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海军不一样,追求效率,并且最大可能的保证不会腐烂变质,所以投入的盐就比较多,按照10斤鱼半斤盐来腌制,实际上,投入的盐的数量要多。

    追求效率的,直接拿手哗哗哗的来撒,在鱼的外侧,甚至鳞片是哪个,都会沾上不少的盐,这部分,是不计算到内。

    当干涸之后,外面都凝结着亮晶晶盐粒,数量不算多,却也不少。

    有人算过,一个5斤左右的鱼,单纯外面的盐粒,收集下来,都差不多有半两,对于普通的民众而言,半两,也意味着几文钱。

    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八半来花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买不起昂贵的大黄鱼,小黄鱼,可是普通草鱼,还是可以买到的,还有一些海鱼之中,肉质较差的,也较为便宜的。

    这个做法,实际上,是损害了北宋的盐政,毕竟,这些腌鱼之中,是含有盐的。

    可是北宋没有二次收税,也就是说,就算是私盐,只要没有在贩卖的时候抓到,制成东西也不会被追究,比如说,各种腌制品,还有咸菜之类的。

    丁海军的盐,不是私盐,却没有获准在内地销售的,可是这个违规要怎么说,必须要中枢下达。

    至于中枢,管理盐税的最大的boss,就是三司使叶清臣,他本人就欠着定海军天大的人情的,这种已经绕了几个圈子的擦边球,又不是大规模行为,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长江沿岸,各大城市,最终稳定下来的结果,江宁每天大概会消耗1000斤,杭州是800斤,其他各大城市,200斤到500斤不等,算下来,40多个城市,每天大概能够消费10吨到18吨的鱼。

    按照平均80文的批发价格,因为鱼之中,有贵的,有便宜,因为是运输到各大城市,都是江南一带的富庶城市,除了最开始,会追求产量,运一些廉价的之外,之后的几次,运过来的,基本上都是昂贵的。

    比如说,大黄鱼,在江宁的价格是130文,比起鸡肉都要贵,其他的也价格不菲,都是超过100蚊的,平均批发80文算低的了的。

    每天获利大概在2000贯左右,算下来,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一个月下来,接近6万贯

    不过,这个数字,相对于定海军捕捞的数字比起来,还是差的太多了,第一次因为没有装满的关系,一共是收获了800吨,后面,以两天回归一次,放缓了速度,最终满载而归大概是1400吨,几乎每一艘船,都超载到了500吨左右。

    可是单独每天的效率是700吨。

    这个效率真的不低了,每天消耗20吨以下,对于整体,真的是少数。

    好在,渔港除了简单的对鱼的处理之外,还有一个罐头工厂,

    鱼可以通过腌制,甚至是简单的处理,通过蒸的方式弄熟了,然后借助着加热,杀菌的同时,也把空气赶走,形成负气压,然后在这个关口密封盖子,哪怕是简单的铁皮罐头,依然可以保鲜相当长的时间。

    罐头早就在定海军出现,并且被定海军应用到军需领域。

    目前枢密院每年会在定海军采购的各种压缩食品和罐头50万贯,这些东西,不但重量更轻,一块压缩饼干,可以提供两升,甚至更多的粮食带来的热量,可是他的重量,大概只有粮食重量的十分之一,罐头虽然提升没有那么多,可是从活物到罐头,不但可以大量的运输,同样的,也会提升军队的士气。

    总是吃粮食,跟粮食跟肉一起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古代战争之中,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或者是决死攻击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酒肉,以壮英雄胆。

    重量,这在后勤运输之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节约了十倍的重量,这本身,就可以减少大量的成本,如果说,运输到西北的军粮,减少了十倍,这也代表着民夫们路上消耗的成本减少了很多。

    罐头这种可以长时间储存的东西,虽然在重量上面,没有减少很多,却丰富了粮食,这两者,都是非常好东西。

    罐头厂建设起来并不难,在玻璃没有大规模运用的时候,采用陶瓷和铁皮罐,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低端一点的用陶,高端的用铁皮罐,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而如同锅炉一样的巨型蒸笼,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加热。

    跟紧急处理的鱼类不同,经过腌制之后的,可以放较长的时间,而且罐头的生产压力也不算太重,每天保证处理80…100吨就可以了的。

    渔船也不是长时间的航行的,最多目前长时间的捕捞,超过20天之后,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就不能继续下去,必须进行轮换。

    定海军目前,还有最少17艘船,等着布置人手,就算是有轮换,也是优先补充哪些船的,没有人员派遣到这里,所以,到时候,就会休息一段时间,可以选择回归定海军,也可以在崇州这边就地休息。

    在崇州港,渔港这边的,目前渔船再一次的前往长江口,进行捕捞作业,而5艘的差不多3000料的船只,停靠在了这里,它到来的目的,是为了装载第一批的罐头。

    罐头厂已经保证了80…100吨的产量,虽然才四五天的时间,却也积累了大量罐头,差不多五六百吨的样子,这些罐头,除了少部分,放在长江沿线进行销售之外,剩下的,都会运送到定海军。

    之前,定海军轻松消化掉了30万斤的鱼,那个换算成吨,也不过是150吨的样子,现在,崇州这边的渔港,几乎每天都处理80…100吨罐头,这些罐头,加上经过了初步处理,可以长时间放置的腌鱼一起,会运送到定海军。

    5艘船,全部都是中国式帆船,这种帆船,或许在速度上,跟定海军发展的风帆战舰,有较大的差别,可是他的载重量却是相当的高,中国式帆船方正的船底,让它拥有较大的承重能力,一艘船最起码能够拉起400吨以上的货物。

    5艘船,就是2000吨,几乎就把渔港这些日子,处理物资都给带走了,这些肉类,对于定海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补充,而赵信为定海军制定的,重点发展渔船的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在千里之外的崇州的,大量的肉食即将上船,极大的补充整个定海军的肉食的时候,定海军这边,因为海鱼引起的热潮,依然在蔓延。

    2年的时间之中,定海军积累了庞大的消费能力,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定海军高薪的政策,除了最初的时候的旺盛花费之外,其他的需求并不多。

    从贫苦之中走过来的民众,还没有奢侈的去享受高消费,现在的定海军,还没有强生到,可以用奢侈来装点自己的时候,这种情况下,除非是一些刚需,否则,民众手中的钱,更多的是存起来的。

    赵信也想了不少的方法,对于老百姓来说,刚需往往就是衣食住行的,衣服的开发正在继续,从麻布,到棉布,再到丝绸,不同的面料的结合的,定海军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品牌的成衣,这些很大程度上面刺激了消费,成为了的新的增长点,可是在食上面,做的并不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再怎么强悍的大厨,没有的东西做也是没办法。

    海鱼的出现,让定海军的餐饮发生了变化,原来,一些饭店,主打的还是地方风格的,比如说,淮南,淮北,河南等地方特色,多是以鸡,牛羊猪肉为主。

    可惜这些是限量的,赵信为了保证整个民众,都有一定的肉类摄入量,所以用供应制度,每个人都比较的平均,就算是有一些非计划的肉类,也非常的少。

    没有了肉食,任何菜都变得没有味道,没有主打菜,也就吸引不到民众。

    之前,定海军也有鱼,但是那都是民众们凑船出海打来的,不多,也不稳定,现在,伴随着海试的进行,这些熟悉渔船的,最起码,每天都能够捕捞到几万斤。

    这部分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到市场,被老百姓买去了,可是对于酒店饭店,他们买到几十斤,上百斤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饭店来说,他们大部分购买的,都是高端一点的,比如说,大黄鱼,比如说黄唇鱼,还有其他一些本身就是较为价格高昂的,经过加工之后,主打了海鲜。

    这就成为了特色,本身鱼的味道,就相对比较鲜美,相对于淡水鱼,海鱼的刺更少,因为长期在海里面活动,他们的营养成分也不错,多是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吃起来也相当的不错,经过了大厨的加工,更是口味大不一样。

    赵信在偶然间,发现了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饭店都变成了海鲜店,也有些意外,海鲜,这个后世几乎成为了海边最主要的名片的东西,居然出现在定海军,他说不得要推一把。

    海里面,不单单是鱼可以吃,还有很多其他的海鲜也可以。

    不说海参这种,本身就是价格高昂,在海洋之中非常稀少的这种,各种的贝类,软体动物,螃蟹,虾,这些就组成了巨大的种类,可以成为海鲜店铺的特色。

    在把这些吃法简单的开发出来之后,赵信还拿出来了一个杀手锏,并且在定海军广泛的推广了起来。

    在捕捞的时候,往往会带来来一些海藻,在鱼群集中的地方,大部分,是在他们进食的地方,很多的海鱼是以各种海藻为食,自然界的海藻,成千上万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能食用的,少数可以食用的,味道都非常的不错。

    赵信不可能认识很多,可是有一种他却认识,那就是海带。

    作为后世经常吃到的,也是味道非常独特的一种海藻,海带的辨识度相当的高。

    海藻之中,可以食用的不多,可是单纯一个海带就已经不错了。

    为什么的日韩的生日,大部分会喝海带汤,因为非常的鲜美,海带里面含有一种元素,说化学名字,大家可能不会知道,一说他日常名字,大家就知道了,味精。

    味精的发明,一定程度上面,改造了整个餐饮业,在无法提出味道的时候,一个味精下去,就是非常提取味道的。

    海带,作为未经的一种,作为熬制高汤的材料,如果再加上炒和炸这两种方法,还有一些植物油的使用,定海军一定会不一样的海鲜美食。

    没想到,意外给定海军带来了一类传统美食,这到是一个意外,只不过对于赵信而言,他更加看重的,是因此培养出来的习惯。

    定海军的人口多样,可是长期生活在海边的,只是少数的,真正多数的还是内陆的人口,用这种更加美味的方式,吸引他们改变生活习惯,这才是需要做到,改变民众的素质,必须慢慢的进行,可是夜盲症这一点,必须尽快的克服。

    定海军的发展,已经足够的快捷了,可是在赵信的心中,还是希望它能够更快一点。

    。

第六百三十六章 热潮引发() 
海带汤,这种要到明清时期,才逐步的摸索出来的方法,在定海军已经出现了,再加上定海军早已经普及的炒,定海军的美食甲天下,这绝对不是吹牛。

    在樊楼才有的炒菜,在加上各种肉汤和海带的提鲜,不说吞掉舌头,也是在水准以上。

    对于美食的提升,只不过是随手一笔,赵信更关注的是渔船,虽然他已经确定,在长江口,会有庞大的渔场,可是没有落到实地,心中多多少少,是没有底的。

    中国帆船,因为载货量较大,所以,速度相当的慢,长距离航行,平均能有三四节的速度,已经算是非常的不错了,可是长江口距离定海军很近,只有不足500公里,也就是说,千里的航程,就算是中国式帆船这样,相对速度较慢,一天十几二十个小时开行,也会很快的。

    在此之前,关于这一次货物的运出,还有渔船在长江渔场的一系列的捕捞,都以书信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交给了运输船运走。

    这种运输船,是在风帆战舰的基础上面,增加的帆的比例,其中,赵信还在其中添加了一些,只有飞剪船特有的东西。

    实际上,也不是飞剪船特有的,应该说,是高速战舰特有的东西。

    在流体力学之中,有一个很奇特的东西,减少阻力的时候,是会有阶段的,比如说,在10节以下,最佳的布局是一个方面,10节到15节,就又是一种,到了15节以上,甚至20节以上,就是另外一种了。

    这种情况下,在10节左右,比较适合的,到了15节,说不定就是累赘,而15节合适的,未必适合与20节。

    飞剪船的特点,就是适合18节左右的航速,这种特点在之后,一直传送下来,一直到现代的战舰,突破了25节的速度之后,才产生了变化。

    定海军目前的技术实力,还不具备大规模的建设飞剪船的实力,对于飞剪船的一些技术指标,也没有摸索到一定程度,可是小规模的尝试还是可以的。

    在这样的尝试之中,这种快速的帆船,就是其中,比较成熟的一种,借助着更多的帆,还有特别的设置,在顺风的时候,这种帆船的速度可以突破14节。

    海面上,这样的速度,已经是非常惊人的,只不过,逆风的效果不是特别的,并且不可能抵抗很大的风浪。

    在定海军,这种船,是用来做联络的,会进入海洋,却不会离开岸边太远,最多也就是去以下琉球,这样下来,可能遭遇风浪的机会就少很多。

    这个船,是在上个月完成了最终的定型,并且投入使用的,最开始只是在的海州和定海军之间,一二十里的距离,根本就跑不起来,速度刚刚加上来,就到了,要减速了。

    后来,开启了的定海军跟江宁和杭州之间的线路,这一条线路,距离稍稍有些长,不过,一路上,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的。

    就算是热带风暴,也多集中在20度以内,上海都很少遭遇,就更别说长江口之内。

    一趟下来,如果顺风的话,一路上都可以14节左右的速度,逆风也可以保持8节左右,平均速度达到了10。5节,这个速度非常惊人。

    从定海军到江宁,如果算水路的话,1500里左右,按照一小时19公里左右的平均速度,一天14个小时的话,差不多3天就能够抵达,这样的时效性非常惊人。

    最初,只是输送一些情报,商机,一些贵重的,要的比较急的东西,也可以通过这个船运一点。

    速度代表这效率,同样的,商会收集到的东西,也可以很快的送到定海军,让定海军可以及时的反映和分析。

    这一次,只是顺带,未来,或许崇州这边,会设立专门的航线,现在,只是在江宁和定海军之间,拐一趟崇州而已,带走一些东西。

    从崇州到定海军,满打满算,1000里左右,又是比较顺风的时候,一路上昼伏夜行的,不停的进发,只用了1一天多,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抵达了定海军。

    抵达定海军之后,从崇州上船的一个包裹,还有差不多4个100斤的大箱子,被送入到了定海港。

    一个多小时之后,这些东西,送到了赵信的办公室,此时已经接近6点了,在接近夏日的日子里面,6点天还很亮,工厂的工人还没有下班,作为领导者,日理万机的赵信同样如此。

    秘书告知赵信崇州来信,赵信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立刻前去,拆开了信件,简单的浏览了以下,然后很兴奋的叫了一生好。

    长江口的渔场,比他想的,还要出色的多,第一天,就达到了近乎极限的800多吨,这不是之前海试的时候,第一天幸运,遇到了大型的大黄鱼群,一下子收获庞大,之后没有这么大的大鱼群,收获就显著的降低下去了。

    这个不愧是这个时代,中国近海,最大的渔场,数量绝对可以支撑大量的渔船的,第一天的800吨,第二天700吨,并不是因为没有鱼了,而是刻意的限制,保证每天都收获这么多,又保证了渔船的正常捕捞。

    把手中的信件,让秘书存档,至于送过来的400多斤鱼,赵信就没有多在意了,拿了两个黄唇鱼罐头,还有一条龙头鱼,剩下的他一点都没有要,全部都分给了下面的秘书们。

    秘书们也非常的高兴,能够担任秘书,哪怕是之前,没有多少见识的,在定海军高层这么长时间,也长了很多的见识。

    能够送到赵信这里,都不是普通的鱼,甚至连大黄鱼,三文鱼这样的鱼,都不可能送到赵信这里,基本上,都是黄唇鱼,银鲳,龙头鱼,长江刀鱼这种。

    这些鱼,比较稀少,价格也很昂贵,最关键的,就是好吃。

    赵信随便的拿一点,就不要了,交给了这些秘书们,这些秘书们也不客气,他们跟随着赵信多年,很熟悉赵信的为人,他不会客气的。

    400多斤鱼,赵信拿走的很少,剩下的,交给了秘书们,整个办公室,一共才40多个秘书,就算是平均分配,也差不多有每个人10斤,不专注于某一种,每一样哪一点,凑够十来种,也足够做一大桌子菜了。

    当然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做菜的,真的多了,放坏了也浪费,好在,这些鱼,要么是腌鱼,要么是罐头,都是可以长期放置的。

    “怎么这么热闹,这是在干什么,分鱼么?”一个人带着略显调侃的话语进来了,说话的是薛玉。

    看到薛玉到来,熟悉的秘书们向他行礼,薛玉对他们笑笑,然后走到了赵信的面前,拿起一条长江刀鱼,略显吃惊的说道:“好家伙,真不小啊!”

    “喜欢,就拿一点回去!”

    “还是不要了,我又不会做!”薛玉摇头的说道。

    君子不夺人所爱,薛玉一定到了有一点的时间了,当然知道,这些鱼,都是被赵信分给了这些秘书们,他一分,秘书们肯定要少分一份,到了他的这样的级别,也不怕这些秘书,只不过没有必要,多一口勺一口,对他而言,没有那么重要。

    最近这一段时间,薛玉往赵信这里,来的次数稍稍有些多,目的很简单,套套话。

    之前,定海船厂的20艘船,全部都因为赵信的拍板,做成了渔船。赵信的命令,没有足够的理由,谁也推不翻,特别是之后,渔船一网就拿下了接近30万斤的鱼,这就更没有理由了。

    定海军目前,其他的方面,一切都好,就是有一点,却肉。

    没错,生活水平提高了,工资薪水也高,可是想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