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胖子立马就急了,嚷道:“我说,我们是汝南刘将军和龚将军派来的。”
店家一听就火了,直接用热水泼了过去,骂道:“什么刘将军,龚将军,是刘辟和龚都那两个黄巾贼吧。”
烫的这两个人哇哇叫。
孙杨奇道:“老人家莫非和刘龚二人有仇。”
店家流着眼泪说:“我那嫁到汝南的女儿就是被这帮禽兽给祸害死的。”
小冉小声说:“哥,我记得刘辟、龚都因为投靠刘备,评价比较正面,没想到这么坏。”
孙杨瞪了她一眼,转头朝店家问道:“附近可还有旁人卖胡饼。”
店家回答道:“老李头和老王头卖胡饼。”
胖瘦二人听到孙杨的问话,心中大骇,猛地窜了一起,被身后的护卫一拳砸在后脑梢上,晕了过去。
孙杨吼道:“快去查看老李头和老王头是不是还活着。”
护卫们连忙拖着胖瘦二人出去找人。
“老李头,老王头,你们千万不要有事。”店家一边喊着一边追了出去
等了好一会儿,孙杨都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店老板红着眼睛走了进来,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女孩。
店家像个神经质一样一个劲的喃喃道:“破相了,丫丫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
孙杨站起来看到小女孩右脸颊上有一个被刀划过的口子,还在渗血。
护卫走过来说:“主公,我们找到的时候,老李头和老王头都被砍死了,只有这个小女孩还活着,只是失血过多,昏过去了,听店家说,这个小女孩是他们三个老头收养的孤儿,叫丫丫,挺漂亮的一个小姑娘,可惜了。”
吕玲绮怒气冲冲的走了出去,很快外面传来两声惨叫声。
店家恨声道:“一刀杀了他们,实在是太便宜他们了。”
第六十九章 豆腐的妙用()
小冉走到店家的身旁接过小女孩,用手帕轻轻地擦拭小女孩脸上的血渍。
店家突然跪在地上道:“小老儿年事已高,恐怕照顾不了丫丫多久了,请公子和小姐代为收留,小老儿感激不尽。”
孙杨直接摇头,行军打仗怎么能带着小孩子。
“不如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再接她。”小冉提议道。
孙杨微微点头,只能这样。
系统突然出声道:“她的伤口太大,如果不施救,今晚就会死。”
孙杨急道:“有什么办法?”
系统建议道:“带她进血潭。”
“我出来的时候,那地方都快干了。”孙杨连连摇头。
系统解释道:“她只是凡人。”
孙杨哂然道:“我不也是。”
系统辩解道:“你不一样。”
和系统交流完毕之后,孙杨开口道:“先把这个小女孩带到军营,让医者替她疗伤。”
孙杨招招手,一个护卫抱着小女孩急匆匆朝军营而去。
孙杨刚出草棚,就看到比阳县令骑着马赶来了。
比阳县令跳下马说:“下官听说这里发生命案。”
孙杨诧异道:“尊驾的消息很灵通的吗?”
比阳县令拱手道:“职责所在。”
孙杨略微解释一些,就急匆匆的走了,交代案情自有身后的护卫。
一到军营,孙杨就打开召唤系统,把小女孩放到血潭里。
过一会儿,孙杨再把小女孩抱起来的时候,血潭已经干了。
孙杨摸着小女孩已经变得光洁晶莹的脸颊,笑道:“还是个大胃王。”
等到孙杨返回草棚,把小女孩送还给店家的时候,店家一副见鬼的表情,直称孙杨是活神仙。
孙杨回到军营,在任福的陪同下四处巡视了一番,见士卒们都安顿好了,才返回大帐。
吕玲绮盛了一碗红枣粥递给孙杨,孙杨喝着红枣粥,自语道:“我准备在去寿春的路上解决几只苍蝇。”
“夫君刚刚说什么?”吕玲绮没有听清楚。
孙杨摇头道:“没说什么,对了,小冉睡了吗?”
吕玲绮眉头轻蹙道:“已经睡了,她应该是第一出远门吧,受不了马车的颠簸,一路上吐了好几次。”
孙杨关切道:“吐得厉害吗?”
吕玲绮埋怨道:“你现在知道关心我们两个了,一路上眼里只有那些士卒。”
孙杨一拍大腿道:“你提醒我了,刚刚我巡营的时候,发现很多士卒水土不服,腹泻不止,我怎么忘了他们是西北人,明日要进城采购一些止泻的药材。”
吕玲绮闻言气得直接回后帐睡了,孙杨还自顾自的说着。
系统出声道:“你媳妇被你气跑了。”
孙杨才发现吕玲绮已经不见了。
系统道:“其实豆腐可以解水土不服。”
孙杨怀疑道:“你确定?”
系统解释道:“豆腐对肠胃的刺激小,易吸收。”
孙杨没想到这个系统还挺有用的,“好,这次谢谢你了。”
“跟我客气什么。”
正事解决了,孙杨小跑到后帐,高喊道:“夫人,我错了。”
“你小声点。”吕玲绮没想到孙杨这么大声,赶紧捂住孙杨的嘴。
孙杨抓住吕玲绮的手,一把拉过吕玲绮。
吕玲绮眉宇之间有些疲倦,刚要开口,只听孙杨说:“只是抱着你,睡吧。”
皎皎的月色下,不时有巡逻的士卒经过孙杨的大帐,冬日的夜晚是安静的,除了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穿梭在军营里。
第二天一早,孙杨洗漱完毕,就遣人入城寻找会磨豆腐的,领队的军士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带回来了上百人。
孙杨满意的点点头,会磨豆腐的人还不少,孙杨突然看到有几个衣衫不整的人,朝一旁的军士问道:“有没有被强迫的?”
军士支吾起来,孙杨了然,朗声道:“愿意跟随大军去淮南的,可以得到一千斤粮食。”
“愿意,愿意。”上百个人乱糟糟的喊道。
“要去多久?”一个声音脆生生的问道。
孙杨定睛一看,是一个年约十六七岁的女子,肤色有些黑,脸上长着少许雀斑,头发是盘起来的,看来已经成婚了。
孙杨朝一旁的士卒斥道:“太不像话了,连女子都拉来了。”
女子一点都不害怕孙杨,连忙出声道:“不管他的事,是我非要来的。”
孙杨奇道:“为何?”
女子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我夫君病了,我要挣些粮食换药。”
孙杨回答道:“你直接领回五百斤粮食,不用去了。”
孙杨说完就挥手让士卒把她带下去。
女子摇头道:“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孙杨顿时乐了,古人真有意思,白送都不要。
孙杨想了一下说:“你这一去要一两个月,你夫君谁来照顾?”
女子回答道:“还有小姑子。”
孙杨问道:“你读过书?”
女子抬头道:“先祖伯周公留下很多书简。”
“伯周?”
“使君可听过合浦还珠的故事?”
孙杨恍然道:“你是孟尝的后人,怎会流落到比阳。”
“一言难尽”女子潸然道。
孙杨温言道:“孟氏,军中粗汉甚多,未免招惹事端,你就住在我的大帐附近。”
“谢使君”孟氏低声道。
安顿好这些人,西军再次启程。
孙杨在城门口和比阳县令寒暄一会儿,就直接走了。
比阳县令望着孙杨的背影出神,良久叹道:“仁义之师,秋毫不犯,真是难得。”
比阳县令根本就不知道,西军的军纪也就一般般,只是连日赶路太累,加上孙杨次日就起程,没有给他们滋扰地方的机会。
孙杨和任福并骑而行,过了一会儿,任福才发现不对,连忙拉住马缰,落后孙杨半个马身,心中很是惶恐不安。
孙杨扭头看到任福又跑到后面去了,烦得要命,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和他说话,总要扭着脖子。
孙杨劝了几句,任福怎么说都不肯和自己并排而行,拗不过任福,孙杨只好岔开话题道:“还要多久才能到朗陵。”
任福思索了一会道:“高邑,铜山,竹沟,瓦岗,朗陵,按照前几日的脚程,只需三日,就可以抵达朗陵,只是这样一来,会把后面的运粮车队拉的更远。
孙杨摆手道:“不碍事,我们前面有粮队,后军有骡马队,饿不着。”
孙杨在心里补充一句,召唤空间里还有九万多吨呢。
第七十章 噩耗()
要不是怕太过惊世骇俗,孙杨连粮食都不想带。
之后的两日,安安静静的过去了,一切都很顺利。
从宛城出发算,第六日正午,前军一万多人抵达朗陵,其中步卒一万一千人,骑兵两千人。
比阳通往朗陵的狭窄官道上,孙杨正捧着一份抽象地图皱眉,因为他发现在朗陵的北部有一个古城,搞不好就是“古城相会”那个古城。
系统解释道:“这是那个古城,不过古城相会是几年以后的事,刘备现在应该还在许昌,此刻的职务应该是“豫州牧”。”
忽然,一个士卒从前方纵马而来,验过凭证之后,在距离孙杨五步外站定,拱手道:“禀官家,朗陵不战而降,前军已经进驻朗陵。”
孙杨哦了一声,问道:“朗陵守将是谁?”
士卒很干脆的说:“没有守将。”
“袁术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和我玩空城计。”孙杨疑窦顿生。
孙杨实在搞不懂袁术是怎么想的,朗陵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派兵驻守。
事情太反常了,孙杨朝官道两边的山丘上张望,山丘上尽是枯黄的草木,孙杨担心有伏兵,派出上千人上去查看,没过多久,士卒回报说并无敌军。
孙杨仍然不放心,未免被人突袭,孙杨穿上盔甲,下令中军放慢速度,让后军跟上,事实证明,孙杨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军和后军于午后平安抵达朗陵。
孙杨并没有让中军和后军入城,后军携带辎重粮草甚多,入城很不方便,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内狭窄,城中居民,敌我难辨,一旦有奸细纵火,损失可就大了,还是留在城外比较安全。
在比阳通往朗陵主干道以北的群山中,有一个名叫火石沟的地方,站满了服色各异的士卒,他们的兵器也是杂乱不堪。
为首的是两个头上裹着黄巾的汉子。
其中的紫脸汉子名叫龚都,只见他朝一旁的马脸壮汉问道:“大哥,我们犯不着招惹孙杨,我刚刚去查探的时候,按照旗帜数了一下,前军一万人三千人,中军一万人,后军一万人,再加上最后面的车队两千人,整整三万五千人。”
马脸壮汉名叫刘辟,汝南黄巾首领,只见他摇头道:“二弟,你算错了,后军一万人至少有一半人是辅兵和民夫,最后面的两千人也是辅兵一千,民夫一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龚都跺脚道:“我是怕孙杨的报复,他这次气势汹汹的去攻打袁术,我们伏击他的运粮车队,要是惹恼了他,先收拾的就是我们。”
刘辟坚持道:“只要抢到粮食,让兄弟们吃饱,有多远跑多远,孙杨还能追到别的诸侯地盘去。”
龚都回头望着兄弟们热切的目光,犹豫了一会儿,点头道:“孙杨派出的搜山军都撤走了,我们现在就去杏树岭。”
半个时辰后,运粮车队路过杏树岭,这支运粮车队说是运粮,实际上是一半军械,一半粮食,粮食是民夫用独轮车推着,军械则放在牛车上。
负责押运的是一个大胡子,大胡子本是一个营(宋代五百人一个标准营)指使,孙杨派他来负责运粮车队的时候,担心他有情绪,就跟他说,抵达寿春之后,晋升他为右班殿直,孙杨并不知道右班殿直只是正九品小官。
这也怪不得孙杨,两宋的官制完全是一锅大杂烩,很多当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阶官和职官。孙杨事后询问系统才知道,宋朝的官制发生过三次变化,分别是政和以前官制(1116年以前)、政和官制(1116年至1131年)和绍兴官制(1131年以后)。
杏树岭上的刘辟、龚都准备就绪,运粮车队仍旧一无所知,为首的大胡子也是一脸轻松。
“放”
随着刘辟的一声令下,滚石从山坡上滚了下来,还有密集的箭雨。
官道上的辅兵和民夫惊慌的望着两边的山坡,很多民夫扔下独轮车向后逃跑,大胡子跳到牛车上大喊道:“不要慌,稳住,所有将士听令,把牛车和独轮车围成一个圆圈。”
士卒们一边抽打着四处乱窜的民夫,一边把牛车和独轮车聚拢。
山坡上的龚都惊道:“不好,等到他们聚拢完毕,可就不好对付了。”
龚都说完带头冲了下去,还没有来得及下令的刘辟黑着脸追了上去。
六千名黄巾军踩着枯草树枝从山坡上冲了下来,喊杀声铺天盖地。
大胡子望着漫山遍野的黄巾军,心中发憷,嘴里大喊道:“快合拢,长枪手在前,弓箭手在后。”
南面的车队慢了一步,让两百多名黄巾军冲了进去,双方厮杀在一起,护粮军以数十人伤亡的代价,把黄巾军赶了出去。
至于那些乱窜的民夫,有的被砍死,有的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发呆,也有的早早地退到车队防御圈里,拿起长枪和将士们一同抵御黄巾军。
大胡子站在牛车上,搭弓连续射杀了十几名黄巾军,引起了龚都的注意,龚都退到高处,搭弓放箭。
正在牛车上的大胡子听到破风声,猛地往下一矮,箭矢射中了大胡子的头盔。
龚都大叫可惜,准备搭弓再射,忽然,一道黑影直抵眼前,龚都躲避的速度稍微慢了一点,被射穿了耳朵,带起了血雾和碎肉,龚都捂着耳朵惨叫起来。
战场上的厮杀也非常惨烈,黄巾军一排排的冲到车前,又一排排的倒下,因为护粮军的长枪太长了,黄巾军刚一靠近,就会被捅成血葫芦。
几个回合下来,黄巾军也学乖了,不敢再靠近,只是远距离放箭。
站在高处的刘辟眉头紧皱,必须尽快攻破运粮军,一旦被孙杨发觉,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刘辟眼前一亮。
片刻之后,数百名黄巾军弓箭手朝运粮车队抛射被点燃的箭矢,车队上包裹军械的油脂布迅速被点燃,火势很快蔓延到整个车队。
几名满脸被熏黑的士卒跑过来驾着大胡子就要冲出去,大胡子摇头道:“我无脸再见官家。”
说完挥剑自刎。
大胡子死后,车队中冲出很多浑身带火的士卒,抱着黄巾军同归于尽。
龚都捂着耳朵喊道:“你们这群蠢货,我们是来抢粮食的,你们怎么把粮食都烧了。”
龚都这嗓子可是连刘辟都一起骂了,刘辟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强忍着没有发作。
最终黄巾军从火场中抢出了几百麻袋粮食,和很多被烧得发黑的刀枪。
朗陵大营,孙杨正在中军大帐查看地图,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骑兵站在帐下喊道:“禀官家,后方急报,运粮车队在杏树岭遭到伏击,辎重全部被焚毁,护粮军全军覆没,根据现场的遗尸,确定是汝南黄巾军所为。”
第七十一章 变异版刘辟()
孙杨闻言气得把地图撕烂,刘辟,龚都,这两个杂碎,活腻了。
孙杨吼道:“传令骑兵集结”
两刻钟之后,孙杨带着两千多名骑兵离开了大营。
一个时辰之后,孙杨来到事发地杏树岭,这里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和牛马,几个民夫畏畏缩缩的从草丛里走出来,发现是孙杨的时候,全都蹲在地上痛哭。
孙杨叱道:“不许哭,全都站起来,告诉我,黄巾贼朝那个方向去了。”
一个民夫战战兢兢的指了指西北方向。
孙杨朝马臀上抽了一鞭子,朝西北方向追去。
一路上经过很多低矮的丘陵和山坡,有少数骑兵被枯枝绊下马来。
这种地形虽然影响骑兵的速度,但更影响步兵的速度,孙杨追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发现了大队人马通过的痕迹,地上还有少量小麦,应该是黄巾军携带的粮袋漏了。
孙杨身旁的大将任福说道:“官家,根据这些脚印,这伙贼人的数量应该在五千人左右。”
黄巾军一开始是六千人,和护粮军交战的时候损失了一千人,当时护粮军仅损失了三百余人,后来刘辟使用火攻的方式,护粮军猝不及防,导致大多数护粮军被活活烧死,少部分冲出去的也被射死,可以说这一战打的是相当憋屈。
正当孙杨率领骑兵在后面穷追不舍的时候,前方的刘辟,龚都却争吵了起来,刘辟要去舞阴县的中阳山躲避,龚都却要求先分粮食。
刘辟一鞭子抽在龚都脸上,骂道:“你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要分粮食,也要等到中阳山。”
龚都抓住鞭子气愤的说:“我让你不要招惹孙杨,现在好了,人家追上来了,你把我那份粮食分给我,我们各走各的,你去中阳山,我回平舆。”
刘辟气的手直抖,“什么回平舆,我看你是惦记那几个抢来的女人。”
龚都冷笑道:“这和你没关系,爽快的分粮食,我们还是好兄弟,要不然,哼哼,刚才和护粮军交手死的都是你的手下。”
刘辟闻言一滞,龚都说的没错,刚才战死的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卒,要是此刻和龚都翻脸,自己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片刻之后,刘辟铁青着脸,看着龚都带走一大半的粮食。
三刻钟之后,孙杨带着骑兵赶到他们分兵的地方,地上的脚印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西北方,一个是东北方。
任福看了一会说:“一队两千人,一队三千人,我们去追多的那一路吗?”
孙杨望着龚都离开的方向沉思了一会儿说:“三千人那一队走的是平原,跑不了,我们先追两千人这一队,绝对不能让他们进中阳山。”
两刻钟之后,孙杨追上了刘辟,刘辟的两千黄巾军被团团围住。
孙杨根本就没和刘辟废话,直接喊道:“放箭。”
宋朝的军队在马上放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个年代,骑兵三宝已经成熟了,他们不需要下马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