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军队,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到达这里的话,也可以清扫掉他们,更别说是定海军了。

    定海军的实力,远在北宋的军队之上,更是可以迅速的清理掉这些的游牧部落,把这些土地占据在内。

    如果没有后世的记忆,占据了,就算是他的,可是赵信不是,无数的历史经验之下,那些看起来占据的,却没有消化掉的东西,就如同沙滩上面的城堡一样,看起来很美丽而已,一旦大浪到来,立刻就会被冲垮了。

    占据,经营,首要的目标就是城市,只有城市才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然后通过各种的城市的链接,才能够把这么一片土地控制在内。

    在登陆东北之前,定海军已经详细的考虑过了整体的布局,虽然城市还没有确立,可是大致需要的人口还是知道的,1200万是一个最起码的数字。

    如果按照一个城市容纳30万来计算的话,最少需要兴建40个城市。

    实际上,在计划之中,要兴建80座左右的城市,其中要确立一个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城市,然后才是其他的中小城市。

    这不同于在海参崴,海参崴跟定海军只是一个节点,并且,在冬季之中,只有最为恶劣,或者是最为寒冷的那一段时间,才十分的寒冷,不适合生存,可是在内陆,这要恶劣的多,一年的时间,可能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可以兴建城市,这就对定海军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1200万人口,几乎所有的人口,都需要从定海军调动,这需要的运力太过庞大了。

    要知道,从定海军这边,绕行日本海,到达海参崴,这中间的距离,可能会超过4000里,这是一个很难以越过的。

    定海军是大规模的移民,又不是走私黑奴那样的,可以完全不顾,必须要给每一个人,足够的生活资料,建筑资料,并且安排好后路,这样,单位船只容纳的人数进一步的减少。

    哪怕现在,定海军依托着造船工业基地,船只大规模的出现,依然有些力不从心。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东北的各种伐木场,开始运作了起来,遍布在东北,漫山遍野的这些木材,哪怕需要挑选,需要处理,未必每一个都是适合作为船材的,可是庞大的数量,足以扩充定海军的造船产能了。

    定海军,在赵信的主导下的,早已经在造船上面普及了各种机械,关于帆船的改良,一直都在进行,在原有的西式帆船的基础上面,加入了很多东方的,还有力学上面的东西,这些东西应用到了这些上面,进一步增加了帆船的性能,看起来差不多的帆船,无论是速度,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有巨大无比的提升。

    最大的提升实际上是在速度上面,帆船的基础是船坞,一个船坞,在一个造船周期,只能够容纳一艘船,这是一个基本的理论。

    可是从后世走出来,分段式,还有其他的一些造船方式的洗礼,赵信懂得很多流派,或许不知道其中详细的部分,可是从减少船在船坞之中的时间入手,就可以增加效率。

    把船在船坞之中,最重要的部分,给罗列出来,然后通过其他的方法,减少这个部分,并且增加其他的共融性的,并且把兵线工程和统筹之类的东西,加入到造船厂。

    越是大型的工程,越可以加入统筹和并线,一定程度上面,效率增加的非常的可怕。

    定海军,就是在不停的提升效率之中,逐步的降低成本,以达到提升利润的目的,这种方法,是有一个极限,最高的,就是生产力的极限,那个定海军还没有触碰到,可是原材料的极限已经碰到的。

    除了钢铁等少部分,原材料几乎是海量的工业,其他的或多或少的都遭遇到了原材料的问题,这一点之中,又以造船业最为突出。

    造船业早在大规模的扩张之前,就已经遭遇过原材料的危机了,在定海军刚刚开启造船业的时候,因为定海军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一些可用的船材,那是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的。

    为了获得足够的船材,当时,定海军除了自己想办法制造以外,挥舞着金钱,疯狂的购买,当时直接让船材的价格上涨了好多倍,直接影响了整个江南的造船业。

    最初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的,后来,通过研究,用烘干室和其他的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完成了船材的升级,从成品船材,转向湿料的木材,这才让危机解决,也诞生了定海军庞大的造船基地。

    可是这样的好日子,也就是持续了的一年多的时间,伴随着定海军的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方法,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这下子原材料就又不够了。

    在这个时代,船都是用木头做的,哪怕定海军可以用钢材,替代一些部分,让船的制作不那么拘泥于庞大的树木,可是一艘万料以上的大船,对于木材的需求量非常的庞大。

    两三千吨的木材,换算出来,可能有四五千方,这还是一艘船,对于木材的需求,几乎是无极限的。

    北宋很庞大,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所以是这个时代,整个地球上面,最发达的国家的,可是再怎么的发达,也受不了定海军着一个工业猛兽。

    各种的矿石还好说,只要定海军挥舞着钞票,大不了为了增加收入,地方政府雇佣人员,下去挖掘就好了,可是木材要怎么办。

    北宋发展了这么久,为了开垦农田,除了一些山林之中,或者原始森林之中的,大部分的木头都已经砍伐殆尽了,如果是之前北宋造船业的需求,展现不出来的问题,足足有余,可是定海军这么铆足了劲的发展,很快就成问题了。

    船材的供应量不足,直接影响了定海军,定海军的造船厂开始调整,从疯狂的扩张产能的,转变成为的有限度的,最大限度的增加效率。

    就算是这样,每年供给树木也在减少,定海军可以用钱买到矿产,只要是矿产不枯竭,花钱总是能扩充产能,可是定海军总是不能,花钱让数目逆天生长吧。

    北方西伯利亚,高寒地带的各种原始森林,补充了这个需求,这个几百年上千年存在的原始森林,就算是以目前定海军可怕的消耗,不停的砍伐,也,几百年之中也别想用光。

    更别说,从后世而来的赵信,非常清楚可持续发展这一点,砍伐一部分,不说全部种上,要种上一部分,依靠着这些新种植的,加上树木自然恢复的一部分,虽然不能够彻底的跟之前一样,可是总算是保持了一部分的森林。

    有了西伯利亚原野上面,海量的树木,哪怕不都是适合造船的,可是这些源源不断的输送回定海军之后,定海军的造船业,得以满负荷的运转,每个月完成造船的数量,比之前最少翻了3倍。

    一直都压抑产能,开始疯狂的迸发出来,最终定海军的各种船只如同下饺子一样的出现,最多2年,整个定海军的海上运输总吨位,会是现在的3倍以上。

    本身,定海军就拥有总吨位超过1000万料级别的水运力量,再增加三倍的话,差不多就是4万料,就算是万算成吨的,也超过了1000万吨,这个数字,绝对不能算是少的。

    1000多万的人口,平均每个占据一吨,或者是更多,3年的时间,也足够运过去,运输方面不成问题。

    可是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定海军已经向琉球,济州岛和北海道移民了部分的人口,在这个基础上面,定海军本身的人口,已经降低到了2500万左右。

    这个数字还是相当的高,可是如果丁海军的人口再减少1200万,那就成问题了,人口不处于核心的位置,一方面会影响到定海军的地位,另外一方面,生产力也会产生影响的。

    人口非常的重要,这一点,后世已经证明过的,同样的,在这个时代也证明了的。

    就拿辽国来说,当时,元昊攻击辽国草原的时候,辽国还有百万大军,从军力上面,辽国损失的很少,各种的武器装备,精锐的士兵都是如此。

    可是元昊釜底抽薪之下,在草原上,搞了一个大屠杀,这可就要了老命了。

    几百万人口,直接让辽国腰斩,本身庞大的帝国,不说分崩离析了,却也大受影响,没有足够的人口和资源,支撑起庞大的军队,辽国的军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定海军发展的初期,最重视的永远是人,在发展的初期,借助着金钱和极高的待遇,给了很多人机会,吸引过来了大量的人口,再加上尽可能增长,一下子让定海军的人口达到了3500万。

    这个数字,已经是极限了,再多的话,跟北宋之间的摩擦,必然会上升一个档次,这对于想要慢慢发展,夯实基础的定海军来说,那是承受不了的。

    无法对北宋出手,那就不可能安稳的,大规模的增加人口,眼下东北缺少的1200万人口,一部分核心力量,可以从定海军抽调,另外一部分,就只能够向外寻找了。

    在整个北宋区域之中,辽国和西夏就不用说了,西夏几乎被灭了,元昊弄了百十万人,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暂时不是定海军够得着的。

    辽国还可以,还有几百万人口,可是定海军暂时不能对辽国动手,除非辽国主动挑衅,这部分的人口,可以先放着,只要对辽国动手,就可以拿下来。

    在这两个最大的国家,没有办法获得人口的前提下,那么人口的获取,就只能够放在另外两个国家上面。

    这两个国家,起码在现在的历史上面,跟中国之间的关系,都是复杂的,在中国强大的时候,他们依附,成为附属国,向中国学习,在中国弱小的时候,向中国出手。

    这两个国家就是朝鲜和日本,这两个深受中国影响,一直都是学习中国的代表,同样的,因为地理关系的缘故,他们很少经过战乱,人口很多的。

    本身,定海军没打算这么快对他们下手,国家太小了,可是现在人口的缺口,最起码,要在他们两个身上补充个四五百万。

    这部分不会都放在东北,却可以逐步的填充到定海军的各个地方,补充人口缺少,有了足够的人口,定海军才可以言其他的。

    。

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长率() 
朝鲜和日本,他们的人口都相当的庞大,而且在整个社会之中的主流文化,也是学习中国,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在他们之中非常流行。

    在主流的皇族和官员之中,几乎绝大多数都在学中文,一些甚至可以流利的讲述中文,这就避免了同化和学习语言的时间。

    只不过,打仗的话,就需要动用军队,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的,他们国土面积不算很大,却相对环境比较恶劣,这也是他们能够保留下来的根本。

    定海军拥有着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运送大量的部队上岛,这没有任何的问题,关键是了持续不断的作用,这就需要细细的思量。

    如果要劫掠人口,一方面,去的人必须要多,在怎么说,日本和朝鲜也是不小的地方,要真正把他们占领,每一个国家没有个五十万,是不可能。

    现在,定海军摊子铺的够大了,无论是在东北,还是在未来的朝鲜和日本,都需要人,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目前,定海军只能够慢慢来,一方面,加快东北的建设,把东北的城市基础给奠定下来,在内蒙,也建立一定的城市,保证未来人口注入了之后,有一个容纳的地方。

    另一方面,会在日本和朝鲜登陆,首先选择他们人口最多的城市,给他们来一下子,能够掠夺多少,掠夺多少,之后,就只能够慢慢来了。

    赵信也是没有办法,人口,从定海军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似乎定海军发展这么长的时间以来,从来都没有感受过人口足够过。

    或许,这也是定海军发展太快的缘故,从定海军发展到现在,才不过是走过了四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太短了。

    掠夺,只能够得到基本的劳动力,要想让他们认可,并且融入到定海军的社会之中,没有个相当长的时间,别想,民族的一些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消融的,除非赵信举起屠刀。

    清楚人口对未来的好处,赵信不会轻易举起屠刀,能够感化就感化,不能的话,拿过来当奴隶,哪怕不认可,也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众多增加人口的方法之中,最简单,也是目前定海军获得人口最稳妥的途径,实际上,还是生孩子。

    别小看了这一点,世界发展了这么久,原始社会到现在,从全球几百万,甚至是一两千万人口,到现在,超过亿人口,来源就是生育。

    只要不经历战乱,只要有足够的粮食,自然的生长率,在是人口增长的根本。

    定海军之前在北宋获得人口,是为了定海军本身人口增长,也是为了获得足够的种群数量,只有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增长起来,就容易了。

    封建社会,甚至更早的文明,人们没有考虑过自然增长率的问题的,甚至连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和田亩普查,都会寂寞深,原因很简单,这牵扯到了利益,极大的利益。

    人口是生产资源,大地主们,大贵族们,他们要想获得巨大的财富,要想完成积累,没有人口是不行。

    国家往往是以人口为基础收税的,最初只是一些交不上的人,变成了隐户,后来,大贵族们,大地主们,发现了其中的漏洞,开始藏匿人口,大量奴役和使用,这是他们的根基。

    土地也是一样,就算是在读书人和官吏们可以免税的时代,隐匿田产,也是比比皆是的。

    为什么这样,原因很简单,利益,人可以创造价值,土地可以不断的产生利益,这才是关键。

    很多的改革,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博弈,把人释放出来,把土地释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王朝的问题。可是那种解决,只是治标不治本的。

    三国演义的卷首,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而来的,这中间,或许有一些巧合,但是也有一些必然。

    比如说,中国的人口,一直在一两千万,到近亿之间晃荡,这中间,前期唐朝以前是5000万,到了宋朝接近并超过一亿,在到明清的两三亿。

    这中间,说白了,是土地产出的增加,之前一直都是比较平稳的,从汉到唐,再到宋朝,土地的增加,耕种技术的增加,缓慢的上升。

    达到顶点,或者说,不到顶点,因为土地兼并,让普通的百姓拿不到土地,没有一个应对风险的能力的时候,几乎很自然的,就产生了动乱,借助着灾害,或者是外因,推翻一个王朝。

    王朝末世,几乎是最为凄惨的,战争永远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在多年战乱,把人杀的差不多了,大乱之后的大治,说的也是如此。

    明清的提升,不是耕种技术,而是红薯,土豆这样,高产的南美作物,进入到中国,然后被大规模的普及,在中国的农耕技术之下,最终种植下去,获得了超量的产出。

    跟普通稻米和小麦,能够达到500斤已经是极限了,而土豆和红薯,轻松就可以超过2000斤,后世甚至有上万斤的存在。

    或许,土豆和红薯,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主流意义上面的,适合民众们吃的东西,可是在饥荒或者是灾难面前,谁还会去管好不吃,能够填饱肚子就行了。

    赵信发展航海,甚至积极的绘制海图,为的就是南美的三大作物,土豆,红薯和玉米,前两者,那是粮食的基本,后者,是最为完美,最适合的植物,玉米或许未必好吃,可是玉米浑身是宝,哪怕不是玉米本身,他的植株也可以作为饲料,添加给牲口吃,一定程度上面,增加牲口的产出。

    封建王朝意识到了土地兼并,也感觉到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却没有办法,封建王朝总不能来一个计划生育吧,在和平到来,民众们生活条件提升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而然的提升,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了,只有等待了王朝的动荡,杀掉一批人再说。

    这也是天下大势的根源,所谓的合久必分,就是因为和平的降临,人口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土地和粮食已经无法养活的时候,必然会引发动荡。

    既得利益者和大地主们的土地兼并,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的诞生的,本身还可以勉强维持的土地,在大量的土地被贵族和大地主们拿去,甚至某些并没有种植粮食,而是那些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的时候,就更大意义上面的减少了粮食的生产,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的产生。

    北宋承平接近百年,如果加上之前后周,人口从成立就不少的,这也是这些年逐步动荡的根源,稍稍有风吹草动,或者是小的灾难,都会引发动荡,土地兼并,买儿卖女的,最终到达极限,引动农民起义,推翻或者削弱王国。

    赵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办法派遣人员前往美洲,没有办法获得美洲那边的高产作物,可是就目前的前提下,使用化肥和更加出色的农业种植技术,一样可以提升粮食产量。

    这一点,从目前北宋的粮食增加速度就可以看到,不说新增的西北和幽云的土地,就说北宋本土,只要平均亩产提升一石,就可以让粮食产量上升很多,加上定海军庞大的海洋捕捞能力,粮食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定海军从一开始,就保障人口的同时,保障了粮食生产,因为赵信非常清楚,只有足够的粮食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人口扩张,否则的话,北宋的承载粮食到达极限,就算定海军再怎么的厉害,也变不出粮食来,到时候怎么办,一日三餐都吃鱼,还是干脆饿死。

    定海军自己不产粮食,所有的粮食都需要外购,未来,当几个岛屿上面,满当当的挤满了各种的人口的前提下,粮食成为了重中之重。

    定海军要求,每个海商,包括定海军自己,到东南亚,或者其他的地方交易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相当数量的粮食运回来。

    正是这样的不计成本,才让定海军,在刚刚开启航运之后,就获得了大量的粮食。

    粮食矿产这样的低价值的东西,只有船的规模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