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海吉这边剩下的五个人,此时内心泪流满面。恨李经理官官相护,又恨孙海吉将他们拖入这趟浑水。
只是他们偏偏不恨自己,为什么连三年都忍不了,为什么非要去打胡文海的主意?
李经理看着五个人面若死灰的跟着两个安保人员出去,这才松了口气。国内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这份资料怎么交、交给谁,交了之后会有什么结果,接下来估计还有一阵腥风血雨呢。
不过中船这边倒是可以参考一下,不用像绣城这么激进,但至少剥离三产盘活资本存量和企业内部通过调岗实现“内部派遣”,应该还是可行的。
这样一来,对中船提高生产效率和“国企病”,肯定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李经理想的那样简单,随着对绣城企业运作效果的调查,调查组很快发现劳务派遣和盘活资产存量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让人感到吃惊的,是绣城正在推进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体系。
而这些管理方式的发源地新科公司则走的更远,依仗其私营企业的身份,绩效奖金这不过是开胃菜。技术工资和新科工人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更让这些“国企人”胆战心惊。
最后所有的调查源头,都表面这一切,似乎和新科公司的两个部门密不可分。
质量管理科和培训科,这两个不起眼的新科公司科级单位进入了调查组的视线之中。
“苏岩同学,来请你给大家讲讲你的感想,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的梦想”苏岩站起来,有些神思不属,这大概是培训课上的常态差不多被忽悠了的都这样。
“我的梦想是成为让我父亲骄傲的人,我希望有一天大家叫我苏岩,而不是某个人的儿子!”
“好!”台上的讲师带头,哗啦啦的教室里鼓起掌来:“苏岩同学勇敢的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梦想,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勇于面对自己!要正视自己的灵魂,不要回避我们的**!它是我们人生进步的阶梯!”
“苏岩同学,我为你骄傲!你一定能成为你父亲也值得骄傲的人!那么想要获得人生的成功,我们要怎么做?”
“向成功的人学习!”
“那我们要向谁学习?”
“胡总!胡总!胡总!”
苏岩张了张嘴,在这种气氛下手臂动了动,最终竟然真的举起了拳头,和所有人一起高声喊了起来。
“胡总!”
……
“所谓标准化,并不仅仅只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而是整个企业运作都需要执行的一种思想。”
讲台上黎美黛侃侃而谈:“比如说我们国企的领导,决策过程就非常的不标准,绝大多数时候只是领导自己拍拍脑袋,于是一个想法就产生了。他觉得不错,然后全厂几百、上千,甚至是上万人的饭碗就捆绑在他这个决策上了。到最后即使错了,为了领导的威严最后也只有一条路走到黑。”
“怎么办?引入风险评估,进而规范决策过程,实现标准化管理。领导的任何决策,不能是凭空产生的,**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过程能否标准化?通过标准化,一个没有经验的决策人也可以做出平凡的、至少是不会错误的判断。而没有标准化,就算是企业经营上的老手,做出的决定一样是一次**……”
黎美黛讲台下面坐着的是绣城工业局下属的各个厂长和经理的领导们,而在这些人中间,黄秘书和中船的李经理,竟然也同样拿着笔记本,一丝不苟的做着记录。
实际上整个中央调查组的工作已经完全停滞了下来,调查组里所有人都根据自己的身份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培训课程。
绣城的工业局局长章明杰已经放下话了,绣城工业局下属的企业,谁实现不了标准版达标,谁就没资格参加后续项目的竞标!
而获得竞标项目的企业,则可以按照需要,对工业局下面的企业进行合并!
涉及到自己头上的帽子,真由不得这群国企领导们拼命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黎老师()
“这是……”
郑磊擦了擦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还是渤船的厂区。n∈n∈,。
只见船台上工人们干的热火朝天,船台下往来的车人川流不息,这样的积极场景,在渤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了。
在郑磊的记忆里,恐怕也就是只有十几年前,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才见过这样的场面吧。
而自从他长大之后,回到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船厂,就已经再也没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懒散的工人和平庸的技术,低下的效率和应付了事的产品,成了渤船最常见的景象。
按说这大概应该埋怨工人们没有了奉献精神,没有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政治觉悟底下……
可作为一线工人工作了这么久,郑磊知道这个板子还真不能全打到工人的身上。
讲政治,渤船的工人是没问题的,否则“大黑鱼”这样要命的工程不会放到渤船来。
可工人们同样要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个不能少,吃喝拉撒睡一样不能落,可是钱从哪来?
工作几十年不涨工资级别,干多干少拿钱一样,这样没有希望的日子,什么样的工人都会变成得过且过的混子。
不是工人本身**,而是不**,貌似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正是知道这里面结症之深,所以郑磊看到这么多积极主动工作的渤船同事,才简直难以置信这样的奇迹,和摩西分海也没啥区别了。
“这就是渤船啊,师哥也没你说的那么夸张啊。就这个精神状态、劳动效率,我看两个月完成舾装也不是不可能吧。”
“小郑,你们渤船的工人,精神面貌很好啊!”
“是啊,现在这么有活力的厂子可不多见,尤其还是咱们造船业里。”
郑磊身后,是足足上百人的海运学院师生。还有大港理工船舶工程听到消息赶来支援的学生。他们今年马上就要毕业了,难得有一次短期实习的机会,为了参作之后能够顺利适应工厂环境,先打个短工有益一下身心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一百多号人到船厂实习当然离不开老师和导员带队。郑磊的小师妹露琳毕业后选择了留校,看着这几年明显壮了、也黑了的郑磊目光有些躲躲闪闪。
带队的老师除了露琳以外,还有一个副教授带队。主要是对郑磊口中的总段造船法有兴趣,否则这种打着实习旗号的白工可请不到教授来的。
“呵呵,是啊。我们渤船的工人都是好同志啊……”
郑磊笑起来的样子,分明有些勉强。
“郑磊同志,你辛苦了啊!”马美智一脸的神清气爽,颠颠的迈着小碎步跑起来,片刻就冲到了郑磊的身边。
“这位是……”
“哦,我是渤海造船厂的厂长马美智,您就是刘教授吧?欢迎欢迎!我代表渤海造船厂一万多名职工,感谢海运学院和理工大学的同学,在关键时刻为我们伸出援手啊!”
“厂长?”
郑磊明确的抓住了她这句话里最重要的信息,一直在做公会和党建工作的副厂长马美智。什么时候变成厂长了?
要知道在这种欢迎的正式场合,可不会有动不动就抹去“副”这个字的时候。既然马美智说自己是“厂长”,那就绝不会是“副”的。
“呵呵,组织上信任我,让我暂时负责咱们渤船的工作,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哦,那我们就是在马厂长的指挥下工作了,幸会幸会。”刘教授也不是不通实务的人,当然知道和地头蛇打好关系的必要,连忙伸出手来。
“不不。”哪想马美智竟然连连摆手。将她身后的一个人拉了出来:“这位是黎美黛同志,新科公司质量管理科的科长,你们的工作主要是以她为主。”
“大家好,我是黎美黛。”原本有些神情恹恹的黎美黛。看到露琳顿时眼前一亮,连气色都好了不少。
“师兄,怎么她这个样子看我啊……”露琳被黎美黛看的有些惴惴不安,不自觉的往郑磊的身上靠了靠。
“别怕,呃,大概露琳她只是比较热情吧。”郑磊说的感觉自己都有点不能相信。
这边郑磊和露琳说着悄悄话。可久经阵仗的刘教授却闻出了一点特殊的味道。
“黎科长好,新科公司和渤船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刘教授有些纳闷,感情渤船的厂长做不了主,反而是这个新科公司的一个小科长却能做主?
哪怕是绣城的任何一个科级领导领导,也不敢说在渤船厂长在场的情况下,替渤船做主吧?
黎美黛心不在焉的答道:“是这样,我们新科公司拥有未来三年渤船资产的使用权。所以各位要实习的技术,也是由我们新科公司支持的。”
“是这样?”刘教授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我能问一下,你们新科公司是个什么级别?据我所知,渤船好像是中船直属,和绣城双重领导吧?”
所谓双重领导,这在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是比较常见的。在行政关系上,这种单位归属于地方管理,而业务方面则受到中央的直接指导。就渤船的具体情况来说,虽然名义上是归属于中船总公司直辖,但绣城本身因为历史原因,在渤船也拥有不小的股份,形成了一定的管辖关系。
当然,政府不是企业。真要哪天上级说,这部分股份划给中船,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中船总公司成立不过一年多,很多地方上应该厘清的业务,还处于清理阶段,绣城对渤船的影响力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清除的。
刘教授心思转了两下,就差不多明白,这黎美黛代表的应该就是绣城市府了?
“我们新科公司?”黎美黛把目光从露琳的身上收回来,笑道:“新科公司是私人企业,我们没有级别。”
“私人企业?”刘教授皱起了眉头,摇头道:“开玩笑,私人企业造什么船,这不是乱来吗!”
什么是私营企业?在刘教授看来,不就是个体户嘛。个体户是什么人干的,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刑满释放的小混混,不正经的人才去做个体户吧?
私营企业造船,这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已经取得了绣城市府的认可,新科公司的资本非常雄厚,支持渤船造船业务是没有问题的,刘教授可能有些误会……”
“我没有什么误会,这也不是钱的问题,最讨厌你们这群个体户什么都是钱!钱!钱!”
刘教授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哼道:“你们懂造船吗?还大言不惭什么造船技术,你知道造船涉及多少学科,多少工业门类,多少企业,多少工序,多少技术,多少零部件?造船是科学!是大工业美感的极致!你们这群暴发户什么都不懂,还想造船?”
刘教授的突然爆发让在场众人目瞪口呆,显然他对“个体户”的这份怨气已经不是一两天了。
面对突然入侵自己心中“圣地”的“暴发户”,这才猛烈的爆发了出来。
“走了!伤自尊了!”刘教授愤愤的哼着,看向自己身后的学生们,喝道:“还愣着干什么,你们难道想跟个体户学造船?造船是科学,是神圣的,凭他们也想造船?呸!”
“刘教授,这里肯定有误会,请您等等,等等!”郑磊也没想到,怎么突然之间事情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然而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刘教授把学生都带走的。
渤船能不能按时完成造船合同,可全看这些学生,能不能实现胡文海的技术方案了。
“没什么误会,让我和个体户学技术?凭什么啊!”刘教授看起来真是气的不轻,推开想要拦住他的郑磊,仍然继续向后走去。
黎美黛被刘教授的突然爆发吓的一愣,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要说起来,她在去年其实也看不起那些自己干的个体户,觉得他们都是社会渣滓。
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如果不是新科,不是胡文海,她黎美黛能有今天吗?做人,要要摸着良心说话!
“私营企业怎么了,如果大学教授就是这种食古不化,什么都不了解就妄下定论的人,我看这种人不请也罢!”黎美黛冷哼。
“哎呀,黎科长大家都少说两句,都是误会!误会!”郑磊急的几乎是团团转。
“误会?什么误会?小郑你都听到了,人家不稀罕我海运学院的人呢!”刘教授这下是彻底炸裂了,跳着脚,任凭郑磊如何呼喊,头也不回的向后走去。
海运学院和理工大学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到底是教授的面子比较大,于是纷纷迈动脚步,跟在了刘教授的身后。
然而就在刘教授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突然他站住了脚步,有些惊疑的看着对面走过来的人:“咦?李总?”
“哎呀,小黎老师,你在这里啊!”中船的李经理就真的好像一个小学生似的,颠颠的向黎美黛跑了过来:“我有个问题,您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装待发()
刘教授多少是有点见识的,海运学院作为渤海省里海洋专业的名校,平常很多行业会议总是落不下的。
而大会小会的开多了,中国造船业的实际垄断者中船总公司的几位领导,自然是要混个眼熟。
比如说李经理,虽然双方没有说过话,但刘教授在不少次会议上都看到过他的身影,听过他的讲话,否则也不会一眼就把人认出来。
只不过在绝大多数时候,李经理讲话都是气场森严、雍容有度,领导派头拿捏的很是到位。
别说看他颠颠的跑起来了,就是等闲见到李经理和人打个招呼,那也就是含蓄的点头微笑。
如果有人告诉刘教授,高高在上的中船总公司副总经理,有一天能在他身上看到“颠颠的跑”这个动作,肯定会被刘教授喷一脸口水。
大熊猫萌不奇怪,谁见过哪个高级领导这么不体面的?毕竟不是安倍和普京握手,装三孙子这种技巧还真不是普通人能学会了的。
“哎?你们是?”
李经理听到了刘教授的招呼,转过头来一瞬间恢复了作为领导的姿态。
“我是大港海运学院船舶工程的刘涛啊,李总我们在去年八月的装备展上见过的……”
刘教授委屈的像个小媳妇,您都和一个个体户谈笑风生了,怎么能对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呢?
“哦,海运学院的!”李经理点了点头,像是想起来什么。又好像没什么印象似的:“姓刘。哦。你和交通部的林部长?”
刘教授擦了擦汗,尴尬的笑道:“林部长在校的时候,我还没上学……”
“哦,那好吧。”李经理淡然的点点头,问道:“你有事?”
“我……”
刘教授苦笑不得,连连摆手:“我没什么事儿,就是和您打个招呼。”
“嗯,小刘你是来新科公司实习的?新科公司的技术很高明。你们要好好学习啊!我还有点事,咱们回头坐下来好好聊聊。”
“您忙,您忙。”刘教授连连点头。
“小黎老师,您看这个管理标准化的问题上,要如何对决策过程进行规范……”
一转头,李经理又变身成勤学好问小学生了。
……
“刘教授,咱们还走么?”
看着脸上阴晴不定的刘教授,进退为难的学生们左看右看,推了一个傻大胆出来试探的问了一句。
刘教授脸上好像便秘,憋了半天。突然吐出了一口气。
“呼”
“走?走什么走?我跟你们说,新科公司的技术高明的很啊!你们要用心学。资道不资道?这次的实习机会很难得啊,千万不要因为人家是私营企业就有偏见啊,做人,一定要摸着良心说话!”
我凑刘教授,您老的节操掉的有点快啊!
学生们对画风转变太快的刘教授,心里顿时无奈起来。您老之前说的那么愤慨,这么当众被人打脸,怎么就能怂了呢!
不能怂,就是干啊!作为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围观群众,同学们纷纷表示,没热闹可看,果然是中或输啊……
不管学生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在郑磊安慰的目光中,这百多号学生是留了下来。
虽然这些大学生还都是生瓜蛋子,但至少有一点,船舶工程的学生画图、看图的本事还是有的。
在船台上三万吨散货轮正在对现有进度补完的时候,另一个四分之一总段也在它旁边的船台开始了建造。
学生们是懵懵懂懂的按照要求,每天就是画图、监工和拿着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而到了刘教授这个层次,看到总段造船法的实施,就好像见了鬼一样。
虽然是依靠人手实现的劣版总段造船法,实际也只是同时开工两条总段,在工程复杂度上锐减了一个数量级。
但作为造船方面的半个权威,刘教授轻而易举的看到了总段造船法的巨大优势。
造船周期一直都是造船业的重大成本之一,船台、船坞的占用是固定资产沉淀的大项。有了总段造船法,造船周期减少了至少0%,船台船坞更不再是必须的固定投资,滑动下水和浮动船坞完全可以应付绝大多数的船舶建造需要。
这也就意味着,造船业将会因为总段造船法的出现而面临一次大洗牌。
而同时绣城工业局下属企业的整理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以绣城重型机械厂和起重机厂等单位为主,总段搬运车的设计建造也在同步进行之中。
中央调查组的报告并没有立刻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没有宣传、没有争论,也没有大张旗鼓的推行。中央给与绣城的指示,只有一纸文件,上面唯一的中心思想,还是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
有什么雷,什么好处,你绣城先去趟趟看吧。等你试出来了,有了效果再说。
绣城模式毕竟和步鑫生、马胜利那样的小打小闹不同,牵涉面太大,还是必须要谨慎小心,这才是中央打起来的小算盘。
至于说渤船么,“大黑鱼”当然是顶了天的项目,是绝对不可能受到干扰的。然而即使在重生前的历史上,198年渤船就已经划归了中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