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他还一个大字不识,更不知道什么是左右,这样情况,几乎都是比比皆是的。

    听到了他的讲述,狄青也是深有感触的,禁军新兵训练的时候,类似这种的,比比皆是,这也是最难以解决,难不成定海侯有什么办法么?

    他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将军,也曾经很多次的练兵,可是他感觉到,非常头疼的事情,就是这个,只有慢慢来,连续的错,错的多了,当后期的训练跟上,逐步的形成反应的时候,这才能够融入。

    可是当团练说完之后,他却愣住了,因为苗家庄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在新兵训练的时候,让新兵左脚穿上草鞋,右脚穿上布鞋,然后草鞋转和布鞋转就可以了。

    大字不识的农民,或许不知道,左边和右边到底是什么,可是草鞋和布鞋总是认识的,只要把这个给固定下来,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表面上面整齐,然后逐步的记下来这个。

    果然,狄青脸上露出了一丝的了然,果然是神人,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解决了困扰的整个禁军,甚至军队数百年,上千年的问题。

    军队是一个纪律的部队,一个简单的队列转折,就是一个初步融入的方法,只要这个融入,接下来的一些训练,就可以开展了。

    学到了,有了这个简单的方法之后,以后,在训练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简单的办法,融入进去,最少会让新兵融入的速度加快一倍以上。

    第一个办法,就这么的惊艳,这也让狄青充满了信心,接下来的训练,却让他吃惊,居然不是训练,而是一个内务考察的,这个考察的部分,包含了很多的东西,内务整理,被服整理,个人卫生的整理,甚至连每个人,多长时间洗一次澡,都明确的表示出来了。

    这看起来很不着调的,在整个兵法之中,很少有关注到士兵的个人的问题上面。比如说有些人不喜欢洗澡,难不成,让他强行去洗澡的,有些人喜欢洗澡,难不成不让他洗。

    这些都是一些个人的问题,哪怕是在军队之中,有些隐私性的问题,也不可能涉足的太深入的,万一引发一些不利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军心。

    在团练之中,这些没有展现出来,这个要求,最开始的时候,也出现了一定的波折,可是很快的,在赵信的强势之下,人们也习惯了。

    狄青在这个问题上面,也询问了许多,这些团练也说不清楚,只能够被动的复述的赵信的讲述。

    比如说,赵信所说的纪律性的,从军的第一课开始,他就跟普通的农民,不一样了,他是一个士兵,那么全方位的要求。

    无论是队列训练,还是内务训练,看起来,各自的侧重点都不同,可是这是从各个方面,提升一个纪律性,让一个农民,在短时间,从农民到士兵的转换。

    狄青很不理解,为什么内务也跟纪律性有关系,这些已经不是民团能够解答的,他只能够茫然,可是民团的纪律性,却是板上钉钉的。

    不过一些其他方面的侧面的解释,却让他颇有心得,甚至收获了非常的多,跟棱堡一样,收获巨大。

    比如说内务,除了进一步的加强士兵的纪律性之外,还有实际上的作用。

    个人卫生,是跟整个军队卫生条例是结合在一起,从军队的整体,营区,饮用水和食物,再到个人卫生,这是一个整体卫生管理,关注这个,是为了安全,疫病这是军队的巨大的杀手,这些都是跟卫生条件,还有干净的水源,有很大关系的。

    这些都是狄青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中间,赵信还举了例子,为什么说南方的瘴气病害比较高,就是因为南方潮湿,各种的生物生长的比较多的,而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就是造成这些疫病的根本。

    只要用滚水,加上各方面都掌握到,在陌生的地方,几乎很难会水土不服。

    这个是一个没有验证过的东西,却是一个方法,北宋这么大,未必一定行军就是在北方,万一到了南方呢,这些或许会非常繁琐,可是只要注意到,应该能够解决,这对于狄青来说,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第四百四十五章 辽国巨变() 
    狄青不知道,他的这一次意外,让他在几年之后,收获了更多的好处,赵信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北宋的北方,让北方变得完全不同,可是对于南方的影响,就比较的小。

    南方依智高依然作乱了,还是狄青前去,不过跟历史上,用无数士兵,甚至是水土不服的前提下,最终艰难的取胜不同的是,狄青用了不同的方法过去,最终兵不血刃的做到了平叛的工作,甚至越过了国境,真正的把依智高的隐患,都给清理掉了,让整个北宋的南方为之一空。

    哪怕短短的半个晚上的时间,在断断续续的讲述之中,狄青开始对长弓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弓是真正的一个纪律性的兵种,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的,长弓的威力,就在于齐射上面,一旦不能产生完美的齐射的时候,一旦就不规律,或者是不争气的时候,稀稀拉拉的,对对面的杀伤力,就非常的有限了起来额。

    狄青在军事上面,眼光,可是比韩琦更加可怕,他从赵信的这些只言片语之中,立刻就感受到了其中奥奥秘,顿时感觉到很感兴趣。

    整整的半个晚上,问了很多的问题,到了深夜,还有些意犹未尽,为此还推迟了本应该离的开的行程。

    第二天,想要离开将军,知道了狄青变动,很奇怪,长弓不就是他们已经看到的,民团的出色,最多是训练时间过长,还有什么秘密。

    狄青把手中的东西拿出来,已经记录和整理的东西,立刻让所有人都吃惊了。

    聪明的将军,不用点出根本的原因,就明白狄青的意思了的,他们也果断的留下来的。

    棱堡的出现,代表着北宋最大的一个漏洞被堵上了,就算没有跃跃欲试的贾朝昌,对燕云十六州不甘心的北宋,也会推动这个战争发生。

    将军们上了战场,依靠的是什么,本就是手下的这些士兵么。

    长弓在枢密院之后,几乎没有的意外,将会成为禁军的标准的兵种,并且大规模的推广。

    他们只是在初步的接触之中,明白了长弓的一些使用方法,最多是心中有了预案。

    那个预案跟现在,民团这样,成体系,成系统的相比,差的太多。

    狄青记录下来的,都是一些关键点,拿到这些将军的面前,立刻产生了启发。

    这也是狄青的目的,他一个人,又能够记录多少东西。

    就这么的,所有人都围住他们,询问个不停,在乱序的追问和回忆之中,一些适合的东西被挖掘出来。

    记录和询问了整整一天之后,把训练全部过程,都给记录下来了的,记录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之中,有一部分,是他看出来好处,可以轻而易举的应用到的战术之中和训练之中,有些是他直觉感觉到对了,有些却弄不清楚原因的。

    狄青不理解,其他人同样的不理解,狄青有些奇怪,如果说之前,定海侯在他的眼里,是一个创造了长弓和棱堡的这么先进武器的,没想到,在兵法上面,也这么的可怕。

    在长弓这么一款可怕的武器之中,有这么多难以理解的东西,看样子,要在未来的训练之中,逐步的摸索,弄清楚他们的真正原因。

    在狄青看来,这个定海侯太神奇了,无论是长弓,还是棱堡,他已经理解到了非常深刻的程度。

    如果赵信知道狄青的想法的话,恐怕会真的笑了,这些都不是他刻意的去学习和掌握的,不过是在咨询时代,自动获取的。

    21世纪的资讯时代,或许对于21时代的人来说,这不算什么,那是日常的生活,是跟真正的古人比起来,真的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电脑,网络,影视,每天接触到的东西有多少,一些人甚至一天可以看200万甚至300万的文章,或许这些未必一定都是有用的东西,可是架不住每天有一些重要的,一天天,一年年的,积累了多少东西

    哪怕赵信,他并不是军人,并不懂得战略上面的东西,可是哪怕是书上看到的,还有军训和电视上面电脑上面看到的,就足以让他超越这个时代。

    来到保州,一共3天的时间,在狄青回归的时候,感觉到的心满意足了。

    比来的时候,耗费了更多的时间,不过收获却非常巨大,乘坐着枢密院最快的斗船,还是一天多抵达。

    一路风驰电掣,大概在接近下午的时间,才抵达了枢密院附近的码头,一路过来,还不到6天的时间,此时汴粱跟几天前没什么区别。

    可是码头上面,却有一个深色焦急的官员,见到了狄青他们的斗舰,眼神一亮,快步的跑了过来。

    “狄总管!”这个年轻的官员直接的到了狄青的面前,直截了当的说道:“枢密使有请!”

    “枢密使?有什么事情么?”狄青奇怪的问道,他本来到了东京之后,本来准备趁这个下午,回去休息一下,更换一下,清理一下风尘仆仆。

    “总管去了就知道了!”这个官员不过是一个六七品的官员,被贾朝昌弄来跑腿的,贾朝昌也不会让他知道一些东西。

    跟狄青说完之后,这个官员,又跑到了其他的几个将军哪里,一一的告知他们这件事情,这下子,狄青心中一个激灵,看样子有大事情发生,而且是关于辽宋之战的。

    在狄青等人离开汴粱,前往保州的时候,枢密院却通过秘密渠道,发现的一个巨大的变数,辽国腹地发生巨变。

    实际上这个,变化,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可是连辽国的情况,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跟被说更远的北宋。

    每一个人都通知到了,狄青他们没有过多的怠慢,急忙的赶到了枢密院。

    在一处的秘密的房间之中,这些人间道了贾朝昌,不但有贾朝昌,还有他的一些心腹。

    狄青等人,对贾朝昌行礼了之后,这才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贾朝昌迟疑了一下,然后对旁边的一个官员一个眼色之后,这个官员站出来说道:“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元昊目前在辽国!”

    “元昊去辽国干什么?”狄青有些不解的问道。

    辽夏之战的时候,辽兴宗甚至还专门掘地三尺的搜索元昊的踪迹,也就是在兴庆府被攻破十来天之后的,才发现,元昊通过密道离开了,去了肃州。

    在正常人的想法之中,受到了如此大的打击,应该会夹着尾巴做人,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他跑到辽国干什么。

    不等狄青问,就很多人问,上面负责解释的,也是一脸的为难,不过很快,把一切都给讲了一遍,

    在这个官员的讲述之中,叙述了元昊在离开之后的大部分轨迹,都给弄清楚了的。

    他先去了肃州,在干掉了所有肃州原有头领之后,把苏州掌握在手中,这样是正常的,他必须要把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正常来说,慢慢的累计,等有了力量,再反击,可是元昊不这么做,他是一个疯子的,他从来都不会按照常理出牌的的,特别是连兴庆府都失去了,他受到的打击可以说非常大了,已经毫无顾忌了,他开始疯狂的冲入到了辽国开始了破坏。

    因为一切都保密的关系,刚开始辽国还不知道,此时的辽兴宗,依然留在西夏,一方面是冬天,另外还有从北宋来的这些的丝绸,

    距离遥远,加上冬天的关系,道路断绝,要想知道这些消息,非常的困难。

    “这个元昊,也太疯狂了,他难道不怕全军覆没么?”终于等到这个官员讲完了之后,一个将军感慨的说道。

    狄青脸色有些难看,跟别人不同,他长期的在西北作战,几乎整个壮年的时期,都在西北度过,甚至还专门的研究了元昊的心态。

    胆大心细,善于赌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事情,他不知道做出了多少。

    可是这一次,着实是把命都赌上了,攻击辽国的时候,他携带的兵力,不会超过5000,这个5000,也不是可怕的精兵,而是拼凑出来杂牌兵。

    别说辽国的正规军,一些大规模的部落,只要有所准备的话,跟元昊的这些部队吃大亏。

    元昊的赌博是明智的,他选择的是辽国最薄弱的地方,辽夏之战关键点,党项部落。

    辽国是契丹为贵族,西夏却是党项建立的,虽然绝大部分的党项族,都进入到了西夏,可是在辽国也有不少。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在三国并立的时代,人口最多的,当然是北宋,超过一亿,辽国第二,核心区域接近千万,最少的就是西夏,只有三四百万的人口。

    元昊是一个很有野心,西夏的实力最低,他想尽千方百计的强大,辽国的党项族,是他天然的联络目标,只要这部分的并入到西夏,西夏最少可以增加10万以上的士兵。

    可惜这跟辽兴宗对上了,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动荡,甚至连西夏都灭亡了。

    谁也没想到,元昊会如此的大胆,在辽夏之战还刚刚结束没有一两个月的时候,就进入到了辽国境内。

    跟之前,慢慢的,争取党项族的做法不同的是,这一次,元昊更加的疯狂。

    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元昊,提出了最后的通牒,必须要第一时间,加入到西夏,否则的话,就一个不留。

    游牧民族的,战争是正常的,灭族也比比皆是,可是融入到了辽国之后,这些党项族,再也没有这样的待遇,之前元昊拉拢他们,也是为了扩大西夏的实力,提供了很好的待遇,现在,就是赤裸裸的拿出了刀子。

    在生命的威胁之下,这些党项部落就退缩了,最终选择了归附到了元昊的旗下。

    可是这就助长了元昊的疯狂,也来越庞大军队,要供给他们正常的生活,这需要庞大的物资,以党项的部族当然不能够支撑这么庞大的扩军备战,那么对于这些游牧部落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扩军备战。

    在失去了兴庆府的基业之后,元昊已经从一个帝王,变成了一个流寇,这中间,他恨辽国和北宋。

    如果换成之前的北宋,说不定元昊会选择北宋,因为北宋比辽国弱,而且可以抢到更多的东西。

    在了解了北宋边境的大量棱堡之后,暂时,数量较少实力的他,根本无法攻击强大的防御,哪怕这个棱堡的防御强度他不知道,却还是选择了辽国。

    一切顺利的前提下,元昊开始向外扩张,并且可以疯狂的杀戮,缜密的布置和冬季里面比较恶劣的环境,给了元昊机会,元昊从小部落开始,逐步的走向大部落,几乎把整个草原都染血。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元昊的这个举动,真的让辽国元气大伤。在辽国整个复地,对于辽国的根基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之下,辽国还不知道,可是北宋,早在之前,就已经开始在辽国布局,辽夏之战之后的,更是加强了起来,可是最开始,有几个链路点失踪了,刚开始,还没有引发注意,毕竟在这样低端的,需要长时间的的潜伏的,很长时间。

    在长时间,不能够随便联系,对于间谍来说,联络越好,跳线越少,越不容易被发现。

    没有联系,这也非常的正常的,可是这个数字越来越多,并且开始扩大的时候,这就让这些上级注意了,派遣人员,去调查一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调查也只是一个常规的调查,甚至只是以为,有什么耽误了,谁曾想到,这些人已经死在了元昊的屠刀之下了。

    这么已调查之下,居然发现了这么一个可怕的事情,远来,在辽国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在整个辽国复地,已经炸锅了的,最少2000个以上的小部落都被屠杀了,甚至还有一些20万,30万的大部落。

    辽国出征,抽调了一部分的战士是原因,可是更大的,还是辽国丝毫都没有意识到,元昊在破坏。

    现在,元昊的带着最少5万骑的骑兵,正在疯狂的杀戮,已经知道的,最少有上千个部落,被他清理了,现在,正在向着辽国腹地杀过去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 
    辽国的内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之前,他们不知道,伴随着北宋对于辽国的渗透加剧,对于辽国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了之后,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辽国看起来,也是皇帝政体,但是整个结构跟北宋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政体结果,有些是学自北宋,比如说,一些文官体系,比如说,一些在燕云十六州的政体,可是更多的,则是自己独有特色的。

    北宋是中书门下为核心,掌握着的中枢的权利,到了地方,就是以道府和郡为核心的。

    三四级的体系,保证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中枢的官员,只用对准各道和军就可以了,不必对准底层的州府县,这就极大的节约了行政成本。

    可是辽国不一样,他是从游牧部落,最终发展起来的一种国家,整体很复杂,表面上,是北院和南院的制度,北院主要掌握游牧部落,南院则是掌控燕云十六州和跟北宋的联络。

    可是实际上,分类非常的复杂,比如说,远在北方的女真和蒙古,他们看起来是属于辽国的,可是实际上,却是游离在外,辽国对他们的掌控力度,只在乎一个名义上面的管辖。

    放在草原复地,就更加的复杂,有归附的党项等其他的非契丹的民族,也有一些契丹民族之中的小民族,他们之中,也互有攻杀,辽国,只是一个名义上面的君主的,只要别太过了就可以了。

    这样的整体,已经可以称之为稀松平常了,在平时里面,运转的效率就极为的落后,一旦有大事发生,很难迅速的反应过来。

    如果元昊的事情,发生在北宋,就算元昊能够悄无声息的进入到了北宋的腹地,哪怕他做好了一切,封锁了消息,可是一些政府之间的固定行文,那是几乎每天都有的,一两天道路断绝,还不起眼,可是真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人发现问题,并且调查和汇报,那么元昊就无所遁形了,根本不会给元昊这么长的时间,发展的这么好。

    现在说什么都是晚了,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