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步兵下马结阵,然后集团冲锋打赢战争,这是满清八旗制胜的法宝之一。

    这些都是后话,简单的提点了几下,就降低了某方面的成本,最关键的是,赵信还对制作馒头的作坊走了一圈,进行了调整,这个调整,主要就不是原材料上面了,而是生产的方式和统筹。

第一百四十七章 净利() 
统筹是一门大学问,是一种安排工作计划和进度的科学的计算方法,蕴含了巨大的科学理论,到后世,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之中。

    工业生产必须要用到统筹,否则,个人干个人的一摊子,那会产生极大浪费,哪怕每一个人态度都非常专注,没有游手好闲,或者是左顾右盼也同样。

    看起来每一个人都在工作,实际上效率不高,说白了,你按部就班的工作,有些工作是可以互相嵌入,完美的对接到一起,只有让绝大部分的工人,在同样的时间之中,按照效率分门别类的做好不同的工作,然后整合在一起,才能够提高效率。

    比如说现在生产馒头模式,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每一个蒸锅那里,几乎还是按照家家户户的情况,最多几个人相互配合一下,共同完成,这最多算是有些默契,跟统筹有很大的区别,也不太科学。

    众多的蒸锅,大小不同,效率也不太一样,用了统筹的方法也很难统一,赵信之前只是准备,累积了一下数据,没有动手。

    现在蒸锅已经完成了,跟赵信所要求的一样,一共12层,最高处,要站在梯子上上去的,原来一锅最多就是三五十个,现在巨大的蒸笼,一层可以达到80个,12层就是接近1000个,效果高了很多。

    赵信看着他们一个半天,是计算相互时间,比如说,发面的时间,揉面的时间,做成包子的时间,就是蒸馒头的时间,10个人作为一个基数,以平均数为标准,记下来一系列的数字。

    这个数字填入到了一些算式之中,在苗远眼花缭乱之中,进行了一番计算,众多大大小小的数字排列组合的,看的苗远就眼晕,看着四少爷的眼光,明显的变得尊崇了起来。

    这些都是有固定的数据,也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计算公式,赵信选择了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数值,这样的强度不是太高,比较有效率。

    为了蒸馒头,苗远组织了的1200人,他们更多的是各自为战,他们的更多的是以时间创造更多产品,这有些散漫。

    赵信简单的调整之下,把一些熟练的进行分组,手脚快的,去做馒头,一些力气大的揉面,一些不太熟练的,去蒸馒头,尽可能的把时间统筹起来,甚至连蒸馍和醒面的过程,也都被利用上来,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一定的速度,快了不行,慢了还不行。

    要求稍稍有些高了,这样比较复杂的步骤,让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们学会,这多多少少有些为难,整个下午,赵信跟苗远一起调配,熟悉的,效率还是高不起来,整体效果比之前要慢,结果比之前晚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制作好。

    很繁琐,也降低了效率,赵信在苗家庄的威望让村民们主动的按照苗远所说的做,事实上,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可能单一某一个的蒸馍的过程,增加了一些,可是整体上却提升了,特别是后期,一些人已经感觉到了顺畅,几乎每一个步骤完成,就可以接下另外一个步骤。

    特别到下午完成的时候,赵信做出了一定的调整,留下了最为熟练的800人,其他的人,可以作为预备,未来馒头产业如果扩大规模,或者有别的分类的话,会有限考虑他们,却不会参加到明天的大生产之中。

    经过了一个下午的调整,第二天正式开始尝试,因为一个下午的熟练,再加上赵信的调整,从一开始,就显示了比较高的速度。苗远才看到了这些简单的调整的可怕之处,要一个人和面,一个人做馒头,一个人去蒸馒头,看起来每一个人都没有浪费时间,都没有闲着,可是真的是浪费了,蒸馒头的过程中,很多时间都白白的浪费掉了的。

    现在,有专门的一组人,专门和面,和面的比例正好跟蒸馍相配合,和面之后,送到了另外一组人做馒头,又有人等到馒头够一次的蒸了之后,把馒头上蒸笼,然后继续做别的工作,每一个人,每一个时间段,都在努力的工作,往复不息。

    从前到后,一直都有条不紊,同样从早晨寅时中钟起来,第一锅是卯时开始上来蒸的,比之前慢了一点,可是接下来的,每隔一点点的时间,就有一锅上锅,往复交错之下,效率比之前要高,到了辰时二刻,所有的馒头都上锅了,已经蒸好装车了4万个包子和2万个馒头。

    完成的整体时间,比之前少了差不多1个时辰,这样的效率非常的可怕,辰时二刻时间很早,几乎可以赶一个早场了,马车提前出去,如果在半个时辰之中,赶到保州,就可以追上早市的尾巴。

    剩下的继续做,就今天已经是开始做馒头的第四天了,发面已经不成为制约做馒头的最大问题,再加上这个所谓的调整,苗远也想看看,如果火力全开,大张旗鼓的来做馒头的话,到底能够做成多少的馒头。

    一个半时辰之后,马车回来了,今天的销量依然爆表,虽然有些早,可是也卖光了,马车继续的装走,午时左右的时候,又把新的一批馒头送到了保州城。

    今天,东西齐备,无论是馅料,还是面粉,都比较充分,也就没有停歇,第一波完成了4万个包子和2万个馒头,接下来,2个半,时辰,又做了5万多个,这里面是以馒头为主,4。5万个馒头和2。5万个包子。

    午时之后,到下午,又是三个时辰,一天6个时辰,算下来,昨天还做只是多了1个时辰,可是最终的效率却极为可怕,早晨4万包子,2万馒头,中午4。5万馒头,2。5万包子,下午更是做出来了8。5万馒头和9。5万包子,总数达到了15万馒头和16万包子。

    昨天馒头和包子加在一起,几乎是昨天总数2倍以上,甚至苗远都担心,能不能把这些东西给卖完。

    800个人,做了31万的包子,平均每一个人,差不多块400个,这还是没有增加时间的结果,从早晨到黄昏,晚上还没有做,如果晚上做的话,不是每个人要超过500个。

    15万馒头,差不多就是32贯左右,16万包子更加可怕的1600贯,算起来利润,可能要接近1400贯,这有些太疯狂了。

    虽然没有全部卖光,当晚上酉时中间的时候,负责销售的人员回来,还剩下5000个不到馒头和3000个包子,剩下的全部卖出去了。

    苗远大惊失色,哪怕海剩下1万多个,却不是什么问题,今天火力全开,他也没想过要全部卖掉,可是保州实际上完成了30万左右的总销量,其中包子数量更高,价值更大,却几乎卖空,这是一个他没有想到。

    实际上,苗远和赵信都都有些忽视了馒头在保州的影响力。保州一共是9。8万人口,加上十里八乡过来的,还有经过的商贩,流动人口也在35万以上的总人口,这部分人口是消费的主力。

    最开始兵丁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后面则是市民的,白面馒头,一个还很当机,吃的还好吃,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每天拿出来20文钱,买七八个,这不成什么问题,7000户的居民,每天就消耗超过6万个,兵丁们,有钱一点,没有什么负担的,几乎以肉包子为主,有肉谁吃素的,稍稍没钱一点的,一个包子配2个馒头,就是一顿饭,早餐随便,中餐晚餐加起来,一天也不过32文,天天吃都可以。

    就这一点,9000士兵的,每天的消耗,最少就在8万个左右,这两者加起来,才14万,只是今天整体销量的一半。

    苗起没有想到的是另外的两个大项,酒楼,本身酒楼跟他们没关系,架不住馒头包子流行,他们直接就是几百个,上千个的买,卖不出去自己吃,到了酒楼,哪怕只加一文,也是一个收入啊,毕竟不能总吃馒头包子之类的,这部分可能每天是6万个左右、

    最后有一个,是他们没想到的,河上的商贩,京杭大运河没有通道保州,可是海河却有支流在这里,保州也是大邑,来往的商贩,每天最少也有1000条船,他们每天的消耗也不小,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在11月的天气,可以放个七八天,船上有什么好吃。

    要么吃干粮,要么就只能够在船上做饭,只不过船上空间有限,不可能每一个船上都请一个厨子,大部分就是干粮大饼之类的,偶尔过一些大城市,稍稍花费一点,打打牙祭,也算是安抚一下船工。

    再便宜的馆子,平均每人的消费,都要超过100文,七八个船工下来,可能要千文,这笔花销不小,一些节约成本的船家,可能都会坑船工,最多就是隔几天,弄点肉食之类。

    以前是干粮,现在带馒头好了,稍稍热一热就可以吃了,这是最简答的,如果有个肉包子,那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美味,他们购买量最大,有多有少,可是总体平均而言,一天下来,也有8万左右,平均每一艘船,才80个而已。

    就这样,15万馒头和16万包子,每天基本上卖完,馒头的销量是300贯,利润130贯左右,包子的总量是1570贯,利润在1180贯左右。加起来,每天快1300贯,这是一笔可怕到爆的利润。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养殖和酵母() 
收入多不多,多,一天下来,差不多一千多贯的营业额,可是大不大,要看跟什么相比,整个保州,固定加上流动人口,再加上往来的客商,可能要十四五万人来吃这个,平均每一个人每天,也就是10文钱,这多么。

    聚沙成塔,聚木成林,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越是面向普通大众,最终总和的数字就会非常可怕,以大宋一亿人的总人口,每个人在一件事情上面,花费1文,就是一百万贯,一文一天多么,甚至十文一天都不多。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盐税,这可是人人都避不开的人头税,北宋只是在盐税上面,就收了1500万贯,巅峰时刻甚至超过了2000万贯,这代表着什么,平均每个人每年,要缴纳200…300文钱的盐税。

    馒头和包子,取代盐税,成为新的人头税,这未未可知,可是馒头和包子在保州热销,成为了现实,巨大的收入,让苗家庄的今日,变得欢天喜地了起来。

    参加劳动的少了400多人,就代表着剩下的800人,他们的工作量在加大,一天6个时辰,可以说一直都持续着高强度的工作,但是所有人没有一个抱怨的。

    蒸馒头的工作,劳动强度并不大,偶尔还能够稍事休息,赵信在布置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到了强度,没有让他们跟生产线的工人一样,高强度,压榨到极限,会预留一小部分的休息时间,这部分的时间不长,可能一个时辰,也就是一盏茶的时间,对于这些村民而言,够了,能够喘口气,就能够继续干活。

    不算高强度的工作,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钱,从昨天开始,所有村民的工钱涨了一倍,以前10个馒头一文,现在5个一文,就拿400个馒头为例,今天平均的工钱高达80文,一部分多的,熟练很好的小组,甚至可以达到90文甚至是100文。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这代表这一斤肉,12斤米,每天一斤肉的日薪,绝对不能算低了,一个普通的农夫或者农妇,只是依靠着蒸馒头,就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这不是开玩笑,一天10斤,10天一石,30天3石米,换成面粉,差不多就是6石,一个人一天撑死吃2斤粮食,600斤的面粉,足够10个人吃上一个月的时间,换成粗粮的话,会更多。

    庄户人家,吃饱为前提,以前的苗家庄,只是稍稍富裕一点,每年下来,也没有多少余粮,偶尔遭遇饥荒,还会得到京城苗家帮助,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的村庄,苗家的名声也一直比较好。

    现在,四少爷来了,直接改变了一切,不但花费了大笔的金钱,用于各种耕牛的购买,这一点可以直接提升苗家庄的粮食产量和土地面积,还带来了馒头生意,他们都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馒头,能赚这么多钱。

    现在作为组织者的苗远,苗远可以从净利润之中中间拿到3分,今天的净利润超过了1300贯,也就是说,今天差不多就是三十八九贯,这可是巨大的数字,一天4亩水田,这样的收入可怕到惊人,如果这个销量稳定的话,他一个月的收入,会突破1200贯。

    以往恐怕整个苗家庄,一年的岁入,加上市集,几个工具房和粮食收入加载一起,才不过1200贯,他一个人一个月都能够达到,想着就如同在梦中一样。

    今天虽然没有卖完,剩下的,在整个馒头的总数之中,算是比较少的,只有8000个不到,剩下的馒头,也没有浪费,用成本价,也就是原料和加上少部分人工的价格,销售给了苗家庄的村民,馒头是馒头差不多是1。8文,包子差不多就是3文,销售给村民。

    村民刚刚拿到工钱,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情,他们的工钱也算在其中,8000个左右的馒头和包子,几乎一个没剩,直接给村民们全部买回去了,2800人村庄,8000个,每个人才3个而已,他们又不是不用吃饭,这个还省了做饭的时间。

    赵信书房之外,苗远看着手中纸,这是他一遍一遍的计算出来的今天的利润,他识字,也会简单的计算,馒头销量和成本,这是很容易计算,面粉肉类这些原料按照市价,工钱另外一大块,他的提取和赵信的发泡剂也在其中,剩下的就是净利润。

    他一遍遍的计算,可是剩下的钱,依然让他吃惊,上千贯的总利润,七成都纳入到长弓队之中,这也太惊人了,长弓队需要这么多钱么。

    听了苗远的汇报,甚至在汇报的时候,也注意到苗远还是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的,赵信却不算太在意,保州爆发出来的销量,让他微微吃惊之外,其他就不在意了,馒头更加廉价,更加耐饥,按理说,应该销量更大,可是实际上,包子要稍稍压过它。

    包子却更加美味,两者平均下来,包子更容易接受,肉食少,可能去其他地方,要三十文四十文,才能够吃到一顿肉食,可是包子,10文就解决了,30文可以吃到小饱,3个包子,代表着一个馒头的外皮和六七两的馅料,这个分量相当的足。

    如果是按照粮食肉类这样的商品的一般等价来比较的话,大宋肉类价格,相当的高昂,大米的价格在7文一斤,普通猪肉的价格就是大米12倍以上,后世差不多是4倍左右,如果算上面粉,那就更高了,差不多就是20多倍,后世也最多就是五六倍,这中间差距明显。

    原因很简单,养殖技术不过关,饲料什么的生产的都没有步入正轨,猪肉还都是后世意义上面有机猪肉和柴猪肉,没有喂养任何的饲料,全部都是庄户人家,一人一头的慢慢养起来。

    供应量的不足,造成了肉食的价格,偏离了正常的空间,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

    实际上,这个时代,肉类只是在大宋贵,在草原上,大量的肉类,因为越冬的关系,被掩埋,被消耗,这些都是非常正常,因为商路不通的关系,这部分的肉类,没有通过流通,进入到更加适合的地方,反而抛尸在了大自然,白白的浪费掉。

    养殖业恐怕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只不过,相对于馒头这样立竿见影的项目来说,养殖业周期性太强了。

    跟馒头和包子一样,养殖业同样利润惊人,特别是在北宋这样的前提下,大规模集中养殖,还有各种饲料的出现,让后世的养殖业相当的普遍的,肉类的价格也因为集中化的养殖而走低。

    这个时代,猪肉的价格是大米的12倍,是面粉的20倍,是各种杂粮的四十倍以上,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后世对于养猪真正的做到了体系化,集约化的科学管理,按照正常的生物链条和能量传递的原则,5斤粮食可以长出一斤肉,也就是说,一斤肉等于五斤粮食,这是一个比较平衡,抛开了各种其他的消耗,比如中间环节,运输,屠宰,仓储和售卖,最多加一倍,一斤肉等于10斤粮食,养殖户就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

    更别说,通过一些转换和添加,达到3斤出1斤,这是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所以猪肉的价格一般相当于大米和粮食价格的5…6倍,也是有这个客观规律的。

    这单单是指纯指喂粮食,养猪的技术,喂粮食不是什么好的技术,如何用其他的东西,替代粮食,用更廉价的食材养猪,成为了能否获得利润的关键,后世更多的是用饲料,一斤饲料的价格,比起粮食来说,要少太多了。

    饲料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项目,曾经中国的首富,就是在饲料行业之中诞生的,赵信暂时没有什么饲料生产的方法,用粮食养猪也可以,可以获得比较可观的利润,最少是两三倍以上,也算是稳定的暴利,只不过,不太适合开启。

    这个时代,粮食连人都吃不饱,别说是让动物吃了的,暂时可以以农户的形式,原来一家一户养一两头猪,现在可以增加到三四头,甚至是更多,馒头工坊的工资,买几个小猪仔,这不算什么。

    刚生下来的猪仔,并不贵,因为需求量不算很广,前期可以用少部分粮食,麸皮和打猪草代替,一些馒头包子加工的废料,也可以养猪,后期,就可以使用新的技术,比如说,青储饲料。

    这是后世的发明,极大的推进了养殖的进步,青储饲料用的都是养殖之中的边角废料,一些不太适合猪来吃的植物残留,通过清楚,乳酸菌发酵的方式,生成乳糖,这不但可以给猪提供能量,还非常廉价。

    乳酸菌,需要慢慢的寻找,发面之中含有的乳酸菌,不容易提取,似乎后世用苹果和面粉共同制作天然酵母的方法,可是具体的步骤,赵信忘记了,只能够慢慢来,总之,酵母这玩意,不但在蒸馍之中利用广泛,在青储饲料等诸多跟农业相关的行业之中,都有上好的利用。

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 
青储饲料,算的上后世一个重要的发明,通过乳酸菌发酵,让一些本不太适合养殖动物吃的东西,变成适合的,减少粮食等的投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