚利伟不同的是,奚利伟之前一直和自己说董卓的西凉军可以放任不管,而荀彧却一直在给自己献计献策,如何攻打董卓。
但是自十八镇诸侯因内讧而各自离去之后,还有不少投靠了董卓的,而且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和董卓相抗衡,所有的诸侯也不可能再次联结成讨贼联盟,天子又掌握在董卓的手中,想要将董卓杀死,实际上比登天还要难。
荀彧也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是荀彧此番来找到曹操,就是要在他的麾下,出谋划策将董卓干掉的,这样他不仅可以名扬天下,最主要的就是汉室可以得到复兴,荀彧可是一个忠于汉室的人,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希望汉室能够重新回到先前的鼎盛时期。
第440章 前往长安()
曹操正在军中休整军队,这次打败了黑山党之后,收获颇丰,缴获了很多的金银财宝。
曹操正在为此欣喜的时候,却有甲士来报。
“主公,派往长安城的探子回来了,董卓现在势力越来越大,听说连天子的贵妃都敢霸占,还自称天子的尚父,回报说天子即将禅位于董卓了!”将士禀报道。
“什么!”曹操直接跳了起来,“董卓要称帝么!”
曹操大为惊讶,此时在一旁的荀彧心中也大感不妙。
“主公,若是天子禅位于董卓,那么天下就姓董了,还是天子禅位,他只是奉召登基,若是董卓登了帝位,改了年号,那他便是正义之师了!”荀彧说道。
奚利伟却是哈哈大笑起来,“这董卓怕是等不到登基做皇帝的那一刻了!”
“此话怎讲!”荀彧甚至好奇,因为这长安城之内都是董卓的甲士,还有什么势力能够阻止他登基呢。
“就在董卓登基的那刻,他就会被他的义子吕布给杀了!”奚利伟自信地说道。
荀彧一听便大笑起来,“奚先生,你这春秋大梦做的也太好了吧!”
曹操此时却不苟言笑,因为他知道奚先生说的话,不止一次地成为了现实,所以他并不怀疑奚利伟所说的话。
“荀先生不信的话,我可以证明给你看!”奚说道。
“证明?你如何证明!”荀彧质问道。
“我亲身前往长安城,假装投靠董卓,然后将消息递出来!”奚利伟说道。
此话一出,曹操大惊之余,极力反对,“不行!奚先生,这样太危险了,你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曹操岂不是犹如断了左膀右臂一般!”
“曹公,你请放心,我会多加小心的,董卓虽然见过我,但是不一定记得我啊,在洛阳京师的时候,我也是一直在家中,不曾出来过!”奚利伟说道。
奚利伟知道董卓在即将登基为帝的时候,就被吕布给一戟刺死了,这是历史性的时刻,奚利伟自然是想要亲眼看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壮观场面。
“还请主公成全!”奚利伟再次拜道。
曹操没有办法,只能允许奚利伟潜伏到董卓的阵营,并给了奚利伟十锭金子作为盘缠。
奚利伟走出营帐前去准备。
荀彧却对奚利伟有些怀疑,“主公,这奚利伟可信么,万一他真的倒戈向董卓,那我们的部署和兵力可全部都被他们知道了!”
“不碍的,奚先生跟随我多年,我信得过!”曹操回道。
“可是眼看这董卓就要登基帝位了,这奚利伟是不是在胡说八道,说什么董卓会被吕布刺死,我看这是欲盖弥彰,他好趁机去投靠董卓而已。”荀彧不客气地说道。
“荀彧啊,你才是刚进入我曹操麾下,对于奚利伟这个人还不了解,你且看吧,此人高深莫测啊!”曹操说道。
荀彧将信将疑,也只好静候佳音了。
奚利伟从曹操营帐之中离开,快马直赶长安而去。
一来到长安城,奚利伟有些被眼前的景象震惊。
奚利伟原本以为这长安城内,是一拍恢弘的景象,百姓们都安居乐业,街上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商店,还有满地的小摊。
但是实际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犹如废墟一般的景象,似乎是经历了一场浩劫,几年都没有平复过来。
沿途之中,长安城的百姓都是各自赶路,看着丝毫没有生气,也没有那些热闹的情景。
这街边的小摊铺也不会吆喝,那些茶摊混沌摊都是靠着客人自己走进店铺里来。
奚利伟走累了,便在一个茶摊里面坐下来休息,喝口茶。
坐了一会儿,竟然没有人来招呼他,奚利伟感到很是郁闷。
“小二,店小二呢!”奚利伟喊道。
“客官,您是不是喝茶!”有一个声音从柜台上传了过来。
“上你们店,不喝茶难道吃饭么!”奚利伟没好气地说道。
“喝茶,那桌子上有,你自己沏!”小二不屑言道。
奚利伟真是纳闷了,还竟然有像这样做生意的。
奚利伟从口袋中掏出一锭金子,啪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面。
周围的众人被这清脆的响声吸引了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锭金灿灿的金子,都发出唏嘘的声音。
店小二一看,立即瞪大了眼睛,马上跑了过来。
“呦,客官,您要点什么茶啊,我们这儿有上好的龙井,你这桌上的凉了,我给您换一壶!”店小二客气道。
还真是势力,见到金子立马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
“小二,这金子你可以拿走,这茶我也可以喝冷的,但是有件事情我必须得问清楚!”奚利伟说道。
“事情?”小二疑惑,“什么事情,你问吧!”
店小二还从来没有见过,有人打听事情,可以出一锭金子的,这到底是什么事情这么值钱。
“请问小二,董卓董相国的府上怎么走!”奚利伟问道。
茶铺的小二听了,大惊失色,“这位客官,你问董相国的府上做什么!”
奚利伟见这小二如此惊慌,便笑道,“小二哥,你不用惊慌,我只是随便问问,这当朝相国的府邸我这新到此地的客商,怎么能不打听打听呢!”
店小二一看这眼前的奚利伟就知道他并不可能是客商,若是从其他地方来的细作或者是刺客,那他绝对逃不了干系。
“客官,这董相国的府邸我可不知道,我看您还是另找他人吧!”说着店小二便将金子退了回去,转身便跑走了。
奚利伟连喊都来不及喊停店小二,那小二就跑得不见了踪影。
此时的奚利伟也没有心情喝茶了,放了银子便走出去了,没想到董卓在这长安城的名声竟然这么差,老百姓连提都不敢提他的名字。
奚利伟正在街上逛着,突然身前出现一队甲士,那穿着盔甲的甲士中,还有一个布衣的男子在指指点点,奚利伟走上前定睛一看,这人竟然就是刚才那么茶铺的店小二。
不好!这家伙去报信了!
“军爷,没错,就是那人!”店小二在不远处指着奚利伟对甲士说道。
众甲士一齐望了过来。
奚利伟大惊,便想拔腿就跑,没想到这店小二去高密了,身后也突然出现了数十名甲士。
第441章 假意投靠()
“站住!别动!”前面带头的甲士暴喝!
奚利伟听到喝声,立即从左侧疯跑,此时左右两侧又突然出现大量的兵甲。
“这肯定是其他诸侯派来的细作,快给我抓起来!”那带头的甲士吩咐道。
“慢!”奚利伟立即回道,“我不是细作,我是来往的客商啊!”
“哼!你这样子像是客商么!给我先抓起来再说!”将士命令道。
奚利伟没有办法,只能束手就擒。
如果是被抓起来,奚利伟并不感到害怕,因为若是被抓了就更容易见到董卓了,但是那店小二却将自己冤枉成细作,若是在没有见到董卓之前便被这些甲士当做细作给杀了,那岂不是功亏一篑了么。
“我要见董相国!”奚利伟大声喊叫着。
那领头的将士听了之后,大笑起来,“就凭你么,细作想来都是直接处死的,你想要见相国,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我有,我有重要机密要禀报相国,事关相国的登基之事!”奚利伟情急之下,开始胡诌起来。
那领头的将士一听,大为惊讶,“什么!你说什么,相国要……”
奚利伟冷笑一声,“莫非你们还不知道么,亏你们还是相国手下的甲士,连董相国即将登基为帝你们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当差的!”
“头儿,我看这小子不像是在胡说八道啊,我看此事还是需要谨慎才行,若是一着不慎,我们兄弟几人的小命就没了啊!”那领头的甲士身旁的士兵说道。
“是啊,是啊,老大,你可要三思啊!”又有几名士兵附和道。
领头的将士思索片刻,便说道,“好吧,哪怕是要被相国骂个狗血淋头,还是将此人先送过去再说吧!”
奚利伟一听,心中暗喜,终于可以见到董卓了。
领头的甲士命人将奚利伟五花大绑,免得在扭送董卓府邸的时候给跑了。
一路上,奚利伟再没有过多的话语,不消片刻便来到了董卓的湄坞。
领头甲士欲上前禀报事情,此时正遇到李儒从湄坞出来。
“你们来这里做什么,这湄坞周围都有重兵把守,不需要你们在此巡逻,你们是不是不要命了,赶来此打扰相国休息!”李儒怒道。
那几名甲士一听,一下子慌了神,连忙说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
“那还不快滚!”李儒厉声喝道。
“李大人,我们抓到了一名细作,口出狂言,所以带到董相国面前,以便相国亲自审问!”领头将士怯怯地答道。
“什么细作,你们直接处斩了不就完了么,怎么还要来麻烦相国!”李儒没好气道。
奚利伟在后面听见前方的争吵,使劲地将头昂起,一看原来是李儒,便大声喊道,“李儒,是我啊!”
李儒听见叫喊,抬起头一看,此人颇为眼熟。
“你是……”李儒走上前去,带着略微疑惑的神情问道。
“您真是贵人多忘事,我是曹操的……”
李儒大惊,“给我死死按住了,我回去禀报相国!”
李儒一声令下,这几名甲士瞬间就扑了上去,将奚利伟死死地压在了身下,奚利伟一下子被压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李儒在奚利伟自己的提醒下,终于想起了,这眼前的人便是之前在董卓宴请群臣的时候,站在曹操一旁的人,于是便立即回禀董卓去了。
董卓一听李儒的禀报,立即拖着肥硕的身躯,大腹便便地走了出来。
“来呀,给我拖进来!”董卓一见到奚利伟便怒不可遏地骂道。
众甲士立即奉命,将奚利伟拖了进去。
“你可是曹操帐下的谋士!”董卓厉声喝问道。
“是!”奚利伟答道。
董卓冷笑,“那你这次,是否是受曹操指使,来刺杀咱家的,咱家对你们这些恶徒,简直是狠极了!”
奚利伟见董卓的样子,像是快要把自己给凌迟处死了。
“董相国,你误会了,我此次是从曹操那个乱臣贼子手中逃出来的!”奚利伟哭诉道。
董卓一听,倒是很惊讶。
“哦?你这话怎么说!”董卓问道。
“相国,我先前和曹操一起躲避您的甲士的追杀,途径中牟县,遇到了曹操的父亲曹嵩的老友吕伯奢一家,这曹操竟然恩将仇报,将吕伯奢一家九口人全部杀死了,还嫁祸于我,从那个时候起,我便有了异心,虽然我身在曹营,但是心在相国这里啊!”奚利伟辩解道。
董卓大笑,“好一个身在曹营,心在咱家这里啊!”
“一派胡言,我且问你,你此次前来,到底是意欲何为!我奉劝你从实招来,否则小心你身首异处!”李儒是老江湖了,这点小把戏似乎还瞒不了他。
“李大人啊,我说的都是真的啊,我委曲求全,在曹营当中苟活,其实是想摸透了曹操的军营中的情况之后,然后转身来投相国,我对曹操军中的情况是了如执掌,所以我才冒昧来求见相国的,想在相国这里谋得一份好的差事,还望相国能够成全!”奚利伟说道。
董卓见奚利伟说话还算真诚,再说了,这曹操确实是已经成了董卓的一块心腹大患,董卓正愁没有办法对付曹操,此次曹操帐下极为重要的谋士前来投奔,正好是给了他很大的机会。
“既然你诚心来投,有什么向咱家表示一下么!”董卓问道。
“有有!”奚利伟连忙答道,便从怀里掏出一块锦帛,说道,“相国,这乃是曹操的大本营武阳的城防图,还有一些兵力部署,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若是照着此图将曹操一句攻陷,绝对是轻而易举!”
董卓大喜,连忙命人将这东西呈上来。
“李儒啊,你给咱家看看,这东西是真的么!”
李儒结果锦帛,仔细端详着,“这……”
奚利伟心中暗暗说道,这的确是真的,但是怕你是已经用不到了。
“回相国,这看着不像是假的,绘制的极其详细,若是能按照这上面的排兵布阵,确实是必胜无疑。”李儒说道。
“哎呀!太好了!”董卓大喜,连忙上前将奚利伟扶了起来,继续说道,“咱家可是全靠你了,你能来投靠咱家真是一个明智之举。”
就在此时,有一名家仆前来禀报。
第442章 回府认错()
“相国,司徒王允送来一封书信!”
“快呈上来给咱家看看!”
王允之前话都没有几句,此次还是第一次给自己写书信,似乎是有很重要的事情,不然也不会书信知会于他。
董卓读了书信之后,大笑十几分钟,感慨道,“哎呀,这好事都到一块儿来了,咱家今日真是高兴啊!”
李儒见董卓如此兴奋,便好奇地问道,“相国,又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哎呀,李儒啊,这王允啊,表面上看着和咱家有些不合,但是心底里还是为咱家办事的啊,毕竟咱家娶了他的义女嘛,说到底咱家和王允现在也是成了一家人了嘛!”董卓高兴地说道。
“王允还会为相国办事?”李儒有些疑惑。
“可不是么!这王允啊,前几日进了宫中,劝说天子和太后,让天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