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鹰扬三国-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达成共识,或者可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至少南鹰不可能原谅灵帝视天下百姓的生死有如草芥这个事实。

    “那么现在,说说正事吧!”灵帝缓缓步下龙阶一侧,来到一幅悬挂的巨大图帛之前,信手一指道:“这便是我大汉的辽阔疆土,十三州一百单五个郡国!你想当哪处的太守或是国相?”

    “陛下竟允臣弟任意挑选?”南鹰讶然道:“这是不是有些不合定制?”

    “你这个大功臣只当一个小小的太守,天下间不知多少人会骂朕赏罚不公呢!”灵帝苦笑道:“这算是一个小小的补偿吧!”

    “当然,朕会劝你不要选择交州或是凉州!”他微笑道:“交州是不毛之地,而凉州大半已经尽入贼手,都非善选!对了,朕记得高顺是河内人吧?而你们的坞壁却是在汉中一带,不如汉扬便就任汉中太守如何?”

    “高顺是河内人与我当汉中太守有什么关系?”南鹰讶然道:“为何我听陛下的意思似乎是说,高顺若是汉中人,臣弟便当不得这汉中太守?”

    “不是你当不得,而是高顺当不得汉中的官!”灵帝笑道:“本朝的三互之法,你只怕是不知道吧?”

    “什么三互之法?”南鹰摇头道:“臣弟确是从未听说过!”

    “你这个官儿当的……”灵帝亦是摇头叹息:“简单些说,三互之法便是本地人不得本地为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亲缘关系或是姻亲的,不得同地为官!这是先帝为了防止官员们结党生祸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罢了!”

    “朕是在想,既然你归心似箭,反正是要归家,不如就近任汉中太守。一来是省却了往返奔波之苦,二来也可得近水楼台之便,岂不两全其美?”灵帝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奇异之色,他紧紧盯着南鹰道:“汉扬以为如何?”

    “汉中?”这一刻,南鹰真的是心动了。当日自己在汉中与张修打生打死,在张鲁和苏固身上花了那么大的心思,也不过是隐隐控制了汉中局势。如今只要自己一点头,这块西川的门户之地便要名正言顺成为自己的地盘,这个诱惑实在是不小!

    突然,贾诩当日的话语再次回荡在耳畔:主公只有东进,伺机据有一块根据地,与汉中形成东西呼应之势。这才是我们破茧成蝶之时……

    还有那隐藏于勃海郡内的秘堡,高升已经在那里孤守了一年,默默看守着近百万石的粮食和大批食盐,似乎也不能不闻不问吧!

    南鹰心中挣扎良久,终于指向勃海道:“多谢陛下成全,可惜臣弟还是比较喜欢大海,那种浩瀚无垠的广阔,才能令臣弟真实的感受到自由和宁静!”

    “你挑勃海?”灵帝的手不可察觉的颤抖了一下,他眼神直勾勾的盯着南鹰。

    “怎么了?臣弟的选择有何不妥?”南鹰心中一阵发虚,他小心翼翼道:“若是陛下觉得不好,臣弟再换个地方吧?”

    “沿海之郡极多!比如东莱,又或是琅琊。”灵帝良久才道:“为何你单单挑选勃海?”

    “这个……”南鹰急中生智,微笑道:“且不说臣弟早就下过一番功夫,当然知道勃海的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勃海距离洛阳不过一千六百里,远远近于东莱等沿海之郡!”他嘻嘻一笑:“听说东莱离洛阳有三千多里,陛下难道不想时常看到臣弟入朝面圣?”

    “牵强!”灵帝亦不由笑出声来:“好吧!算你有理!朕便授你勃海太守之职,鹰扬中郎将的衔便仍然兼着吧!”

    “多谢陛下……”

    “先不要忙着谢恩!”灵帝摆手道:“朕只有一个条件,七日之后便是太后寿诞,董卓当然也会入京朝贺!朕希望你可以与他……”

    他见南鹰一张脸倏的阴沉下来,只得改口道:“至少做做表面文章,不要令朕在太后面前为难。毕竟太后一直对你有些不快,朕却始终抵着她的颜面,总是有违孝道!”

    “臣弟遵旨!”南鹰一想到董卓的面貌,心中便气不打一处来,他板着脸道:“若是臣弟热脸贴了冷屁股,陛下可不要怪臣弟失态!”

    “好了!你下去吧!”灵帝有些疲惫的挥了挥手:“朕怕是被你气得有些急了,如今正感晕眩,要歇息了!”

    “之前莽撞冒犯,请陛下原宥!”南鹰心中一阵歉然,他施了一礼,退出殿外。

    “你都听到了!”待南鹰行远后,灵帝猛然直起身体,眼中神光乍现,哪里还有半分疲倦之色,语声中也有一丝难掩的激动:“他真的选择了沿海之地,而且是勃海!”

    “是的,老朽听到了!”王越的身影轻若无物般从殿中的屏风后飘了出来:“相信陛下越来越坚信,南将军一定便是那个预言中的人了!”

    “朕已经深信不疑了!”灵帝仰起面来,怔怔的望着殿顶:“世上不会有这么多的巧合!”

    “不过,陛下真的太残忍了!”王越长长叹息:“为了不动声色的逼走南将军,竟然使出了这么多手段!之前,可是陛下一直苦苦强留他的!”

    “此一时,彼一时!”灵帝无奈道:“汉扬的性子你也看到了,他甚至敢与朕公然咆哮!如此宁折不弯,再强留他在京,只怕是要害了他!”

    “与其如此,不若朕再试试那传说中的谶言是否灵验!”他微微一笑:“看来,这步险棋,朕又走对了!”

    “可是陛下,您适才向南将军所说的同归于尽之事,是发自真心吗?”王越犹豫道:“老朽也觉得大大不妥!”

    “是真心话!”灵帝淡淡道:“但那只是最后的选择!至于朕是否要选择这条绝路,便要看那谶言是否真的应验了!”

    “代汉者,当涂高。续帝祚…。。”他低下头去,喃喃道:“汉扬啊汉扬,你真的是后半段谶言的预言之人吗?”

卷三 两京风云 第九十五章 玉树千灯() 
徐府之中的静室内座无虚席,所有的亲信将领和鹰巢属下全体就座,正面色凝重的细听着贾诩的长篇大论。

    不过,他们的面色虽然严肃,眼神却显然有些飘忽不定,时不时向黑暗角落的几个黑影望去,似乎正在猜测着几位神秘来宾的真实身份。

    “……。这就是我们如今的真实现状,所以主公已经决定,待明日太后寿诞过后,立即全面退出洛阳!先返回鹰巢整顿,之后再择得力属下开赴勃海!”贾诩说完,冷峻的目光扫过众将:“此事高度机密,原本主公意欲亲自向大家说明,可是他适才却被张奉临时请去,这才由本人代为宣布!不知各位兄弟有何异议?”

    此言一出,堂上出乎意料的一片寂静,数十人面面相觑,竟无一人开口。

    “先生!在下不明白!”枣祗的声音终于打破了压抑的沉默,他疑惑道:“主公能够在帝都占有一席之地谈何容易?不管形势如何恶劣,我们也不应该完全放弃洛阳,总要留下一些后手才是!”

    他这么一说,立即有几个人同时点头,却几乎都是鹰巢所属。

    “你是替主公心有不甘吧?”贾诩平静道:“主公已经做出了决定,并没有令你出谋划策!你只说赞同于否即可!”

    “在下赞同!”枣祗吃了一个软钉子,只得苦笑道。

    “我有一个隐忧!”马元义低沉的声音从一角响起:“同为黄巾降将,波才和张曼成这些人,只怕未必与我们同心同德!”

    “今日先生没有请这两个人到场,不是没有原因吧?”他瞧了瞧身边的裴元绍和管亥:“倒是这两个小子,怕是赶也赶不走的!”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笑声。

    “你说得没有错!”贾诩目中闪过一丝欣赏:“波才肯定是与我们不相为谋,所以主公已经为他安排好了出路!而张曼成,他虽然愿意生死相随,主公却已经向他布置了更重要的任务!这,便是此二人今日不在的原因!”

    “更重要的任务?”所有人一起陷入猜测,却无人敢于出声相询。

    “其实也不是秘密!”贾诩轻描淡写道:“我们既然决定要至勃海发展,总要有人去做开路先锋的!而张曼成,曾频繁活动于冀、青、徐、荆四州,正是首选!”

    “我有个问题!”曹性起身道:“如果全面退出洛阳,那么我们的家小怎么办?将军在帝都朋友不少,可是仇敌更多,末将担心……”

    “你不必担心!”贾诩淡淡道:“不但是你们的家小,连跟随我们的原北军属下将士的家小,也会秘密分批迁走!这是天子点了头的!”

    “什么!那会有好几千人啊!真是好大的手笔!”曹性失声道:“天子怎么可能同意?无端迁籍可是重罪!”

    “曹将军!这个问题你就问得多余了!”贾诩森然道:“这是你应该关心的吗?”

    曹性被他冷冷的目光一扫,背上的冷汗突然渗了出来,强笑道:“末将只是一时好奇,如此最好!”

    “我知道你们中的有些人在想什么!”贾诩突然冷笑起来,他站起身来,目光一个个从众将面上瞧过去,虽然大多数人仍然面色从容,却有几个人心虚的低下了头去。

    “从司马直身上,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是觉得主公失去了天子的恩宠了吧?”不知怎的,贾诩阴冷的笑声竟令人有些不寒而栗:“如果认为自己站错了队,跟错了人,现在便可以自行离去!无论是主公和我,还有高将军,谁也不会阻拦!”

    这话说得委实有些严重,堂上众人不禁有些不知所措。

    “先生!你这话可就有些过了!”侯成不满道:“大家伙儿心里是有些不踏实,毕竟最近帝都的局势太不正常!可要说到与将军分道扬镳?您是不是有些太污辱我们了!”

    “我们这些老弟兄,可都是跟着将军尸山骨海中爬出来的!就是死,也要死在将军脚下!”他昂然道:“所以,请先生不要再有所猜忌!”

    “至于有些新人?”他嘴角扬了扬:“末将可就不敢保证了!”

    人群中的徐晃猛然抬起头来,怒道:“侯成,你是在说我吗?”

    李进、甘宁和苏飞三人也一起变色。

    “我指名道姓了吗?”侯成冷笑道:“就这么多疑?那儿不是还有几个没露脸的吗?”说着,他向角落努了努嘴。

    他这么一说,立时间所有的目光再次集中到那处小小的暗影中,嗡嗡的议论之声连成一片。

    “都住口!”高顺威严的声音响起:“不得喧哗!”

    众将对高顺都是敬服有加,闻言一起闭口。

    “你们应该庆幸,鹰扬中郎将今日不在这里!”高顺脸上闪过一丝怒色,他拍案道:“这些日子以来,你们的将军夙夜难眠,想的都是什么?是弟兄们的生死和前途!而你们只管上阵杀敌,可曾为他分担过半丝忧虑?”

    “别的咱们也不懂啊!也帮不上忙!”有人小声嘀咕道。

    “帮不上忙就要懂得服从,你们的纪律到哪儿去了?”高顺狠狠的再次一拳砸在案上:“什么时候学会窝里斗了!本将瞧你们就是一个个闲的!”

    “侯成,鹰扬中郎将若是听到你的话,一定会很失望!”高顺有些痛心道:“这些年来,他可曾看错过一个兄弟和手足?你是在怀疑自己的将军吗?”

    “末将不敢!”侯成的脸色终于变了,他垂首道:“末将只是在替将军不值,才在此处借题发挥的!”

    “不值?”高顺怔怔道:“你是在说,他为了救刘陶一命,而放弃了高官厚禄?还是指他为了司马直不惜闯宫犯驾?”

    侯成脸色一下子白了。

    “他是为了自己的朋友和兄弟!你敢说他不值?”高顺的语气有了一丝强烈的波动:“你也是他的兄弟,是他的部属,你有胆子再说一次!”

    侯成身躯一颤,身不由己的俯身拜倒。

    “你说他值不值!”高顺终于失去了一贯的冷静,他几乎是大吼了出来。

    正当所有人同时心中大叫不妙之时,黑暗的角落中,突然有一个少年的声音轻轻笑出声来:“真是不值!有了这么一个莽撞的主公,我们今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也不能这么说!”另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叹息道:“痴人自有痴人福,说不定这便是他始终能够气运加身的关键所在!”

    这两人旁若无人的一番对话,听得众将人人勃然作色,管亥第一个跳了起来,狂叫道:“放肆!是什么人胆敢出言辱及将军?”

    “怎么?没有听出我的声音吗?”那中年男子的声音幽幽道:“就算是你听不出来,你身侧那人却是应该已经听出来了!”

    “身侧那人?”管亥愕然向身边望去,却只看到马元义那张面青唇白的骇异面庞。

    “奉兄!”南鹰终于一把摔开张奉死死攥着自己衣袖的魔掌,没好气道:“天色将晚,小弟府中仍然聚集了大批属下,正待召开军议,你却硬将我拖了出来!究竟有什么天大之事?”

    “什么狗屁军议?”张奉双眼一翻道:“仗都打完了,你还有什么好议的?是否在故意推搪于我?”

    “我是真的……”南鹰话未说完,张奉又将他拖了便行:“你小子不识好歹,为兄是想让你大开眼界,你休得罗嗦!”

    他一边发力猛拉,一边口中喋喋不休道:“有好事尽想着你了,上哪儿找我这么好的兄长去?对了,你上次答应我的葡萄美酒呢?”

    “什么葡萄美酒?”南鹰愕然道:“我何时欠你的?”

    “翻脸不认帐啊!”张奉怪叫道:“上次你说我只要提携那孙坚,你便送我两罐葡萄美酒!如今,我已为他谋得长沙太守一职,且没有花他半个铜钱,你小子是否不领情呢?”

    南鹰闻言猛然记起此事,哭笑不得之余,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这张奉对自己确是义气深重,当日自己不过随口一说,时隔多日之后他竟还能如此上心,真是重信之人。

    他不由大惭道:“好好好!奉兄再莫拉扯,小弟随你前去便是!欠你的美酒也定当日后奉上!”

    张奉转嗔为喜:“这才是好兄弟嘛!快走快走,为兄引领你前去观赏一件稀世奇珍!”

    “什么稀世奇珍?”南鹰讶然道:“还有,你向着皇宫而去却是为何?”

    “你这不废话嘛!”张奉不耐道:“稀世奇珍,当然只有在皇家禁宫之中才能看到!”

    “奉兄啊!能不能不要再云遮雾罩了?”南鹰苦笑道:“小弟愚笨,请兄长指点迷津!”

    “知道明日便是太后寿辰了吧?”张奉凑上脸来,神秘道:“可曾备得祝寿之物?”

    “听说太后惧寒,便随便备了一件虎皮!”南鹰随口道:“怎么?难道奉兄备下的礼物便是那件稀世奇珍?”

    “啧啧,你可真够寒酸的!”张奉窃笑道:“不过倒也符合你的将军身份!”

    “其实,这件稀世奇珍也非为兄一人之功!”他有些讪讪道:“此物人间难觅,岂能只是一人之力便可得到的?”

    “哦?”南鹰也不禁被勾起了兴致:“难道还是几人合力弄到的?究竟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

    “此物集我三人之财力,再聘数百能工巧匠以两个月之功方才制成!”张奉傲然道:“你说了不了得?”

    “三人?”南鹰脱口道:“你们张家已经是富甲帝都了,还要拉人凑钱?还有二人是谁?”

    “便是司徒崔烈和太尉曹嵩!”张奉微笑道:“想不到吧?”

    “什么?是他二人!”南鹰想起曹嵩动辄出手上亿的手笔,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看来真是绝世之物了!”

    “不错!此物现已置放于南宫嘉德殿内!五十株碧玉桃树,象征着太后的五十华诞,每株又再镶二十朵金花,象征着太后千岁不朽!而千朵金花尽皆中空,内通香油可以引燃!千灯齐明,便是太后母仪天下,圣光普照之意!”张奉得意道:“此物,便取名为玉树千灯!”

    ps:这一章的构思过于仓促;完全是信手拈来;也不知是否能够令大家满意!大家且观且批评吧!

卷三 两京风云 第九十六章 蛛丝马迹() 
远远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南宫嘉德殿已经在望,殿内殿外,灯火通明,不时有人匆匆进出,似乎仍然在忙碌不止。

    几名皇宫役从正步下台阶,见了张奉慌忙行礼。

    张奉却是微怒,一把扯着一人道:“谁让你们出来的?是否偷懒耍滑?”

    那役从大惊道:“太常丞,您误会了!玉树千灯已将完成,正在殿中做最后的嵌接!”

    “嵌接?”张奉微愕道:“嵌接什么?”

    “便是千灯的油道!!”那役从恭敬道:“原本是要明日日出之后再做的,因太常丞催促的紧,将作大匠只好亲自冒险夜间作业。为了避免小人们在场妨碍,将作大匠便命小人们一起退出殿外!”

    话音未落,只见殿中灯火突暗,只余几点星光般的微弱光线闪烁不定。

    张奉和南鹰同时愕然道:“这是怎么回事?”

    “太常丞且请宽心!”那役从笑道:“将作大匠已有吩咐,在火下连接油道乃是异常危险之事,所以必须熄去大半烛火!”

    他犹豫了一下才道:“恕小人多嘴,太常丞最好也在殿外稍待,以妨影响了殿中之事!”

    “哦!原来如此!”张奉释然道:“崔兄不仅亲力亲为,不辞劳苦,更兼心细如发,技艺了得!好,本官只在殿外等候便是!”

    他挥了挥手,欣然道:“你们下去吧!”

    望着络绎散去的役从匠人,南鹰疑惑道:“奉兄,你不是少府丞吗?为何那役从却唤你太常丞?”

    “嘿嘿!兄弟你有所不知啊!”张奉老脸一红,带着几分得意道:“为兄为了将太后的五十寿诞操办得妥妥当当,不惜老本才做上了这太常丞呢!”

    南鹰心中释然,太常专司宫中礼仪庆典,又是九卿之首,而张奉选择在这个时机做上太常的副职太常丞,只怕不仅是想公私两便的做好祝寿之事,更有可能的是想借此更进一步,跻身九卿之列。

    “如此说来,小弟明白了!”他微笑道:“祝太后凤颜大悦,也祝兄长心想事成!”

    “哈哈哈!”张奉心中欢喜,口中却谦逊道:“可不能这么说,非我一人之功,非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