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信忽视了船只的技术含量,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曾经的北宋,制造任何一艘在内河上面航行的船只,也需要很多的技术的,那些世代相传的,从一个最初级的帮工,一直到主持一艘船的大匠,这些需要好多年的路才能够走过。

    到了西班牙帆船和飞剪船,他们的技术含量就更高了,毫不客气的说,其中每一个木板,每一面帆的设定,都需要无数次的计算,这也倒罢了,到了轮船这个层次,提升就更加的高了,几乎整体每一个结构,都需要计算,要给浮力不过关,那么刚刚送到水面,就会沉没的。

    定海军在普通的河船,在西班牙帆船和飞剪船这些领域之中,积累了众多的经验的,后世的学院派和师徒传授的这两个方面结合,促进了定海军在远洋海船方面的发达的,可是在轮船方面,却不行,之前跨越式的发展,跳过了一些舰船的结构,最终产生的恶果,哪怕是水池实验,还有计算上面,都一切正确,但是,就是没办法制作出一个合格的船。

    要么,制作出来的船,下水还好好地,一个浪花打过来,就沉没了,要么就非常可靠的,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的,研究人员只是以为,这是实验之中的必然的问题,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解决就可以了,可是越是解决,越是有问题,甚至后来,制作出来一个,连水都没能下,因为只要进入水中,立刻就沉,船坞都出不去。

    赵信一直都对轮船很关注,在找到了美洲的航道,并且在美洲已经踏足了一个立足点的前提下,未来美洲是肯定要开发的,南北美洲,这两个庞大的大陆,充满了动植物的宝物的地方,绝对是值得关注的。

    北美也倒罢了,那不过是地盘大一点的,资源多一点而已的,可是南美,那真的是宝地,世界上第一大河亚马逊,巴西的热带雨林,蕴含了多少植物的宝库,把眼睛看向南方,在阿根廷,还有一个潘帕斯高原。

    那可是一片宝地,在那么一片高原之上,是没有牛的,在16世纪,西班牙人第一次把牛带到了潘帕斯草原上,然后毫无天敌的他们,在这么一片肥美的草原上,疯狂的生长的,到了18世纪,西班牙人粗布的估算了一下,在这个高原上,一共有8800万头的野牛。

    200年的时间,增长了几千万倍,恐怕生殖力比他们更强的,那就只有澳大利亚的兔子了吧。

    难怪后来,网络上面,以后一个段子,说什么的阿根廷人,遇到了经济危机的时候,气愤无比,回家来一顿烤肉大餐压压惊,在阿根廷,曾经牛肉,是最便宜的那种。

    飞剪船,相当的好,是整个风帆舰队的巅峰,可是它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那么轮船就可以完美的解决。

    本以为,研究人员们,会给他一个完美的答卷,不说几千吨的,上万吨的那种的轮船的,一两千吨的小火轮总是应该可以吧,可是现实如同当头一棒,别说是一两千吨的,50吨,100吨的都没有做成。

    到底是因为什么,难不成是比重不行么,可是按照他给的公式,密度和浮力上面的公式,或许,那个直接沉下去的,是浮力不行,可是另外的那些,就不是了,有一个就只是一个空心的钢板,剩下的全部是空的,比重这方面,比起木制的,要轻很多。

    可是浮在水面上了,性能却更加不稳定,一旦大风大浪来临,就很容易倾覆。

    赵信认真分析原因,突然想到了后世的发展,似乎从木质的帆船到轮船,还要经历一个铁肋的过程,虽然说,定海军已经用实力,越过了这个过程,会不会是这里出现了问题。

    赵信在控制定海军,在推动定海军在技术和机械方面的发展的时候,大部分的情况是一帆风顺的,可是在一些特别的领域,还是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说,本来应该经过的部分,跨越过去了,看起来这个部分,似乎跟后面,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可是实际上,它却是这个研究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反,漏掉了这一个的,对于整个研究,都会有影响的。

    处理了这些东西,特别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在赵信觉得,或许这个木船铁肋,对于整个轮船的产生,没有多少影响,可是还是指点技术人员,对这个方面进行了一番尝试。

    果然,赵信的想法是正确的,木船铁肋,他是轮船必须要走过的一步的,只有给木船加铁肋,就可以掌控浮力的大小,本身帆船,有一定的重心,可以在海面上轻松的航行,并且受到了高海情,还可以成功稳住,不至于倾覆。

    加上铁肋,这铁肋的重量,铁肋的大小,对于整体的重心非常之关键,这个不同于之前直接的轮船,这个可以前前后后的尝试,弄清楚了这个密度的问题,未来,在制作轮船有巨大的帮助。

    讲清楚了,就是这么的简单,当然了,如果赵信对于密度,对于流体力学方面,有出色的认识,甚至研究非常的深入的情况下,不必经过这个过程,直接把重心,把整个船的形态都给弄出来就好了,可惜赵信没有,那么按照历史上面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把铁肋木船给制作出来之后,对着他一通的研究,就对轮船有底了,一些比例大体上先按照铁肋的来做,哪怕不理解,直接拿来主义,拿来用就好了,很快的,就收获了第一艘比较成功的轮船,不过,这个轮船,很小,只有100吨的排水量,最多就是19世纪的时候,过江的小火轮这个档次的,可是小的制作出来了,大的还远么?

    

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 
在实验室的研究之中,船是可以放大的,赵信最开始,选择100吨以下的小船,目的也是非常的简单,就是为了练手,从小船到大船的改变,赵信当然知道,小的出来了,大的已经不远了,在他认为一切都没有问题了,稍稍的消化掉这个结果,应该可以大批量的制作出舰船。

    赵信还是有些低估了的轮船上面技术方面的难度,毫不客气的说的,轮船集中了几个方面的科技,船舶方面是一个,蒸汽机方面,还有其他的一些细小的方面,整合到一起,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后世,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可是在这个时代,那就是所有体系集中到一起的体现,它蕴含的科技含量,是整个定海军最高的。

    赵信从来都没有小看轮船这个系统性的工程,甚至还亲自的关注,在轮船的研究之中,是走了一点点的弯路,被他机警的发现之后,又修改回来了,按理说,按照历史的发展,应该是一片坦途了,可是现在,依然进展的很慢。

    100吨的小型的轮船,已经下水了,这个通过铁肋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形成了一个简单密度的比,实验的结果并不是很好,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是比较的差,在风平浪静的地方还好办一点,一旦遭遇到风浪,很容易倾覆的。

    赵信也知道原因在哪里,跟之前的问题一样,还是一个密度控制没有到位,在重心问题上面,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这些都是轮船必须要遇到的问题。

    轮船是使用钢铁这种比水更重材料,这种材料不但存在着设计上面的问题,还有必须在海洋之中航行的问题的,后世的轮船,之所以可以在高海情的环境下,能够平稳的航行,整个重心和密度,就是一个关键。

    在木质的舰船上面,水池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可以给实验船只,提供一定的佐证,可是这个的基础是在于,木头比水轻,只要是稍稍的调整,差不多按照赵信的绘制,就可以达到效果,那个重心和外形,是根据欧洲几百年来,最终总结出来的。

    可是轮船不一样,外形很重要,可是内在的布置更重要,钢铁的密度不同,舱室的设置不同,单纯绘制外形,根本就没有办法把重心和密度给布置好,这就是出现问题的根本。

    要解决,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做出全模拟的水池实验,定海军目前的科技水准,只能够完成静态上面的水池实验,这个实验的效果看起来不错,但是这个是静态实验。

    水池实验很简单,弄个模型船,然后按照数据就可以了,可是水池这样的实验,无法模拟大海之中的每一个环境,或许在后世,伴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还有各种模拟手段的不断进步的,让水池实验,达到了某种精度,可是在眼前的科技条件下,甚至说,定海军对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面,根本就不行。

    水池实验不行,或者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水池实验,模拟出真正的现实环境,这个模拟在没有计算机的前提下太难了。

    实际上,对于这样的水池训练,赵信只是想想而已,那是在计算机的控制的前提下,还需要记录很多海洋的特点,对于各种流体力学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程度,才可以的。

    计算机,那是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卡牌系统,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有天然的优势,半导体,本身就是一个几率的问题,最初研制的东西,之所以价格高昂,原因就在于良品率不高上面。

    卡牌系统,可以复制出最好的那些的半导体,只要方向正确,就可以不停的通过卡牌系统向前飞跃的,有赵信这个穿越者,最少说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甚至是第二个的大部分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听起来很美好,可是实际上做起来,就不那么美好了,连最普通的机械,都没有弄清楚,没有一整套体系,甚至现在动力上面,只是进入到蒸汽机,还没有把蒸汽机弄到巅峰,更别说内燃机和电力了,计算机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既然计算机这么的遥不可及,那么水池实验也就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只能够使用第二个了。

    第二个,本身就是赵信曾经想到的,也准备向那个方向努力的,毕竟,计算机是二战时期才发展起来的,甚至到了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才大规模的发展起来的东西,在此之前,轮船要如何的设计呢?

    很简单,那就是通过经验,理论,甚至是海试,逐步的累积经验,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

    这是一套很常用的方案,可是最初的时候,赵信宁愿走捷径,也不愿意选择的根源在于的,这个方案,定海军根本就没有积累,如果要按照这个来的话,就必须要从头开始。

    这是定海军最为缺乏的,定海军每一个项目,都是跨越式的发展的,有时候,新的装备,还没有摸的比较熟练的前提下,就已经有更好的装备出现了,这就少了很多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简单的,或者说运气比较好的研究项目,没有问题,可是对于轮船这样,集成了很多科技的项目,就是天然的问题,瓶颈也就在这里。

    赵信,已经把他们拉入到正常的轨道了,从这个问题上面,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够做到的,这已经不是发展方向的问题了,这应该是的时间的问题了,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一步步的解决问题的,通过海试积累经验,弄清楚密度和海情的对比,这个需要累积。

    历史上,欧洲能够迅速从帆船和铁肋的时代,进入到轮船时代,原因就在于几百年航海,积累起来的东西,百年海军,这一点怎么说都不为过,定海军从成立到现在,才过了多长时间,

    海军成立的时间,是比定海军更晚,甚至从最初的中国式帆船,西班牙大帆船到飞剪船,期间,并没有过去多长的时间。

    等于说,一种帆船,没有的吃透的前提下,就更换了更先进的,这就少了积累的过程。

    如果不是探索北美,从海路上面,一路的穿越了太平洋,用无数的辛苦和鲜血,这才积累了部分经验,甚至连小火轮,都无从谈起,更别说这样勉强通过的轮船。

    现在,勉强过了,并且强行的用铁肋积累的经验,接下来,已经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了,接下来的,就是时间问题了的,如何在真实的海情条件之下,弄清楚这个比重,同时这个重心的问题,这些如果不积的累下来的,就算是能够成功做出来合适的轮船,未来,一旦扩大,或者是有别的用途的前提下,依然是抓瞎的。

    时间可以节约,有后世的眼光,并不代表一切,除非,赵信现在就可以把计算机辅助设计,还有智能化的水池给弄出来,否则的话,就只能够累积。

    从头开始,这需要勇气,特别是定海军这样,已经完成了诸多的准备,甚至连500吨,1000吨的图纸都给画出来的时候,还需要从头开始,这个等于说之前的一切东西,都浪费掉了。

    可是赵信的命令,当然是令行禁止的,很快的,包括哪些铁肋的木船,还有这些实验性的船只,甚至接下来,会动工兴建一系列的船只,用处只有一个,不停的海上实验,积累大量的数据,在大量数据的支持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并不是轮船唯一的问题,轮船之所以被称为是系统性工程,他是把很多的子项目,都结合起来,重心和设计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动力体系才是最关键的。

    哪怕是定海军,在蒸汽动力方面,已经运行了好多年,蒸汽机车,已经在整个定海军和北宋普及起来了,现在拥有各种类型的蒸汽机车3000多辆的,这已经非常成熟的了。

    可是蒸汽机推动火车,跟蒸汽机推动轮船,这是两回事,一个是传动轴,推动轱辘,不停的往复运转,另外一个,则是推动的螺旋桨。

    轱辘,只要是铁的,正好契合铁路就可以了,在陆地上面前进,根本不成任何的问题,可是螺旋桨就不一样了,这需要动力装置,并且往复运转的传道,也需要传动装置,如果稍稍设计不对,就容易出现问题。

    除了动力装置和传到装置,螺旋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后世的螺旋桨,都不是直接的锻造加工出来的,在加工出来之后,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设计,进行加工,这样才能够把水的阻力降低到最低。

    可是现在,连一个合格的机床都没有,更别提三轴五轴之类的,那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螺旋桨的加工,也只是拿出了几种不同的形态,切削的方法的,勉强的做出了几个,并且选出了最好的一个。

    螺旋桨的问题,那是以后在考虑的问题,有了数控机床才能够选择的曲面加工的方法,或者是按照流体力学的研究,通过计算,找出最合理的方法,用手工的方法加工出来。

    不要小看手工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面讲,手工未必比机械弱到哪里去,前提是,手工必须要达到某种的境界的,比如说,曾经的八级工。

    定海军目前,经过了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拥有八级工超过1000人,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北宋还有中国的传统,工匠是代代相传的,有一些独特的秘钥,另外一方面,一些炼体的方法,或许无法让工匠,成为大力士或者是超人,可是比一般人强是肯定的。

    一些独特的功法,可以增加稳定性,增加力量精确度,还有持久力,这些对于八级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些,也是整个定海军的基石。

    定海军的跨越性太强了,从手工业,连基本的工业都没有,一下子兴建了规模庞大的重工业,各方面的跨越都多,这些跨越,也不是没有隐患的,只不过没有像是轮船这样的爆发出来。

    材料上面,定海军本身就具有着巨大的优势,一个牛大力,直接让定海军在材料方面爆表,在加上赵信的指点,各种的图形,设计上面没有问题,加工上面的问题就凸显出来,这1000的八级工,可以说是定海军的宝贝,负责加工的,都是一些重要的机器,还有一些分级的7级,6级工,这些人,共同构筑了定海军的高端加工。

    可惜,在怎么的强大的个体,还是无法比的过整体,后世的建造大国,有多少机床,一些高精度的机床,他们的加工能力,是在工人之上的,这才能够创造科技创新,可是11世纪的定海军,是没有能力实现的。

    螺旋桨,暂时从几个设计之中,选择推动力量最强的,各方面的标准也是最高的一个,暂时螺旋桨和传动系统,就只能够这样。

    至于动力,这才是一个轮船上面的关键,按理说,这个定海军最为高端的技术,应该不会出现问题了吧,可偏偏它出问题了。

    才火车上向轮船上的移植,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火车和轮船,这是两个体系,最初同样走了不少的弯路,跟重心和密度不一样,那个是可以直接看出来的,有问题的话,可以直接调整,可是动力上面,是看不出来的。

    动力的数值,能够推动的轮船,以什么样的速度航行,这一点,谁都不知道,赵信所知道的,只是最简单的那种物理公式的,类似航船上面,还有动力和能量,速度之间的转换公式,这个真的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这让动力问题,在最初的时候,是被忽视的,一直到,动力出现问题,同时,另外一个使用辅助动力,并不是全钢的舰船,而是铁肋的船只,他们在不停的记录数据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使用了比较小的蒸汽机的前提下,跑出了更高的速度。

    最开始,研究人员认为是错的,可是通过六分仪的比对,整个数据是正确的,那么,又抛开了风力的影响,当时是逆风,帆全部都降落的,没有风的影响,还有这么高的数据,这中间有问题啊。

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讨论() 
不同的蒸汽机,居然会有这么大差别,而蒸汽机的动力,也是小的更快,这中间肯定存在问题,而且是相当大的问题,负责记录的研究人员,就立刻的把这个问题给记录下来,并且进行了一番的汇报。

    做研究,做实验,怕的并不是发现问题,说句不客气的话,只要有问题,就能够解决,没有问题,反倒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记下来,对于研究人员来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重现这个数据。

    这个数据的发现,是在铁肋木船上面的,当然了,在重现的时候,也在使用铁肋木船,通过一系列的准备,一共用了20个不同吨位的,使用的蒸汽机也是各不相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