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停战协议,法国海军也被解除了武装,只允许保留十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用于维持殖民地地区的统治。
为了拉拢奥匈方面把海军力量转移到大西洋上,德国人故作大方地把位于布列塔尼区的法国三座主要的海军造船厂都交到了奥地利人手上。目前在布雷斯特、洛里昂和圣纳泽尔造船厂的船台上,法国于1914年开始建造的四艘“诺曼底”级战列舰和1915年底陆续开工建造的三艘“红衣主教级”战列舰船体建造工程已经接近完工,而在圣纳泽尔造船厂,船台上还有一艘为希腊人建造的“康斯坦丁诺斯”号战列舰,这艘“布列塔尼级”战列舰船体建造工程只进行了三分之一,就因为战争的原因而停工了。
威伦尼克海军上将和索罗钦海军上将作为德奥两国派出的海军方面的最高接收专员赶到了土伦。在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人物,曾经几乎一统欧洲的传奇霸主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发迹之地,德奥两国的海军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了这里。
现在,这座要塞化的现代化海军基地早已经控制在了奥匈人手中,法国主力舰队被解除了武装,所有的主力舰都被封存在了港内,舰上只留下了少数的看守人员。
“除了‘法兰西’号和‘巴黎”号之外,法国海军最好的军舰现在都在这里了。”法国海军部长拉佩雷尔海军上将一身传统的法国海军将军服依然整洁,这位重新回到海军部长位置上的法国舰队司令的脸上再也看不到法国人特有的高傲,他无奈地看了一眼这支几乎是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海军舰队。在港内的锚地里,“布列塔尼”号、“普罗旺斯”号、“洛林”号、“孤拔”号、“让。巴尔”号及仅剩的四艘“丹东”级战列舰静静地停在水面上,等待着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处置,显得毫无生气。
“很好,我想贵国海军作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我们能够感受到法国所表达出来的和平诚意,愿我们的友好能够继续下去,不会再回到过去充满敌意甚至是战争的时代!”索罗钦上将满口说着些虚伪的客套话,他把目光转向港湾中的法国舰队,奥地利人对它们的兴趣不大。经过协商,这支舰队将由德国人接手,用于加强德国地中海舰队的实力,而作为补偿,德国方面将会为奥匈海军在法国船厂改建潜艇建造设施和续建“红衣主教”级和“诺曼底”级战列舰过程中支付相当一部分费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法国海军按照停战协议交出了他们几乎所有的主力舰,奥地利人只接收了4艘装甲巡洋舰,其余的主力舰被移交给了德国人。在战前实力与奥匈海军相当的法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目前在地中海,也许只有德国舰队能有一些与奥匈海军抗衡的能力,英国人虽然加强了直布罗陀舰队的实力,但他们也几乎已经放弃了整个地中海。
威伦尼克海军上将受命组建奥匈大西洋舰队,在完成了法国舰队的交接后,他赶到了圣纳泽尔。
海军部组织舰船设计和建造部门对法国造船厂正在建造的八艘主力舰进行了评估,法国人按照英国人提供的图纸所建造的三艘“红衣主教”级战列舰性能优良,其总体作战性能并不亚于奥匈海军目前的“伊斯特里亚大公”级战列舰,但为希腊人建造的“布列塔尼”级战列舰动力系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诺曼底”级战列舰的三座四联装340毫米主炮塔也是个问题,奥匈海军并没有制造四联装炮塔的经验,它们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最终,海军设计部门建议取消“康斯坦丁诺斯”号舯部的炮塔,而“诺曼底”级的四联装主炮塔也建议改为三联装主炮塔。
由于奥匈海军并准备再增加地中海舰队的主力舰数量,奥匈四大造船厂的大批熟练造船工人被调往法国造船厂,新的改造计划很快就得到了批准,这些法国舰船的建造工程又重新恢复了,而且还大大加快了进度。
为了统一主炮口径,“康斯坦丁诺斯号”和四艘“诺曼底”级战列舰主炮口径被调整到了与“拉德茨基”级相同的330毫米主炮,并为了提高航速,稍稍增加了舰体长度。
随着新的建造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焊接工艺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船体建造之中,由于大量的采用了焊接工艺,新的舰船不仅大大地加快了建造速度,而且还增强了结构强度,相应地减少了结构重量,军舰的防御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陆地上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反而又开始了另一场海上军备竞赛。
美国在参战后,随即追加开工建造了六艘“田纳西”级战列舰,英国也在日德兰海战后,鉴于15英寸主炮的伤害力不足,开始开工建造四艘装备16英寸主炮的“h”级战列舰,加上正在建造的六艘战列巡洋舰。交战双方又在船台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造舰竞赛,德国人在“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服役之后,同时开工建造着5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和四艘“约克级”战列舰,而原来在努力追赶德国的奥匈海军却突然停下了脚步,除了在法国续建了八艘“半成品”主力舰外,国内各船厂反而停止了主力舰的建造。
弗雷德里希皇帝陛下向海军方面保证在美国的新式战列舰服役之前,结束目前的战争,这才说服海军方面放弃了新的造舰计划。
随着英美方面建立了越来越严密的护航制度,在战争初期表现不俗的德国潜艇部队开始暴露出弱点,不仅取得的战绩在下降,而且损失的潜艇数量也在逐月增加。
流行一时的仅凭潜艇部队就能够切断英国人的海上运输线的说法终于很少再被海军人士提及,大家终于清醒的认识到,离开了水面部队的支持,潜艇部队终究是无法取得海洋的控制权。
一二六、动荡()
俄国临时政府所发动的7月攻势遭致一场惨败,随之而来的便是德奥联军的猛烈反击。在俄军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们正好迎面撞上同样准备进攻的德奥联军,这场攻势战役在没有开始前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东部,夏季泥泞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溃散的俄军。一支又一支的俄国部队崩溃了,大批已经精疲力尽地俄军直接选择了投降,而不是逃跑。俄军正在不顾一切地溃退,他们不顾军官们的号令,像疯了一样,抢劫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以便向东、向着家乡逃走。企图阻止他们的军官,也被这些全部着原始的求生**笼罩着的士兵们枪杀,即便是士兵委员会也无力阻止任何事情。
临时政府组织匆匆忙忙所组织的进攻失败了,而且是一场惨败。
越来越多的士兵倒向号召和宣传立即结束战争的社会革命工党,李沃夫亲王宣布辞职,他的政府倒台了。克伦斯基成了新的临时政府首脑,同时兼任陆海军部长,但他根本无力阻止局势的继续恶化。勃鲁西洛夫被解除了职务,科尔尼洛夫被任命为前线俄军最高指挥官,他奉命从崩溃的前线调回部队,前往彼得格勒去镇压社工党所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和亲社工党的工人武装。
克伦斯基利用士兵们的爱国热情,指控社会民工党领袖乌里扬诺夫是德国派出的间谍,还向中立的卫戍部队出示了不知是从哪搞到的“证据”,这些证据显示前线俄军的失败全都是因为社工党在背后搞鬼,出卖俄国。
临时政府从前线征调的队伍接二连三地抵达了彼得格勒,开始镇压和清洗社会民工党。临时政府发布公告,乌米扬诺夫被宣布为德国间谍,其后又发布了逮捕俄国社工党中央执行委员乌里扬诺夫、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的命令,军队和反间谍机关在街上检查通行证,到处抓人。
但这拯救不了俄国,社会民工党转入地下,开始筹划用武力推翻临时政府,进行武装夺权。由于法国的战败,俄国所面临的局面要严峻得多,许多部队根本不服从临时政府的命令,社会民工党甚至在公开进行推翻临时政府的活动。
时间进入到9月,天气渐渐凉了下来,德奥联军的攻势放缓了。
在将近一个月的追击中,德奥联军已经把战线向前推进到了爱沙尼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与俄罗斯边界,整个俄国面临前举国崩溃的局面。如果不是因为自身的后勤和补给问题,没有人会怀疑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现在已经打到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城下。俄国人很快也会退出战争,在美英两国中,开始对战争前途漫延起了一股悲观失望的情绪。
“彼得格勒目前就象一个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新的革命!”
奥匈情报部门的判断丝毫不差,现在社会民工党正在到处煽风点火,鼓动工人和士兵一起推翻“代表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科尔尼洛夫将军试图用一场政变来推翻临时政府,在国内实现新的军事**,以改变目前俄国的混乱状况。但这位将军的尝试失败了,新任的陆军总司令和他的同僚们被逮捕。但克伦斯基已经无力解决问题,出路只有两个:不是科尔尼洛夫便是乌里扬诺夫。但克伦斯基替社会民工党解决掉了麻烦。
科尔尼洛夫向彼得格勒的进军使得社会民工党所控制的工人纠察队和赤卫军成了合法的武装组织,苏维埃政权逐渐被布尔什维克所控制,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局面。
1917年9月21日(俄历8月9日),晚上9时25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天空发射了三枚表示进攻信号的空包弹,炮声响过之后,托洛斯基领导的以推翻时时政府为目的彼得格勒工兵暴动开始。
社会民工党领导下的水兵和工人赤卫队等武装力量开始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一场全面的进攻。担任保卫冬宫任务的近卫军保持着中立,在一边旁看热闹,只有不到一个连的士官生在冬宫外进行着还击。
很快他们就被打垮了,水兵和工人队伍冲进了冬宫。克伦斯基因为不在彼得格勒躲过了一劫,临时政府的部长和杜马成员们被逮捕并在赤卫队的监督下被送到了保罗要塞。
邓尼金和参谋长马尔科夫和他们的第8集团军被奥地利人送到了罗斯托夫,与他们一起释放的还有万诺夫斯基将军和特别军团司令埃尔杰利将军和部分特别集团军的官兵。
他们开始遵照协议带领部队向格鲁吉亚进军。
秋天的天气显得很暖和,树叶开始发黄,北方的候鸟们开始向南迁徙,天空中充满了大雁有些凄切的悲鸣声。
彼得格勒爆发“八月革命”的消息在月底才传到了高加索山区。
邓尼金召集了手下的高级将领和埃尔杰利将军一起商量所面对的局势,参谋长马尔科夫一直在电报室与顿河方面军司令卡列金将军进行着联系。令人厌烦的商谈断断续续,一直拖到深夜,谁也搞不清情况,也拿不定主意。
“很明显,社会民工党宣称已经推翻了临时政府,一切权力都交给苏维埃,交给工人和农民。”邓尼金说道,“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内容是继续前往高加索和土耳其人战斗,还是返回国内去推翻社工党政权。”
“有什么用,现在大部分工人和士兵都倾向社工党,他们许诺很快就会退出战争,这些正是人民所盼望的。”万诺夫斯基说道,“听说卡列金释放了科尔尼洛夫将军?”
“可那又有什么用?科尔尼洛夫手下已经没有人了。”埃尔杰利将军也不准备听从苏维埃的命令,极力主张先到格鲁吉亚静静其变,先看看风头再说。
“回国内自相残杀又有什么用,我们还是遵从约定,去保卫高加索吧!”马尔科夫从电报室回来,耸了耸肩,国内现在已经乱了套,杜鹤宁将军自封为最高统帅,并要求恢复杜马选举,与苏维埃政权在作对。
邓尼金却有点想重返国内,不过在犹豫了一阵后,又放弃了,整个军团又继续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到格鲁吉亚。
一二七、埃及战记(一)()
奥匈皇帝把他的目光投向了苏伊士运河,同时把德国人也拉了进来。
在法国投降后,饱受战争困扰的德国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俄国人已经不再是个威胁,它陷入到内乱的泥潭之中,美国人装备不足,两手空空地从大西洋的另一端赶来,但英国人虽然从科唐坦半岛成功地撤出了将近一百一十万的大军,可是却丢弃了陆军几乎所有的重型装备。他们缺乏足够的重型火炮来防御本土,幸好,他们的舰队还保存完整,依然在与德国人的对抗中占有上风。
威廉二世下令在1917年复员两个集团军近五十万兵员,大批的技术工人被列入优先复员的名单,德国需要恢复工业和农业生产。德国陆军在裁减规模,奥匈方面也是如此,第10和第12集团军被裁撤,但是却扩大了海军陆战队的规模,海军陆战队司令梅耶尔海军上将所指挥的部队得以独立成军,并扩大到3个军近三十万人。
德国巴尔干集团军群得以重组,与奥匈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马肯森元帅再次被任命为巴尔干集团军群司令,下辖德国第9集团军和从法国调回的德国第5集团军。为了支援濒临崩溃的奥斯曼帝国,德国第4集团军被紧急调往土耳其,增援美索不达米亚战场。
奥地利人显然对于支援土耳其人丝毫不感兴趣,他们打算把马肯森集团一起拖进北非战场。西班牙人显然对于收回直布罗陀的主权有足够的兴趣,而且他们对美国人充满了憎恨,但这还不足以把他们拖入战争。目前,他们还无意以身涉险。
相对而言,德国人对于攻打直布罗陀的兴趣更大,但奥地利人却不愿冒险在海上攻打这座防御严密的要塞,这很有可能葬送半个奥匈主力舰队。离开了奥匈海军的支持,德国人显然也无法自己采取行动。
鲁登道夫很无奈地接受了奥地利人提出的首先进攻埃及,拿下苏伊士运河的计划。
这肯定对奥地利人有利,这样,他们的舰队就能够进入到印度洋之中,而德国肯定不会获得太大的收益。
英国中东军总司令汉密尔顿爵士现在感到压力巨大,他所指挥的35万英军肩负着抵抗整个同盟国的重担,土耳其人和保加尔人虽然不成问题,但当德国和奥地利人将矛头对准了他,这些人肯定无力抵挡。
虽然势单力薄,劳合。乔治政府还是作出了单独对抗德奥同盟的决定。美国人目前并不能提供什么直接的帮助,他们最少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来重整军备,他们的海军主力舰数量不足,而且性能有些落伍。
如果英国人能支撑4到5年,也许局面就可能会得到改变,但现在,只能靠他们自己独力苦撑。汉密尔顿很怀疑英国能支撑这么久。
霍瓦尔特将军所指挥的奥匈非洲军团得到了很大的加强,现在拥有三个装甲师,总兵力达到了25万人。不过,非洲军团的行动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没有公路和铁路,部队的后勤无法得到保障。从托卜鲁克到亚历山大,将近八百公里的距离都是荒凉的沙漠,补给全要依靠中间不大的几个港口,部队连淡水都无法解决。
奉命返回国内的霍瓦尔特向总参谋部表示,即使得到了海军的全力支持,非洲军团最多能向埃及方向派出15万人,这已经超过了后勤补给的极限。
但这些兵力根本不足以击败驻埃及的英军,况且这一地区还有大约3万的法军和8万人的塞尔维亚军队。
总参谋长博洛耶维奇元帅和德国巴尔干集群参谋长西克特中将都把目光转到了黎凡特地区。近东原本是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不过,在战争开始后,英法联军就把土耳其军队逐出了这一地区。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尤其是在他们收缩了兵力后,这一地区的防御已经显得很薄弱。只不过由于土耳其陆军的无能,才无法将这一地区的英法军队给驱除。
相对于北非而言,黎凡特地区的贝鲁特和特拉维夫都是优良的大港,港口吞吐能力比的黎波里都要强数倍。而且这一地区的淡水资源虽然不算丰富,但情况要比不毛之地的北非要好得多。
北非作战计划又被重新更改,德奥联军主力将会先在黎凡特地区登陆。然后通过西奈半岛,直接进攻苏伊士运河区,在侧翼,霍瓦尔特将军的北非军团将执行牵制进攻任务。
想要拿下黎凡特,被英军占领的塞浦路斯就成了首先要拔除的钉子。
1917年10月12日,一轮红日从东方的海面上冉冉升起,火红的朝阳喷薄而出,将天水照映的一片斑斓的红色。在塞浦路斯岛西北大约五十海里的海面上,一支庞大的舰队正迎着海浪朝罗得岛方向驶去。几艘驱逐舰在舰队外围做着反潜之字型机动,严加戒备,提防可能出现的英国潜艇。
“呜——呜——呜——”旗舰“奥地利”号上的战斗准备警报响了起来,军舰降低了航速,飞行员苏克尔座在“海鸥”2型水上飞机的座舱里,在霍夫曼中尉的帮助下,将保险带绑好,最后一次检查飞机各个开关是否正常。
然后,飞机被起重机晃晃悠悠地吊到了海面上,在军舰收回吊缆后,苏克尔打着了马达,螺旋桨旋转了起来,在海面上形成一个水窝。他将右手离了开操纵杆,并起两指,对舰上的指挥官行了个在飞行员中很流行的简化版军礼,然后合上了座舱盖。
他将油门拉大一些,座舱在颤抖,发动机隆隆声越来越响,飞机在水面上向前滑行,逐渐离开了海面,飞向蓝色的天空。
晨风吹在前挡风玻璃上呼呼作响,苏克尔侧身向下望了一眼波光粼粼的海面,确认了一下方位,然后迎着初升的朝阳,朝着塞浦路斯岛的方向飞去。
目前,奥匈和德国的大型战舰都已经装备了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水上飞机。
在这个年代,英国人都已经装备了两艘航空母舰了,虽然作战能力有限,但在海军技术方面,他们还是走在了人类的前列。
奥匈海军也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不过效果强差人意,两艘用运输船改装的航空母舰只能装备不到二十架飞机,而且基本上没什么实用价值。
这总归是一些开端,海军将会慢慢地进入到航空时代。
塞浦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