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ぞ延5万之众,而乡兵号称30万。但郭药师及其部下都不改“左衽”,即仍穿辽服,而不着宋装。当时人将其与安禄山相比。

    郭药师虽然难以羁致,但也为宋立下了一些战功。燕京被金兵攻破后,萧干自号大奚国神圣皇帝,改元天阜。宋宣和五年(1123)六月,萧干因缺粮率兵出卢龙岭,攻破景州。又败常胜军张令徽、刘舜仁部于石门镇,攻陷蓟州。当时形势十分危急,童贯从京师移文严厉斥责王安中和郭药师。

    七月,郭药师与萧干战于腰铺,大败萧干,乘胜追击过卢龙岭,杀伤过半。萧干为其部下白得歌所杀,首级被献于宋。八月,郭药师又败萧干部下夔离不于峰山,生擒阿鲁太师,得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尊号宝检及涂金印,解除了辽残余势力对宋的威胁。

    宋金的“海上之盟”只是基于夹攻辽的短暂同盟,一旦辽亡,宋金直接交界,战争也就不可避免。金天会三年(1125,宋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兵分东西两路攻宋,东路军以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南京路都统,自南京入燕山,连陷檀、蓟州。郭药师率常胜军在白河与金军相遇。

    “药师之兵戈甲鲜明,步伍整肃,金人初见亦惧。斡离不乃东向望日而拜,号令诸部而进。药师鏖战三十余里,金人已北,张令徽等先自遁,金人力追之”。张令徽等的逃跑,导致常胜军的全面溃败,而燕京也就守不住了。郭药师与宋知燕山府蔡靖商议投降,蔡靖不愿,于是郭药师扣押了蔡靖及转运使吕颐浩等,向宗望投降。金兵入燕京。

    消息传到宋廷之后,“帝犹密其事,议封为燕王割地与之,使世守,而已无及”。在当时纷乱的局势中,郭药师不顾宋对他的浩荡之恩,而又一次选择了变,由宋之“厉阶”而成为金之“功臣”。

    郭药师降金后,“太宗以药师为燕京留守,给以金牌,赐姓完颜氏。从宗望伐宋,凡宋事虚实,药师尽知之”。由于郭药师对宋情况的了解,因此宗望由燕京南下攻宋,令郭药师率1000骑兵为先锋。药师辞以兵少,金人又给其1000骑兵,并且命令他所过州县不得擅自诛杀。

    后徽宗禅位于钦宗的消息传到了宗望营中,宗望惟恐宋朝有所准备而想退师。“郭药师曰南朝未必有备,言汴京富庶及宫禁中事非燕山之比,令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势,急趋大河,将士必破胜,可不战而还。苟闻有备,耀兵河北,虎视南朝,以示国威,归之未晚”。这样,宗望听从了他的建议,而长驱直下。金天会四年正月七日,宗望所部到达汴京,由郭药师引导,驻于城西北的牟驼岗。

    此前,郭药师曾在牟驼岗打过球,知道宋的天驷监在此有马二万匹,饲料山积,于是引导宗望尽取之。金兵攻汴京不能下,与宋议和,金“诘索宫省与邀取宝器服玩,皆药师导之也”。这样,郭药师为金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金退兵后,宗望却找借口夺取了郭药师的常胜军。

    其后郭药师的经历,《宋史》、《金史》本传都未记载,在《大金国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中可找到蛛丝马迹。金天会十年(1132)秋,时为平州守的郭药师不知因何原因下元帅府狱,不久获释,但其家产尽为左副元帅完颜宗翰所得。对此,《大金国志》作者有一段评论十分恰当:“大金虽以权宜用之,其心岂不疑之哉?始夺其常胜军并器甲鞍马散之,继夺其家财没入之,药师得不死幸矣。”从此,郭药师就不见载于史籍了。

    金史太祖割燕山六州与宋人,宋使药师副王安中守燕山。及安中不能庇张觉而杀之,函其首以与宗望,药师深尤宋人,而无自固之志矣。宗望军至三河,药师等拒战于白河。兵败,药师乃降。宗望遂取燕山。太宗以药师为燕京留守,给以金牌,赐姓完颜氏。从宗望伐宋,凡宋事虚实,药师尽知之。

    宗望能以悬军深入,驻兵汴城下,约质纳币,割地全胜以归者,药师能测宋人之情,中其肯綮故也。及两镇不受约束,命诸将讨之,药师破顺安军营,杀三千余人。海陵即位,诏赐诸姓者皆复本姓,故药师子郭安国仍姓郭氏。

    12世纪初叶的中国北方,正是辽、宋、金三个政权矛盾错综复杂、冲突逐鹿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也就造就了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人物,其中尤以郭药师为代表。“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如是其不侔也”。正如《金史》的这段论述,郭药师以一人之身而仕三朝,反复无常,屡屡为变,对三个朝代的兴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谓时代的特殊产物。

    金史列传第二十说:郭药师,渤海铁州人也。辽国募辽东人为兵,使报怨于女直,号曰“怨军”,药师为其渠帅。斡鲁古攻显州,败药师于城下。辽帝亡保天德,耶律捏里自立,改“怨军”为“常胜军”,擢药师诸卫上将军。捏里死,其妻萧妃称制,药师以涿、易二州归于宋。药师以宋兵六千人奄至燕京,甄五臣以五千人夺迎春门,皆入城。萧妃令闭城门与宋兵巷战。药师大败,失马步走,逾城以免。宋人犹厚赏之。主

    迁奉郭安国,药师子也。累迁奉国上将军、南京副留守。贞元三年,南京大内火,海陵使右司郎中梁钅求、同知安武军节度事王全按问失火状。留守冯长宁、都转运使左瀛各杖一百,除名。安国及留守判官大良顺各杖八十,削三官。火起处勾当官南京兵马都指挥使吴浚杖一百五十,除名。失火位押宿兵吏十三人并斩。谕之曰:“朕非以宫阙壮丽也。自即位以来,欲巡省河南,汝等不知防慎,致外方奸细,烧延殆尽。本欲处尔等死罪,特以旧人宽贷之。押宿人兵法当处死,疑此辈容隐奸细,故皆斩也。”

    将伐安国性轻躁,本无方略。海陵将伐宋,以安国将家子,擢拜兵部尚书,改刑部尚书。军兴,领武捷军都总管,与武胜、武平军为前锋。海陵授诸将方略,安国前奏曰:“赵构闻王师至,其势必逃窜。臣等不以远近,追之获而后已,但置之何地?”海陵大喜曰:“卿言是也。得构即置之寺观,严兵守之。”及闻世宗即位,海陵谋北还,更置浙西道兵马都统制府,以完颜元宜为都统制,安国副之。及海陵遇弑,众恶安国所为,与李通辈皆杀之。

    赞曰: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如是其不侔也。魏公叔痤劝其君杀卫鞅,岂无所见欤!

    (本章完)

第227章() 
另有金兀术完颜宗弼手下宋朝降将杜充、王燮、郦琼三人。

    其中杜充为人喜好功名,生性残忍好杀人,缺少谋略。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杜充考中进士,累次升迁至考功郎、光禄少卿,后出任沧州知府。

    靖康初年,加任集英殿修撰,又复任沧州知府。当时金人南侵,从燕地而来寄居在沧州之人很多,杜充忧虑他们是金人的内应,于是不论男女老幼全都杀害。

    建炎元年(1127年),杜充升任天章阁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后迁任枢密直学士。提刑郭永曾经提了多个建议给杜充,杜充不听。郭永讽刺他说:“这个人有志向却没有才干,喜好名声却没有实际举动,骄蹇自用却想要得到声誉,让他担当重任,难以到终了。”

    这成了杜充以后形象的写照。

    金国第二次伐宋攻破开封前夕,杜充镇守北京大名府,自诩“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

    ,似乎是韩信再世,不但能运筹帷幄,还能亲自带兵上阵。但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一来,杜充不敢与之交锋,唯一的对策是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图以此阻挡身后追兵。杜充决河非但没有阻止金国东路军,还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一心北伐要收复河北领土的宗泽去世,杜充代替他担任东京开封府留守。

    杜充接任后,立即反其道而行之。

    第一,中止宗泽的北伐部署。统制薛广一部已奉宗泽之命去了相州,但王善和张用两部却因杜充的阻挠未能派出,最后薛广战死,相州陷落,守臣赵不试自杀死节;

    第二,切断了对所有北方民间抗金武装的联系和支援。

    ,客观上帮助了金军扫荡占领区。这一年秋天金军没有大规模渡过黄河南侵,但河东和河北的最后一批抗金武装活跃的州县,包括北京大名府和五马山寨,全部在此时被攻占。“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

    杜充上任后,不但不再北伐,不再支援北方民间抗金武装,而且把宗泽已经招抚的抗金武装当作潜在的敌人加以排斥。丁进、杨进两部首先叛而为“盗”,王善、张用等部也有异动。

    杜充的部将岳飞先随闾勍外调,建炎二年岁末奉杜充之命返回开封后,杜充立即命令岳飞去消灭张用等部。张用是岳飞同乡,曾当过汤阴的“弓手”,并和曹成、李宏、马友绍等是拜把兄弟,有几万兵力,王善部也从一旁保护。岳飞以“兵寡不敌”为理由,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从事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

    岳飞无法抗命,只能以不到千人的部众击退张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围,并出击追剿这些已成为盗匪的民间武装。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岳飞从外地剿匪刚回开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之地,一尺一寸都不能够舍弃。如我军一走,则此地就非大宋所有,他日若想再来收复,非用数十万军队不可。”但杜充一意孤行,岳飞只能随其南下。

    至此,宗泽以兵力数量和民心战胜金军的计划完全被杜充破坏,开封从此成为金国和伪齐的领土。尽管金军因专注于解决宗泽遗留在河北的抗金武装而无法南侵,宋廷却认为杜充在此期间守了将近一年名义上的首都开封,是“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

    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任命杜充同知枢密院事,官至执政。杜充推辞,宋高宗又破格任命杜充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即右相),官职仅在左相之下,杜充上任并兼江淮宣抚使,镇守建康。

    建炎元年的“靖康之难”,河北失守,战乱波及河南。此时杜充放弃了开封,但并不能阻挡金军继续南侵,战乱迅速波及江南,长江一带盗匪横行之馀(如曹成、李成、钟相、杨幺),又被金军大部队攻入。秋天,金国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完颜宗弼兵分两路,西路由完颜拔离速、完颜彀英、耶律马五率领,十月由黄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带。

    ;东路则由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直捣临安。

    杜充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泣谏:“胡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的形势,没有超过这个时候的,然而相公却终日宴居,不理会兵事。万一敌人窥见我军的松懈,乘机举兵攻打,相公既然不亲自作战,能保证到时诸将舍命作战吗?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一旦失守,相公还能在这里高枕无忧吗?虽然我以孤军效命,对国家也于事无补啊!”

    但岳飞的苦谏也无济于事。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只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的一万三千人策应。十一月二十日,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王伯龙部对阵,但王?临阵逃跑,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只有岳飞力战,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

    杜充接到马家渡的败报后,率亲兵三千弃城逃到江北的真州,住在真州长芦寺。真州守将向子忞劝杜充由通州、泰州一起去浙江和宋高宗的随从会合,但杜充已经有二心,拒绝了向子忞的建议。完颜宗弼旋即让唐佐(杜充友人,已降金)写信劝降,并派人告诉杜充:“如果投降,就把中原封给你,如同张邦昌故事。”杜充遂降。宋高宗赵构得知杜充投敌“不食者累日”,宋高宗说:“朕待杜充,让他从庶人到官拜宰相,可以称得上厚恩了,因什么缘故反叛?”

    下诏削去杜充爵位,将其子杜嵩、杜岩、杜崐、女婿韩汝流放广州。

    建炎四年(1130年)冬天,杜充到达完颜宗翰(即粘罕)的营中,完颜宗翰很瞧不起他。不久,杜充任相州知州。杜充在相州和人相处很差,猜忌同僚,威逼下属。

    绍兴二年(1132年),杜充的孙子从流放地逃到相州投奔杜充,杜充的副手胡景山乘机诬陷杜充阴通南宋。完颜宗翰撤了杜充的职,并严刑拷打,问道:“你难道打算重新回到南朝吗?”杜充回答:“即使元帅让我回归南朝,我也不敢啊。”完颜宗翰大笑,相信所谓杜充私通南宋是不可能的事。

    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杜充被金国任命为燕京三司使。

    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年),升签书燕京行台尚书省事。次年,迁行台右丞相。

    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同年杜充死去。

    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军攻宋,王燮参加勤王义兵,溃散后沦为盗贼,被鄜延经略使张深招降,官至枢密副都承旨、四壁都巡检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宋高宗以温州观察使王燮为河东经制使。十二月,金军攻破同州,王燮率部退入四川。翌年(1128年)六月,宋高宗命王燮知凤翔府。十一月,延安失陷,王燮又率部逃往行在(宋高宗驻跸之处),改授御营前军统制。王燮表请宋高宗驾幸四川,宋高宗不从。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授淮南招抚使。七月,王燮与叛将淮东马步军副总管靳赛战于兴化,大败而还。闰八月,宋高宗以尚书右仆射杜充兼江淮宣抚使,命王燮受其节制。九月,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知泗州李成叛变,杜充命王燮镇压,王燮不敢进,闻金军即将渡江,即退兵而还。十一月,金军渡江,杜充命都统制陈淬率右军统制岳飞等十七将三万人及王燮所部一万三千人御敌,王燮率军先逃,陈淬战死,宋军大败。建炎四年二月,王燮逃往行在,降授文州团练使。

    绍兴三年,六月,命王躞为荆南、潭鼎澧岳置制使,统领所部3万禁兵及御前统制崔增、神武后军统制高进部5000人;调韩世忠等部舟船500只、携5月粮从行,并节制荆潭制置司水军统制吴全所部战船数百、兵万余,前往镇压。十月,王躞率水军至岳州,自水路下游进兵;遣统制官右世达率2000兵趋鼎州,会程昌寓于上游,企图两面夹击。

    二十九日,王躞率军出击,与杨幺车船水军短兵激战,舟船矮小不敌车船,乃败退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后自率神武前军万余人,陆行趋鼎州,转从上游进剿,并留崔增、吴全等设伏岳州蝙山、洞庭湖口、牌口等处,令以待候上游逼逐,拦截掩杀溃退义军。杨幺察其谋,将计就计,预先将上游诸寨民众、牲畜转移至酉港(今湖南汉寿东北酉港镇)隐蔽;以部分水军牵制上游宋军,遣数千人潜乘车船数只,偃旗息鼓,放流东下,诱歼下游宋军。

    十一月十二日,王躞、程昌寓率3万步骑及鼎州水军,出下让江口,水陆并进,对沿湖义军水寨逐个围剿,所至皆为空寨。时崔增、吴全伏兵待候日久,遣人探望,见湖中飘流数只车船,料为义军溃败,即率所部乘舟船数百,争相入湖,蜂踊而进。将至阳武口,水面宽阔,义军突然擂鼓呐喊,踏车回旋,横冲直撞,将宋军舟船全部撞沉,尽歼崔增、吴全及属下万余人。旋班师酉港,集中车船水军再败王躞等军。

    郦琼最初补任相州学生。宋朝宣和年间(1119…1125年),出现盗贼,郦琼于是改学击剑,拉硬弓,练习骑马,属于宗泽军中一员,驻在磁州。没过多久,郦琼回归故里,收聚义军七百人,然后又回到宗泽的军队中,宗泽任命他为这七百人的首领。

    建炎二年(1128年),宗泽去世后,郦琼调往滑州戍边。当时金国完颜宗望攻打宋朝,正准备渡黄河。宋朝戍边军队闻讯大乱,杀了统制赵世彦,然后推举郦琼为首领。郦琼因此引导着众人,打出勤王的旗号,一边走一边招收士兵,等到渡过淮河,已有一万多人。宋高宗赵构任命他为楚州安抚使、淮南东路兵马钤辖,后再升为武泰军承宣使。

    没过多久,郦琼率领步骑兵十万多人归附伪齐政权,被授任为静难军节度使、知拱州。后来伪齐被废除,郦琼被金国任命为博州防御使,提升为骠骑大将军。完颜宗弼收复河南,让郦琼担任山东路弩手千户、知亳州事。郦琼母亲去世后,辞官服丧。

    完颜宗弼第二次攻打江南,因为郦琼了解南方的山川地理情况,而把他召到军中计谋大事。郦琼从容地说:“在我曾经跟随大军攻打南方的时候,常常看到我军元帅国王亲临前线督战,在箭林中不戴战盔,亲自指挥大军作战,其神情自若,用兵制胜,都与孙子、吴起相像,真算得上是命世雄才。至于亲自冒着锋利的箭矢前进而不躲避,将士看到后,谁还怕死。军队所向披靡,每天就可开辟千里国土。

    而江南的统帅们,才能不及一般人。每当出兵时,一定要距战场几百里远,叫作所谓保持重要。有的监督召集军队、更换将校官,仅用一士兵拿着命令去宣谕。制敌决胜竟然委托偏将副职,所以聪明的就被打散了,愚笨的就全军覆没。偶尔有幸打了一次小胜仗,则捷报频传,并增加俘虏作为自己的功劳,还约束将士的怨恨。纵然有的将帅亲临战场,然而势头不对,也一定会首先逃跑。

    且江南国政没有纲领,仅仅有微小的功劳,就重重奖赏,有的犯有大罪,却搁置不杀。江南没有立即灭亡,已是天幸,它怎么能振奋起来呢。”众人认为郦琼说得很对。此时,完颜宗弼是元帅。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