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 全译-第8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岁。由是以丘为尚书左丞,沔为散骑侍郎,耀卿为定州刺史。耀卿,叔业之七世孙也。

  唐玄宗在返京途中来到宋州,在楼上设宴款待随行官员,宋州刺史寇也出席了宴会。酒酣之际,玄宗对张说说:“朕以往曾多次派使臣分巡各道考察地方官的善恶,这次由于封禅而得以亲自到各州走一走,才发现使臣们辜负朕的地方太多了。怀州刺史王丘,除了牛羊猪等活的牲畜之外,没有进献任何其他物品。魏州刺史崔沔,所供给的帷帐没有一件是用绵绣织物做成的,这是告诉我应当一切从俭。济州刺史裴耀卿,向朕上了一篇数百字的表章,其中没有一句不含有规谏之意。而且说:‘如果因此严重搅扰百姓,那么陛下封禅就无从向天上报成功了。’朕常以此言为座右铭,并且用它来告诫身边的侍臣。像这三位官员,都不侵扰百姓以邀恩求宠,真是朝廷的良吏呀!”说到这里,玄宗又回头对寇说:“近来也常有人向朕诉说你所供给的酒席太不丰盛,朕因此明白你没有买通朕左右的人为你说好话。”说完亲自举杯向寇赐酒。宰相率群臣起立称贺,楼上所有人都山呼万岁。唐玄宗因此又任命王丘为尚书省左丞,崔沔为散骑侍郎,裴耀卿为宜州刺史。裴耀卿是裴叔业的七世孙。

  十二月,乙巳,还东都。

  十二月,乙巳(疑误),唐玄宗返回东都。

  '15'突厥颉利发辞归,上厚赐而遣之,竟不许婚。

  '15'突厥使者阿史德颉利发请求回国,唐玄宗给了他丰厚的赏赐之后送他回国,但终于还是没有答应与突厥通婚。

  '16'王毛仲有宠于上,百官附之者辐凑。毛仲嫁女,上问何须。毛仲顿首对曰:“臣万事已备,但未得客。”上曰:“张说、源乾曜辈岂不可呼邪?”对曰:“此则得之,”上曰:“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也。”对曰:“然。”上笑曰:“朕明日为汝召客。”明日,上谓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既而日中,众客未敢举箸,待,久之,方至,先执酒西向拜谢,饮不尽,遽称腹痛而归。之刚直,老而弥笃。

  '16'王毛仲深得唐玄宗的宠幸,巴结他的文武官员数不胜数。王毛仲的女儿将要出嫁,玄宗问他还缺什么东西。王毛仲叩头回答道:“臣万事均已齐备,只是没有请到客人。”玄宗问道:“张说、源乾曜这类人难道喊不来吗?”王毛仲回答说:“这些已经请到了。”唐玄宗说:“朕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王毛仲说:“正是。”玄宗笑着说:“朕明天亲自替你请客人。”第二天,玄宗对宰相说:“朕的奴才王毛仲为女儿办喜事,你们应当与各位朝廷要员一起去他家贺喜。”直到正午时分,所有的来宾还都不敢动筷子,只等宋一人,过了很久,宋才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未等喝完这一杯酒,便忽然说腹中疼痛难忍而退席回家。宋为人刚直,老而更甚。

  '17'先是,契丹王李吐干与可突干复相猜忌,携公主来奔,不敢复还,更封辽阳王,留宿卫;可突干立李尽忠之弟邵固为主。车驾东巡,邵固诣行在,因从至泰山,拜左羽林大将军、静折军经略大使。

  '17'在此以前,契丹王李吐干因与可突干相互猜忌,便带着公主逃入唐朝,不敢再回契丹,玄宗将他改封为辽阳王,留在京师当天子的侍卫;可突干则立李尽忠之弟邵固为契丹王。玄宗东行封禅时,邵固也赶来觐见并随从玄宗到了泰山,玄宗任命他为左羽林大将军、静折军经略大使。

  '18'上疑吏部选试不公,时选期已迫,御史中丞宇文融密奏,请分吏部为十铨。甲戌,以礼部尚书苏等十人掌吏部选,试判将毕,遽召入禁中决定,吏部尚书、侍郎皆不得预。左庶子吴兢上表,以为:“陛下曲受谗言,不信有司,非居上临人推诚感物之道。昔陈平、邴吉,汉之宰相,尚不对钱谷之数,不问斗死之人;况大唐万乘之君,岂得下行铨选之事乎!凡选人书判,并请委之有司,停此十铨。”上虽不即从,明年复故。

  '18'唐玄宗怀疑吏部选授官吏有失公允,当时铨选的日期已经迫近,御史中丞宇文融向玄宗秘密上奏,请求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甲戌(二十五日),唐玄宗派礼部尚书苏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在试判将要结束时,突然将这十人召进宫中论定官吏选授之事,吏部尚书和侍郎都不能参与。左庶子吴兢向玄宗上表,认为:“陛下曲意听信谗言:不相信主管铨选工作的吏部,这不是居上位者君临天下以诚意感动人心的做法。从前陈平、邴吉是汉朝的宰相,尚且不去回答天子关于每年钱谷出入数目的提问,不去过问因斗殴而致死人命的案子,何况陛下乃大唐皇帝,怎么可以亲自下掌铨选之事呢!凡候选官员所写的字和判词,请陛下都交给吏部评阅处理,停止实施所谓十铨之法。”唐玄宗虽然没有立即采纳,但在第二年时就恢复采用原来的铨选之法。

  '19'是岁,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

  '19'在这一年,东都每斗米值十五钱,青州、齐州每斗米值五钱,每斗粟仅值三钱。

  '20'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胡谋叛,安西副大都护杜暹发兵捕斩之,更为立王。

  '20'于阗王尉迟眺暗中勾结突厥以及胡人各部阴谋反叛,安西副大都护杜暹发兵将其捕杀,又另立了一位于阗王。
 

……………………………………………………………………………………………………………………………………………………………………………………………………………………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

唐纪二十九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四年(丙寅、726)

  唐纪二十九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

  '1'春,正月,癸未,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王李鲁苏为奉诚王。以上从甥陈氏为东华公主,妻邵固;以成安公主之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妻鲁苏。

  '1'春季,正月,癸未(初四),唐玄宗将契丹松漠王李邵固改立为广化王,将奚族饶乐王李鲁苏改立为奉诚王;封自己姐妹的女儿陈氏为东华公主,嫁给李邵固为妻,封中宗之女成安公主的女儿韦氏为东光公主,嫁给李鲁苏为妻。

  '2'张说奏:“今之五礼,贞观、显庆两曾修纂,前后颇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等讨论古今,删改施行。”制从之。

  '2'张说奏道:“如今的五礼,经过贞观、显庆年间两次编撰修改,前后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有些尚有所偏颇。希望允许我和学士等人对古今的礼仪进行讨论研究,酌情对五礼作适当的增删修改,然后颂布施行。”唐玄宗采纳了张说的建议。

  '3'邕州封陵獠梁大海等据宾、横州反;二月,己酉,遣内侍杨思勖发兵讨之。

  '3'邕州封陵县獠人梁大海等人占据宾州和横州造反。二月,己酉(疑误),唐玄宗派内侍杨思勖调兵前去讨伐。

  '4'上召河南尹崔隐甫,欲用之,中书令张说薄其无文,奏拟金吾大将军;前殿中监崔日知素与说善,说荐为御史大夫;上不从。丙辰,以日知为左羽林大将军,丁巳,以隐甫为御史大夫。隐甫由是与说有隙。

  '4'唐玄宗召见河南尹崔隐甫,准备重用他。中书令张说鄙薄崔隐甫没有文采,就向唐玄宗提议让他当金吾大将军;前殿中监崔日知一向与张说关系好,张说就举荐他当御史大夫。但唐玄宗没有听从张说的建议。丙辰(初七),唐玄宗任命崔日知为左羽林大将军;丁巳(初八),任命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崔隐甫从此与张说有了矛盾。

  说有才智而好贿,百官白事有不合者,好面折之,至于叱骂。恶御史中丞宇文融之为人,且患其权重,融所建白,多抑之。中书舍人张九龄言于说曰:“宇文融承恩用事,辩给多权数,不可不备。”说曰:“鼠辈何能为!”夏,四月,壬子,隐甫、融及御史中丞李林甫共奏弹说“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敕源乾曜及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与隐甫等同于御史台鞫之。林甫,叔良之曾孙;抗,安石之从父兄子也。

  张说很有才学智谋,但贪财,百官陈述事情有不符合他心意的地方,他喜欢当面驳斥,甚至大声呵斥谩骂。他厌恶御史中丞宇文融的为人,而且还担心宇文融的权力上升,因此对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中书舍人张九龄对张说说:“宇文融蒙受恩宠掌握大权,又能言善辩,很会耍弄权术,您对他不能不有所防备。”张说轻蔑地说:“鼠辈能有什么作为!”夏季,四月,壬子(初四),崔隐甫、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向唐玄宗上书,弹劾张说:“请来术士观星象以测吉凶,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过份奢侈”。唐玄宗命令源乾曜和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与崔隐甫等人一起在御史台审讯张说。李林甫是李叔良的曾孙,韦抗是韦安石堂兄的儿子。

  丁巳,以户部侍郎李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以清俭著,故上用为相。

  丁巳(初九),唐玄宗任命户部侍郎李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元一向以清廉俭朴著称,因此唐玄宗任用他当宰相。

  '5'源乾曜等鞫张说,事颇有状,上使高力士视说,力士还奏:“说蓬首垢面,席藁,食以瓦器,惶惧待罪。”上意怜之。力士因言说有功于国,上以为然。庚申,但罢说中书令,余如故。

  '5'源乾曜等人审问张说,事情颇有眉目。唐玄宗派高力士探视张说,高力士回来对唐玄宗说:“张说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坐卧在稻草垫子上,用瓦盆吃饭,惊慌恐惧地等候处分。”唐玄宗心里很怜悯张说。高力士趁机说张说对国家有过功劳,唐玄宗认为他讲得很对。庚申(十二日),唐玄宗只罢免了张说的中书令职务,其余的官职不变。

  '6'丁卯,太子太傅岐王范薨,赠谥惠文太子。上为之撤膳累旬,百官上表固请,然后复常。

  '6'丁卯(十九日),太子太傅岐王李范去世,唐玄宗赠给他惠文太子的谥号。由于李范去世,唐玄宗连续撤去御膳几十天,百官上书再三恳求,才恢复常规。

  '7'丁亥,太原尹张孝嵩奏,“有李子峤者,自称皇子,云生于潞州,母曰赵妃。”上命杖杀之。

  '7'丁亥(初十),太原尹张孝嵩向唐玄宗上书说:“有个叫李子峤的人,自称是皇子,说生在潞州,母亲叫赵妃。”唐玄宗命令张孝嵩用杖刑将此人打死。

  '8'辛丑,于定、恒、莫、易、沧五州置军以备突厥。

  '8'辛丑(二十四日),朝廷在定州、恒州、莫州、易州、沧州分别建置北平军、恒阳军、唐兴军、高阳军、横海军,以防备突厥的侵犯。

  '9'上欲以武惠妃为皇后,或上言:“武氏乃不戴天之仇,岂可以为国母!人间盛言张说欲取立后之功,更图入相之计。且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登宸极,太子必危。”上乃止。然宫中礼秩,一如皇后。

  '9'唐玄宗想立武惠妃为皇后,有人上书说:“您与武氏有不共戴天之仇,怎么能立她为国母?民间盛传张说想谋取册立皇后之功,进而再作担任宰相的打算。况且太子不是武惠妃所生,她自己又有儿子,如果她登上皇后之位,太子必然很危险。”唐玄宗听后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武惠妃在宫中的礼仪级别,一切都如同皇后。

  '10'五月,癸卯,户部奏今岁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口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

  '10'五月,癸卯(二十六日),户部向唐玄宗报告,今年全国共有七百零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户,共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人。

  '11'秋,七月,河南、北大水,溺死者以千计。

  '11'秋季,七月,黄河南北地区发大水,数以千计的人被淹死。

  '12'八月,丙午朔,魏州言河溢。

  '12'八月,丙午朔(初一),魏州报告黄河泛滥。

  '13'九月,己丑,以安西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杜暹同平章事。

  '13'九月,己丑(十五日),唐玄宗任命安西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杜暹为同平章事。

  自王孝杰克复四镇,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以唐兵三万戍之,百姓苦其役;为都护者,惟田杨名、郭元振、张嵩及暹皆有善政,为人所称。

  自从王孝杰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后,朝廷又在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派遣三万军队驻守这个地区,老百姓深受远戍安西的兵、徭役之苦。在历任安西都护中,只有田杨名、郭元振、张嵩和杜暹都有一些好的政绩,因而被人们所称颂。

  '14'冬,十月,庚申,上幸汝州广成汤,己酉,还宫。

  '14'冬季,十月,庚申(十六日),唐玄宗来到汝州广成汤;十二月,己酉(初六),回皇宫。

  '15'十二月,丁巳,上幸寿安,猎于方秀川;壬戌,还宫。

  '15'十二月,丁巳(十四日),唐玄宗到寿安,在方秀川狩猎;壬戌(十九日),回皇宫。

  '16'杨思勖讨反獠,生擒梁大海等三千余人,斩首二万级而还。

  '16'杨思勖讨伐反叛的獠人,活捉梁大海等三千余人,斩首两万级,得胜而回。

  '17'是岁,黑水遣使入见;上以其国为黑水州,仍为置长史以镇之。

  '17'这一年,黑水派使节到长安晋见唐玄宗。唐玄宗在黑水国设立黑水州,并为它设置长史以镇守这个地区。

  勃海王武艺曰:“黑水入唐,道由我境。往者请吐屯于突厥,先告我与我偕行;今不告我而请吏于唐,是必与唐合谋,欲腹背攻我也。”遣其母弟门艺与其舅任雅将兵击黑水。门艺尝为质子于唐,谏曰:“黑水请吏于唐,而我以其故击之,是叛唐也。唐,大国也。昔高丽全盛之时,强兵三十余万,不遵唐命,扫地无遗。况我兵不及高丽什之一二,一旦与唐为怨,此亡国之势也。”武艺不从,强遣之。门艺至境上,复以书力谏。武艺怒,遣其从兄大壹夏代之将兵,召,欲杀之。门艺弃众,间道来奔,制以为左骁卫将军。武艺遣使上表罪状门艺,请杀之。上密遣门艺诣安西;留其使者,别遣报云,已流门艺于岭南。武艺知之,上表称“大国当示人以信,岂得为此欺诳?”固请杀门艺。上以鸿胪少卿李道邃、源复不能督察官属,致有漏泄,皆坐左迁。暂遣门艺诣岭南以报之。

  勃海王大武艺认为:“由黑水前往唐朝,要路经我的辖境。过去他们向突厥请求派吐屯时,都事先告诉我并且和我一起行动;如今他们不告诉我就请求唐朝派官员,这必定是与唐朝一起谋划,想从腹背两面来夹攻我。”于是,大武艺派他的同母弟弟大门艺和舅父任雅率军进攻黑水。大门艺曾经在唐朝当过质子,他规劝大武艺说:“黑水向唐朝请求派官员,而我们因为这个原因而进攻它,这分明是反叛唐朝。唐朝是个强大的国家,过去高丽国在全盛时期,有三十万精兵,不遵从唐朝的命令,最后落得个亡国的下场。何况我们的军队还不到高丽国的十分之一二,一旦与唐朝结下怨仇,那面临的就是亡国的结局了。”大武艺没有听从他的话,强行派大门艺去进攻黑水国。大门艺到了边境,又送书信竭力劝谏大武艺。大武艺大怒,派他的堂兄大壹夏代替大门艺率领军队,并召大门艺回去,想杀死他。大门艺抛下军队,走偏僻小路投奔唐朝,唐玄宗下令任命他为左骁卫将军。大武艺派使节上表,列数大门艺的罪状,请唐玄宗杀了大门艺。唐玄宗秘密地派大门艺到安西去,同时设法留住了大武艺的使节,另外又派人对大武艺说已将大门艺流放到岭南。大武艺知道实情,又上表声称:“大国理当向人显示信用,怎么能做这种欺诈骗人的事?”坚持请求唐玄宗杀掉大门艺。唐玄宗认为鸿胪少卿李道邃和源复没能监督好下属官员,导致将有关大门艺的情况泄漏出去,于是把他们都降了职,又派大门艺暂时到岭南去,以便于答复大武艺。

  臣光曰:王者所以服四夷,威信而已。门艺以忠获罪,自归天子;天子当察其枉直,赏门艺而罚武艺,为政之体也。纵不能讨,犹当正以门艺之无罪告之。今明皇威不能服武艺,恩不能庇门艺,顾效小人为欺诳之语以取困于小国,乃罪鸿胪之漏泄,不亦可羞哉!

  臣司马光曰:帝王之所以能使四方小国敬服,靠的是威望和信誉。大门艺因为忠诚而获罪,只好独自归附大唐天子;唐天子理应明察事情的曲直,奖赏大门艺,惩罚大武艺,这是治理政事的根本原则。对大武艺纵然不能讨伐,也应当严正地告诉他大门艺无罪。如今,唐玄宗的威望不能使大武艺降服,恩泽又不能庇护大门艺,只是效法小人说一些欺诈骗人的话,以至在小国面前陷入窘困的境地,却怪罪鸿胪寺的官员泄漏秘密,这不也应该感到羞耻吗!

  '18'杜暹为安西都护,突骑施交河公主遣牙官以马千匹诣安西互市。使者宣公主教,暹怒曰:“阿史那女何得宣教于我!”杖其使者,留不遣;马经雪死尽。突骑施可汗苏禄大怒,发兵寇四镇。会暹入朝,赵颐贞代为安西都护,婴城自守;四镇人畜储积,皆为苏禄所掠,安西仅存。既而苏禄闻暹入相,稍引退,寻遣使入贡。

  '18'杜暹任安西都护时,突骑施交河公主派牙官赶着一千多匹马到安西去出售,又派使者向杜暹宣读交河公主的命令,杜暹恼怒地说:“阿史那怀道的女儿,有什么资格向我宣读命令!”他命令杖打使者,将他扣留;马匹经过一场大雪全部被冻死。突骑施可汗苏禄勃然大怒,就派军队进犯安西四镇。这时杜暹恰好到长安朝见天子,由赵颐贞代任安西都护,他环城自守;四镇的老百姓、牲畜和储存的东西,全部被苏禄抢劫一空,只剩下一座安西城。不久,苏禄听说杜暹当了宰相,才逐渐地将军队撤走,随即又派使者向唐朝进献贡品。

十五年(丁卯、727)

  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