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 
韩琦前往陕西,是带着资金下去的,这既是叶清臣对于韩琦帮助,也有仁宗的默许。【。aiyoushenm】

    仁宗非常的冷静,他发现了范仲淹的变法,有些不利于朝堂的发展了,所以开始对变法派进行一定的冷处理,可是变法派全部都是一些年轻的经营,无论是韩琦,欧阳修,富弼,文彦博,这些都是一方俊杰,并且出于对范仲淹人品的理解,他也知道这些人没有什么私心,不能够整体的来看待的。

    对于每一个下放的变法派年轻官员,说起来是贬谪,实际上,却是让他们下去历练,等到历练完成了之后,另有重用的。

    否则,以北宋如此薄弱的经济平衡,连定海军都是30万贯,还不是一次性到账,一次性到的只有5万贯,韩琦怎么可能能够拿到20万贯,而且是一次拿走的。

    朝廷的拨款是有平衡的,韩琦拿走的20万贯,不能说全部由枢密院来挤出来,却也差不多了,这等于说是直接动贾朝昌的资金,这本就让他不喜,更别说还有更加深层次的东西。

    听到了韩琦的话,贾朝昌的脸色阴沉,作为枢密使,他几乎垄断了整个北宋军方的铁料供应,铁料可以说是他们贾家的命脉。

    这也是他看到了曹刿的奏折之后,刻意的贬低,低调处理,或许这没什么用,可是压下来,慢慢图之,总有一个解决方案。

    当时是成功的,最少说,没有引起其他枢密使的注意,只要能够争取到三五天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掉一点问题,没想到,韩琦的突然插嘴,让一切公开化了。

    枢密使,对于军方的任何情况都了解,曹刿所上书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他知道,更别说曹刿作为枢密副使,河北安抚使这个级别,也算是方面大员,不清不楚的就这么压下了,原因无外乎利益。

    在北宋现在的情况下,贾朝昌所做的,只是一个擦边球,说白了,依托着贾家的权势,从一些普通铁匠铺之中收集到的铁料,通过一些商业和权势的手段,压低收购价格,然后赚取差价,这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很小,北宋的环境,也不足以让一个枢密使以次充好的,能够有一斤2文的差价,已经不错了。

    2文看起来不起眼,连一个炊饼都买不起,可是当这个量能达到一定的程度,最终的利益相当的可怕,北宋军方对于铁料的消耗,每年差不多有6000万斤以上,算下来,2文的差价,就是12万贯左右,对于贾朝昌这样一个文官上来的,已经相当不错了。

    贾朝昌是文官系统上来,他的家庭不能说贫寒,却也不是什么大族出身,一大家子人员,再加上他自己的性格,对于财物相当的喜好,任枢密使的这段时间,可以说获利丰厚,这也是他在看到了关于铁料,直接就否决的根本原因。

    无关乎对错,只不过是动了他的蛋糕而已。这是曹刿的上书,同为枢密副使的韩琦在大家的面前,提出来要看,这也是无奈的,他索性大方的说道:“曹刿的上书,说的太夸张了,你们看看吧!”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在这个事情上面,定下了一个大调子,也就是说,如果太离谱了,必须要反对。

    一些人心领神会,一些人却不以为然,到了枢密副使这个程度,本身就是代表着一个势力,甚至是某一个势力的首脑,怎么可能轻易的被人动摇,哪怕是枢密使也不行,甚至一部分人跟贾朝昌之前有些矛盾,之前没有注意,现在,韩琦已经把事情公开化了,一些人感觉到了一点什么,想要利用其这件事。

    贾朝昌并没有管站出来的韩琦,奏折没有交给韩琦,而是传递给其他的枢密使。

    韩琦对于贾朝昌的做法心知肚明,贾朝昌家族的一些事情,他也心知肚明,只不过这些东西,不过是擦边球,枢密院定下来的采购价格和质量,只要在这个标准上面,贾朝昌能够通过其他的铁匠铺,获得足够的铁料,买谁的不是买,还节约了很多,不用一家家的买。

    这也是贾朝昌能够垄断这么久的根本原因,他所赚取的,不是朝廷的钱,而是他依托着权势,还有信息的通畅,从铁匠哪里压低的价格。

    或许对于大的铁匠作坊来说,清楚朝廷的收购价格,在价格上面,不会落下,一些小的铁匠铺,或者是濒临倒闭,经营不怎么好的铁匠铺,有一个大笔长期的订单,只是价格上稍稍的落一点,这是可以接受的。

    贾朝昌的做法,无外乎是聚沙成塔,通过一点点细小的,赚取利益的,不然的话,以北宋对于官吏的管制,不可能让他获利这么久。

    这个潜规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价格差别不大,也很麻烦的,可是,如果曹刿所说的是真的,铁匠铺真的可以大规模的减少的铁料的消耗,哪怕只是20文,其他的枢密使就会强行的推动这个方案完成。

    每年6000万斤以上,20文,就是120万贯,这个差价非常的可怕,这也是所哟人都关注的地方。

    作为枢密使或者副使,他们是军方的最高统帅,可以说,军方的所有的布局,都离不开他们的监控。

    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整个北宋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整个北宋的层面上面,军方的花费是越来越高,北宋的财政收入,三司使叶清臣已经尽可能多的想办法了,可惜没有什么可以想到的,这种情况之下,每节约一点,对于整个的北宋的财务状况来说,都是相当可怕的提升的。

    这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是大多数人的,为了贾家每年12万贯的收入,放弃了整个中枢120万贯,甚至更多,这个谁都会想,更别说,以曹刿所说的,质量远在原来的铁料之上,这才是关键。

    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更好材料,这对于普通的人家来说,都是必然的选择,更别说是对军队了。

    军队的武器,质量是关键,北宋的军队,对于质量有一个硬性的标准,更好的质量代替差得,也是正常的。

    第一个枢密副使拿起了张升拿起了奏折看完之后,有些诧异的说道:“曹刿是在开玩笑么,一斤减少55文,这不是一半以上么,这怎么可能?”

    铁料的价格,是枢密院的一个基础,每年6000万,每年单纯铁料上面的支出,就是接近500万贯,任何一丁点的价格都非常敏感,一下子减少了一半,也就是250万贯,甚至更多,这哪怕放在北宋的基础上,也是无法想象的一个可怕的总量。

    对于枢密使而言,为了5文的价格,都有些为难,如果有人能够拿到5文的低价的话,说不定整个枢密院就会考虑,倾向那个方向,或者是改革的,55文,那不是每年几百万贯。

    “这么多,不会吧!”田况拿过来,认真看下之后,有些意有所指的说道:“要不让他试试,先提供个1000万斤!”

    田况更多的负责军方的采购,1000万斤,大概是两个月的消耗,按照这个上面所述,35文一斤的价,也就是35万贯,对于枢密院而言,是一个小数目的,真的质量达不到,还可以退货,以北宋军方的实力,不担心虚报。再说了,曹刿的为人,所有人都清楚,不然他也做不到大名府的那个位置上,或许水至清则无鱼,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可能空口白牙的瞎说的。

    田况跟贾朝昌,不怎么对付,对于贾朝昌垄断枢密院的铁料颇有微词,多次跟贾朝昌提出,让贾朝昌注意点,让贾朝昌能够压缩一下价格,让这个价格归于合理的区域,说白了,就是让贾朝昌让利。

    一年12万贯,让利就等于是在贾朝昌身上割肉,这如何能够可行,他就趁着机会,从方方面面挑刺,不能说让贾朝昌赚不到,总之,让付出加大,质量上卡一下。

    要知道,近两年,赚钱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容易,最初的时候,毛利甚至可以达到3文,去除了各种消耗,也在2文以上,现在,稍稍不注意,总体来说,一斤会低于2文,甚至向15文的方向去了。

    挡人财路,这是大忌,说实话,田况就是贾朝昌的眼中钉,可是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之前,还是从侧面,相反设法的给贾朝昌添麻烦,现在,有了曹刿上书奏折这个前提,在明确的例子之下,这么做,这让贾朝昌非常郁闷,却没有办法,田况也是背景深厚,哪怕他作为枢密使,也不可能对这么一个资深副使提出某些要求,更别说撤免了。

    朝堂上面的事情,就是如此,在众多的妥协之下,达到平衡,一家独大是肯定不可能,这也是贾朝昌贵为枢密使,只是弄点小钱的根本原因,现在,他甚至连反应和调查的时间没有,在机缘巧合之下,居然摆在了绝大部分枢密副使的面前,成为了一个简单的枢密使会议。

    这是贾朝昌最不愿意看到局面,可是在韩琦的意外插口之下,居然形成了现在的这个局面,这让他无奈,只能狠狠的看了韩琦一眼,眼睁睁的看着事态的发展。

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 
不过事情的发展,似乎越来越不按照贾朝昌的想法发展,在座的虽然是他的部下,却不是那种必须要惟命是从的那种,他们有自己的势力,有自己的诉求,众口难调之下,最终争议大量的产生了。【。m】

    一个个的枢密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贾朝昌的脸色有些难看了,有一部分认为,这个铁料的价格,有些太过了,可是赞同田况,不在少数,1000万斤这个数字稍稍有些大,稳妥一点,500万斤,这应该是比较正常,一个月的消耗,同时总量也不过是17万贯多一点,这是可以接受。

    最近枢密院的财政有些紧张,西北开战,河北的无底洞,不知道要投入多少,这下子,韩琦也要前往陕西了,必须要带着钱前去,否则,一个枢密使,很容易被架空的。

    所有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从军方本身节约一批,哪怕三司会拿走,剩下的,也足以应对一些问题,这对于枢密院的所有主官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任何人都有一天必须要下放到战争有可能发起的地方,你孤身一个人下去,跟带着资金,带着兵将下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两个选择。

    谁都希望,将来有一天的时候,会跟韩琦这样,带着大量的资金下去,可是目前北宋资金紧张到如此地步,他们不清楚,到他们下去的时候,是否还能够凑的出这么多的资金。

    那么节约一点,哪怕只是一种可能,也没什么。

    跟曹刿的想法一样,这是铁,不是其他的一些产品,其他产品或许可以造假,铁这样东西,怎么造假,哪怕是以次充好,这样的价格,就算是全部不能用,重新回炉一下,最少可以提炼出七八成,这样也不会亏啊。

    价格和铁本身,就是动摇这些高官理念的根本原因。

    因为是韩琦首先提出来的,可以说,韩琦破坏了贾朝昌徐徐图之的罪魁祸首,再加上身份和位置的关系,当韩琦接到奏折的时候,所有人都看了的一遍,也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这一封奏折,递到了韩琦手中,贾朝昌狠狠的看了韩琦一眼其他人,或许他没有办法,可是韩琦是谁啊,最年轻的枢密副使,年轻,代表这将来的无限的可能,也代表这的的资历很浅。

    没错,韩琦是庆历三年,才调回来任枢密副使的,在此之前,他从来都没有任过一个道的首脑的资格,最多就是在陕西,辅佐夏竦。

    夏竦现在,因为西夏战争的关系正在赋闲,同时,夏竦跟韩琦关系也并不是很好,两者只是简单的同僚关系。

    柿子要找软的捏,更别说他还是罪魁祸首,贾朝昌心中盘算着,如何打压一下韩琦。

    田况,张升,他们同样身为枢密使的,他们的资历很好,甚至家族的势力,也比韩琦更高,就算是同样的机会,贾朝昌也没有办法针对,可是韩琦不一样。

    韩琦的根基不稳,他的根基完全来源于范仲淹,正因为范仲淹呼吁的新法,才有他进入枢密院,成为枢密副使,可是现在,就连范仲淹本人,都无力回天,要知道,现在仁宗都主动放弃了,这种情况下,打压一下韩琦,有什么问题。

    韩琦当然知道,贾朝昌的想法,实际上,在新法实施的其中,他就越来越感受到了贾朝昌的性格了,这是个标准的两面派。

    贾朝昌跟章得象两个,人都是那种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实际上,去没有任何一个底线的,成为首辅,他们肯定不可能放弃权利,范仲淹当时正在得势,他们当然就拷过去了,后来范仲淹稍微的失去了一点,他们立刻毫不犹豫的放弃,没有一丁点可能性,这就是政客的所作所为。

    聚拢在范仲淹之中的,都是君子党,君子群而不党,可现在,当仁宗的心态变化,他门的处境尴尬了。

    可不代表,贾朝昌这个顶头上司就能够对付他,他很清楚这一点,也就不怕得罪他,现在他都要自清下方了,去的是什么地方,陕西四路,看起来很庞大的地盘,可是的的实际上,愿意去的,一个没有,那是四战之地,随时都有可能迎来战争,同样的,各种花销也是如流水一般的,稍稍不深,整个花销就会让他们好看的,不但没有谁,还有可能要担责任,谁会过去。

    贾朝昌也是想到这一点,才表情难看,有什么比陕西更差的地方,即将遭受兵灾,说不定就是一个背黑锅的。

    一个宰抚,最差就是去这些地方,其他的内地的州,或者是道,那就不是贬谪了,那是带着宰相衔的平调。

    陕西是一个四战之地,其他人都畏之若虎,可是韩琦却义无反顾,不是说他大义凛然,而是赵信的解说之中,看到了希望。

    如果要大规模的普及长弓和棱堡,那么铁料就是最重要的东西,棱堡对于铁料的消耗是永无止境的,可是现在的铁料有些太贵了,贵到的有些离谱,全部都是钢铁为骨架的棱堡,这个造价就不是的北宋能够承担的。

    同时,这个总量是一定,没有多少可以让韩琦带走,如果单纯现在的枢密院,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的铁料,这个本本没有余量,倒是铁匠作坊会解决一切。

    跟其他的枢密使不同,韩琦对于赵信有足够的信心,在看奏折上面所有的数字和解说的时候,带着的,不是一个审视的心,而是看报告一样。

    果然,曹刿的奏折跟以往的奏折很不一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讲的非常的全面,有一点赵信的风采。

    在保州跟赵信的接触之中,给韩琦最大的印象就是,赵信经手的一些报告,文书,没有那些美轮美奂的修辞和语句,有的只是切切实实资料,包括数据,指标,还有一些真实的例子,这些可以让人很快就联想到一款实物。

    曹刿的奏折,很显然的受到了这个影响,其中的数据相当的详细,这也是一部分枢密使改变态度的根本原因,因为文言和修辞可以骗人,但是真正的数据无法骗人,甚至为了采信,曹刿还诉说了整个采购的全部过程,大名府采购的数量,还有这些铁料的数量。

    特别提到了这个他资料的质量和价格,这也是一部分枢密使最为质疑的地方,枢密院是少数服从多数,可是不说服大部分的枢密使,应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韩琦知道,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一个奏折和采购计划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中间的执意,不是因为太少,而是因为太多了,一斤铁节约个十几二十文,虽然说有些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一部分如同田况这样的枢密使,第一时间,还是觉得,或许真的有可能。

    可是一下子腰斩,对于整个北宋军方来说,可能节约的就是数百万贯,这可不是小数字了,大部分人第一时间的感觉就是,这不可能。

    没错,这真的不可能,这个不可能是针对封建社会的手工工作来说的,工业和科技的一般性发展来说,这真的是不可能,可是赵信现在的,却是超过这个层次,超过这个科技的发展,直接利用了一些秘方,这些秘方看起来应该是在北宋的,可是放在21世纪,依然是男的的。、

    赵信不知道什么是冶铁的催化剂,这也是之前他犹豫的根本,如果早知道,在北宋已经诞生大量合格的冶铁催化剂,他说不定,早在苗家庄就开启这个项目了。

    古代的技术比现代要高,在一定程度上面,这是一个伪命题,可是在某些领域,比如说材料和催化剂,这未必是一个伪命题。

    就如同有些人在网上描述一件事情,一把机关枪,穿越到了石器时代,当时石器时代的人们会使用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开枪,就是端起枪,扣动扳机,这个简单的动作,任何一个孩子都会。

    或许面对未知的东西,会有巨大的疑惑,甚至夹杂着牺牲,可是要说完全没有使用,哪怕是骗人的。

    或许我们可以设想这么一个场景,一个原始人,意外得到了步枪,只是拿来当棍子用,这个步枪坚固,钢的材料很好,比石棍和木棍都有用。

    可是一场意外,不小心,拉动了枪栓,甚至打出了子弹,没打中还好说,打中人和动物,显示了巨大的作用之后,这把枪的使用,就无法隐瞒了。

    学习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的特点,从钻木取火,到成熟的利用火焰,人类在改造自然的领域之中越来越前进,抢或许是超自然的东西,可是现实生活之中的各种物品,那就是正常,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意外的发现这个物品的其他方面的作用。

    催化剂就是这样,他就是为了催动化学反应加速而产生,后世的科技,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从中间找到原理,进而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可是在古代,或许的一场意外,就可以促成这个催化剂的产生。

第二百五十五章 画龙点睛() 
看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可是仔细想想,还是有可能的,催化剂也就是这样,世界上的材料,千千万万,甚至通过陨石,通过天外来物,会有很多材料出现在地球之上,地壳运动,高温高压,也会生成一部分的化合物。

    这些种类繁多的化合物,就算是后世也未必能够全部掌握,每年发现的新的化合物,以及研究新的化合物的用途,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