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仇士良还知道,有人和鱼弘志说过鱼恩在他面前装疯卖傻。按照他对鱼弘志的理解,怎能轻易咽下这口气?估计找鱼恩麻烦的八成就是鱼弘志,今天被正主问上门,虽然不能真给鱼弘志造成什么打击,但是在新皇面前给这个老对手找点麻烦,添点堵也是好事儿。
“杂家便是仇士良,这位是鱼弘志,后面这位是当今宰相李德裕。不知驸马殿下找我们老哥俩有何事?”
说话的同时他还故意把自己和鱼弘志的距离拉近几分,仿佛两人就像形影不离的亲兄弟。
围观的人测底惊呆了,大家伙儿都以为是鱼恩一时气不过的胡闹,以为他根本连人都见不着,谁能想到只是在中书省外叫了几声,就能见到大唐朝堂上的三个顶梁柱?
鱼弘志的脸色也是阴晴不定,前几天京城有人托关系给他带话,说是鱼恩在他面前是装疯卖傻。这边刚找人调查,鱼恩那边就出现被行刺的事情,你说他冤不冤枉?
为了不给对手抓把柄的机会,鱼恩刚刚遇刺,他就撤回了调查的人。就算是这样,今天还是被正主找上门,到底是有人故意算计他,还是有人故意算计他?
李德裕的想法就简单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作死的也是鱼恩,而且他对鱼恩也没啥好印象。想当年甘露寺,郑注牵扯了大半个朝廷。
谁都以为鱼恩是来兴师问罪的,谁都以为鱼恩是来以卵击石的,谁都以为鱼恩今天不作不死,在劫难逃。可是鱼恩不傻,他岂会作死?
“义昌公主驸马鱼恩,拜谢仇公爷,鱼公爷不计前嫌,不杀之恩。”
一开口还是刚才那套说辞,这话听在任何一个人的耳朵里都是反话。可毕竟正主没说破,就算是反话你也得当正话来听。有些事儿就是这样,谁都明白,又谁都糊涂,总之只要不说破,便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第12章 背锅谢恩(二)()
既然装糊涂,这个糊涂就得装下去,不然还怎么看下面的戏?
只见仇士良笑呵呵的继续说:“驸马爷言重了。我们老哥俩向来是恩怨分明,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而且驸马爷的命也不是我俩救下的,驸马爷要谢也该谢先帝。”
“先帝赐本正余恩不假,但若没有二位公爷不计前嫌,本正哪能活到现在?所以这活命之恩当谢,二位公爷当得鱼恩三拜。”
话音刚落,低头就磕,三个头磕的是梆梆作响,别人看着都疼。
怎么回事儿大家心知肚明,所以他现在表现得越谦卑越假。谁都知道假,可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能戳破,只能跟着鱼恩装下去。
老谋深算的鱼弘志知道不能再让仇士良说下去,也不能再让鱼恩谢下去。不然就算没人在皇帝面前给他穿小鞋,以后天下人也会把他鱼弘志当成小肚鸡肠的昂长货。
急忙上前去扶鱼恩,嘴里也没闲着:“咱家只是遵从先帝旨意,哪里敢劳烦驸马爷如此大礼?”
这一扶才发现鱼恩身后背着的锅,当即好奇的问:“驸马爷身后背着的是啥?恕咱家直言,驸马爷背着这东西怎么看起来像”
下面的话他没继续说下去,而是把目光转向李德裕,丝毫不掩饰眼中戏愚的神色。
经过他这一提醒,众人才发现原来大家都误会鱼恩了。本以为他今天来只是因为前两天遇刺,来找仇士良和鱼弘志兴师问罪,哪里料到他连宰相也没放过,背着这东西看起来就像是王八。定是因为相爷的侄儿给他带绿帽子,今天一并泄愤。心思敏捷的人,顿时把目光转向李德裕,似乎在等着看相爷的好戏。
感受众人不善的目光,李德裕也是有苦难言。侄儿李玉和义昌公主的事情他多少也听过点风声,本以为是孩子们胡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谁能想到这鱼恩能舍下脸,把事情挑明了?其实大唐公主的作风李德裕心知肚明,这也是为何七宗五姓都不愿意娶公主的根本原因。只是道理都知道,还真没谁敢把事情挑明,不然皇家的脸往哪里放?心中一边暗叹,鱼恩你这是在作死,一边思虑着怎么善后。
只听他淡淡的说了句:“像王八是么?”
说的很淡定,仿佛王八不是什么贬义词,又或者他和王八没丝毫关系。不过谁听完这句话都会以为正题来了,李相爷的麻烦来了。只是鱼恩会那么傻么?两个要他命的人还没搞定,再得罪另一个权势滔天的宰相?
身为老狐狸,哪会直接说人家像王八这种蠢话?鱼弘志有的是办法既把话说了,又不得罪人。
“驸马爷这是哪里话?咱家是皇家家奴,怎会对驸马爷不敬?咱家只是说驸马爷看起来像是神龟,千岁神龟。”
龟和王八差不多,很多时候甚至能画等号。只是换个说法,意思千差万别。神龟绝对是褒义词,金龟寿可是古人生日宴上经常收到的祝福。
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知道鱼弘志这是在祸水东引,可怜的李德裕虽有心想骂娘,却得罪不起鱼弘志,只能在那里听天由命。
还好鱼恩地道,知道冤有头债有主,并没有迁怒李德裕,不然今天相爷的脸面可就丢尽了。
“公爷可知道这是铁锅,乃是鱼恩献给二位公爷的礼物。”
“礼物?”
听完这话谁的心里都划上个大大的问号,不懂这个虽然造型新颖,但总归是平凡铁器的东西算得上什么礼物?
众人的一脸懵逼正和鱼恩心意,急忙趁热打铁:“现在看礼物是寒酸些,只是不知二位公爷可否容鱼恩些时间,鱼恩定会让二位公爷见到从未品鉴过的惊喜。”
“驸马爷这话说的可有些大了。咱们哥俩虽不是什么皇亲贵胄,可也伺候过三任陛下,咱们没见过的东西还真不多。”
戏已经演到这里,索性继续演下去,两人都想看看鱼恩到底卖的什么幺蛾子。
这次鱼恩没在回话,而是转身对着李德裕说道:“敢问相爷,可否借下厨一用?”
身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中书省自然有厨房,而且里面材料一应俱全。鱼恩之所以只背着锅来,打的便是这个主意。
既然两个太监都想演下去,李德裕哪里会让这出戏砸在自己手里?马上回道:“厨房乃是下九流之地,驸马爷若是不嫌弃肮脏,自当任由取用。”
中书省的厨房自然不会像小酒馆的厨房那么简陋,食材也一应俱全。除了后世的舶来品,现世能找到的东西几乎一应俱全。
老规矩,没有食用油全用羊油代替,然后葱姜蒜爆锅,香气瞬间把周围的厨子和中书令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有些人不放心,害怕鱼恩瞎搞,自然会派点人监视。身边这个名叫赵若素的中书舍人在这里显然不受待见,不然也不会分到这个进厨房的苦差事。
这时代已经形成了很多阶层观念,厨子自然是下九流,厨房自然也是君子远离之地。对这时的官来说,进厨房确实是个苦差事。
一盘胡瓜炒鸡子,就是现代人的黄瓜炒鸡蛋,很正常的家常菜,可是在没有铁锅,没有炒菜的年代,看起来却是惊为天人。中书省这些厨子也算是见多识广,不然也不会在这里做厨子,可是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这般做菜。若不是身边有中书舍人,他们真想娶尝一尝味道如何。
用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鱼恩走了八道菜。没用什么珍惜的材料,但都是后世的做法,看得中书省的厨子们惊为天人。
做好菜,鱼恩冲着赵若素点点头。虽然已经口水横流,但这位中书舍人还没忘本职工作,急忙远去,不用问也知道是给两位公爷和宰相报信去也。
一个人自然不可能端八道菜,更何况鱼恩还得背着已经变成黑锅的铁锅,只有劳烦那些厨子帮忙上菜。
本以为会有人推迟,却不料这些人居然争抢这份美差。在厨子们看来,新的做法做出的美味,能近距离接触的却是美差。
第13章 背锅谢恩(三)()
仇士良正在跟鱼弘志打双陆来打发等待的时间,李德裕正在和老对手牛僧孺下棋,怨念很深的两对人看起来其乐融融。
除了牛僧孺,房间里还多了一个人,秘书省校书郎段成式。这人虽然官不大,但是会吃。父亲段文昌曾经当过宰相,据说家里现在的厨子乃是天下第一名厨。
在鱼恩爆锅的时候,厨子们就看出这菜错不了,有人便想提前邀功,匆匆禀报了一下。仇士良和鱼弘志也是因为接到这个禀报才继续留在这里,不然谁会无聊到浪费一个时辰的时间?当然还有别的准备,段成式的秘书省也在南衙,索性就请来个美食专家来品鉴品鉴。若真是美味,推荐给皇帝,这其中的好处俩人都知道。
至于牛僧孺,自从武宗即位,这位老宰相的地位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如今只能顶着户部尚书的名头,管点小事儿。不过他和鱼弘志关系不错,恰巧从这经过,也就被鱼弘志给留下,准备一起品尝美味。
前面刚把菜做好的消息传过来,这边就有人摆上桌子,五人又是你推我让一番,这才坐定。
上菜的方式有些特别,厨子们每端上一道菜,鱼恩报上一个菜名。
“第一道菜,皇恩浩荡。”
听起来很霸气的名字,可菜端上来,大家一看,分明只是胡瓜和鸡子。
牛僧孺是个直人,直接问道:“老夫问你,这胡瓜和鸡子,怎就成了皇恩浩荡?”
走上前去,先是躬身行礼,然后回到:“敢问大人可曾见过熟透的胡瓜?”
古时候大家大院都有菜地,很少会出现现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动物,牛僧孺自然见过。略一思量,便知道鱼恩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只见他笑着说道:“老夫貌似懂了。”
不只是他懂了,经过鱼恩这一提醒,谁都懂了。成熟的胡瓜是黄色的,鸡子也是黄色的,黄通皇,浩荡的黄色便是皇恩浩荡,虽说有些牵强,但也说得过去。
虽然菜香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但却没人去动。先是上来一个小太监,拿出银针在菜上试探着扎了几下,等一会儿发现银针完好如初,这才示意可以吃了。
李德裕做了个请的手势,同时说道:“公爷先请。”
在场众人中,按地位是李德裕最高,按规矩应该他先吃第一口。可是仇士良权势最大,让他吃第一口也合理。
至于小太监试毒的动作众人早已见怪不怪。招人恨这么多年,若不是处处小心,这些宦官哪里还能活到现在?
仇士良刚吃一口,立即惊叫道:“好!好吃!”
接着给众人做了个请的手势,其他人也不客气,没人都夹起一块放入口中。
“确实不错,咱家也算是见多识广,还真是头一次吃这么做的鸡子。就是已不知道这一块,一块的是怎么做出来的,莫非是做成羹再压碎?看着也不像啊!”
“这个问题鱼公爷得稍等,等菜上全,鱼恩给几位大人解惑。”
“胡瓜的清香”这么说的是李德裕。常年大鱼大肉,偶尔吃一次黄瓜确实会有这种感觉。
“只可惜有些膻味,要是少了这股子膻味儿,味道肯定更好。”
段成式不愧是专门请来的行家,一出口就说到关键问题上。其实这个问题鱼恩也知道,只是唐朝还没有植物油,只能用羊油,牛油,猪油代替。
几人刚品鉴完,鱼恩就示意厨子端第二道菜上来。
“第二道菜,苟且偷生。”
听见菜的名字,众人都是微微一愣。和皇恩浩荡的大气,阿谀相比,苟且偷生实在是
一时间众人都有一种感觉,鱼恩这是在影射自己。
因为这一个名字,众人少了一种吃的欲望,多了一种想打人的冲动。
等菜端上来,牛僧孺好奇的问:“这菜名从何而来?老夫愚钝,实在想不出。”
有些时候需要故事,有众人皆知的故事,就直接照搬,没有就编一个。鱼恩现在就属于后者,实在没故事他只能编,或者说从后世的故事中借鉴一个。
还是先躬身行礼,然后回道:“回大人,这道菜中有个故事。鱼恩记得小时候家里并非经常吃肉,经常因为想吃肉,想到口水横流。一次鱼恩问父亲,啥时候能吃顿肉,父亲便问我,家里只有一头驴和一只狗,你想吃哪个?鱼恩回答想吃驴肉。所以父亲便把驴杀了,放狗一条活路。”
因为甘露寺的原因,郑注算是朝堂上一个禁忌的名字。鱼恩虽然没有直接说名字,但他说父亲,谁都会联想到郑注。感受到给自己威胁那个人,仇士良和鱼弘志瞬间喜意全无。
只听仇士良寒声说:“苟且偷生的是你,而非我们。这道菜你留着自己吃吧!”
鱼恩当然不会听他的话,就算是真自己吃,他也得等正事办完之后,叫上家老武家兄弟,四个人就着米酒慢慢吃。给厨子们递了个眼色,这些人马上会意又端上来一道菜。
“第三道菜,不杀之恩。”
听完菜名,俩人脸色随和不少,这才有心思放在菜上。
夹起一块豆腐泡,仇士良好奇的问道:“这是何物?”
“回公爷,这是豆腐。”
回话之前,鱼恩一躬到地,因为上一道菜名惹得这俩人不高兴,鱼恩现在只能表现的更谦卑一点。
经仇士良提醒,众人这才发现,蒜苗之中夹杂的东西以前确实没见过。顿时好奇的问:“这是豆腐?”
“确实是豆腐。油脂加热成水状,然后把豆腐放入其中,便是这样。”
回答的理所应当,只是这些人还不相信,向后面厨子送去个询问目光,见厨子点头,众人这才作罢。
其实厨子们原来也不知道豆腐能做成这样,刚才亲眼见鱼恩把豆腐做成豆腐泡,他们惊讶了好久。
牛僧孺难得没提问题,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蒜苗,豆腐。老夫或许知道这道菜为何叫不杀之恩了。里面没肉,没杀牲畜对么?”
对着他一躬身,用钦佩的语气恭敬的回道:“大人才思敏捷,正是如此!”
第14章 背锅谢恩(四)()
“第四道菜,从中作梗。”
又是一道素菜,不见肉星,仔细一看原来是水芹菜炒芹菜。
把这道菜看仔细后,五人脸上都有些笑意。这道菜名字取的还真是贴切,无论是芹菜还是水芹菜,吃的都是中间的茎,也就是梗。从中作梗的意思,便是只做了梗。
菜名标新立异不假,只是这味道几人实在不敢恭维。比起前面几道菜,这道菜味道确实算不上美味。
见几人兴趣缺缺,鱼恩马上递上下一道菜:“第五道菜,小人得志。”
刚端上来,又让这几位大人犯难,因为食材又是他们没见过的东西。也不怪他们,别说是他们,就连中书省的厨子们也没见过,因为这种食材是鱼恩自己做的,大唐的人若是想迟到最少还要等几百年之后。
鱼恩打定主意之后,便开始考虑菜谱,为了配合菜谱他特意生了些豆芽,然后放在锅里一起背来中书省。
身为资深吃货,对没见过的食材总压抑不住好奇,段成式率先问道:“这是何物?”
“豆芽。就是豆苗,豆子刚发几天的嫩芽。”
豆子谁都见过,可是这豆芽确实没几个人见过,唐朝人更不知道豆芽能吃。
段成式现在只关心一个问题:“能吃?”
“虽算不上美味,但确实能吃。”
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和恐惧,段成式岂能因为几句话就相信鱼恩?先是看了一眼仇士良,得到肯定的眼神后,他示意鱼恩先吃。
鱼恩也不客气,直接夹起一口豆芽放入口中,然后嘎吱嘎吱的嚼起来。众人眼看着鱼恩咽下去,这才勉强相信鱼恩的话。
三人同行小弟受苦,五人同吃,官小的遭罪。这次可没什么长着先吃的礼数,更没有官大者先吃的尊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落在段成式头上是众望所归。
带着憋屈,怯懦和期待的痛苦表情,闭上眼吃下一口豆芽,然后咱们的校书郎大人嘴里也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随着生意越来越小,眉头渐渐舒展,眼睛也跟着越睁越大。
惊奇大看着鱼恩赞道:“不错,不错。虽算不上极好吃,但也口齿留香。豆子的味道,嫩芽的清香,确实不错。”
相对于食物,牛僧孺似乎更关心菜名,又是他张嘴便问:“这菜名?”
已经做好躬身八次的准备,这才第五次鱼恩自然不会打折扣,又是一揖到底,然后才起身回道:“豆芽,豆芽,便是豆子的孩儿,孩儿便是小人,能上几位打人的餐桌,安敢说不得志乎?”
解释虽然有些牵强,但却无形中把几人抬高,自然是个皆大欢喜的回答,就连下一道菜也是在喜意中端上来的。
“第六道菜,踩小人。”
这道菜端上来也不用鱼恩介绍,谁都知道菜名从何而来。
还是豆芽,只是做法不同,这次的豆芽是闷豆芽,在豆芽上面还趴着四只羊蹄。羊蹄下面是豆芽,自然是踩小人。
想在中书省寻匿羊蹄还真废了鱼恩不小的劲。能进中书省,少说也是六品官,谁会吃羊蹄这种食之无肉的东西?也是厨子们口馋,平时吃不到多少肉,杀羊的时候特意留下羊蹄解馋。见鱼恩寻你,不吝赠送。
烂乎乎的羊蹄去骨,放入锅中和豆芽一起闷,羊肉的鲜,豆芽的香融合到一起,确实又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第七道菜,尽释前嫌。”
这道菜名一出,众人恍然大悟,鱼恩这次不是来找麻烦的,而是来和解的。
皇恩浩荡中他苟且偷生的活下来要感谢仇士良和鱼弘志的不杀之恩。有小人从中作梗,差点让小人得志成功,这才来就是要踩小人,好尽释前嫌。
事情发展到这里,所有人都佩服鱼恩,佩服他才思敏捷,佩服他心思缜密,短短时间便能想出这种完美的办法,怎能不让人叹服?
只是有一点,菜端上来后,看着一盘豇豆段成式又纠结了:“这食材?”
牛僧孺也纠结了,脱口便问:“这菜名?”
早就料到会有人问,既然准备好了,又怎会被菜名难住?
照例躬身行礼,只是这次回话的不是他,而是厨子。经过鱼恩再三恳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