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张作霖进驻没几天,金寿山便找上门来。
金寿山非常不高兴。他一直把中安堡当成自己碗里的一块肥肉,结果还没等吃到嘴,让别人抢去了。对于张作霖,金寿山早有耳闻,知道是个狠角色,最好不要硬碰硬。他派人带着厚礼来到中安堡,中心意思就一个:合作。
张作霖不同意。
金寿山也很干脆:不同意就打!
几天后,金寿山气势汹汹地带着手下百十来号人,猛攻中山堡。张作霖也不含糊,指挥保险队员,依托有利地形,拼死抵抗。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时间一长,张作霖有点顶不住了。因为他手下的人少,枪支弹药也紧紧巴巴,哪能禁住这样的恶战。好汉不吃眼前亏,张作霖伏在矮墙边,叫过来一个手下,告诉他:快去找汤玉麟!
汤玉麟是个苦出身,扛过活赶过车,身强体壮、虎背熊腰,典型的东北大汉。张作霖和汤玉麟相识后很对脾气,常有来往。汤玉麟在大凌河畔红罗砚山有一支绺子,人数虽然不多,但十分彪悍。
汤玉麟最讲义气,接到张作霖的信儿,想都没想,立刻集合队伍,星夜赶奔中安堡。两伙人内外夹攻,大败金寿山。
两个人一商量,人多力量大,要不然恐怕被金寿山各个击破。打这起,汤玉麟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腊月三十,中安堡里里外外一派喜庆。晚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家人开始包饺子。半夜时分,鞭炮声劈劈啪啪此起彼伏。饺子端上来了,张作霖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饺子却突然不吃了,他听到了枪声。
正在这时,汤玉麟破门而入,气喘吁吁地报告:金寿山把咱们包围了!(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04章 土匪火拼()
张作霖把筷子一摔,拔出了手枪,来者不善,赶紧得撤!张作霖带着几十个兄弟开路,汤玉麟背着怀孕的赵春桂,孙福山背着张首芳,向东南方向冲去。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左右开弓,玩了命地往外闯,终于杀出了中安堡,向姜家屯方向逃去。金寿山带着人,紧紧咬住,追着屁股后面猛打。
在姜家屯张作霖发现了一批蒙古马,这批马是马贩子运来的,近日就要脱手,晚上呆在姜家屯打尖。张作霖眼睛一亮,大喝一声抢马!众人纷纷上马,夺路而逃,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来到一片树林,大家下马休息,他们无路可走了,一合计还得去高坨子找冯德麟。
按理说,他们是土匪,说走就走,可张作霖却皱起了眉头。
原来,要去高坨子,必须要经八角台,八角台也有一支保险队,几十个人,十几杆老洋炮。如果贸然闯入,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在去之前,最好打个招呼。
八角台说了算的,一个是商会会长张程九,一个是保险队队长张景惠。张作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他们俩,请求借路。他们听说过张作霖的大名,知道他敢想敢干、心狠手黑、风头正劲,虽然是败军之将,但手下还有几十号弟兄,几十杆快枪,实力不容小视。
张景惠有些担心张作霖是不是真的借道,这万一要是顺手牵羊吧可如何是好?
张程九却觉得张作霖这个人很讲义气,是个好面子的人,对手下的兄弟管束很严,绝不会胡来。如果断然拒绝,显得不通人情。另外。把他惹急了,和咱们动了手,那就麻烦了。”
最后,两人达成共识:欢迎!
初次见面,张作霖给张程九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晚上。张作霖和张景惠睡在一个炕上。聊了一个通宵。两个人越说越投机,张景惠感觉到,张作霖不是一般人。这家伙脑瓜灵、胆子大、主意多,迟早得起来。他诚恳地希望张作霖留下来,和自己一起干!
张作霖却拒绝了,说自己要去高坨子找大哥冯德麟。张景惠急了,告诉张作霖他愿意把团练长的位置让给张作霖。自己当张作霖的副手。
可张作霖说什么也不同意,张景惠去征求张程九的意见,张程九也很赞同。最后,在张景惠和张程九的共同推举下,张作霖成了八角台团练长。
张作霖在八角台经过休养,又恢复了元气,有一百多号人。兵强马壮。八角台这个地方,富得流油,大大小小的胡子都对它垂涎三尺,一到晚上,周围鬼叫狼嗥。绿幽幽的眼睛晃来晃去。张作霖带着弟兄们和人火拼了好几次,总算暂时稳住了局面。但是,张作霖的头顶上,还有一块大石头,它高高地悬在那里,让他心有余悸、坐立不安。现在,他总算明白,为什么张景惠不愿意挑大梁了。
这块大石头,叫项昭子。项昭子是悍匪,性情残暴,他的绺子经常在八角台附近的绕阳河一带游荡,一只眼睛,总是盯着八角台。张作霖抢先一步占据八角台之后,项昭子不干了,酒杯一摔,暴跳如雷:挡我的财路嘛,整死他
要单挑张作霖,项昭子也有点怵。他眼睛一转,想到了几个人:金寿山、徐汉武、陈文广……这些都是大绺子的当家人,也和张作霖不对付,现在,合作一下岂不很好?主意打定,项昭子开始拜会各个头目,准备四面夹击张作霖。
张作霖是有实力,但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要是这些土匪头子搞群殴,他还真不是对手。怎么办呢?张作霖正在冥思苦想,外面来报:有个叫张作相的人求见。
张作相带着手下四十多人,来投奔张作霖。
张作相的到来,让张作霖十分惊喜,立即大摆宴席,热情招待。手里有枪,心里不慌,这回踏实多了。
该来的终究要来,这一天,突然枪声四起,如爆豆一般。
有人飞身来报:项傻子打来了,大概有四五百人!
张作霖大吃一惊,他的大队人马都下去要钱了,现在手下只有八十多人,情况不妙啊。张作霖并没有乱,他稳了稳情绪,命令张作相带四十人坚守炮楼,阻击项昭子。汤玉麟带几个人,掩护家眷,从北门冲出,转移到桑林子詹家窝棚。自己带着三十多人,杀出南门,打项昭子的身后。
这招玩得漂亮,项昭子傻眼了:攻,攻不进去,张作相在那死抗着;退,退不下来,张作霖带着人死顶着。他人是不少,可素质不高,跟着凑热闹行,到玩命的时候全傻眼。这样下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项昭子一琢磨,擒贼先擒王,先把张作霖整死。他吆喝着手下,回过头来,直扑张作霖:老子一口吞了你!
张作霖边打边撤,将项昭子引向高升镇。在此之前,他已派人通知外面催粮催饷的弟兄,火速在高升镇集结,在那里接应自己。项昭子看张作霖人少,眼睛都红了,在后面紧追不舍。还没等看到张作霖的影儿,四面响起了密集的枪声。项昭子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一命呜呼。大当家的一死,底下顿时乱了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投降的投降,树倒猢狲散。
这一仗打得真痛快!同时,他又有点担心,不知道家眷们怎么样了。
乱军之中,汤玉麟带着家眷们从北门往出跑。因为女人和孩子不能骑马,所以他就套了一辆大车,上面铺上被子,让老弱病残孕挤在一起,飞奔出城。到了桑林子詹家窝棚,汤玉麟舒了一口气,却听到赵春桂一声呼喊,汤玉麟大惊失色,赶紧跑过去,才知道赵春桂要生了!荒郊野外连个接生婆都找不到,孩子的爹又不在身边。最后,汤玉麟把心一横,让大家把外衣脱掉,在马车上围上,又把卢二夫人请来接生。经过紧张的忙碌,一个婴儿成功诞生,就是张学良。
在此之前,大哥冯麟阁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表示亲近,张学良接着排,所以又叫小六子。
张作霖始终认为,造反只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别看大清朝苟延残喘,真要是把人家惹急了,整死你个小保险队还不是啥问题。张作霖把几个铁哥们叫到屋子里,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投靠官府,当土匪早晚没有好下场。
哥儿几个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保险队一点儿都不保险。现在倒还行,以后老婆孩子怎么办,总不能还干这个吧。大家纷纷表示听众张作霖的安排。(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05章 接受招安()
几天后,新立屯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出现十几辆大车,是盛京将军增祺家属的队伍。没走多远,路边忽然传来一声唿哨,大批土匪蜂拥而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车上的人吓坏了,护卫的见土匪人多势众,也不敢轻举妄动,纷纷缴械投降。土匪押着他们,来到新立屯的街里。令大家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土匪十分客气,给增祺的老婆和仆人安排了一个上好的房间,其他的随行人员也妥善安置,没动刀也没动枪。
其中有个领头儿的,胆子比较大,心眼儿也多,他看张作霖二十多岁,谈吐儒雅、文质彬彬,话里话外透着一股实在和随和,一点儿也不像个土匪,就劝张作霖弃暗投明,走上正路。
张作霖告诉他自己也想为国家效命,只是没有机会。
领头儿的的便把此事禀告了增祺的夫人。增祺的夫人听了手下的禀报,决定见张作霖一面。一是自己身处险境,生死难测;二是如果能将这群悍匪引上正路,也是功劳一件。
张作霖很快来了,一进屋,恭恭敬敬,垂手站立,像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增夫人对他的印象不错,许诺张作霖回去后要增祺收编他的队伍,给他一个出路。张作霖命令手下的弟兄,将所有物品一律归还,送增夫人离开新立屯。
增夫人回到奉天,见到增祺,对张作霖赞不绝口,那些随行的人员也纷纷跟着说好话,奉天府终于同意招抚张作霖。张作霖书读得不多,但是头脑灵活,他明白我既然投靠了官府。就一定惟命是从,让我削谁我就削谁,往死削。
新民府知府叫增韫,他对张作霖很感兴趣,想要亲自见见张作霖。张作霖接到消息。马上换了一套新衣服。收拾利索,来见增韫。增韫对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很满意。
经过一番谈话,增韫让张作霖先回去吧。整顿队伍,听候命令。 张作霖千恩万谢,起身告辞。回到驻地,马上派人带着厚礼,上奉天去见增祺的夫人。疏通关系,以做到万无一失。
不久,张作霖得来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接到奉天省总巡璞玉的密令:围堵海沙子。海沙子是个土匪头子,大名阎海山,自恃手下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绺子,谁的账也不买。官府把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非拔掉不可。璞玉下令清军全力进剿海沙子,并通知张作霖协同作战。这场大火拼官军大获全胜,击毙匪首海沙子及其同伙四十余人。张作霖在此战中表现十分英勇,拼死力战,腿上还中了一枪。
1902年11月19日。新民知府增韫代表官府收编了张作霖的队伍,成立一支二百五十人的巡警前营马队,张作霖任马队帮办,因为帮带暂时空缺,张作霖成为了这支队伍的实际控制者。
张作霖是个悟性极强,他清楚增韫是他的顶头上司,如果不抓住这棵大树,什么事也办不成。他还知道,目前增大人最大的烦恼,就是遍地的土匪,只要把这件事办漂亮,就一定能取得增大人的信任和支持。
在新民府有令人闻之色变的五股土匪,对于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悍匪,增韫非常头疼,哄也不是,打也不是,束手无策。这一切,自然逃不过张作霖的眼睛。他主动请缨,要收拾五股土匪。
他和增韫仔细研究,设了一个圈套。过了几天,府衙的文书发到五大土匪,通知他们到新民府招安受赏。有了张作霖的先例,几个大当家的带着自己的贴身保镖,大摇大摆地进了新民府。结果三个匪首被当场击毙,其余两个被活捉,投入大牢。张作霖趁热打铁,将五大土匪的人马迅速肢解,从中挑选了一些精干的土匪,加入了自己的队伍。这帮悍匪经营多年,有的是金银财宝,张作霖把好东西都收到自己的腰包里。这件事办得干净漂亮,增韫非常满意,对张作霖更加依赖。很快,张作霖在新民府成为享誉一时的人物。
1904年,东北的大地上传出激烈的枪炮声,小日本和老毛子干起来了!
张作霖利用手中的权力,偷偷地给俄国人提供一些粮食和情报,有时候还派手下的弟兄装扮成土匪去抢日本人的东西。名义上是帮助老毛子,实际上好东西都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他还充当双面间谍,俄国人有什么动静,也给日本人通通气。
随着战争的发展,小日本渐渐占了上风。最后,小日本挖出了张作霖,这个打着中立旗号的小个子和俄国人很有一腿。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将张作霖秘密逮捕,押送到宪兵队。
张作霖意识到自己这次玩大了,进了日本宪兵队,就是进了鬼门关,能活着出去的太少了。可是,一连几天,日本人毫无动静,不杀也不放。这是干什么?
后来,翻译官来告诉张作霖,可以放他走,但是张作霖今后必须为皇军效力。好汉不吃眼前亏,张作霖假意答应了日本人。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张作霖恨上日本人了。
在这次战争中,张作霖没有遭受任何损失。相反,他趁机从中渔利,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硝烟散尽后,他已经拥有三个营的人马,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且,他个人也大发战争财,狠狠地赚了一笔。
这段时间,奉天地方的官员不断调整,赵尔巽成为新的盛京将军,新民知府也换成了沈金鉴。与赵尔巽同期来到奉天的,还有一个张锡銮。张作霖对张锡銮非常重视,隆重接待,喜欢钱送钱,喜欢马送马,老头子走到哪,张作霖都亲自保护。张锡銮对张作霖非常赏识,不久,张作霖的队伍由三个营扩大到五个营,张作霖当上了统带,时年32岁。
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立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被任命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钦差大臣。徐世昌知道东北情况复杂,手里没有兵不行。他奏请朝廷,让第三镇的陆军随他出关。徐世昌要拔掉东北的一颗颗钉子,重整河山。
第一颗钉子,就是杜立三。(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06章 剿灭蒙匪()
杜立三是一个另类的土匪,不赌钱不喝酒不吸毒。但他骑术精湛,枪法娴熟,心狠手辣,老百姓怕得要命。他的绺子有一千多人,官府几次派兵围剿,都造个灰头土脸、大败而归。
徐世昌给张作霖下达死命令,必须干掉杜立三。
这下张作霖犯了难,杜立三是他的把兄弟。一个头磕到地上,不是闹着玩儿的。要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弟兄,人们背后会如何评价他。想来想去,张作霖给杜立三写了一封信,信的意思,就是说官府要招抚杜立三,让他来一趟。
杜立三很快回了信:不去。
张作霖眼珠一转,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叫杜泮林,是杜立三的堂叔,在杜立三的心中很有分量,让杜泮林去劝降,杜立三肯定相信。为了把戏演得真一点儿,张作霖又找来了省里的特派员殷鸿寿,让他全权主持招抚一事。起初,杜泮林对此也有怀疑,为此他特意去拜见殷鸿寿。殷鸿寿信誓旦旦,把这件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杜泮林终于给侄子写了信,让他抓住机会。
杜立三深信堂叔不会骗他,带着贴身保镖来到新民府。杜立三表面上若无其事、谈笑风声,内心实际上非常紧张,他双手不时伸进兜里,始终保持着高杨度的警惕。他早就想好了,如果出现不测,先撂倒张作霖和殷鸿寿,给自己垫背。张作霖和殷鸿寿也很紧张,他们知道,如果这次搞不定杜立三,再想抓他势比登天。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双方达成协议。并在合同上签字。杜立三看谈得差不多了,起身告辞。殷鸿寿客气了几句。
杜立三刚跨出房门,早已埋伏在此的几个彪形大汉立即将他扑倒,同时死死地按住了他的双手。这几个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哪个都有两下子。杜立三整个人被压在下面。一动也动不了。张作霖怕夜长梦多,大手一挥,下令将杜立三及其同伙就地枪决。
收拾了杜立三。张作霖带着军队捣毁了杜立三的老巢。这下发财了,光是银子就挖出好几百缸,足足拉了几十车。一小部分上缴省防军营务处,其余的都进了张作霖的腰包。
最高兴的要数徐世昌,几任长官没有解决的杜立三被他一举拿下。这个脸露大了。徐世昌上奏朝廷,把张作霖升任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通过剿灭杜立三这件事,徐世昌对张作霖刮目相看。他交给张作霖一件更大的事情:消灭蒙古叛匪。
张作霖接到命令,立即整军出发,直奔洮南。洮南在东三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地带,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气候干燥。风沙极大。最令人头疼的,是草原上没有正经的路,也没有明显的坐标,搞不好就迷失了方向,好几天转不回来。蒙匪熟门熟路。来去如飞,忽聚忽散,极其难缠。双方交手几次,清军都吃了大亏。朝廷对战事表达了不满,革去了张作霖的顶戴花翎,让他戴罪立功。
张作霖和大家一起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对付蒙匪的方案。通过几次交火,清他们摸清了一些蒙匪的作战特点,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想出了不少办法。这把蒙匪可倒霉了,张作霖指挥清军,发动猛攻,大败蒙匪。
蒙匪见事不妙,马上调整策略,和张作霖打起了游战。由于道路不熟,清军始终抓不到他的影子。这么耗下去,对张作霖来说是大大的不利。当前最紧要的事,就是搞到一张地图,摸清蒙匪的老巢和行动路线,只有派人打入蒙匪的内部,伺机窃取。
张作霖苦苦思索,终于琢磨出一个人来。他叫安遇吾,是张作霖的好朋友,为人沉稳干练,黑白两道儿都吃得开。于是,张作霖派人去请安遇吾。
安遇吾真是条汉子,按理说,人家现在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完全可以不去蹚这趟浑水,可是他没有退缩。在临行之前,他杀猪宰羊,招待亲友,嘱托后事,然后前去拜见张作霖。张作霖热情款待,陪他吃吃喝喝,一个月过去了,正事只字不提。直到安遇吾沉不住气主动询问张作霖