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的三足鼎立只是名义上的,李黄白的实力太弱了。可现在不一样了,三足鼎立局势正式确立,陆荣廷、沈鸿英、李黄白之间的争斗拉开了帷幕。
梧州和玉林两个集团的统一,令各方势力深感不安。
远在赣州的陆荣廷,原本没有把这些“排骨”起家的军官放在眼里,可现在形势的发展让陆荣廷不得不从赣州火速撤兵。赣州固然让人垂涎三尺,可自家的后院更加重要。
广西,过去是我的,现在是我的,将来也还是我的。
……
就在陆荣亭撤走的当天,赣州城内一万余人悄悄出城,到达赣江边上潜伏起来。第二日凌晨两点,赣州城墙上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一片漆黑,赣州军队,突然从西南门之间事先挖好的坑道中钻出,对唐继尧部展开攻击。而潜伏在章江边的部队,按事先的部署,也从侧后向唐继尧部发起攻击,顿时形成内外夹攻之势,这样,一下子就将滇军大部合围于章江和赣州城狭小的三角之间!而守军的一个团,也从东门出击,出击方向直指唐继尧指挥部所在的天竺山。如果袭击得逞,滇军就被全部包在这个“孤岛”上。
攻城滇军,屯兵坚城之下已近一个月,吃不好,睡不好,体力消耗极大,酣睡正香,对于敌人的出击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防备,一时阵脚大乱,失去建制,只能各自为战。
与此同时,唐继尧的指挥部被一伙不明身份的队伍袭击。这些人并不多,只有几百人,但战斗力却非常强悍,转瞬间就将“佽飞军”一个大队消灭的干干净净。“佽飞军”是唐继尧仿自汉代的特殊军号,算是他的禁卫军,战斗力颇强。没想到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人灭了,眼看着对方就要攻入指挥部了,唐继尧什么也顾不得了,仓皇逃跑。
赣州军队这次出击,预谋已久。特别是陆荣亭撤离时,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并没有告知唐继尧,故而确实大出滇军意外,虽然拼死苦战也并不能改变局势。
赣州战役历时六十三天,以滇军惨败而告终,伤亡一万五千多人,两万多人溃散。
随着陆荣亭的回撤和唐继尧惨败,陈炯明的粤军与段祺瑞的北洋军也偃旗息鼓,悄悄解除了对赣州的包围。
为了解决李黄白,陆荣廷在加广西的途中就不停地在琢磨,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当这条妙计逐渐在他的心里酝酿成熟时,陆荣廷不禁微笑起来:妙,真是妙。(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14章 一招臭棋()
陆荣廷特派专员去联络李宗仁,说出了一个令李宗仁内心发笑的方案:联合李宗仁消灭梧州集团。
尽管李宗仁的内心在笑,但陆荣廷的特派专员却非常淡定地阐述了理由,特派员相信,李宗仁是个明白人,一定会按照他设想的路线走下去。
“李司令,你可晓得梧州集团打的是什么旗帜?”
“哦。”李宗仁并未回答,这是他多年来形成的稳重作风。
“呵呵,其实李司令一定晓得的,那‘讨贼军’究竟是要讨谁?”特派员明明是讲出了答案,却来一句反问句,颇有些得意的意思。
“哦。”李宗仁似乎要将淡定进行到底。
“好吧,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梧州集团欲踏平我八桂大地,我们这些原先的旧军队就是他们讨伐的‘贼’,李司令与他们相邻,想必应该知道自己的处境,一旦给他们发展壮大,首先遭受讨伐的便是李司令的玉林大本营。”
“我也是正为此事着急啊,可我力量薄弱,何以应战,实在是伤透了脑筋。”
“李司令,如今陆老帅欲为桂人伸张正义,铲除黄绍弘和白崇禧两个贼子,希望李司令能够配合。日后两广江山定有李司令的一份厚礼。”特派员喝了一口西山茶,一口气便说出了自以为能够打动李宗仁的条件。
梧州集团打出“讨贼军”的旗帜后,无疑已经宣布与所有旧军阀为敌,但“定桂军”却属于摇摆不定的一支力量,这就成了其它力量争取的对象。
李宗仁的选择,成为定桂军乃至将来整个广西统一的关键所在。
陆荣廷的特派员离开玉林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陆老帅交办的任务总算完成了,李司令虽然没有答应联合攻取梧州,却并不反对对梧州用兵。但这名老道的特派员却在临别时无意瞄见了李宗仁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那多情的“一瞄”。使特派员同志心里顿时感到空荡荡的。之前那股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喜悦之情,顿时消失到九霄云外。这个深不可测的友军,还是对手?
当这特派员向陆老帅汇报谈判的经过后。为了凸显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看到李宗仁那双眼睛后的心得体会也打包向老帅汇报,陆荣廷却只是淡淡的一句:晓得啦。
陆荣廷当然是晓得的,对于玉林梧州两个集团的眉来眼去,他早有耳闻。只是想用“狗咬狗”的策略将他们拖垮,然后渔翁得利。相比梧州集团,玉林这个集团也是他要坚决消灭的对象,在他东山再起的蓝图里,并没有给李宗仁预留位置。
在这历史的关头,李宗仁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于是他加紧备战。但备战的对象不是向东,而是向西——陆荣廷的方向。
李宗仁备战,陆荣廷当然不会闲着,立即调集龙州的主力到武鸣和横县一带部署,在他的心里。玉林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集团并不是自己的对手。李黄白三人联手抗陆,虽然人数和装备上处于劣势,但他们刚刚消灭了大河一带的其他势力,实力与信心都大增。
但面对陆老帅强大的正面队伍,李宗仁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打赢,因此采取守势,陆荣亭的重武器十分稀缺,如果依据有利地形采取守势,进攻的部队是很难有作为的。
看起来李宗仁是不落下风,可他的心里明白:若真与陆荣亭硬扛,他必败无疑。
看着李宗仁忧心忡忡的模样,戴春风好心劝慰道:“李司令,你不必太过于操心,这陆荣廷要不了多久就会出昏招的,你就等着瞧热闹吧!”
“陆荣亭如此精明之人会出昏招?我还有心情瞧热闹?”李宗仁觉得不可思议。
“陆荣亭那里还有其他人负责,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但绝不会让你失望的!”
“是吗?”李宗仁有些将信将疑。
果然,就在陆李双方拉开架势剑拔弩张即将干起来的时候,陆荣廷方面,突然放弃对李宗仁的军事威胁而“北巡”桂林。
陆荣廷突然北巡桂林,让很多人大感意外。除了李宗仁之外,还有一个便是沈鸿英。陆荣廷是北京政府唯一正式任命主政广西的地方大官,他有理由到自己的地盘考察。桂林是沈鸿英的实际控制地盘,面对陆荣廷的突然造访沈鸿英感到既尴尬又措手不及。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接待方案:既不好好接待也不热烈欢迎。沈鸿英当然判断的出陆荣廷是来向自己耍威风的,但他却算不出陆荣廷的葫芦里到底是什么药,所以他把自己的子弟兵撤出桂林,随时根据世事变幻作下一步行动。
不料陆荣廷入桂林后,即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固守。陆荣廷好大的胆子,几千人就敢到人家的地盘撒野,如此明目张胆的要鸠占鹊巢,连沈鸿英都不敢相信。
陆荣廷最终的毁灭就是这一步棋下错了。
沈鸿英的部队很快就包围了桂林城,在一个黄昏,他们发起了第一波攻击。但陆荣廷所带来的都是精兵,依据城墙的掩护不断射杀沈鸿英的部队。沈部虽然的都是子弟兵,且作战勇敢,但由于缺少重武器(特别是攻城山炮),依靠人肉冲锋,一排排的战士倒在桂林城下。
眼看攻不进去,沈鸿英立刻下令:围而不打。
正这时,沈部通讯兵来报:发现大批部队向柳州方向运动。
“来者何人?”
“谭浩明和陆福祥。”
陆荣廷把最后的老本都拿出来用了。
却说谭浩明和陆福祥接到老帅的救援命令后,深感事情危急,他们原本是与李宗仁对峙,立刻集合部队向桂林进发。
进过几个昼夜的急行军,这一日来到百寿和永福一带,这是桂林的地界。终于赶到桂林,听说老帅的城池尚未被攻破,谭浩明下令原地休息,养精蓄锐,准备与老帅里应外合夹击,一举消灭沈鸿英。(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15章 渔翁之利()
就在谭浩明的部队放松警惕休息的时候,突然炮声隆隆,接着便是惨叫声。
“不好,有埋伏。”
谭浩明在突发事件前惊慌失措,骑上一匹战马就溜。没有主帅的部队毫无战斗力可言,被沈鸿英的部队冲得溃不成军,死伤无数。
援军被消灭的消息传到桂林城内,陆荣廷终于不再淡定,他开始后悔了,看来自己真是鬼迷心窍了。
就在陆荣廷彻底绝望的时候,守城的士兵突然发现沈鸿英的部队撤退了。
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举动,这“陆沈大战”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用“莫名其妙”这四个字来形容。
不是沈鸿英不想搞死陆荣廷,而是有个人出面保了陆荣廷,这个人叫做赵恒惕,他曾经对沈鸿英有恩,所以沈鸿英不得不买他老人家的帐。
沈鸿英在城北开了一个口,意图很明显:你可以往北走,别回南宁了又组织部队来跟我报仇。
陆荣廷带着一群残兵败将胡溜溜的走出桂林城,正是偷鸡不成蚀把米。陆沈大战,以沈鸿英的别扭胜利结束了,沈鸿英再次入住桂林,意气风发,雄姿英发。他接下来就要彻底解决陆荣廷的旧部,以能实现控制广西的壮志雄心。但他突然发现,南宁附近的广袤大地已经插上了“定桂军”和“讨贼军”的旗帜。
原来,李黄白联军趁陆沈大战上演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荡了陆荣廷的旧部,原先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然变成了两强对峙,接下来便是第二大战役的上演了。
可就在这时,沈鸿英派人来说。我们两家都是陆荣廷的敌人,我们联合起来彻底打垮陆荣亭,如何?
对于沈鸿英抛出绣球,李宗仁不愿意接。戴春风再次发挥了他能说善道的特长,他指出。现如今我们刚刚攻下南宁。立足未稳,陆荣廷旧部被打败后逃到都安以北,大有整军来袭的势头。我们需要马上扫清陆荣廷的旧部,以除后患。与沈鸿英的合作仅仅是个表面现象,我们扫清陆荣廷旧部后立即就要面对这个难缠的敌人。他最后说了一句:军事上,只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
李宗仁略有所思。但看戴春风说得非常在理,于是也就不好再反对。
八月十一日,乘柳州防务空虚,李宗仁与白崇禧两人率军攻占柳州,沈鸿英的部队进驻到雒容,本是想持观望态杨度,给李白联军与韩彩凤兄弟斗个你死我活然后趁机占便宜。但这却帮白崇禧消灭韩彩凤一个大忙。
攻占柳州后,李白二人马上直面韩彩凤主力驻守的上雷镇,白崇禧亲自指挥战斗。这是韩彩凤的家乡,保卫家乡他有着死不足惜的决心。韩彩凤素有赵子龙的美誉,作战勇敢自是他的特征。他的兄弟韩彩龙驻守宜州,与他首尾呼应,再加上这一带的山石是广西特有的喀斯特,洞多路少,地形复杂,起初并不把来敌放在眼里。
对韩彩凤而言,其兵力与李白部队大致相当,且占有主场优势,即使不足以打赢白崇禧,依据有利地形至少可以打个平手获取一分。
两军一交战,韩彩凤立即发现白崇禧的部队真的很有战斗力。
但韩彩凤毕竟是韩彩凤,短暂的慌乱后,他稳住了阵脚,他的部队在村庄边、山脚下、水沟前不断给白崇禧狠狠地打击。
几杨度交手,激战两个月,死伤无数,竟然未分胜负。
在交战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意志是决胜的关键因素。
白崇禧的意志,对胜利的渴望,绝不是韩彩凤比得了的!
最后,白崇禧胜了。
打败了韩彩凤,部下缴获了一面韩彩凤的大旗拿来玩耍,正好白崇禧路过,心生一计,便把大旗收好。
不几日,一支部队出现在宜州城外,他们的旗帜上写着“韩”字,穿着也没有什么异议,原来是兄长的部队,韩彩龙打开城门,不曾想这支部队却是白崇禧的进攻部队,白崇禧的部队已接近城门举枪就射,一时间城门大乱,韩彩龙无力回天,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大败韩氏兄弟后,李白的部队名声大作,陆荣廷的旧部闻风丧胆,李白等人胜勇追穷寇,继续风卷残云,直至把谭浩明等陆荣廷的干将感到安南。十月,陆荣廷在湖南次通电下野。
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李黄白联军以1万人的队伍大败足足5万人的陆荣廷旧部,而且陆荣廷的旧部装备远远比联军的优良。
李白联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打败了韩氏兄弟以及陆荣廷的残余,令沈鸿英大吃一斤,他知道,他就是联军的下一个目标。为了拖延时间,进行军事部署,沈鸿英以会攻陆荣廷残部的名义提出在浔州召开会议。与此同时,沈鸿英的主力悄然集结到鹿寨和梅江一带,他们离李白很近了。
这次会议,沈鸿英的会议代郑右文表窥察到了一个重要的军事秘密:李黄白的部队由于追击陆荣廷的旧部而过于分散,主力部队与陆荣廷的残部大战过后也是非常疲惫。
这就是沈鸿英迟迟不动的原因,他就是要实现使李黄白联军兵力分散的目的。
沈鸿英的主力 以逸待劳,胜利的天枰似乎向沈鸿英倾斜了。
沈鸿英的优秀军事大脑邓瑞正是个善于捕捉战机的军事家,他立刻制定了消灭李黄白联军的作战计划,在沈鸿英看来,这个计划相当完美。
可不知怎么的,仅仅三天之后,这个完美的计划便被戴春风摆上了李宗仁的案头。
李宗仁实在想不明白,这个戴春风为何有如此大的能耐,他隐隐觉得戴春风的身后还有一股更大的神秘的力量。
不管怎么说,得到了对方详细的作战计划,仅此一环,胜负就能转换。
会议期间,白崇禧主动把刚刚占领的柳州让给沈鸿英,这个举动令沈鸿英大惑不解,但沈是个不吃眼前亏的男人,对送上门的菜他从来都不会拒绝。其实,李白联军是以撤离柳州为名,悄悄地收拢防线准备决战,与沈鸿英的大战,虽然他们是后手,但最终却抢得了一个先机。
李黄白联军的部队日夜行军向大河一带收拢,他们行色匆匆,即使过夜也不选择城镇驻扎,老百姓很奇怪竟然有这样一支不骚扰百姓的军队。(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16章 穷凶极恶()
与此同时,沈鸿英的部队频频调动,他们凭借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对夺取梧州势在必得。
沈鸿英采取的是攻势。
梧州是广西的水上咽喉,得梧州者得八桂,这是军事上的真理。这里也是黄绍弘的大本营,因此,黄绍弘调集主力部队进行防守。
就在李黄白联军决定与跟沈鸿英进行决战的时候,风云突变,云南方向传来一个准确的小道的消息:云南军队正在滇桂边界集结,欲向广西进发。
唐继尧自从上次被赣州军队打败,不禁又气又恨,他把失败的原因归咎在了陆荣廷的不辞而别。若不是陆荣亭,自己怎会如此惨败,不仅是唐继尧,滇军上上下下都是这样的想法。于是,唐继尧一回到云南就开始整军备战,他要找陆荣廷的晦气。谁知道,部队刚刚集结到滇桂边境,就听到了陆荣廷通电下野的消息。寻找晦气的对象倒台了,可部队又不能撤回来。云南王唐继尧又动了别的心思,他想一口吞下广西,把云南王变成西南王。
面对云南唐继尧的虎视眈眈,李黄白的态杨度非常坚决:广西是广西人的广西,哪怕战至最后一个人,也绝不能让唐继尧得逞。
沈鸿英采取的策略与李黄白是相同的,但过程不一样,这个过程与沈鸿英一贯的灵活多变作风是分不开的。正当他认为很快就能吃下李黄白联军的时候,突然杀出了个程咬金,滇军来袭,沈鸿英也是措手不及。
说起来沈鸿英比李黄白还要郁闷:自己有近三万人枪,而李黄白只有自己的一半。且刚刚和陆荣廷的残部进行过几次大战,人员疲惫,主力分散,自己可以快速地把他们消灭,然后再来对付唐继尧的军队。但就怕一时难以消灭不了李黄白。唐继尧的滇军又从我背后给我那么一下。那我他妈的就死得难看了。不行,我必须先假装与唐继尧合作,先敷衍一下他。这样做似乎是让云南人小瞧广西人了。可是这年头什么狗屁合作不都是为了那点利益吗?谁他妈的就是圣人?
唐继尧也想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处于分裂中的广西,从开始唐继尧就犯了一个错误,这是兵家大忌。你要占领广西,那么你的所有战斗准备就应该是先消灭不合作的广西军,但在唐继尧的作战计划里没有这个预案。细节决定成败,仅此一环,注定了滇军最后的惨败。
唐继尧想用经济拉拢和军事威胁的手段就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他的特使先与沈鸿英协商,当特使将协商的过程报告到昆明的时候,唐继尧决定事情不可能那么简单,因为沈鸿英答应的太干脆了。
第二个特使传回的消息则非常直接:李黄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要想夺取广西就必须从他们的尸体上踩过去。
唐继尧决定派重兵向李黄白下手。他兵分三路,南路直逼南宁,领兵的是滇军精英人物龙云。
李黄白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白崇禧经过详细到小时的估算,得出滇军从云南集结出发到南宁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月的时间里能不能消灭沈鸿英?” 白崇禧的疑问是与会者所有人的共同疑问。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李宗仁身上。看他在静静地思考。
“革命军人,有进无退。”这是李宗仁最后的答案。
以区区1万人的疲惫之师与两倍于自己的对手决战,还得与时间赛跑,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的是何等的气魄啊!
李黄白联军为何敢做出这样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决定?其实就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