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白莲教之乱的始作俑者,将他的尸首控制在手上,就有了谋夺功劳的本钱——到了这个地步,徐鸿儒那具瘦得轻飘飘没有三两肉的尸体,竟已同真金白银等价了!
那些对平叛首功垂涎欲滴的将领们,倒也不是不想去夺这份功劳,只是因为徐鸿儒的尸体、挂着尸体的旗杆、旗杆所在知府衙门,全都掌控在姬庆文所部的明武军、白杆兵和京师营手里。
而姬庆文这个人,却是个不好对付的。
就这样,觊觎功劳的各部官军不知不觉之间,已将温州知府衙门的院子围了起来,就仿佛院子里的抵抗依旧没有停止。
南京守备提督勋贵、诚意伯刘孔昭,待来报称温州城已全
在官军的掌控之下,这才带着胜利者的骄傲,在无数亲兵的护卫之下,从容自城外来到温州城内。
一进城池,仗着从西边的地平线上发散出来的最后一缕阳光,他抬头便瞧见高高挂在知府衙门旗杆之上的一具尸体,便伸手一指,问道“那,可就是徐鸿儒的尸首?”
浙江巡抚张延登迎了上来,亲自答道“回爵爷,没错,那就是徐鸿儒的尸首。只不过徐鸿儒是被姬庆文打死的,现在又挂在姬庆文掌握的知府衙门之内,我们不得近前,因此还没有验明正身。”
刘孔昭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开导起张延登来“张大人不必急躁。姬大人就是这么个脾气,不过他办事还是得力的。走,我的面子,他总是要给一些的。我们这就到衙门里瞧瞧去。”
说罢,刘孔昭便带着一行人等缓缓往温州知府衙门走去,不忘视察着街道两旁的残垣断壁,不时还下达些可有可无的指示。
待走近衙门,刘孔昭又往旗杆上看了看,只见旗杆上挂着的徐鸿儒又干又瘦,面色也是极为灰暗,似乎已经死了许久了,便问道“张巡抚,你没有近前验视,那有没有询问一下白莲教徒,问问他们旗杆上挂着的,是不是真的徐鸿儒?”
张延登一拍脑门,答道“啊哟,幸亏刘爵爷提醒,否则我还真忘了这茬了。”
说着,张延登便招呼几个手下架来两个脑子还算清明一些的白莲教俘虏,责打追问之下,他们果然承认——上面挂着的,就是白莲教主徐鸿儒本人。
刘孔昭听了,点了点头,便又带队往衙门走去。
衙门口一左一右站了四个军士——明武军、白杆兵各两人,他们见前头来了大队人马,立即上前半步,喝道“来者何人?请通报姓名!”
早有刘孔昭手下的家丁护卫上前喝道“都瞎了眼了吗?诚意伯刘爵爷驾到,还不快闪开,让我们刘爵爷进去!”
谁知这几个兵士丝毫没有被他的嚣张气焰吓到,冷冷回了句“有话好说,何必出语伤人?既然是刘爵爷来了,就请在此处等候,且容我等通报通报。”
那家丁在诚意伯府里作威作福惯了,一听便动了气,骂道“你这厮不光眼瞎了,耳朵也聋了!没听见我说的话吗?是诚意伯刘爵爷来了!还不快闪开通路!”
那明武军的将士嘴角一扬,道“姬大人军令如山,现在此处正在戒严,没有他
老人家的命令,就是一根兔子毛,也不能放进去!不过既然是刘爵爷来了,就烦请爵爷在此处稍候片刻,姬大人得了通报,定然是会亲自来迎的。”
各地青年经过选拔招募加入明武军之后,除了练习武艺、操练阵型之外,还跟着李岩学些文墨、识些礼仪,因此这位明武军兵士讲话倒也还算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可偏偏他面对的这位诚意伯府的家丁不是个讲理的人,一见眼前这个大头兵三番四次地阻止顶撞自己,气得他抬手就往明武军兵士的脸上扇去。
明武军兵士个个武艺高强,一见他抬手来打,毫不迟疑便将头往旁边一偏,躲过了这计耳光,随即抬起手中火枪,直接顶在了那人脑门之上,喝道“你做什么?活腻了吗?想尝尝火枪子弹的厉害吗?”
那家丁也曾听说过明武军火枪的厉害,两腿 之间顿时湿了,说道“这些兄弟,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可别冲动了啊!”
他一边说,一边抬眼往四周观察,竟见对面知府衙门的高墙之上,已不知在何时突然冒出了无数杆火枪,黑洞洞的枪口正瞄准着自己。
刘孔昭在后头将事情的经过看了个真切,心想姬庆文这小子难对付,就连他带出来的兵也个个不是善茬。
可现在徐鸿儒的尸体还在姬庆文的手上,凭着这具尸体,才能在皇上、在朝廷面前立下首功,因此眼下还不是得罪姬庆文的时候。
于是刘爵爷上前几步,照着给他丢了人的家丁脸上就是狠狠一巴掌,骂道“你这小子不争气、乱说话,现在知道厉害了吧?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
说着,又对那明武军兵士说道“这位弟兄,劳烦你走一趟,就说是我刘孔昭来了,请你们姬大人出来迎一迎,以免误会。”
说罢,刘孔昭便从衣袖里掏出一张十两的银票,就往那军士的手里塞过去。
明武军军令之中有一条有急事缺钱的,尽管开口向姬庆文暂借,但不义之财不能取一分一毫,更不能强抢百姓财物——违者轻则开除出队,重则当场斩首示众。
因此面对刘爵爷递上来的银票,那明武军的兵士只看了一眼,便将手缩了回来,拒绝道“刘爵爷到了,小人自然会去向姬大人通报,不过这银票么,还请爵爷收好吧。”
说着,他便转身,向那三个同自己一道守门的军士叮嘱了几句,便快步走进了知府衙门大门。
。
第三三七节 争功()
望着那明武军军士高大威武而又干脆利落的背影,刘孔昭禁不住在心中赞叹起来“姬庆文这小子虽然不讨人喜欢,可带兵倒的确有一套,怪不得几次同白莲教匪一对一正面交锋都没有落了下风……”
正在这时,却见姬庆文已从温州府衙之中款步而出,身后跟着李岩、李元胤、黄得功、杨展等人之外,并没有带着其他随从。
只见他缓缓走到刘孔昭跟前,拱了拱手,说道“刘爵爷,有失远迎、多有得罪了。”
刘孔昭心情还算不错,便也拱手回礼道“岂敢,岂敢。我们有话进去说如何?”
这个要求倒也没什么不妥,姬庆文想也不想就答应下来,将刘孔昭引进了温州知府衙门。
刘孔昭一进衙门,便看见明武军将士正在院中打扫,已将原本颇为凌乱的知府衙门打扫得颇为整洁齐整,便夸赞道“姬大人果然领军有方,这次大破白莲教,可谓是居功至伟了。来,我正有几句话要同大人单独谈谈,我们不如到衙门正堂里去说说吧。”
姬庆文停下了脚步,说道“那可不行。刘爵爷,之前白莲教徐鸿儒肆虐之时,曾将这座知府衙门改成了他的‘行宫’,衙门大堂便也城了他的‘宫殿’,就连徐鸿儒本人也死在这大堂之内。因此这里乃是一处紧要场所,我已命人将其紧锁起来,任何人——包括我本人在内——都不能进入。这座大堂或拆、或烧,都要等圣上的旨意。”
这是李岩给姬庆文的提议,自然是入情入理,让人无法拒绝了。
就连刘孔昭也觉得这样的建议极为妥当,便点头道“好,姬大人这法子很好。既如此,我们不如另选僻静之处商议事情如何?”
姬庆文道“爵爷何必多此一举?我看这里就机密得很,刘爵爷有什么话,就在这里说就好。”
“嗳!”刘孔昭笑道,“姬大人这话就错了。你看这里人多嘴杂,周围的人没有八百也有一千,不知哪里僻静了?就怕军国大事泄露出去,会坏事的。”
姬庆文一看刘孔昭这副神神秘秘的神态,心里不免有些疑心,心想是不是这个刘孔昭要跟我说的是袁崇焕的事情?
这倒确实是一件军国大事,且是不能向任何人泄露出去的。
于是姬庆文难得同意了一次刘孔昭的意见,便领他跑到原先是温州知府衙门的柴房,又命亲信的明武军将士在门外守护
,这才叫上李岩一道,同刘孔昭进了柴房。
姬庆文走在刘孔昭身后,亲自将柴房大门关了,这才说道“刘爵爷,你有神紧要机密的事情,现在可以同我说了。”
刘孔昭轻轻吸了口气,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沉吟片刻,说道“姬大人……就是……这个……那个……”
李岩举着一盏昏暗的油灯,慢慢靠近过来,笑道“刘爵爷机辩善言,记得那日在行辕大帐之内商议平叛策略时候,刘爵爷口若悬河,将我们姬大人驳得哑口无言,怎么临到现在却结巴起来了?”
当时姬庆文主张将白莲教驱赶到温州城附近再一网打尽,而刘孔昭却持反对意见,几乎闹得不欢而散。最后还是逼得姬庆文动用了崇祯皇帝御赐的“天子剑”才勉强压服了刘孔昭的意见,这才实现了今日聚敌歼之,不让半个白莲教匪逃脱的大获全胜的局面。
这样一来,李岩旧事重提,让当初的反对者——也就是诚意伯刘孔昭——显得异常尴尬,使得他一张还算白净的书生脸上泛起红晕来,支吾半天说道“不敢,不敢。幸好当日姬大人坚持己见,否则又怎么能有今日这番全胜之局呢?”
被拍马屁固然令人舒服,可姬庆文心里还存着事情,没空在这里听刘孔昭扯淡,便谦逊了两句即又说道“刘爵爷,你请我到这个地方来,不是为了说几句恭维话的吧?有什么要紧事,你就尽管讲好了。”
就算撇去了平叛总提点的职务,刘孔昭好歹也是堂堂诚意伯,刘伯温的子孙,被姬庆文这样催促了两句,心中顿时又燃起怒火来。
可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刘孔昭有求于人,只能摆正心态,又继续说道“那是,那是。姬大人,记得昨日商议总攻温州的时候,姬大人答应过我的,要将平叛的首功让给我,不知大人还记不记得?”
姬庆文听了这话,几乎要绝倒了。
他本以为刘孔昭搞得这么神秘,是有什么关系朝廷大局、民族兴衰、天下安宁的大事要同自己商量,却不料只是在问自己讨功而已……
这让姬庆文陡然火气,语气也变得异常冰冷,反问道“记得,当然记得了。当时商量好了,温州城墙由我出火炮轰开,好让刘爵爷派兵率先攻打。以上的承诺,我都兑现了,只可惜爵爷手下的兵马不争气,没有能攻攻破白莲教的防御。这事情,总不能怪我吧?”
“
当然,当然。”刘孔昭的热脸几乎要贴上姬庆文的冷屁股,“所以我才来找姬大人商量这事嘛。姬大人部署有方、破城有功,又打死了徐鸿儒这首恶元凶,平叛之功几乎全在姬大人一人身上。不过姬大人虚怀若谷,从不在乎这些虚名……”
刘孔昭顿了顿,心中暗自测量了一下自己脸皮的厚度,方又接着说道“所以……这个……那个……能不能请姬大人……把……把徐鸿儒的尸首交给我……”
说到最后,连刘孔昭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声音越来越轻,轻到连他自己都有些听不清楚了。
姬庆文却将他的话听了个明白,心想这功劳是老子堂堂正正赚来的,一不偷、二不抢,凭什么让给你?
他刚要当面拒绝,却听李岩在自己耳边低语了三个字“袁崇焕。”
这三个字轻得好似蚊虫的“嗡嗡”振翅,却又响亮得振聋发聩,让姬庆文一下子警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在暗流涌动的明朝末年,脑袋上又坐着极难伺候的崇祯皇帝,说话办事还是应该稍微低调一点为好。
于是姬庆文赶紧换了一副口吻,说道“我还当是什么事呢,原来不过是讨功这么一点小事啊!没说的,刘爵爷是钦点的平叛总提点,最大的功劳自然是爵爷你的。徐鸿儒这干瘪得稻草一样的尸首,留在我这里也没什么用,刘爵爷想要,拿去就是了。”
刘孔昭没想到姬庆文答应得这样干脆,真是又惊又喜,以至于有些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确认性地问道“姬大人,你说的是真的?可别骗我啊!”
姬庆文笑道“刘爵爷,我这人说话向来不靠谱,不知做出过多少食言而肥的事情来。可方才那句话却的的确确是真的,刘爵爷尽管放心好了。待会儿爵爷出去,立即就可以派人来将徐鸿儒的尸首取下。”
刘孔昭喜出望外,道“那就多谢姬大人了……哦,不……是姬爵爷。听说皇上给姬爵爷封爵的旨意都已经拟好了,现在大功告成,封爵之事翘首可期。到时候你我都是朝廷勋贵,说不定还能以兄弟相称呢!你说是不是?姬老弟?”
人一得意就会忘形,刘孔昭这个尊贵无比的伯爵老爷也不例外,确定姬庆文已将平叛首功让给了自己,顿时高兴得就差手舞足蹈了。
却听姬庆文冷冷说道“刘爵爷先别忙。我还有几件事情要交代,你可听好了。”
。
第三三八节 三个条件()
刘孔昭听了一愣,心里已经骂了起来“好你个刁钻的姬庆文,功劳让给我就给我好了,难不成还要跟我谈条件吗?”
然而现在还不到同姬庆文翻脸的时候,刘孔昭只能用力在脸上挂起笑容,说道“姬爵爷有什么话,就尽管讲好了。”
姬庆文笑道“刘爵爷果然爽快。爵爷想要取走徐鸿儒的尸首,向皇上报功,是可以的。不过我有三个条件,还请爵爷答应我。”
“果然!果然是跟我谈条件。姬庆文这厮商人出身,谈条件、谈价钱的本事可是实打实的,我可得小心了!”刘孔昭不住地给自己提醒。
他口中却说道“那是自然,姬爵爷肯将这么大的功劳让给我,自然是有本钱和我谈一谈条件的。至于是什么条件么……姬爵爷还请明言,只要我能办到的,就绝对不会拒绝。”
姬庆文笑道“好说,好说。我心也不黑,提出的条件,都是刘爵爷能够接受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其一,我军连日苦战,已经筋疲力尽,请刘爵爷同意,我们现在就撤出温州城,离开浙江,返回苏州休整,不知爵爷能否俯允?”
刘孔昭想也不想就同意下来了。
要知道姬庆文手下的明武军战斗力固然惊人,却也是最不服管束的一支军队,有这支军队在眼前晃悠,就好像在刘孔昭的眼里掺上了一颗冲不走、移不开的沙子,令他难受无比。而现在大敌已平,再也用不着这颗沙子了……
因此当姬庆文主动提出要撤军离开的时候,刘孔昭已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道“这是应该的。姬大人手下这些明武军的兄弟,同白莲教徐鸿儒几番血战,可谓是居功厥伟。如今疲劳已极,尽管先回去休养就是了。不过还请姬爵爷拟一份立功将士的名单,我给皇上道报功奏章里自然是会用到的。”
姬庆文点点头,却不接话,接着往下说道“第二点,是这些被俘的白莲教徒,还请刘爵爷怀着一颗爱民之心,念及他们不过是一时糊涂才收了徐鸿儒的蛊惑,先不要为难他们为好。”
对于乱民的处置,姬庆文在陕西同李自成交手之后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但他始终是经过社会主义新道德教育的好青年,依旧下不去手做出屠戮百姓的事情来,故而有此要求。
刘孔昭为难地说道“这就有些难办了。按照惯例,好像这样的逆匪,是要按照二取一或者三取一的比例予以诛杀的,否则这么
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就怕会惹是生非。”
姬庆文道“那就要请刘爵爷多费费心了。至于这些白莲教徒的饮食起居费用,都可以从我账上支出。这里每个白莲教徒,一个月一两银子的供应,麻烦刘爵爷到苏州织造衙门来同我对账就行了。”
刘孔昭一听这话这才放下心来,只要有人肯出钱,那自己不过是辛苦一下派人将这些白莲教徒看管住也就是了。更何况,只求吃饱、不求吃好的话,那一个人每个月就只要三钱到五钱银子都绰绰有余了,姬庆文开出来的每月一两银子的筹码,已经是很留下一番余地了,刘孔昭作为负责人,只要有心,自然可以从这笔钱里挪用出老大一部分,可以另发一笔意外之财。
于是刘孔昭说道“姬大人果然爱民如子。不过这些白莲教徒应当如何处置,我说了不算、姬大人说了也不算,到底如何处置,还得等圣上的旨意,才能决断。”
前两件事情都不算难办,因此刘孔昭答应得倒也还算干脆,便接着问道“姬爵爷,那最后一件事情呢?”
姬庆文的表情忽然凝重起来,说道“不忙,刘爵爷,说最后一个条件之前,我先向你打听一件事情。”
“请讲。”
“之前刘爵爷说过,宗人府曾经替皇上询问过各位王爷、爵爷对处置袁崇焕的意见,不知道刘爵爷是怎样回复圣上的呢?”姬庆文问道。
刘孔昭没想到姬庆文会问起这件事情来,先是一愣,随即答道“我还能怎么说?袁崇焕已然触了众怒了,确实应当有个说法,也确实应当惩处一下。至于如何惩处么……那就不是我小小一个伯爵能够置喙的,全凭圣上乾纲独断了。”
姬庆文点头道“刘爵爷这话也算是老成持重了。”
“客气客气,姬爵爷客气了。”刘孔昭忙谦逊两句。
姬庆文又道“既如此,那第三件事……我暂时还没有想好,等我想好了,再请刘爵爷遥相呼应即可。”说着姬庆文便笑了起来。
刘孔昭被他笑得有些云里雾里,只好也跟着笑了两声。
如此这般,死了的徐鸿儒的尸体,作为一项重要标的,经过姬庆文和刘孔昭两人各怀鬼胎的商议,终于确定了归属者。
而达成了共识的姬庆文、刘孔昭两人,难得地同时带着满意的笑容,联袂从柴房里走了出来。
刘孔昭从姬庆文这里得了好处,心情自然变得大好。
现在太阳虽已落山,可院中尚未点起松明、火把,一切都沉浸在昏暗之中,可在刘孔昭眼里,四周却是异常光明敞亮。
他含笑着扫视了一眼这处原本属于温州知府大人的衙门大院,见明武军、白杆兵、京师营将士人人各就各位,显得井然有序,禁不住又拍起姬庆文的马屁来“姬大人果然治军有方。我祖上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