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顾势单力薄,并不第一时间逃走,而是打算去帮助因她牵扯进来的旁人,这一刻,杨逸更加坚定了救下少女的想法。
杨逸冷然注视着快速靠近的狰狞大汉,虽然心中依然充满恐惧,只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若是此时后退,原本的勇气必然烟消云散,一切努力都必然付之东流,既然逃不了那便舍命一搏。
危难之时,杨逸只觉手臂充满了力量,原本略显沉重的石块好似轻盈了不少,不由心中一喜,当初车队前来洛都的路上,危难生死边缘,正是那怪力救困于危难之间。
此时此刻,杨逸心中充满自信,顺势从背后抽出早先藏匿的石块,全力朝着眼前的大汉抛掷而去,在大汉惊恐的眼神里,只听‘嗖’的一声,在巨大的力量抛掷之下拳头大小的石块朝着头颅急速靠近。
大汉根本来不及反应,唯有满眼呆滞的盯着迎面而来的石块,若是被打实了,必然头颅迸裂,死于非命。
杨逸脸色突然变得煞白,满眼惊恐的看着眼前心有余悸的大汉,原来那石块虽然威力惊人,但准头却差了些,虽然很接近头颅,只是很不巧的错了过去,石块朝着远处飞出好远。
大汉怒羞成怒,没想到差点阴沟里翻船,对杨逸愈发冷然,毫不迟疑的再次提刀冲击而来。
杨逸转身而逃,只是惊恐之下踉跄脚步根本不听使唤,哪里逃得过狰狞大汉的追击,大汉一脚将杨逸踹翻在地,举起佩刀顺势砍下。
“嗖!”一道凌厉的声响好似划破空气一般,急速破空而来,举着锋利佩刀的大汉猛然后退一步,一时虎口崩裂,血流如注,满是愤恨的盯着远处射箭之人。
杨逸回头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人一骑疾驰而来,来人正是公孙逸随军护卫田豫,只见田豫动作一气呵成连射数箭,硬生生将大汉逼退,若非此时身处洛都之地怕惹来麻烦,恐怕早已将大汉射杀。
第十一章 争锋相对()
虎背熊腰的壮硕大汉恼羞成怒,但他也算久经沙场,自然看出来人手下留情,以对方连续三箭皆准确射在刀刃近乎同一位置,强劲力量使他虎口崩裂,可见箭术精湛,取他性命如探囊取物。
与此同时,田豫身后,白马义从策马而来,虽然只有十余骑,威势骇人势不可挡,一时原本嚣张跋扈的大汉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吾乃淳于琼,身为朝廷命官,尔等不可造次!”好汉不吃眼前亏,眼看少年后援到来,只能自报家门,以此来震慑众人。
杨逸微微一愣,没想到眼前虎背熊腰的大汉居然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说起淳于琼,历史上有史可查的记载便是火烧乌巢,当时曹操亲率骑兵突击偷袭,淳于琼战败被杀,粮草皆焚,致袁军崩溃。
其实淳于琼并非羸弱愚钝之人,根据后汉书记载也算实力不俗的将领,否则汉灵帝也不会将西园八校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他。
况且淳于琼背景深厚,不仅朝中有人,尚与袁绍等人交好,对此时在京都如履薄冰的杨逸来说,根本得罪不起。
眼看杨逸神色变幻,淳于琼总算松了口气,不由接势狂傲道:“今日本官奉命前来征收赋税,没想到此家暴民不沐天恩拒不交租,本官决定将其女带回衙门审讯,不知者无罪,你的一时唐突,本官既往不咎,还不快速速离去!”
“少主,初入京城还是少树敌为妙。”早已下马来到杨逸身边护卫的田豫低声劝道。
淳于琼眼看杨逸站在原地毫无反应,倒是颇为满意杨逸识时务,冷笑一声,上前一把提起惊慌失措的少女,强行抗在肩上。
“放开我!”少女先前挣扎早已全身无力,即便此时哭喊挣扎,但哪里挣脱得开,一时满脸凄然的盯着远处杨逸。
杨逸拳头先是紧握又松开,心中权衡摇摆不定,正如田豫所说,京都之中权贵甚多,一旦得罪一人很有可能得罪一方势力,何况是即将成为手握重兵的淳于琼。
若是此时强出头,与原本谨慎步步为营的策略相冲突,此刻想要救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是当杨逸看到少女凄然落寞的眼神,却包含着对命运的愤然时,心中一阵触动,想到淳于琼丑恶嘴脸,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残忍与不公,抉择之间已有答案,只见杨逸怒而朗声道:“贼人休走!”
淳于琼为之愕然,满是愤然的紧盯着杨逸,没想到在知道其身份后,还敢如此叫嚣,其实淳于琼心中十分后悔,当初外出京都,身边同样带着甲士,只是看中少女,一时兴起将手下甲士纷纷打发回去,才会有此时窘境。
“你可知道威胁朝廷命官的后果!”淳于琼怒而将少女丢在一边,手握佩刀冷声言道。
一边田豫微微叹气,只是事已至此多劝无益,田豫等一众属下早已与与公孙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随手紧握长枪冷然注视着淳于琼。
眼看田豫站在自己一边,更没有质疑他的权威,杨逸顿时心中大定,深吸一口气紧盯着淳于琼朗声喝道:“贼子一派胡言,我听闻淳将军勇武果敢,品貌双全怎会在此调戏一良家小女,你定是假冒陷害,抹黑他人,来人,弓箭手准备!”
淳于琼脸色涨红,一时哑口无言发作不得,若是反驳强辩,岂不是自打嘴巴,简单夸赞的言语却堵住了淳于琼的嘴,此时反而不敢再掷地有声的炫耀自己的身份。
虽然强抢民女这种事时常发生,只不过多以金钱赎买,像淳于琼这般明抢倒是少数,不过若是传了出去,实在名声不大好听,何况近日汉灵帝召集众人,似乎有军情要事,这个节骨眼上倒是不易落下把柄。
何况眼前少年年不过十五,华衣玉带绝非普通商豪之子,尤其身边骁将悍兵绝非易与之辈。
好汉不吃眼前亏,虽然暴怒异常但也只能作罢,加上那丫头并非绝色,没必要针尖对麦芒,既然杨逸给了台阶,趁此借坡下驴倒是上策。
“你给我小心点!”正在此时远处数骑策马而来,淳于琼生怕被属下看到窘境,撂下一句不疼不痒的威胁之言快速朝着前来的属下方向而去。
田豫略显惊讶的看着杨逸,实在有些难以置信公孙少主居然兵不血刃解决了眼前的状况,不论是胆识还是言语运筹皆十分恰当,让对方吃了哑巴亏,还只能悻悻而走。
杨逸上前将少女扶起,微微皱起的秀眉带着少许痛苦的神色,想必先前跌倒之时碰撞受伤,杨逸俯身小心查看,直到确认腿脚淤青恐怕难以行走。
少女面色泛红怔在原地,虽然男女授受不亲,但眼看眼前男子目光清澈,并无唐突之意,欲言又止倒也并未多言。
过了半响少女还是鼓足勇气低声道:“虽然奴家不想缠着公子,但知恩图报的道理还是懂的,何况得罪此人,孤身一人洛城再无容身之地,还请公子垂怜。”
楚楚动人的模样令人爱怜,虽然杨逸自顾不暇,但实在无法拒绝眼前少女的请求,不由温声询问:“家中还有何人,若是可以,可随我等一起离开。”
少女低头不语,眼眶微红已经说明了一切,杨逸算是了然不再多问,微微叹气之余,蹲下身子背对着少女。
“公子,这可不行。”少女表情惊愕,同时满是难为情的低语。
“快上来,不然只能丢下你了。”
少女心中一惊,连忙伏在杨逸身上,眼眶早已微微泛红。
看着杨逸背着少女先一步朝着洛都而去,田豫等一众白马义从满眼呆滞,谁能想到那个坏到骨子里的少主,居然有如此温情的一面,众人皆放弃策马而行,纷纷牵着马跟在后面。
一路上杨逸与那少女低声攀谈,倒是得知了不少消息,这个名叫凝儿的少女早年丧父,一直由母亲拉扯长大,缝缝补补也只能勉强度日,随着母亲病逝,凝儿孤身一人住在家里,日子愈发拮据。
虽然并非绝色,但在村落之中也是有名的美人儿,常常有人登门求亲,其中不乏洛都富贵之家,只是凝儿看似羸弱,内心却十分坚强,此生只嫁英雄男儿,虽然感激那些时常帮衬的村里邻居街坊,但也仅仅是感激,并无以身相许的打算。
随着时间推移,原本的热情终究消散,不少人开始威逼利诱,甚至打算绑票将生米煮成熟饭,恰巧此时被凝儿被淳于琼看中,将一众竞争者悉数解决,今日前来本要用强,直到被杨逸救下。
杨逸听闻不胜唏嘘,和平时代生活的人,永远不会理解动乱年代的苦难,有句话说得好,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只可惜杨逸身处东汉末年动乱时代,倒也避无可避,也许这也是杨逸强出头救下少女的根本原因。
同为天涯沦落人,杨逸对凝儿好感顿生,低声安慰,瞬间讲些笑话、奇闻异事,倒是很快分散了凝儿心中苦闷。
回到客栈,门前早有心急如焚的甲士四处观望,似乎翘首以盼,眼看杨逸返回,连忙上前躬身一礼道:“少主,有朝廷特使前来。”
“来者何人?”
“回禀少主,其人倨傲,并未自报家门。”
杨逸点头,第一时间将凝儿安排妥当,大步步入客栈,只见一全身着甲手握刀柄,皮肤白净,清秀面容三十余岁男子站在大厅之中,气势威盛,不怒自威的气息令人心颤。
眼看杨逸回来,男子端详了半响言道:“咱家奉皇命而来,公孙逸快随咱家速速进宫吧。”
“您可是蹇硕蹇大人。”据历史记载蹇硕虎背熊腰,又通晓军事,很受灵帝信任,如此形象又自称咱家,身份倒是不难猜测。
“哦,不知公孙公子如何得知?”蹇硕轻笑着询问。
杨逸心中一突,心中暗呼糟糕,蹇硕可是出了名的的笑面虎,看似轻笑,谁知道内心在想什么,若是不解释清楚,恐怕哪天会被汉灵帝一纸圣旨赐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杨逸脑海快速飞转,以想解决之法,虽然暗暗后悔言语有失惹来麻烦,但此时并不是抱怨后悔的时候,杨逸之所以猜到来人是蹇硕,是因为汉灵帝最为信任他,加上宦官十常侍多为阴柔,唯有这蹇硕长披甲执锐,是宦官之中最英武的一个。
“长听闻蹇硕大人雄姿英发,一众宵小之辈望风而逃,即便有人手握重权,不过一时侥幸,他日必被大人所擒。”
蹇硕身材魁梧又通晓军事,深得皇帝宠信,宫廷之中唯惧大将军何进,这些事杨逸再清楚不过,以贬低何进讨好蹇硕,自然是上上之选,准确的说这是蹇硕最希望听到的吹捧。
果然蹇硕原本令人生寒的冷笑渐渐散去,转而对杨逸亲切了很多,宫廷之中虽然人人畏惧十常侍,但士人从未将一众宦官放在眼里,杨逸这番明显讨好的言语,倒是颇对蹇硕胃口。
杨逸深知十常侍将来下场,若是靠的太近,即便可以一时风光,将来必然被归为宦官一党而遭诛杀。
若是靠得太远,便会被十常侍所记恨,被十常侍惦记的敌人,除非成为何进属下,否则没几个可以幸免。
只是杨逸并不想听命好断无谋的大将军何进,更不想与宦官一党同流合污,置身事外又不可能,拿捏分寸之间,实在如同尖刀上跳舞。
好在杨逸通晓历史发展,若是小心谨慎,说不定可以真正做到左右逢源,在汉灵帝驾崩之前,捞取足够的好处和政治资本,只是古书记载,并非事无巨细,还是小心为妙的好。
第十二章 昏庸无度()
对杨逸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参与两大派系的斗争,而是想办法阻止董卓入京,免得洛都生灵涂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何进在董卓进京之前保住性命,先一步扫清阉宦。
只是想让刚愎自用的何进改变想法,实在难比登天,前途朦胧昏暗,何进、宦官祸乱朝纲,但比起董卓残忍好杀还是好上百倍。
想要在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幸存下来,只有拼尽全力尽可能的去影响历史的走向,左右逢源,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的契机。
“皇上圣恩,还不快快准备随咱家入宫,听闻公子诗才通达特邀一叙,倒是那宫中莲花正是盛开时节呢。”蹇硕爽朗大笑,言语之间似乎满是深意。
杨逸心中大喜,并不在乎对方稍许阴柔的语气,这个信息可是极为关键,圣意难测,若是理解不当,往往自作聪明很有可能引来杀生之祸,杨逸一篇洛神赋虽然名动京城,但自身几斤几两还是有自知之明。
杨逸也没想到,仅仅一句投其所好的言语,居然获得如此珍贵的情信息。
不过杨逸很清楚,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蹇硕如此用以必然期有所图,思前想后,唯一此时杨逸拥有的就是其父公孙瓒戍边一方的资本,拉拢,正是蹇硕此行的目的。
不得不说蹇硕很有眼光,拉拢杨逸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虽然公孙逸凭借洛神赋名震京城,但士人之中不乏妒忌之人,何况公孙逸毫无根基,想要在京都之中站稳脚跟,无外乎加入宦官集团与外戚何进集团。
在羽翼尚未丰满之前屈位结交,想必更容易打动一个小小的公孙逸,何况宦官集团很需要一个在外掌握实权,拥有兵力的将军,公孙瓒自然在宦官集团的考虑范围之内。
只是蹇硕万万想不到,若是以前的公孙逸也许会就此效命也说不定,只是当心智被完全取代之后的杨逸,深知与这些宦官交好的后果。
待京都事变,掌握兵权的袁绍必然将宦官与其一党屠戮一空,牵连之人同样被斩尽杀绝,左右逢源,在权利的夹缝中生存,才是杨逸真正秉承的想法。
“多谢蹇大人,大恩不言谢,还请看在下将来的表现。”杨逸满是恭敬的言语却说得十分含糊,但以蹇硕的角度考虑自然十分满意,微微点头一时笑而不语。
其实杨逸猜测得果真**不离十,原本汉灵帝眼看公孙逸即将进宫,打算派人去查看一番,蹇硕毛遂自荐主动前往,的确有拉拢公孙逸的打算。
士人清流与宦官集团早已针尖对麦芒,皆恨不得杀对方而后快,随着汉灵帝身体每况愈下,一众宦官很快意识到即将而来的杀生之祸,开始为将来打算,当然此时拉拢的并非公孙逸一人。
而公孙逸也很幸运的进入了宦官集团十常侍的视线,虽然各怀鬼胎,但对公孙逸来说,此时的联合利大于弊,在汉灵帝驾崩之前,十常侍是绝对凌驾于大将军何进之上的存在,也是杨逸捞取政治资本的最大靠山。
一番谈话,蹇硕对公孙逸还算满意,不过并非完全信任,至于汉灵帝将在莲花亭设宴群臣,必然以莲花为题的提示信息,不过是小恩小惠,以此来拉拢公孙逸。
杨逸很快束装齐整,身着蹇硕送来的华美玄色朝服,乘车跟随蹇硕前往洛都皇宫,也就是整个东汉权利缠集之地。
一路前往洛都,杨逸心中忐忑与兴奋并存,千年前的庄严皇宫即将揭开神秘面纱,想象都有些激动,蹇硕深得汉灵帝宠信,车驾一路疾驰进入皇宫,无人敢上前拦阻。
只是并未如同杨逸猜想的一般前往南宫皇城腹地,而是来到皇城外廷,逸跃下马车,步行朝着莲花苑而去。
忽然远处传来气势恢宏的呐喊,杨逸远远眺望,只见众多披甲执锐的甲士在校长操练,雄姿英发,器宇轩昂,挥洒汗水之间刀枪剑戟随着口令,一次次刺出。
如此精锐之师想必唯有洛阳北军无疑,眼看杨逸被完全震慑,蹇硕上前说明印证了杨逸的猜测,只听蹇硕上前轻笑道:“此乃北军一部!”蹇硕言语之间,眼神满是羡慕的炙热。
杨逸心中一动,这北军兵权掌握在何进手中,常年来震慑内庭,直到建立西园八校组建新军,才勉强能与北军五营分庭抗礼。
看来蹇硕对西园八校尉的设立早已知晓,也许此番为削弱大将军何进权利而进行的军事变动,正是汉灵帝与蹇硕等十常侍商议的结果。
权力斗争向来凶险,掌握兵权才能明哲保身,一旦将来兵变事发,若是拥有八校一部,即便不能横行洛都,也能独善其身,免遭乱兵所杀,杨逸自然动过心思。
若是有机会,这西园八校尉的位置自然要夺上一夺,古有八岁甘罗为相,年龄大小并不是问题。
其实十常侍笼络的对象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起码要容易驾驭,若是心存野心之人,十常侍恐怕躲避还来不及,哪里会前去笼络。
跟随蹇硕来到莲花苑,‘沁莲亭’三个大字妙笔生辉,一路走来无人敢上前询问半句,蹇硕权利之盛可见一斑,杨逸已经做好准备,在汉灵帝驾崩之前,尽可能侧重十常侍一方,如此才有尽可能接近汉灵帝的可能。
洛都不愧是千年古城,奢华辉宏,令人心生肃穆之感,皇城辉煌,奈何外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沁莲亭前,披甲执锐的孔武甲士人数众多,杀气柄然的冷然目光不断扫视四周,即便一边进进出出的宦官宫女也不放过。
汉灵帝想必就在其中大宴群臣,即便站在外面,苑亭周围,众多莲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耳目一新。
正在此时,只听一阵犬吠,紧接着几个宦官牵着十多只壮硕的猎犬从苑廷内走了出来。
令杨逸愕然的是,只见一众摇头晃脑的猎犬头上,皆扎着士大夫所带的进贤冠,身躯之上皆披着朝臣服饰,如此侮辱之能事,恐怕也只有荒淫无度的汉灵帝做得出来。
得到通传,蹇硕带着杨逸步入沁莲亭,远远看去,只见汉灵帝目光冷然,一众受邀文臣皆面色惶惶。
杨逸向着莲花池边看去,只见数个宦官奋力将已经溺死得一名朝臣尸体拉了上来随手丢在地上,在场一众众大臣顿时面色生寒。
“还有谁质疑朕的决定!”汉灵帝冰冷目光扫过群臣冷然道。
“陛下,天下大旱,国库丰盈实不存焉,百姓疾苦,暴民并起,决不可再修缮宫宿,以失民心!”
前有前车之鉴,没想到汉灵帝话音刚落,便有朝臣起身劝谏,站在一边微微低头的杨逸不由寻思:“古往今来,只要文死谏,武死战,皇帝清明,便可国运昌盛,奈何汉庭根基早已腐朽枯败,皇帝荒淫无度,荒废朝政,大汉王朝看来气数已尽已无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