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5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

    这一次的登基大典,是在沈阳禁宫面前的广场上面举行,沈阳禁宫,实际上是参考了故宫,因为赵信不愿意铺张,只是采用了三大殿这样的中轴线,而没有全盘照抄故宫的999间房间,可是午门外的广场,却是学的相当到位,而且更加的庞大,作为整个王朝,大型活动还有的阅兵使用。

    整个登基大典,就在广场上面露天的举行的,除了内部核心区域,有高官和观礼,外部的广场区域,大概可以容纳30万民众。

    30万,对于沈阳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的,可能在各个区域挑选,每一个区域只有一部分人作为代表来参加,要知道,哪怕这个广场足够的庞大,基于安全上面的考虑的,也不可能全部容纳,更别说还容纳不下,一千多万的人口,全部都挤在广场上面,很容易出现问题,还是挑选出来代表比较好一点。

    在登基大典之前,整个中央大街,还有这个午门广场,全部都封闭了,哪怕赵信的实力很强,并不惧怕行刺之类的,可是超过30万人聚集,一旦出现一点的问题,出现踩踏,那可是大事。

    这个时代,远没有后世那么的咨询发达,就算是有些踩踏,也影响不了赵信的位置稳定的,可是就连的纺织业,都可以因为人口而被转移,更别说精心挑选出来的精英。

    以定海军的人口总量,挑选出来的30万人,不说每一个都是百里挑一了,大部分都能够算是的,更别说一些行业代表和带头人,这些可以说是的定海军的精华,任何一个人受到损失,都会动摇定海军的未来,这中间万一有一两个牛大力这样的天才,那可就真的麻烦大了的。

    为了这个,保持整个安全是必须的,整个登基大典的步骤,只掌握在很少的官员手中,而这些人,都必须要向赵信负责。

    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一圈,对于定力深厚的赵信而言,只是按部就班的走一遍,无论是记忆力,还是心性,赵信一遍就够。

    不过事情千头万绪,越是接近,事物就越多,赵信本身还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能够回去探访一下苗妃,可惜,一直到登基大典的前夜,他都没有抽出这个功夫。

    也就是在登基大典的前三天,整个的定海全席上面,见了苗妃一次。

    这一次参加登基大典的,除了北宋的韩琦和富弼,作为外宾,还有来自定海军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

    沈阳算是定海军目前的核心,拥有1000万人口的沈阳,却不是定海军人口最为庞大的城市。

    定海军人口最为庞大的城市,还是在定海军,目前还拥有1300万人口,这些人口在登基大典之后,还会快速的向沈阳和东北其他的地方输入,最终,定海军可能只会留下非常小的一部分职能。

    除了定海军,济州岛,琉球,北海道,甚至更远的海南,定海军在中国周围的一系列的沿海之中,拥有的每一个岛屿,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这些都属于定海军的统帅,赵信都要称帝了,这些地方,肯定要派出代表,这些代表为数还不少。

    哪怕不迎接北宋,这些代表也需要迎接,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宴,就此开始了的。

    紫光阁,这个除了三大殿之外,最为庞大的殿阁,就是为国宴而准备,足以摆下的近百张桌子,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的宴会,这一次,却摆放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桌子,定海全席,第一次全面的展现在的世人的面前。

    特别是北宋,韩琦一向爱口腹之欲,就连沈阳的这些的餐饮美食,已经让他流连忘返了,更别说这种皇室宴请,要知道,定海全席,是赵信在后世国宴和满汉全席的基础上面,提出创意,让手下的厨师逐步的完成的,不说比得上后世的国宴,在北宋这个时间节点,绝对是可以吊打了,特别是最精华的那些,真的是佛陀神仙都要动容。

    苗妃虽然被摆在最尊贵的位置上面,跟赵信也离的最近,可是除了最初的时候,还有工夫闲聊两句,可是伴随着人越来越多,整个宴会即将开始的时候,已经没有功夫应对了,苗妃只能够呆呆的看着赵信,心中凄苦,却还是必须要保持表面的礼貌,这是国宴,等闲不得。

    相反韩琦,却放松了很多,合约已经签订,他能够做到的,都已经做完了,北宋跟定海军和睦相处,还有100个工厂,这个时候,这是享受美食。

    别人吃饱没有,他不知道,他却是享受最多的,最为核心的十八道菜,全部都尝过了,也顺便吃了一些其他感兴趣的,可是就算是吃的肚子圆了,也没有吃掉几个,一百道不到吧,要知道定海全席,可是有1080道菜。

    一场超过千人的宴席,历时的两个时辰,终于落下的帷幕,在这一天过去之后,登基大典几乎就倒计时了,当最后一次夜幕降临的,最后一次的彩排完成,明天就是登基大典的正日子了。

    。

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 
北宋历仁宗庆历九年,中国历皇元元年,皇元是赵信最终确定的年号,辅臣们提出了很多的年号,最终,被赵信确定为皇元,皇者,帝王也,也寓意着黄种人意思,在赵信目前的理念之中,目前的七大陆,除了太过残酷的南极大陆,剩下的地方,都是可以被占据。

    农历六月十二,已经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到开始,而后世,属于黄种人的时代,属于中国的时代,也从这个时间开启。

    登基大典开始了,庞大的午门广场,这个庞大的工厂,比后世广场更大,总占地面积超过了2平方公里,也就是200公顷,比后世那个最大,快大出了5倍,可是经过了精心的布置,布局非常的合理。

    此时的午门广场,是人山人海的,因为定海军没有传统,辽国的传统,肯定不可能遵从的,北宋的传统,也差点意思,就以后世的风格,以演讲和游行来代替。

    在午门旁边的两个巨大的整个观礼台前,北宋使节团被摆在最前面,韩琦和富弼作为代表,站在最前面,苗妃和福康公主也在其中,不过却没有在前列。

    作为北宋的皇贵妃和北宋的长公主,她们不适合堂而皇之的在这里,却可以换到装饰,装成一个男人,站在人群之中

    毕竟,对于苗妃来说,她不惜一切的代价,就是想要过来,看看赵信的登基大典,只是一些换装,比如说穿着男装而已,这个可以接受,并且被众人簇拥到中间,不那么的显眼。

    苗妃站在这里,可是眼神,却放在了十多米远,主席台前面赵信,此时,还没有身穿明黄色的皇帝服饰,这个经过了数千位织工,历时数月,才完成的皇帝服饰,既充满了历史的感觉,又充斥了的现代的东西,比如说,一些关于机器,关于粮食的花纹,这些是定海军的基础。

    苗妃见过一次,甚至赵信还专门穿过给她来看,本身看起来,就已经有十七八岁青年的样子,在穿上这么一个服装,显得特别英武不凡。

    苗妃进宫的时候,仁宗已经登基已经好多年了的,她没有看过的登基,现在,终于看到了。

    苗妃的眼睛之中,都是赵信,这是她的儿子,也是整个登基大典的主角,如果可以,她也希望,能够站在主席台上面,可惜那时不可能的。

    赵信可以承认是北宋的皇子,可是苗妃的到来,哪怕对于所有的高层,都是心知肚明的,却也不能直接站在全部民众的面前。

    之前,韩琦得到通知,这一个登基大典,并不是在皇宫之中的三大殿进行,是在午门广场,这让他非常的奇怪,哪怕是在北宋的午门广场,也相当的大,控制起来非常的困难,完全没有办法举行大型的仪式,偶尔仁宗皇帝出现在午门,也是天下同欢的,高大的城墙,会隔绝双方,而且一个欢庆的场景,也不用控制。

    可是这是什么场景,是登基大典,是严肃的场景,如果乱糟糟的,如同菜市场的那样,怎么来执行典礼。

    他们并不是在最初的时候,就进入到整个观礼台的,而是大概在8点30分左右,进入到观礼台的,听说,下面的方阵和士兵,最早的时候,在早晨5点的时间,就已经进入到了整个广场区域了,这都已经3个小时了,可是一个个方阵,还是整整齐齐,几乎没有多少喧哗的声音。

    这不是一两个人,这是超过30万,看黑压压的方阵,韩琦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来,最少也在25万以上,这么庞大的人员,这么的控制力,难不成都是军人不成,可是就算是军人,这么的控制力,也非常的惊人。

    一个成立才5年的国家,甚至说大规模的发展,是在占据了辽国之后,才成立的国家,为什么会拥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

    要知道,5年前,这些人还是大宋的子民,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之中,就变成了定海军的人,不但给定海军创造了这么庞大的利益,还这么的遵守纪律。

    韩琦一个个的方阵看过去,虽然有些远,可是在望远镜的帮助下,他还是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这些方阵之中,人的状况,很少的一部分,已经确定是军人,因为那种精气神,完全都不一样。

    可是其他的,就不那么的确定了,甚至有一部分,完全就不是军人,他们之所以能够站的整齐,而且不发出声音,完全是纪律的约束,这种纪律让他惊叹。

    作为一个统帅出兵过的,韩琦很清楚纪律对于一个军队的作用,把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士兵,单纯让他遵守纪律这一点,可能都要用去几年的时间,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别想。

    所有的精兵之中,几乎都是纪律性严格到了极点的,如果在战场上面,能够听从命令,冲锋撤退,无不圆润无比,那么这个军队就相当的可怕。

    连军队之中,都很难达到这样的纪律,更别说的普通人了。

    可是这些明显是普通人的,却表现除了军队的纪律,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不是定海军才成立几年,他甚至以为,这是专门培养出来的。

    定海军的成立就是在他的眼皮底下,满打满算,才5年的时间,至于赵信,才几岁,他在保州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就是这样,才可怕,几年前,在北宋还是一无是处的农民,到了定海军才这么长的时间的,就变成了一个精干的军人,不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军人胚子,定海军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

    如果韩琦真的要就这个问题来询问赵信的话,赵信还真的会给他回答,工人,本就是最适合转化为军人的工种,从工人革命开始,甚至是19世纪20世纪的大战,工人都是士兵的首选。

    原因很简单,跟个体劳动的农民不一样的是,工人天然拥有配合,不遵守纪律的工人,不但不会产生很好的工作效率,反而会因为不遵守纪律连续的出错,这样的工人,会被赶出工厂的。

    定海军的工厂,在普通工厂的基础上面,更进了一部分,提前就普及了流水线的技术,这个技术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实际上,配合和纪律性相当的强。

    在传送带上面,按照固定速率前进的机器零件,每一个步骤,要完成也一个机器零件的组装,对于时间,对于效率,成品度,要求相当的高,一旦一个环节出错,或者耽误时间,后面的全部环节,全部都废掉。

    在严格纪律的流水线上面下来的工人,纪律,已经成为刻在骨子里面的东西,如果当兵的话,也是纪律性很强,是精兵的种子。

    这不是后世,这是北宋,民众们为了活下去,什么都愿意做,而一张白纸之下,也容易书写,从一开始,就没有别的心态,怎么教的,就怎么学,最终的效果,就成为了如同韩琦看到的这样的,神奇的结果。

    这个说穿了,一点都不难,就是普及工厂和流水线,可是几个结果叠加起来之后,就形成了目前的情况,可怕到爆炸的纪律性,不是一两个人,而是30万人。

    定海军见到的神奇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弄不明白的部分就更多了,或许,赵信的身上,真的有天授的神力吧,不然不会有这样神奇的表现。

    北宋的代表团,大概是8点30分入场的,算是比较靠前的,所以可以选择比较前方的位置,现在差不多有40分钟的时间了,观礼台前面,人员越来越多,已经逐步的把观礼台占满了。

    整个观礼台,大概可以容纳300人左右,北宋大概是有40个左右的名额,差不多占据整个观礼台的七分之一,韩琦也想知道,跟他们一起站在观礼台的到底是什么人,或许,都是外宾。

    中国人的待客态度,客人总要高出一个档次,哪怕平等的人家,在客人到场的时候,都会高一个待遇的迎接,他们北宋是定海军最好的伙伴,排在第一,后面,也会有其他的使节。

    可是在整个观礼台,人都差不多到齐的时候,韩琦这才发现吗,没有外国人。

    一般使节们在正式的场合,都会穿着带着他们民族服饰的衣服,这些是北宋这么多年的传统,虽然北宋的大型活动之中,经常参与的,多是辽国使臣,西夏使臣,这两个国家,已经分别的被灭掉了,哪怕是苟延残喘的元昊,也远在千里之外,可是偶尔,日本和朝鲜的使臣,也会参加。

    这两个国家都是比较有特点的,也是北宋的芳邻之一,韩琦记得他们的传统服饰,可是整个观礼台上却没有。

    难道是在另外一端,用望远镜看过去,另外一边的观礼台,也差不多坐满了,同样的,这个上面,依然没有这些服饰。

    这就有些奇怪,按照道理说,朝鲜和日本,这些也是整个东亚的大国,在这个时间节点,于情于理也应该通知,相比较而言,似乎他们距离定海军的距离,还更近一些。

    韩琦转过头来,问了一下富弼,主要是关于朝鲜和日本的,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两国的使节到达,甚至前几天,为了登基而准备的国宴上面,也没有这两个国家的出现,他生怕是他疏漏了,没有看到,问问富弼。

    富弼这才注意到这一点,认真的回忆一下,也确定,没有见过这两个国家的使节,这让韩琦迷惑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富弼有些疑惑,以为是不是定海军没有邀请,可是很快的,就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日本和朝鲜这两个国家,跟辽国关系,特别是朝鲜,基本上都是在辽国的势力范围之内,长期就在辽国这边有使节,哪怕是辽国被灭亡了,他们也应该换一个效忠的对象,那么派人前来定海军的,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他们没有来,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被无视了,连登基大典,或者是国宴都没有资格参与么,虽然说,朝鲜和日本,跟北宋不能相比,可是也是一个传承很久的国家,他们不同于西夏这样的分封势力,于情于理,都应该邀请,并且放在相当的位置上面。

    定海军成立的时间不长,官员都相当的年轻,可是他们并不是没有实力,也不是说什么都不懂,别的不说,孙吉这么一个带御器械,不但要护卫王城的安全,也需要进行一些大型活动的安保布局,这中间,接待外宾,对于外宾的重视,是绝对比较重视。

    哪怕稍稍提醒一下,也必须要邀请外宾,不会只选择北宋一个的来邀请,而不会忽视其他的几个国家,万国来朝,本身就是中央王朝的气度,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甚至连隋朝,都相当的重视,哪怕是一个小国,都比较的重视。

    这样的很不解,如果换成之前就知道,特别是三天前的国宴的时候,还可以弥补,提醒一下定海军,现在,已经到了典礼上去了,就算是想提醒,也来不及,更别说在这样的场合,有些事情,真的不方便去说。

    两个人面面相觑,这时候,一个人影从旁边经过,韩琦只是下意识的随意一看,居然是孙悦希,在这个节骨眼上,孙悦希出现,那不是瞌睡了,正好给了一个枕头,他连忙的拉着他。

    孙悦希是外交部的副部长他也是作为代表,被请到了观礼台,观礼台上面,只有600个名额,哪怕是外交部这样的重要部委,能够获得的名额也有限,一共只有3个。

    外交部的位置,是在另外一个观礼台上面,孙悦希却是唯一一个在这边,因为跟北宋熟悉的关系,他的位置,就在北宋使节团的旁边。

    找孙悦希询问起了这个问题,孙悦希还以为是什么问题,听到了这个问题,孙悦希却不屑的说,他知道日本和朝鲜,可是这两个国家不用邀请,因为这两个国家很快就不复存在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八百零二章 两国命运() 
朝鲜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算的上是中国影响的圈子之中的,一部分还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一直都是中央王朝的邻国,在中国历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

    这两个国家,赵信从一开始就知道,甚至对他们进行了利用的,在定海军发展的时候,为了获得人口,在朝鲜的开城,还有日本的京都附近登陆。

    这两个国家,不能算是承平已久,却第一次遭受这样的打击,突如其来,就进入到了王朝腹地,直面京城,定海军的战斗力,也不是一般的强大,一下子就把两个国家打蒙了,不但损失惨重,连京城都被攻下来了。

    定海军调集重兵,一场大战,直接攻占了两国的国都,不但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再小的国家,也是一个国家,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的传承,单纯是各种珍宝就有不少。

    朝鲜和日本的珍宝,在定海军的眼里,并不算什么,这些蛮夷之地的东西,根本就入不了赵信的眼,哪怕是他们所谓的重宝,可是对于一些的金银之类的贵金属,却非常重要,定海军的定海币,就是基于金银,越多的金银,对于他们而言,财政就越发的稳定。

    金银,从远古时期来时,就是重要的贵金属,最初因为开采的水平有限,狗头金和天然银这样天然金属较少,一定程度上面,原始和奴隶社会,有一定时期是使用贝壳或者其他作为一般等价物的。

    可伴随着青铜器的逐步铸造,人类的冶金水平逐步的提升的时候,很多的国家和势力,也都大规模的开发金银。

    朝鲜的北部山区,日本的石见银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