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联合舰队的覆灭-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速追击,23日凌晨,美潜艇发动了猛烈袭击,结果,日本海军2艘重巡洋舰被击沉,1艘遭重创。这一重大损失为什么不应当牢牢记取呢?如果既已决定采取夜航,那么也完全应当对“信浓”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实际上,整个行动没有认真采取一点象样的措施,从而,完全葬送了日本海军最后的造舰尊严。
  同年12月,当局建立了调查委员会。但由于巨舰的建造和沉没都列为绝对机密,所以,该事件对社会上严加封锁,提交的报告书也在战争结束时被烧毁了。现在,若就沉没的原因再度问起活着的委员们,他们认为“信浓”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该舰舰长及其部下迷信“不沉战舰”之说,巨舰中雷后继续以20海里的速度航行;二是舰员采取向右舷注水以保持舰体平衡的急救措施迟缓。昭和19年10月24日下午7时35分,当战舰“武藏”连中数十枚鱼雷之后在菲律宾锡布延海下沉时,舰体仍然是平衡的,前后炮塔在水面上几乎成一条线。这是和舰员们熟练的技术分不开的。而“信浓”号则不然,据说1400名舰员中,有850名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航海,因此,平衡注水的意识和方法都极为缺乏。中雷后的“信浓”在倾斜中连续航行了7。5小时,最后倾斜达到了50度,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巨舰“信浓”号没有发射一炮,没有载运一架飞机(原订在松山搭载飞机),在竣工20天以后,不,正式服役出航后仅仅才过了17小时就悲惨地沉入了海底。在大型舰只的寿命史中,它恐怕是最短的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了。6年的苦心毁于一旦。这不单单是一个悲剧事件,甚至可以说,这是上帝对日本海军破坏条约、秘密建造大型战舰的诅咒和报应!
  汉家天子使 发表时间: 2008…2…17 14:15:40 编辑 引用回复 留言 举报
  第二章 回忆珍珠港
  一)举世无双的大奇袭——警惕现代原子袭击
  珍珠港事件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战前,关于奇袭珍珠港的秘密,只有军队上层极少数人知道,日本国民则完全被蒙在鼓里。美国方面更不消说,朦胧之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情的炸弹就落到了头顶。奇袭珍珠港是使用了当时最先进、最具威力的武器——舰载机进行的。现今,最具神威的武器已经由舰载机转换成了原子弹。不难想象,如果当今发生“珍珠港式”的原子弹奇袭事件,那么,遭到毁灭的恐怕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太平洋舰队,而必将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毁灭。
  实际上,美国对苏联倍加警惕,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究其原因,想必于此。就国防安全而言,任何人不得不考虑一旦发生“珍珠港式”的原子奇袭,后果将会怎样?珍珠港奇袭轰炸发生在日美断交通告发表前的35分钟。这次奇袭如果是1000架载有原子弹的飞机向美国各大城市同时出击,狂轰滥炸,战争的胜负无疑当场就成定局。所以说,禁止使用核武器,军事上采取相互考查、进行空中摄影等等一系列国际性措施,其根源就在于珍珠港奇袭事件——这样认为也许并不过分。
  震惊世界的奇袭珍珠港事件的详细战况,现在已经众所周知了,在此,本书就不再赘述了。我仅想就人们知道得不确切的地方以及奇袭的准备、当时联合舰队的实力和有关的作战事项作—个简单的补充说明。
  严格说来,奇袭珍珠港不能称之为战争。因为大凡战争,应该是敌对的双方共同采取武力,而奇袭珍珠港只是日本海军单方面的突然袭击,美军一方毫无防备,这样说难道太绝对了吗?不!奇袭珍珠港确实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奇袭,美太平洋舰队毫无思想准备,措手不及,因此,很难恰如其分地写出两军在作战和技术方面的胜败状况。这好象击剑一样,一方的武士还没有来得及拿起武器,而对方却不顾一切地抢先进行凶猛的攻击,前者必定被击倒在地,赤手空拳地挨打,以致最终丧命。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评论被打的一方具有何等实力。同样的道理,对实施突然袭击的日本一方的力量也无法进行实事求是的估价。然而,实际上,日本一方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评论对象了。对日本方面的评论主要有下列几点:
  日本海军远航3000余海里竟然没有被发现,这一隐蔽的航行法秘密何在?
  日本海军使用了什么样的鱼雷攻击技术?
  为完成上述两种作战目的,联合舰队进行了怎样的训练?
  当然,最后还要看一看采用这种奇袭战术开战的日本联合舰队是否得到了上帝'译者注:这里指开战时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的恩赐。但这一点并不一定仅仅与奇袭珍珠港有关,而前面所提到的三点,确实是我们回顾已经覆灭了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极好线索。
  奇袭珍珠港是以必须绝对做到出奇不意为前提而得以实现的。其作战计划是航空母舰机群从瓦胡岛以北200海里处起飞,直到出现在珍珠港上空为止,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美军发现,如果在攻击前一旦被发现,日本的远征舰队就将被占优势的美太平洋舰队歼灭,已经腾空的日本机群也难免被岛上的600余架美机吃掉,如果这样,在太平洋战争的第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就将被一网打尽。可以说,奇袭之举确实是一次大赌注。
  当奇袭的作战计划付诸于行动时,日本舰只有的从佐伯湾,有的从吴港,也有的从横须贺,悄悄地拔锚启航,分别取道航行,向单冠湾(位于千岛群岛的择捉岛)集结。任何一艘舰只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即使是最富于想象力的舰长也料想不到作战任务竟然是远征3000余海里去奇袭夏威夷。11月22日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其兵力如下:
  空袭部队,由南云中将直接指挥,拥有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瑞鹤”、“翔鹤”。
  增援部队,由三川中将指挥,拥有战列舰“比睿”、“雾岛”、重型巡洋舰“利根”、“筑摩”。
  警戒部队,由大森少将指挥,拥有轻型巡洋舰“阿武隈”、驱逐舰“谷风”、“浜风”、“浦风”、“矶风”、“霞”、“霰”、“阳炎”、“不知火”、“秋云”。
  后备部队,由特务舰“远东丸”舰长指挥,拥有加油船“远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日本丸”。'译者注:有关资料记载,还有“曙丸”。
  同时,今泉喜次郎海军大佐的潜艇部队派3艘潜艇担任航道警戒,派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的2艘驱逐舰前往破坏中途岛空军基地。
  奇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直至11月23日才开始向全体出征将士们公开。获知奇袭计划之后,年轻的飞行员都高兴得跳起来,恨不得一枚炸弹就把美国大型军舰炸沉。他们为日本男儿的志愿即将得以实现而狂欢乱叫,然而,从司令以至参谋们,在欣喜之余,也不免忧心忡忡。
  他们反复担心和忧虑的是:“3000海里的秘密航行”、“海上的燃料补充”、“潜入美海军警戒圈”等诸项关键性的问题,能否一切如愿,顺利进行?据10年来的统计,12月份的北太平洋,暴风雨天气多达24天,而风平浪静的日子只有7天。在向夏威夷进击的12天内究竟能否碰到有利于海上加油的好天气?在这期间倘若途中碰到航船,又将如何是好呢?如果恰恰碰到美国的舰船或渔船,那该怎么办呢?假若在到达夏威夷的前一天碰到美国舰船或渔船,只要他们发一个无线电报,岂不就万事皆休了吗?那就完全只能听天由命了!
  真是上帝保佑!舰队出发的那一天,竟然遇到了十几年来少有的好天气,途中也没有碰到任何一条舰船。更可庆幸的是,舰队一直到星期六深夜仍然没有被美军巡逻侦察机发现,航行队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12月8日黎明成功地到达了夏威夷近海的预定海域。
  对奇袭珍珠港方案,海军军令部认为这是一个大赌注,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军令部自己提出来的关于第一阶段的作战方案是首先集中兵力进行南方作战,打一个阶段之后,再采取近海伏击战的方式歼灭美国海军。这是日本海军坚持了30余年的传统作战方针,即明治42年(1909年)通过的“帝国国防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假想敌国。此后,在内南洋群岛一线(从马里亚纳群岛到马绍尔群岛)决战成为日本国基本的作战方案,并根据这一方案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训练。但是,山本司令长官是坚决主张奇袭珍珠港方案的。争论历时1个月,最后,军令部总长永野终于在11月3日签署了进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针对上述3个关键性问题,山本司令长官曾经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天助在我方,则奇袭大有希望;若中途失败,说明我们失去天助,应该立即放弃全部作战方案!”所谓“放弃全部作战方案”,其意义极为深长,或者说,这里面甚至包括放弃全部战争。山本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坚定的不妥协的信念和决心。
  二)策划大奇袭的内幕——严酷的战前训练
  关于奇袭珍珠港,还有一件要提及的重要事情,就是这一作战计划直到昭和16年,即开战当年的5月底为止,在日本海军中还是全然不存在的。在这之前,日本海军所采取的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以逸待劳的战术,意欲进行“邀击作战”。美国的方案是采取海面突袭作战的方式,实施“渡洋作战”,并制订了“环行队列”这一海上航行法。对此,日本采取的方针是用潜艇进行“消耗作战”,在双方兵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以战术的高超和舰艇性能的优越歼灭美国海军。在最初的28年间,日本海军把战场假设在小笠原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一带;山本五十六上任以后,又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绍尔群岛一带;到昭和15年7月,山本又打算把战线进一步扩大到夏威夷。山本进行这种考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当时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且,通过昭和15年上半年的军事演习,他坚信日本海军的航空兵力作为舰队作战的主力能够在战争中出色地发挥作用。
  昭和16年1月,山本极为秘密地召见他的心腹大西泷治郎(大西当时担任第11航空舰队参谋长),面授机宜,让他研究一下运用航空兵力攻击夏威夷的可能性。同年4月,大西向山本递交了关于使用舰载机攻击夏威夷的完整的作战方案。山本看完奇袭方案之后,更加坚定了打夏威夷的决心,并于5月将此作战方案作为舰队的正式研究课题提交给联合舰队有关的高级将领。然而,对此作战方案持异议的大有人在,就连奇袭方案的制定者大西少将本人也向山本进言道:
  “此案成败各占一半,是否再慎重考虑一下。”但山本此时的信念已坚如磐石。同年7月,联合舰队就根据这一方案,向航空作战部队发出了进行秘密训练的命令。
  这一命令实际上就是舰队的训练方针,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应尽的职责,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空兵战斗力。自从昭和12年的渡海轰炸(日本航空母舰空袭南京)以来,日本海军便对航空兵充满了信心。以后,航空舰队年复一年地进行更加严酷的训练,无论是超高空轰炸,还是超低空鱼雷袭击,都取得了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优异成绩。昭和15年夏初,坐镇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的山本大将,从航空兵所具有的高超技术方面得到了用航空兵力对夏威夷进行突然袭击的启示。
  这一启示意味着万一发生战争,必须抛弃以往的积极防御的基本战略——邀击作战,而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作战”,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作战训练。这实质上是一个“进攻防御”的战略。采取航空奇袭的手法,将战线扩展到夏威夷海域,这确实足一个惊人的创举。
  按一般常规,作战目的在每年的1月初由军令部总长下达给舰队司令长官,然后由舰队司令长官根据命令考虑完成该作战目的应采取的手段以及训练方法。20余年来,作战目的——即歼灭美国舰队——丝毫没有改变,只不过这到该作战目的的手段改变罢了。到昭和16年,由马绍尔海战改变为夏威夷空战。就是说,提出奇袭珍珠港这一方案决不是意味着要挑起日美战争,相反,山本五十六是极力反对进行日美战争的。笔者也曾不止一次地从他的口中听到过关于他反对进行日美战争的言谈。山本曾对近卫首相断言说:“如果在开战后的一年之内,还可以干一阵子,以后如何,很难预料。”这说明了他是不主张进行日美战争的。另外,他在给他的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如果和美国作战,则必须有在华盛顿结城下之盟的思想准备。”这句话实际上意味着对美作战方针是极为愚蠢的。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山本是反对进行日美战争,那就是在开战20天以前,山本去东京和永野见面时,听到了野村大使关于日美交涉大有好转的消息后,两人高兴得为此举杯痛饮。
  那么,联合舰队在作战训练方面的状况如何呢?
  按照山本的命令进行的空袭夏威夷的模拟训练一直延续了5个月。训练中他们牢牢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只有优秀的技术才能在一瞬间彻底歼灭庞大的美舰队,若技术拙劣,肯定要吃败仗。正因如此,海军才开始了严酷而猛烈的训练。
  鹿儿岛的市民们把航空兵的训练叫做“海鹫杂技”。极为惊人的飞行训练情况是这样的:飞机从城山'译者注:城山是位于鹿儿岛市的一个丘陵,标高107米。'上空一下子降入岩崎山谷'译者注:岩崎是位于岗山市北部的一座山。',然后穿过峡谷,在山腰中盘旋,当飞抵海岸时,再一次降低飞行高度,在超低空下降的同时发射鱼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亲身参加训练的飞行员,根本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搞这种极端危险的魔术般的训练。
  原来,作战实地的地形是很复杂的。位于瓦胡岛上的珍珠港,背山面水,且水面极为狭窄,飞机若从背面山上下降,面临着林立的高层建筑,一旦到达海面,必须立即对停泊的军舰展开攻击。而日本航空部队的这种类似特技表演似的严酷的训练就是以适应上述作战地形而进行的。参加这种危险、激烈而高超的战前训练的鱼雷机,数量达100架以上,但是,没有一架发生过事故,可见日本航空兵的技术水平是相当高超的。
  年10月,军令部给第一航空舰队的旗舰“赤城”送来一个大而神秘的东西,这是个啥玩意呢?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大小超过一坪(3。305平方米)的美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的模型。担任制定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参谋源田中佐每天坐在模型前面冥思苦想。被指定担任战前飞行训练的空中攻击队队长渊田美津雄中佐为适应实际作战地形,带领鱼雷机队队员昼夜苦练。由于参加训练的各类日机总数多达400架以上,所以,除在鹿儿岛之外,还在出水、鹿屋、佐伯等8个地方夜以继日地进行战前训练。
  除进行飞行训练以外,一些关键性武器的研制工作,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为了能够洞穿舰体装甲钢板,对特殊穿甲弹的研制以及有效高度的试验也颇费了一番苦心。尤其是为了攻击停泊在水位较浅的珍珠港里的舰只,还专门进行了浅海鱼雷的研制及其发射方法的研究。因为以前的鱼雷对于近距离浅海作战是无能为力的。
  经过精心的反复研究,认为鱼雷攻击机使用下述两种方式可以达到80%的命中率。
  方案 发射高速 初速度 机头角度
  米 160海里 水平(零度
  米 100海里 四、五度
  按照上述方式,必须配备下沉度小的新型浅海鱼雷,于是,在苦心研讨的基础上,直到9月中旬才着手制造这种新型鱼雷,由于出征日期已到,这种鱼雷尚未如数交清,只好把航空母舰“加贺”启航前往集结地的时间延长到18号,等待所欠的那部分鱼雷装载完毕后,才驶往单冠湾,在那里再进行分配。
  三)出色的攻击——配合默契,作战从容
  月2日,御前会议作出了开战的决定。同日,远征舰队收到了山本五十六发来的作战命令,这就是有名的“攀登新高山”密码电报——意即:按预定计划行动,开始进攻。为确保机密,各舰之间用暗语电报进行联系。至此,海上风平浪静,舰队将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珍珠港以北230海里海域。
  昭和16年12月7日上午6时(东京时间凌晨1时30分),第一攻击波的183架飞机(俯冲轰炸机51架,攻击机89架,战斗机43架),竞相从各艘航空母舰上起飞了。按照常规,在舰载机起飞时,航空母舰摇晃度不得超过10度,否则难以起飞成功。可是,当时海面上波涛汹涌,母舰产生15度的大倾斜,尽管如此,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全部安全地起飞了。1小时后,第二攻击波的167架飞机(俯冲轰炸机78架,水平轰炸机54架,战斗机35架)也顺利地咆哮入空,扑向珍珠港。
  在这里,还要提及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日本攻击机群从起飞直至抵达珍珠港上空,需要1小时50分钟左右。在瓦胡岛,美警戒部队部署了6座雷达。这种雷达可以捕捉到几百海里处的机群'译者注:原书中为50海里。有误。',实际上,在开战之前,有一座雷达于7时30分左右'译者注:应为7时5分。'突然发现在北方海空有大批飞机向珍珠港接近,他们马上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了情报中心。当时,美军一名中尉正在床上呈似睡非睡状态,接到报告后,半信半疑地从朦胧中起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时中尉知道这天早晨将有一队B…17飞机从美国西海岸飞来,误认为这是自己的飞机,遂将这个报告搁置起来了。后来,美B…17机群果然按预定时间到达了珍珠港上空,但立即遭到日本战斗机的围歼——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当然,对B…17机群来说,这也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深重的灾难。
  奇袭珍珠港事先制定了两种攻击方案,一是“奇袭”,一是“强攻”。计划中规定,若机群一旦被美军发现,无法施行“完全奇袭”,便进行“强攻”。
  此两种进攻方案各有不同。“完全奇袭”的战斗攻击顺序是由鱼雷机队打头阵,由它们率先冲入敌阵,短兵相接。因为假若轰炸机抢先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