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白眼狼-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日本兵被打死了,日军前来交涉,张作霖吩咐部下,“什么也不要说,照日本的章法办事,给他一千五百两银子”。

    这事后来闹大了,张作霖的军队被调离新民府,全部移驻吉林境内的辽源州。张作霖率数千人马,来到辽源州州府所在地郑家屯。

    一到郑家屯,张作霖不禁眉头紧锁。郑家屯虽为辽源州的衙署所在地,又有“沙荒宝路”的美称,可只有两条挤满了小商铺的大街,房舍十分紧张。不仅他带来的数千马队没地方驻扎,就连他的指挥部都找不到合适的住处。

    找房的军官回来报告,说在西街有一个粮栈,适合做指挥部。张作霖骑马来到西街,在挂着“丰聚长”牌匾的大门口下马。走进院内一看,院落整齐,也比较宽敞。

    粮栈老板姓于,叫于文斗,祖籍山东省海阳县人。同治年间,跟着闯关东的移民潮,落脚郑家屯。光绪末年,于文斗被推举为当地商会会长。由于郑家屯地处偏远,有钱的商人成了土匪侵扰的对象。“丰聚长”是当地名气最大的一家商铺,更成为匪徒劫掠的重要目标,于家深受其害。

    于文斗听说“王师”来剿匪,领头的又是辽西剿匪大英雄,别提多高兴了。立即把张让到室内,热情地沏上了上等好茶。

    张作霖很高兴,说:“那我就把剿匪指挥部设在你这‘丰聚长’了,你看怎么样?”

    于文斗连连点头:“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这样,“丰聚长”粮栈就成了剿匪司令部。

    于会长好客善谈,张统领重义讲情,时间长了,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老相识。

    有一次,张作霖率领马队深入大兴安岭剿匪,一路穿山越岭,叛匪且战且逃,日落时分,叛匪逃入荒原。张作霖的队伍交战了一天,疲惫不堪,正在一个村落里休整。狡猾的叛匪夜间杀了个回马枪,包围了村庄。张作霖没有防范,仓促突围,损失惨重。为保存实力,张急命士兵停止突围,以待援军。双方对峙好长时间,援兵迟迟未到。就在张作霖走投无路的绝望时刻,住在郑家屯的吴俊升紧急从洮南调来一队轻骑驰援,张作霖得以生还。

    原来,于文斗得知张作霖被围的消息,心急如焚。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山东老乡吴俊升,并说服了吴俊升,才有了荒原解围这一幕。张对于文斗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主动要求与于文斗歃血为盟,义结金兰。(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10章 登门求婚() 
自从荒原遇难被救,张作霖每次和于文斗对坐在一起,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好像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从血管里往外涌,他也不知道是感激?是歉疚?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搅得他精力不能完全集中。

    有一天,张作霖和于文斗正在闲谈,一个小女孩厅,怯生生地走到于文斗面前,翻开书,用小手指头指着书上的一行字,问:“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张作霖顿觉眼前一亮:报答的方式终于找到了!

    张作霖看着眼前这位小女孩,长得眉清目秀,猜想她的年龄应该和自己的儿子“小六子”差不太多。如果让“小六子”和眼前这位小女孩结婚,是不是对这救命之恩有了些许报答呢?转念又一想,儿女婚姻大事应该慎重,他们俩的生辰八字是否相符?脾气秉性是否合得来?……

    张作霖的脑袋正在高速旋转间,小女孩拿着书本,一蹦一跳地已经出了房门。于文斗看张作霖有点儿愣神,猜想他可能又在思考剿匪的事情了,就说,“时候不早了,早点儿歇息吧。”

    回到自己的房间,小女孩、“小六子”的身影始终在张作霖眼前徘徊。

    此后,一回到“长聚丰”,张作霖就想见到这个小女孩,一见到小女孩,他就自然想起“小六子”。

    这种从感恩的情感中生出来的想法,一直憋在脑海里。说吧,许多问号没琢磨出明确的答案;不说吧,朦朦胧胧地挥之不去。带兵打仗他是“沙地拔萝卜——干脆利索”,处理这样的事儿。张作霖还真有点儿“钝刀子割肉——利索不起来”。

    直到第二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他下定了决心。

    有一天,于文斗听到街上有算命先生的吆喝声,就派人把算命先生请到家中。算命先生年过半百。是个盲人。说是从关里来的。

    于文斗问:“请问先生用什么方法算命呀?”

    算命先生答:“子平术。”

    所谓“子平术”就是民间说的“批八字”,因宋朝初年有个叫徐子平的人“批八字”比较有名,所以算命先生常把这种方法称为“子平术”。于文斗是位商人。见的人比较多,对抽帖算卦也不算陌生。

    于文斗告诉算命先生,于凤至,光绪二十三年农历五月初八寅时出生。

    算命先生掐着手指嘟囔了好一阵子,最后大声说:“此女是‘凤命’。贵夫人之命……”。

    于文斗一边听,一边将算命先生说的话记在一张纸上。

    刚刚送走算命先生,忽听门外士兵高喊:“张统领到!”

    张作霖进屋,看见于家人围着一张桌子个个喜笑颜开,桌子上有几张写满字的纸。张顺手拿起一张,见上面写着:“于凤至”、“凤命”……

    张作霖心想:“凤至,好吉祥的名字啊!凤至。凤至,直到皇后为止。那么,她落谁家,不就是帝王之家了吗?”

    “小六子”是“将门虎子”,如果再娶了这于家的“凤命千金”。日后说不准也可能坐上龙椅呢。

    “凤至”本来是个普通的名字,但对于一个急于寻找报恩方式的武人,对于一个只知道当皇帝最好的传统农民来说,诱发出一些离谱的奇想,也是自然的事儿。

    “凤命”、“凤至”四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张作霖的脑海里,仔细瞧瞧这“凤命千金”,越看越觉得清秀不凡,高贵聪颖。于是,心中打定了张家与于家联姻的主意。

    张作霖对于文斗说:“我手下有个包瞎子,对阴阳八卦、麻衣神相忒精通。我可不可以把凤至的卦帖带回去,让包瞎子再算算?”

    于文斗点头应允。

    算命先生都是按照书上写的背下来的,生辰八字相同,说词自然相差无几。

    张作霖更加认定“将门虎子”张学良和这位“凤命千金”于凤至,实在是天合地造。

    没过几天,张作霖就托人正式向于家提亲,定下了这门亲事。

    张作霖就任陆军第27师师长后,成为奉天最有实力的人物。对一般人来说,权力大了,地位高了,眼睛都盯着下一个更大的目标,对未来作用不大的故人往事都渐渐淡出了记忆。

    张作霖却不是这样的人,对有恩于他的人,哪怕一点点恩情,也始终牢记在心。

    张学良11岁这年,生母赵氏在新民家中逝世,学良跟着姐姐张首芳、拉着弟弟张学铭来到奉天城。张作霖虽然已成为中将师长,军中事务繁多,但每每见到张学良,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郑家屯的那位“凤命千金”。

    这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张作霖处理完公务,对张学良说:“你也长大成人了,也该有个媳妇,前些年,你妈活着的时候,我,那姑娘是北边郑家屯的。”

    张学良一听是郑家屯的,小脸涨得通红,心想,这么大个奉天城,就没有适合我的女孩?怎么偏偏在乡间小镇预订个村姑?

    张作霖看也不看张学良一眼,用手拨拉拨拉火盆里的黏豆包,自顾自地说:“这闺女嘛,什么都好,就是年龄比你大几岁,人长得满秀气的,名字也好听,叫凤至,凤凰飞到咱家的意思,你看咋样?”

    张学良嘟囔了一句:“人也不熟,面都没见过,这么大个奉天城就没有……”

    张作霖又把火盆里的黏豆包翻了个儿。慢悠悠地说:“我是过来的人,这男女的事儿嘛,和火盆里的黏豆包,没他妈什么两样,开始时豆包是冻的,放在火盆里,慢慢就化了,最后不就热乎了?!人哪,都是由生变熟的,过了年儿,你自己去郑家屯看一看就知道了。”

    在张家,张作霖吐口唾沫都是钉儿,张学良哪里不知道?

    春节刚过,张学良在父亲的催促下,带着一肚子的不满和一脸的无奈来到郑家屯相亲。

    一下车,张学良心就凉了,这哪里是什么古镇,就是个荒凉破烂的大屯子。到处白雪皑皑,马路上看不见几个人影,街两旁矮矮的房子没几间像样的。最显眼的是脚下厚厚的白雪上面有几个冻硬了的驴粪蛋子,被呼呼的北风吹得满街滚。他不相信这地方还能有“秀气的女孩”。

    玩了几天张学良,就回了奉天,连“长聚丰”大门朝哪开都没打听。

    于家听说来相亲的张学良没登门就回去了,感觉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于凤至提出了废除婚约。

    当初,于凤至就主张“高攀会带来轻慢”,果然被她言中。母亲劝她说:“学良年龄小,长大就好了,既然这门婚事是两家家长做主,小孩子耍点儿脾气算不得什么,只要张家家长不提出来,我们就没有理由毁婚”。

    于凤至是个非常孝顺、文静的女孩,听母亲这么一说,也只能再次低头不语。

    张学良从郑家屯回到奉天,做好了挨骂的准备。可出乎意料的是,张作霖并没有和张学良再提于凤至的事儿。

    这样一来,张学良心里反倒有点儿发毛。

    没过多久,张作霖把张学良叫到跟前,重提和于凤至的婚事。

    父子俩一进入正式话题,就争论得很激烈。

    张作霖强调自古以来,父母就有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权力,只有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的婚姻才算是明媒正娶。另外,于家有恩于张家,知恩不报还算得上有情有义的人吗?

    张学良进入省城后,结交了许多英美朋友,也接触了一些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所以对婚姻方面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分反感。张学良强调婚姻应该以感情为基础,报恩他不反对,但用儿女婚姻大事来报恩,他不理解。

    交锋多次后,张作霖也觉得儿子说的有点儿道理,但他认准的事儿谁也改变不了。张作霖最后像法官断案一样给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这个家现在是我说了算,你的话留着等你说了算的时候再说吧!”

    说完这些话后,下面几句话打动了张学良:“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这是我答应于家的事情,如果凤至的爸爸还活着,这件事还有商量的余地。现在凤至的爸爸死了,剩下她们孤孀弱女,从哪方面讲,这‘不’字都不能从我们张家嘴里说出来。”

    停了一会儿,张作霖又加上一句:“如果你不同意这门亲事,你和凤至成亲后,你在外面找别的女人,我可以不管。”

    张学良是张家的长子,小的时候和母亲生活在农村,吃了不少苦。11岁时,生母又撒手人寰,因此,张作霖对他格外疼爱。对张学良的婚姻大事,张作霖更是费尽心思。自从张学良勉强同意娶于凤至为妻,张作霖就开始为婚礼做准备。他找人查黄历,将结婚日期定在1916年8月8日,星期二,农历七月初十。因为黄历上写着,这天,宜祈福,求子,立约,结婚。

    ……

    徐彦卓听罢笑道:“8月8日,好日子!小六子,你这亲成的好。有你这大喜作掩护,我才好暗中行动将一些妖魔鬼怪一网打尽!说起来,我还要谢你呢!”(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11章 伸手要官() 
张作霖的都督府,徐彦卓的房间前。

    “徐公子在里面,你自己进去吧!”张作霖和张学良亲自将徐正雄送到徐彦卓的房前。

    徐正雄整理了一下服装,振作精神,小心翼翼地敲门道:“主人,是我,徐正雄!”

    屋内传来徐彦卓的声音:“进来吧!”

    张学良瞅着徐正雄的背影皱着眉头:“爹,难道您没看出来此人是个日本人吗?”

    张作霖淡淡道:“当然看出来了!”

    “徐公子怎么和日本人打的火热?”张学良不满道。

    张作霖叹了口气:“小六子,你还太嫩了!不仅是你,就连我一辈子也学不来他的这种法子。在他看来,用日本人对付日本人永远是最实用最有效的!”

    张学良不再言语,张作霖的话让他无法反驳。

    “不仅是此人,你别忘了,在神箭谷还有数万日本人等候他的命令呢!”

    数年前,张学良见过神箭谷的那些人,想到这里,他不由暗暗吐了吐舌头。

    张作霖脸上露出了怪异的笑容:“如果我没有估计错,日本人已经在徐公子的算计当中了!”

    徐正雄笔直地站在徐彦卓面前。

    徐彦卓沉思片刻问道:“知道我召你过来的目的吗?”

    “知道,主人!您要解决巴布扎布,必须先了解关东都督府的情报!”徐正雄点头答道。

    徐正雄所说的关东都督府,是日俄战争后日本人为巩固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辽阳成立的关东都督府,都督府内设陆军部。 另外,日本在“关东州”驻扎有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

    徐彦卓满意地笑道:“不错。你现在越来越成熟了!都有什么情报,说来听听!”

    “主人,我们的情报主要是来自日本国内,对关东州的情况掌握不多,目前知道的情报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日本军政两界。对张作霖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说得仔细些!”徐彦卓颇感兴趣。

    张作霖当上了奉天督军之后。掌握了奉天省的军政大权。以日本参谋本部、日本关东都督和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等为首的一派认为,要实现满**立,就必须依靠宗社党和内蒙古叛匪。宗社党是一个以复辟清朝为宗旨的反动组织。其头目就是清朝的肃亲王善耆,成员大多是清朝的宗室贵族、遗老腐儒。他们积极投靠日本,企图借日本之力东山再起。日本也正想利用他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另一方面,以日本参谋本部次长田中义一、日本外务省和日本驻奉总领事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依靠宗社党和内蒙古匪帮搞独立风险太大,如不成功,会使日本丢脸,不如改用张作霖来搞,更为妥当快捷。双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这两派势力互不联系,在东北和蒙古各自活动。

    徐彦卓听了徐正雄的解释点头道:“呃。这个情报很重要,这两派之间的矛盾可以利用一下!还有一条情报是什么?”

    “日本关东都督中村雄次郎和川岛浪速近日准备暗杀张作霖!”

    徐彦卓霍地站起身来:“消息可靠吗?”

    徐正雄言之凿凿:“中村雄次郎和川岛浪速已经给联队长土井少将发布了除掉张作霖的密令。土井少将已经纠集了部份军人和浪人组成了决死团,以便伺机行动。”

    “他们何时行动?”

    “这个还不清楚!”

    徐彦卓对徐正雄命令道:“无论如何,你必须搞清楚决死团暗杀的具体时间和详细方案!”

    “是,主人!”

    “决死团暗杀的时候。我会和张作霖在一起!” 徐彦卓不经意地补充了一句。

    徐正雄心中一惊:“主人,您……”

    徐彦卓打断了他:“我的命就在你的手中,我相信你!好了,你去吧,我等着你的消息!”

    “是,主人!”徐正雄心情沉重的离开了。

    ……

    7月9日,《迷津报》在头版大篇幅登载了巴布扎布在东北烧杀劫掠的消息。

    与此同时,段祺瑞拿着一封电报,同徐世昌急急来到大总统府。

    “什么?徐公子向我们要官了?”黎元洪愣了愣。

    “是的!” 段祺瑞与徐世昌的脸上都露出了郑重的神色。

    “你们的意思是给还是不给?”黎元洪初当总统不知该如何处理,谦逊地向段徐二人询问道。

    段祺瑞苦笑道:“大总统,现在不是给与不给的问题,而是如何与徐公子相互配合的问题!”

    “配合?配合什么?如何配合?”黎元洪莫名其妙道。

    徐世昌耐心地解释道:“大总统,徐公子一般不会轻易向我们伸手要官!他如此做了,必是有我们不好出面的大事,他只是要个名分,以自己的方式替我们去解决!”

    “啊?”黎元洪没想到天下竟然还有如此之人。

    7月10日,《迷津报》头版继续登载了巴布扎布的曾经的经历,世人这才知道巴布扎布原来竟然是当年**立的罪魁祸首和残渣余孽。

    7月11日,《迷津报》揭露了巴布扎布与满清复辟力量“宗社党”相互勾结的内幕。

    7月12日,《迷津报》报道了奉天的军队围剿巴布扎布的经过。当民众得知日本人拒绝中**队使用满州铁路,致使中**队徒步追剿巴布扎布的消息时,顿时全国沸腾了,各种请愿书向雪花般飞向了大总统府。

    黎元洪将段祺瑞和徐世昌召来,指着堆得像小山一般的请愿书苦笑道:“我这才算领教了这徐公子的手段了!”

    7月13日,《迷津报》报道了黎元洪亲自签署的大总统令,任命徐彦卓为总统行使,全权处理剿灭巴布扎布事宜!徐彦卓曾经剿灭过宣布独立的库伦政府,如今再次临危受命处理剿灭巴布扎布的“复**”,也在情理当中。

    7月14日,徐彦卓在《迷津报》发表申明,将会排除一切干扰全力剿灭巴布扎布,给全国民众一个交待。

    7月15日,徐彦卓召开了奉天省剿匪军事会议。会议之后,徐彦卓通过《迷津报》向全国民众通报了目前的剿匪态势:巴布札布和肃亲王善耆的七子宪奎纠集的五千余胡匪,已被吴俊升部击败。巴布札布龟缩到南满铁路附属地内的郭家店,伺机待起。郭家店在四平和长春之间的南满铁路线上,巴布札布叛匪得到了日军的保护。徐彦卓派重兵包围了郭家店,并严令各部不准后退一步。(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12章 取消刺杀() 
“张都督,明日我们可要做一次活靶子,你准备好了?”徐彦卓笑呵呵问道。

    “有何准备的,紧跟着你徐公子便是!如果我没犯错,徐公子都做好准备了吧!”张作霖神态自若道。

    徐彦卓犹豫道:“依我看,这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