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射能够射中箭靶,再稍稍掌握一点长弓抛射的特性,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没错,就是这样,欧洲成熟的长弓队,是没有领弓手的存在的,领弓手,不过是赵信为了弥补训练不足而设定。

    哪怕有了弓手加一,可是弓箭手是最考验经验和天赋的,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弓箭手,从团练之中挑选的,更多的是从力量方面侧重,其他方面,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选拔。

    同时,一个多月的时间,也不足以让他们成为一个精锐的合格的弓手,能够按照规定的套路,开弓射箭,已经不错了。

    可是孙吉和薛玉在,这样的,在百万大军军中,都能够排入前20,孙吉更是第一存在的超级弓手,不利用不是浪费了,一个领弓手的设定,让长弓队的威力几乎提升了一倍,这也是在战场上面,压制住敌人的根本原因。

    刚刚还兴高采烈,以为发现漏洞亲兵队长彻底闭嘴了,这个漏洞是存在,而且很大,可是领弓手的出现,让这个漏洞完全没有了。

    领弓手的标准很低,低到任何一个合格的弓箭手,只要稍稍对长弓和抛射进行了解,就可以充当领弓手。

    这里不得不说,长弓跟短弓的机制的不同,短弓更多的是精确度,直射和短弓的强度,可以让他们比较高的命中对手,取得战场上面的优势。

    长弓偏软,哪怕有长弓本体的加成,在直射之中,也不如反曲弓,可是抛射不一样了,不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命中率也可以用覆盖攻击来取代。

    长弓使用的是抛射,重点在于,用覆盖攻击,达到杀伤的作用,他不用追求某一箭命中敌人,一个不行,两个,两个不行三个,当一个范围,全部都是箭雨,你怎么挡。

    这样单纯一个的命中率会低,整体命中率并不低,覆盖攻击,对于区域的分割,还有伤害是足够的,当射速发挥出来的时候,3倍于普通弓手的射速,也弥补了命中率低这一点,就这个方面,攻击力绝对出众。

    亲兵队长是苦笑,如此浅显的道理,说清楚了,他就明白了,亏他还以为是找到了漏洞的,却不知道,这个漏洞正是长弓队最大的优势。

    经过演练和解释,韩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长弓队这么的犀利,叛军这么强大的军队,也没办法占到便宜,一方面,是棱堡的强大,40米高的城墙还有一些布置,直接让棱堡成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是重点。

    另外一方面,还有就是长弓手500长弓手,在城墙之上,在40米高的地方,绝对可以压制1500弓手,这跟经验没有关系,这纯粹就是地利的有事,一方射程增加,一方射程减少,在必须放近的前提下,弓手本身就占据着有事,守城之后,弓箭手,是占据有事的,对于守城的一方,可是高达的棱堡,又放大了这个优势。

    原来,可能只是5%不到的射程有事,现在提升到15%甚至是20%的时候,攻城方的人力优势,在这里,很难的起到作用。

    再加上堡垒本身,给予长弓手相当的防护,哪怕是长弓手实力不强,训练不够,能够在安全的地方开弓,哪怕是训练不足的,只要箭按照规定射出去,就能够产生杀伤力。

    更别说长弓还有射程远,威力大,射速快等诸多的优势,500长弓手,可以发挥出三五倍,甚至是十倍的实力,在这一点上面来说,孙吉没有瞎说的。

    韩琦已经成为枢密院副使,他不再是西北的一军统帅,当时的他,考虑问题,如何增加自身的实力,让战斗更加倾向于他,赢下战争。

    可是现在,调回到中枢,担任枢密院副使,他的身份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站在整个北宋军队的基础上面,这个长弓的普及性好的话,利用到禁军之中也未尝不可,这本就是他的责任。

    作为枢密院副使,韩琦接受的新式武器不知道凡几,有些甚至威力巨大,可是这么多年了,禁军装备还是原来的几个,最多在仁宗期间,增加了神臂弩,原因很简单,一款武器加入禁军,是需要通盘考虑的。

    就目前的表现来说,长弓的性能极佳,训练的难易程度很低,适合大规模的推广的,威力适中,比起短弓来说,各有长短,甚至在一定方面,远远超过短弓,这些都没有问题,关键问题就是造价。

    实际上,北宋很早就复制了神臂弩,只不过神臂弩进入到北宋禁军之中,最少走了8年。

    神臂弩的强大,人所尽知的,可是最初的造价,确实让人感慨,一具神臂弩高达400贯的造价,这不是弩啊,这是钱啊。

    当然了,跟最初北宋苛求神臂弩的性能,在军器局测试的时候,神臂弩可以在500步外,贯穿5层步人甲,威力惊人的让人害怕。

    可是综合价格和威力,最终的神臂弩,也就是在100步外贯穿一层步人甲,300步外,最多能够贯穿皮甲和普通的木盾。

    威力减少了,却加入到禁军行列,这并不是的个例,虽然对于军人来说,掌握更加强悍的武器,才能够杀伤敌人,保护自己,可是作为军队的高层机构,必须要考虑到成本问题。

    没错,成本问题,北宋有80万禁军,加上厢军,地方部队在内,一共有超过150万人,哪怕每一个人的装备,增加一文钱,就是1500贯,更不用说,军队的装备,贯都是最小的字眼了。

    一个人增加1贯,整个军费支出150万贯,一个人增加10贯,就是1500万贯,士大夫耻于谈钱,可是对于国家政治,对于军队建设,钱真的是永远避免不了问题。

    神臂弩威力降低,带来的是价格的大幅度降低,40贯价格,只有之前十分之一,可是他却依然是步兵最强的单兵弩,进入到了禁军的序列,并且大规模的普及开来。

    韩琦敏锐的把握到了最关键的地方,并且向孙吉发问,孙吉听到了韩琦的询问,也是苦笑连连,这个造价,真的是长弓最强的地方。

    他伸手比了两个指头,韩琦满意的点头,说道:“两贯么,还不错,价格挺低的!”

    亲兵队长也点点头,看起来就有些简单的长弓,它的价格应该不会很高,2贯正好合乎它的身份,之前阻碍他进入到大宋禁军的最大问题就解决了,估计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大规模的普及了,这是个不错的武器。

    孙吉摇摇头,说道:“韩相,我说的不是两贯,是两百文!”

    “什么,两百文?”来到苗家庄之后,就没有表露出表情韩琦,再也掩饰不住表情,甚至失声的叫出来,一款足以跟1石,甚至是1。5石短弓相比的长弓,价格居然只有200文,这不是骗人的吧?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划时代武器() 
200文,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也就是说,在东京街头,或者是大部分北宋的街头,买20个炊饼,甚至连一顿不错的饭菜都吃不起。

    不说樊楼了,一般的小酒馆之中,也就是四个菜,一壶小酒,两三个人吃而已,换做樊楼这样的大饭店,对不起,那是以贯起始,哪怕是一盘普通的炒青菜,也最起码是一贯钱。

    200文,就算对于普通的小民,拿出来,也不敢进入到任何一个小饭店大吃大喝,但是他却跟一把,被韩琦认为是划时代的弓联络到一起。

    就算是韩琦都吃惊,没错,当200文跟主力弓箭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简直是石破天惊的。

    看着吃惊的韩琦等人,孙吉一阵的暗爽,没错,就是暗爽,这个数据他也是好多天才接受下来的,更别说初次接触的韩琦等人。

    不过仔细想想,长弓有什么昂贵的地方?没有啊,完全没有啊!

    干、角、筋、胶、丝、漆,合称“六材”看起来很简单,却一点的不简单,长弓跟普通的弓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不同于普通的短弓和复合弓,那需要多种材料。

    各种的木料,胶,筋,甚至一部分的精铁,把这些结合到一起,才能够构筑一个复合弓,这是复合弓强大的根源,也是昂贵的根本。

    每一种材料有添加的时间,比如说角,有特定的时间采集,贮藏,其他的筋胶丝漆也差不多,正是复杂多变的材料,构成了复合弓的强大。

    跟整个世界文明发展不同的是,中国复合弓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而且庞大的投入和复杂材料,也只有北宋这样的大帝国,倾国家之力,才能够建造这么大规模弓箭手的队伍。

    之前韩琦担心的就是如此,没错,这个弓很好,容易培养,威力也很大,只是消耗有些大,是寻常弓的三倍以上,如果制造也麻烦的话,造价巨大的话,只能够是一个鸡肋。

    孙吉指着这个弓,进行了介绍,普通弓身,需要的只是榆木这样的常见的木材,同时也不是动辄百年,甚至是数百年树木就可以了,五七年就可以用了的,只要没有什么疙瘩或者是虫蛀之类的,较为平直的树干就可以了。

    虽然使用的是树干核心的部分,一根树干,可能只会使用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的部分,可是相对于复合弓,把众多的木材和骨骼胶质混合在一起,不知道容易多少。

    当然了,越老越好,弓力越强,可是一般的也差不多,左右,长弓对于弓身的要求,不是非常之高的,因为最大的弓力才一石,巨大而长的弓身,足以在强度并不是很强材料上,提供足够的力量。

    相对于弓身来说,复合弓的弦是最为复杂的,为了提供足够的力量,弦不但需要保养,还需要特定的材料,缠绕和组合起来。

    可是半石左右的弓,材料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在长弓的选择上面,赵信没有选择最适合的麻纤维,未来或许在北宋大规模的种植棉麻之后,会做出选择,现在,天然的选择就是蚕丝,甚至不需要选择上好的蚕茧,废蚕茧就可以了。

    废蚕茧之所以是废的,就是在生成的时候,有一定的破损,或者是抽丝的时候有磨损,因为用细细的蚕丝,编织成璀璨的衣服,丝绸,需要众多丝绸,最起码要十米,甚至更长才可以,否则,就无法上织机。

    可是长弓上面,最长也就是1。8米,甚至断掉的,也可以通过编织和缠绕,用在弓弦之上,这就可以把大量的废蚕茧给利用起来。

    中国从丝绸出现之后,桑蚕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手工用品,甚至说,从魏晋时代开始的海上贸易,也是多以丝绸为主,丝绸是中国的首创的,美轮美奂和柔软丝滑的触感,就算是在后世,丝绸也顶级服饰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因为巨大的产出,在整个北宋,南北的蚕茧产量相当的高,因为产量巨大,废蚕茧也多,保守估计,占据了整个产量二到三成,这可能每年就有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个蚕茧。

    这些基本上,就是废物,一般的缫工,在发现蚕茧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给丢掉,现在利用上了,他的价格是多少,当然了,在200文之中,是以上好的蚕茧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

    弓弦就用蚕丝,需求并不高几十股结合在一起,一个蚕茧,甚至是废蚕茧,基本上,就能够作一个长弓的弓弦了。

    弓和弓弦,然后就没有了,涂在外围的桐油黑漆,只不过是薄薄的一层,可以为长弓做好防水和防干处理,虽然桐油很贵,可是在长弓上面,能够使用多少,可能在200文之中,连5文都占不到。

    “没有了!”韩琦木然的看着孙吉,孙吉已经把长弓从头到尾的介绍了一遍,没有复杂的干、角、筋、胶、丝、漆等“六材”

    充其量,木材作为弓身材料,蚕丝作为弓弦材料,桐油作为漆,充其量只有三材,没有角,没有筋,没有胶,这些恰恰是复合弓最为昂贵的地方。

    这么的简单,这已经不是吃惊了,而是震惊了的,哪怕是亲兵队长,也可以从这个上面,判断出,200文就是确切的价格,甚至,大规模生产的时候,还能够继续压缩。

    也是,一根木棍,一点桐油,一个蚕茧,也只有蚕茧是昂贵一点的,可是可以用废蚕茧来代替,那样价格基本为零,甚至用真的上好的蚕茧,也价格不贵。

    北宋,绢跟铜钱是可以兑换的,一匹绢等于一贯铜钱,可是一匹绢要消耗多少蚕茧,其中一半以上,是会用到人工上,把一个蚕茧抽丝,然后纺织成绢,那需要巨大的人工,如果纯粹用蚕丝的话,价格会降低很多。

    作为执掌一方的总管,后面做到枢密院副使,韩琦很是参与了一些军中装备的采买大会,很清楚禁军之中大部分装备的采买价格。

    在禁军之中,支出最大的是步人甲,步人甲强悍的防御,让他成为了北宋禁军的象征,采购数量巨大,单纯的步人甲也相当的昂贵,成为了禁军支出最多的地方。

    可是如果说采买价格最高,每年维护费用最大的地方,却是弓箭,弓箭类,作为采买的重点,一个3石弓,造价大概是15贯左右,越是更高弓力的弓,他的价格也就越高,比如说,孙吉手中拿着的10石强弓,丹木所拿的落月弓,就不能以普通的价格来评论了,他们是宝物的,动辄1000贯以上的宝物。

    超过3石的弓,大多数都是单品,对某些高级将领,或者是武力出众的士兵准备,因为不具备普遍性的,只是单独订购的,禁军规模的,都是大批量统一购买的。

    1石的便宜一点,也最少在7贯左右,之所以这么的昂贵的,原因就在于材料的难以收集。

    不说六材之中的干,丝,漆,这三种还相对简单一点,复合弓对这三种的要求也远在长弓之上,就说筋吧,需要动用的是大型动物主筋,北宋的大型动物稀少,牛和马,连耕田都不够,战马和耕牛一直都是北宋永远的痛。

    也因此,这种材料的价格非常的昂贵,甚至说,采集下来的筋,也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需要不同的处理配合,才能够使用。

    而胶更加重要了,弓箭使用的不是一种胶,是众多的胶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复合胶,这些需要一层层的涂抹,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也会出现问题。

    置于角,同样产于动物,特别是牛角,牛马的稀少,造成了他们价格昂贵,同时处理起来,时间相当漫长。

    大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别在军器司之中,专门成立一个庞大的制弓坊,专门用来做弓箭,每年的投入是一个天文数字,也正是这些通过长期的积累,用时间来处理大量的弓胚,这才让每年产出弓箭达到一定的数量。

    长弓显然不一样,只要有树木,有蚕丝,有基本的材料,一个普通的木匠,甚至稍稍放宽,一点,木匠学徒,就可以在1天半之内,制作出一个弓来,这是开玩笑么,是玩我的吧?

    就这么简单,更快的制造速度,不用储存,不用处理,直接拿过来就可以做,这样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简单的材料的,让韩琦明白了,这个弓的价格,说不定会比200文更低。

    就算是按照苗家庄定下来的价格,200文,这也是一个可怕到极点的采购价格,足以引发大宋禁军采买体质的巨大变化。

    这下子,连韩琦都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气,他之前的担心几乎是一扫而光,再看向这个长弓的话,就不是普通的热切了,这一把看起来简单的武器,却可以成为划时代的武器,之前他还觉得,这一把长弓,独创性和威力,可以跟弱化版的神臂弩相比。

    可是现在,他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和步人甲一样,足以彻底改变北宋禁军体制的超级武器,甚至可能会铭记历史之中。

第二百五十六章 钱的重要() 
这么一款划时代的武器,就这么的得到了,还是在一个边境的小村庄,这有些让韩琦无法相信,哪怕这个人是孙吉,也是如此。

    可是再怎么不敢相信,这一款武器,就摆在他的面前,长弓他也看过的,不是复合弓的感觉,弓身就是一种木材,他不知道榆木是什么,可是苗家庄能够拿到什么木材。

    直接证据和旁证,都证明了,这把弓贵不到哪里去。

    韩琦甚至直接想到,如果说,北宋的禁军,甚至是北宋所有的军队,都换装这个弓的可能性。

    这个弓的所有材料,都有巨大基础,一部分的普通木材都可以做,当然了,这需要研究,看哪一种木材适合,硬木的种类很多。

    可是就算单纯局限在榆木上面,这个数量也是非常庞大,最起码,100万是绝对有的,整个北方还最少有100万株榆树,如果能够得到其他硬木,那就更多了。

    甚至说,不够的话,也无所谓,按照长弓的要求,五七年就可以了,一个武器融入到北宋禁军,那是需要时间的,五七年正好融入。

    故而就算是开始大规模栽培,也就是等上10年的功夫,原料就凑齐了。

    弓身是最大的问题,因为需要木材,以前短弓最关键的弓弦,却更加容易解决,蚕茧是北宋最多的东西,每年产出的绢,数以千万匹,蚕茧更是多到无法计数,弓弦对于蚕茧要求不高,废的就可以,这就拥有了更大的原料海。

    加上整个北宋这么多的木匠,用其他最简单的弓箭,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的价格,却制作出了差不多的弓,这样的事情,对于北宋来说,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哪怕长弓的而价格跟普通的短弓差不多,韩琦都愿意换装,短弓不但本身的价格昂贵,维护费用也相当的高,一个短弓,不是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的,弓弦,弓身,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战争之中的损耗更是大的。

    就算没有战争,等到几年之后,也必须要更换,所以每年维护费用,是一个天文数字,韩琦知道这个数字200万贯。

    没错,目前这个北宋,拥有各类短弓,大概是150万左右,每年需要更换的,大概占据十分之一,15万张,按照平均7贯的数量,仅仅这个就是100万,其他的维修,更换,甚至是保养,又占据了100万贯。

    这已经是节约了又节约的数据了,如果换成长工呢?哪怕这个拥有量增加一倍,300万把长弓,这已经是把弓箭手的队伍扩大几倍的数量,完全使用新的,总的费用不过是60万贯,拿着五分之一的维护费用,整个军放,可以节约下来190万贯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