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鹰旗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桥和甲板上响起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军官们在大声招呼着自己手下的士兵跑向战位。作战室里的参谋们倒是发出一阵激动的欢呼声,这个消息让困扰他们已经有好几个小时的抑郁气氛被一扫而光——本来他们认为这次出航已经没有了作战的机会。

    很多人都担心根本无法找到英国人的踪迹,海上的雨雾干扰着视线,而且根据计算,英国人现在已经进入到了马塔潘角,很难再追上他们。

    作战参谋们既紧张又在心里担忧,随着时间推移,尽管雨雾不断变薄,但是他们的失望却在不断增加。

    直到“扎拉”号的了望手看到目标。

    这让人感到意外,难道英国人放弃了对索罗钦的追捕正准备返航?

    不管怎么样,现在马上就会进入一场他们所期盼的海上战斗,这让人感到紧张。

    李海顿进入指挥作战室,走到海图桌旁,此时参谋人员已经将敌人舰队的模型摆在了伊奥尼亚海南部的位置,很明显,这支舰队目标似乎也是冲着“戈本”号而去的。

    “发电报给涅戈万将军,他们现在的位置。”李海顿决定打破无线电静默,现在已经没有用了,整个舰队沿着目前的航向继续向前行驶着。

    “报告,涅戈万将军来电,他们大约在我们身后25海里。”大约十分钟之后,通信官向他报告道。此时,对面那支舰队也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开始向他们的位置进行转向。两支舰队以每小时40海里的相对速度迅速接近,15分钟后,就会进入到彼此的射程之内。

    “命令巡洋舰和驱逐舰撤离战场,战列舰分队准备迎敌!另外命令涅戈万将军率舰队全速赶过来。”李海顿当机立断,他需要和敌人打一架,如果能拦住敌人最好,如果不行,可以佯装不支向伊奥尼亚海北部撤退,引诱敌人追击。

    “目标距离大约20海里!”通讯官继续报告着从“扎拉”号上得到的情报,如果天气晴好,现在了望手已经能够看到敌人的踪影,但海面上灰濛濛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李海顿感觉到自己心跳在加速,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显得很淡定,但确实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

    “命令巡洋舰和驱逐舰撤离战场,战列舰分队准备迎敌!另外命令涅戈万将军率舰队全速赶过来。”李海顿当机立断,他需要和敌人打一架,如果能拦住敌人最好,如果不行,可以佯装不支向伊奥尼亚海北部撤退,引诱敌人追击。

    虽然现在还看不见敌人,但很快他们就会出现在自己的射程之内。

    舰队开始转向,插向敌人航向的前方,战舰上巨大的炮口转动缓缓指向发现目标的方位。随着距离不断拉近,了望手们已经可以看到了海上的目标:对方是由八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而不是之前的五艘!

    李海顿很容易就判断出这是敌人的舰队,以意大利目前的情况绝无可能派出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如此规模在地中海中游弋的除了英国人就是法国人。奥匈舰队很快就摆出了战斗队形,各艘战舰上都升起了战斗旗,而拉佩雷尔中将却有点犹疑,对面会不会是英国人?

    海面上由于小雨变得雾气迷蒙,根本看不清对方的旗帜。

    “目标9100,方位右前12度!”炮术指挥官直到如此近的距离上才第一次锁定了目标,并迅速报出数据。

    帕赫纳走到一直在观察着海面的李海顿身旁,征询道:“阁下?”

    一开始他没有得到答复,直到时间又过了十几秒。终于,一直保持着沉默、仿佛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的皇储殿下抬起了右手:“通告各舰,开火!”

    下午2:37,双方相距大约9000米,法国人的旗舰“孤拔”号上闪起了信号灯,讯问对方的身份。

    回答他们的却是远处轰隆隆的一阵炮响,奥匈海军的旗舰“联合力量”号首先发起了攻击,随后各舰也开始了炮击,海面上顿时闪耀起了一团团的火光。

    一道道的水柱在法国战舰附近冲天而起。

    由于距离过近,一开始,战斗就以一种激烈的方式拉开了帷幕。

三九、炮战() 
自1866年利萨海战之后,奥匈帝国海军就从来没有再经历过海上战争。法国人比奥地利人也好不到哪去,除了1884年在远东欺侮了一下弱小的清国水师,而且还赔上了他们的远东舰队总司令,拉佩雷尔中将现在的旗舰就是以那位倒霉的总司令命名的。

    所以这次注定了法国人今天的运气一定不会好。

    法国人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立即开始了还击。

    海面上顿时炮声隆隆,重达半吨的炮弹带着尖啸声划过海空,激起一道道冲天而起的巨大水柱——在如此近的交战距离上,两支菜鸟舰队还是在前三轮齐射中都没能命中对手。海面上硝烟弥漫,炮口所产生的浓烟几乎遮住了军舰的身影。

    炮手们机械地重复着紧张的操作:打开炮尾的炮闩,将扬升机送上来的炮弹用推杆使劲推入炮膛,再装入用真丝缠裹的发射药包,然后关上炮闩,根据射击指挥官的口令调整发射角度,在接到发射命令后扳动发射击锤。在底舱的水兵则忙着将数百公斤重的炮弹和发射包从弹药库中搬到提升机上,理论上一门火炮每分钟能发射1。5发炮弹,可在实际操作中,军舰每两分钟能打出一轮齐射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9000米的距离上,双方战舰上的副炮也都加入到了射击的行列,整个的海面上更显得凌乱。

    首先开炮的奥匈战舰反而先挨了一枚炮弹,法国“祖国”号前无畏舰上二级主炮发射出来的一枚203毫米高爆弹击中了“欧根亲王”号舯部烟筒稍后的位置,它的后甲板上顿时燃起了大火。火光和浓烟在阴沉沉的海面上特别显眼,可怜的“欧根亲王”号成了对方重点照顾的目标。

    在这之后,奥匈海军战舰上的水兵似乎因为弟兄们遭受到了攻击而生出了敌忾之心,火炮一下打得准了起来,接连命中了法国军舰“让。巴尔”号、“真理”号和“正义”号,特别是“正义”号,接连挨了两轮齐射。

    法国人很奇怪,三艘无畏舰“孤拔”号、“让。巴尔”号和“狄多”号与三艘前无畏舰“祖国”号、“真理”号和“正义”号组成了编队,很不协调。而奥匈方面四艘战舰的侧舷火力并不比法国人差多少。

    在交火持续了十多分钟之后,双方似乎都进入了状态,两支舰队几乎并行着向东行驶,相隔着大约9000到10000米的距离,互相轰击,命中率都开始提高。

    在一阵雷鸣般的巨响中,炮口喷出的火光瞬间照亮了一大片的海面,随后又归于沉寂。海面上这样一阵阵巨响有节奏地响起,战舰上主炮齐射的间隔都差不多,两艘“拉德茨基”级的主炮要快一些,但“欧根亲王”号几乎被重创,上层建筑变得一片狼藉,只剩下三座主炮塔还在还击。

    瓦赫纳看了李海顿一眼,后者举着望远镜一直盯着海面上,面无表情。

    “将军,我们是不是拉开与对方的距离。”作为参谋长,他有责任提醒一下主官。海军不是陆军,陆军里参谋长是战役的制订者和实施者,司令官是命令的发布者和协调人。但在海军舰队指挥官有权决定一切,参谋长也只有建议的权力。

    “就这样,继续坚持!”李海顿神情坚定地说道,他放下了望远镜,来到了海图桌前,涅戈万的舰队距离战场大约还有半个小时,只要他们能够撑过这半小时,法国人就会陷入到夹击之中。

    他的话间刚落,只听咣的一声巨响,整个舰桥猛的一震,司令塔内的人被震的东倒西歪,地上摔满了杂物。

    “我们中弹了!”航海参谋赫特大声喊道。

    “报告伤情!”舰长伍科维奇从地上爬起来,这位身材魁梧的海军上校对一位中尉吼道,“该死的,继续射击!”

    李海顿扶着把椅子坐了下来,刚才他的右腿磕在了海图桌的一角上,现在钻心的疼。

    很快伤亡情况就报了上来,一枚大口径的穿甲弹击中了舰桥的二层,主管舰上后勤的主计长等三名军官被炸死,另外还有五人受伤。不过“联合力量”号的战斗力倒没减弱,它上面的所有火炮都还能开火。

    在这个距离上,双方侧舷的150毫米副炮也都参加了战斗,虽然不能威胁到对方的主装甲,但对于上层建筑的破坏也不小。

    “天哪,‘欧根亲王’被包在浓烟和火海当中,它现在只剩下一门主炮还能开火!”扬声器里传来了望手的叫喊声。

    瓦赫纳准将跑到舰桥后方的观察口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身后“欧根亲王”号的情况。这艘战列舰从开战之后就一直遭到法国人的重点照顾,到现在为止,至少已经挨上了十几发炮弹,它的舰桥塌下去了一块,前桅也少了一截,只剩下二号主炮塔和三座副炮还在顽强地向敌舰继续射击着。

    它的火势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欧根亲王”号全身冒着滚滚的黑烟,舰身也有些向右倾斜。

    “命令它撤出战斗!”李海顿在听到报告后说道。

    但“欧根亲王”号上的无线电似乎被打坏了,根本无法联系,给出的灯光信号也没看见。它继续跟随着舰队之间,承受着敌人的火炮。过了一会,它的四号主炮塔又恢复了射击。

    李海顿命令舰队将航速提高到18节,这样虽然会影响到军舰的射击精度,但却有可能甩开法国人的三艘前无畏舰,那些使用往复式蒸汽机的老战舰很难一直保持较高的航速。

    舰队稍稍拉开了一些与法国战舰的距离。

    李海顿下领整个舰队右转,集中火力攻击敌人的旗舰。

    3:53分,在将近10分钟的全力炮击后,一团火球在远处的海面上升起,“孤拔”号受到了连续的重击,上面冒起了黑色的烟柱。

    “好,击中了,继续攻击!”伍德维奇兴奋地挥了一下右手,对着话筒大声喊叫着。

    法国舰队的编队稍稍出现了一些慌乱,似乎在“让。巴尔”号上升起了指挥旗,“孤拔”号向外开始转向,稍稍脱离了战场。

    就在他们惊魂稍定,调整好阵形,准备继续沉着应战时,了望手的大喊声差点让他们魂飞魄散:“左后,19点方向发现敌人!天哪,他们有四艘战列舰!”

    涅戈万中将率领的舰队终于匆匆赶到了战场。

四十、凯旋() 
“哇!我们干掉了‘祖国’和‘正义’!”

    甲板上军官和水手们的欢呼声听起来让人感觉十分怪异,李海顿脸上不由露出了微笑,在大炮面前,所谓的正义也确实都沉入了水底。

    涅戈万舰队的出现让拉佩雷尔彻底绝望,他决定放弃三艘老式的前无畏舰,但在突围中“狄多”号的轮机舱被一枚330毫米近失弹击穿,军舰迅速地失速,法国人只能无奈地放弃了它。

    布里斯海军中将指挥的三艘法国前无畏舰进行着顽强的抵抗,阻碍奥匈舰队对他们战列舰的追击。李海顿下令涅戈万率领第二战列舰队继续追击拉佩雷尔,而自己则留下来收拾剩下的几条“杂鱼”。

    布里斯在抵抗了近一个小时后下令弃舰,此时几艘老式战列舰早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所有的主炮和副炮都已经被摧毁。这些前无畏舰虽然火力不足,但也堪称皮糙肉厚,依然顽强地浮在水面。

    法国人在撤离前打开了海底进水阀,几艘战舰开始慢慢倾覆。

    李海顿吩咐由驱逐舰队搜索落水的船员,并俘获那些剩坐小艇逃离的法国水兵和军官。他则一瘸一拐地乘坐小艇看望受到重创的“欧根亲王”号的情况,由于磕烂了一大块皮肉,他的右膝处缠着厚厚的绷带,所幸没有伤到骨头。

    霍尔蒂上校和几个军官站在侧舷的甲板处迎接舰队指挥官的到来,李海顿从舷梯上到甲板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震撼:“欧根亲王”号看上去犹如一座巨大的垃圾场,甲板上依然还有燃烧后冒着黑烟的余烬,水兵们正在逐一地清除它们。巨大的舰桥已经崩塌了一大半,看上去好象是一大堆钢铁堆积成的废墟。右舷处更是千疮百孔,法国人发射的一枚穿甲弹在水线下方的装甲处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有两个隔舱已经灌满了1200多吨海水。

    战舰的上层建筑和所有的副炮几乎都被摧毁。前烟筒垮掉了一半,看起来还算完好的后烟筒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破洞,1号主炮塔被掀掉了一小半,后部的3、4号炮塔虽然看上去还算完好,但五根炮管却扭曲着低垂在甲板上。

    只有2号炮塔还算完好,感谢从德国人那里学来的防水隔舱设计,“欧根亲王”号依然还浮在水面上,居然还拥有着四分之三的动力。

    涅戈万中将的舰队无功而返,米尔恩上将率领的英国“不屈”号和“不挠”号战列巡洋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救了拉佩雷尔一命。双方在马塔潘角附近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天快黑了,战斗只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涅戈万击沉了一艘英国装甲巡洋舰,但却没有办法阻止对手逃脱。随着夜幕降临,英法舰队摆脱了涅戈万的追击,而且由于天黑,涅戈万也无奈地下令收兵。

    为了照顾航速已经下降到了15节的“欧根亲王”号,整个舰队在第三天黄昏时分这才返回到了的里雅斯特。李海顿和站在舰桥及甲板上的舰员们早已经看到了海军码头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港内专门升起了十几个悬挂着彩带的热气球。

    包括首相蒂查为首的帝国高层们早早就等候在了现场,一场鼓舞人心的海上胜利令整个帝国上下都感到无比欢欣,甚至连年迈的老皇帝都再次现身。

    虽然帝国海军的战舰也是伤痕累累,满身的硝烟,但带着击沉“英法联合舰队”四艘战列舰和一艘装甲巡洋舰的巨大战绩,自然是一场大胜之后的“凯旋归来”。自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没有谁还敢在海洋上挑战大英帝国的霸权,但李海顿率领的奥匈舰队这样去做了,而且还取得了成功。

    在的里雅斯特举行的庆功典礼上,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奥匈海军主要是与法国舰队交手的事实,有意地夸大着击败英国人的成分。虽然涅戈万的舰队只与英国人进行了短暂的激烈炮战,但他们击沉了一艘英国人的战舰。

    这就足够了,大英帝国海军被击败了!

    伦敦海军部里那些眼比天高的家伙们在看到这则新闻时不知会被气成了什么样。

    “联合力量”和“欧根亲王”成了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作为奥匈帝国海军舰队的旗舰,“联合力量”号自然承受了更多的光环,而遭受重创却挣扎着回到港口的“欧根亲王”号更被宣传成了一段传奇。“不沉的亲王号”上的舰员都成了英雄一般的人物,霍尔蒂准将不仅被破格晋升为海军中将而且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当然,这其中不乏其是匈牙利人的缘故,马扎尔人自然会对他们的英雄大加宣扬。

    李海顿却没有给他的水兵们多少享受荣誉的时间,在返航的第五天,他就下令涅戈万中将率领稍事检修的舰队再次到地中海上转了一圈,吓得法国人暂时停止了从北非向本土的撤兵计划。

    恼羞成怒的英国人派出了四艘无畏舰和六艘老式的前无畏舰来加强地中海舰队,法国人也派出了他们的四艘无畏舰,英法舰队集中在了马耳他岛,封锁了奥特朗托海峡。

    英国人在开战后粗暴地扣留了奥斯曼帝国两艘刚建成的战列舰,并且拒绝支付任何赔偿,这让愤怒的土耳其人加入到了同盟国一方,战争扩大到了欧洲之外。李海顿稍稍感到有些想不通的是,难道在英国人眼里,土耳其人连四百万英镑都不如吗?

    李海顿一直认为这场战争的重点不在于法国和德国公海舰队,德奥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取决于以下三点:一、打败俄国人,迫使他们退出战争,二、与奥斯曼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争夺地中海的制海权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就能拥有足够的资源,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于以上的观点,德国在西线采取的行动是个巨大的错误,他们百分之八十的兵力被陷在了法国。而如果采取守势的话,也许只投入百分之四十或五十的兵力就已经足够。如果德国能够抽出百分之三十的兵力也就是六十到七十万人投入到东线,那么这场战争将会变得轻松一些。

    现在东线的重担却大部分由奥匈帝国所承担了,然而以帝国陆军的水平,以一百一十万人对抗近一百七十万的俄国大军,前景绝不乐观。

    目前的胜负焦点取决于东线。

四一、整军() 
即使成为了皇储,李海顿对于战争部和陆军总参谋部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有限。但他在担任蒂罗尔总督期间把皇家蒂罗尔战地猎兵团扩充到了6个,同时将蒂罗尔地方防卫军蒂罗尔射手团也扩充到了6个。

    最主要的是他掌控着海军,在出任海军总司令之后,李海顿就一直在极力扩充海岸警备队的规模,为战争作着准备。战争爆发后,皇家蒂罗尔猎兵团被扩充到了两个师8个猎兵团。李海顿随即又将这些部队扩充改编成了三个三团制的山地步兵师,这是与康德拉进行了一番激烈争吵的结果,这位总参谋长最后无奈地摆了摆手:“随你怎么去弄吧,反正无关大局。”

    在补充了一些新征召的山民后,皇家蒂罗尔战地猎兵团变成了皇家蒂罗尔山地步兵第1师,第2师和第3师,总兵力达到了近五万人。

    在的里雅斯特、波拉和阜姆的三个海军陆战旅被扩充成了三个海军陆战师,不过,现在这些部队很可能要被当做步兵师来使用。

    另外他手里还有一支部队,克罗地亚及达尔马提亚海岸守备部队,米勒中将在战争爆发后也迅速把它扩充到了五个师。

    与李海顿想象中的情景有所不同,在总动员令下达后,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对于战争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特别是在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和波斯尼亚,各大征兵处门外到处都挤满了踊跃报名的斯拉夫人。

    这使得整个帝国在15天之内就完成了征兵动员。

    李海顿把手里的这些沿亚得里亚海四周分散的部队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