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乃是白莲教同大明官军的一次决战,周秀英自然毫无保留地用上了全部气力。只见她领着苏柳和齐芸,三个人、六条手臂,挥舞起六口快刀,就在禁军人群之中乱砍乱杀,转瞬之间便将原本安排得十分紧密的阵型杀得七零八落。

    其他娘子军的女兵们见状,也赶忙冲了上去,用陆续收集积攒起来的菜刀、柴刀、裁纸刀等物件作为兵刃,同堪称精锐的禁军贴身肉搏起来。

    女人发起疯来,比男人更歇斯底里、更蛮不畏死、更难以阻挡。

    京师营禁军早已被这群女子的攻势吓破了胆,一时之间只能依靠求生的本能进行最低限度的抵抗,丝毫没有显露出自己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正规部队。

    姬庆文这边,因改换了传统的装填方式,渐渐将那几个粽子似的白莲教炮灰消灭干净,然而许道清率领的白莲教骨干却也已经快步杀到跟前了。

    终于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了。

    姬庆文大喝一声:“好他个白莲教,以为我明武军只是火器厉害,就没有近身肉搏的本事么?弟兄们,拿出精神来,给他们看看当年戚继光老将军杀倭寇时的本领!”

    明武军中的骨干都是从浙江义乌招来的兵,是老戚家军的底子,他们耳中一听到“戚继光”、“倭寇”几个关键词,立刻就被激发起了斗志,放下手中火枪,举起盾牌、抽出长刀,就等着一声令下,就要同面前的敌军正面交锋。

    姬庆文并没有让他们等多久,却也并没有号令全军出击,而是指令黄得功、杨展两个武艺高强的将领,各领三百精兵,前去会一会白莲教的精锐。

    黄得功的武艺是野路子加俞大猷的击剑之术;杨展的武艺则是正经的武进士一板一眼的招式。他们两人虽然武功套路不同,可战斗力却没有多大差距,一个贵在精猛、一个贵在扎实而已。

    而他们身后的明武军,则按照之前陈文昭传授的戚家军阵法,各自使用盾牌、狼筅、倭刀等不同兵器,三五成群地组成了能够互相配合的阵型——这便是戚家军的鸳鸯阵。

    这鸳鸯阵堪称冷兵器时代的最高战术,凭着这套阵型,戚继光在兵士的兵器、武艺、士气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大败悍勇残忍的日本倭寇,并且往往杀伤敌军数百,而自己往往仅有个位数的伤亡。

    眼前的白莲教众,能够对付这样厉害的战术么?

第三一四节 还没输够吗?() 
答案是十分明显的——不能。

    出阵作战的明武军人数虽少,组成的阵型却好似一只只浑身长刺的刺猬豪猪,所谓“攻守兼备”无过于此。

    在非洲大草原之上,豪猪剑拔弩张起来,就连狮子也要退避三分。而白莲教徒却显然没有狮子那么厉害,最多只是一只只虚张声势的小花猫而已——别说是突破豪猪尖刺的防卫了,不被豪猪吃掉就不错了。

    只见由明武军将士组成的短小精悍的鸳鸯阵,反守为攻、寓攻于守,将原本处于攻势的白莲教精锐反方向压制了过去,短短一盏茶的功夫,杀死杀伤对手人数便达到两百人之众。

    姬庆文就在阵前,见到自家兄弟这样的战绩,自然是心花怒放,可他却也怕这些将士杀红了眼,造成战线的松动,便赶紧鸣响铜锣,指示突前的军士立即回阵。

    明武军军令严格,听到“鸣金收兵”的号令,虽然尚在大胜之时,却也乖乖地收兵回阵,重新站好了阵型。

    姬庆文扫了一眼回阵的官兵,见他们不但没有折损一人,就连受了略重的伤的人都没有,心中顿时大喜,开始有些后悔起自己收兵太早,没有将许道清所率的白莲教徒全部歼灭。

    于是姬庆文便临时想了个主意,命令方才在阵中休息的将士列阵突前攻击,而凯旋而归的兄弟则在原地休整,采取波形攻势不断歼灭白莲教的有生力量。至于杨展和黄得功两人则稍微辛苦一些,继续率军同对手战斗。

    如此一来,姬庆文的明武军就能在体力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同对面的白莲教徒展开持续战斗。而这些白莲教徒虽然信仰坚定、身强体壮,可又怎么回事明武军“鸳鸯阵”的对手,又战了不到一刻功夫,便已损失惨重、士气丧尽,别说是主动发起进攻了,就是坚守住现在的阵线就已异常困难了。

    姬庆文瞧见这样的战况,心中异常得意,冲着距离自己不过二三十步距离的许道清喊道:“嘿!姓许的,你这厮三番四次败在我的手里,难道还没输够吗?这次你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兵?我看也同样不堪一击。要我说,不如你这就自杀算了,赶紧投胎转世变成孙悟空,也好到观音菩萨那边去搬救兵,否则哪里斗得过我这尊佛?”

    明末时候市民盛行于世,《西游记》便是其中家喻户晓的一部,许道清自然也知道其中孙悟空的故事。因此他听姬庆文把他比作神通广大的孙大圣,倒也颇有几分得意,并没有中了他的激将法。

    可是中不中计是一回事,能不能打赢则又是一回事。

    许道清现在头脑还能保持冷静,却拿姬庆文的明武军没有一丝办法——他原以为明武军之强只在火器而已,只要同其近身肉搏,便一定能够战而胜之;却不料明武军近战的本事居然也是如此高强,不但鸳鸯阵毫无破绽,就是领军的两员猛将也是骁勇难当。

    许道清也曾尝试过同黄得功斗上一斗,看看能不能在阵前斩杀黄得功,从而挫敌士气、彰我斗志,一举扭转颓势。

    却不料黄得功这个挥舞着铁棍的汉子居然极难对付,手中铁棍虽然打得毫无章法,然而力道却极为雄厚,让人在一丈之外,便感受到了难以抵挡的气势。乍一交手,更是让许道清难以招架,略略对过两招之后,便迅速败退下来。

    如此这般,许道清更拿明武军没有办法,只得努力约束手下的白莲教弟子白莲教弟子勉力支撑住对面的进攻。要知道,这场决战可是白莲教主动向朝廷挑战,而同样是白莲教先向官军发动的进攻,现在却落得仿佛自己是在努力防御一般。

    就这样打了不过小半个时辰,姬庆文正面的白莲教队伍已是损失过半,完全落入了下风。

    形势一片大好,就连一向谨慎持重的李元胤也带着几分兴奋在姬庆文耳边说道:“姬大人,看来白莲教终归是乌合之众,实在是当不起姬大人的神兵天降,看来胜利就在眼前,似可以将其赶回温州空城之内了。”

    反倒是李岩说道:“不,现在战局未定,恐怕还难称得上一个‘胜’字,还是需要小心为先啊……”

    一语成谶。

    李岩话未说完,便传来战报,说是右翼京师营禁军遇到白莲教娘子军的猛烈攻击,战况十分不利,眼看就要战线就要奔溃了。

    姬庆文听报不禁大惊失色。

    禁军的战斗力略差,他是知道的。白莲教娘子军的战斗力颇强,他也是知道的。根据这样的情况,姬庆文在列阵之时,便特意让禁军略微退后,想着就是尽量避免其同敌军交战,即便发生了交战也可以支持得略久一些。

    可万万没想到,自己这边还没有将许道清率领的白莲教的队伍击败,那边暂时交由神机营五品镇抚成义指挥的禁军,便几乎要败退下去。

    姬庆文忍不住痛骂道:“好个成义,居然辜负我的一番好意,输给别人也就是了,居然还会输给一群女流之辈。看来此人才干平常、不堪重用。”

    李岩却道:“未必是成义不中用。说不定是禁军同娘子军之间战力的差距,比起白莲教同我明武军战力的差距更大……朝廷国穷兵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也是没办法的。”

    李元胤却道:“这都是往后的事了,眼下禁军就快败了,还是赶紧想法子维持战线才是最紧要的。不如派援军过去支持一下如何?”

    姬庆文却还没有消气,骂道:“支持?怎么支持?现在已经是以少敌多了,就这点兵力,一兵一卒都没有多余的。哼!我又不是白莲教的徐鸿儒,会撒豆成兵,哪里来的兵马?你这就去告诉成义,让他无论如何都要支持住,要是他那里出了事,看我怎么请天子剑斩他的狗头!”

    “姬兄,消消气,消消气。”李岩劝道,“兵凶战危,现在不是说气话的时候。我看现在对面许道清成不了什么气候,不如分兵三百,前去支援片刻,先将阵型稳定了再说。”

    姬庆文听了这几句话,略微冷静了一些,说道:“也好,现在也只有这样了。”

    他思索了一下,高声招呼道:“黄得功何在?”

    黄得功刚刚冲杀了一阵,正回到阵中喝水吃干粮,听姬庆文招呼,赶忙应答了一声:“我在这儿,东家。”

    姬庆文下令道:“你这就领三百弟兄,立即跑到右边去,去增援一下京师营那些窝囊废。”

    黄得功听了一愣,说道:“东家,这我就听不懂了。我们这边,离开京师营不是还隔着四川来的白杆兵呢?为啥不叫川军就近增援,反而让我们绕了原路去增援?”

    姬庆文心情正糟,听黄得功没有立即答应下来,便又立即斥道:“黄得功,你话怎么那么多?白杆兵乃是全军中坚,不可轻动,动了他们便是动摇了整个阵型,你懂吗?”

    黄得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道:“也没什么懂不懂的,东家说的总是好的。不过今天我又打了头阵、又领了兵、现在又要去增援别人,实在是太辛苦了,东家到时候可别忘了我的好处哟!”

    姬庆文不耐烦地说道:“知道了,知道了,哪那么多废话?告诉你,攻打禁军的乃是白莲教的圣女周秀英,你同她是交过手的,得给我小心些了。”

第三一五节 兵力始终是兵力() 
    黄得功一边开始整顿军队,一边答道:“有数了东家。周秀英毕竟是个女人,武功虽然厉害,却不是我的对手。看我怎么替东家把这妖女生擒活捉了。”

    黄得功正在兴头上,姬庆文反而不放心起来,赶忙嘱咐道:“谁要你这么个小心了?我告诉你,秀英姑娘,你能捉住就捉住,不能捉住放了也就是了,可万万不能伤了她的性命,我的话你懂了吗?”

    黄得功岂止是“懂”,完全是“懵懂”,说白了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要知道,战场上面要生擒一个人、放走一个人,可要比打死一个人要难多了。

    带着这种懵懂的心态,黄得功硬着头皮便领着三百军士转身从阵后离开,绕了大半个圈子,终于来到了京师营禁军镇守的右翼。

    只见京师营在白莲教“娘子军”的攻击和压迫之下,已是损失近半,只凭着主将成义还在奋勇搏杀,才维持着战线没有崩溃。

    黄得功也算是打过几场恶仗了,虽然还不算精通兵法,对战场上形势的判断倒也是颇有几分心得,一看禁军情势不妙,立即就领军杀入战局。

    明武军在长期的训练和作战之中,已将戚继光将军的兵法融入血液,黄得功虽然没有下令,他们却自然而然地排成了几个“鸳鸯阵”,分开禁军已是千疮百孔的阵线,便同娘子军缠斗在了一起。

    鸳鸯阵的威力,已在历史上、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照理说白莲教娘子军是完全无法同他们匹敌的。然而战场之上女人毕竟少见,明武军将士并非穷凶极恶之徒,对阵女子毕竟会有些心慈手软,没能放开了手脚进行厮杀。

    黄得功一看急了,大呼小叫道:“你们作死啊?现在是在打仗,你死我活的营生!不是你杀他,就是他杀你,你手下留情,他们可未必领你这份情!”

    说着,黄得功便挺身上前,冲入娘子军的娘们人群之中,挥舞起铁棍就是一阵乱打。

    女人毕竟是女人,力气上、反应上、纪律上都比不上男子,被黄得功这样一冲一打,原本十分有利的局面顿时被扳回了不少。

    领军的周秀英原本是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杀败京师营禁军,从而击溃官军右翼并奠定战局的。眼看目的就要达到,却不料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黄得功领一支精兵赶到重新提官军将战线稳定了下来。

    周秀英原先是同黄得功交过手的,一对一单打独斗自己不是这个姬庆文手下汉子的对手,而现在这厮身边又有了明武军的精兵做帮手,就更加难以对付了。

    然而现在自己不出头,就更没人出头了。

    周秀英只能硬着头皮强出头,扭头叫上苏柳、齐芸两个跟着自己学了一些武艺的丫鬟侍女,挺身接上黄得功手中的铁棍,便同他交起手来。

    周秀英上次同黄得功交手,还是在四年之前的阜城驿站之中。经过四年的勤学苦练,周秀英的武艺更加高强,除了膂力不如黄得功之外,步法、招式都要远胜于他。

    可是现在可不是“华山论剑”争武功天下第一,而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之上。黄得功从陈文昭那里学来的当年俞大猷的击剑之术,在这样的场合之中便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俞大猷的“剑”其实就是长棍、长枪的技法,讲究招式干脆迅捷、干净利落,要求摒弃一切花俏不实用的招数,直来直往地攻击对手,从而发挥出手中兵器最大的攻击力。

    学会了这种“剑术”的黄得功,武功精进更在周秀英之前,一连几招横扫、纵劈的简单招式,便将周秀英打了个手忙脚乱、汗流浃背,只能勉强接住黄得功的攻击。

    幸好她身边还有苏柳、齐芸两个丫头,她们两人跟着周秀英多少也学了些功夫,虽称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高手,却也要比寻常人厉害得多。她们见“圣女”虽然胜不过眼前这个大汉,却也将此人暂时拖住了。于是这两个女子见黄得功身材高大,下盘处颇有一些破绽,便分别从左右两个方向翻滚过去,同时操起手中匕首,便往黄得功的两腿削去。

    黄得功眼看自己两条牛腿便要被对手废了,忽从身后各上来一队明武军兵士,将苏柳、齐芸两个丫头给逼退了,同时护住黄得功左右两侧。

    黄得功来不及向这几位兄弟表示感谢,随即又举起铁棍,向周秀英一阵乱甩,终于将这位难缠的白莲教的“圣女”逼退下去。

    原本领军驻守此处的神机营五品镇抚成义见状,也赶忙抖擞起精神,率领尚堪一战的禁军将士鼓起劲头来,再努力向前冲杀一阵,终于稍稍恢复了原本的阵线。

    经过这样你来我往的一番作战,战局渐渐陷入僵持。

    只见朝廷官军左翼的明武军虽然在短兵相接之时也未见劣势,然而其人数毕竟较少,又抽调了三分之一去支援方才濒临崩溃的右翼阵线,能够维持住对面前的白莲教骨干的优势,就已是十分不容易了。

    右翼的京师营禁军人马,被周秀英的娘子军一顿猛攻,已是颓势尽显,虽还能勉强保持住队形不至奔溃,可最终到底能够支持多久,尚在未知之数。

    只有正中的四川白杆兵尚未参加战斗。可他们却是整个朝廷官军阵型的核心,在作战目的主要是抑制白莲教攻势的情况下,是不能、也是不应该轻易动用的。

    没有参加作战的徐鸿儒,对这样的战况倒是颇为满意。

    他原本就没打算能够凭着周秀英和许道清的攻击,就能够消灭、击溃、或是突破官军的防线,能够做到现在同姬庆文所率官军贴身缠斗就已是十分难得的了,足够给下阶段的攻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于是徐鸿儒不断派人去催促白莲教后续部队加入战局,要知道,这次战役是徐鸿儒倾巢而出,除了现在已在战场之上的近一万精干主力,后续的教徒还有四五万人之众。

    这些人虽然是完全意义上的乌合之众、一盘散沙,然而兵力始终是兵力,只要他们能够投入战斗,便能进一步扩大现在战场之上似有似无的优势,从而一举奠定胜局。

    白莲教徒并没有让徐鸿儒等待多久。

    正当黄得功领军在右翼略微稳定住战局之时,便有白莲教中的“二师兄”率领八千“弟子”赶到战场之上。

    徐鸿儒也没有让他们去摆好阵型,命令其直接向官军阵型中坚的白杆兵发动冲锋。

    这些白莲教徒本就是些乡野愚夫,身上还穿着单薄的夏装或是干脆赤露着上身,手里所谓“兵器”,也不过是些锄头、铁钎、铲子之类的农具,虽然人数众多,却根本就不能对善于防守的白杆兵造成什么威胁。

    只见四川石砫土司白杆兵阵型岿然不动,手中两丈来长的白杆不断刺杀、抽出、刺杀、抽出,始终将来袭的白莲教徒抵挡在数不之内,不一刻便已在自己身前造成了一堵尸体累成的矮墙。

    领军的女将军秦祥珍在激烈的战事之中闲了半天,现在终于有了她的用武之地,兴高采烈地命令着身前的白杆兵将士奋勇作战,不能让敌军前进一步。

    白莲教大队人马首次攻击似乎没有奏效,可白莲教主徐鸿儒却丝毫没有担心——现在投入作战的,拢共才不到两万人马,还有将近四万人尚未杀入战局。

    

第三一六节 千钧一发的紧要时刻() 
    援军并没有让徐鸿儒等待多久。

    “二师兄”率领人马前去攻打白杆兵不多久之后,后续又有八千来人赶到了战场。

    徐鸿儒二话不说,立即指示其攻击官军右翼京师营部分。

    京师营原本就被娘子军打得十分被动,现在又多了那么八千敌军——虽然战斗力同之前的娘子军不可同日而语——陡然间又增加了几倍的压力。

    这下,就连勇猛无畏的黄得功也不好使了,面前山呼海啸一般杀过来的敌军将他节节逼退,一直退到白杆兵的侧翼这才勉强站住阵脚不至于立即败退。

    这时,又有一万白莲教徒抵达战场。

    徐鸿儒见状大喜,立即指示其全军出动,攻打明武军驻守的官军左翼。

    明武军的战斗力虽然极为出众,但现在只有不过七百人而已,是左中右三路明军之中兵力最为单薄的。面对几十倍于自己的白莲教徒的猛攻,姬庆文只能完全放弃进攻的打算,命麾下弟兄结成紧密队形,前队三百人用盾牌、狼筅、倭刀护住防线,后排四百人用火枪在人墙之后射击。

    为了增强火力、提高射速,姬庆文特意命令火枪队重新换上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