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清-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护龙军已到,张献忠急率部将出营,至凤凰山。时护龙军已及营门,仅一小溪之隔。张献忠方引弓,却被朴正恩军中火枪手射中,阵亡。

大西军顿时惊溃,护龙军四出追击,破一百三十余营。大西政权亡。孙可望、李定国等收集余部,由顺庆(今四川南充)南奔,后于川滇黔地区坚持抵抗护龙军。

此后,朴正恩乘胜攻入四川中南部之荣昌、隆昌、富顺、内江、资阳、夔州及贵州之遵义等地,至大明摄政王五年(1648年)二月,四川略定,班师回京。

征讨大西的过程中,朴正恩谨慎行军作战的风格得到最大发挥,以步步为营的方阵硬是将张献忠慢慢逼入了绝境,最后也算是张献忠命已该绝,死于乱军之后,看似人数众多的大西军皆是作鸟兽散。

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这些看似强大的农民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大明摄政王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在清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中,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护龙军围攻的城池守卫战。

扬州是长江以北的重镇,又是弘光朝廷所在地南京的门户。史可法于弘光元年(1644年)五月始,便着手以扬州为中心的防御。他将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四部,分别部署于泗州(今安徽泗县)、临淮、淮安、庐州,自驻扬州,节制调遣。此时,护龙军主力正在两路进攻陕西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暂时无暇顾及南方,然而南明弘光朝廷并未如史可法所请,乘机率师北伐,而是忙于内讧火并、争权夺利,把希望寄托于向护龙军求和,南北划江而治。

大明摄政王二年正月,定国大将军冉义率军攻克潼关,破陕之局已定,便奉大明摄政王龙辰之命转兵东南,兵锋直指南明。

与此同时,南明派往北京讲和的使臣左懋第被扣留,南北和议宣告失败。

显然,战争的中心已由西北转向东南。史可法见情势危急,檄招江北各镇支援扬州,仅总兵刘肇基率所部4000人自高邮(今属江苏)入援。

四月十七日,护龙军前锋进抵扬州城郊,集结兵力,搜罗船只。十八日,冉义率主力兵临扬州城下,先派明降将李遇春等劝降,遭史可法拒绝。

护龙军随即发起攻城。史可法泣谕士民,为死守计,督万余官兵登陴分守各门,自守旧城西门险要。刘肇基守西北门。二十二日,总兵李栖凤、监军高岐风率4000余人乘夜出降,使城中守备更加薄弱。二十三日,总兵刘肇基请求,乘敌不备,背城一战,未被史可法接受。

护龙军连日由四面向城中发炮,屡毁城墙。史可法督军民以草袋盛土填障,修补城墙,多次击退护龙军的进攻,杀护龙军数千。同时,史可法血疏告急,请求援兵,不应。

此间,护龙军多次劝降,均被拒绝。二十四日,护龙军从泗州运来红夷大炮。二十五日,冉义集巨炮猛轰城西北隅,城破。护龙军垒尸为梯,蜂拥攀援入城。

史可法被俘,冉义敬重其忠义,命兵士好生看押,不得虐待,送到北京由摄政王龙辰去定夺处置。

这时,孟氏在江南各地的秘密粮库帮了护龙军的大忙,不仅解决了护龙军自身的粮草问题,还能间接地可以拿这些粮草来收买人心。

史可法在守城时曾蛊惑扬州百姓说:城若破,护龙军必定屠城。

然而,在冉义破城之后,并没有行大肆屠戮之举,而是分发军粮给饥荒严重的扬州百姓,史料记载,扬州百姓心服之。而冉义,也因为在对南明作战中的一系列亲民作风,给他赢得了极好的声誉,甚至在后来一度演变成用冉义的肖像做门神的习俗,那一杆长枪,永远矗立在江南百姓心中。

而后来,在大明摄政王龙辰亲自命人修撰的功过录中,就写到了史可法为求一人之名声置千万扬州百姓性命于不顾之事,执笔者深刻剖析了史可法的内心世界,并且将其血淋淋的呈现出来。

据说,这一册内容有人拿给了被看押在北京的史可法看,史可法看了后痛哭流涕,在当夜自尽。

第八章  统一战争(三)

五月初八日,护龙军乘大雾夜渡长江,次日克镇江。

南明沿江守军皆溃。总兵郑鸿逵、郑彩部水师东遁入海,退回福建。十四日,护龙军自镇江南下丹阳,西趋句容,直抵南京城下。大明摄政王二年(1645)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护龙军占领南京。

二十二日,护龙军俘获逃奔芜湖的弘光帝朱由崧。至此,弘光政权亡。南明先后归降者共计马步兵23。8万人。二十四日,冉义抵南京。

六月初五日,大明摄政王龙辰诏令下达江南各处,安稳江南民心,并继续抚剿江南未下城邑。

护龙军自常州、无锡直取苏州,十三日进入杭州。基本平定了江南各部,之后,冉义部重新整合,在江南进行休整,随时准备投入接下来的战事。

大明摄政王三年八月,大明摄政王龙辰命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率部进攻湖广和广东。十月,大明摄政王龙辰又命佟养甲、李成栋领兵由闽南攻广东。

十一月间,在广东建立了两个南明政权: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唐王朱聿钅粤称监国于广州,年号绍武。二者互争正统,相煎火并。护龙军将领佟养甲、李成栋军乘南明内讧,于十一月下潮州(今广东潮安)、惠州,十二月攻入广州。绍武政权仅存在41天,便遭覆亡。于是,孔有德、李成栋两路大军合攻永历政权。大明摄政王四年(1647年)正月,李成栋军攻占肇庆,连下高、雷、廉三州,尾追朱由榔入广西,攻取梧州。孔有德军于三月攻占长沙,继而连下衡州(今衡阳)、宝庆(今邵阳)、桂阳、武岗、沅州(今芷江)、辰州(今沅陵)等地,占领湖南,并进军广西。

五月,孔有德军进攻桂林,被瞿式耜、焦琏统南明守军击败。十一月,孔有德军又于全州被南明何腾蛟、瞿式耜击败,退回湖南。

李成栋军攻广西亦受挫,退回广东。时大顺农民军余部李过、郝摇旗等与南明联合抗击护龙军,军势大振。

大明摄政王五年(1648年),江西提督金声桓、广东提督李成栋、大同总兵姜壤,先后反叛护龙军归南明,更振南明声势。

护龙军失去赣、粤、晋诸省,朝廷震动。

大明摄政王龙辰令定南王孔有德军于湖广积极动作,并以李九成定远大将军,统兵往湖广,协孔有德部;命吴三桂自锦州移镇汉中,活动于陕川,以为策应;命耿精忠、尚可喜率所部兵各两万,往征广东;同时,命将分路征剿叛军。为征金声桓,大明摄政王龙辰命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会、刘良佐等征江西。该部克九江、饶州(今饶阳),围南昌孤城凡六个月,至大明摄政王六年(1649年)正月,用红衣大炮破城,金声桓死。

同月,护龙军攻占湘潭,擒杀明东阁大学士何腾蛟,衡、永、宝、郴等州下。

二月,护龙军突袭江西信丰之李成栋营,李成栋死。

赣、湘失而复得。

对姜壤,赵一名先统兵围大同。随之,大明摄政王龙辰调祖宽部急援大同;六年正月,命大军先讨汾州,后围大同。

四月,复遣诸路援军前往大同。其间,龙辰两次亲往大同,多次谕降大同叛军;

八月,叛军内讧,护龙军入城。山西复平。

广西方面,大明摄政王六年十二月李九成所部先败三路攻全州之南明军,再败道州之南明军,于大明摄政王七年(1650年)正月班师回京。

孔有德军至七年四月间征战于湖南,先后于衡州、永州、武岗、龙虎关战胜南明军。

十一月入严关,攻克桂林。八年(1651年)十二月取宾州(今宾阳)、南宁。广东方向,耿仲明、尚可喜部于六年九月至吉安,后由南雄入广东。在围困广州十个月后,于七年十一月攻陷广州。八年,下肇庆,复雷、廉、潮、惠等府。两广悉平。陕川方面,吴三桂部先下陕西延安、榆林、保安诸城,大明摄政王九年(1652年)二月入川,战胜大西军白文选部,入成都,下嘉定,取重庆。在护龙军进展顺利,节节取胜之际,大西农民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等率领下,积极经营云贵数年,力量壮大。九年初,孙可望迎永历帝于云南府,挟天子以令诸侯。

南明军势复振。三月,孙可望命两路出师,争夺广西、四川。以李定国、冯双礼率兵8万,出湖广,由武岗、全州趋桂林;以刘文秀、卫复臣率兵6万,出川南,由叙州、重庆进围成都。六月,孔有德迎战李定国部于大榕江,迫于其象阵,退守桂林。七月,桂林被李定国部攻破,孔有战败突围受伤。

大明摄政王龙辰急调自己十七岁的长子龙傲为定远大将军,往征广西以援耿、尚部;命吴三桂部于四川阻止南明。

十一月龙辰又命孙承宗之孙,自己的义子孙建功为靖南将军率军增援广东,以防李定国部东进。

二十三日,定远大将军龙傲率师15万,号称30万,进攻衡州,误中李定国伏,结果龙傲率部死战,最终率军反击成功,击败了李定国部,挫败了李定国的埋伏。

大明摄政王十年(1653年)五月,龙辰派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等省,制定了先安湖广,后平云贵,严防重镇,互为犄角的方略。

护龙军趁南明严重内讧之机,于大明摄政王十二年(1655年)重新控制湖广。

大明摄政王十五年(1658年)四月护龙军攻占贵阳,遂定贵州。

大明摄政王龙辰亲自制定多路进攻云南的方略;吴三桂率北路,自遵义经七星关;赵一名率南路,自平浪(今都匀)经安隆所;龙傲率中路,自平越经关岭铁索桥,三路会攻昆明。

大明摄政王十六年(1659年)正月,护龙军三路大军攻占昆明,永历帝逃往缅甸。

大明摄政王十七年(1660年)八月,龙辰以自己第三子,孟安安所出,龙缺为定西将军,率部往云南会剿。

大明摄政王十八年(1661年)九月,护龙军分两路追击南明永历帝。吴三桂率右路5万兵,出陇川、勐卯(今瑞丽);马宁、王·辅臣率左路2万兵,出姚关,

十二月,吴三桂部入缅甸境,后索获朱由榔,班师昆明,永历政权亡。

同年,大明摄政王命吴三桂支持征伐缅甸的攻势,历时两年,最终占领缅甸全境,缅甸国主亲自来北京做人质,向龙辰请罪。大明摄政王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在统一战争中,护龙军攻灭南明鲁王政权之作战。大明摄政王二年闰六月十二日,故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于宁波(今属浙江)起兵,与定海总兵王之仁缔盟抵抗护龙军,并遣举人张煌言赴台州(今浙江临海),表迎鲁王朱以海监国。

二十八日,朱以海称监国于绍兴(今属浙江),以抵抗护龙军相号召。时南下护龙军已于六月占领杭州,定国大将军冉义奉调回京。

鲁王政权主要拥有张国维、方国安、王之仁、钱肃乐等部武装,含大量水师,布置于钱塘江南岸。八月,鲁监国大学士张国维连克富阳(今属浙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紫溪东岸)。

鲁王朱以海赐上方剑,令张国维总领诸军。九月初二日,镇东侯方国安、武宁侯王之仁率部从富阳进攻杭州,被护龙军击败。

十月十四日,张国维出师钱塘,会同钱肃乐等部合攻杭州,于城郊连战10日,获小胜。

护龙军一部援杭州,明军遂退。

大明摄政王三年(1646年)三月,王之仁率舟师于钱塘扬帆,大败护龙军,乘胜进围杭州,不克,遂还。

五月二十日,护龙军陈兵钱塘江北岸,时鲁王诸军绵亘200余里,舣舟江上以待。护龙军未具舟楫,不能渡。

二十七日,护龙军攻富阳,北蜂山南明守将潘茂斌等败走,护龙军遂以数百骑尾后,策马渡江。夜,方国安拥兵10万,不战而退,拔营走绍兴,与马士英、阮大铖携朱以海南行。

次日,江上南明诸师闻讯俱溃。兵部尚书黄宗羲等集兵3000,拟入太湖,行至乍浦(今属浙江),闻江上师溃,兵亦散去,黄率余众500人结寨于四明山,继续抵抗护龙军。六月初一日,护龙军大部渡过钱塘江,初二日入绍兴。鲁王朱以海自台州出海,命张国维防遏四邑,以图后举。

张还守东阳(今属浙江),知势不可支,遂赴水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了护龙军。

七月,护龙军破义乌,取东阳,下金华,陷衢州、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迅速平定浙东。朱以海逃奔舟山,鲁王政权名存实亡。守御浙闽交界仙霞岭的南明将领郑芝龙,以备海寇为由,尽撤兵回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安海镇)。八月,护龙军克建宁(今福建建瓯市),遂进兵入闽。大明摄政王四年(1647年)鲁王入闽,继续以抗击护龙军相号召。二月,鲁王部从先后攻克海澄(今福建龙海)、漳浦,未几复失。

七月,鲁王亲征,到达长垣,会郑彩、周瑞、周崖芝、阮进诸师攻福州,败绩,遂合。

八月,鲁王遣兵攻连江(今属福建)。大明摄政王五年(1648年)正月,鲁王舟次琅岐屿(今福建连江与长乐间海上),其部将杨耿攻占兴化(今福建莆田)。至三月,鲁王所部收复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县。

龙辰调两广、江、浙护龙军三路进讨。

至七月,鲁王仅余宁德、福安二县。大明摄政王六年(1649年)四月,护龙军将领陈泰底定全闽,郑彩率师他去,张名振、阮进护鲁王奔浙,抵南田(今浙江牛头山)。

此后,鲁王即于浙江沿海飘泊。六月,张名振率军自南田收复健跳所(今属浙江临海)迎鲁王居之。九月,张名振等袭杀南明隆武政权将领黄斌卿,夺舟山,移鲁王往。

大明摄政王七年(1650年)十月,护龙军浙闽总督陈锦围剿四明山等山寨抵抗力量,张煌言、王翊等败走舟山。

大明摄政王八年(1651年)七月,护龙军攻舟山,鲁王以张煌言留守舟山,以阮进守横水洋,自己与张名振督舟师,出吴淞作牵制。

八月十八日,阮进败死于横水洋。九月初二日,护龙军破舟山,张名振奉鲁王航于海上。后郑成功迎鲁王居金门。大明摄政王九年(1652年)正月,张名振、沈宸苍、张煌言奉鲁王抵厦门。

大明摄政王十年(1653年)三月,鲁王自去监国号。最后的抗击护龙军的力量就只剩下了割据台湾的郑成功。

第九章   岁月匆匆

乌蓬小船,静水流深,小船虽没有给人富贵逼人之感,却依旧显得十分精致,船头一妇人正在亲自烧着水,弯着腰在小火炉下扇着扇子,妇人青丝滑落在脸上,却依旧遮不住那令人心动的绝世容颜。

接着,船内走出来一个蓄着须髯的中年男子,步履间隐然有着铿锵之音,上位者的威严尽显无遗。见妇人在烧水,男子也就蹲下身子,从妇人手中拿过扇子。

“烟熏火燎的,干嘛亲自烧水。”男子一边亲自给火炉扇着风,一边对妇人说道。

妇人顺势依偎到男子怀中,用手轻轻把玩着男子的须髯,笑道:

“爷,若是当年,我决不会想过你会留这么长的胡须。”

男子温和一笑,道:“一晃都二十多年了。”

“是呐,都这么长时间了。”妇人也轻轻感叹。

如今是大明摄政王十六年,护龙军刚刚彻底平定了整个天下,就剩下一个郑家依旧割据在岛上,其实他已然不成气候。只等护龙军在北方的舰队调到台湾海峡,郑氏除了灭亡就只剩下投降一路。

龙辰则带着孟安安趁此机会,轻车简行,悄然下了江南。

江南已经归于护龙军治下十多年,社会秩序和经济等等早就已经恢复并且重新达到了巅峰,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为政者能够给他们保持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百姓自己则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创出一个盛世荣华,华夏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最为坚韧和伟大的。

到了扬州口外,龙辰和孟安安换了马车,一路行进到城内,拐了几个街,在一处稍显偏僻的宅子面前停了下来。宅子大门上“孙府”的牌匾似乎也因为主人家的低调而愈发深沉。

龙辰下了马车,孟安安在龙辰的扶持下也跳了下来,两人准备上前叩门。

就在此时,原本冷静无人的附近忽然涌现出十余名身披甲胄的兵士,各个目光寒冷,身上杀气阵阵,护龙军执掌天下也快十六个年头了,除却一些边地省份还反叛不断,其余地方基本平稳,这就导致了新一批的护龙军兵士能上战场的机会很少了。可如今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一批兵士,龙辰可以肯定他们是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身上的血腥味还没有被普通的市井生活消磨掉呢。

马车夫怒喝一声,从腰间抛出一块牌子,为首的一名甲士接过牌子,大吃一惊,忙向龙辰单膝下跪:

“末将参见摄政王,摄政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围的兵士在一愣神后也迅速反应过来,忙跟着自家百户一齐叩拜。

龙辰笑道:“你们是刚从云贵下来的?”

百户官恭声回话道:“回摄政王的话,末将的确是刚从云南退下来的,原本是吴将军的旧部。”

吴三桂领军在平了云南后又被龙辰命令顺便平了敢于收留南明余烬的缅甸,最近两年,也就吴三桂部的战事不断了。

“行了,你们让开吧。”

“诺!”

十余名甲士全都散开,再次隐没。

龙辰上前,亲自叩门,宅门很快就开了,守门人也很是热情,毕竟能够过得了外面那群如狼似虎的甲士并且登门叩门的,绝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自家老爷自从退下来后就一直这般闭门谢客,那些想攀关系之类根本连敲门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能亲自登门的无一不是自家老爷昔日同僚旧部。

“叫孙德正出来见我。”

守门人听闻此言,眉头一皱,自家老爷当初是什么身份他可是知道,那可是跟着当今摄政王一同打天下的人物,如今在评书戏曲中不断上演的夺锦州、入京畿这类的戏码都把自家老爷演得像神人似的,可眼前这人却如何不知尊卑,居然敢直呼自家老爷名姓。

但是能进这扇门的,非富即贵,远远不是他一个守门人能够训斥的,这会儿只能通报下去。

龙辰则牵着孟安安一同走入了堂中,孙德正这座宅子不是很大,也不分什么九曲回廊,入了正门,直接就是待人接客的厅堂,龙辰径直坐上了首座,孟安安站在他身旁。

前来上茶的丫鬟女子见这个客人如此作派,主人都没来就自个儿坐上首座了,心里是百般的不舒服,宅子的老爷就像是个慈祥的爷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